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培训总结[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15:3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登高培训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登高培训总结》。

第一篇:登高培训总结

篇一:高处作业取证培训心得 高处作业取证培训心得

2012年4月19日至4月24日,在部门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部门组织的《高处作业》培训班学习,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登高作业知识水平,实感机会难得。在为期短短的4天里,通过教员耐心的理论知识讲解与实际案例分析,我才知道原来高处作业不是那么的简单。总以为作为一名合格的高处作业技术人员,纯属于体力活,只要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灵活、健康强壮的身体,经得起风吹日晒和烈日暴晒、能够吃苦耐劳就能熟练的进行高空作业。可是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高处作业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名高空作业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以上的条件,更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登机桥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机场的发展,随着转场的临近,压在我们肩上的担子也是越来越重,对设备的巡检更是要非常的仔细,特别是在对于今后的季检、年检,更是要非常细心,做到防微杜渐。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登高作业作业只不过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小小的一个施工作业部分,内容却博大而精深,范围也很广阔。课堂上,老师从登高作业的基本知识与要求开始着手讲解,并从针对具体登高作业的施工位置如何选择才能做到万无一失的保证安全;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等具体环节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何实施;假如出现了紧急状况在现场该如何开展紧急处理;如何对登高作业事故进行防范等各个方面深入开展科学、细致的阐述,还结合事实案例生动地为我们分析讲解,通俗易懂。最后一天的学习,还让我们深入现场,按照教学所教的攀爬上了20米左右的铁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使我们深深的对登高作业有了更全面地认知。

总之,通过这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地登高作业知识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用学习到的新知识,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工作实践,用自己的平凡与坚毅来保证每个设备的正常运行。篇二:2013年第5期“登高作业”培训班工作情况总结

2013年第5期“登高作业”培训班工作总结

我校今年第5期登高班的培训工作,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企业急需人才为着眼点,以提高受训者的电工基础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严密组织,科学施训,注重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一、基本情况

此次培训班计划招生人数30人,实际报名登记94人。外请来校授课老师3人(刘玉中、马立东、杨树锋),助教老师1人(蹇奎林)。此次培训自12月19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实际落实培训时间5天26课时,其中理论授课14课时,实操作业共10课时,考试2课时。经考核,基础知识理论合格率达100%,实际操作合格率达100%,按计划完成全部培训内容。此次培训经费收入总计7.1万元,预计节余约4.1万元。

二、好的特点

(一)积极主动作为,破解招生难题。登高作业培训班选择在年终岁尾举办,各单位工作任务比较重,招生困难是办班前面临的一个直接而现实的问题。办班前通过摸底掌握的参培人数只有13人,校长在12月16日的办公会上提出了“30人保底、办班不赔”原则。为此,我们在做好办班筹备工作的同时,把招生工作作为全校阶段性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积极搞好政策宣传。据安监局事先预告,自2014年起,电工、登高等特种行业的考试将实行教考分离,取证的“门槛”将大大提高,我们在招生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政策先知优势,不失时机地向企业讲解宣传并晓明利害,在不到3天的时间内威力克、大为、立昂等公司的参训热情空前高涨,报名人数直线上升,截止到12月19日,实际参加培训人数已经突破50人。到12月30日,报名人数超过90人。二是发掘校内既有资源。登高班与监理班在办班时间上有交叉,且监理班的部分学员对登高证有现实需求,班主任高和老师不失时机地向他们游说,最终通信监理公司和维益监理公司共有21人加入了登高证的取证行列,有效壮大了生源队伍。三是扩招友邻行业生源。富迪公司、乐凯兴、源咨企等企业得知取证难的消息后,积极主动与我们联系,表达了搭“末班车”取证的强烈愿望,但由于培训班已经开学,我们在报名、考试等环节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方便,解除了企业的很多后顾之忧,最终使招生人数突破了90人,远远超过最初30人的预期。

