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新疆博物馆有感
参观新疆博物馆有感
从小就听说西域是个神奇的地方,但是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西域是什么样子,每一次寥寥几句却总能唤起我对西域的好奇和憧憬。终于我大学来到了美丽的新疆,这里的文化风俗,人文习惯和内地截然不同。首先给予我的是一种强烈的新鲜感,而我恰好就是那一种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的人,恰好自幼对历史十分感兴趣,因此不知不觉就对新疆历史十分感兴趣,新疆历史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凡的分支。很荣幸在历史老师的组织下,上周我们班全体同学到了新疆博物馆进行参观,我的感触也特别多。历史文化展厅里面的西域都护府沙盘,丝绸之路沙盘,享誉全国的交河故城,楼兰遗址等。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出土的石器,陶瓷,丝织品,青铜器等,古代人民用的各种生活用具和农耕工具,它们都和古代中原地区的农工用具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些文物都表明新疆的历史悠久,很早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新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我们还参观了博物馆为新疆各少数民族设立的各个展区,每个展区都详细介绍了该民族的语言,文化,风俗,宗教信仰,民族禁忌,特色节日,礼仪服装,分布地域,民族发展历史等等条目内容。这些民族之间各具特色但又具有许多共性,比如很多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外形都差不多,只不过是叫法和用途可能稍微有些差异。展区还通过各种蜡像还原了一些民族的生活场景,例如婚礼以及仪式之类的。同时还有大量的图片,我们可以真实的看到各民族的服装特色以及外貌特征。在这些旁边的展柜还可以看到他们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等物件,瓷器,刀具,甚至打猎用的猎枪,都很有特色。这些都让我们对新疆的多民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接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光线阑珊的展厅,这个展厅主要展出的是在新疆各个考古发掘的墓地的干尸,他们都是新疆历史早期的居民,属于欧罗巴人种,他们的文化历史至今仍是谜团。其中有太阳墓,小河墓地等墓地发掘的干尸,这些尸体都保存得比较完好,面部表情安详尊贵,墓主人的衣服也是十分完好漂亮,有着各自的特色,墓主人身上还可以看到许多小饰品,小麦粒,小包囊袋的陪葬物件,据说那些都代表着墓主人生前尊贵的地位,另外还表达他们的一种信仰。里面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那一具楼兰美女的干尸了,女主人面部表情安详美丽,据说经过现代高科技扫描研究,尸体内部保存完整,可见古代尸体保存技艺的精湛。同时通过面部还原,可见墓主人生前是个美女,这也是楼兰美女名字的由来。
最后我们参观了汉代文物展区,里面有许多汉代时期的马雕塑,这些马或高大威猛,或美丽小巧。毕竟马这种动物在古代社会对人类生产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雕塑中有战马,有拉车用的运马,有供贵族欣赏的赏马……伴随它们展出的还有很多马刀,马车,马鞍等出土文物。这些都足以向我们展示汉代非凡的马文化。这让我们对自己祖国悠久的历史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有了这次参观的经历,我不仅对新疆历史有了很深的了解,还对我们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大的认识。时间的脚步从不会停歇,我们现处的一秒马上就会随时间的流逝成为历史。历史虽然留下的只是那么区区几件文物,但最重要的是向我们传递一种思想,一种经验,它告诉我们时间宝贵,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以史为鉴,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参观新疆博物馆观后感
新疆博物馆观后感
新疆的历史去哪了解?去哪见证?我想博物馆是最好的地方,当走进新疆博物馆,我感觉那里有着无穷无尽的历史知识营养,总是让人汲取不够。我一边汲取着知识营养带给我的精神快乐,一边感受着它走过的咱们魅力新疆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有的风土人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西北路。始建于1953年,1959年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是自治区唯一一座区级(省级)文物收藏研究展出的博物馆。自1959年对外开放展出之后至2000年,原博物馆已经不能适应自治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所以老馆于2000年9月30拆除。经过五年的重新建造在原馆旧址的基础上,一座规模更大,设施更加完备,展示手段更加先进,展出文物更加丰富的博物馆正式建成并于2005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展出的布局:
一楼:新疆古代历史文物陈列;新疆民族民俗展览
二楼:新建古尸陈列;新疆革命史料展览
我们新疆好地方 自古以来她就是世界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交融交汇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世界文明的荟萃之处
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古代的许多文明得以保存,17,300平方米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正是这些文明的表现,她收藏了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十以来,在着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考古的史料和发现.目前博物馆有四个陈列与广大观众见面,一层为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新疆民俗民族展览两个大型基本陈列,二层为新疆古尸陈列和新疆革命史料专题陈列。古代文物陈列馆
我来参观第一个陈列,该陈列是自治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陈列分布8个部分,每个部分分为一到四个不同单元.展出文物上万余件,集中展示了新疆境内的重要文化遗产,特别是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掘得大量珍贵文物.此陈列把握着新疆历史的脉搏,采用声,光,电的先进手法并结合图表,照片,摩本,拓片,绘画,模型及历史文献系统地展示了新疆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秦汉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历史的概貌和丰富的内涵,对新疆的民族特点,地区特点和横贯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也作了应有的表现,伏羲女娲图,重要的文物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锦护臂,唐代的墓主人生活画(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大量的丝绸毛革制品.新疆民族民俗展览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迁徙,纷争,停留之地,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中发展至今.新疆共有47个民族,其中主要民族有13个,主要少数民族有12个.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使得各民族在文化生活习俗方面各有不同之处.新疆民族民俗展览正是借这一主题来向各位展示新疆独有的民族民俗风情.该陈列是一个大型的民族民俗陈列厅.这里有按各少数民族特征制作得色彩鲜艳的服装,模特,有仿制逼真的高山松林,有维吾尔族的雕花木楼葡萄架,还有草原上的哈萨克毡房和蒙古包.该陈列正是一各少数民族民居为主体,周围辅以大型的自然环境的图画,牛羊标本生活工具等......以复原民族生活场景为最大特点.二楼新疆古尸展览
