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正面管教》有感
学习《正面管教》有感
孩子,你慢慢来
——学习《正面管教》有感
杨俊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和孩子交流甚少,不理解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关系紧张,两人渐行渐远,这都是我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直到我参加了知遇家庭教育成长小组,才让这一切有了很大的改观。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定的隔阂,刚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渐渐地通过学习,我开始反省自己,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和做法上存在的问题,把思路转向如何解决问题。这需要态度和技巧上的一些调整,调整虽小,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当你习惯于某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时,即使是小的转变也可能很困难。一旦转变之后,你可能会惊奇:当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会跟着改变。书中如是说:你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们会比大人更善于解决问题。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我的老师——《正面管教》和知遇姐姐。
都说'最好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是与她(他)做朋友',通过学习,只有真正和善而坚定地尊重、了解孩子的心声,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世界。孩子是我们生养的没错,但是他们同样也是独立的个体,是独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心尽力地教育好她,选择适时的时候放手,不成为孩子的障碍。可是敢问天下所有的父母,又有几人能做到这点?
通过学习,我发现原来我眼中叛逆的'小屁孩'其实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非常有上进心的孩子。人只有努力了才会看到希望,而不是等着有了希望才去努力。我正在努力着,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更理性、更温和的妈妈……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赏又悲伤,追回拥抱不敢声张的人。'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有时爱得太用力,有时让孩子感到压抑、紧张和喘不过气,但是亲爱的孩子啊,请永远不要质疑父母对你的爱,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时,记得投向父母的怀抱,他们总是会说:'孩子,你慢慢来,我们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2016年5月26日)
第二篇:读《正面管教》有感
读《正面管教》有感
——好的关系,来自呵护
在我们大人的心中,似乎总住着一个理想中的孩子:女孩子呢,温文尔雅、饱读诗书、体贴善良……男孩子呢,则正直勇敢,有所担当,幽默风趣,懂得感恩,热爱生活……
但现实有时往往很打脸——孩子其实不是我们的作品。
曾读到一个笑话,老师在暑假前写给家长们一封信,信中这样写到:“孩子们的暑假已经正式开始了,我们把孩子们交还到你们手上,整整两个月。愿你们母慈子孝,不要鸡飞狗跳,中饭记得烧,作业耐心教,谈话要和蔼,逆反不能叫,交流总微笑。请牢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另: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更不能用语言伤害孩子的自尊哦!两个月和四个月相比,不会太长。”满纸的戏谑,道出了教育者满腹的心酸。其实何止老师如此呢?
作为一个妈妈,把孩子从小带大,再到青春期教育,我们总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监测器一样,发现孩子好的或者不好的行为,然后去采取奖励或者惩罚的手段,企图让孩子明白该怎样做,然而过段时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切又回到从前。而我们管教孩子的方式从激励到哄骗,从讲道理直至打骂,感觉自己已黔驴技穷了,却依然教育不出一个让自己安心放心的孩子。似乎孩子的成长,都是大人在负责任。日复一日,大人感觉很累,教育很乏力。一直到我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
所谓“正面管教”,提倡的是教育时采用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对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的方法来管教孩子。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在和善而坚定中让孩子学习自我控制,学习自律。书的作者简·尼尔森,她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更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她结合自己的亲身学习与教育的经历,用生动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为什么孩子会这样?那是因为我们的管教是无效的;为什么我们会乏力?因为如何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非常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而我们,所学不多。
人类是群居动物,有人的地方,几乎就会有矛盾。无论是与家人、同事、朋友甚至社会人员之间的交往,都有可能因为各人对待事情的想法、做法有分歧而产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与矛盾,处理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的效果也就不同。即使是一件小事,处理好了,会皆大欢喜;倘若以错误的方式去处理,则可能会小错变大错,不仅影响彼此间的心情、关系,也会影响到生活的质量。
昨天,当我看到儿子假期作业毫无计划的时候,我的心里翻江倒海,脑门儿上一股子火直往上冲,估计很多家长会有我这样的感受。那一刻,作为教师,作为家长的我深深感到自己教育的失败。孩子为什么不会有计划地去学习,我想,我需要反思。
当我今天再次翻开《正面管教》一书时,我发现此书的理念不仅只用于教育孩子,更可以用于人际交往中。这本书需要读者反复去翻阅、借鉴,对比、反思学习,直至能应用到实践。
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控制、惩罚的手段,用家长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屈服自己的管教,表面上看,家长和老师“赢了”孩子,但其实呢?我们没有“赢得”孩子。“赢得”,意味着维护孩子的尊严,彼此尊重,从而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赢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从,最终也许会报复。赢了孩子只能从表面上似乎更胜一筹,赢得孩子则是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因此,当我们在处理与孩子的矛盾时,首先要看看自己的内心意识,你是在获得孩子对自己服从的权威感吗?是在给予孩子挫折感吗?还是在努力赢得孩子的合作?
