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三读《大学》,知处事为人
三读《大学》,知处事为人-----读《大学》有感
父亲喜读古文,书桌及床头常备《论语》、《大学》,闲暇时就翻阅,总是朗读出声,沉浸在之乎者也的世界里,悠然自得。他常说古文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最灿烂的文化遗产。家里的书,大多在扉页上都被父亲用正楷留下一行字: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最早接触《大学》,源于这句话。
初读《大学》起于儿时,因好奇而找来翻阅,实是囫囵吞枣,对内容不求甚解,只觉得朗朗上口,读之别有一番风味;大学时因老师推荐再读《大学》,写过一篇读后感,但依旧只限于纸上谈兵;工作后久不读书,恰赶上公司开展主题征文活动,遂决定沉下心来好好再读一次,这才有了第三次读《大学》。细细研读一番,结合五局这些年的成长及自身入职感受,深感一法通则万法通,先人的大智慧通达古今,目前我阅历有限,仅从中得到两道,一为处事,一为做人。
处事之道,是谓明方向,定心魄,慎思虑,知本末,格物致知,方有所得。意为明确方向,坚定信念,深思熟虑,分清本末,深入钻研,才能安然处事,最后有所得。加入XX一年半,从入职培训的手册上,到项目宣传区的大幅报道,10年涅槃走过的不平凡之路,让我惊叹且敬佩。我虽然不是其中的参与者,也能感受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XX人付出的心血。从2003年确立“XXXX”基本工作思路, 坚持区域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方针,分三步实施扭亏脱困做强做大战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锐意进取,所向披靡,10年时间合同额增长XX倍,营业额增长XX倍,利润总额增长XX倍,主要指标呈现持续、快速、加速、科学增长,企业实现了从困境到新生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为国人称道的“中XX局现象”。究其原因,我觉得XX人真正做到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因为我们志存高远,心有所向,前路虽漫漫,不畏艰险难,最终创造奇迹。
前几天参加公司组织的员工座谈会,会上听着优秀前辈们做的报告,我留意到每个人的成功都有两个共同点:一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二为格物致知。
事物均有根本枝末,做事需分主次。以日常工作为例,可以将之分为紧急,重要,一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达到效率最大化,出色的完成工作;‘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在工作中,极易碰到手上一堆事情要做的情况,若不理清本末,无序无目的性地做事,工作混乱自不必说,还容易忙中出错,对后续工作造成影响;这种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尤其需要避免,否则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致知在格物,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钻研。每一位优秀的师兄从入职开始,就投入到建筑施工知识的疯狂学习中:抄规范,背定额,抄图集,对图纸,跑现场,一刻也不放松,这种求知若渴的状态,日复一日的坚持使得他们快速的成长。他们之所以能从数百人中脱颖而出,在更为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与他们处事的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做人之道,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君子坦荡,身正心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社会是个大染缸,一张白纸进去,变成什么颜色不清楚,但肯定无法保持原来的纯白。以此来反映人会随着身处环境而改变。曾经跟长辈和前辈也聊过此类话题,有的教我胆大张扬,不卑不亢;有的建议我谨小慎微,低调做人。带着疑问参加工作,通过工作感受社会,借助社会锤炼个人,再读《大学》,终于知道自己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X局所推崇的XX精神,很好的诠释了这点:忠诚不渝的信念,公而忘私的情操,是非分明的品格,以苦为乐的境界,言行一致的作风,关爱群众的美德。这些精神,从超英大姐身上提炼出来,为员工树立了做人的标杆。感谢XX有这样先进的榜样可以供我们学习,也庆幸自己是一名XX人。
曾身在宝山而不觉,对于公司推荐《大学》还心有腹诽,认为建筑施工企业和《大学》之道相去甚远。细细读完后,才终于明白其中的良苦用心。三读《大学》得两道,还仅仅是初窥其表,以后还有四读、五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关于处事为人爱国爱民的诗词
处事为人篇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出处】《孟子·离娄上》
【讲解】天:指自然规律。意思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就生存,违背自然规律的就消亡。
日间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出处】清·钱大昕《恒言录》
【讲解】白天不做亏负别人的事,晚上不会因有人敲门而心惊肉跳。意谓不做坏事,活得安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出处】《论语·颜渊》
【讲解】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恶事。
不能专己而非人,不敢讳短而疾长。【出处】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
【讲解】不能独自专断而指责别人,不敢掩饰自己的短处而嫉恨别人的长处。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出处】《增广》
【讲解】宁可坚持正直以至使自己利益得不到满足,也不可使用邪恶手段使自己得到很多利益。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出处】《荀子》
【讲解】不为赞誉所引诱,不因毁谤而恐惧。
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出处】《增广》
【讲解】对于利益,宁愿用正当的手法取得,而绝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求取。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处】《论语·为政》
【讲解】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出处】《礼记·表记》
【讲解】君子不自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大,不自认为自己的功劳高。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出处】《礼记·经解》
【讲解】缪:通“谬”。君子在开始时就要谨慎从事,如果相差哪怕一丝一毫,也会错得千里之遥。
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出处】《史记·日者列传》
【讲解】称赞别人不希望人家回报,说人家不好不顾及人家怨恨。意谓誉人、恶人,都要襟怀坦白,不计得失。
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出处】《史记·日者列传》
【讲解】称赞别人不希望人家回报,说人家不好不顾及人家怨恨。意谓誉人、恶人,都要襟怀坦白,不计得失。
告人以诚,而后人信之。
【出处】宋·苏洵《六经论·乐论》
【讲解】告:规劝。以真心实意劝告别人,而后别人才会相信他。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讲解】应当作出决断时不决断,反而会因此遭受祸害。意谓处事要果断,而不能优柔寡断。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出处】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 【讲解】人们相互了解,贵在了解内心。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出处】宋·林逋《省心录》
【讲解】能委屈自己的人一定能和众人很好地相处,争强好胜的人一定会遇到对手。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出处】唐·李白《赠友人》
