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访心得
新闻心理学采访心得
刚听到路老师布置这个采访作业时,确实有些头大,毕竟原来虽然已经学习了两三年的新闻,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出去采访过。毫无采访经历,这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吧。虽然觉得很难,但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借着这次机会迈出采访的第一步。
选题阶段
选题是首要的。我们小组成员在选题阶段也是各有看法,我比较想做武汉老建筑保护的采访。因为之前看过很多门户网站旅游板块,发现现在人们都比较怀旧,人们也意识到保护传统建筑大的重要性。在腾讯大楚网旅游栏目中,经常会有一些外地驴友把他们在武汉大的吃喝玩乐贴出来,其中一些也涉及到了汉口的老租界、老街巷之类的。加之我自己也对历史、建筑方面的有兴趣,所以想做武汉老建筑的选题。但是考虑到采访的深度问题、采访角度问题,最后放弃了。
恰巧这时候在一节课上,老师提到了现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我们小组陈丽同学就提议做这方面的采访。我们小组经过商量后,觉得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在疑问是工作呢还是考研,具体到我们这个专业这个班级,也是很多人都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再分析这个选题的可行性,最后就定了大学生是就业还是考研这个选题。
准备阶段
定了选题后就要考虑采访的形式了。文字采访比较容易入手,但形式单一,而视频更能更能展示我们小组的活动情况和劳动成果,就决定进行视频采访。节目形式是接下来讨论的问题。刚开始有人提议说做成锵锵三人行的形式,我们几个在演播室里就我们的选定的话题进行探讨。想到路老师鼓励大家走出校园,多做一些外面的采访,就否定了这个形式。就又想到了做成一档记者调查的栏目,有主持人在演播室主持,有室外记者出镜采访。
接下来大家就各自准备着,我们三个出镜记者在想着自己那部分的问题的同时也在帮其他两个出镜记者想应该问哪些问题。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帮忙。***主要是准备节目的开场、串词等,因为想到要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一些问题,所以这部分采访任务也交给了她。***则在做设备和技术上的准备,因为没有专业的拍摄剪辑设备,所以她自己就在电脑上研究不太好用的绘声绘影,真的不容易。
第一次采访
我们第一次采访选定了对湖北大学在校学生进行采访。因为之前大家都没有多少采访 1 经历,所以这算是一个真正的开始吧。今天主要是***的采访。我们几个午饭后去学校图书馆前的草坪上物色采访对象,大家都在观察着草坪上的这些人,判断着哪些人比较容易采访,哪些人又是路老师上课时讲到的哪种类型的采访对象。
张伟开始了选定了第一个采访对象——一个在听P3的女同学。我们的记者上前表明意图,结果被拒绝了。那位同学说她是校外的,在等人,有事儿不方便接受采访。分析一下这个这个女生应该是属于不太愿意面对生人大的那种。我们分析了一下,觉得应该找那些三三两两在一块儿的同学,这些同学有个熟的人在会放的开一些,而且人多了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看法。于是我们找了正在聊天的两个女生,这两位女生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开始了,因为是午后,所以陈丽调了半天角度。两个采访对象坐在草坪上,所以又得蹲着采访,蹲着拍摄。采访的过程中,因为采取聊天的形式嘛,两个受访者都没有怯场,看得出她们也没有把这种聊天当成接受采访。
第一次出击取得了成功,我们的魏记者信心倍增。看准一对正聊的火热的同学就过去了。应该说这样的采访对象是比较好的采访对象吧,采访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位男同学很有想法,思路也很清晰,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些倾诉欲。而旁边的女生就是相反的那类型。又对一个背包的男同学进行了采访,想着男生的想法会不一样一些。碰巧是位外校的同学,而且是应届毕业生,从他这里,我们采访到了对找工作的一些看法。
转阵图书馆里面,想到图书馆里的同学大部分还是倾向于考研的,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吧。因为进阅览室不太方便就在三楼的自习室对一同学进行了采访。这位接受采访的女生偏内向,所以在回答问题时会时不时地低头、看镜头,还有些间断。
