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论能力和资历,我觉得我还不够资格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心得,今天能有幸地坐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首先要感谢领导的厚爱和同事们的信任。2006年毕业后我来到报社做了一名实习生,由一名读报人变成了一名撰稿人,几年的报社生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有幸地结识了很多同事,报社的生活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我刚到报社的时候,有老师带着我,我刚上班的第三天,恰巧所有的记者都被派出参加活动,唯独我自己在办公室里,孙部长说:小魏,你去吧。当锻炼锻炼自己。当时的我很惶恐,硬着头皮就跟着去了李屯,直到现在我还记忆有新,当时文化局到李屯送文化下乡,到了那里,什么都不懂,看着电视台做采访,自己却傻傻的站在旁边,不好意思开口采访,当时就一种想法:领导派我出去采访是对我的信任和锻炼,我不能就这么放弃了。而后就学着电视台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此次活动进展顺利,直到回到家后已是晚上11点了。坐在电脑旁一整晚挤出了不到300字的稿子,真的有种茶壶里煮饺子的感觉。生怕写的稿子不能让编辑满意,第二天上班后我就拿着写得不成熟的稿子给了编辑看,编辑告诉我:“写新闻稿只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但要真实、简洁、明了、上口,熟能生巧,你写几次就知道了。”时间在拍照、采访、撰 稿中慢慢流逝,我也在其中渐渐熟练,对新闻记者要具备的一些素质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会。
虽然我来报社的时间比较长,但文字功夫还是不到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因此,我在这里只是汇报一下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事们指正。我在平时与同事交流中,经常谈到“没什么东西可写”这个问题,我最初也是有这一感觉,但是当看到同事们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变成铅字发表后,总是责怪自己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后来我开始也学着留意生活的点点滴滴,年初在人民医院门口发生了一起汽车自燃的事故,我刚好路过,当时急着回家没有在意,这是发现有人在拨打齐鲁电视台的热线,我当时感觉很惭愧,作为一名记者不能只去做领导安排的新闻采访,身边的新闻就在这里摆着,不在大小,关键在能否善于思考找准新闻点,学会发现,我随即拿出照相机拍下了整个过程,我没有回家接着到了班上,和消防大队、安检局联系,又在网上搜寻了汽车自燃的案例,一小时后一篇关于安全的稿子就写了出来,我立马又联系德州晚报的记者,第二天就登了出来,通过这个事情我感觉到自己过去没有沉下身子来,总是为完成工作量而去工作,没有去围绕新闻而工作。其实这就是一种失职。今年年后我被抽调到两区同建指挥部帮忙,刚去的第一个月一个稿子都没写,心里很是着急,因为在指挥部工作量很大,他并没有按照分工去工作,有时负责材料汇报、有时负责来人接待,我总是担心不能完成考核,为了能找到新闻点,我每天就将各个乡镇的信息浏览一遍,然后寻找新闻点,其实就是一种素材的积累,过去主要是盯领导活动,仅是就活动写活动,其实在领导转点的时候,留意一下周围发生的事情,也是寻找素材的一种方法,所以现在我处处留心、处处思考新闻点,每次去乡镇回来后,就把有价值有意思的、东西记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我感觉受益匪浅.记得美学家罗丹说过,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套用这句话,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处处留心皆新闻”,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平平常常中发现新闻。有了新闻点,怎样写好新闻,就成为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这样一句话,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同样一个新闻题材,有的记者写得有声有色,有的记者却写得枯燥乏味,想想原因,关键是我们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挖掘背后的故事、从细微的角度、以细腻的笔触,原汁原味记录,去讲好每一个新闻点的故事。在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一要 “多看”,就是要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这是有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关注报纸,领导曾说过,报纸是最好的老师,看看现在报道的主要方向,看看别人是怎么采写的,通过看别人的文章,要触发自己的“新闻敏感点”。有的文章里面还有点评,通过看专家的精辟分析,善于发现人家写的新闻好在哪里。有些文章看起来通俗易懂,通过看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的加以借鉴、模仿,我想这也不失为提高自己多出新闻精品的良策。
二是“多问”,就是要在采访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之前也有同事提到过,在采访中一定要做到胆大心细,不要怕问错了,错了及时的改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该问什么?其实就是没有理解透这个事情的本质。不要等到要“下锅了才发现没有米”,还没有准备好,如果连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那怎么通过报
道
让
读
者
清
楚
呢
?
有人把新闻采访叫做“跑新闻”,可见,新闻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来、“问”出来的。我们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都要学一些“跑”的技巧,“问”的功夫。在这方面,话虽这么说,但我本人也是做得很不够,没有什么经验。三是关键要“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脑子里空荡荡的。而如果经常写,就越写越顺、越写越有感觉,我想,真的是:“事不经不懂、脑不用不
灵、笔
不
练
则
疏
”。
“多写”其实是并不难做到的事。要做到“多写、多练”,首先可以扩大写的范围,增加写的体例,消息、通讯、评论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了,哪怕没有发表,哪怕只有你自己是读者,写作水平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一点,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我们要记住一点,“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若要成功,必要勤奋。今天我就汇报这些,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有益的帮助,不当之处还请领导、同事给予批评指正。篇二:心得体会范文新闻采访心得 心得体会
范
文
新
闻
采
访
心
得
一开始应该是兴奋吧,小时候一直想要当记者,因为感觉记者是正义和破解黑暗的化身,现在终于有了能够实施的可能。在老师要求写采访提纲时也很认真,选好“摆地摊”这个主题后,便开始想各种问题。一开始考虑到要问与众不同的题目才可以使得自己的采访稿更加地吸引人,甚至连“爆头哥”横行于世,你摆地摊会不会害怕的问题都冒了出来。当然,我们也有想到问题会很艰难。毕竟摆地摊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可是,当蛋爷说到一句话时我稍微放心了,人家都敢出来摆地摊了还怕什么丢脸。事实证明,也的确是这样,还有担心因为招揽生意而懒得理我们的现象,虽说也有发生,但并没有一开始就受到打击。所以,我很感谢那一对年轻的情侣。虽说过程也算得上比较顺利,可是我们采访到得实质内容却很少,或许也是小组成员总是无法聚在一块的原因,所以这个采访作业也是匆忙中做出来的,原本一个挺美妙的采访过程成了一个应付作业式的行为。该有的采访提纲也不见了,我想,一个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采访稿,应该就像我们一样,源于一场准备并不上心并不充足的采访准备吧。有了此先例,我想以后的采访应该有一定的经验了。至少我所了解的: 一:采访提纲问题必须有独特性,不要千篇一律,你随便想想能够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二:采访时无论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工作我们都必须尊重对方。三:采访准备一定要做好。四:采访稿的成功在乎你的侧重面与常人不同,善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及侧面影射的社会实质。恩,最后想说说,其实采访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有大学生放下面子出来摆地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学习。新闻采访心得(2):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会,本身就感觉非常荣幸了,能聆听各位编辑老师的指点,更是倍感难得的机会了,而且能在这个会议上发言,就更是欣喜 而激动了。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在这里介绍经验是谈不上的,但是能谈谈我个人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老师、同仁交流,也是让我殊感荣耀的一件事情。我本人是一名中学教师,业余爱好新闻摄影,很多时候是随心所欲的拍摄,没有什么目的,后来在一个朋友的建议和指点下,有意识的拍摄新闻图片。首先,我觉得作为新闻摄影的通讯员必须是一个有心人。记得我刚开始拍摄新闻照片时候,用心的确不多,这可能与一个摄影者的技术无关,主要是我们业余通讯员的心理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正在拍摄的内容是不是能发,有时候等到新闻照片发了,你才看出当时拍摄的时候要是再用心一些,可能会拍得更好。例如我拍摄的新闻组照《镇安板栗好红火》,当时慌里慌张的拍摄下来,投给报社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里,没有想到就成功了。后来发表在商洛日报的一版,看着这些发表的照片,反思了很久,想想要是觉得一定能发,我会咋样拍摄,肯定比原来的效果要好。还有我拍摄的《桂花扮靓你的家》,当时只是觉得自己对这个买桂花和卖桂花的各种人感兴趣,走上去就拍摄,结果出来后,看见背景很乱,人物表情和动作很不协调。反思后是我的拍摄角度有问题。有了上两次失败的经验,我在后来的拍摄中,如感觉不是很特别的新闻事件,就不急着拍摄,先和拍摄对象交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图,再留心周边环境,选择拍摄时机,用心拍摄出自己满意的照片为止。我在采访和拍摄街边卖布鞋、鞋垫的妇女时,我先不说采访,上去先交谈,结果一说人家还是我的老乡,感情就亲近的多了,后来采访和拍摄就顺利地多了,而且采访的深度也得了到保证。我个人认为一副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画面要有冲击力,力争用图片告诉读者一个故事,第二画面要简洁,把干扰主题的东西全部裁掉,第三图片要有动感,抓住事件发展的高潮瞬间,人物表情真实生动。
写作心得体会 巴特尔 各位领导,同志们,你们好!今天我代表一分厂企业文化文宣小组在这里为大家讲解我在华美公司企业文化文宣方面的一些写作经验。在这里,首先要说的是,宣传报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企业宣传报道有利鼓舞员工士气、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更是企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既然说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的一项特殊工作,又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而且有着特殊的要求,我们每一名从事企业宣传报道的新人,政策性、原则性要强,要严格地遵守纪律,尤其是一个涉及企业经营情况的重大题材报道,不该泄密的不能泄密,必须经单位主要领导审稿,坚持“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这是硬规定。同时还要处处留心观察体会把握。那么,什么可以报道,什么不可以报道呢?本人认为:就是要紧紧围绕公司总体工作思路与年度工作目标,结合单位生产实际情况,要突出生产组织、经营管理业绩;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突出重大节日、重要会议等;突出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计划性检修、技术改造、运营分析、技术研讨交流等;突出先进典型、岗位标兵、优秀员工事迹报道;推介先进单位集体、先进班组管理经验;注重身边的小人物的闪光点、小故事;总之,一个公司、一个单位小到员工,我想,应该报道的题材还是很多的。在这里我想
说
什
么
是
新
闻?、就是新近发生真实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事迹必须有说服力,令人心服口服,有教育、启发作用。所以写作时要站在公司、分厂的立场考虑问题,坚持鼓劲、引导,正面宣传为主,围绕公司主旋律,大力弘 扬企业持续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我在宣扬企业文化的同时,不定期的参加各班班前会,为员工讲解宣传和谐企业的重大意义,循序渐进的让有文学功底的员工开拓思路,善于发现,勇于写作。大家知道,一篇新闻报道中大家最关注的是什么?就是事件本身,其它五个要素都是围绕事件在讲述、在补充。最后出现的是结果。但有些新闻是没有结果的,比如新闻系列报道的单篇新闻。通常,我们使用说新闻报道,其实就是一句话新闻。那么怎样
写
好
一
句
话
新
闻
呢
?
