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治国理政有感心得体会10篇
读治国理政有感心得体会汇编10篇
谈治国理政读书笔记
更多0
前不久,外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该书最先上市好像是英文版本,并且最先是在国外上市,上市之后得到各国人士的热捧和一致好评。一段时间以后,中文版本的这本书出现在国内市场。寒假来临之际,迫不及待地在京东网上拍得一本,最近几天一直在认真研读。
我本人是一名政治教师,连续十五年教授思想政治课,这本书对于丰富一名政治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书中的很多内容就直接呈现在现行高中政治教材上。为此,我个人特别推荐政治教师,甚至所有文科教师,还有选择就读文科专业的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本书。
这本书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与高中政治教学联系最紧密的那些部分,当然,其他涉及到国家大政方针的许多论述、甚至介绍总书记的生活细节的报道,更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完整而丰富的国家领导人。
比如,总书记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对于各行各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具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啊。问题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不到基层,不下深水,就一定办不好事情。再比如,2012年11月17日,总书记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里面的三大制度是高三文科学生理解的难点,但这本书在注解里做了很好的解释: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同时,书中还对各种制度做了具体的解释,以方便读者了解掌握。既能读到总书记原滋原味的文字,又能通过注解作拓展延伸,这样去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对高三文科学生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大有帮助的。又比如,为更好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精神,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议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约法八章”,也就是八项规定,承诺多到群众中去,轻车简从、开短会、讲短话、减少交通管制和厉行勤俭节约等,这些做法如一阵清新的风扑面而来,让老百姓对多了一份幸福,多了一份温暖。
当我们读了这些著作以后,自觉不自觉在工作中活学活用。比如,在卓同国际学校,我们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我们提倡实施教师温暖工程,让教职员工因工作在卓同学校而让幸福感倍增。我们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让学生收获一生难忘的幸福时光。总书记在书中讲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具体到我们当前做的教育工作,我们可以这样类推: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就是我们卓同教育人的奋斗目标。
2013年3月1日,总书记发表“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讲话,这是他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讲话中指出:经常听到有的同志说自己想学习,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听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他希望领导干部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些话语质朴中蕴含着真知灼见,平实中彰显着深邃哲理。这对于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同样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国运兴衰,系于科技;科技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注意学习,将现代化与教育相结合,将高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将信息化与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未来,赢得未来。
2014年6月5日,总书记发表了《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讲话,这是他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致辞。他在讲话中指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他进一步提出: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
看了这段文字后,我不由得想起前不久我校初中部王老师上的公开课《丝绸之路》。整节课王老师比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迅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而且在结尾时,还非常精妙地将本节内容编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课堂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把总书记的讲话与中学历史课本《丝绸之路》对比思考时,我就在想:这堂历史课,如果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之余,能适度结合总书记讲话材料将丝路精神作些拓展,学生收获的应该是一个更广阔视野的宏观文科素养吧。也就是说学生能通过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博古通今,穿越时空,建立一种基于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经济等多学科融合的多元思维。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本书真的值得广大文科教师去读一读,有利于我们建立多元、广角的学科思维。同时,高中阶段的文科学生,大学里文史专业的学生,也非常值得读一读这本书,有利于丰富我们的学科知识,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当然,如果您是领导干部,就更值得读一读这本书了,不仅要读,还应当反复读,并且做好摘抄笔记。
读谈治国理政有感
更多0
最近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关于《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这篇论述,心里有一些感触。这些年***提出的中国梦,点燃了很多国人为国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热情,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壮大指明了目标。梦想虽美,但是如何才能成真呢?没错,幸福不会从天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要想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一名基层中共党员,我们大多一辈子都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会成为指点江山、功勋卓越的大人物,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站好自己的一班岗,这就是我们的“实干”。现在是和平年代,爱国不一定非要在遇到大是大非的时候才表现,遵纪守法、洁身自好,团结同事、关爱家人,保护环境,积极进取等等,这些都是“爱”,爱国爱家爱自己,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能做到这些,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就不愁梦想太遥远。
