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_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心得体会
张晓美
教育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以师德为先,重视教师能力提升。“用生命点燃生命”不记得何时听到这句话,只感到这句话中蕴涵的那种崇高感情。做了教师之后,常常思考教师能做作什么,教师对社会能有多大的贡献?尽管知道很多溢美之辞都和教师有关。但真正自己走上了讲台,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心中难免有怀疑。真的是“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也真的是“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在学生还对教师不是很信任的时候,只有有全部身心去爱学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因为爱从来就是相互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身心,才使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当听了名师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我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
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献出一点爱,时时、事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共同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我想,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宽容的心境,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与同事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通过与城七校合作办学交流学习后,我的师傅罗老师教会我作为人师者,在工作中如何追求与奉献,在生活中如何投入与面对,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也让我学会自省,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回过头来看过去。我愿意做“教师成长”中的一名成长教师。我想,不只是我,我们全校许多同事都将在这次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
以前我常忽略这样或那样的事情,通过学习后,让我了解到了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日益成长。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的教师!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教师比做“红烛”、“春蚕”。然而,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凉形象,教师也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生命在于创造。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在收获,而且
是巨大的收获。因为,他能体验到双倍的幸福: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的回报也让教师自己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来的幸福,而且在职业活动中感觉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可以说,只有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发挥自己才能的形式,看作是值得自己奋斗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参与社会历史创造的途径,看作是个人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教师职业便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无法舍弃的部分,成为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才能心中始终充满爱心,体验到爱意。才能感到工作着,是美丽。
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有爱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爱护,有爱心才能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有爱心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激情,才能把教书育人平凡的职业做成“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来。
现在我知道了,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需要提高能力必定离不开教学实践过程,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素质转化为能力。经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创造出业绩的过程,总结自己,明白自己的基础不太好,平时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比较少,有时在完成工作时还会遇到阻碍,这样也导致自己的专业成长水平缓慢。因此,我必须努力学习进取,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按教书育人,提高教书育人的自学性,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多阅读,多思考、多反思自悟,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
第二篇: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心得体会
“用生命点燃生命”不记得何时听到这句话,只感到这句话中蕴涵的那种崇高感情。做了教师之后,常常思考教师能做作什么,教师对社会能有多大的贡献?尽管知道很多溢美之辞都和教师有关。但真正自己走上了讲台,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心中难免有怀疑。师者,何意也?真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真的是“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也真的是“最光辉的职业”吗?
偶尔一天,我看到这句话,心中一动,文学性的语言却道出了教师的真性:用爱点燃生命之灯,照亮生命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爱之渊源,在与教师的德操。师德决定了教师能否成为好老师,决定了能否点燃生命,决定了能否成为“灵魂工程师”。那么,如何能完善自身,做出色的老师呢?
一、“爱从心中流出”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在学生还对教师不是很信任的时候,只有有全部身心去爱学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因为爱从来就是相互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身心,才使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永葆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中有明显缺陷的差生,很难。于漪老师说:“表达师爱,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真懂,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的;老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做到师爱荡漾。” 师爱荡漾,追求自然和谐,细雨润物。讲求真切、透彻、持久。“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罗素语)。而爱的核心却是善。教师职业如何为善?从教师职业道德中更是难以尽数。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从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爱。
二、“工作着是美丽的”
“工作着是美丽的”,人的价值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体现。即便是平凡的职业,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业绩来。教师是平凡的职业,工作的成绩也是在漫长的过程中才能体现。而师德、爱心又和业绩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缺乏高尚师德的,专业素养绝不会是顶尖的;没有高超的专业素养,师德也会是苍白无力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是相互促进、制约的。高尚师德的养成靠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磨练。教师要善于从师德修养的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从自我教学行为的变化改善师德修养。也只有在变化中发展自己,才能始终“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特别是我们已步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环境的改善,多种媒体的介入,一个班学生的信息占有量远远超过一名教师,“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终生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教师的专业结构应是处于不断的流变、革新之中的,因为教师专业总是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整个专业活动之中充满了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曾有一位老教师这样说过:“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学科本位的教师,那时总是把学科放在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我是教艺术的,„„”由此,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教师比做“红烛”、“春蚕”。