第一篇:学风建设 学习心得
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当前科研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浮躁,不踏实,以及目前很多国国际专业学术杂志主编批评中国某些科学研究论文存在的“四宗罪”,即:伦理问题、造假问题、抄袭问题、一稿多投问题,提醒广大研究生应清醒地认识到:科研诚信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要求同学们掌握科研工作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
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四个部分分别展开。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追求真理的信念、用于探索的精神、遵循实证的方法,讲求理性的态度。研究生应当从求真、实证、进取、协作、包容、民主、开放、理性怀疑等方面努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正确处理利益、荣誉、道德和伦理等关系,拓展对物质世界、生物界和人类的认识,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指科研活动中的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者规范之中。科学道德主要包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弄虚作假、浮躁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等。叶校长重点分析了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科学规范与科学道德之间的关系,希望研究生同学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
科学伦理指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受试者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考察的是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品行和诚实及杜撰、抄袭、剽窃及学术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及对策。叶校长以“猫旋之谜”作为案例,既说明科学研究中的假设演绎法例子,层层展开,又明确告诉同学们为了探索事实真相,科学家们所具备的不断探索的求真精神。他还要求同学们努力学习许多专业以外的知识,包括历史、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宗教和伦理学等帮助自己认识自我。
科学规范是基于科研道德和科学共同体共识的,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规则和安排,因而具有文化的意义,要求研究者自觉遵守和共同维护,主要包括诚实原则、公开原则、公正原则、尊重知识产权、声明与回避原则等。叶校长向全体研究生讲解了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惯例、交流的方法、荣誉的分配、论文署名原则等,并列举了科学中的不轨行为,指出了对违背道德标准行为应采取的反应。叶校长推荐研究生认真学习《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和《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为科研生活的开始奠定坚实的学术诚信基础。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培养类型的不断增多,研究生的学风问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良好的学风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不断进取向上,而且能够抵制不良习气等负面因素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与其整体素质的提高。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栋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研究生学风的好坏不但关系着研究生教育成果的成败,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大计。良好的学风不仅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起导向作用,而且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是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
一、研究生不良学风的表现
1、抄袭剽窃现象严重
在当今的硕士研究生当中,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非常严重,尤其在文科类研究生中更为常见。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在校期间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篇数以及导师布置的论文,一些研究生从网络上下载文章,把他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剪接、拼凑、包装,构成新的作品,有的甚至大段引用却不予注明,或是将外文翻译过来略加整理即变成自己的作品。这种不劳而获的抄袭现象,是一种严重的学术腐败行为,严重地违背了追求真理与创新的科学精神,阻碍着科技的进步,也丧失了的个人诚信。
2、一稿多投
有的研究生为了增加发稿的数量,投机取巧,一稿多投。一篇文章,主要内容不变,题目和结构稍加改变,就以多篇论文的方式发表;或把相同的一套数据采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变成多篇论文发表。一稿多投是高校研究生学风不正的又一表现。片面的追求数量,对于文章的创新性不予考虑,粗制滥造,不利于研究生学风的发展。另外,在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中,挂名现象也严重,有的论文,多人署名、挂名、借名,有些人在未参与研究工作的成果中署名。
3、论文缺乏创新
受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各种物质利益的冲击,很多研究生是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在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中有新知、有体会才着手研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没有多少学术价值,没有生命力。缺乏创新已经成为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硕士比博士严重。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没有创新是研究生教育失败的表现。
4、投机取巧
有些研究生,平时上课、复习不努力,考试请“枪手”,不及格找导师或任课老师求情,只求能够顺利毕业。甚至学位论文也敷衍了事,短时间冲刺完成。这种现象在在职研究生群体比较常见。他们平常公务缠身,很难静下心来听课、写论文,就干脆花钱买。
二、研究生不良学风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硕士研究生对待学术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冲击下, 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下,相当部分研究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迷惘,急功近利倾向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把研究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于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高薪工作,一味地迎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缺乏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同时,用人单位“重文凭”现象比较严重,忽视了研究生的综合素养。相关单位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方面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对违反学术规范的学生进行惩处,纵容了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
2、教育管理体制弊端