【讲解】人活在世上贵在互相知心,何必追求金钱这身外之物呢?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出处】唐·李白《赠友人》
【讲解】人活在世上贵在互相知心,何必追求金钱这身外之物呢?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出处】唐·李白《赠友人》
【讲解】人活在世上贵在互相知心,何必追求金钱这身外之物呢?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处】《论语·学而》
【讲解】患:担忧。不己知;即“不知己”,不了解自己。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处】《论语·雍也》
【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使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这是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己度人,己之不欲,则知人之不欲;己之所恶,则知人之所恶。【出处】明·王艮《明哲保身论》
【讲解】度(duó):揣度,衡量。恶(wù);厌恶。意谓拿自己来揣度别人,自己不想要或不想做的,就知道别人也是这样;自己厌恶的,就知道也是别人厌恶的。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出处】宋·林逋《省心录》
【讲解】说人家的坏话不叫做正直,助人干坏事不叫做正义。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出处】《礼记》
【讲解】面对财物,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面对危难,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逃避它。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出处】屈原《抽思》
【讲解】高尚的道德要靠自身修养,不能只靠外界给予;美好的名声要靠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能用弄虚作假获取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处】李密《陈情表》 【2003年高考】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出处】宋·郭彖《睽车志》
【讲解】见到怪人怪事不要奇怪,那怪人怪事就会自行败退。意谓遇到怪现象要沉住气。
满招损,谦受益。【1995年高考】 【出处】《尚书·大禹谟》
【讲解】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告诫做人要谦虚不自满。
貌合神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出处】宋·张商英《素书》
【讲解】与人相处,表面上关系密切而实际上怀着两条心的人,必定孤立无援,亲近奸佞远离忠臣的统治者,一定灭亡。
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出处】《晏子春秋·内篇》
【讲解】谦恭但不失尊严,委曲但不失正直。意谓人在世上要待人不卑不亢,委曲求全但不能不要原则。人至察则无徒。【出处】《汉书·东方朔传》
【讲解】意思是人明察得太过分,他就没有下属了。见人有善,如己有善;见人有过,如己有过。【出处】《尸子·治天下》
【讲解】见到别人有美好的德行,如同自己也要有这种美好的德行;见到别人有过错,就如同自己有这种过错。意谓要学习人家好的方面,改正自己不好的方面。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出处】《战国策·秦策》
【讲解】惩罚有罪者不避权势大的人,奖赏有功者不偏爱与自己亲近的人。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出处】《战国策·秦策》
【讲解】惩罚有罪者不避权势大的人,奖赏有功者不偏爱与自己亲近的人。
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出处】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 【讲解】要亲近喜欢君子,疏远排斥小人。意谓领导者要亲善远恶,重用好人,远离坏人。
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出处】《增广》
【讲解】用责求别人的心来责求自己,用原谅自己的心来原谅别人。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讲解】疏:疏远。戚:亲属。以真心实意待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疏远,但实际上亲密:以虚情假意待人,即使表面上显得亲近,但实际上是疏远的。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出处】《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讲解】记住别人的优点,忘记别人的过错。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处】《论语·雍也》
【讲解】朴实胜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胜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应配合恰当,既文雅又朴实,这才是个君子。君子不以口誉人,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善则爵之。【出处】《礼记·表记》
【讲解】誉:称赞。衣(yì):给……衣服穿。食(sì)门:给……饭吃。爵:给……爵位。意谓君子不要空凭嘴巴赞扬人,如同问别人冷不冷就要给人衣服穿,问人饿不饿就要给人饭吃一样,如果称赞别人好,就要给他官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94年高考】 【出处】《论语·颜渊》
【讲解】施:给予。意谓自己不想要或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美德。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尤:指责,怪罪。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上不怨恨天命,下不责怪别人。意谓不要老是埋怨或归罪于客观,而应从自身找原因。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出处】《诗经·大雅·烝民》
【讲解】令:美好。仪、色:仪表,风度。对于表面伪装得美好的人,要特别小心。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出处】宋·苏洵《衡论·远虑》
【讲解】知道什么说什么,毫无顾虑;有多少说多少,毫无保留。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处】《孟子·离娄下》
【讲解】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貌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敬他。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出处】《孟子·离娄上》
【讲解】人的毛病,在于不谦虚,喜欢以教育别人的姿态出现。成语“好为人师”即源于此。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出处】《老子》四十四章
【讲解】知道满足,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爱国爱民
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出处】《汉书·路温舒传》
【讲解】大宾:古多指君王的宾客,这里指“贵宾”。赤子:初生的婴儿。意思是:尊敬贤士如同尊敬贵宾,爱怜百姓就像爱怜初生的婴儿。
恤其勤劳,爱民如子。
【出处】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
【讲解】恤:体恤、怜悯。意思是:体恤百姓的辛勤劳苦,爱百姓就像爱自己的子女。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出处】《礼记·哀公问》
【讲解】意思是:古人治理国家(颁布政令),总是把爱抚百姓作为头等大事。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出处】宋·陆游《陇头水》
【讲解】太白:星座名,即金星。古代占卜,以为太白星主中国。收光芒:指中国衰弱。这两句诗写出了对国家衰弱却报国无路的悲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处】《尚书·五子之歌》
