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有感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个专题“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确保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事业薪火相传》篇目,对人民政协发挥广泛凝聚共识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一、人民政协在广泛凝聚共识上应当积极有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我理解,对人民政协而言,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非常必要,十分重要,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必须靠广泛凝聚共识来坚持和巩固统一战线。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在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当前统战工作扩展到12类对象,特别是新社会阶层人士等的加入,使统一战线的生态更为丰富多样。多样的人群有多样的追求,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诉求,这些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人民政协唯有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才能最有成效地整合资源、汇聚力量、积聚能量,继续擦亮统一战线这个革命建设改革的法宝、助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的法宝。
必须靠广泛凝聚共识来应对社会思想多元。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不论是在网络空间还是在线下,人们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的看法往往千人千品,万人万相。面对利益分化和观念多元,亟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人民政协具有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的重要功能,唯有按照总书记要求,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才能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一致。
必须靠广泛凝聚共识来抵御分化渗透。世界范围内两条道路、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较量日趋激烈。总书记指出,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不一定相同,但政治立场不能含糊、政治原则不能动摇。人民政协唯有在委员和界别群众中循循善诱、正本清源、凝聚共识,才能坚守政治底线,防止以多样性名义危害党的领导、危害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法治、危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二、人民政协在广泛凝聚共识上必须有所作为
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凝聚人心是根本,思想政治引领是主线。总书记要求,人民政协要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这是将人民政协确定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后,为人民政协赋予的又一“重要渠道”,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履职重点。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提出,要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厚植政治和社会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已经上升为人民政协履职的中心任务,人民政协还需持续用力,推动凝聚共识工作守正出新。
要瞄准两重成果,坚持双向发力。要调整更新我们的“成果观”,既把建言资政状况视为履职成果,更要把凝聚共识的成效看作履职成果,甚至是更重要的成果。要打破工作惯性,从只注重建言资政,转向同时注重凝聚共识,不仅要精于出谋划策、建言资政,更要善于引领思想、凝聚共识,既要自下而上发力建言献策,还要自上而下用力凝聚人心,在两个方向上“两手抓、两用力、两手硬”。
要发挥两项作用,追求良性互动。统战干部以往重视“统”,“战”的工作做得不够,“战”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敢于同错误思想开展斗争,进行批评教育。今后既要更好发挥“统”的作用,推动团结联合上台阶,还要更多发挥“战”的功能,推动聚同化异上水平,在团结中有批评,以批评促团结,实现“统”与“战”的相得益彰、良性互动。
要立足两个扩大,实现相互促进。人民政协加强思想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就是要引领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上来,凝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这里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扩大共识深化,二是扩大共识覆盖面。扩大共识深化就是在认知上实现拓展,引导委员和界别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碎片化了解达到全景化掌握,从局部理解达到系统化认同。
要依托两个体系,加强交流交融。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共同体,这个系统中包含党的体系和履职体系,谁影响谁的关系是重要的,也是清晰的。党的体系在政协组织当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主要依托,要在推进人民政协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基础上,引导委员和界别群众向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方向凝聚共识。在政协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委员的带动作用、表率作用、先锋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党员委员的带动力、影响力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做得好,靠主动作为、身体力行来实现的。人民政协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履职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通过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活动,引导委员和界别群众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自觉落实党和政府决策,努力同心同向同行,为高质量开展履职、高效能参与治理增助力、添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