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心得体会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心得体会]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心得体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是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步入法制化的重要步骤,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心得体会。它完善了制度层面对公共权力控制与监督的责任追究、纪律追究、法律追究三大机制,对于健全责任追究体系,规范问责行为,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
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问责规定》的基本内容分为总则问责的情形、方式及适用实行问责的程序附则共四章二十六条。同时明确地划分出问责对象范围、坚持的原则、问责的情形、问责的方式、被问责后的使用和问责方式与党纪政纪处分的关系等。第一章规定了《问责规定》的立法目的、问责对象、实行问责的基本原则、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以及刑事责任追究的衔接。第二章规定了问责的情形、问责方式、党政领导干部被问责后如何使用。第三章规定了问责的程序,包括问责情形的发现、调查、提出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执行、受理不服问责决定的申诉等内容,心得体会《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心得体会》。第四章规定了除第二条规定的问责对象外的其他适用和参照《问责规定》的人员范围。
《问责规定》的一个亮点是将党委系统纳入问责体系,补充了以往只在行政系统问责、而同样负有领导和决策责任的党委系统却置身事外的弊端。《问责规定》的颁布实施说明了党的领导干部一方面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要对领导范围承担一定责任。
问责的情形上,做到了一方面使党政领导干部清楚地了解到出现哪种情形应当被问责,以促使其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另一方面也对在何种情形下应当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予以明确,有利于避免问责的随意性。某种情形采取哪种问责方式,由问责决定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对党政领导干部被问责后如何使用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样的规定,既考虑了问责阶段民众对问责对象的情绪反映,又体现了最大限度地教育和爱护干部,而不是将被问责的干部简单地视为一无是处,一棒子打死。问责决定的公开透明,有效防止了带病复出的现象。
问责方式与党纪政纪处分的关系方面,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就是说,实行的五种问责方式不能代替党纪政纪处分,问责后根据实际情形还可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被问责者党纪政纪处分,但也不是对实行问责的都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当前,应高度重视《问责规定》,要把学习宣传《问责规定》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颁布实施《问责规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增强贯彻执行《问责规定》的自觉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助党委、政府严肃查处问责案件。要注意科学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限度,做到责任与职权相一致、过错与责任相适应、惩戒与教育相结合,以避免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时的情绪化与粗糙化倾向。
第二篇: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心得体会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心得体会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心得体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是“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步入法制化的重要步骤。它完善了制度层面对公共权力控制与监督的责任追究、纪律追究、法律追究三大机制,对于健全责任追究体系,规范问责行为,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
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问责规定》的基本内容分为“总则”“问责的情形、方式及适用”“实行问责的程序”“附则”共四章二十六条。同时明确地划分出问责对象范围、坚持的原则、问责的情形、问责的方式、被问责后的使用和问责方式与党纪政纪处分的关系等。第一章规定了《问责规定》的立法目的、问责对象、实行问责的基本原则、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以及刑事责任追究的衔接。第二章规定了问责的情形、问责方式、党政领导干部被问责后如何使用。第三章规定了问责的程序,包括问责情形的发现、调查、提出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执行、受理不服问责决定的申诉等内容。第四章规定了除第二条规定的问责对象外的其他适用和参照《问责规定》的人员范围。
《问责规定》的一个亮点是将党委系统纳入问责体系,补充了以往只在行政系统问责、而同样负有领导和决策责任的党委系统却置身事外的弊端。《问责规定》的颁布实施说明了党的领导干部一方面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要对领导范围承担一定责任。
问责的情形上,做到了一方面使党政领导干部清楚地了解到出现哪种情形应当被问责,以促使其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另一方面也对在何种情形下应当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予以明确,有利于避免问责的随意性。某种情形采取哪种问责方式,由问责决定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对党政领导干部被问责后如何使用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样的规定,既考虑了问责阶段民众对问责对象的情绪反映,又体现了最大限度地教育和爱护干部,而不是将被问责的干部简单地视为一无是处,一棒子打死。问责决定的公开透明,有效防止了“带病复出”的现象。
问责方式与党纪政纪处分的关系方面,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就是说,实行的五种问责方式不能代替党纪政纪处分,问责后根据实际情形还可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被问责者党纪政纪处分,但也不是对实行问责的都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当前,应高度重视《问责规定》,要把学习宣传《问责规定》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颁布实施《问责规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增强贯彻执行《问责规定》的自觉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助党委、政府严肃查处问责案件。要注意科学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限度,做到责任与职权相一致、过错与责任相适应、惩戒与教育相结合,以避免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时的情绪化与粗糙化倾向。
第三篇: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是“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步入法制化的重要步骤。它完善了制度层面对公共权力控制与监督的责任追究、纪律追究、法律追究三大机制,对于健全责任追究体系,规范问责行为,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