一方面,大部分学校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单一,师生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充分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研究生教育体制中“严进宽出”的制度存在很大缺陷。研究生入学有全国统考划定分数线的高门槛,而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开题、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往往没有一套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这在客观上不利于培养优良的学风,反而助长了“混文凭”的错误思想。
另一方面,研究生不像本科生一样有辅导员专门进行道德规范、心理等方面 的教育、管理,而是由研究生导师全盘管理,既要把好研究生的“道德”关,又要负责研究生的学业,使很多导师压力较大,于是有的导师顾此失彼,不利于研究生良好学风的培养。
此外,研究生的评奖评先可能存在暗箱操作,不能服众,制度的权威性就消解了,同时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积极性,自然难以抑制错误行为的发生。
3、德育的力度不够
大部分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教育力度不够, 有人认为研究生年龄层次普遍偏大,有自我调控能力,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然而许多硕士研究生并不了解学术规范和学术失范,这说明他们只知道不能全篇或大段抄袭,对科学研究中的著、译、署名、引据等概念模糊不清,也不知道违反学术规范,会承担什么责任。
三、解决不良研究生学风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术制度建设
积极倡导和营造求真向善的学术氛围,开展认真积极的科学评论,创立新时代的学术文化。高校应建立相关的学术打假机制,对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影响极其恶劣的行为,应给予及时的处理。
进一步加强学术制度建设,包括公认的学术准则和规范、完善的学术批评风气、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等等。学位论文答辩、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著作出版、科研项目评估、学术奖项评定等方面,严格推行匿名评审制,改变重量不重质的研究取向。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校际、国际间学术交流,每年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或讲座,展示学科前沿,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校园学术气氛。
2、加大德育建设
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才。高校应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强正面引导教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与奉献精神。要加大导师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压力,导师考核要与其学生的思想素质挂钩。
在现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基础上,完善并加强辅导员制度,使其与“导师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格执行制定的各种相关规章制度,既要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和教师及时处理,也要对徇私舞弊的相关行政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对问题的处理与追究必须一视同仁。同时要完善民主监督体制,评优评先民主公开化,接受学生的监督。
研究生学风建设是基一项础工程和系统工程,高校和各相关部门必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将学风建设融入学校日常工作中,形成有效的学风建设促进机制,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只要我们共同关注研究生的学风问题,同时在教育部门及研究生群体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必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曾军丽,李志,梁平.刍议研究生教育中的学风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8):128-132 [2]李恩.试论加强硕士研究生学术规范及学风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3):164-165 [3]曹玲.浅谈研究生学风假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5):195-196 [4]刘晗.论研究生学风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222-223 [5]邵永斌,王志君.关于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64-66
[6]吴雪玲.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50-153 [7]杨智辉,史亚飞.对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认识[J].现代医药卫生,2005(17):2405-2406。
第二篇: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精、气、神的体现,是一所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不但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和历史沉淀及该校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能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而学风建设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学风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精神。我们盼望校园迎来良好的学风以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但同时又深感学风建设的艰苦性与长期性。校园不是滋生懒虫的温床,而是莘莘学子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没有硝烟与战火,但却同真正的战场一样,在这个战场上不进则退,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倡议在大学里倡导同学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弘扬优良学风精神是有着多重意义的。
鉴于校风建设的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巩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提升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建设文明和谐开放校园,促进校“三风”建设,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项工作,大力宣传,在老师以及学生当中开展讲座以及班会等活动,在全校形成了浓郁的“三风”氛围。因此,我倡议同学们从自身做起:我们应该自觉树立“学风建设我先行”的意识,以主人 翁 的姿态积极参加学风建设的各项活动。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我们应该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独立思考,端正
树新风
创新就
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过去的日子中,我也一直努力学习,认真的丰富自己的课堂及业余知识。而且,我们应该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我们应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完善自我,努力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第五、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始终不移的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拥护党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自觉树立“营造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的各项活动,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独立思考,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完善自我。树立“创优美环境,建优良学风,从自己做起”的意识,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以创建优良学风为己任,为学风建设献计献策,积极参加学风建设,从严要求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秀大学生。培养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公德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努建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宿舍、班级环境。