一句话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它始终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一句话的写作我觉得最最重要的就是导语,一个好的,生动的导语容易特别会引起读者的注意。但要贵在实在,忌空话;要简练,忌冗长;要新颖多样,忌千篇一律。导语的写作方法多样,导语具体分为四种方式,可以有叙述式,评述式,描写式,设问式,现公司一句话新闻叙述式导语用得比较多。
如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和技巧? 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修养。二是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三是重视综合素质尤其是新闻传媒素质的训练。四是关键在于不断实践和反复训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朋友”。新闻报道不是重复历史。过去已知发生的事实不是新闻,比如3月份发生的新闻,你4月份才去写,或者别人都知道了,你再写,就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了。我在2010的时候就发生过类似的问题。所以说,新闻必须要及时。它不是文学作品,不是论文。新闻是饭,要保证一日的三餐。新闻重差异,求平衡,新闻就要有新闻的结构、格式。新闻要客观,准确,贴切,简练,朴实通俗。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应该注重把握四个角度: 一是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如一个单位 部门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二是特色角度,如果找准了重大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三是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班组同事工作、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四是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要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人。”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公司内外、乃至工段班组,处处皆新闻。我所发现的新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然后一定要上升到理论的认知,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学习中获得的。新接触新闻的人员,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勤奋笔耕,最后才能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最后,本人的忠告:对待写作要感兴趣,把宣传报道当作自己的一种爱好,并持之以恒地下去。不过,虚心请教,勤能补拙,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多写是写好新闻稿的必要过程。我的体会是:多看就是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看网络新闻、亲自到现场察看,这些都是了解、获取、掌握新闻信息线索; 多听就是注意收听广播(调频)电台节目的信息,地方的、本省的、中央的,广播新闻节目我都经常注意收听;多问就是要有“不耻下问、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明明知道所发生的事件是一条好新闻题材,就是不清楚其来龙去脉,你不去问在场的相关人员,怎能把握
新闻的变质、细节和相关背景?多记则要求你做个有心人,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耳闻目睹的重大事件和新闻线索都应该记在本上,话说“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嘛。近两年以来,我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就是把平时所发现的,值得写的新闻报道记录下来,回到办公室或家中整理编辑。另外,也不要认为我这个月写了几篇稿子也没采用呢?这也很正常,只要是撰稿人都会有这种体会。这“五多”也就是本人二年来坚持企业宣传报道的亲身感受与体会。作为一名新进人员或生产一线岗位职员,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导致常常写出来的新闻或者格式不对,或者主题不突出,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只要大家根据公司阶段性宣传报道提示要求,多看各类简报内容及网络、报纸新闻的报道风格,我们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去写、去投稿,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件上稿率。就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2012-2-13篇四:新闻培训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我参加了新闻出版局举办的全区报社总编室主任岗位培训班。这次在学习班系统学习了《新闻出版法律法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策划》,《全媒体管理和媒体转型》和《如何强化总编室在整个采编业务中的主导地位》等,作为新闻从业者,可以说对我的触动很大。作为一名党培养的少数民族新闻从业者,我最要做得就是要坚定信念,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实践。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媒体工作者以新闻报道为名搞新闻敲诈,丧失了新闻从业的基本道德;有的同行、媒体竟然为了轰动效应或绩效考核接连出现捏造事实的虚假报道。这些事情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根底不牢有直接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要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只有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坚持学习,核心要旨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质。我们要重点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坚持新闻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媒体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严格遵守中央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面向未来,直面网络带来的新的舆论生态环境。无论舆论生态环境怎样变化,无论信息传输技术怎样发展,有一个根本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任何以这种理由或那种 借口企图偏离和脱离实事求是的言行,最终都是违背新闻传播规律,不可取的。全媒体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宣传工作面临着变化变革的重大任务。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这次组织的主题学习培训活动很有必要,通过聆听各位老师的讲解,个人体会到,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报纸宣传工作创新面临如下几个急需突破的制约因素。其次要解决“肠梗阻”的问题。新闻宣传工作要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是中宣部提出的要求,中央媒体已经做出了表率。同时,采写制作出好作品,也是大多数新闻工作者的共同愿望。问题是,一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对新闻宣传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求稳怕变。这样的领导干部包括有的新闻媒体领导、有的宣传管理干部、有的党政领导干部,他们是传统媒体宣传工作变化变革、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最大障碍。突破这一障碍,有赖于高
层设计引导,也需要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创新,推动他们转变观念。三是要突破体制机制的制约。在新疆,多数报纸没有走进市场,还是依靠财政拨款过日子,人员和待遇实行身份管理,报纸基本全靠公费订阅,不利于调动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一个众声喧哗、信息过剩的时代,市场就是阵地,占领了市场就占领了阵地,失去了市场就失去阵地。报纸片面追求阅读率会出现问题,不追求阅读率本身就是大问题。南方日报的改革和发展,最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当然,体制机制的突破,最终还有待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
总之,这次学习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了新的认识,思想上有了新的提高,更进一步加深了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坚持政治家版办报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切都要以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做好本职工作,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篇五:学习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学习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9月18日上午,在十四层会议室我参加了部门组织的新闻写作要点培训,主讲老师是部门张小平,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新闻绝不是你想什么就写什么的,而是要客观的描述事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这样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新闻,才能写出更好的一篇新闻。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这样写出来的新闻应该很有特色,作为一名新闻通讯员管理者,就应该用眼睛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看、多学、多问善于去发现新闻。有了身边的人和事做写作素材,我们的写作才会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新闻的写作在于不断的创创新,不断的积累,生活中要多观察。多动脑、多多问,从中得到灵感,这样才会写出一篇更好的新闻。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颇有感触,对新闻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会积极的向优秀的同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写出更好的新闻。
第二篇:新闻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论能力和资历,我觉得我还不够资格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心得,今天能有幸地坐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首先要感谢领导的厚爱和同事们的信任。
2006年毕业后我来到报社做了一名实习生,由一名读报人变成了一名撰稿人,几年的报社生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有幸地结识了很多同事,报社的生活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我刚到报社的时候,有老师带着我,我刚上班的第三天,恰巧所有的记者都被派出参加活动,唯独我自己在办公室里,孙部长说:小魏,你去吧。当锻炼锻炼自己。当时的我很惶恐,硬着头皮就跟着去了李屯,直到现在我还记忆有新,当时文化局到李屯送文化下乡,到了那里,什么都不懂,看着电视台做采访,自己却傻傻的站在旁边,不好意思开口采访,当时就一种想法:领导派我出去采访是对我的信任和锻炼,我不能就这么放弃了。而后就学着电视台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此次活动进展顺利,直到回到家后已是晚上11点了。坐在电脑旁一整晚挤出了不到300字的稿子,真的有种茶壶里煮饺子的感觉。生怕写的稿子不能让编辑满意,第二天上班后我就拿着写得不成熟的稿子给了编辑看,编辑告诉我:“写新闻稿只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但要真实、简洁、明了、上口,熟能生巧,你写几次就知道了。”时间在拍照、采访、撰 1