习主席说:我深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我们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团结奋进,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一定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可见,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名劳动者的共同参与,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众人划浆开大船,在这一艘承载着全民梦想的大船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落水。
读治国理政有感1000字
更多0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为书中所体现的尊重人民、爱护人民、敬畏人民的至刚至纯的精神所感染和震撼。这种精神,贯穿全书,纵横古今中外。这里,敬畏中的“畏”字,并不是简单的“害怕”之意,而主要是一种基于尊敬、感恩的内心的悸动,要心存这样的敬畏。仅从“人民”一词直接在正文部分出现的次数之多来看,就显示出这个概念在习近平同志心中的重量。该书正文部分共18个专题,420页。“人民”一词出现的次数将近600次,每个专题均提到“人民”,平均每页都出现1次“人民”。例如:该书第一专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4篇文章。直接出现“人民”一词97次。其中第一篇标题即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系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的主要部分),开宗明义,表达了对人民的尊重、爱护和敬畏之情。本篇倒数第二段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短短百余字,“人民”一词反复出现7次,从一个侧面也可反映出人民在习近平同志心中的份量。
尊重人民、爱护人民、敬畏人民,需要用心灵和行动去具体践行。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尊重每一名普通劳动者,爱护每一名普通劳动者,敬畏每一名普通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遍布大街小巷,遍布城市农村,遍布工厂田野,他可能衣着并不光鲜,他可能谈吐并不优雅,但他只要是一位辛勤而诚实的劳动者,就值得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的你去爱戴和尊敬。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或者,你本身就是一名普通劳动者,那就爱自己、尊敬自己、敬畏自己吧。
结合着自身的工作,我认为这种爱民、敬民、畏民、为民的情怀,在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流程公开,努力方便教职工
师资科承担学院的师资培训、职称评聘、高级人才推荐及服务等工作,任何一件事情都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任何一个差错就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影响干群关系,影响职工对学院的认识,因此,调查研究很重要,信息公开更重要。在职称文件制定上、师资培训的方案上,我们都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相应的文件制定后,及时在校园网上公开相关内容,我们还梳理出具体的办事流程并公开,以方便教职工更清楚该如何办事。
二、态度和蔼可亲,用心温暖教职工
以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态度和蔼,努力解决好他们的所急、所盼、所想之事。在自己的工作中,不仅要“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特别是有些工作,可做可不做,但是,主动上前一步,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主动上前一步的前提,是心中有群众。关于教职工的个人利益诉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帮他们尽快圆满解决。超出政策规定之外的要求,也尽量做到耐心解释政策。教职工事情无小事,始终坚持“身”入一线,摆正位置,深入各基层单位,做好调查研究,既要了解学科发展要求,也要了解教职工具体要求甚至具体困难,倾听他们的呼声。只有了解教职工的要求,才能够让自己的工作贴合实际,契合教职工需求。
三、工作严谨细致,全心服务教职工
师资科是一个直接面对学校广大教职工的重要窗口,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通过和院部基层教师的访谈,了解教师的直接需求,急教师所急,努力为广大教职工外出进修学习、职称申报、高级人才推荐等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各基层单位对加强教师培训的呼声比较强烈,认为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不仅需要高素养、高品德的教师人员,更需要德才兼备、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职人才,必须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使教师能够应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此,今年我们便积极建立我校的网络培训平台,大力推进师资培训工作。
四、严格要求自己,理解宽待教职工
在当前社会还存在腐败现象情况下,要有战胜自我的胆识和魄力,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有的教职工来机关办事的时候经常是带着一些隔阂,甚至是畏惧感,总怕机关工作人员态度不好,怕事情难做成。为此,我认为一定要转变作风,另一方面,要正确看待这些教职工。有时候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按照政策办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对于政策做到详细解读,化解教职工心中之结,才能做到“一了百了”,群众才会心服口服。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对教职工一视同仁,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才能真真正正转变作风。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告一段落,但“收尾不是收场”,需要一生去践行,领导干部乃至普通如我者,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抽时间平复一下心情,“五心安定,六神有主”,用心灵去想一想如何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做到“敬畏人民,服务群众”进而身体力行,无疑将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对家庭、对单位、对国家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教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更多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孔子的夙愿,也是每个人对于生活的一种预期规划。如今的我们似乎更多专注于完成前两者,对于后两者的关注少之又少。一是因为我们似乎缺乏这样的机会,二是因为我们习惯被引领,习惯于党的怀抱,从而导致我们很少去思考该如何治国,又该何以平天下。新闻时事每日都在曝光社会各个层面的负面消息,却更多的成为大众市民饭后的谈资,少有人真正去思索问题的解决之道,又少有人去挖掘问题的深层原因。而我,一个曾被贴上“愤青”标签的少年,曾经感到力不从心,即使是看透了问题所在。于是,我选择放下器械,向现实投降,不去理会是非对错。直到习近平主席执政后,社会风气渐渐焕然一新,党的纪律陆续肃清,各项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我笑了。于是,我开始阅读习主席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将从三个点来论述我的体会:
1.论修身———作为党员,从入党起便喊起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冰冷的现实却常常让这句深沉的口号黯然失色。