【讲解】邦:国家。固:坚固,牢固。宁:安宁。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出处】《荀子·议兵》
【讲解】意思是:爱护百姓的,国家就强大,不爱护百姓的,国家就弱小。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处】汉·刘安《淮南子·泛论训》
【讲解】法:效法。周:密合。意思是:假如对百姓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人;假如完全合乎整理,就不必遵循旧规。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出处】《汉书·鲍宣传》
【讲解】自专:按自己的意图独断独行。快意:这时指随心所欲。意思是:治理天下的人应当以广大民众的心愿为心愿,决不能按自己的意思独断独行,随心所欲。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出处】《商君书·更法》
【讲解】法:效法。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可以用新法来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旧的法令制度;如果可以用新法来使人民得到好处,就不必因袭旧的礼数。它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变法图强的意识。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出处】《荀子·君道》 【讲解】有社稷者:这里指国君。亲爱己:爱戴自己。意思是:国君不能爱护百姓,不能为百姓谋取利益,却要百姓爱戴自己,这是不可能的。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出处】《论语·尧曰》
【讲解】周亲:至亲。仁人:指具有仁德之人。意思是:虽有于亲,不如有仁德的人;百姓有过错,责任在我一人。
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
【出处】宋·程颢《答横渠先生定性书》
【讲解】心:感情。物:这里指外物、环境。意思是:圣人的喜怒哀乐,不由他个人的感情决定,而由社会外物来决定。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处】清·黄宗羲《原臣》
【讲解】治:特指国家治理得好。乱:与“治”相反,指国家无秩序,不太平。一姓:这里特指国君。意思是:国家治理得好还是不好,判断的标准不是看国君家庭的兴旺还是衰微,而是看亿万百姓是忧愁还是快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出处】唐·罗隐《蜂》
【讲解】借蜂喻人,寄寓了对广大劳苦群众,终生勤劳而一无所得境遇的深切屿。现用以赞扬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的高尚情操。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出处】宋·文天祥《扬子江》
【讲解】南方:指南宋小朝廷所在之地。这两句诗以磁针石作比,表现出强烈的忠君报国的思想感情。
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出处】唐·齐己《君子行》
【讲解】不为个人博取荣誉,要为天下博取荣誉;不为个人之事感到耻辱,要为天下之事感到耻辱。
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出处】宋·陆游《独酌有怀南郑》
【讲解】这两句诗用东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追忆南郑从军之乐。所谓“从军乐事世间无”,写的是当年从军之乐。该句与上句对照,流露出一种自豪感。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出处】清·秋瑾《失题》
【讲解】这两句诗表达出一种决心为国牺牲,即使粉身碎骨也视若等闲的豪迈气概。
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讲解】末:外表。意思是:圣人注重的是加强自身修养这个根本,而不注重修饰外表。
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兴亡之修短有恒数。【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讲解】私:私产。修:长。恒数:不变之数,即常规。意思是:国家并不是国君一家一姓的私产,王朝的兴亡,统治时间的长短自有它的常规。
天下不可一日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忘于天下。【出处】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讲解】政教:指政治和教化,而为学应时刻不忘国家,后一句启示为学者应心怀天下。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讲解】这两句的意思是:对国家有利的就喜爱它,对国家有害的就讨厌它。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处】清·徐锡麟《出塞》
【讲解】解:知道。沙场:战场。马革裹尸:东汉马援曾说过,男子汉要死就死在战场上,用马皮裹着尸首回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战士只知道如何为国牺牲,至于死后是否能把尸首运回家乡,那侄不在乎。它表达了作者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战斗决心。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出处】唐·李白《独漉篇》
【讲解】国家的耻辱没有洗除,怎么去考虑个人成名呢?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处】宋·陆游《示儿》
【讲解】王师:指南宋的军队。中原: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中原地区。乃翁:你们的父亲。这两句诗如同临终遗言,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爱国情怀。
平生颇有回天志,今日真成去国吟。【出处】清·梁启超《饮灯室诗话》引
【讲解】回天:比喻扭转极难挽回的形势。去:离开。前一句写挽回国家颓势的壮志,后一句写壮志难酬的悲哀。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出处】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讲解】可怜:可惜。这两句词是说:面向西北遥望旧京,可惜被无数青山遮挡,望而不见。言外之意是慨叹中原陷金兵之手,不能光复。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出处】《史记·赵世家》
【讲解】制:控制,统治。常:指常道,这里主要指不变的法令、制度等。经:规范。上:这里是最重要之意。意思是:统治国家有不变的法令、制度,利民是根本;治理政事有规范,政令能贯彻执行最为重要。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出处】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讲解】前一句表达忠心报国之意,后一句表达拳拳思亲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了丹心照汗青。【出处】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讲解】汗青:史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生总有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要留下忠诚的事迹,永远在史册上光辉照耀。
民利与兴,民害与除,不可易也。【出处】明·海瑞《告养病疏》
【讲解】与:为,替。易:变更。意思是:对百姓有好处的,为他们兴办,对百姓有害处的,替他们清除,这是不能变更的。
众而不可欺者,民也。
【出处】宋·苏轼《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讲解】意思是:人数众多而不能欺侮的是百姓。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讲解】意思是:粮食是百姓生存的根本,百姓是国家存在的根本,国家是君主存在的根本。
莫作世间儿女态,明年万里驻安西。
【出处】宋·陆游《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
【讲解】安西:唐代边关名称,在今新疆境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像一般人那样儿女情长,来年到万里之外的西北边境去防守边敌,表达出一种为国戌边的精神。
为国忘家,那曾有后公先私?