(二)严密组织培训,确保安全顺利。此次培训班是年内的第5期登高作业培训班,与之前的四期登高班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天气严寒导致实训作业的危险程度大大增加,对能否安全顺利办班大家心里都没底。为此,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准备。校长在办班前 5天,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对登高场的积雪进行了彻底拉运和清理,保证了场地符合要求。班主任蹇老师利用木板对简易支架作业场进行了铺垫,对作业架可能引起结冰的积雪进行了清扫和擦拭,保证器材符合作业条件。高老师提前与任课的马立东老师沟通交流,就课时安排、内容设臵进行了预判和分析,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安全预案。二是全程跟踪。做好人的工作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不放心的岗位必须要有不放心的人严防死守。实训期间,班主任蹇奎林不怕连续奋战、不畏天气严寒,始终坚持全程跟班作业,协助马立东老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对可能引发不安全因素的时间、人员和部位,逐一排查、逐一过问、逐一把关,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有效推动了安全工作的落实。三是有效管控。实训考核当天气温骤降,天气的变数使得考核的难度增加,为使考核人数不减少、标准不降低,我们在考核前对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班编组,原则上不打乱各参训单位的建制。除受考人员以外,待考人员尽量不暴露在室外。每组指定了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学员担任组长,督促本组人员安全作业。一名学员作业,必须有两名学员协助保护。班主任蹇老师作为考核中的安全观察员全程参考、全程督考、全程助考。通过强有力的安全措施保证了办班的安全顺利。

(三)坚持疏堵结合,适时纠偏正向。12月19日以后,培训班一直处于全程招生、全程授课状态,为有效保护到校上课学员的到课率和积极性,我们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 “实行一班两制”。班里的师生自始至终不知道本期培训班的招生情况,到课的和没到课的互不知情,即使是登高班的学生和监理班的学生在校内同吃同住,也互相保密。否则对到课学生的积极性会造成很大挫伤,对学校的美誉度会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实行“一卷多考”。为保证报名的学员尽可能顺利取证,校方对因故未能到校的学生前后组织了6次考试,积极为他们“搭末班车”取证提供便利、创造条件。

(四)加强沟通协调,协调矛盾困难。此次办班,面临到课率低、学生信息不全、多批报到、分批考试、与监理班办班时间重叠导致住宿保障困难等诸多矛盾和困难。由此导致班务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反复做的工作非常多,工作效率非常低。班主任蹇老师在办班过程中并未推诿扯皮或消极怠工同,而是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常言说,万事难、万事难,领导出面就不难。组织的力量、领导的力量、大家的力量总比一个人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要好得多,有困难且自身无力解决的情况下及时向王校长、高老师和闫老师反映,事实证明,这些老前辈对班主任的工作是理解、帮助和支持的。另外,主动与负责宿管、保洁、财务的同事形成联动,牢固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在吃饭、住宿、收费等项工作得到了友邻部门的鼎力支持。反过来,班主任发动学生在清扫积雪、打扫餐厅和教室卫生、茶水供应等方面也为校方做了很多工作,有效缓解了保障人员的工作压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组织协调难度大,工作比较忙乱。据统计,此次培训班共有19家公司94人报名取证,开班前报名的只有大为、立昂等12家公司38名学员,有9家公司64人为临时报名。这种小群多路、小批多次的报名方式和分批交钱、分批离校、分批考试的考试方式使得日常班务工作量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使最初的工作忙乱导致了最后的工作乱忙,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组织协调难度大。建议:正确处理好眼下与长远、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今后切不可为谋一时之利、图一时之快,影响学校的声誉。类似的办班模式举办的是第一次、也只能是最后一次,否则会造成招生门槛没有下限、培训质量不设下限、学校声誉不顾下限的局面。

(二)实际培训人数少,培训效果欠佳。本期实际招生96人,而日常到课听讲的学员只有30人左右,实际参训率不足30%。到课率低会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风气不好。加之威力克等公司不重视、不配合、不作为,使本次培训的质量大打折扣,整体效果不尽人意。建议:把从严治校和质量建设作为建校之本、发展之基、强校之魂,把向企业产出优质项目和输送合格人才作为我们的第一要务。一要严格考勤,设臵20分的考勤分,将其纳入100分的综合考评。二要严格考试。对部分特殊学员可照顾学分但不能照顾考卷,考前理论复习(串讲)范围不宜过小,应按照考试题量3-4倍的题量予以复习和串讲。

(三)培训班的时间安排值得商榷。两利相逢取其大,两害相逢取其小。低温严寒条件下组织登高实训,组织实训的难度和安全工作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建议:登高作业培训班的时间不晚于11月下旬,不早于每年3月上旬,即安排在每年3月上旬-11月下旬。