然而,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凉形象,教师也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生命在于创造。叶澜教授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中,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在收获,而且是巨大的收获。因为,他能体验到双倍的幸福: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的回报也让教师自己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来的幸福,而且在职业活动中感觉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可以说,只有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发挥自己才能的形式,看作是值得自己奋斗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参与社会历史创造的途径,看作是个人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教师职业便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无法舍弃的部分,成为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才能心中始终充满爱心,体验到爱意。才能感到工作着,是美丽。
苏霍林斯基曾这般描述: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知识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生活的整个道德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密切融为一体。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爱,而爱要发自真心。有爱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爱护,有爱心才能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有爱心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激情,才能把教书育人平凡的职业做成“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来。愿用爱心成就我的伟大事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平时工作的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大部份幼儿的表达、喜好都会或多或少的随班里老师变化,这就表明,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或者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孩子的个性形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作用所不能代替的,因为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用心灵去塑造,也因为这样,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也必然被社会关注,没有任何职业比它更受社会大众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先要有教师道德意识,然后有高度自觉性的学习,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
通过学习知道教师道德人格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教师具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幼儿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我们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摄入学生眼里,也会印在学生心中,举例:孩子们要解便都会在老师这儿得到允许,我随口会答到“去嘛”,久而久之,一但有孩子提出要解便时,其它幼儿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到“去嘛”,口吻和老师的一模一样。这就说明了天天与孩子接触的教师,必然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孩子们在成长中,常常会自己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老师,证明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待事、语言表达都会影响幼儿,我们要想到,教师好的一面孩子要效仿,但不好的一面也会被幼儿所模仿,这就更使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完善。
书上还说“一个好作风,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的督促应当是经常的”。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发现孩子出现不好行为习惯时,往往采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诉他做错了,应该怎样做,再继续发现时,还会问他是否忘了老师说的话了,怎么就改不掉呢之类的话,但现在想一想,觉得是自己的观念不正确,总是习惯性的强迫孩子改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耐心的帮助他懂得并改掉。原来督促非常重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如果这样做,幼儿一定会易于接受并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的。
现在我知道了,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需要提高能力必定离不开教学实践过程,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素质转化为能力。我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工作,也得到了一些专业上的发展,记得刚工作时,很难投入,因为学校所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在遇到婴班孩子时,有时还很想逃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实践让我慢慢可以很轻松的与他们沟通、交流,认真处理工作。正因为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才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加自如,所以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可以真正得到专业上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以自身的己有基础为出发点,朝着自己的目标,经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创造出业绩的过程,总结自己,明白自己的基础不太好,平时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比较少,有时在完成工作时还会遇到阻碍,这样也导致自己的专业成长水平缓慢。因此,我必须努力学习进取,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按教书育人,提高教书育人的自学性,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多阅读,多思考、多反思自悟,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合格的专业教师。
第三篇: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师德培训材料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师道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修养的内容是不同的,但它具有内在继承性和稳定性。
其一,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的特殊性。
其二,教师道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因此,教师修养具有明显的示范性。
其三,教师道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行为,它建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具有的自律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道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读好书、又要育好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外部力量的作用和内在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地对自身各个方面素质进行提升和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成熟的专业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六个特征或标准:第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即构成专业的首要标准是需要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第二,专业道德,即某一职业群体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及伦理标准;第三,专业训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第四,专业发展,即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第五,专业自主,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第六,专业组织,即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对教师各种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发动机的作用,是教师成长中的核心要素。