【出处】清·张彝宣《倒精忠·刺字》
【讲解】这两句表现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以反诘句出之,感情分外强烈。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出处】《孟子·离娄上》
【讲解】天:指自然规律。意思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就生存,违背自然规律的就消亡。
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出处】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讲解】社稷:指国家。这两句的意思是:普通人的死生对国家是有重要意义的。它表明作者对死生的一种见解。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出处】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讲解】古人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说。这里活用这两句话,再现出大丈夫要拯时济世,而不愿独善其身的意愿。
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出处】《三国志·魏书》
【讲解】意思是:与百姓一起分离快乐的,百姓一定会为他的忧愁而忧愁;与人民一同共度平安的,人民一定会在他遇到危险时全力进行拯救。
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心也。
【出处】清·秋瑾《致秋壬林书》
【讲解】前一句说人人都应有爱国心,后一句说明懂得本国文字、历史与爱国心之间的关系。
人主之恃者,人心而已。
【出处】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讲解】恃(shì):依靠、凭仗。意思是:国君所依靠的不过是人心所向罢了。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出处】清·秋瑾《对酒》
【讲解】碧涛:用苌弘死后其血三年化为碧玉的典故。指忠义之人为正义目标而流的血。表现了作者拯国救民的奋不顾身精神。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处】《孟子·尽心下》
【讲解】社稷以象征国家。意思是:民为国之本,君为国之役,故民贵于国,国又贵于君。
四海之内,社稷之中,粒食之民,一意同欲。【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讲解】社稷(jì):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一意同欲:一样看待,同样要求。意思是:普天之下,全国之内,对所有的百姓,都一样看待,两样要求。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讲解】道:道义。意思是:拥有正义的就能得到多方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很少有人支持与帮助。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处】宋·陆游《病起书怀》其一
【讲解】阖(hé)棺:盖棺。前一句是流传甚广的名句。后一句是说,一个人的成就还须等到死后才能论定,作者认为未死以前还要以为国家做许多事情,表现出一种为国而忧的情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处】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讲解】这两句诗赞美了幽、并游侠少年奋勇御敌,视死如归的精神。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出处】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讲解】吴钩:刀名,刃稍弯。五十州:指当时中央政权不能控制的藩镇地区。唐宪宗即位后决心用武力削平藩镇。这两句诗反映出作者为国家统一事业尽力以建树功名的愿望。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出处】《荀子·哀公》
【讲解】意思是: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可以托载船,也可以使船倾覆。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出处】宋·陆游《夜泊水村》
【讲解】无再青:指双鬓已白,不能再变成青黑色,意思是年龄大了,不会变得年轻了。这两诗表现出诗人一心报国、万死不辞的壮烈情怀。
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出处】《战国策·齐策》
【讲解】能:能力。从:同“纵”。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顺从百姓的意愿,且估算军队的能力,然后方能纵横天下。
任大者思远,思远者忘近。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
【讲解】这两句的意思是:担当重任的人能深谋远虑,深谋远虑的人不计较眼前得失。
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下:低处。意思是:古代贤明的国君,四面八方的百姓都归依他,就像水由高处往低处流一样。
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出处】《文子·上义》
【讲解】去:厌弃。意思是:众人帮助的,虽弱但一定会强大;众人厌恶习的,虽强大但一定会衰亡。
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出处】唐·柳宗元《韦道安》
【讲解】烈士:壮志强烈的人。忠贞:忠诚而坚定不移。这两句是说:有志之士是不会忘却终有一死的,但是要为忠诚而死,死得坚定不移,死得壮烈。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出处】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怀五百字》
【讲解】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沉重忧虑和深切同情。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出处】《尚书·泰誓上》
【讲解】天:上苍、老天爷。从:顺从,满足。意思是:百姓所想要的,老天爷一定会满足他们的愿望。
人者,天地之仁也。
【出处】清·魏源《治篇三》
【讲解】仁:这里是核心、精华之意。意思是:人,是天地间的精华。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出处】《吕氏春秋·孟春纪》
【讲解】意思是:国家不是国君一个人的国家,而是所有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民众的国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处】唐·王昌龄《出塞》其一
【讲解】龙城飞城:指汉朝名将李广。李广勇敢善战。威震龙城,匈奴称其为飞将军。阴山:在内蒙境内。首句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落笔,把眼前月下的边关同秦汉时代筑关备胡、与胡人发生战争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创设雄浑苍茫的意境。次句写秦汉以来世代征夫的共同悲剧。后两句表达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希望有李广那样的大将镇守边关,不让胡人入侵中原。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出处】宋·陆游《太息》
【讲解】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不可动摇的报国之志。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出处】清·秋瑾《鹧鸪天》
【讲解】金瓯(ōu):指国土。敢:岂敢。这两句词是说:沦陷的国土总要夺回来,为国牺牲是我们的责任,哪里敢顾惜自己呢?它再现出一种为国献身的决心。
上好是物,下必甚之。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出处】《礼记·缁衣》
【讲解】好(hào):喜好。意思是:上面喜好某种东西,下面对这种东西就加倍喜好。所以位居高位的人对自己的爱好和厌恶不能不持谨慎态度,这样才能为百姓作出表率。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崇儒学》
【讲解】意思是:执政的主要任务,只在获得人才;选用的不是有用的人才,国家就很难治理好。
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讲解】义:礼仪,上下适宜的规矩。长率之伦:长者能代表率那样一种德行;伦,德行。意思是:居于上位的人上下之间都遵循适宜的规矩,百姓中的长者又能为年轻人作出表率。这样,对内就能够禁止暴行,对外则可以威慑敌人。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讲解】意:这里指品德、德行。意思是:品德没有比爱民更高尚的,行为没有比使百姓快乐更厚道的。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出处】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讲解】这两句诗表达了拯时救国、力挽狂澜的壮志宏图。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出处】清·郑燮(xi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讲解】喻指关心百姓疾苦,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深切关注。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处】《老子》四十九章
【讲解】心:第一个心指私心,第二、三两个指心愿、愿望。意思是:圣人没有私心,百姓的心愿就是他的心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994年高考】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讲解】老(第一个):尊敬、敬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幼(第一个):爱护,用法同“老”。意思是:尊敬我的老人,并将它推及到别人的老人;爱护我的孩子,并将它推及到别人的孩子。
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出处】《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讲解】有道之君:贤明的君主。道,德政。意思是:贤明的君主,把自己的快乐与民众分享;昏庸的君主,只满足于自身快乐。
夫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出处】汉·张衡《东京赋》
【讲解】所以:用来……东西。意思是:民众好比水,可以用来载舟,也可以用来使舟倾覆。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出处】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讲解】这两句词表达作者忠君爱国,力图收复祖国河山的理想和追求个人功名的宏愿。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出处】唐·陈子昂《感遇诗》 【讲解】济:救助。元元:庶民,众民,即百姓。意思是:贤明的国君,决不会只顾自己的私利,他忧虑关心的是百姓的疾苦。
贤君之治国也,犹慈父之治家。【出处】汉·王充《论衡·治期篇》
【讲解】意思是: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就像慈祥的父亲掌管家庭。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出处】汉·蔡琰《悲愤诗》