校内学生采访部分完成的差不多了,我们去了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管老师不在,我们希望其他老师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但在办公的老师不方便接受采访,我们要了主管老师的 联系方式,决定第二天老师来上班时候过来采访。
结束了第一天的采访活动,我们小组在一起讨论总结了今天采访过程中的一些得失。主要有:采访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牢牢的记住自己要问的问题;提问的问题本身一定要符合逻辑;虽然一个问题挨一个问题提问会比较方便,剪辑起来 也比较容易,但过于死板;采访开始要找一些话题做切入;采访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聊天,和受访者聊天,在聊天时贯彻自己的采访意图。
第二次采访
今天的采访任务就是采访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主管老师,出镜记者陈国。话说今天只有 2 这一个采访任务,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不容易啊。那位老师看我们是学生,“手头上有个事儿要这几分钟做完”,不太愿意接受采访。我们说了半天她才勉强接受几分钟的采访。这就是我们最后看到的我们的摄影记者必须俯身进行拍摄。
第三次采访
今天的采访任务是去纳杰人才市场对求职者、企业招聘主管、人才市场主管进行采访。之前的两天,我们在网上查到今天纳杰人才会举行大型招聘会。早上坐车来到丁字桥,从下车到去纳杰的路上,我发现在一个机关院内一大队便衣在待命,胸前同意佩戴胸章。走到纳杰人才门口,发现今天比较特别,以前来过一次,记得那次门前比较乱,而今天这断路打扫的特别干净,洒水车才刚刚驶过去,纳杰人才门口摆了一排电脑,保安把守着大门。种种迹象表明有些事情要发生,我一下子产生了一种追新闻的职业感。询问了两名接待人员和一名保安,才得知今天温家宝总理要来视察,大家都不能进去。与此同时,我们组的其他三名记者正被不断地往远处赶。
我们组两名记者被当做求职者进入纳杰人才里面,她们在里面虽然不可以拍照,但也问到了一些相关的问题,问到了几组重要的数据。在她们两个在里面的这段时间,我和陈丽对这些被驱赶的求职者里面的一个学生进行了采访。
这位男同学戴眼镜,手拿简历,和他聊了几句并看了他的简历,也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说明意图后他接受了我们的访问。因为我负责采访人才市场主管那块,所以一下子采访求职者有些突然紧张,采访中提的问题也有些宽泛不集中。而采访对象在正式开始采访前和我聊天时比较自然,而到了采访时有些局促,随着采访进行才慢慢变得自然了。
我们在外面的两个记者对求职者进行了采访,她们两个在里面虽然不能拍照,但也询问到了很多我们想要的问题,得到了一组重要的数据。今天的采访就以这样突发状况结束了。
第四次采访
距离上次外出采访一个礼拜了,我们来到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今天这儿举行2012年湖北省第四届应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一进会场我们四个就进入记者的状态了。先在会场转了两圈儿,熟悉了会场环境,找到了服务台及办公地点,然后开始物色采访对象。
我到办公区域找到了主管的经理,跟他说明了来意,但因为他们公司的规定,不能拍照拍摄,所以只能进行文字采访。这时候我们组的张伟已经在采访一位求职者了,有了之前的几次校园内的采访,她已经有了一些心得,采访时候找了切入点很快的切入到正题,而且提问的问题也条理清晰有逻辑。采访对象呢也是位有想法的同学,而且不羞于表达,她们两个 交流的很愉快。
接下来我们对企业招聘主管进行了采访。在选采访对象时,我们首先选定了一家有两位招聘老师的企业,因为两个采访对象方便搭话,交流容易一些,他们的看法建议也更多一些。采访完第一家企业后,有采访对象主动找过来了,是华中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招聘老师。当然,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他们接受我们采访主要是想问我们几个对他们单位有没有意向。这两位采访者都是比较健谈的,他们不仅回答了我们的问题,还给出了建议。第三家企业也是主动接受我们采访大的,这位企业主管更希望我们可以为他做些宣传,懂得运用媒体。
采访完招聘的企业,最后就是我的人才市场主管部分。由于刚才懂得原因,主观的付经理只接受文字的采访。但是,随着交流的深入,付经理也允许了我们进行拍摄,我们得到了我们节目中必须的一部分内容。而具体到对付经理的采访中,因为他负责就业这一块,了解的东西很多,也善于表达,所以我就问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他在回答时也会给出我后面一个问题所要的答案,所以我也及时调整了我的问题结构。最后还很感谢他给了我们一些就业的数据。