良好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人品质的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尊敬,除了因为教师掌握着高深的知识、是学生迈进智慧之门的引路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其高尚的品德、情愫。师德建设可以通过评价、激励、事实感化、榜样示范等来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风范,塑造理想的教师人格,从而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激励教师敬业、乐业、勤业。
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首先具备了加强自我修养、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能够自觉的意识到 “园丁”、“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称谓不仅仅是一种赞誉,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广大人民对教师的肯定、对教师的鞭策,从而也就能够时时地激励自己,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良好的师德可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可以有效的调节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不会为眼前利益和小事与人斤斤计较,不会因受到挫折而产生狭隘、偏激的思想;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追求自我进步。
良好的师德修养能使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并形成富有魅力的人格。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在学生成长中起到指导者的作用;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为此,教师要做到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要通过自己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师德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对教师的言行具有约束作用。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往往在任何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出发,不仅在学生面前,甚至在社会的一切活动中,都注重自己的一切言行,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因此,只有具有远大理想并不断进行自我挑战的教师才会自信、自强,才会有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自信的人格是一个教师成长成熟的标志。
加强师德修养的基础——优化自我的心理,以一个好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对待工作。
1、学会悦纳自我。
(1)、解放自我。(把心炼成湖泊)(2)、珍爱自我。(3)、超越自我。(成功者的生活信条)
2、学会阳光思考(1)、对比参照:心态决定人生。年轻的心态使人永葆青春(2)、看到拥有: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宁静至远。(3)、情绪分担:学会控制,学会倾诉,把快乐分享,别人就多一份快乐;把痛苦分担,你就少一半痛苦。(魏书生用公家的时间锻炼了私人的身体)(4)、接纳残缺: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不要苛求完美,没有最美,只有更美。(5)、不入世俗:别老是与世俗为流,那样会让你变得庸俗。(笑话:“拉链开了”)
3、学会心存感激。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4、学会人际交往。
(1)、学会微笑:虽不能笑傲江湖,但可以笑看人生。
学会了对自己微笑,就学会了热爱生活;学会了对别人微笑,就学会了珍惜美好;学会了对一切生命微笑,你的人生便处处充满阳光!
(2)、学会倾听:
倾听是你需要跨出的第一步,甚至有时候是仅需的一步。倾听建立起信任和理解。当你认真倾听时,你会更容易发现问题,以便引导富有成效的交谈;而向你倾诉的人们则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当你聆听别人的观点时,应当认真仔细并且不要妄下判断。如果你心里充斥着“他们应该怎么做”及“他们怎么不对”之类的想法,你就错过了领悟别人观点的真谛。
(3)、学会赞美: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莎士比亚学会赞美吧,首先从赞美自己开始,让微笑成为你永恒的表情,然后赞美你遇到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父母孩子、亲友学生,让阳光成为自己每一天生活的主题。
(4)、学会宽容: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
人在社会上生存,注定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人与人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个人的年龄、思想、性别、个性、喜好等等,决定了这个人的修养、涵养和处世态度。不可能每个人都和你一样,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了解你、理解你。所以生活中不可能没有误解、矛盾及冲突,这时候需要我们学会宽容。学会宽容吧,学会宽容,就是善待自己。
5、学会开心工作
开心工作每一天,其实这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在现实中,总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观因素,每天总是带着一张乌云盖月的脸工作着,这不关是对所在的单位无益,对本人也是一大伤害,快乐与否,实际是在于你那颗心的变动。但不管你开不开心,日子总是那么悄然而过,不会因你的不开心而有丝毫的停顿,聪明的你,又怎么不会选择开心呢?我看建议给每每位老师一张写着“开心工作每一天”的牌子,戴着上课。快乐工作每一天,那么,明天永远属于快乐的我们!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題。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滿希望与理想。要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要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教师专业成长师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須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才能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总之,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完善自我的巨大动力。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不计得失、无怨无悔、呕心沥血,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新时期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学习体会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自从学习了《新时期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新时期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几位教授、专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通过学习我更体会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篇二: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后感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后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后来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师德乃是教师人生的根本标示,师德修养贯穿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是引领我们教师职业行为的内在灵魂,是教师职业人生幸福的心灵根基。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儿童,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他们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我们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榜样。