稿中慢慢流逝,我也在其中渐渐熟练,对新闻记者要具备的一些素质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会。
虽然我来报社的时间比较长,但文字功夫还是不到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因此,我在这里只是汇报一下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事们指正。
我在平时与同事交流中,经常谈到“没什么东西可写”这个问题,我最初也是有这一感觉,但是当看到同事们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变成铅字发表后,总是责怪自己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后来我开始也学着留意生活的点点滴滴,年初在人民医院门口发生了一起汽车自燃的事故,我刚好路过,当时急着回家没有在意,这是发现有人在拨打齐鲁电视台的热线,我当时感觉很惭愧,作为一名记者不能只去做领导安排的新闻采访,身边的新闻就在这里摆着,不在大小,关键在能否善于思考找准新闻点,学会发现,我随即拿出照相机拍下了整个过程,我没有回家接着到了班上,和消防大队、安检局联系,又在网上搜寻了汽车自燃的案例,一小时后一篇关于安全的稿子就写了出来,我立马又联系德州晚报的记者,第二天就登了出来,通过这个事情我感觉到自己过去没有沉下身子来,总是为完成工作量而去工作,没有去围绕新闻而工作。其实这就是一种失职。今年年后我被抽调到两区同建指挥部帮忙,刚去的第一个月一个稿子都没写,心里很是着急,因为在指挥部工作量很大,他并没有按照分工去工作,有时负责材料汇报、有时负责来人接待,我总是担心不能完成考核,为了能找到新闻点,我每天就将各个乡镇的信息浏览一遍,然后寻找新闻点,其实就是一种素材的积累,过去主要是盯领导活动,仅是就活动写活动,其实在领导转点的时候,留意一下周围发生的事情,也是寻找素材的一种方法,所以现在我处处留心、处处思考新闻点,每次去乡镇回来后,就把有价值有意思的、东西记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我感觉受益匪浅.记得美学家罗丹说过,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套用这句话,不是基层没有新闻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处处留心皆新闻”,只要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平平常常中发现新闻。
有了新闻点,怎样写好新闻,就成为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这样一句话,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同样一个新闻题材,有的记者写得有声有色,有的记者却写得枯燥乏味,想想原因,关键是我们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挖掘背后的故事、从细微的角度、以细腻的笔触,原汁原味记录,去讲好每一个新闻点的故事。在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
一要 “多看”,就是要多阅读各种报刊书籍。这是有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关注报纸,领导曾说过,报纸是最好的老师,看看现在报道的主要方向,看看别人是怎么采写的,通过看别人的文章,要触发自己的“新闻敏感点”。有的文章里面还有点评,通过看专家的精辟分析,善于发现人家写的新闻好在哪里。有些文章看起来通俗易懂,通过看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的加以借鉴、模仿,我想这也不失为提高自己多出新闻精品的良策。
二是“多问”,就是要在采访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之前也有同事提到过,在采访中一定要做到胆大心细,不要怕问错了,错了及时的改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该问什么?其实就是没有理解透这个事情的本质。不要等到要“下锅了才发现没有米”,还没有准备好,如果连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那怎么通过报道让读者清楚呢?
有人把新闻采访叫做“跑新闻”,可见,新闻很大程度上是靠“跑”出来、“问”出来的。我们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都要学一些“跑”的技巧,“问”的功夫。在这方面,话虽这么说,但我本人也是做得很不够,没有什么经验。三是关键要“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
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脑子里空荡荡的。而如果经常写,就越写越顺、越写越有感觉,我想,真的是:“事不经不懂、脑不用不灵、笔不练则疏”。
“多写”其实是并不难做到的事。要做到“多写、多练”,首先可以扩大写的范围,增加写的体例,消息、通讯、评论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了,哪怕没有发表,哪怕只有你自己是读者,写作水平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一点,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我们要记住一点,“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若要成功,必要勤奋。
今天我就汇报这些,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有益的帮助,不当之处还请领导、同事给予批评指正。
第三篇: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五篇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结果和归宿。下面我给大家整理的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五篇,盼望大家喜爱!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1
每天敲的字不少,但很久没有来博客了,我很想快点写些东西和你们分享,每天的工作还是很快乐的,让我学到不少新闻业务上的东西。
记者的工作除了采访写稿还得抢版面,这点很简单,只需要你是勤快的。每天都要自己去支配新闻点,比如我现在跟的是高校版,那么我在___每个高校BBS里都会注册帐号,一遍观看高校的新奇事,做时事新闻的记者这点必不行少的,必需保持自我糊涂状态,了解自己版块的风吹草动。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需要做什么,我记得我以前写过这样的阅历,在此就不冗述。
其实我今日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写稿阅历,由于省报记者压力更大,迫使稿子质量决定了记者的生活质量,这样一来,写稿的阅历可能会比较有价值。
首先,在采访充分,把握的背景资料都充分后,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历来类似的新闻其他报纸们的做法。比如对同一个聘请会,(最近高校版的做这块的也比较多)我们可以看看《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的同仁们都怎么做的,假如,他们做的是关于聘请会的现场大致状况,还围绕高校生就业心态或者职业倾向,采写了一些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我们就不能这么做了。我们可以依据当下金融危机的大背景来估量一下用人单位会不会借此聘请做公司内部的人员结构调整,猜想他们会不会削减招用普工,加大对销售人员的聘请规模等。再通过一些具体真实的数据或者事实将自己要表达的中心表达出来。
所谓时事新闻,就是不能带记者自己的观点嘛,可是每篇稿子都要有记者独特的思想。记者要牵着牛鼻子走,至于往哪个方向走很重要,这往往也是取胜的关键。因此,也要求记者的思维肯定要活跃不行拘谨,要求变,不能和别人的想法趋同。假设那个聘请会记者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的话,还不如不写,或者写聘请会上的小花絮如同学竟把会场入口大门玻璃挤破都比嚼别人嚼过的饭有味道。
其次,需要记者有人文关怀,懂得人情世故,这个并不和记者需客观报道,不得掺杂个人感情相冲突。做人也一样,部分场合肯定刚正不阿的人也并不是时时都受好评,记者要懂人情世故的意思也就是要记者做稿子的时候通情达理,防止读者审美疲惫,我们记者不行终日一副面孔,始终严厉?理性和始终感性动人都一样不是好东西。高考作文还分文体,新闻稿也是五花八门的,比如最近写一个老教授过世的稿子,主要描述老教授生前的好人好事,就不得一副宣读文件的表情去写这稿子,应以情感为重,其事迹的确感人至深更需投入感情,带动大家,让文章的感染了影响到读者的行为是。
而对于学术上有争议的观点则必把自身置之度外,以旁观人的看法,毫无倾向的精确表述争议所在,比如今日写的稿子,关于刘道玉(前武大校长)先生提出来的整顿高校十条看法,并不是每一条都是肯定的,如废除自学考试制度这条,争议,虽然我自己明白自学考试现状是如何的乱但在采访的时候还是会照看到反方的声音,完全将他们的话整理出来,自己丝毫不行发表见解,到底咱不是专家,也不必要去负这个责。写这个稿子之前就该考虑到稿子出来一般会比较学术化,一般的老百姓读起来会味同嚼蜡,因此,文章前面介绍自考状况这个部分,就多用简洁易懂的自考同学或者自考辅导班老师的经受来说明问题,这样避开了学术词汇,且可读性大大加强,必会是吃香的稿子。
最终,像这种时事新闻,标题所占的重量可谓重中之重。我们不是提倡标题党,但我们追求的就是那个效果,我的阅历就是只没说错,就大胆放开了去写,百姓关系什么就拿什么做文章,新闻面对的人群关注什么就放大什么,这也是记者的主观能动性,狡猾的记者总是不讨好的,只要保证自己的文章标题是精准无误的,并且它不具备伤天害理_反组织的内容都可以大胆的写出来,这个纯粹关系到个人的阅历和学问储备了。我们不是党报,不需要委屈自己中规中矩。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2
今日下午社团活动的时候新闻中心和报社的两名记者来到我校采访我社团的活动,刚开头他们进入我社团,我社团的同学正在画科幻画,他们很快就融入了我们,拍摄了一段时间以后对于我和同学进行了单独采访,记者问了我许多有关业务方面的问题,记者的敬业看法让我敬佩。
回想这10多年的工作,组建社团已经13年了,想想刚开头建立社团的初衷,那时自己刚上班,有很强的工作热忱,一上班就组建了美术社团,那时候叫美术小组,第一年我就参与了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比得到了两个奖项,当县里电教站的领导在全镇大会上表扬我的时候,我觉得很荣耀,当时学校并没有要求每天都活动,可是为了提高同学的绘画水平,我加班加点,那时的现状是同学们从没有过专业的美术老师,几乎没有上过美术课,有的同学几乎没有怎么画过画,而且本校地处农村,同学的学问面很狭窄,什么叫科幻画都不知道,也没有参与过专业的竞赛,争强好胜的我为了转变现状只有加班加点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其实我并没有想格外的多,我是美术专业毕业的我盼望我的同学都能够画出漂亮的作品,那就够了,就像我总是教导我同学时说的话一样,无论参与什么竞赛,只要你画出了自己认为很棒的作品就可以了,不要追求结果,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积累了阅历。竞赛过后一切还要从零开头。我也总是这样对自己说,从零开头,加油!后来小组改成了社团起名叫新蕾画院,我除了休了半年的产假没有活动外,我的社团活动从没有停止过,我的工作热忱我发觉也是一如既往,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爱社团的同学就犹如爱我自己的孩子,那是发自内心的,当她们淘气的时候我真的很生气,当她们说一些很贴心的话的时候我也常常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上学期赵老师和我说过的话也让我记忆尤新,他送给我两个字:坚持!是啊!说起来简单,我现在30多岁我发觉和20多岁的时候的我相比无论从精力方面,还是身体方面我现在都相差太多太多。尤其是我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常常出一些问题,这7年来我似乎每年都要去看病,身体真的是大不如前。不过我还是要坚持,我真的很盼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有的时候我也发感慨: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呢?或许这也是我的一生中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这10多年同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他人觉得许多,不过说实话我从没有在意过,只要我尽力了就行了!我就满足了!