而赢得孩子的步骤,首先针对出现的问题表达你的理解、同情,然后告诉他你的感受,最后讨论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一、二步缺之不可。这中间还要多次练习,才有可能让家长、包括老师慢慢学会在面对某个矛盾或问题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用习惯性的指责、讽刺的口吻去批判孩子,最后赢得孩子的信任,让他愿意听从管教。
只要是人,我们就会犯错。而我们对待孩子的错误,似乎缺乏耐心。总觉得我跟你讲过了,你怎么又犯错了?书中告诉我们,帮助孩子做得更好的最佳办法,不是对孩子做错的事进行批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糟糕,而是要跟孩子一起想办法,你该如何做?如何改进?比如,孩子总是把脏衣服随处乱丢,这时,我们不是批判孩子乱丢的行为,而是要提醒孩子,把脏衣服放在洗衣盆里,如果孩子不记得放,你就告诉他,我只洗放进洗衣盆里的脏衣服,让孩子体会想穿干净衣服却没有的后果。如果孩子宁愿穿脏衣服也不肯把衣服归类放好,那也不要过分在意,只要不是特别原则性的问题,无需强制性干涉。
孩子的错误行为有时藏着不同的信息:寻求关注,寻求权力,报复反击,自暴自弃。这就需要大人去辨别,对寻求大人关注而做出不良行为的孩子,书中要求我们用转移注意力和行为的方式对待。这也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比如大人正在做家务,孩子呢,因为无聊需要你陪伴关注他的孤独时,会缠着你跟他打球或给他讲故事等,这时,大人不妨交给他一个有意义的工作,让他暂时转移注意力。
权力之争的日常行为也很常见,比如当我们让孩子去写作业,而孩子暂时不想写时,彼此的话语权之争就开始了——听从谁的呢?这时,孩子可能会以不理睬来拒绝,大人于是就想惩罚或者说教,孩子再以跟大人你来我往地辩解、赌气来继续,于是陷入彼此的权力之争。此时,该怎么做呢?书中提醒我们,作为大人不能在情绪激动时跟孩子争吵,而应该积极的暂停,选择离开或者闭紧嘴巴,深呼吸调节自己的情绪,即使脑海里念头无数,也要自我控制,毕竟你是大人。直到大家情绪平和时,再一起商量办法。所以,当我看到儿子作业漫无目的时,我在嘀咕了几句后,就意识到抱怨无益,在深呼吸后跟孩子说,我们一起来制定计划,看看还有多少没有完成的,我们需要多少天分配任务。孩子欣然同意。反思自己教育出了问题,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
书中讲到了一个患抑郁症的妇女来找心理学家阿德勒,如何治愈抑郁。阿德勒告诉她:“如果你每天为别人做一件事,坚持14天,到时候你的抑郁症就会消失了。”这个妇女反问:“凭什么我要替别人做事?从没有人替我做任何事。”心理学家打趣说,那这样你就要21天才能有效果了。这个故事,其实是在讲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当孩子体验到自己对家庭、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他会产生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能力的期待与肯定,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培养毅力,体会归属感,看到自己的价值,提升自我认同力。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阿德勒告诫我们,“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这并不是指我们不为孩子做事,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力所能及的事应该自己做,要培养好的生活的技能和态度,去体会自己能干的感觉。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学习很忙,就常常代替孩子洗鞋、打扫、收拾房间……结果大人忙成了“超级能干的家长”,孩子也被剥夺了通过体验来发展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从此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照顾,自己“理应”享受别人的服务。一旦有朝一日不能如愿以偿,就会认为世界不公平,产生伤害或报复。因此,孩子犯的很多错误中,我们大人难辞其咎。
那犯了错误怎么办?书中如此说,第一,承认自己错了;第二,道歉;第三,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没有第四,但我个人认为,还可以加上一个表示和好的爱的动作,比如拥抱。言行背后的感觉,甚至比言行本身更重要。你的言语有温度——同样一句话,你以一种责备和羞辱的腔调去表达,和你以同情、好奇的口吻去表达时,营造出的氛围是不同的,前者充满敌意与疏远,后者则让人亲近和信任。