(四)维护教学计划的严肃性。每次教学计划安排都且有其合理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如无天候等特殊、意外情况一般应不临时调整和更改教学计划,培训时间也不随意压减,否则各参训公司和学员会认为培训“缩水”,学员提出退还未完成时间的食宿费造成校方经济损失,考试后滞留在校过夜的学生聚会饮酒会造成管理困难等等。建议:教学计划在开学前3-5天确定,如需调整培训计划需经集体会商,一些预想的矛盾和困难能妥善解决后再予以调整。篇三:电工培训总结

电工进网作业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9月16日,在华能新能源公司的安排下,韩庄风电场数十名员工进行了短期的高压电工进网作业和风场登高作业培训。为我韩庄风电场220kv变电站运行,风场风机维护、管理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人才取得了国家电监局颁发的电工进网作业证和登高作业证。回顾数天来的培训学习,感受颇多,收获很大,对变电站系统设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有了更深刻了解,开阔了眼界和思维。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虽然都毕业在风场工作了一段时间了,还是很快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由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大家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老师讲解的每一节内容,如饥似渴的接受者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这次培训机会难得,因此学习气氛十分浓厚。

首先讲师给我们培训的是在风场工作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安全“,没有安全谈不上生产。”安全“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但我知道安全对于一个从事电力行业的工作者来说是多么重要。因此安全工作要时刻牢记心头,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安全,也关系到他人的安全。为此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几起由于某种操作安全措施没有做到位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了事故分析和总结以此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防范意识。强烈要求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

第二部分讲师讲解了高压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要以理论为基础,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实际操作。第三部分是变电一次、二次在35kv配电室内进行培训,这部分老师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对升压站一二次系统设备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理论实践得到很大提高。

第四部分是触电急救,电视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本能源,操作不当具有极大危险性和破坏性甚至会危机人们的生命。因此每个电气工作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触电急救方法,课上讲师给我们详细举例讲解了如何对触电人员进行事故突发急救,急救方法首先使伤者脱离电源,脱离电源后用看、听、试的方法对伤者进行意识判断了解伤势情况进行救治。伤势较为严重采用心肺复苏法减缓病情联系就近医疗机构来救治。最后就是考试部分了,这是对我们培训期间的一个总结考试,让我们都看到了自己都会什么,到底了解了多少。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对风电场及升压站有了更深刻更全面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只有不断的学习总结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断提升自己技能水平,努力做一名优秀电气工作者为新能源的明天做出自己最大贡献,实现自己最大价值。

这次培训已结束,但我们学到知识将终身受用,在此特别感受华能新能源领导对此培训学习的组织及关心,感谢此次培训我们的讲师。

张国良

2014年10月21日星期二

第二篇:重阳节登高/敬老活动总结

重阳节登高活动总结:

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望远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的目的。

今年的10月5日是重阳节,我爱心社和远志文学社进行了爬山比赛的联谊活动,在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首先,本次活动大家的活动观念和组织观念很强,参加活动的人员没有一人迟到,使整个团队的出发归队时间得到保证。

其次,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大家互相鼓励积极行动,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体现了大家的运动能力较强,所有参与人员都爬上了山顶。

第三,本次活动的两个社团有将近100人参加。

通过此次爬山活动,不仅增强了社员的体质,更增强了社团的凝聚力,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学习能力,更要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

爱心社

xx年12年6月

重阳节敬老院活动总结:

温暖和煦的风又吹来了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9月9日上午由我院社会实践部带领40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9:00准时出发,他们带着小红帽,举着鲜艳的旗帜,携带着水果,牛奶,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束康乃馨,开始了他们快乐而又友谊的敬老院献爱心旅程。

9:40分到达“恒爱”敬老院后,青年志愿者纷纷将手中的康乃馨送给老人,祝他们节日快乐,还为他们剥桔子和香蕉,亲手喂给他们吃,许多老人都喜极而泣。红帽下的她半蹲在奶奶身边,侧耳倾听着细语。文艺部为让老人度过一个温馨快乐而又难忘的节目,特地表演了相声小品《主角·配角》,精彩的表演赢得累老人们的阵阵快消;一首《夕阳红》后,志愿者问老人还想听什么歌曲,一位老奶奶平淡的说:“那就唱一首《常回家看看》吧,这是老人们的希望。”一句话到处了多少的酸楚,不知让多少小红帽湿润了眼角。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明白了老人是很孤独的,我们希望那些忙碌的家人能抽出些时间,多陪陪老人,正如那句歌词所说的,常回家看看。让老人们在万年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