采访完这些还有一个室外拍摄,虽然打好了底稿,但出镜时候还是会有间断,这才知道出镜记者也要有好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后期录制制作
之后拍摄了主持人部分,陈丽也做了好几天的后期编辑等。
总体来说这次实践,虽然中间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最后我们的节目也有内容不深入、声音没有处理好的问题,但我们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我们走完了一个节目制作的流程,最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信心。
第二篇:采访心得
2010060103041朱凌云掌上媒体
采访心得
周末,为了采访民间艺术家,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在网上找了些有关民间艺术的资料后,准备了采访的问题,考虑了注意的问题后,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南京的历史古文化聚集地——夫子庙。
起先,我们在夫子庙转了很久,一直在寻找我们要采访的目标,但是,我们走了好久,也去了很多地方,但始终没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当我们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捏面人的民间艺人,我们就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觉得捏面人应该是属于民间文化吧,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们三人先谋划了一下,一开始该怎么去搭讪、找到话题,谁负责记录、谁负责录音,明确分工后,就准备去采访了。但是,采访的过程和预想中的大相庭径,我们的采访陷入了困境,我们的采访对象刘师傅,是个不太善于交谈的人,整个过程都是一问一答,很呆板,气氛不怎么热烈,就连之前我们准备好的问题都付之一炬,完全起不了作用。采访很难再进行下去,我们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只会浪费大家时间,于是,在我的提议下,我和另一位同学去另寻目标,还有一位同学则继续采访刘师傅,看看会不会有进展。后来的采访出乎我们意料的好,可能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采访我们就没那么拘谨了,完全放开了去做。我们采访了烫画大师沈师傅,沈师傅和我们一聊开,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和我们讲了很多很多关于他的烫画和葫芦,现场气氛很好,甚至有时我们一时没想到要说什么,他都会主动地找到话题,采访过程很轻松,采访任务也很顺利地完成了。
从这次的采访任务中,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也锻炼了很多,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从具体实践中得到了经验。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我觉得我勇敢并自信地迈出了第一步,告别了胆怯,也敢于挑战自己了。在人山人海中,找到了要采访的人,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与陌生人搭讪,并且还要让别人不对你存有戒心,真诚地去与你交谈,我觉得这是门艺术,讲话的艺术、沟通的艺术。我们首先需要相信自己,那么别人才会相信你。其次还需要相信别人,对别人付出真诚与友好,才会得到真诚。在这个过程中,我克服胆小、怯懦,不再遮遮掩掩、怕这怕那了,我张开了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听到了自己想听的事了。我觉得一旦融入其中,什么都会忘了,哪还有害怕二字啊,只是很享受,享受这个过程,享受与采访对象很愉悦的沟通氛围。这样,采访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第二、在这次采访中,我们还找到了我们存在的不足。而且,问题不止一个,首先,我觉得我们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只是草草的看了有关民间艺术的资料,而且范围很大,没有针对哪一门艺术去深入了解,以至于到了采访的时候,与被采访者没有共同语言,让采访走