书中列举了这样一个常见的例子,“一到节假日甚至不是节假日,有些人就到处跑,还带着一大家子,吃好的,住 “一到节假日甚至不是节假日,有些人就到处跑,还带着一大家子,吃好的,住好的,玩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哪儿好就往哪儿去。不少是公款消费„„”。可见,有些党员身上的党性不够,对党的路线方针未给予行动,凡事不以百姓出发,暂不论是否能为百姓谋福利,先来个享高官厚福。修身,修党性,唯恐我们没有做到做好。2.论齐家——小家治好,才能理大家。换言之,国家的微小进步需要从我们关心每一个小家开始。而提及小家,便先要谈及小家的温饱。习近平指出,从文章反映的情况看,餐饮环节上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
习主席称,想起困难群众感觉浪费让人痛心,深感其将每一个小家视为整个国家中微小却又平等的一部分,顾及小家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否能够吃到饭、吃好饭,时时心系群众。作为万千党员中的一员,我想我们有必要节约粮食,不铺张不浪费,还要适当引导身边的同学一起加入节约粮食的队伍。如此,每个小家方能齐,并且早齐!
3.论治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国之广袤,人群之多,欲治好国,定需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党员需发挥各自的角色,执行队伍的任务。而广大群众也要主动肩负起监督、献策的任务,力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然而,走过场似乎沦为一种恶性循环,拖沓了整个社会的效率。
习近平主席指出,后续工作要不断跟上,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切实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方面就此积极建言献策,不少意见值得重视。要梳理采纳合理意见,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有益做法。下一步,关键是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以完善公务接待、财务预算和审计、考核问责、监督保障等制度为抓手,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4.平天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下社会,政法更是平天下的重要手段。在书中,政法工作的有序公正也得到习主席的强调重视。
习近平说,执法不严、司法不公,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干警缺乏应有的职业良知。许多案件,不需要多少法律专业知识,凭良知就能明断是非,但一些案件的处理就偏偏弄得是非界限很不清楚。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职业良知,心中一点职业良知都没有,甚至连做人的良知都没有,那怎么可能做好工作呢?政法机关的职业良知,最重要的就是执法为民。
他强调,人情不应超越法律和权力领域。过去讲“有理走遍天下”,现在有理的也到处找人。这从另一角度说明,老百姓要办点事多么不易,不打点打点,不融通融通,不意思意思,就办不成事!这种现象一定要扭转过来!读完书后,我再次回忆起小学学过的一句对联:对待同志要有春天的热情,对待敌人要有冬天的寒冷,对待自己要有严于律己的决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党的纪律作风、社会公正法治,群众的拥护爱戴是我们成功道路上的法宝。同时,我们也要时刻牢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相辅相成,不容分割的。
读治国理政有感800字
更多0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将中国建成法治国家,是习总书记从总体上勾画出的中国发展蓝图。从根本上讲,中国走上法治的轨道,也就是人民依照宪法行使民主权力的轨道。在国家价值层面呈现的民主、在社会价值层面呈现的自由平等,无不关系到人民权利优先于国家权力的民主属性。而这正是法治中国展现出来的民主本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走向民主文明,需要勾画宏观蓝图,更需要切实深化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表明习总书记推进改革的决心与信心,显现出改革在实现中国梦、坐实法治梦上的决定性作用。习总书记在书中鲜明地指出: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面向未来,要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他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体现出公权公用的现代国家权力公共性特质,预示着反腐作为一种政治新常态的长期性与持续性。在铁腕反腐的同时,总书记誓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建立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建立使领导干部不想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今年来,蓬溪县委县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一区三县”建设目标,确立了“富民强县、生态育县、产业兴县、文化立县”的发展思路,这一发展思路,以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方略为基础,结合蓬溪实际,是“四个全面”的蓬溪实践,富民强县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贯彻落实,是发展目标,生态育县、产业兴县、文化立县是具体举措,是支撑抓手。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我们将发展思路细化为“三十工程百项计划”,落实到项目上,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相信通过蓬溪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未来五年蓬溪必将实现科学发展、跨越追赶,建成省级生态经济强县。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新的理念,新的韬略,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复研读。中国在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略也会继续丰富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将会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日益凸显出来。
治国理政有感3篇合集
(一)最近,以中外9种文字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畅销海内外。拿到这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新书,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学习,深刻领会,指导实践;海外政要及各国人士手不释卷,赞誉有加。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为本书德文版作序,另一位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参加本书推介会。这本书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反响呢?这是写给中国人的圆梦指南,也是写给外国人的国策宣示。