对于怎么加强学风建设,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结合我校学风建设实际,采取相应举措,上下联动,深入推进实施。积极准备迎接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深入落实,强化管理,建立长效的学风建设机制和运行保障体制。其次,要求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强调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引导同学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并召开相关主题班会。分层次、分步骤地召开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全体学生的动员大会,把学风建设活动的有关要求和实施意见传达到每个学生。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宣传学风建设中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讲勤奋学习,班班创优良学风”的良好氛围,推动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建立与学生个体利益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综合测评、奖学金、评优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完善院系学风建设考核制度并在学期末,开展“优良学风班”评比活动,对无违纪,学风良好,成绩优异的班级给予表彰。并且认真做好三件事,一是“三纪”工作,即抓好学生的课堂纪律、自习纪律、考试纪律;二是“三困”工作,即了解和掌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三管”工作,即学生安全、寝室、行为管理工作。
我们盼望校园迎来良好的学风以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但同时又深感学风建设的艰苦性与长期性。良好的学风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每个学子奋勇向前,因此我们有责任来建设它,维护它,发展它。学风建设要求我们在抓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营造一种学会做人的氛围,让大学生懂得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就是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在各种场合善于应变的能力,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团结。最后我觉得“三风”是一个学校生存和立于不败之地的命脉,“三风”整顿活动应该贯穿于鉴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坚持时刻用此次活动的要求去衡量自己工作的得失成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创教学工作的辉煌。
第三篇: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姓名:娄嫚嫚学号:104753120063专业:行政管理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恪守科学道德推进学风建设
科学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科研工作中的特殊表现,是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的特殊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科学道德的标准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在科研工作中,凡是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能把个人科研兴趣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行为,都是符合科学道德的。
学风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良好的学风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不断进取向上,而且能够抵制不良习气等负面因素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与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正如在我校,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致善”已经在每一位师生心里深深的扎了根,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在治学、求学的过程中树立严肃认真、刻苦求实的态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时刻保持“营造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意识。世纪以来,在我国所有教育和科研单位,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都是颇为关注的热点。一方面,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而另一方面道德诚信缺失、学术造假、科研成果使用不当等问题层出不穷,给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恶劣影响,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2006 年,中国科协第七届常务委员会设立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坚持把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作为青年学生重点教育的内容,并先后在全国各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了相应的专题报告。2012 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科学道德和良好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因此,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急迫任务。既符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科技发展计划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前,学术界学术道德也严重滑坡,逐渐从社会向高校蔓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发生。根据国家教育部2009 年发出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篡改数据和文献;用虚假实验结果骗取一些荣誉;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将国外文献翻译成中文,稍作修改后发表;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一稿多投;论文写作中出现枪手、拼手、假手等。另外,各种造假,如学历、学位、学术职务、科研成果、科技产品,目前在社会上也很普遍。这些都违背了科学道德和正气的学风,没有诚信度,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术形象,阻碍了学术进步。近年来,毒奶粉事件、蒙牛纯牛奶致癌事件、“苏丹红”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不正是滥用科研成果的真实写照吗?除此之外,我们在平时查阅参考文献中,也会遇上这样的问题,即发现同一篇文章出现在不同的期刊上;又或者同一组实验 数据通过一定的写作技巧最终成几篇不同的论文;也有同一实验团队人员通过篡改他人论文中的实验材料,最后得出同一结论发表论文;还有一些论文中实验方法不可用,实验重复性不高。由此,我对参考文献产生了后怕,这些不端行为带给新一辈的学子除了坑害,还能有什么?