入了困境,而且采访到的内容都只是很表面的东西,挖不到深的、有趣的事,就像与第一个采访对象的交谈,就是这样。所以采访之前的工作必要做好做足,这是保证采访顺利的前提。再者,就是筛选问题,从我们采访的两个对象就可以看出,于不同的采访对象交谈,感觉不一样,采访效果也大不相同,有的人他善于与人交谈,不管怎样都能找到话题来聊。而有的有人呢,由于生性腼腆,或者是周围的环境等的影响,不爱与人说太多,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的人,就很难沟通,更难了解到他的故事。还有在喧闹的环境和安静的环境进行采访,其效果也不一样。所以,经过这两次采访的对比,我知道了无论是人物的选择还是环境的选择,对采访最终的结果都有影响。选择,如何选择,对我来说,是一个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最后,我还要说的就是在采访过程中的主动性,我觉得,在这次采访中,我们的主动性还不够,记者在访谈时,需要要起着牵引、导入的作用,主动地找话题与被采访者聊,但采访沈师傅,大多是他在找话与我们聊,当然双方有互动是好的。但这也让我看到了我在这方面还不够。我想,今后我一定会注意这些细节,努力克服的。
第三、在于师傅们交流时,我了解到了他们特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也让我受益匪浅。有梦想的人生是辉煌的、是彩色的、是充满生机的,他们都有源于艺术的梦,他们有钟爱的艺术事业,为了爱好和梦想,他们努力着、奋斗着,即使已白发苍苍,仍旧孜孜不倦,在艺术的殿堂中,他们从没停下他们的脚步。这种精神使我敬佩,也给了我很多鼓舞,给了我很多坚持自己梦想的勇气。还有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烫画师傅提倡的“顺其自然”让我刮目相看,顺其自然,我们都应该跟随着我们的心走,自然发展,不去强求,每一个梦都不该被束缚,每一种想法都应该得到表达,没有拘束,随心而动、随意而生,多么脱俗与超然。我觉得这些都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缺少的觉悟与心境。物欲横流的年代,大多的人忘记了最本真的自己,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若没有束缚,顺其自然地生活着,会很不错。听老一辈艺术家讲的话,我学到了好多,也让我我深深思考了好多。
这次的采访,我就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擦生出了许多睿智的火花。
第三篇:采访心得
采访心得
薛永朝
文秘***
在采访之前我就一直很不安,因为想了很久都想不到要怎样开始着手。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也不知道要采访的对象是谁,怎样选择采访材料,因此一直都没办法开始怎样做这个采访的大型作业。可是作业还是得做,采访还是得进行。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以前的部长—庄经荣师兄。因为师兄在我们学院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了,8000元的奖学金、组织部的部长、“美在海滨”得奖者之一……以及其它很多的得奖。相信在我们学院应该没人不知道的了,所以我选择了他作为我的采访对象。可由于他人在主校,而且时间也不怎样允许。因此我选择了在网上跟他进行一次采访。
在采访之前,我先进行对他的一些简单的了解:应电081班班长,文秘091班班助,25期预备党员。曾获得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一等奖” 学金、国家奖学金、各项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文体活动,并获得相应奖项。可谓是成绩辉煌、工作学习两不误!因此我也准备了一些关于学习、工作的问题,包括如何的安排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等,以及他对组织部这个部门是怎样进行管理的。在生活方面,我也准备了一些有很意思的问题:包括一个月多少生活费用、喜欢什么颜色、最有纪念的一件事是什么、还有你对大学生谈恋爱有什么看法等等。
一切准备完成后,我就跟他约了一个有空的上网时间,然后进行对他简单的网上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虽然没有看到对方的面,但在他回答的时间段来看,他还是很认真的对我的问题进行回答,能感受得出他有认真思考过。因此我也很相信这大部分是他个人的意见,而且用文字的方式回答也可以把它内心的真正想法更好地表现出来。当采访的问题我都差不多问完了,然后我们还聊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并请教了他一些学习心得,谈谈家常之类的。发现他除了学习好,工作好之外!他还是个性格很开朗的人,说起玩笑来还真能把人雷倒,这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另一面。