【讲解】义师:指关东讨伐董卓的联军。不祥:犹“恶人”、“坏蛋”,指董卓。前一句概述全国大兴义师的形势,第二句述说大兴义师的目的,即共同讨伐作乱的董卓。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讲解】庙堂:指朝廷。江湖:泛指四方各地。这里指不在朝做官的士大夫。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而担忧;不在朝廷里做官,就为君主而忧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讲解】骥:千里马。枥(lì):马厩。烈士:壮志强烈的人。在这四句诗中,作者以千里马自喻,表现出年虽老而志不衰的精神,抒发了决心统一天下的壮烈情怀。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自为者,众去之。【出处】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
【讲解】意思是:办事为了众人,众人就帮助他;办事为了自己,众人就远离他。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出处】《左传·襄公十年》
【讲解】专欲:个人欲望。意思是: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只考虑个人欲望,事情难以办成。
第三篇:立身之本 为人之道 处事之基
立身之本 为人之道 处事之基
摘要:公道正派是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是组织部门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是组织工作者最基本的政治纪律,也是组工干部做好党的组织工作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公道正派 形象
0 引言
公道正派是一种思想作风,也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来说,公道正派是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它既是一种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又是一项基本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要求;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是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在新形势下,组工干部要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决树立好“一个观念,四个形象”。加强修养,树立公道正派的思想观念
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组工干部必须加强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组织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是组织工作者最基本的政治纪律,也是组工干部做好党的组织工作的客观需要。组织工作的性质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公道正派,因为其也是组工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组工干部做好本职工作既要有很高的业务水平,也要有很高的政治品质。做到公道正派。只有具备了丰富过硬的业务知识和公道正派的思想观念,组工干部在对人的识别、评价、使用和处理上才能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因此,组工干部注重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思想观念是树立公道正派形象的前提。发挥表率作用。树立对己清正的形象
要做到对己清正、首先要讲正气。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要敢干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妥协,敢于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保持本色、清正廉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要管好自己的嘴,严禁封官许愿,严防跑风漏气,严堵跑官之门。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其次,是要讲道德。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严守组工干部道德准则,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压力。要胸怀宽广,豁达大度,谦虚谨慎、平等待人,既要善于克已,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又要善于容人,善纳谏言。甘当“人梯”。要诚实守信,做诚实人、办务实事,待人真诚不虚伪,办事守信不敷衍,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坦荡和光明磊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再次,要讲规矩。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讲规矩,始终按原则、政策,规定办事,讲原则不讲人情,看群众公认、不看后台背景,重实绩不重关系,模范执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为人正派,处事规矩o 一视同仁,树立对人公正的形象
一是坚持干部标准。牢牢把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六项原则,使之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五湖四海,唯才是举,不搞远严近宽,不搞亲亲疏疏,做到标准面前人人平等。二是坚持选任程序。做到履行程序不变通,以严密的程序保证把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特别是在干部选任中要过好“群众关”要扩大视野看、透过表象看、深入群众看,认真把群众在选任干部中的“四权”落到实处,决不能摆形势、走过场,要体现出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真正把人选准用好。三是坚持服务大局。要围绕发展干部,在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培养、锻炼和识别干部,注重把优秀干部用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努力打造适应加快发展需要的领导层。严于律己。树立对内严格的形象
―是政治上从严要求。组工干部要讲政治,做到坚定方面不偏航,坚持原则不含糊,坚守法纪不悖离,始终把政治素质作为第一标准,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坚决将思想政治上“不健康”的人拒之于组织部门之外,拒之于党员和领导干部队伍之外。二是工作上从严要求。坚持勤勉敬业,无私奉献,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工作计划、部署上要高起点,在工作落实、实施上要高标准,在工作质量上要严要求;坚持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大力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健全工作机制,力戒形式主义,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三是纪律上从严要求。不能因为是本人、本部门同事、亲戚、朋友等就降低标准、“开绿灯”,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恪守新时期共产党员和组工干部的行为准则,严格执行“五坚持、五不准”,真正作到防微杜渐,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以人为本,树立对外平等的形象
组织部门是做人的工作的。作为组工干部尤其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就要重视人、关心人、教育人、激励人,其核心是尊重人的权利。组织工作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重要目标,一定要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情动人,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乎所以,不能有特权思想,滥用职权。党赋于了组织部门神圣的职责,赋予了组工干部特殊的使命,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党赋予组工干部的岗位和职务既是权力、更是责任,履行好这个职责的关键是搞好服务,就是要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国家、地区、部门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及时周到的组织服务。组工干部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平等待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平时接待服务对象要热情、听取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协调工作应平心静气,布置工作应周到,做思想政治工作要耐心细致。组工干部应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到服务对象中间,真心实意地关心帮助服务对象,为他们排忧解难,以”一句关心问候、一个微笑、一杯水、一把椅子等实际行动树立组工干部可亲、可信、可近的形象,真正把组织部门建成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职工之家,更好地发挥组织部门的感召力和亲和力。结论
因此,组工干部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思想观念和“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组工干部形象,才能最终实现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才能做到作风正派、正派用人、用正派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才能成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表率部门,才能不辱党和人民赋予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光荣使命。
第四篇: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1《读论语学做人做事》一书,选取《论语》中与做人、做事有关的语言及其注解,加上贴近生活的古今中外的小故事,读来使人感受到先哲们积极的精神和挥洒自如的处事方法,领略到一种聪慧而理智的做人处世之道。
从书中我感悟到,人来到这个世界,笼统的讲,就是要做好两件事:做人,做事。做人侧重于品德,就是常说的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做事侧重于能力、方法与技巧。可是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不能把做人和做事很好的统一起来,做人缺少做事的本领,做事又缺少做人的品质,使人生之路上留下一些大大小小的缺憾。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些人更是为眼前利益,抛弃了做人做事的准则。而今,再读《论语》,会从中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和为人处事的价值依据,摆正人生的航向。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告诉我们正直是立身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巧言令色。鲜矣仁。点明为人处世要表里如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赞扬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阅读中,先哲们睿智生动的语言仿佛回荡在耳边,时时提醒着我。
《论语》对于我们教育教学的价值也同样巨大。有人说教育是人之为人的事业。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成为吸收知识的机器,而无做人做事的准则,那将是多么可怕与可悲的事情!