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需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是治党治国治军的基本遵循,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政治宣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正是总书记两年来系列重要讲话的精选,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权威系统的文献,强烈吸引着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入到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之中。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6年来,成就举世瞩目,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从世界舞台边缘走向中央,整个世界不能不关注中国的未来走向,不能不关注新的领导集体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新变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正是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和基本方略,昭示了中国未来的基本走向和对外基本方针,为各国读者开启了一扇观察中国深刻变革和感知中国梦想追求的窗口。正因为这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出版引起了国外政要和友人的极大兴趣和强烈反响。施密特称这本书使他受益匪浅,“这样的书籍有助于外国读者客观、历史、多角度地观察中国,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施罗德则认为:“这本书阐释了习近平主席和中国领导人的立场,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政治。书中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的实现,一个开放、稳定和富裕的中国,符合欧洲利益。”库恩基金会董事长罗伯特·库恩博士赞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其“提出的国家治理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是囊括国家生活和民众、社会等全方位的执政方略,向全世界发出了清晰的政策宣示。” 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略也会继续丰富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将会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在推动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日益凸显出来。
治国理政有感3篇合集
(二)近日,我阅读了总书记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我认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我一边读一边思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视野开阔,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难忘,受益颇深。品读此书,体会有三:
一、坚持运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的治国理论和执政方略,就是要求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求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治国理政方略,有助于形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风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理论思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理论水平。在开展“适应新常态,重在敢担当”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就是要坚持运用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就是要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坚持运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
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当前,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危险与挑战;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来统一我们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来凝聚共识,谋求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凝聚思想意志,形成强大精神力量。这就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而使美丽的中国梦蓝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三、坚持运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
在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总书记提出了改革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具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运用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有谋划工作的新思路,要有推动工作的新举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要有敢于担当的新胆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干出成效来。
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蕴含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体现在总书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战略谋划之中。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立足实际,敢于担当,努力工作,进一步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治国理政有感3篇合集
(三)认真学习了集团下发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文选后,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中。
一、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是我们要学习的精神,把重担当、尚实干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要以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我们宽荣怀人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各级管理人员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所有员工形成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荣怀的品质提到新的高度。
习书记文章中指出,有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其中:“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们干部而言,更有必要来一回心里深处的自问自答,问问我的时间去了哪儿?我的时间应该去哪儿?现在一些领导干部,追求奢靡享乐,总是抱怨做的事情太多,时间太少不够用,变着花样儿“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移花接木”的“玩转”签到册;还有的干部做事少,干工作推一步走一步。此时主席的时间表与一些腹诽抱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问主席可有感叹过一声“累”?只因他明白要承担起领导的责任,只因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俗话说的好:“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各级干部真该从主席的时间表里感悟出真谛,问问我的时间应该去哪儿?