采访结束后,我整理了一下记录,然后加上自己的一些语言修饰。修改了一下语言的逻辑,最后整合成一篇采访稿。时间用了整整一个晚上,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都完成了。总之,从开始准备采访到采访结束,我明白到真正要做好一件事,还真不简单。时间要合理安排,准备要充足,还要做好记录、整理,每一步都不能缺少。我想这也是老师要我们做大型作业的真正原因吧,是让我们明白到。不亲身经历做过,成绩是不会出来的。
第四篇:采访心得
采访心得
在上周,我们组的选题经过激烈的角逐,终于脱颖而出,成为正式写作的选题。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采访。以下是我个人的采访心得。
我们的选题是“为什么后街宾馆被封后任然能够照常经营?”我们小组对此次采访进行了分工,分为三队:第一队采访后街宾馆老板及一些住户,第二队采访后街宾馆的主要管理部门,第三队采访学生及学校相关部门。我被分在第一队,为此,我跟本小组的杨北泉和黄志良一道,制定了采访提纲,确定以暗访的形式,对后街的宾馆进行了采访。
上周,我跟杨、黄二位同学假扮成要考研的租客,到后街的宾馆暗访。我们从租客的角度,对宾馆的安全,卫生及消防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从老板的回答中得到了很多采访素材,其中包括:为什么会被封;被封的时间、周期;执行检查及贴封条的部门;宾馆的营业状况;宾馆的安全卫生状况;甚至,从问答中,老板的言语中,能够看出后街宾馆与相关部门之间有些猫腻。我们走访了多家宾馆,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一样的,似乎这样明目张胆的照常违法经营是理所应当的,令人十分不解。
之后,我们对这次的暗访进行了总结,得出了我们要的东西,并分析了有哪些内容是我们没有得到的,组成文字稿,发给了小组组长。
通过这次采访,我得到以下几点采访心得:
一:采访提纲问题必须有独特性,不要千篇一律。
二:采访提纲一定要一个个问题有关联性,不能左一个问题,右一个问题。
三:采访时无论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工作我们都必须尊重对方。
四:采访准备一定要做好。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运筹帷幄,让采访对象说出心里的话,说出他们心底的故事,营造良好的采访气氛。
五:根据采访性质的不同,必要时要采取不同的采访形式。比如不便明访时,考虑自身安全及对方回答的真实度,可以采取暗访的形式。
第五篇:采访心得
采访心得
在这大半年里,在新闻采访这门专业课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在课后实践中,让自己有颇多的收获,在最开始不知道方向的我知道了这一专业的意义所在,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做一个交流家,告别起初的迷茫
这大半年里,做的采访一共也有十多次吧。虽然每次是在慢慢的进步,但是,每次采访后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有所提升,看着每次采访后写成的稿子,看着慢慢积累的稿子,顿时,感觉还是有点自豪的!因为这是我学到的知识,虽然每次采访开始都有点紧张,但我总还是能把自己所要了解的信息掌握到。
仔细想想,自己对新闻采访也谈不上有很大的兴趣,不过在深入其中后,也确实的感受到很多乐趣。而这,也是我想要努力成为一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捷径吧,实践才能证明这一切。
老师也说了,做好记者要具备:1.有强烈的好奇心;2.对周围的事物的变化敏感;3.善于交流;4.乐于交流;5.善于观察。在这几条里面我就感觉到有几条自己不合格,因为自己的性格不是外向的那一类,哪怕是在与老同学相互寒暄时,我也常常是用自己表情代替。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与思考。当初选择新闻专业是一时起兴,既然自己选择了,那我就应该对其负责,为自己所选择的去奋斗,苦中寻乐大概也就如此吧!
在每次采访都取得圆满成功的结果后,发现在雨那么多优秀的校友接触中学到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人生的哲理。采访能让我收获不少欢笑,收获不少成长。所以一切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