记者对我说要采访我同学的时候,我说:可以啊!。我到社团临时叫了几个同学,同学问我老师我们怎么说的时候,我和她们说:哥哥问什么说什么,平常我们都怎么做的就怎么说。同学说没有心理预备,我说不用预备只要说心里话就好。记者问了许多问题,比如:问了她们长大后的抱负?问什么参与美术社团?问什么能够每天放学后花时间画画?问老师是怎样教你们的?问了画科幻画的好处?喜不喜爱画?还具体的问了她们的绘画作品的构思。是怎样想的,怎么创意的。我没有想到我的同学心里的话是那样的感人至深,我发觉这些年我对她们的影响会是那么大,说没有成就感是假的。我心里满满的是感动。当她们分析她们的绘画作品的时候,我发觉她们想的是那么的周到。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3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很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圆满。从刚开头的紧急羞怯,慢慢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头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洁——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选择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头由于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老师开头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非常顺当,老师非常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明显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动身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老师或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力量会使采访更顺当,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明显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选择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预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当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学问。不然或许就会遭受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竞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非常了解(大多为常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受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来自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后来用一般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由于腔调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教练,由于前期没有心理预备,电话采访时才发觉采访对象的语调“惊人”的低。低沉的语调使许多话变得模糊不清,那次的采访最终也因此失败。
除了采访对象的预备外,背景学问的预备也必需充分。还是在实习期间,一次采访圈外人士预报竞赛时又消失了新的状况。由于前一场竞赛我自己也没有看,而采访对象对于足球也不够专业,就消失了采访过程两个人无话可说的境地。
两次失败的阅历也提示我做好采访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对于采访对象,适当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顺当的进行采访;对于采访选题的背景,完备地做好从前功课才能在采访中更好地与采访对象沟通。
采访稿的撰写
刚开头接触采访稿的撰写,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于不能娴熟地把握采访稿,我的第一篇采访稿被小组成员批为过于客观,缺乏适当的文学性修饰。当然,对于一篇采访稿敬重采访者话语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将话语转变为文字又不能少了文学的修饰,不然采访稿就会显得索然无味缺乏可读性。
而实习时,我的一篇采访稿也被老师批判了。由于我对于采访对象的话题有着自己许多的见解,于是在文章中有意无意的加入了我的看法倾向。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话语方式与采访对象身份不符的现象。
在采访稿的撰写之中,如何将事实的客观性与文字的文学性更好地结合明显是我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从采访者的角度动身,敬重受访者的意图,而在文字上则需要部分润色,这看似简洁的道理却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作为基础吧。
采访的策略选择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我认为应当是选择不同的采访策略。策略的内涵即是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不同的语言氛围以及不同的话语量。比如采访“下层”受访人时,我大都会比较主动,尽量将语言氛围变得轻松使受访者能够较为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采访中我也会适当的把握主动权,通过引导的方式关心受访者整理自己的思路与看法。
而对于“中高层”受访者,我一般不会过于主动,而是将采访的掌控权交予对方,给受访者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两种不同的策略,也是基于两类受访者不同的___身份、训练水公平因素。相对而言,“中下层”受访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响相对怯于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同时表达中也可能会因多种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问题;而“中上层”受访者相对文化水平较高,对于特定问题相对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前提下假如仍旧选择赐予对方过多的引导势必将使受访者感到唠叨琐碎。所以在这样的考虑下,针对不同的受访者实行不同的采访策略既能使采访顺当的进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动环境。
这个学期开头全面的接触采访与写作,实地采访与电话采访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觉还是远远不够。实习期间指导老师也告诉我,采访只有做了多了才能有感觉,文字、语言上面才能有进步。或许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反复强调的实践的重要性的很好体现吧。
同时,在采访中我也发觉自信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面对不同的受访者,可能会因对方身份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心理改变。对于一般的农民工或许我更能放得开,而面对运动员或者知名教授则会显得拘谨。起初,我也是总由于紧急而使采访不那么顺当,但随着采访次数增加自己也变得自信,并且能够做到与受访者肯定量的有效互动,不再只是那个被动的记录者,开头成为了互动者。而这样自信的由来,既来自战胜自我害怕心理的一次次实践,也源于对受访者、采访背景的充分预备。
在采访的实践中我也发觉了信息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受访者格外健谈,于是便需要将他的大篇幅内容微缩到小篇幅;有时候则会遇到受访者迟迟不能点到问题的内核而游离与提问之外。第一个问题考验的是自己的文字压缩力量,其次个问题则考验的是记者的提问技巧。在采访中,我也发觉,问题的设计往往赶不上实际中的改变,所以在提问过程中设计问题显得尤为关键。而设计的串联点就是和受访者的良性互动,通过互动将自己的观点传递,同时将自己的疑问抛出将受访者引入自己的设计之中。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采访内容。
这学期的采访与写作课使我受益良多,吸取了很多采访的理论学问。而实践中,一次次的采访经受则让我明白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脱离理论而自成一套也不能仅仅依靠理论学问而无视实践中的改变。
现在只是一个起点,盼望这样的总结与体会能够给我今后的采访以提示,也盼望将来越来越多的采访实践又能赐予这份体悟以更多的内涵。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4