一本好书如同清泉,甘冽深邃,给人启迪,引人深思。《正面管教》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它值得常常翻阅,它令你回味无穷……
第三篇:读《正面管教》有感
五篇读《正面管教》有感
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正确的管教。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管教呢?我想很难有一个定论,但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本《正面管教》就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解答。本书提到的两个核心词就是“和善”和“坚定”,它们是本书的核心,也是一种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这本书虽没有特别清晰的结构,读起来也有些费劲儿,当然这可能与翻译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细细品读中,我发现这本书确实是本非常好的书,收获非常大,值得所有爸爸妈妈、从事教师工作的朋友来阅读,在我还没有去学习如何当父母的时候,对于正面管教的一些理念就非常认同。其实,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却发现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骄纵的方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的,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种观点,因为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时,我就觉得孩子的一切成长都需要尊重,需要一份认同感。但现实呢?
昨天给小嘉的爸爸妈妈打去了本学期的第一个电话,刚接班级时候就听闻这孩子父母是绝对不管的,9月我就打去了第一个电话,可接电话的却是孩子爷爷,当时已经夜深了,可是老人家的身边却是隆隆的机器声,当我说明来电意图时,老人家的语气显得不是特别好,可说着说着,听着听着,却是很多的无奈和心酸。小嘉的爷爷告诉我,孩子是他们老两口管的,孩子父母根本不管,后来小嘉爷爷把孩子爸爸妈妈的电话抄在了纸上,让孩子带来,我也只能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因为不做班主任了,在班里的时间也少了很多,对于这个孩子的故事说实话我真的没有好好了解过。只知道每次和他说话都是沉默不语,好像做什么事都没有要紧。这次,因为孩子的态度实在有些散漫,我真有些力不从心,想寻求家长的帮助,我终于“鼓起勇气”,给小嘉的爸爸打去了电话,可没曾想会这样的负能量。这位父亲,很直白地告诉我他没有时间,在他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小嘉的失望与否定,我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又何来积极向上的力量呢?联想近期在读的这本《正面教育》中提到的——帮助孩子体验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但可笑的是小嘉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这个家,等孩子已经逐步有自己意识的时候他们才回来,发现孩子长成了不是他们想要的“模样”,然后他们什么也没有做,就开始一味的否定孩子,我想他们从未让孩子体验过任何归属感和自我价值。今天,当我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好像已经屏蔽了我的qq,因为我的消息已经处于发送失败状态,我无奈地笑了……在这本书中还传达了一个理念“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即“正如孩子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一样,大人也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生活态度取向。这是你从自己孩提时代的大量潜意识积累起来的,决定了你的性格,并且会直接影响着你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的性格”。我想我没有深入了解这个家庭,我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们,但两个电话,小嘉的爷爷,小嘉的爸爸,这些带有怨气的生活态度让我非常的压抑,以至于那天下班到家我都在纠结于这个孩子的成长。我想,就如书上说的那样,这些性格与态度,直接影响了孩子,我又怎么能要求这个孩子长成向上的样子呢?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变呢?