不放松、不懈怠,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为荣怀和自已的事业,兢兢业业。把时间用于工作刀刃上。有序原则是时间管理的重要原则。一位著名科学家说:“无头绪地、盲目地工作,往往效率很低。正确地组织安排自己的活动,首先就意味着准确地计算和支配时间。按计划利用自己的时间,每分钟地计算着自己的时间,并经常分析工作计划未按时完成的原因,就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通常在晚上订出翌日的计划,订出一周或更长时间的计划; 有了计划,还要勤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的正常实施。勤奋是保持高效率的前提,只有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全部发挥出来,才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把时间用于“充电”上。国家主席尚且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读书“充电”,领导干部更应该把时间用于不断学习“充电”上,把每一次学习当成是一次“净化”与“洗礼”,一次“整装”与“出发”。带头静心学习、虚心查摆、诚心整改,“上行下效”中释放强大的正能量。
作为领导干部,要在任职期间,真正做到“时间都用于工作中,用于提升自身素质上”,把有限的时间用做无限的工作。
读治国理政有感1500字
更多0
《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的一部重要著作,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成熟的思想体系,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理念,是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认识方法。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构筑起坚定的宏伟目标和共同的价值信念,对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制度的中华人民起到了强有力的凝聚作用。中国梦是大家的期盼,也能够促进各方共同努力,消除成见与隔阂、求同成异,团结一致为之奋斗。
第二,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效途径,把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做到纲举目张。
第三,把依法治国提升到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坚决维护宪法的神圣地位,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四,提出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事业建设和改革的新理念和符合发展规律性的要求。他强调“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的发展理念,摒弃了多年来以GDP为主要考核目标的做法,纠正了不正确的政绩观,为推动经济与社会、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提出了要求,实行了符合国家长远发展利益的行政管理的重大观念转变。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五,习近平不仅高度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价值内涵,把培育和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传播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观念支撑。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他还指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第六,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明确“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正确定位军队的国防职能,矫正了过去军队偏重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明确严格治军,军队必须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他关于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的治军思想,更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七,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坚守国家核心利益,不屈服外来压力,有力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和平外交建设道路。
第八,坚持党要管党、严厉治党的原则,特别强调党员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整顿党内不良作风,坚持群众路线,深得民心。
第九,坚持强硬反腐的高压态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注重从细致小事入手,以小治大,以近治远的长期反腐机制建设,纯洁党的队伍,重塑党和政府的廉洁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具有战略前瞻、全面系统、辩证哲理的特点,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指导。认真学好习近平的系列讲话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为建设好我们的党、我们强大的国家、我们强大的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机关学习治国理政有感
更多0
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时间虽短,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成就、形成新风气、开创新局面,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指导思想正确而且不断得以巩固,发展目标明确而且越来越近,改革开放全面推进而又不断创新,广大干部群众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但是面临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如何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与不变,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国际社会和我国各界都热切希望了解指引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治国理政纲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集萃习近平同志79篇谈话、讲话、演讲等的要点,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思想深刻、语言生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重大论断,不仅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现实基础和本质属性,而且从实践上提出了发展要求,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指明了基本方向。结合学习谈几点体会。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到: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书记提到的责任大概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他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历经了磨难,在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个重大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中国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三个重大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总书记担任总书记后不久,2012年12月,就到广东考察工作, 表明了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习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深化改革开放,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012年12月,2014年1月,总书记就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到河北省阜平县、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2013年2月,总书记到甘肃,先后去到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2014年2月,2014年10月,总书记到到陕西延安杨家岭,革命老区福建古田考察。他表示,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很大变化。同时,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4月,总书记在海南考察,他指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他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2013年5月,2013年7月,2013年11月,总书记分别在天津,湖北武汉、鄂州,山东青岛、临沂、济宁、菏泽、济南,湖南湘西、长沙等地考察,深入科研院所、文化机构、企业、高校、社区、农村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他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利因素,推动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2013年8月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既定战略,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2013年7月,2014年3月,总书记在河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查摆和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深刻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整改措施,他明确要求:“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2015年1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云南考察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时再次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总书记还明确提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对云南这样一个边疆欠发达省份来说,只有立足改革发展实际,客观把握具体国情、省情的“变”和“不变”,才能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制定好政策、形成好举措,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总书记明确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极富针对性和远见卓识。