我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培训会,本身就感觉特别荣幸了,能倾听各位编辑老师的教导,更是倍感难得的机会了,而且能在这个会议上发言,就更是欣喜而感动了。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在这里介绍阅历是谈不上的,但是能谈谈我个人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各位老师、同仁沟通,也是让我殊感荣耀的一件事情。
我本人是一名中学老师,业余爱好新闻摄影,许多时候是为所欲为的拍摄,没有什么目的,后来在一个伴侣的建议和教导下,有意识的拍摄新闻图片。
首先,我觉得作为新闻摄影的通讯员必需是一个有心人。
记得我刚开头拍摄新闻照片时候,专心的确不多,这可能与一个摄影者的技术无关,主要是我们业余通讯员的心理问题,由于我们不知道正在拍摄的内容是不是能发,有时候等到新闻照片发了,你才看出当时拍摄的时候要是再专心一些,可能会拍得更好。例如我拍摄的新闻组照《镇安板栗好红火》,当时慌里惊慌的拍摄下来,投给报社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里,没有想到就胜利了。后来发表在商洛日报的一版,看着这些发表的照片,反思了很久,想想要是觉得肯定能发,我会咋样拍摄,确定比原来的效果要好。
还有我拍摄的《桂花扮靓你的家》,当时只是觉得自己对这个买桂花和卖桂花的各种人感爱好,走上去就拍摄,结果出来后,观察背景很乱,人物表情和动作很不协调。反思后是我的拍摄角度有问题。
有了上两次失败的阅历,我在后来的拍摄中,如感觉不是很格外的新闻大事,就不急着拍摄,先和拍摄对象沟通,表达清晰自己的意图,再留心周边环境,选择拍摄时机,专心拍摄出自己满足的照片为止。我在采访和拍摄街边卖布鞋、鞋垫的妇女时,我先不说采访,上去先交谈,结果一说人家还是我的老乡,感情就亲近的多了,后来采访和拍摄就顺当地多了,而且采访的深度也得了到保证。我个人认为一副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画面要有冲击力,力争用图片告诉读者一个故事,其次画面要简洁,把干扰主题的东西全部裁掉,第三图片要有动感,抓住大事进展的___瞬间,人物表情真实生动。
其次,我觉得业余通讯员在采访时不要一味赶喧闹。
我说的不要一味赶喧闹采访而不是不发稿,大多时候还是要讨论你所要投稿的报刊宣扬方向,准时供应适合该报的对口稿件。但是,不喧闹的大事也应当作为业余通讯员采访的对象,一时报纸发不了,就当作对自己的一次练笔。
例如我采访的发表在《商洛日报》周末版的《熨斗滩上骄傲的孟家山》是半年前就采写好的,当时却没有发表的机会。记得为了这个壹千来字的稿子,我到当事人家去了许多次,由于我是业余通讯员,采访对象很不配合,几次都以很忙推了。我坚持几次和他谈我的想法,他才答应接受采访,供应了相关的资料,把这个稿子写成了却放了半年,等到商洛报宣扬纪念红军长征成功70周年的时候,我准时将这个稿子投出去,三天后就发了,我再回去的时候,就有许多人问起这个事情,由于这个大事是关于革命英烈的,我感觉稿子发表后对身边的人的训练意义很大,感觉蛮骄傲的。
第三,我觉得业余通讯员的采访要从身边熟识的人事动身,不要为了发稿牵强写自己不熟识和没有把握的人事,这样避开做无用功,可以提高上稿率。
例如,我在商洛日报报道我们镇安二中《蒲公英行动》的连续稿件就是这样的例子,我从学校学习民间工艺启动入手,连续报道了《民间工艺进校内》、《最终的蜡花手艺》、《镇安二中的同学版画》、《镇安香包好精彩》以及总结性稿件《镇安二中民间手工作品陕北参展获好评》等一系列我所熟识大事。
第四,我觉得采访自己身边的人要比采访不熟识的人更要讲方式。
其实我们业余通讯员能够采访的更多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假如一本正经的采访身边的人,可能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我在处理这个的时候是让被采访人没有感觉的状况下和他谈天,把自己想要知道的东___在谈天的话题之中。
例如我采访我们学校心理询问老师的稿件《快乐、阳光的生活和学习》,就是我看他到我办公室谈天时乘机也上去把话题超我想要的方面引。等他发觉我的意图时却是我把稿子都写好了拿给他看得时候了。这样采写的稿件是必需给当事人看的,恳求他提出看法再最终定稿。
第五、要擅长多角度的发觉新闻主题。
我谈一个我失败的经受,记得去年世界爱牙日的那天,我先观察永乐医院口腔科的人在宣扬发放世界爱牙日的资料,我就想去拍摄几个镜头,可惜只有几个工作人员,没有一个群众去询问,我就觉得没有意思,路过了三次都没有拍摄成,就放弃了。这是我受自己思索习惯的影响,以往拍摄这种主题都是群众很喧闹的参加的,现在是这样一个场面当然没有什么新闻可言。事后我又仔细地想想我错过了一个好新闻很可惜的,其实我可以以爱牙宣扬何以受冷落为主题拍摄采访这个新闻的,结果我当时就没有想到这个主题,说明我的新闻敏感性不高,视觉单一,这在以后肯定要吸取教训。
第六、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要擅长把握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
同一新闻大事往往表现的形式由各个侧面,每一侧面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有可能不同,我们就要有肯定的新闻整合力量。例如我拍摄《镇安板栗好红火》时,三副摄影照片一幅发生在县河,一幅发生在西关,还有一幅发生在县医院门口。虽然地点不同,但他们的主题是相同的,我们要靠自己的思索把这些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同一新闻大事真实的记录下来,就应当培育自己的新闻整合力量。
第七、要擅长拓宽自己的新闻信息渠道。
我利用我们老师开会的机会和其他学校老师沟通,交伴侣,把自己的爱好和想法讲给他们听,时间长了,他们就会给我供应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例如我报道西口中学的《西口中学的回族女童班》、《名师回报母校----助力山区新课改》、《西口回族班同学用上多媒体》和《西口柿子又获丰收》等稿件都是当地老师通过网络发给我的,有时候他们供应给我一个素材,我在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和他沟通怎样拍摄照片和处理文字,时间长了,给我供应新闻线索的老师也写起了新闻,和我成了无所不谈的好伴侣。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心得,盼望各位老师和同行批判指正,感谢。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___
第四篇: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新闻培训,我们只有通过多读书,多方汲取文化涵养,才能时常找到活水源头的感觉,言谈举止之中才能透视出文化的气息,人文修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起来。下面是 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新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篇1为期一周的我区首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已经结束,作为培训班的学员,我非常有幸能够参加这期培训,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在这短短一周的培训和学习过程中,我受益非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进一步提升了对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
为何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信息来源,杂乱信息容易搅乱人们的思想。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人们看到权威性的言论,避免小道消息影响社会公众正确判断力。
新闻发言人是一种制度,是对公众知情权有效履行的途径之一,是沟通媒体、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重要桥梁。
我们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展新闻发言人课程的培训,培养专业的新闻发言人的初衷,我个人认为就是要增强权力与大众的沟 通,发言人背倚公共部门而面向社会,要披露政府信息,形成互动。信息公开法规定了政府义务,新闻发言人是主动达成这一愿景的法定中介。他们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协调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引导舆论。
二、学要善思
在一周的培训中,我们聆听了《经济社会转型与“十二五”规划》、政府新闻发言人实务、社会转型时期的舆情引导、新闻记者与舆论监督等8个专题讲座,并参与了媒体沟通情景模拟的行为训练,亲身体验了一回新闻发言人的感觉。
通过这些资深的授课教授和学者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地讲解,我深深感到,不单单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更重要的是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悟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如何去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如何去合理运用政府所赋予你的权力去开展新闻发布,加强媒体沟通,改善舆论环境?