在读《正面管教》的时候,有一个点也特别触动我——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我并没有抓好这样的机会。这几天,真的很累,因为自己是个急性子,所以基本上每天作业订正我都会一个个盯着孩子,对于讲了好几遍还错的同学,我真的会失去耐心,有时候严厉的说上几句也是难免,从而导致自己身心俱疲。因为在我们这样追求的完美的个性引导下,我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意识到“人是不完美的!“我总是在苛求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样子。但闭上眼睛,曾经像他们那样大的时候,我不也是一直在犯错吗?很多时候,我会将自己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有时候我会无奈的降低孩子自我实现的价值。那么,如何让孩子能从错误中意识到这是一次不错的学习机会呢?我想就是学会把所遭遇的挑战作为学习的机会。比如,这天,小逸来批作业,我发现他的眼角有些淤青,我担心地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告诉我是昨天写作业的时候,小夏故意撞他,才导致他和小熙的头撞到,就留下了淤青。我听到这里,回忆起了昨天放学后的一幕,大致是小逸批完作业转身时撞到了小夏,然后小夏可能因此推了下小逸,正好此时小熙批完作业转身离开,然后就有了这样的插曲。因为我了解整件事,所以我悄悄问小逸,你真的没有任何错误吗?孩子忸怩着不说话,我猜想他肯定是不想承认自己也有小错,但是在慢慢对他的引导下,孩子愿意去面对这个问题,然后小夏和小熙也都认识到了在整件事中该承担的责任,最后大家和好了,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看着小逸这样一个孩子,从开学第一天趴在地上耍无赖,到现在慢慢被柔化,我想这就是正面管教的力量吧!
带着一份自责,我细细品读《正面管教》,在品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断强调,不断提醒,和善地坚持下去,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当然,其中一些理念还是需要再推敲和琢磨,让它更加符合我们中国的孩子。
读《正面管教》有感
当我听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时,陷入了这个书名的思考。什么是正面?以往我所接收的讯息都是以宽容去对待孩子,让爱滋润他们的心窝,这还不够正面吗?以为这会是一本讲述“教育大道理”的纯理论的书,结果看了几页,发现作者简·尼尔森不只有“长篇大论”,更有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
本书旨在用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管教孩子,使他们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认为现在的大人与孩子之间主要有三种互动方式,严厉型(过度控制)、娇纵型(没有限制)、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严厉型的家长太强势,一切全权包揽,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往往懦弱胆小;娇纵型的家长没有规则与底线,放任孩子“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时间长了孩子就变得自大狂妄;正面管教的家长提倡“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这样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很显然,前两者的家长都培养不出有责任感的孩子,这也是我们现在社会这么多“啃老族”的原因。我们必须明白,要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去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当他们从中获得了这种积极向上的感受带来的愉悦感,他们自然就会成为有担当的人。
那么什么是和善而坚定呢?刚接触“和善”这词,我以为只是以和颜悦色的态度善待孩子,不生气不骂人,尽可能去包容他们一切需求。其实“和善”不是讨好孩子,取悦孩子,而是用语言去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例如“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难过、伤心等)”,先去理解他们最直观的感受,赢得他们的“心”,让他们知道你的“善意”,简而言之“和善”就是尊重孩子,从他们的内心出发,去理解去接纳。
“坚定”不是说我们大人自己设定一些规则,然后让孩子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则,这样就是专断了。尤其我们的目的是出于他们的安全等一些问题时,通过说教,说教不行用惩罚,最后控制他们的行为,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必须换种方式,作者告诉我们在制订和实施限制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例如在制订班规时,让学生参与讨论,为什么限制某种行为是重要的、需要什么样的限制以及每个人为实施限制应承担怎样的责任。重“和善”而轻“坚定”,会让孩子没有规则,会变得娇纵;重“坚定”而轻“和善”,会让我们的孩子感受不到温暖和自由。
“和善与坚定并行”怎么做呢?作者说“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我们不要想法设法去控制孩子,对他们进行说教,而是要从内心去理解和接纳孩子,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尊重的同时,我们守住了自己的界限,坚持了对自己的尊重!这才是“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意义,这才是完整的爱。
读到前面几章,就已经感叹,我怎么不早点看到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书中还有很多希望自己无论身为人母或是为师,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正面管教。