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目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主要是针对杜撰(有时也称为造假、编造)、篡改和剽窃(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这三种不端行为之外,对科研实践的危害更为长远、更具有腐蚀性。防止这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主要依靠引导和教育。当前应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
1姓名:娄嫚嫚学号:104753120063专业:行政管理
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应当以研究生为重点,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二是加强制度规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颁布了多项相关的政策规定,并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办公室,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自2010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措施,一个严肃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在学术共同体自我规范方面,近年来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学会科学道德规范》、《科技期刊道德规范》、《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化学会监督责任,发挥学术期刊在引导科技工作者严守学术规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合理确定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学术平等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宽容探索失败,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乐于创新。
三是强化监督约束。我国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都就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问题列有明确条款。在强化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活动、科研管理主要环节监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互动机制。由于多数科研不端行为往往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方向,非专业人员很难察觉;而且越是高精尖的高技术领域,科学研究过程越是细微、复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科研共同体在发现和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威慑力。
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我们要了解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强国,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实的理念。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我们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知”,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学风道德建设课程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到贵州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已经快一个学期了,到学期末的时候学校安排上这个课程,本以为是那种比较枯燥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讲座,但是听到杨院长的讲课之后便觉得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反而是收获了很多。讲座中提到了很多关于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或者做出学术成果等等一些的注意事项,杨院长也举了很多相关的例子。包括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例子,我深受启发,对于自己将来的研究工作要特别注意不要犯这些学术不端、学术不当等行为。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系列活动还观看了钱学森等科学家科研的纪录片,我深深的被这些科学家的精神所感动。同样对于自身将来的发展也颇受启发,自己要以钱学森等科学家为榜样,对于将来的研究工作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同时要有不畏艰难的精神!对于钱学森,在纪录片中我还了解了他不为人知的事情,人们常常把导弹、火箭、航空等词汇与他联系在一起。其实,对科学大师而言,常人看来与科学完全不搭界的音乐、绘画、摄影、文学等,却是如影相随地常伴左右,成了他的终身爱好且有较高造诣,只不过鲜为人知而已。钱学森对文艺的热爱得益于他从小受到的早期教育。父亲钱均夫早年留学日本,学教育学,很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让他学理工科,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他去学音乐、绘画等艺术课。钱学森年轻时就特别喜欢贝多芬的乐曲,学过钢琴和管弦乐,对我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作品也有极大兴趣。在北师大附中读高中时虽读理科,但也学习绘画,师从著名国画大师高希舜。大学期间,他还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管
乐队,吹小号。1930 年暑假,钱学森在家养病时,到书店买了一本匈牙利社会科学家用唯物史观写艺术史的书,他不曾想对艺术可以进行科学分析。第一接触到科学社会主义的他,对这一理论发生了莫大兴趣。接着他读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布哈林的《唯物论》等书,又看了一些西洋哲学史,当然,也读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交大毕业前夕,他在《浙江青年》杂志上发表《音乐和音乐的内容》一文,讲的是如何欣赏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这让我明白自己应该开阔自己的思路,扩展自己的爱好,实现快乐的学习研究,结合百家所长来应用于自己的研究。
同时呢,通过学习并且收集资料,了解到学风和道德两个词背后赋予的深刻含义。“道德”一词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2
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同时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4
第五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B16081100001 沈久利 最近通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学习,深刻了解提高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学术生涯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即研究生我感受较多、受益匪浅。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价值观的变化和制度建设的滞后,社会出现普遍的道德失坠和风气败坏的趋势,向来被视为象牙塔的学术也不再是一块净土,高校教师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屡次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同时,从自身出发,加强道德自律也是解决学术不端的关键,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彻底铲除学术不端衍生的土壤,使学术走向良性发展。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精神、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
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因而,青年人要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必须做到:欲修学,先立身,坚决抵制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 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了解历史、要爱国,要立下“强国之志”;在学术上要实事求是,学出真本事;还要坚持勤劳、勇敢、节俭的优良传统。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首先,制订和完善投诉处理办法,完善自我约束制度。针对近年来科技界在科学道德和学风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在舆论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强化必要的、严肃的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约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树立正确的科学文化导向: 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重要内涵,科学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不仅是科学活动的内 在规定和支撑,还是宝贵的科技投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前提,是科学事业的社会信誉和公共形象的保证。
作为一名燕山大学的学生,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但是我总是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承科学严谨的原则,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作为研究生,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理的理念,真实记录实验数据,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制力,努力拼搏,尽一个学术人应尽的义务,这样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