三、学一定要为我所用
从目前的舆论环境,我们不难看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若放大将直接危及执政根基,基层干部应筑牢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基石,为执政党嬴得民心。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近日发表评论文章说,历数近些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类似特点:原本只涉及相关部门的单体事件,却发展成当事人与非利益关系者共同参与的群体性对抗,其背后的诱因,往往是群众对当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缺乏信任。文章还指出,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 上说都来自人民,筑牢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方能为人民谋取福祉、为政党赢得民心。
这次区委区府的领导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由区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区首届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对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同志来讲,不仅仅是一个增长见识、丰富学识的机会,更是一个提升能力,强化素质的机会。我个人认为,通过此次系统地学习和培训,至少应该提升三方面的能力,才不会辜负党和政府对我们这首批新闻发言人培训学员的期望,才不会辜负专家、学者对我们的授业解惑。才会为更好的应对舆论危机,解决信任危机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是及时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从7.23动车事故等舆情事件的分析和研判来看,作为新闻发言人,或者说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必须敏锐地把握这类突发性事件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后果,以及在媒体报道和应对过程中可能会对公众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有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作好充分准备,才能处惊不乱,沉着应对。
二是全面的信息搜集和掌控能力。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在重大事故或者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广大受众最想了解和看到的就是事件的真相。事实无论多少,应该尽量准确、官方和权威。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必须要作好信息搜集的充分准备。向公众发布和传达的信息要客观、数据精准、内容真实。这样才能让受众感受到你的诚意,感受到你所代表的政府在该事件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关 注。
三是协调和运用媒体的沟通能力。
个人认为,发布真实客观的信息只是新闻发言人的基本功,要想通过信息的发布来更好的赢得公众的谅解、理解和支持,那么作为新闻发言人的态度远远比事实更重要,尤其是当新闻发言人还不能提供足够的事实或者不能把全部的事实及时公布于众的时候,这里的态度更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诚恳,必须要真实。你的语态、神态和体态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在面对媒体采访时,都会直接影响到媒体记者等广大受众对你的评价,从而间接影响到对你所代表的部门和机构的评价。
通过学习,我真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不仅要敢说,更要会说,善说。关键的关键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和诚恳,还要努力把好事说好,不好的事好好说,这需要技巧,也需要锤炼。
《环球时报》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社评,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政府官员,尤其是新闻发言人深思:“可以预见,将不断有与政府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卷入公共危机中,它们在舆论面前的笨拙将不断显现。这些笨拙将给中国的大形象抹黑,并将一点点损耗中国的政治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应当受到中国官方的高度重视。”我们所面对的是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媒介越来越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这就意味着作为新闻发言人应对突发事件,应对媒体将更加趋于常态化。对事件处置得是否得当,表达得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威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仅是政府的代言人,更是政府公信力的坚强 维护者。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也必须通过我们的自身努力,全力提升协调和运用媒体的能力和水平,把每一次新闻发布都作为一个引导舆论的前沿阵地,努力让我们广大的媒体记者成为新闻发布会的“捧场者”和特别可靠的“信息传播者”。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篇2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曾五、六次到县、市参加培训,在公司内部的培训,也就更多了,通过历次的培训,我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所以,每次培训机会,我的非常珍惜,上课时,也就听的认真,记的仔细,我深深懂得,每一次机会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组织着和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我虽然参加过县里组织的两次通讯员培训班,但本次学习,仍然感到受益匪浅。下午县里的两位老师都从大的方面讲了新闻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心得体会,我们倍受鼓舞。党办副主任宋林同志讲的新闻写作技巧,我觉得更具体、更实用,更适合我们公司的通讯员。他从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自己五、六年的写作经历,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使我们深深感动。当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虽然掌握了新闻写作的部分知识,但写出好作品,关键要看我们以后的努力。
当然,写作,特别是新闻写作,是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耗费掉我们很多的业余时间,但当你的一件件作品变成铅字的时候,当你收到哪怕是一元稿费的时候,那种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次培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的技巧,更激发了写好新闻 的信心和决心。《金沂蒙报》的复刊,对写作爱好来说是件大喜事,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好舞台。现在,又赶上了集团公司二次创业的好时候,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先模人物,我们周围有那么多的先进经验和优良作风值得发扬、推广,是我们自我加压、奋起直追的时候了。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又有了新的认识,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万万不行的,即使偶尔能发一两篇作品,时间不长思想和知识就会落后,写出的东西没有时代特色,不贴近生活,也就谈不上什么质量,就会被逐步淘汰。写新闻,必须要研究新闻,那就要通过多读报纸,多研究报纸。特别是对要投稿的报纸更要下大功夫。过去我写东西有一个毛病,构思不好不动笔,写完了不想改。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写东西并不需要完全构思好了再动笔,只要脑子里有一个创意、有一个素材就要马上动笔,这样就会发现,只要一动笔,原先模糊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甚至可以变得更开阔;初稿完成后不下功夫改也是不行的,要逐字逐句的不断的修改,特别是标题,更要反复推敲。可以说改一遍一个样,等什么时候觉得比较满意了再上投,命中率也就会高许多。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篇3六月间的石河子喷薄着春最绚烂的暖色,初嗅着夏最新鲜的热烈,万物竞长、绽红泻绿,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在这里举办的秘书公文写作培训班,颇感受益匪浅。
“机关工作无小事,一字一句总关情”,作为办公室文字工作人 员,确保各类文稿的撰写起草能够按时、认真、高质量完成、传达或上报,不仅关系到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关系到单位的形象。在短短两年的秘书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文秘工作无小事,做好每一件大事都是小事,做错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有时一个标点、一个字、一句话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文稿满盘皆输,甚至严重损坏部门形象,所以文秘工作者不仅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扎实的文字功底,更要有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然而,作为一个新手,在日常的文字工作中也曾因为自己缺乏系统的公文写作知识学习而常常导致在行文规范、格式和文种选取方面的错误,也曾因为缺乏经验而在文稿起草、应急决策、领导沟通等方面不知所措,也曾因为信息点采集不到位,报道不及时而使单位宣传工作受影响……内心时常充满着困惑和茫然,而这次短短五天的学习和培训却犹如醍醐灌顶,使我对公文处理原则、程序和行为准则,公文写作技巧与方法,信息的收集与写作,文秘人员的礼仪以及新时期文秘工作的发展趋势等有了更为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也增添了我对做好今后工作的信心和勇气。那么,新时期,我们怎样给自己定位呢?在学习培训中我作了做了这样一个概括----那就是要做一个“知书达理”的新时代秘书工作者。
所谓“知书”简言之就是“乐读书、多读书、善读书”,这里的“书”既包括“有字之书”,即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特别是经典诵读,也包括“无字之书”,即生活、工作以及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留心学习的知识,而这些却是在书本上很难学到而又更为实用 的知识。
秘书是一个“文化人”,也是单位文化形象的代言人。我们只有通过多读书,多方汲取文化涵养,才能时常找到活水源头的感觉,言谈举止之中才能透视出文化的气息,人文修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起来。正如培根说的那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社会也是一所大学,“实践出真知”,“处处留心皆学问”。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就是一本本生动的书;领导的每一次鼓励或批评,自己的每一次反省和检查,也是一本鲜活的教材;与同事的交流、向前辈的请教,也会开阔视野,弥补过失。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向工作实践学习,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当然,书海无边无际,书山高耸入云,而我们工作之余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读书与学习必然要有选择性,所以读书就要“取法乎上”,选择经典性作品,学习就要进行精品化撷取,做到广读书、读好书。
知书的目的,则是达理。所谓“达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要通达社会伦理道德和秘书的职业操守,也即是“伦理”。古代士子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处世信条,把“修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完善为基础,提出“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的准则,这也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追求。“秘书” 在拉丁文中意思是“可靠的职员”,可靠是对秘书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做到品行上可靠,恪尽职守,光明磊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能够以冷静的态度对待是非,以宁静的态度对待得失,以清静的态度对待名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要做到作风上可靠,既要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品性,也要具备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习惯,及时沟通、竭诚团结身边的同事“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篇43月30日-31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宣传工作表彰会暨新闻宣传培训班,与省公司、各地市分公司新闻宣传通讯员们一起认真学习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写作技巧以及摄影基本技术速成,两位资深授课老师的精彩讲座和四名优秀通讯员的经验分享,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深受启发。
作为一名新闻宣传战线的新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类培训,整个过程对我来说既是启蒙,又是提高,让十年来一直从事网络技术工作的我,触动非常大,感受非常深刻。本次培训极大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让我的眼界豁然开朗,同时也坚定了做好一名合格通讯员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广泛阅读,学习与积累相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分享优秀通讯员宝贵的经验,我明白了,要轻松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就要善于学习和积累。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和向人学习。向书本学习的途径很多,例如网站、杂志、书籍、报刊等等,要广泛阅读,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不断积累词语、素材。学到的东西,积淀在心 中,总有一天“厚积而薄发”,当他们连贯起来的时候,就是自己的东西。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如果没有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新闻宣传通讯员这个岗位根本无法胜任。年初,刚刚接到领导的通知,让我担任部门通讯员时,为了弥补自身不足,专门跑去邮局定购了《演讲与口才》一书,又在省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缩小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差距,不至于被大家落下十万八千里。