新疆是历史上出土古尸最多,古尸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1 气候干燥,2 地下水位低,3 碱性土壤).为了对历年来在新疆各地发现保有的完好的古人类遗体标本进行展示,自治区博物馆建造了具有现代陈列特色的新疆古尸陈列.她的建立添补了我过博物馆陈列中的一项空白.该陈列厅以楼兰,哈密,塔里木盆地南缘
(且末),鄯善,吐鲁番,和靖,新疆出土古尸的六个地区为单元,展出古尸十二具,复原墓葬四座,陈列文物数百余件,以及大量的历史考古照片.馆中展出的古尸有距今约4,000年的楼兰美女,3,000年前的且末婴儿干尸,以及唐代大将军张雄的遗体,夫妻墓老妇少夫合葬古尸,复原墓葬有孔雀河流域的太阳墓地,伊犁河谷的草原石人,草原上的乌孙的土墩墓,大量出土的干尸无论从人种学还是从民族学方面都再一次论证了新疆是世界民族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新疆革命文物史料展览
通过大量的文物史料反映了自1936年至2005年,中国共产党在新疆为各族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得巨大牺牲和贡献.其中珍贵的文物有毛泽民同志批阅的文件,王震将军进疆时乘坐的吉普车.大量的史料,80多年的革命实践,雄辩的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博物馆的陈列有力的说明早在数千年前新疆地区已和我国其他地区发生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分!新疆各族人民在推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一次系统的展示了 新疆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重要作用
总结
最后,让我们以我过著名的历史学家季羡林的话作为结束语: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象新疆这样,她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融之地.我为我是一名新疆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同时我也联想到了我自己。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阿布力孜。阿布拉 新疆农业大学 交工101班
第三篇:新疆博物馆参观心得
新
疆
博
物
馆
参
观
心
得
系部:电力工程系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姓名:日期:
XX-X班2013210XXX XXX 2014.11.6
11月2日,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3班全体同学到新疆博物馆进行参观,我的感触也特别多。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楼中间大厅的新疆地形地貌模型。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直观的看新疆,新疆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川都映入眼前,加上讲解员的讲解使我们对新疆的地貌特征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三山加两盆等一些在课本学过上的词语又一一浮现出来。
之后我们从右手边的展厅进入,这里是“新疆古代历史文物陈列”。完好的陶器,精美的玉器,栩栩如生的泥俑,色泽艳丽的织物,举世罕见的简牍。都让我感觉应接不暇,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观察这些文物,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语的。在这里我看到了几枚西域都护府的大印,这些文物表明新疆的历史悠久,很早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展厅最吸引我也是整个博物馆最吸引我的是与古丝绸之路有关的一系列展品,展厅里面的西域都护府沙盘,丝绸之路沙盘,享誉全国的交河故城,楼兰遗址等。展厅里的“古丝绸之路上的集市模型”让我很感兴趣,模型很细致的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一个聚居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周围有高大的城墙,有商人牵着驮着货物的马和骆驼正从城门走进来,街道两边是在路边贩卖商品的小商小贩,地上摆着各类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人们身上穿着各式各样衣物,既有内地特点也有西域风格。街道上进行交易的人们构成一片繁荣景象,街道两边是建筑风格特殊的房屋,既有类似于四合院的内地民居,也有一些内陆房屋建筑,可见这是一个多名族交流混居的地方。丝绸之路有利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中国当今的对外经济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2013年习近平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当年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如今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已经变成了火车的汽笛,随着丝绸之路的再次繁荣,这条路也必将再次见证大国新的崛起。在这展厅我们继续看了古代人民用的各种生活用具和农耕工具,它们都和古代中原地区的农工用具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新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接下来我又参观了民族风情陈列,展出文物上千件,通过蜡像、民族生活场景复原等较全面地展现了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达斡尔、满、塔塔尔、俄罗斯等12个兄弟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风俗风情,让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绮丽的瑰宝再放异彩。当走到哈萨克族展区时哈萨克族同学塞尔江热情的当起讲解员,给我们讲起关于哈萨克族的东西,在他身上看到他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和骄傲。展厅里各个民族的服饰、生活生产用品、住所、民族乐器为我们详细呈现了各个民族的生活场景他们的的民族特色,让我们对他们的民族文化有了一次详尽的了解,增进了我们民汉同学之间的交流,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新疆民族风情展会为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新疆各族人民的五彩窗口,使一切热衷于了解新疆大千世界的人们,达到不行千里,便知千里事的最佳效果。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二楼的干尸展厅,在这里最神秘的也就是在新疆出土的干尸了,由于新疆的天气特点使得这些展品保存的比较完整,通过复原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几千年前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并且还有发掘时场景再现,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神奇伟大。古尸身上身着出土时的衣物,虽然在地下深埋千年依然能看出它的华丽。有的古尸面部画有特殊花纹。