敬业是一种规定,而乐业是一种修养。真正乐业的教师,就是心中装着自我,自觉享受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扶危定倾。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那如何提高个人的师德呢?我认为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导向;其次,多阅读一些教育前辈们的心得体会,从中提炼教育精神和教育实践;再者,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根本,坚持从学生利益出发,把提高师德师能作为教师职业和事业的追求。然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我认为应以“爱”为主线,首先,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书上还说“一个好作风,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的督促应当是经常的”。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发现孩子出现不好行为习惯时,往往采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诉他做错了,应该怎样做,再继续发现时,还会问他是否忘了老师说的话了,怎么就改不掉呢之类的话,但现在想一想,觉得是自己的观念不正确,总是习惯性的强迫孩子改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耐心的帮助他懂得并改掉。原来督促非常重要,循循善诱,动之
以情,如果这样做,孩子一定会易于接受并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的。教师对学生产生“爱”,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教师的爱,同时也会激发出学生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互动,这种互动在教育教学中能产生良好的氛围。然而要做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并且让爱在师生之间不断涌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应做到:1.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让自己成为能与学生谈心的好朋友。放下教师的威严,俯身与孩子们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原来老师也可以和我那么亲近。2.尊重、接纳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出身背景、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教师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每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优化与学生的沟通策略。教师要打开的门不是普通的门,而是学生心灵的大门,要借助有效的策略让孩子敞开心扉。
教师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存在价值,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这一神圣的职责。
总之,我们每位教师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要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当你每天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神圣职责的时候,也就是在为自己负责,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有责任的人民教师。篇三:《新时期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学习心得
《新时期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学习心得
我通过《新时期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的远程学习,感触颇深,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师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扮演好教书育人的角色。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提升自身内涵。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塑好自己的形象,才能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2、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提升自身业务。社会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要树立终身学生的理念,不断“充电”。通过自学,参加培训,校本研究等多种渠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及时吸取新的知识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更好的适应教育的发展需要。
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自身能力。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融入到工作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探讨印证理论,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不断摸索、不断修正、不断总结,着力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篇四: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心得体会
“用生命点燃生命”不记得何时听到这句话,只感到这句话中蕴涵的那种崇高感情。做了教师之后,常常思考教师能做作什么,教师对社会能有多大的贡献?尽管知道很多溢美之辞都和教师有关。但真正自己走上了讲台,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心中难免有怀疑。师者,何意也?真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真的是“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也真的是“最光辉的职业”吗?
偶尔一天,我看到这句话,心中一动,文学性的语言却道出了教师的真性:用爱点燃生命之灯,照亮生命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爱之渊源,在与教师的德操。师德决定了教师能否成为好老师,决定了能否点燃生命,决定了能否成为“灵魂工程师”。那么,如何能完善自身,做出色的老师呢?
一、“爱从心中流出”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在学生还对教师不是很信任的时候,只有有全部身心去爱学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因为爱从来就是相互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身心,才使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永葆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中有明显缺陷的差生,很难。于漪老师说:“表达师爱,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真懂,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的;老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做到师爱荡漾。” 师爱荡漾,追求自然和谐,细雨润物。讲求真切、透彻、持久。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罗素语)。而爱的核心却是善。教师职业如何为善?从教师职业道德中更是难以尽数。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从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爱。
二、“工作着是美丽的” “工作着是美丽的”,人的价值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体现。即便是平凡的职业,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业绩来。教师是平凡的职业,工作的成绩也是在漫长的过程中才能体现。而师德、爱心又和业绩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缺乏高尚师德的,专业素养绝不会是顶尖的;没有高超的专业素养,师德也会是苍白无力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是相互促进、制约的。高尚师德的养成靠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磨练。教师要善于从师德修养的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从自我教学行为的变化改善师德修养。也只有在变化中发展自己,才能始终“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特别是我们已步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环境的改善,多种媒体的介入,一个班学生的信息占有量远远超过一名教师,“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终生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教师的专业结构应是处于不断的流变、革新之中的,因为教师专业总是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整个专业活动之中充满了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曾有一位老教师这样说过:“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学科本位的教师,那时总是把学科放在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我是教艺术的,??”由此,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