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问责规定》的基本内容分为“总则”“问责的情形、方式及适用”“实行问责的程序”“附则”共四章二十六条。同时明确地划分出问责对象范围、坚持的原则、问责的情形、问责的方式、被问责后的使用和问责方式与党纪政纪处分的关系等。第一章规定了《问责规定》的立法目的、问责对象、实行问责的基本原则、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以及刑事责任追究的衔接。第二章规定了问责的情形、问责方式、党政领导干部被问责后如何使用。第三章规定了问责的程序,包括问责情形的发现、调查、提出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执行、受理不服问责决定的申诉等内容。第四章规定了除第二条规定的问责对象外的其他适用和参照《问责规定》的人员范围。
《问责规定》的一个亮点是将党委系统纳入问责体系,补充了以往只在行政系统问责、而同样负有领导和决策责任的党委系统却置身事外的弊端。《问责规定》的颁布实施说明了党的领导干部一方面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要对领导范围承担一定责任。
问责的情形上,做到了一方面使党政领导干部清楚地了解到出现哪种情形应当被问责,以促使其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另一方面也对在何种情形下应当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予以明确,有利于避免问责的随意性。某种情形采取哪种问责方式,由问责决定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对党政领导干部被问责后如何使用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样的规定,既考虑了问责阶段民众对问责对象的情绪反映,又体现了最大限度地教育和爱护干部,而不是将被问责的干部简单地视为一无是处,一棒子打死。问责决定的公开透明,有效防止了“带病复出”的现象。
问责方式与党纪政纪处分的关系方面,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就是说,实行的五种问责方式不能代替党纪政纪处分,问责后根据实际情形还可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被问责者党纪政纪处分,但也不是对实行问责的都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当前,应高度重视《问责规定》,要把学习宣传《问责规定》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颁布实施《问责规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增强贯彻执行《问责规定》的自觉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助党委、政府严肃查处问责案件。要注意科学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限度,做到责任与职权相一致、过错与责任相适应、惩戒与教育相结合,以避免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时的情绪化与粗糙化倾向。
第四篇: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
人社党委字„2013‟18号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促使我局领导干部认真履职、依法行政、廉洁自律、增强执行力,提高工作效能,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问责坚持权责统一、赏罚分明、责罚适当、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发 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确保问责工作健康发展。
第三条 科(室)负责人和一般干部职工,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办法问责。
第四条 本单位对岗位职责内发生的应该问责行为承担直接责任;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对分管科(室)发生的应该问责行为承担重要领导或主要领导责任。
第二章 问责内容
第五条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 问责:
(一)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义务的;
(二)不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决定、命令、政令不畅的;
(三)违反法律法规禁止规定的;
(四)对上级明令禁止的行为臵之不理,不停止、不纠正 的;
(五)违反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定,不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决定、决议和重要部署的。
第六条 滥用职权、违法行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 问责:
(一)超越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实施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利用职权向办事人提出不合理要求,获取不正当利 益的;
(三)干预阻挠有关机关司法行政行为,作伪证或对办案 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
第七条 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 问责:
(一)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不认真履行职责,拖着不办的;
(二)对应该及时办理的事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久拖不决,未能在规定时限完成,违反本局限时办结制规定的;
(三)对本局公开承诺的事项不兑现,违反本局服务承诺 制规定的;
(四)对应由几个科室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科室不主动 牵头协调,协办科室不积极支持配合,致使工作延误的。
第八条 不求进取、平庸无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 问责:
(一)对局里作出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大事项,消 极对待,执行不力,影响整体工作推进的;
(二)对工作拈轻怕重、讨价还价、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怕担责任、怕担风险,影响整体工作部署和工作进度的;
(三)实干精神差,工作无成效、无起色,干部群众意见 较大的。
第九条 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 问责:
(一)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处臵中隐 瞒真相、歪曲事实的;
(二)隐瞒案件真相,歪曲案件事实,瞒案不报,压案不 查的。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条 问责方式:
(一)诫勉谈话;
(二)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通报批评;
(六)调整工作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劝其引咎辞职;
(九)责令辞职;
(十)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
采用前款第(六)项至第(十)项问责方式的,按照干 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按相应规定追究纪律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 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损害和影响,决定问 责方式。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责任人采用“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对责任人采用“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的方 式问责;
(三)情节特别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对责任人采用“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的方式问责。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1年内出现2次以上被问责的;
(二)在问责过程中,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有 关人员的;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
第十三条 发现并及时主动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害和 影响的,可从轻、减轻问责。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问责:
(一)因有关人员弄虚作假,致使难以作出正确判断,造成未能正确履行职责的;
(二)因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详细、明确规定或要求,无法认定责任的;
(三)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五条 通过以下渠道反映有本办法第二章规定情形的:
(一)上级机关、市党委及其成员的指示、批示和通报;
(二)局办公室、组织人事科在纪律检查、政纪监督、法 制监督中发现的问题;
(三)局干部、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
(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
(五)行政机关、监督机关及司法机关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控告;
(七)巡查、工作检查或工作目标考核中的意见建议;
(八)新闻媒体的报道;
(九)其他渠道反映的情况。
第十六条 经初步核实,如反映的情况存在, 由组织人事科提出关于是否启动问责程序的建议。
第十七条 由局党委决定启动问责程序并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被调查的责任人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 的,调查组依照干部任免程序的有关规定,提请暂停其职务。调查组应当听取被调查的责任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核实,如其成立,应当采纳。不得因被调查人申辩而从重问责。
第十八条 调查组一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局党委提交书面调查报告。情况复杂的,经过局党委批准,可延长10个工作日。调查报告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问责建议。
第十九条 调查终结后,由局党委作出行政问责决定。第二十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并告知被问责人享有的权利。被问责人享有对所问责问题向局党委进行申辩、申诉的权利。问责情况应及时告知提出问责批示、建议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一条 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决定 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局党委提出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决 定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二条 局党委收到被问责人的申诉,应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复议、复查,在3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
(一)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消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名誉。
第二十三条 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局党委 作出错误的问责决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局组织人事科负责实施问责办法的组织协调和具体承办,各科(室)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3年7月1日施行。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九日
第五篇:学习问责制心得体会
学习问责制心得体会
日前,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下简称(条例),此《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向全党释放了“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全面从严治党强烈信号,是管党治党的又一重要利器。该《条例》的颁布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们党第一部规范和加强党的问责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法规,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一起,构成了以党章为遵循、以责任为导向的制度体系。
选在建党95周年纪念日来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更加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政治决心,更加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从严治党的坚定意志和信心。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要用好“问责”这个有力抓手,要盯紧“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确实做到敢于监督、严格执纪、勇于问责。同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早抓小、动辄则咎,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王岐山强调,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执行制度关键在人。党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领”就是率先垂范、引领示范,“导”就是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责条例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敢不敢较真、有没有战斗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要把自己摆进去,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该《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认认真真的去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都要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做到不忘初心,争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排头兵。打铁更须自身硬,面对社会风气、工作生活中等等考验,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廉洁自律,做到时时刻刻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将党的各项纪律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坚决履职尽责,勇于严肃问责,真正成为遵守、维护条例的监督者。
作为共产党员应当率先准确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条例》从制度上解决了“问谁责、谁来问、问什么、怎么问”等问责实践和操作问题。认真理解和把握《条例》的精神意义、深刻内涵及具体要求,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行动上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要在注重实绩、追求实效、讲究实力上见行动、比高低、论英雄。执行要以法律法规、党纪政纪为准绳,以政策为界限,以成效为标准,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对《条例》的认真研学,我更加深刻的认识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一要保持思想的高度重视,始终做到警钟长鸣,严格把好廉政关和政治底线;二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坚决杜绝一切吃拿卡要,收受财物等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三要坚持学习,将《条例》与平时的业务学习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深入领会《条例》精神,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四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作贡献,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