返回的路上,一位大叔载的一袋子枣,不知道如何撒了一地,由许多已经被碾烂,志愿者见状纷纷围上前去,将烦着微红的枣又重新装进袋子。大叔感激地推让志愿者吃一些,小红帽婉言谢绝后又继续上路。我想小红帽指导那些枣一定是很甜的,因为他们的心里也是如此。

第三篇:《登高》教案

登高 杜甫

一、登高

登高为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古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有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的习俗。登高诗

一、登高望远,思乡怀亲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三、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知人论世

二、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也称其为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亦被尊称为“诗圣”。

知人论世

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16个

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

“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忧国忧民)(涉世未深)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知人论世 代表作品:

《春望》《望岳》《登高》《蜀相》 《登岳阳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名句回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三、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为了排遣抑郁,他抱病登台。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播放朗读录音,四、朗读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齐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首联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颔联中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让作者联想到什么?(可联系诗人生平展开联想。)

风、天、猿、渚、沙、鸟 急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象给人什么感觉? 急风急天高猿啸哀

一个萧瑟的秋天,天空是那样辽远,远处的树林中传来一阵阵凄厉的猿声。渚清沙白鸟飞回

小洲边的水是那样的清冷,岸边的沙子是那样的惨白,鸟儿在狂风中挣扎着,盘旋着,发出阵阵哀鸣。首联中的“飞鸟”,应该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鹰击长空 鸟鸣山更幽 活力和朝气 悠闲自在 孤独苦闷的飞鸟 联想渚清沙白鸟飞回

一个萧瑟的秋天,天空是那样辽远,远处的树林中传来一阵阵凄厉的猿声。

小洲边的水是那样的清冷,岸边的沙子是那样的惨白,鸟儿在狂风中挣扎着,盘旋着,发出阵阵哀鸣。

高远壮阔,苍凉萧瑟首联两句,描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奠定了哀婉凄凉的基调。

对仗工整,句法严谨,语言极为凝练。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的秋风中飞舞着。不尽长江滚滚来

奔流不息的长江波涛拍击着江岸滚滚向前颔联中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让作者想到什么?(可联系诗人生平展开联想。)

明确: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终年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他55岁,日薄西山,岁近迟暮。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空间在横向纵向不断扩大。江水不断流去,岁月也如水一样不断消逝,作者的生命如同落叶般接近尾声,然而此时国家还处于混乱之中,诗人空有忧国之心却无救国之力。这两句诗抒发了人生短暂,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五、齐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颈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2)宋代的罗大经指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做具体分析。

(3)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那么诗人有哪些“悲”? 炼字答题步骤:(1)字的含义。

(若问到哪个字用得好,则需先答出是哪个字)(2)这个字写出了……。(还可考虑手法和诗句翻译)(3)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例:“常”(1)字的含义。

(若问到哪个字用得好,则需先答出是哪个字)“常”字用得好,“常”的意思是长久,长期。(2)这个字写出了……。

“常”字写出了诗人四处漂泊的时间之久。(3)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独”

(1)“独”字用得好,“独”的意思是独自,一个人。(2)“独”字写出了诗人登台时无亲朋陪伴的孤独场景。(3)表达了诗人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悲 1.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 2.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3.战争带来的国难家仇 4.日见白发增而壮志未酬之虑 “悲”的根本原因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指时局艰难,“恨”是因为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忧愤。时世艰辛,自己一无所就,只落得满头白发,以致抱恨终生。在这样的境况中,企图借酒消愁,但穷困潦倒,加上疾病缠身,最近连酒也喝不成了。其悲痛之情,更加深了一层。诗人忧国伤时的悲情到了极致。

写景 首联仰望 云天秋风 俯视 江水渚洲 颔联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气势开阔 抒情 颈联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尾联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借景抒情主题归纳

诗人通过重九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苍凉壮阔的秋景,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壮志难酬之情。

六、艺术赏析

(1)格律精严。

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2)语言精练。颈联十四字含八层意思。(3)借景抒情。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这首诗不仅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做到了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更显得节奏铿锵。

第四篇:登高 教案

登高 教案

备课人:刘建霞 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导入

李白、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我们刚刚学过李白的《蜀道难》,领略了李白的豪逸浪漫,今天我们将走近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学习他发自肺腑的诗歌《登高》,感受杜甫诗歌的特点。

二、诗人生平和背景介绍

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因此在感受杜甫的诗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一)、杜甫生平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