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教师比做“红烛”、“春蚕”。然而,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凉形象,教师也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生命在于创造。叶澜教授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中,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在收获,而且是巨大的收获。因为,他能体验到双倍的幸福: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的回报也让教师自己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来的幸福,而且在职业活动中感觉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可以说,只有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发挥自己才能的形式,看作是值得自己奋斗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参与社会历史创造的途径,看作是个人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教师职业便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无法舍弃的部分,成为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才能心中始终充满爱心,体验到爱意。才能感到工作着,是美丽。苏霍林斯基曾这般描述: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知识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生活的整个道德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密切融为一体。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爱,而爱要发自真心。有爱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爱护,有爱心才能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有爱心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激情,才能把教书育人平凡的职业做成“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来。愿用爱心成就我的伟大事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平时工作的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大部份幼儿的表达、喜好都会或多或少的随班里老师变化,这就表明,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或者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孩子的个性形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作用所不能代替的,因为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用心灵去塑造,也因为这样,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也必然被社会关注,没有任何职业比它更受社会大众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先要有教师道德意识,然后有高度自觉性的学习,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
通过学习知道教师道德人格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教师具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幼儿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我们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摄入学生眼里,也会印在学生心中,举例:孩子们要解便都会在老师这儿得到允许,我随口会答到“去嘛”,久而久之,一但有孩子提出要解便时,其它幼儿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到“去嘛”,口吻和老师的一模一样。这就说明了天天与孩子接触的教师,必然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孩子们在成长中,常常会自己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老师,证明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待事、语言表达都会影响幼儿,我们要想到,教师好的一面孩子要效仿,但不好的一面也会被幼儿所模仿,这就更使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完善。书上还说“一个好作风,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的督促应当是经常的”。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发现孩子出现不好行为习惯时,往往采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诉他做错了,应该怎样做,再继续发现时,还会问他是否忘了老师说的话了,怎么就改不掉呢之类的话,但现在想一想,觉得是自己的观念不正确,总是习惯性 的强迫孩子改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耐心的帮助他懂得并改掉。原来督促非常重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如果这样做,幼儿一定会易于接受并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的。
现在我知道了,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需要提高能力必定离不开教学实践过程,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素质转化为能力。我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工作,也得到了一些专业上的发展,记得刚工作时,很难投入,因为学校所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在遇到婴班孩子时,有时还很想逃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实践让我慢慢可以很轻松的与他们沟通、交流,认真处理工作。正因为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才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加自如,所以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可以真正得到专业上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以自身的己有基础为出发点,朝着自己的目标,经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创造出业绩的过程,总结自己,明白自己的基础不太好,平时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比较少,有时在完成工作时还会遇到阻碍,这样也导致自己的专业成长水平缓慢。因此,我必须努力学习进取,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按教书育人,提高教书育人的自学性,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多阅读,多思考、多反思自悟,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合格的专业教师。篇五: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8篇
《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1 《新时期师德修养》一共有七章,第一、二章介绍了师德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第三到第六章详细讲了教师的四个方面的道德修养,第七章叫了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教师的道德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通过师风师德的学习,我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首先,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
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其次,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
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
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新时期师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2 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自从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新时期师德修养》一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通过学习我更体会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五篇: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摘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师德修养息息相关,师德是教师的底线,也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师德修养的提升奠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决定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度。师德修养是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的基本路径。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师德修养创造教师幸福人生。【关键词】师德修养 教师 专业化成长