二是要深入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宣传通讯员,首先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然后运用于实践。理论来源于什么,理论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学习,只有持之以恒了,才能够不断积累,不断增强。然而光有理论而不注重实践,那相当于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张刚老师讲到原新华社主编穆青,当年宣传焦裕禄时,对当地记者采写的事迹不满意,继而决定自己深入生活去重写,通过亲历、走访等实践活动,掌握了大量的事迹材料,拍摄了许多感人的照片,再次写出的事迹材料将焦书记对党、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三是要勤于动笔,思考与行文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别人的文章是为了学习和积累,如果只是泛泛地读过,没有多大意义。只有经过细心思考,细细品味,带着问题去阅读会使我们收益更多。会思考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仅仅只停留在思考阶段,不能行文,说白了那是“务虚”。思考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好的写作成文,刚开始写得不好是正常的,只要多思考、肯动手,写得多了写作水平就会在与日俱增,写东西自然能信手拈来,这才是“务实”。周老师在进行摄影讲座时说到技术可以后天弥补,但是照片选景的构思却需要先天的艺术感知。联想到,前不久按照综合部的工作要求,参加了主题为“我的年,这样过”《山东广电网络集团首届新春网络影像作品征集大赛》。两个参赛作品,一个是专业相机拍的,一个是卡片机拍的,但无论如何,自己稚嫩的选景构图、拍摄角度、相机的运用等等方面,现在想来,无不透露出“这是菜鸟一只”!周老师说,要选出一张能用的人物照片,至少要对拍摄对象拍20张以上!写作要勤于动笔、拍摄要勤于动手,以后的工作中,我将锲而不舍,多看、多学的同时,还要真正做到眼勤、嘴勤、腿勤、手勤。
四是要加强交流,自学与互帮相结合。一花独放不足奇,万紫千红才是春。如果不注重交流,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容易导致思维僵化,写出的文章没新意,做出的工作没创意,只有加强交流,互通有无,互帮互助,才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本次认真聆听了四名优秀通讯员的经验分享,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敝帚自珍、闭门造车、游离于整个新闻宣传群体之外等做法,对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进步是非常不利的。公司现在正处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实施多元化战略进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员工,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不断地学习工作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技能,立足本专业,日常工作中,增进施工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方面的学习,这就要与其他部门同事多多加强经验交流。新闻写作方面,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了一些其他部门的通讯员,在与他们的聊天中,又使我获益匪浅。另外,我觉得要想写出高质量的稿件,还要关心整体网络构成、一级、二级传输干线、下一代的广电网络NGB发展趋势,三网融合的技术精髓,三大运营商的行业动态,与本部门内同事交流、与各个部门间交流、与本行业交流、与三大运营商交流,取长补短、吸收精华,增长自身知识技能的同时,又能写出有新意、有亮点的稿件。
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成长,这次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知识、摄影技巧方面,有了深入地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省公司 “改革创新年”宣传工作的各项要求,努力完成工程公司对外宣传的各项任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自己的工作主动性,把这次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摄影技巧认真消化吸收,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新闻写作、新闻拍摄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抓新意、找亮点、求突破”,注意观察,勤练笔功,勤于练习,用成绩来答谢领导的信任,用不懈地努力来争取更大的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宣传通讯员。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篇57月5日,我有幸参加国土局组织的新闻培训学习会,对于我这个初入此行的人来说,面对陌生的新闻写作,这次培训学习显得意义非凡。
在为期一天的培训中,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叶红玲、白起文老师为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从新闻写作的最基础知识: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如何着手,到如何发现新闻采点的着眼点,到举例说明新闻写作中容易进入的误区,另外两位老师还将自己多年的写作经历和 成功经验毫无保留的传达给我们,这使我受益良多。
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对于我的入门工作有了很好的帮助,对如何做好新闻工作有了新的启发,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和敏锐的双眼去感受,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才能发掘出更有意义的新闻素材,才能写出更好,更有价值的作品,同时写新闻必须要先研究新闻,多读报纸,多研究报纸,从中学习写新闻的技巧,不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使新闻写作的量变到质变,才能达到新闻写作水平提升的效果。
通过这次紧张有序的培训学习,我对新闻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勤观察,多写勤练,将这次培训学习的内容融入到工作中,发现工作中每一个可贵细节,记录下公司事业稳健发展的足迹。
第五篇: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新闻培训,我们只有通过多读书,多方汲取文化涵养,才能时常找到活水源头的感觉,言谈举止之中才能透视出文化的气息,人文修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起来。下面是 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新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篇1为期一周的我区首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已经结束,作为培训班的学员,我非常有幸能够参加这期培训,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在这短短一周的培训和学习过程中,我受益非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进一步提升了对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
为何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信息来源,杂乱信息容易搅乱人们的思想。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人们看到权威性的言论,避免小道消息影响社会公众正确判断力。
新闻发言人是一种制度,是对公众知情权有效履行的途径之一,是沟通媒体、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重要桥梁。
我们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展新闻发言人课程的培训,培养专业的新闻发言人的初衷,我个人认为就是要增强权力与大众的沟 通,发言人背倚公共部门而面向社会,要披露政府信息,形成互动。信息公开法规定了政府义务,新闻发言人是主动达成这一愿景的法定中介。他们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协调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引导舆论。
二、学要善思
在一周的培训中,我们聆听了《经济社会转型与“十二五”规划》、政府新闻发言人实务、社会转型时期的舆情引导、新闻记者与舆论监督等8个专题讲座,并参与了媒体沟通情景模拟的行为训练,亲身体验了一回新闻发言人的感觉。
通过这些资深的授课教授和学者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地讲解,我深深感到,不单单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更重要的是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悟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如何去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如何去合理运用政府所赋予你的权力去开展新闻发布,加强媒体沟通,改善舆论环境?
三、学一定要为我所用
从目前的舆论环境,我们不难看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若放大将直接危及执政根基,基层干部应筑牢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基石,为执政党嬴得民心。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近日发表评论文章说,历数近些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都有着类似特点:原本只涉及相关部门的单体事件,却发展成当事人与非利益关系者共同参与的群体性对抗,其背后的诱因,往往是群众对当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缺乏信任。文章还指出,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 上说都来自人民,筑牢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方能为人民谋取福祉、为政党赢得民心。
这次区委区府的领导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由区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区首届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对我们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同志来讲,不仅仅是一个增长见识、丰富学识的机会,更是一个提升能力,强化素质的机会。我个人认为,通过此次系统地学习和培训,至少应该提升三方面的能力,才不会辜负党和政府对我们这首批新闻发言人培训学员的期望,才不会辜负专家、学者对我们的授业解惑。才会为更好的应对舆论危机,解决信任危机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是及时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从7.23动车事故等舆情事件的分析和研判来看,作为新闻发言人,或者说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必须敏锐地把握这类突发性事件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后果,以及在媒体报道和应对过程中可能会对公众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有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作好充分准备,才能处惊不乱,沉着应对。
二是全面的信息搜集和掌控能力。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在重大事故或者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广大受众最想了解和看到的就是事件的真相。事实无论多少,应该尽量准确、官方和权威。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必须要作好信息搜集的充分准备。向公众发布和传达的信息要客观、数据精准、内容真实。这样才能让受众感受到你的诚意,感受到你所代表的政府在该事件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关 注。
三是协调和运用媒体的沟通能力。
个人认为,发布真实客观的信息只是新闻发言人的基本功,要想通过信息的发布来更好的赢得公众的谅解、理解和支持,那么作为新闻发言人的态度远远比事实更重要,尤其是当新闻发言人还不能提供足够的事实或者不能把全部的事实及时公布于众的时候,这里的态度更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诚恳,必须要真实。你的语态、神态和体态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在面对媒体采访时,都会直接影响到媒体记者等广大受众对你的评价,从而间接影响到对你所代表的部门和机构的评价。
通过学习,我真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不仅要敢说,更要会说,善说。关键的关键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和诚恳,还要努力把好事说好,不好的事好好说,这需要技巧,也需要锤炼。
《环球时报》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社评,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政府官员,尤其是新闻发言人深思:“可以预见,将不断有与政府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卷入公共危机中,它们在舆论面前的笨拙将不断显现。这些笨拙将给中国的大形象抹黑,并将一点点损耗中国的政治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应当受到中国官方的高度重视。”我们所面对的是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媒介越来越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这就意味着作为新闻发言人应对突发事件,应对媒体将更加趋于常态化。对事件处置得是否得当,表达得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威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仅是政府的代言人,更是政府公信力的坚强 维护者。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也必须通过我们的自身努力,全力提升协调和运用媒体的能力和水平,把每一次新闻发布都作为一个引导舆论的前沿阵地,努力让我们广大的媒体记者成为新闻发布会的“捧场者”和特别可靠的“信息传播者”。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篇2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曾五、六次到县、市参加培训,在公司内部的培训,也就更多了,通过历次的培训,我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所以,每次培训机会,我的非常珍惜,上课时,也就听的认真,记的仔细,我深深懂得,每一次机会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组织着和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我虽然参加过县里组织的两次通讯员培训班,但本次学习,仍然感到受益匪浅。下午县里的两位老师都从大的方面讲了新闻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心得体会,我们倍受鼓舞。党办副主任宋林同志讲的新闻写作技巧,我觉得更具体、更实用,更适合我们公司的通讯员。他从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等重点部分着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自己五、六年的写作经历,把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使我们深深感动。当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虽然掌握了新闻写作的部分知识,但写出好作品,关键要看我们以后的努力。