盘点以上总书记走过的足迹,他几次深入农村、贫困的边疆地区、革命的老区访扶贫问苦,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推动改革发展,深入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学校、社区访民情、听民生。从以上我们就不难理解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一书中提出来的一系列思想产生出处,不难理解他提出的“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思想;他提出的“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更不难理解他提出的“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要发扬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等等思想的出处。总书记善用辩证思维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面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领域日益加剧的竞争形势和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趋势,他不断强调要在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中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方法创新。中国国家之大、人口之众、观念之差异、利益所求之多样、发展之不平衡,非他国所能比。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形势,他反复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的方法,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各项工作都要于法有据,都要科学评估,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应变,争取最好的效果。今天学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治国理政读后感
更多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构建思维方式“新常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富含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活的运用。比如,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运用事物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处理好,七个方面关系;运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观点,以聚焦“四风”问题推进作风建设等,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都告诉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必须用哲学思维来认识事物,才能全面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少犯错误,才能“摸准石头过河”。我们应在实践中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看到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化危为机,发掘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切勿东施效颦、盲目跟风,结果以己之短同他人之长竞争,留下了一个个空壳的工业园、一座座黑灯瞎火的商业区、一栋栋杂草丛生的烂尾楼,这些现象应该认真反省。
二、领悟理论体系“新内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时代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重大理论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向了崭新阶段。可以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最清晰的一条红线。我们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必须准确把握习主席系列讲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和时代特征。可以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我们要结合起来学习,系统起来理解,贯通起来运用,决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前后否定。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三、把握治国理政“新思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强调坚持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驰而不息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强调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等等。这些重要思想详细阐述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回答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结合实际,在发展本地经济时,要找准重点、抓住关键,在关键点和症结点上出实招、出妙招,多打歼灭战、少打运动战、不打游击战;谋发展、定战略、做决策都要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科学把握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中谋划发展,在深刻理解各个行业、各种要素间联系的基础上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要在继承与创造的有机统一中谋划发展,多添砖加瓦而少另起炉灶,积跬步以至千里;要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不做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不能让自己的政绩变成后任的包袱。
四、汲取传统文化“新能量”
习主席一贯重视历史学习。他指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善于运用历史知识。在习主席的讲话中,他经常引经据典,借用历史故事、格言警句,娓娓道来,阐述观点,论证理念。他从古人的思想中,从浓缩的历史精华中寻找经验和启迪,汲取智慧和力量。他的讲话体现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彰显着自觉的历史意识。比如,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理念,就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贵君轻”等朴素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贯彻正确义利观的外交战略,都体现了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精华的延伸与融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论述,汲取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休养生息”等传统思想智慧;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中国梦就难以实现的思想,也深刻吸取了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除此,习主席的讲话中,大量引述古诗词句、引用先人哲人的思想精华、引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既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也增l强了说理的感染力。我们学习习主席的系列讲话,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学习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责任担当中深化认识、加深理解,进而增强理解把握的历史厚重感,强化贯彻落实的政治责任感。
五、倡导习式语言“新风气”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风格,语句质朴而通俗,不拔调子;直接而精炼,不绕弯子。谈学习,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谈改革开放,称其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谈中德关系,牢牢把握中德合作的“惯性”,提升中德关系的“加速度”;谈和平,“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不自觉,失之则难存”。这些习式流行语,有些是从无到有,有些是古语新用,很多话都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让“习氏语言”分外光彩。除此,习近平还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将那些‚高大上‛的施政理念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让百姓听着很舒服,也完全能够理解,毫不夸张地说,习近平的语言风格,不仅平添了几分人格魅力,更会对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学习“习式语言”,就要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坚持学习中外传统文化经典,不断提升哲学思维和思辨能力;学习他的平民情怀,就要常‚下地‛走走,吃百姓饭,干百姓活;学习他的朴素语言,就要少一些官话套话,陈词滥调,多一些百姓能听懂的话,百姓经常说的话;更要学习他“知行合一”的务实作风,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说到做到,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
谈治国理政心得读后感
更多0
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阅读学习,主要有以下五点粗浅体会。
一、以“中国梦”凝聚新共识。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他表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以“新思考”指明新方向。总书记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而形成的,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该书18个专题之首,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递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行为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自觉。