6.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二)背景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55岁,这年秋天,诗人来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远,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诗意,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三、朗读,把握诗歌节奏

第二课时——展示课

四、诗文赏析

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明代胡应麟曾评此诗“古今七律第一”!现在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1.首联:(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概括几幅画面)

以十四字写六种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飞鸟是一只离群失途的孤鸟,孤独而痛苦。这是一幅高江峡口,秋风猎猎,高猿长啸,哀转久绝的凄清画面,“鸟飞回”一句,更点明了在无边秋意之中,鸟亦失途;诗人的残齿暮年,人生无路,不亦如此。诗人凄怆哀怨之情溢于笔端。

(教师板书:凄怆哀怨)

让我们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两句:(学生朗读,教师指导)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对比出人的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看这孤鸟,离群失途,同时天涯沦落人,独在异乡不得归。

2.颔联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概括几幅画面)

诗人仰观天宇,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一年之中,枯荣轮回,这表现了什么?(生命之短暂);俯察江水,滚滚东逝,奔流不息,又象征了什么?(时间之无穷)。落木萧萧,长江滚滚,互相映衬,诗人以自己行至暮年的有限生命,去观照无限的历史长河,有什么感慨呢?(从这里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一枯一荣的落木所抒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感怆,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这幅画面雄阔苍茫,表现出人生的沉重悲壮。(教师板书:沉重悲壮)指导朗读:“萧萧”、“滚滚”两词应重读,表现出“沉重悲壮”的情感。

3颈联、尾联 指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指导学生体会诗人寄托的心境。大家把这四句诗反复读几遍,小组讨论一下,然后作一番交流。

(明确:这四句诗写出了诗人晚年的处境和心境:诗人因为漂泊无定,离乡万里,倍尝艰难潦倒之苦,使自己白发满鬓;又因为疾病缠身,诗人好饮而不得,自然就触景生情,心中的悲伤难以排谴。这四句写出个人之秋,全诗用“秋”字聚焦,用“悲”字贯穿,充分体现了诗人晚年孤愁的心境。)这两联既写出忧生伤己,又写出忧国伤时。(板书:忧生伤己,忧国伤时)

第三课时——展示课

1、提问:但只是写出个人之秋吗?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杜甫当时年老多病,为什么还要登高呢?

(明确背景: 祖国山河处在战乱之中,安史之乱的硝烟尚未消散)

虽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大唐帝国日渐衰微,但诗人仍止不住登高远眺的脚步,是对曾经辉煌的追忆?还是在为破碎的山河祈福?我们无从知道,但这萧瑟的秋意中饱含着杜甫多么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啊。

可见在“季节之秋”和“个人之秋”之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国家之秋”,我们从整体上去感受诗的氛围,从触景生情中去感受无处不荡漾着的灾难时代的痛楚声音,就一定能够理解《登高》这首诗的真正意蕴。

2、杜甫身处人生之秋,望着季节之秋,心里装着国家之秋!诗人说:“艰难苦恨繁霜鬓”,请认真思考一下,“艰难”和“苦恨”是什么关系呢?

(明确:是因果关系。艰难的世事,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国难深重,正是匹夫有责,奋力报国的时候,可是杜甫自己却年老多病,令他痛心疾首,万分憾恨。这是诗人的自责,他忧愤深广,既不像苏轼,也不像李白。苏轼在政治上失意时,能旷达自解、“倚杖听歌声”;杜甫做不到,他终生坎坷,却从不谈清风明月,即使晚年走投无路,也未曾问过桃园仙踪,他活得太执著。杜甫更不是李白。李白不得意时可以“明朝散发弄扁舟”;杜甫却总在自责自己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不能扶大厦之将倾,不能救生民于水火,这才是“苦恨”的真正底蕴,这才是独一无二的杜甫心哪!

3、“七悲”,颈联、尾联借秋写悲,笔力千钧,字字传神,是血与泪的结晶,是悲与恨的沉淀。凡此“七悲”,悲恨万端。

辗转江湖,身不由己,凶多吉少,有家难归,此为“万里”之悲; 常年累月,马不停蹄,聚散离合,欢少苦多,此为“常客”之悲; 人生苦短,多灾多难,年迈体弱,疾病缠身,此为“多病”之悲; 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天地一儒,形影相吊,此为“孤独”之悲; 落魄潦倒,艰难苦恨,愁生白发,岁月不多,此为“霜鬓”之悲; 异乡飘泊,多病残生,因病断酒,添愁惹恨,此为“断饮”之悲。时局动荡,生灵涂炭,忧国伤时,一筹莫展,此为“家国”之悲; 指导学生朗诵全诗。

五、总结:

纵观全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全在一个“悲”字。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是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板书:悲,感时伤怀,忧国忧民)

展读全诗: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而他喃喃自语般的倾诉就注定会成为虎啸龙吟,感天动地的绝唱!