据媒体报道,当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升高,作为老师,作为长辈,我们都应高度重视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善良的种子!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文化成果硕大而丰富。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摘取精华为我所用,与孩子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那闪烁着智慧光辉的做人处世的规范与方法,共同创造幸福的人生!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2李嘉诚是全球华人圈里最耀眼的商界领袖。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演绎了一个从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到华人首富的神话,他白手起家的经历鼓舞着无数逐梦者。
如果你仍在商场上奋力拼搏,如果你是个雄心勃勃渴望一展宏图的人,就要像李嘉诚一样思考和行动,学习李嘉诚的为人处事之道。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李嘉诚的人生经历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但正如李嘉诚所说:“世情才是大学问!”要真正掌握为人处事之道,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在运用中来领会其精髓。
李嘉诚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应该尊重别人。如果你用敌对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同样也会受到相同的“礼遇”;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先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乐意帮助你。很多人总在想为什么自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却没有扪心自问自己的所作所为,结果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糟糕。让我们再一次记住李嘉诚那句至理名言:“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自己超乎常人的管理能力,开创出了一条人生的成功之路。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但是这种传奇人生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他没有靠天赋,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才创造了今日的辉煌。这样一位传奇人物风管理之道,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3即将面临毕业,好多事都将自己一个人去面对,这也是应该的啊,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在父母老师的庇护下成长,总有一天我们需要自己独自去闯荡。为更好地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最近在闲暇之余看了《做人做事宝典》,不言而喻的是从中受益匪浅。
下面谈谈我再读书中的感悟。正如这本书序言所说,做人与做事密切相关,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把握不住这两点的人,永远都是边缘人!的确,只有精通做人与做事之道的人才能胸怀大志,心装大事,才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能力奠定成功的人生平台。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做人与做事。
在学校老师会给我们指点如何做事,到社会上没人会主动指点你的,什么都得靠自己学着。举个例子,一件事做了与做好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做人可以糊涂点,可是做事一定不能,做事一定要精明。所谓的做人糊涂指对一些小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凡事不要太计较,给别人一点空间,宽容是人生最美好的品质。
作为年轻的一代,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遐想。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人并不一定要找最优秀的同伴,但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同伴,只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才能够鼓励和激励自己在理想的路上走得更远,而不会轻言放弃。
我最有触动的是,在做事中追求品位,职业生涯品位是衡量职业生涯质量高低的整体性概念,反映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处于怎样的水平面上。品位有高低之分。高品位的职业生涯是完全幸福的,低品位的职业生涯则是有缺憾的,不幸的。一个人的素质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其职业生涯也不可能相同。没有固定的`职业生涯模型,职业相似的职业生涯场景。从中我也学会如何提高职业生涯品位,变做事为表现自己,换一种思维方式,事也会做得完美的。变个体行为为群体规范,通过激励自我,不断创造职业生涯的光辉业绩,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职业品位的提升。还有注意个人的办公桌清洁,注重各个细节问题。按标准做事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坚持质量和标准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能满足尚可的表现。
在工作中人生价值要得到体现,首先我们必须活好自己的每一天。人不要随便拿自己和别人比,同时也不要对自己抱有太高的希望。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的。量力而行就行。人生如朝露,我们都是或早或晚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经过匆匆的旅程之后,都要走到相同的地方去,而这段旅程就是人生的全部,从这一点开始人生就是平等的。
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弄明白这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待人生,真爱生命。将心比心,每一个人都在迎接艰难与挑战,每一个人活得都不简单,无论地位卑微还是高贵,都是重要的值得尊敬的。人们往往喜欢从事业的角度来判断一个人如何,这种以事业为标准的认识固然可取,但为责任生活着同样是神圣的,为希望生活是美丽的,不管是谁,只要是在时刻努力着,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人生。大人物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小人物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做事中不要埋怨,在做事中寻找慰藉,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得自己去适应。相信自己,相信领导,只有在工作上做出成绩,只要能力强,就不怕别人给你小鞋穿。退一步讲,世界这么大,自然会有我们生存的地方。好好做事就会有安全感。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4最近,妈妈给我送给我一本书——《做人与做事》。它的作者是知心姐姐——卢勤。这本书有点特别,书上面特别注明了写给孩子的,写给爸爸妈妈的。
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这是马克思说的话,用笑脸迎接失败,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吧!书中讲到了一个故事:一个高三女孩,平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三好学生。
参加高考后,她觉得自己考糟了,天天坐立不安,想到落榜后人们的白眼,她再也忍受不住了,悬梁自尽了。更令人惋惜的是,高考成绩公布后,她的成绩超出7分!这个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良好的承受失败与战胜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和百折不挠,不向失败屈服的精神,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
记得我以前也是,如果考试偶尔没考好,就会害怕得把考卷藏起来,不让同学知道,怕同学们笑我,以后,我再也不会这样了。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要想:太好了,我可以品尝一下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的滋味,我可以锻炼自己不怕失败,我肯定有机会再去体会成功的喜悦!至于人家怎么议论你,那是人家的事,你不必去管,笑笑就行了。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5最近,利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做人做事好心态》这本书。这本书讲述的道理并不深奥,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内容却字字扣心,在平凡的叙述中带给了读者人生的智慧。《做人做事好心态》整本书围绕心态展开,从多个角度全面的讲述了好心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拥有好的心态。