三、以“大手笔”描绘新蓝图。总书记把改革开放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描绘了改革开放的新蓝图。书中强调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胜信心,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性”的改革、“命运性”的改革、“治本性”的改革、“转型式”的改革,“科学性”的改革,也是“公平正义性”的改革;书中还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如何处理各项改革关系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思想方法问题等。总之,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坚持“十个手指弹钢琴”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以新实践夯实大基础。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思想的一个核心,就是强调不断改善民生。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人均GDP达到约7000美元,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全国仍然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如何使他们脱贫,是总书记一直关注和思考的事情。2012年12月底,总书记履职后不久,就赶赴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还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1月初,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又强调,扶贫攻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2014年春,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要求,“看真贫、真扶贫、扶真贫。” 2015年1月中下旬,总书记在云南考察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时再次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全面不全面,脱贫是关键。总书记对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新论断,在此指导下的新实践,必将夯实民生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基础。
五、以新作风赢得百姓心。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著名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作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改进。在这个基础上,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的整治。特别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腐败分子纷纷落马,目前大老虎已打100多只,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同时,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在国庆65周年招待会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又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八个“必须坚持”,第一个就是“必须坚持同人民在一起”“以百姓心为心”。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使得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一个抓改革促发展,抓反腐促民生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学习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更多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正能量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达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三、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顺民意、赢民心
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
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涵盖全面,其中的重要思想,既有目标上的引领,又有原则上的要求;既彰显执政方略,又体现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目标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具体操作性,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认真学好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读治国理政有感心得体会
读治国理政有感心得体会
前不久,外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该书最先上市好像是英文版本,并且最先是在国外上市,上市之后得到各国人士的热捧和一致好评。一段时间以后,中文版本的这本书出现在国内市场。寒假来临之际,迫不及待地在京东网上拍得一本,最近几天一直在认真研读。
我本人是一名政治教师,连续十五年教授思想政治课,这本书对于丰富一名政治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书中的很多内容就直接呈现在现行高中政治教材上。为此,我个人特别推荐政治教师,甚至所有文科教师,还有选择就读文科专业的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本书。
这本书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与高中政治教学联系最紧密的那些部分,当然,其他涉及到国家大政方针的许多论述、甚至介绍总书记的生活细节的报道,更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完整而丰富的国家领导人。
比如,总书记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对于各行各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具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啊。问题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不到基层,不下深水,就一定办不好事情。再比如,2012年11月17日,总书记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里面的三大制度是高三文科学生理解的难点,但这本书在注解里做了很好的解释: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同时,书中还对各种制度做了具体的解释,以方便读者了解掌握。既能读到总书记原滋原味的文字,又能通过注解作拓展延伸,这样去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对高三文科学生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大有帮助的。
又比如,为更好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精神,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议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约法八章”,也就是八项规定,承诺多到群众中去,轻车简从、开短会、讲短话、减少交通管制和厉行勤俭节约等,这些做法如一阵清新的风扑面而来,让老百姓对多了一份幸福,多了一份温暖。
当我们读了这些著作以后,自觉不自觉在工作中活学活用。比如,在卓同国际学校,我们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我们提倡实施教师温暖工程,让教职员工因工作在卓同学校而让幸福感倍增。我们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让学生收获一生难忘的幸福时光。总书记在书中讲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具体到我们当前做的教育工作,我们可以这样类推: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就是我们卓同教育人的奋斗目标。
2013年3月1日,总书记发表“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讲话,这是他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讲话中指出:经常听到有的同志说自己想学习,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听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他希望领导干部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些话语质朴中蕴含着真知灼见,平实中彰显着深邃哲理。这对于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同样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国运兴衰,系于科技;科技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注意学习,将现代化与教育相结合,将高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将信息化与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未来,赢得未来。
2014年6月5日,总书记发表了《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讲话,这是他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致辞。他在讲话中指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他进一步提出: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
看了这段文字后,我不由得想起前不久我校初中部王老师上的公开课《丝绸之路》。整节课王老师比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迅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而且在结尾时,还非常精妙地将本节内容编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课堂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把总书记的讲话与中学历史课本《丝绸之路》对比思考时,我就在想:这堂历史课,如果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之余,能适度结合总书记讲话材料将丝路精神作些拓展,学生收获的应该是一个更广阔视野的宏观文科素养吧。也就是说学生能通过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博古通今,穿越时空,建立一种基于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经济等多学科融合的多元思维。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本书真的值得广大文科教师去读一读,有利于我们建立多元、广角的学科思维。同时,高中阶段的文科学生,大学里文史专业的学生,也非常值得读一读这本书,有利于丰富我们的学科知识,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当然,如果您是领导干部,就更值得读一读这本书了,不仅要读,还应当反复读,并且做好摘抄笔记。