六、课后反思

第五篇: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2.赏析诗歌借景抒情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情景描述:

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古代,人们更愿意登高望远,饮酒作赋,也许这也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吧。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偊偊独行,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

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2.这个老人是谁呀? 是杜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圣”杜甫的“登高”。二.朗读诗歌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学习一首古诗,首先就是要进行的朗读,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品读诗歌。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四点要求: 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

1.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提示的要求自由诵读。2.(配乐朗诵《登高》)3.生齐读。

同学们读得都很不错,但我认为同学们还可以在这基础上读得更出色。在刚才的诵读提示中,最后一点要求是要读出感情,那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我们知道,诗人的创作往往是为了表达思想和内心的情感需要,或者说,诗人的作品,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诗言志”么。那么,我们了解和把握诗人在诗作中的情感,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诗读得更好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杜甫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三.品读诗歌

1.同学们都朗读了这一首诗,也对这首诗有了初步感知,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悲伤、忧愁、孤独„„

2.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诗人悲从何来?

(1)诗人的悲首先体现在所见秋景的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①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

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②我们把这些寄寓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接下来我们看看诗人如何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

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教师补充:古人诗歌中写到“高猿长啸”,大都抒发文人的悲伤,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回鸟,这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到处盘旋,形单影只。

(教师补充: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的鸟(鹰击长空);而诗人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

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

(教师补充:孔子就在长江边上感慨过:逝者如斯夫!苏轼在也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后来人们就常用流水来比喻时光易逝、人生无常。)

(教师补充:这两句可以理解为诗人从生命的角度来写的。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到了自己年老迟暮。杜甫于58岁客死夔州一小舟上,诗人写这首诗时已55岁,是去世前三年。)

3.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之外,还体现在哪里? 还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我们也来说说诗人境遇之悲的具体体现。

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万里”写出流浪之远,“常”写出流浪时间之长。

(教师补充:安史之乱时,李白从48岁开始流浪,一直到58岁去世,11年来安无定所。)

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教师补充:诗人这个时候已患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不能动弹,处境堪忧。)

5.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教师补充: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6.“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又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

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著名评论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还有8层意思,你能读出来么? 系舟“万里”,故乡渺茫,此其一;

“悲哉秋之为气”,节令凄凉,此其二; “常”年如此,不知其终,此其三; 异乡“作客”,寄人篱下,此其四。“百年”一生潦倒,此其五;

体弱“多病”,缠身不愈,此其六; 孑然“孤”独,此其七;

重九“登台”,倍思乡亲,此其八。7.总结:

所以,整首诗以“悲”字为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有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唉!怎一个“悲”字了得啊?

四.再带着感悟朗读。

对诗人的情感把握和了解了之后,我们能否把这首诗朗读得更好呢? 同学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朗读。

刚才这一段朗读与先前的一段朗读,哪一段读得更好,请同学评一评。学生朗读。

五.看杜甫《蜀相》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

2.这些情感集中体现在诗歌的哪两个字上,请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下载登高培训总结[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登高培训总结[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登高》教案

    杜甫《登高》教案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诗《登高》,在学新诗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讲到知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 少陵野老......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杜甫 登高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 2.诵读诗歌,以声传情。 3.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4.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

    登高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全诗主要内容并背诵全诗; (2)感受诗歌悲凉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指导法。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多处灵活运用诵读法,紧......

    《登高》教案

    杜甫《登高》教案 一、[导语设计]故事开头 一千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在夔州,长江边上,秋风凛冽地吹着,吹得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是衰败、 枯黄的树叶。江水急剧地翻滚,......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两首诗的不同体裁、风格和两位诗人的人生态度。2、在掌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语的丰富内涵。 全一课时 一、引入: 二、新课: (一)作者介绍......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

    登高教案

    杜甫《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为教学知识目标。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为本次教学的意境目标。 培养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登高》教案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过程与方法 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