大部分的人都明白做人做事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但真正做到的人却并不多。很多时候,人们并不了解什么是好的心态,如何拥有好的心态。其实,心态就是面对事情时的人生态度,而好心态就是积极正面的面对事物。同样面对半瓶水,好心态的人会考虑还有半瓶,而不好心态的人则会想已经没有半瓶了。
人生会面临种种的问题,很多时候一些事物是无法控制的,只有心态永远属于你的可控因素。如果心态失衡,你就可能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可以说,心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事物的成败,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只有具备了好的心态,才能积极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踏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好的心态,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这样才不会妄自菲薄亦或怨天尤人。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有自知之明也不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美好,也别害怕坦露自己的缺陷。然后,应该在他人面前低调谦逊,不要小瞧别人,但应做到屈伸自如、攻守有度。在做事情的时候,要站在双方的立场上,秉持互惠互利的观念做事。并且,在生活工作中应该以快乐的心态做人,以认真的心态做事,名利之心要持之有度。面临困难,应该保持平常心,摆脱消极心态的影响。
好心态不是做一件事时好的态度,而是贯穿一生的一种良好心境。培养好心态很困难,需要长久的坚持和努力。培养好心态也很简单,只需要在每天的工作、说话、做事过程中掌握好保持好心态的要领。保持好心态就会有好的行为方式,也会为自己的人生铺平前进的道路。
总而言之,在工作生活中要把自己调整到一个合理的心态,学会乐观、感恩、容忍、坚毅、果敢、慷慨和正直。只有这样,才能享受生活并且更有效的开展工作,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学会做人处事读后感6在大学中我有了更多的时间,于是便可以读更多的书。原来我便一直喜欢读书,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不止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可以让心灵得以徜徉于书中的世界。当然了我不会向梁先生所说的那些不会辨别,不会审视的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我会好好的辩证的分析。今天我要分享的便是《做人做事心理咨询全书》。
这是一本养性的书,其中包含了做人的12条简单的法则。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便是品行道德,正如选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老师放的《对话》短片中李开复先生模拟招聘时所最看重的一项准则。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便是品德,如若没有品德,便真的与禽兽无异了。在社会中,一个人没有好的品德只会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带来伤害,所以只有品德过关一个人才会真正的拥有价值,才对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带来贡献。
在《做人做事心理咨询全书》这本书中就讲了做人的最基本的一些品德修养。它详细的说明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与别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在社会中各种角色的定位。
首先,它介绍了人我之间的博弈术。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是会有交集的,谁也不可能独立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要清楚人和我之间总是有纷争有合作,虽然社会竞争将日益激烈,但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更好地处理事情,生存与社会中。
当然了,不只要有合作的意识,还要学会如何合作,恰当的合作才能相得益彰,否则只能南辕北辙,事倍功半。而且要不以自己的好恶分辨别人,现在很多人判断只凭自己的喜好,这往往是不正确的,加入自己的喜好会影响公正客观的评定,是不可取的。它还告诉我们要学会赞美别人,好的暗示和及时的称赞会使你与别人更融洽,也会提高工作效率。
接着,它介绍了进与退的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能够顺顺利利的完成每一件事,都会遇到坎坷与挫折。虽然古语说要锲而不舍,但有的时候,要学会退一步,也许你会发现,退一步海阔天空。因此,我们要懂得进与退的哲学,不要遇到挫折就以为的前进,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一条巷子走到黑,这样也许会把自己逼入绝境之中。要适时地进,适时地退,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
其次,它讲了弱者与强者的博弈。作为弱者,要学会让三尺,以柔性美德与强者共处,要懂得以弱胜强,保持一种低姿态的智慧。随话说枪打出头鸟,做人要低调。而如果处于强者地位,要懂得扶助弱者,给弱者以生存的机会,要宰相肚里能撑船,君子不与小人斗。只有这样,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之后,它讲的便是要一虚一实,虚实结合。告诫我们要警惕假装的诚实,诡计都是不动声色的。当然要学会对待敌人相时而动,欲擒故纵,这样才能制敌而胜。当然了,做人不可锋芒毕露,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亮出底牌,让敌人看不清你的虚实,这样才能最终取得胜利,达成目标。
当然,成败总是伴随人的一生,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的面对失败与成功。这一点与学会进退有点相似。我们面对失败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要坚持正确的道路和前进方向。但同时,如果发现事不可为或事情本身有问题要学会放弃,有时放弃也是一种前进。要学会面对失败与成功,我们才会成熟,才能更好的生活。
最后,我们要正确对待富与贫的问题。有时也许你已经很努力的奋斗了可还是没有富裕,请千万记住:贫穷不是罪过。只要你努力了,付出了,得到了回报,就足够了,知足常乐。如果你富裕了,也不要自鸣得意,要试试帮助别人,因为任何人都会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一天你会得到他们的帮助。
第五篇:为学与为人读后感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学与为人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1《为学与做人》虽然是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却对不惑、不忧、不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首先,文章剖析了不惑。人们要达到不惑,要完成三个层级:首先是常识的积累,其次是要有专门的学识,而最重要的是智慧的养成,一是要使思维变得细密踏实,二是要使脑子变得条理清晰。其次,针对不忧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仁者不忧的观点。仁者之所以能做到不忧,不外乎舍弃了常人所热衷的成败与得失。
最后,文章剖析了属于意志力范畴的“不惧”。一是要心地光明,才能够保持勇气;二是要控制个人的欲望,“不为劣等欲望所牵制”才会意志力强。在对如何做人进行了“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剖析之后。作者对听众发出了质询,揭示了青年的现状,发人隐忧,给人以触动,唤起青年的共鸣,进一步发出号召,号召青年养足智慧,建立好的人生观,磨练意志。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断地在思考我寒窗苦读十二年考进大学是为了什么?我想要在这短短的四年中获得什么?毫无疑问,读大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仅仅是为了知识和技能吗?答案是否定的。梁启超先生认为上学的目的是学做人。实际上,不光是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回答,我们这个时代,时隔多年,也仍然需要这样的回答。因为,有太多的学生迷失在智识教育中。其结果就是迷失自我,沦落人生。
在这个中产阶级不断崛起的时代,人们经历了几次工业革命,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安逸使人累。在旧社会尚且有无数大学生思考探索救国之道,而如今,大学校园里满是娇生惯养的洋娃娃们,忙着谈恋爱、办社团、享受大学校园美好生活的莘莘学子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讨论,甚至没有时间上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常识,可是为什么我们都不懂得,或者懂得有做不到呢!梁先生认为要达到不惑,就要养成我们的判断能力。要养成判断能力,首先要积累常识,而最重要的是养成智慧。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例如光的传播比声音快,在公交上要给老人、孕妇让座等等,这些不仅要了解,还要落实到行动中。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不要过分依赖他人,要独立思考问题,在不断思考和实践中养成智慧。