我们继续浏览了新疆民族历史文化展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数千年前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的服饰,虽然时隔千年,但是衣物依然华丽夺目。让我深深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们又看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些展品,有陶瓷制品还有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它与陆上丝绸之路共同组成了丝绸之路,使东西方经济.文化得以交流和发展。展厅以1996年发现于中国南海海域的南宋时期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文物为主体,汇聚中国水下考古发掘的精品文物,再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必使这条线路重现辉煌。
不知不觉我们完成了所有展品的欣赏,集合时间到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博物馆。这次参观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本次参观博物馆让我们对新疆历史有了详尽了解。新疆自古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必将发挥其特殊作用。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参观博物馆有感.doc
参观博物馆有感
2011年暑假期间,在线团委的号召下,本着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我参观了博物馆。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到博物馆的经历。
7月16号,我陪同我的几个好友一起去个地方玩,本来想到好玩的地方旅游一番,但在我们路经博物馆的门口时,不仅对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于是我们不约而同的走进博物馆,明显一种古典风格嘛!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历史文化。
于是我们便径直走向博物馆门口,我们在工作处登记以后,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对博物馆各个展厅进行了参观。首先来到第一展厅——大汶口文化介绍展厅。在这个展厅中,我们了解到,大汶口文化距今4500~6400年,上承北辛文化下接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重要阶段,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随后,大家参观了石器展厅,石头镯、项链、石刀、石锛等均已显示出当时人们已懂得开垦土地、砍伐树木,特别是石头镯和项链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有“爱美之心”。
在陶器展厅中,我们看到,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都异常精美。
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乎可以与现在用的针媲美,骨针、骨梭的应用证明了“衣着方面”的进步。
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我们得知,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0年被固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逛完了所有的地方我们还意犹未尽,我们开始走向回家的路。回想起所见到的历史文物,那真是无价之宝。他记录了历史的点点滴滴,使我们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勿忘历史!
此行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还让队员们意识到保护文化遗址的重要性。更加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历史,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历史使我们更加奋斗。
第五篇:参观博物馆有感
简朴的物质生活 丰富的精神成果
——国庆假期访北京李大钊故居有感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驻足这幅悬挂在北京李大钊故居正屋墙上醒目的对联前,我浮想联翩。刚刚参观完北京李大钊故居,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大钊先生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身处大钊先生简朴的故居,感受他留下的丰富精神成果,使我对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境界油然起敬。
北京李大钊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位于北京新文化街文华胡同。如同众多的北京四合院一样,故居由坐北朝南正房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南房一间组成,青砖红瓦,绿树鲜花,显得雅静肃穆。正房是客房和卧室,一张木桌,几把木椅子,一个普通的热炕,别无他物。西厢房是书房,摆设同样简朴。整个故居都体现着平淡无华、简单勤俭的风格。看着这些,我非常诧异,不禁在想:“难道当时身为北大教授,收入不菲,以”南陈北李“而著称于世的大钊先生就生活在这样俭朴的环境中吗?”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李大钊生平简介,从中读出了答案:李大钊一生简朴,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兼任四所大学的教授,月收入达二百多银元,本可以过上宽敞富裕的生活,但生活却一直很拮据。因为,他将这二百多银元大半交纳了党费,又留下一部分来帮助并资助朋友,同事和进步青年……。与俭朴拮据的生活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故居居住的四年期间,他工作非常忙碌,孜孜不倦,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为革命事业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
参观故居使我受大极大的教育。大钊先生生活俭朴,精神富庶的境界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站在故居内矗立的党旗前,我感到情操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