【作者】青白江区姚渡学校 王玲 小学高级教师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活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不管是以前天地君亲师中的崇高地位,还是近代中的“臭老九”,以至于现在的备受争议的弱势群体。但是,其中有一个永不变化的话题——师德。
作为一名教师,师德是立身之本,他制衡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二○○八年九月一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计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航标杆,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学习,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
一、师德修养是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的基本路径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长久以来人们赋予了她太多的圣神光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每一个刚踏入教师行业的老师都是充满激情的,满腔热血扑在教育事业之上。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阳光般的笑容,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最简单而又最执着的目标:教好每一个学生。可是十年之后你再看看那些当年踏入教师行业的人,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层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这也许只是个保守的估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创造性,当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职业,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当教育成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经验的时候,教育的激情和冲动便逐渐消退,这种适应逐渐成为教育的迟钝。只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不是一句口号,要内化成教师内在的需要。当教师一出现职业倦怠的苗头之时,就要更多的师德修养教育。问问我们自己的本心。想当初我们为什么要踏上这三尺讲堂,仅仅是为了那是一份工作?我想多多少少是有一点热血的,因为我们热爱教育这个事业。因为爱,我们才甘愿平庸,甘愿辛苦,甘愿成为踏阶石。看着学生的成长点滴,看着学生学有所成之时,那种欣慰和成功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中国的教师千千万万,他们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起早贪黑。哪怕是生病了也会坚持到学校工作。前不久新闻上不是报道过这样的一位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打着点滴坚持上课。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的周围更是随处可见。师德修养的教育更多的是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来感染每一位教师,从而化作教师内在的动力,努力干好工作,消除职业倦怠。
敬业仅仅是起点,乐业才是教师的归宿。爱,是所有的动力和源泉。人渴望得到关爱,正在成长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关爱他们的生活,关爱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思想。爱的教育才是永恒的教育。在你的关爱之下,学生会健康快乐成长,你自己会体会到教育的快乐,你才会乐业,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最美女教师张丽丽;汶川地震中张开双臂用身体护住学生的谭千秋;用肩膀顶住教室门的方杰„„这些在关键时刻将生的可能更多地留给学生的老师们都有同样的特征——爱,对学生深深的爱超越了他们的生命,这样的情感是教师职业道 德的底线。一个想成为老师的人必须有这样一种情怀,一个已经是老师的人也应将具备这样一种情怀当成是件最理所当然的条件。
如果单纯只是把教师当成谋生手段的人,应该早早地清除教师队伍,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会教育出“废品”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排在首,就是说教会学生做人。试想一个连基本职业道德操守都没有的人,如何教育学生做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尤为重要。记得又一次,我和学生一起去春游,我吃了一块面包,因为没见到垃圾桶,包装纸一直紧紧捏在手上。走了好几里地,我看见一垃圾桶,走上前把包装纸扔了进去。当我转身之时,看见很多学生都来丢垃圾。有的孩子还用塑料袋装了一大口袋。我笑了笑问到:“你们怎么都到这里来扔垃
圾呀?”“老师你都没有乱扔垃圾,我们不好意思乱扔。”学生质朴地回答让我感触很深。可见,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要是当初,我随手扔下去,那后果„„
师德的修养让每一位老师更能诠释教师这个词语的意思。你连最起码的师德底线都没有,又怎么能从事这个职业。所以说师德修养是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的基本路径。
二、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请大家注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第六条是终身学习。人不学要落后,教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职业。当你的学生你面前侃侃而谈伊妹儿、微博、大虾、菜鸟、双核、4G„„的时候,你还对电脑一抹黑,试问你怎么和学生沟通交流。现在教育的信息化已经开始普及,电子白板走入课堂,你还拿着一支粉笔,就是你想在上面写,人家也不会让你写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那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会让你的课堂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也迫使每一位教师加紧发条开始学习,新的理论,新的知识体系,作为教师务必要让自己像一块海绵,不停地吸收再吸收。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生动高效的课堂,这些东西,没有专业的知识支撑,你又如何弄明白,更别说实施于课堂。不停地学习、提升,才能使教师专业得到不断发展,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三、师德修养创造教师幸福人生
幸福与德行共存,幸福与德行是分不开的。师德的修养是追求精神层次的一种内涵。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很多教师都说自己很累,当教师一点都不快乐。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在为自己找借口辩解而已。我们不能改变外部的条件,为何不先改变自己。从师德修养入手,找到做为教师的幸福感。做为专业素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过硬的,欠缺的就是积极的心态。这也是在师德修养中重要的一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四耕教授有这样一段话:当你把教育理解成“教书”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教书匠;当你以为教育就是“教学”时,你会为了那些功利的目的而日复一日消耗体力;当你把教育想象为“教育”本来的样子时,你就会发现书香飘溢、诗意流淌、智慧
碰撞、心灵相遇才是真正的教育!其实也就是换了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你会发现另一片天地。不要埋怨屋顶遮住了你的太阳,阳光一直都在你的头顶。
教育工作是最有意义的创造性工作,他是开启新人的心智、丰富人的思想、提升人的思想的伟大实践活动。当你把教育看作是一种创造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幸福,你就会享受这个过程。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求知的眼神,你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会成就他们的辉煌人生。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你就会觉得幸福。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师德修养息息相关,师德是教师的底线,也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师德修养的提升奠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决定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度。
【参考文献】:《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作者: 唐凯麟,刘铁芳 编 出 版 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04139689 出版时间: 200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