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数以百万计,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冲击下,经济不景气,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我们大学生会为自己的就业和未来而忧虑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忧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我们之所以会忧虑,是因为我们太过于关注眼前的东西,而且我们非常重视事情的成败与得失,正如《为学与做人》中所言,“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都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因此要学会不忧。要做到不忧,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舍弃了常人所热衷的成败与得失。
在这单纯的校园生活里,我们谁都不会觉得惧怕。可是我们终有一天会走进社会,开始自己新的人生。社会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简单,它的环境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复杂的。还记得我高考完以后,到一个小工厂里体验生活。虽然工厂不大,勾心斗角的也不少。相信我们要独自面对复杂的社会,面对自己未知的未来,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惧怕。但是,就像《为学与做人》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所以,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勇气,增强意志力,不轻易放弃。
读完《为学与做人》这篇文章后,我获益良多。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上学除了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梁先生曾说过,“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个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提高判断能力,养成智慧,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增强意志力,不断磨炼自己的知、情、意,争取做到不惑、不忧、不惧,为进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做好准备。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2这是一篇梁先生于20XX年12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梁先生首先发问问什么要上学,他得回答是:为的是学做人。实际上,不光是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回答,我们这个时代,时隔86年多,也仍然需要这样的回答。因为,有太多的学生迷失在智识教育中。其结果就是迷失自我,沦落人生。
在这个中产阶级不断崛起的时代,人们经历了几次工业革命,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安逸使人累。在旧社会尚且有无数大学生思考探索救国之道,而如今,大学校园里满是刁着奶嘴的洋娃娃们,忙着谈恋爱、办社团、享受大学校园美好生活的莘莘学子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讨论,甚至没有时间上课,于是衣服袜子集了一大摞,带回家去洗。
梁先生强调教育分为智育、情育和意育三方面,智育教人不惑,情育教人不忧,意育教人不惧。然而,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们削尖了脑袋要进名牌大学而不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进大学。带着入名门,耀祖宗的想法踏进大学的人往往会被各种诱惑迷倒,无从选择。在徘徊和随波逐流中度过的大学生活将会是遗憾而浪费青春的。都说大学就是个社会。这个社会给人陷阱,给人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任何一条路,没有人会管你。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大学生活。唯有两个时间段是值得回味的。一段是我大二下学期刚刚从暗恋师兄中解脱出来,每天早起去花园背英语,之后整天整天的泡在图书馆里,除了上课。我的成果就是记了一厚本的读书思考笔记。之后和一挚友交流,获益匪浅。再之后开始初恋,开始迷失。另一段则是我大四分手后潜心考研的经历。
这一段是我认为自己战胜痛苦,训练意志的过程。回想起来,只有这两段让我觉得自己有所获。之间的日子大部分被迷茫充斥着。看看身边的同学,也大都如此。名牌大学的学生也不过如此。为什么上大学?为上大学有的背着一身债,有的让父母背着一身债,即使没债也是一大笔开支。在这个缺少大师的时代,我们的'思想也禁锢了。大学的自由仿佛成了我们的债,不知所措,不堪重负。善恶变得不那么重要,正义或者真理也是另一个世界的理想。大学生仿佛已经变成一个丑态百出的群体,享乐是紧要的。偶像辈出的年代,这个群体却缺少思想领袖。
为学与为人读后感3“为人不易,为学实难”。不久前,我读了一篇名为《为学与为人》的课文。对于这篇课文,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而且,在看的过程中,我一边看一边思考着人生的感悟,从而联想到了生活还有学习的方方面面。
对于我来说,读《为学与为人》有感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与启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特别是在这个21世纪的今天,学习变得很重要。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学习。学习与做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够失去两者中的任何一方面。但是,我们要学习首先就必须先学会做人,做人是关健,更是前提条件。
然而,“为人不易”。特别是对我们这帮年轻人来说,为人更加不易。现在的我们正处在血气方刚、生命健旺的青壮年时期,对于人生的阅历尚浅。所以,当一个人发挥其英雄气得时候,觉得天下的事情没有什么困难,做人更是没有什么困难,认为我可以随意挥洒,到处都会迎刃而解。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要先学会做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活扮演不同的角色。然而,生活是最现实的。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去做人。做人,我们首先要心怀感恩,勇敢面对内心的责任感,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的存在,真实地去生活,承担一切,做一个真正的、真实的自己。
正如课文提到的孔夫子,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充分地去感受生活的存在,真实的地去生活,去做一个现实的人,去面对内心真实的责任感。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所以,他不断地去学习,去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去不会感到厌倦。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更应该学会做一个像孔夫子一样的人,面对内心的责任感,真实地去生活,脚踏实地,做一个真实的人。同时,我们学会了做人还要学会学习。但是,“为学实难”,我们学习不要光会去学而不会去思考,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什么都学一点。学识广泛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学习要学会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全面综合分析自身的特点,然后再给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重点学习适合自己的东西。这样,我们就会学有所成,真正的把自己生命的核心地方展露出来。
正如文中提到的,鲁迅当年是一个学医的,后来他醒悟到,学医不是自己生命的核心。所以,他便走上了弃医从文这么一条人生之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通过不断地努力,用手中不起眼的笔唤醒了麻木的国人,挽救国人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他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总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脚踏实地,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拼搏,力争在为人上做一个真人,在为学上把自己生命的核心地方展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