当然,写作,特别是新闻写作,是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耗费掉我们很多的业余时间,但当你的一件件作品变成铅字的时候,当你收到哪怕是一元稿费的时候,那种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次培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的技巧,更激发了写好新闻 的信心和决心。《金沂蒙报》的复刊,对写作爱好来说是件大喜事,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好舞台。现在,又赶上了集团公司二次创业的好时候,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先模人物,我们周围有那么多的先进经验和优良作风值得发扬、推广,是我们自我加压、奋起直追的时候了。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又有了新的认识,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万万不行的,即使偶尔能发一两篇作品,时间不长思想和知识就会落后,写出的东西没有时代特色,不贴近生活,也就谈不上什么质量,就会被逐步淘汰。写新闻,必须要研究新闻,那就要通过多读报纸,多研究报纸。特别是对要投稿的报纸更要下大功夫。过去我写东西有一个毛病,构思不好不动笔,写完了不想改。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写东西并不需要完全构思好了再动笔,只要脑子里有一个创意、有一个素材就要马上动笔,这样就会发现,只要一动笔,原先模糊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甚至可以变得更开阔;初稿完成后不下功夫改也是不行的,要逐字逐句的不断的修改,特别是标题,更要反复推敲。可以说改一遍一个样,等什么时候觉得比较满意了再上投,命中率也就会高许多。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篇3六月间的石河子喷薄着春最绚烂的暖色,初嗅着夏最新鲜的热烈,万物竞长、绽红泻绿,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在这里举办的秘书公文写作培训班,颇感受益匪浅。
“机关工作无小事,一字一句总关情”,作为办公室文字工作人 员,确保各类文稿的撰写起草能够按时、认真、高质量完成、传达或上报,不仅关系到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关系到单位的形象。在短短两年的秘书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文秘工作无小事,做好每一件大事都是小事,做错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有时一个标点、一个字、一句话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文稿满盘皆输,甚至严重损坏部门形象,所以文秘工作者不仅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扎实的文字功底,更要有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然而,作为一个新手,在日常的文字工作中也曾因为自己缺乏系统的公文写作知识学习而常常导致在行文规范、格式和文种选取方面的错误,也曾因为缺乏经验而在文稿起草、应急决策、领导沟通等方面不知所措,也曾因为信息点采集不到位,报道不及时而使单位宣传工作受影响……内心时常充满着困惑和茫然,而这次短短五天的学习和培训却犹如醍醐灌顶,使我对公文处理原则、程序和行为准则,公文写作技巧与方法,信息的收集与写作,文秘人员的礼仪以及新时期文秘工作的发展趋势等有了更为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也增添了我对做好今后工作的信心和勇气。那么,新时期,我们怎样给自己定位呢?在学习培训中我作了做了这样一个概括----那就是要做一个“知书达理”的新时代秘书工作者。
所谓“知书”简言之就是“乐读书、多读书、善读书”,这里的“书”既包括“有字之书”,即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特别是经典诵读,也包括“无字之书”,即生活、工作以及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留心学习的知识,而这些却是在书本上很难学到而又更为实用 的知识。
秘书是一个“文化人”,也是单位文化形象的代言人。我们只有通过多读书,多方汲取文化涵养,才能时常找到活水源头的感觉,言谈举止之中才能透视出文化的气息,人文修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起来。正如培根说的那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社会也是一所大学,“实践出真知”,“处处留心皆学问”。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就是一本本生动的书;领导的每一次鼓励或批评,自己的每一次反省和检查,也是一本鲜活的教材;与同事的交流、向前辈的请教,也会开阔视野,弥补过失。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向工作实践学习,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当然,书海无边无际,书山高耸入云,而我们工作之余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读书与学习必然要有选择性,所以读书就要“取法乎上”,选择经典性作品,学习就要进行精品化撷取,做到广读书、读好书。
知书的目的,则是达理。所谓“达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要通达社会伦理道德和秘书的职业操守,也即是“伦理”。古代士子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处世信条,把“修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完善为基础,提出“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的准则,这也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追求。“秘书” 在拉丁文中意思是“可靠的职员”,可靠是对秘书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做到品行上可靠,恪尽职守,光明磊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能够以冷静的态度对待是非,以宁静的态度对待得失,以清静的态度对待名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要做到作风上可靠,既要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品性,也要具备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习惯,及时沟通、竭诚团结身边的同事“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篇43月30日-31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宣传工作表彰会暨新闻宣传培训班,与省公司、各地市分公司新闻宣传通讯员们一起认真学习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写作技巧以及摄影基本技术速成,两位资深授课老师的精彩讲座和四名优秀通讯员的经验分享,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深受启发。
作为一名新闻宣传战线的新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类培训,整个过程对我来说既是启蒙,又是提高,让十年来一直从事网络技术工作的我,触动非常大,感受非常深刻。本次培训极大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让我的眼界豁然开朗,同时也坚定了做好一名合格通讯员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广泛阅读,学习与积累相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分享优秀通讯员宝贵的经验,我明白了,要轻松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就要善于学习和积累。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和向人学习。向书本学习的途径很多,例如网站、杂志、书籍、报刊等等,要广泛阅读,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不断积累词语、素材。学到的东西,积淀在心 中,总有一天“厚积而薄发”,当他们连贯起来的时候,就是自己的东西。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如果没有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新闻宣传通讯员这个岗位根本无法胜任。年初,刚刚接到领导的通知,让我担任部门通讯员时,为了弥补自身不足,专门跑去邮局定购了《演讲与口才》一书,又在省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缩小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差距,不至于被大家落下十万八千里。
二是要深入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宣传通讯员,首先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然后运用于实践。理论来源于什么,理论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学习,只有持之以恒了,才能够不断积累,不断增强。然而光有理论而不注重实践,那相当于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张刚老师讲到原新华社主编穆青,当年宣传焦裕禄时,对当地记者采写的事迹不满意,继而决定自己深入生活去重写,通过亲历、走访等实践活动,掌握了大量的事迹材料,拍摄了许多感人的照片,再次写出的事迹材料将焦书记对党、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三是要勤于动笔,思考与行文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别人的文章是为了学习和积累,如果只是泛泛地读过,没有多大意义。只有经过细心思考,细细品味,带着问题去阅读会使我们收益更多。会思考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仅仅只停留在思考阶段,不能行文,说白了那是“务虚”。思考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好的写作成文,刚开始写得不好是正常的,只要多思考、肯动手,写得多了写作水平就会在与日俱增,写东西自然能信手拈来,这才是“务实”。周老师在进行摄影讲座时说到技术可以后天弥补,但是照片选景的构思却需要先天的艺术感知。联想到,前不久按照综合部的工作要求,参加了主题为“我的年,这样过”《山东广电网络集团首届新春网络影像作品征集大赛》。两个参赛作品,一个是专业相机拍的,一个是卡片机拍的,但无论如何,自己稚嫩的选景构图、拍摄角度、相机的运用等等方面,现在想来,无不透露出“这是菜鸟一只”!周老师说,要选出一张能用的人物照片,至少要对拍摄对象拍20张以上!写作要勤于动笔、拍摄要勤于动手,以后的工作中,我将锲而不舍,多看、多学的同时,还要真正做到眼勤、嘴勤、腿勤、手勤。
四是要加强交流,自学与互帮相结合。一花独放不足奇,万紫千红才是春。如果不注重交流,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容易导致思维僵化,写出的文章没新意,做出的工作没创意,只有加强交流,互通有无,互帮互助,才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本次认真聆听了四名优秀通讯员的经验分享,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敝帚自珍、闭门造车、游离于整个新闻宣传群体之外等做法,对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进步是非常不利的。公司现在正处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实施多元化战略进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员工,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不断地学习工作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技能,立足本专业,日常工作中,增进施工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方面的学习,这就要与其他部门同事多多加强经验交流。新闻写作方面,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了一些其他部门的通讯员,在与他们的聊天中,又使我获益匪浅。另外,我觉得要想写出高质量的稿件,还要关心整体网络构成、一级、二级传输干线、下一代的广电网络NGB发展趋势,三网融合的技术精髓,三大运营商的行业动态,与本部门内同事交流、与各个部门间交流、与本行业交流、与三大运营商交流,取长补短、吸收精华,增长自身知识技能的同时,又能写出有新意、有亮点的稿件。
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成长,这次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知识、摄影技巧方面,有了深入地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省公司 “改革创新年”宣传工作的各项要求,努力完成工程公司对外宣传的各项任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自己的工作主动性,把这次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摄影技巧认真消化吸收,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新闻写作、新闻拍摄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抓新意、找亮点、求突破”,注意观察,勤练笔功,勤于练习,用成绩来答谢领导的信任,用不懈地努力来争取更大的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宣传通讯员。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篇57月5日,我有幸参加国土局组织的新闻培训学习会,对于我这个初入此行的人来说,面对陌生的新闻写作,这次培训学习显得意义非凡。
在为期一天的培训中,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叶红玲、白起文老师为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从新闻写作的最基础知识: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如何着手,到如何发现新闻采点的着眼点,到举例说明新闻写作中容易进入的误区,另外两位老师还将自己多年的写作经历和 成功经验毫无保留的传达给我们,这使我受益良多。
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对于我的入门工作有了很好的帮助,对如何做好新闻工作有了新的启发,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和敏锐的双眼去感受,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才能发掘出更有意义的新闻素材,才能写出更好,更有价值的作品,同时写新闻必须要先研究新闻,多读报纸,多研究报纸,从中学习写新闻的技巧,不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使新闻写作的量变到质变,才能达到新闻写作水平提升的效果。
通过这次紧张有序的培训学习,我对新闻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勤观察,多写勤练,将这次培训学习的内容融入到工作中,发现工作中每一个可贵细节,记录下公司事业稳健发展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