第三篇:(2018治国理政篇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支部全体党员共同认真深入的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的理解,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学习的内容涵盖面广,内涵深刻,哪怕洋洋洒洒上万言都难以尽诉我之全部心得。所以下面我仅简单谈谈对学习内容中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感想体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的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们应在党中央的集体领导下不断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不仅实现城镇地区的小康,更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扶持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只有如此,才可以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的关键,我们作为基层党员也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我们要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当前,我国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难题,必须要靠法治,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的教育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必须“严纪律、守规矩、多奉献”;必须从“我”做起,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三严三实”,做“信念坚定、为生服务、勤教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职工。
第四篇: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敬爱的党组织: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已经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集中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发展脉络、主要内容,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其中,习近平同志就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了一系列阐述。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人民”二字的千钧分量,也为我在实际的群众工作中指明方向。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连续执政70多年,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就是因为其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写道,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
因此,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指出,要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个党的干部,都要按照党章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群众观点、自觉实践群众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告诫全党: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安如泰山、坚如磐石,才能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而且要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下工厂、跑农村、去社区,深入基层、总结经验、指导工作,让我受到了极大鼓舞和启发。在我的实际工作中经常涉及跟群众打交道,就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这将是我衡量自己有没有坚强党性的试金石。
正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收录了习近平主席2019年3月22日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的谈话要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拥护者,也愿意做到“无我”的状态,不负党和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
恳请党组织继续考验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汪乐
第五篇:读治国理政有感1000字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为书中所体现的尊重人民、爱护人民、敬畏人民的至刚至纯的精神所感染和震撼。这种精神,贯穿全书,纵横古今中外。这里,敬畏中的畏字,并不是简单的害怕之意,而主要是一种基于尊敬、感恩的内心的悸动,要心存这样的敬畏。仅从人民一词直接在正文部分出现的次数之多来看,就显示出这个概念在习近平同志心中的重量。该书正文部分共18个专题,420页。人民一词出现的次数将近600次,每个专题均提到人民,平均每页都出现1次人民。例如:该书第一专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4篇文章。直接出现人民一词97次。其中第一篇标题即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系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的主要部分),开宗明义,表达了对人民的尊重、爱护和敬畏之情。本篇倒数第二段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短短百余字,人民一词反复出现7次,从一个侧面也可反映出人民在习近平同志心中的份量。
尊重人民、爱护人民、敬畏人民,需要用心灵和行动去具体践行。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尊重每一名普通劳动者,爱护每一名普通劳动者,敬畏每一名普通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遍布大街小巷,遍布城市农村,遍布工厂田野,他可能衣着并不光鲜,他可能谈吐并不优雅,但他只要是一位辛勤而诚实的劳动者,就值得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的你去爱戴和尊敬。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或者,你本身就是一名普通劳动者,那就爱自己、尊敬自己、敬畏自己吧。
结合着自身的工作,我认为这种爱民、敬民、畏民、为民的情怀,在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流程公开,努力方便教职工
师资科承担学院的师资培训、职称评聘、高级人才推荐及服务等工作,任何一件事情都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任何一个差错就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影响干群关系,影响职工对学院的认识,因此,调查研究很重要,信息公开更重要。在职称文件制定上、师资培训的方案上,我们都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相应的文件制定后,及时在校园网上公开相关内容,我们还梳理出具体的办事流程并公开,以方便教职工更清楚该如何办事。
二、态度和蔼可亲,用心温暖教职工
以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态度和蔼,努力解决好他们的所急、所盼、所想之事。在自己的工作中,不仅要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特别是有些工作,可做可不做,但是,主动上前一步,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主动上前一步的前提,是心中有群众。
关于教职工的个人利益诉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帮他们尽快圆满解决。超出政策规定之外的要求,也尽量做到耐心解释政策。教职工事情无小事,始终坚持身入一线,摆正位置,深入各基层单位,做好调查研究,既要了解学科发展要求,也要了解教职工具体要求甚至具体困难,倾听他们的呼声。只有了解教职工的要求,才能够让自己的工作贴合实际,契合教职工需求。
三、工作严谨细致,全心服务教职工
师资科是一个直接面对学校广大教职工的重要窗口,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通过和院部基层教师的访谈,了解教师的直接需求,急教师所急,努力为广大教职工外出进修学习、职称申报、高级人才推荐等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各基层单位对加强教师培训的呼声比较强烈,认为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不仅需要高素养、高品德的教师人员,更需要德才兼备、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职人才,必须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使教师能够应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此,今年我们便积极建立我校的网络培训平台,大力推进师资培训工作。
四、严格要求自己,理解宽待教职工 在当前社会还存在腐败现象情况下,要有战胜自我的胆识和魄力,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有的教职工来机关办事的时候经常是带着一些隔阂,甚至是畏惧感,总怕机关工作人员态度不好,怕事情难做成。为此,我认为一定要转变作风,另一方面,要正确看待这些教职工。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有时候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按照政策办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对于政策做到详细解读,化解教职工心中之结,才能做到一了百了,群众才会心服口服。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对教职工一视同仁,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才能真真正正转变作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告一段落,但收尾不是收场,需要一生去践行,领导干部乃至普通如我者,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抽时间平复一下心情,五心安定,六神有主,用心灵去想一想如何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做到敬畏人民,服务群众进而身体力行,无疑将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对家庭、对单位、对国家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