读《正面管教》有感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作为一个十岁孩子的妈妈,面对女儿的成长,我时常对生活中的教育方式感到担忧,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她的成长是否为正向积极的,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来教育她,可是在那个时候很多家庭教育方式对于现在的小孩来说是完全不适用的。鉴于自己内心的迷惘,我总是担心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我”的轮回。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收获非常大,值得所有爸爸妈妈阅读。
《正面管教》这本书的作者是简?尼尔森,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这本书最主要的思想,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社会人平等对待,理解他的感受,无条件爱他,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予其选择权力。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比较认同的一些内容:
积极地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简?尼尔森认为,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所以《正面管教》这本书里,提供了大量的工具与方法供父母或老师使用,去培养孩子获得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和善与坚定并行。正面管教型的方式是有规矩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选择,非常赞同这种方式,本来对于爷爷奶奶的娇纵不认同,又觉得惩罚太过又不合理,而正面管教的这种形式即给了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又会尊重到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不吵不闹也能够解决问题让双方都愉悦,娇纵会让孩子越来越任性和惩罚也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负面效果,所以很显然正面管教更加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要“赢得”而非“赢了”孩子。“赢得”孩子而不是凭你家长的权威来“赢了”孩子,虽然相差一个字,但是结果确会完全不一样,“赢了”孩子是以大人的权威来压倒孩子,虽然孩子当时会听从于你,但长久以来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及逆反心理,而“赢得”孩子是表示赢得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从内心上认同你的想法和意见,这样的心理就会健康向上。
书里面涉及到的正面管教的方法非常多,以上是看完之后感受比较深刻的几点,它提供给我们大量的工具去赢得孩子,教会我如何教育好女儿,同时自己也将与她一起成长。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使用和善而坚定的方法最终赢得孩子的合作,最后都能有如此体会:我的孩子并不完美,我也不完美,但我现在真正能够享受到为人父母的快乐了。
读《正面管教》有感
开始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在时断时续中,今天终于读完,思考了不少,收获了很多。一个人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改变一个人行为最好的办法不应该是由外而内的外部激励法,而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内部激励法,现在我们的学校和家庭运用的大多数的管教方式都是激励和惩罚为主的,而本书提倡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帮助孩子通过以对社会有益的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然后再教会孩子一些获得这些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技能。
本书中提到共有49种正面管教的工具,我认为都是非常有用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家长如何能熟练运用到其中一种或几种就会非常好,就能解决绝大部分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从书本到实际运用还需要很多的路要走,但必须努力去走。
一是和善而坚定。我之前经常会听到这个词“和善而坚定”,但感觉体会不深,在实际生活中也感觉用不出来,无法做到和善而坚定,这本书将这个词解释的非常清楚,“和善”是指对孩子的尊重,“坚定”是表明我们对自己以及情形的需要的尊重。我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可能是“和善”不够,而“坚定”太过。也就是书中说到的独裁型的教育方式,书中提到一个非常好的句子就是“我爱你,而答案是不”。这是最好、最便捷的和善而坚定的表达方式。
二是纠正之前先连接。这一方法我也觉得很有用,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孩子有做的不对的地方,马上就想去纠正她,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不仅听不进去,反而会有情绪,书中说到,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学会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在家长能准确反映出孩子的情绪时,这个时候再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效果会好很多。当孩子的情感得到连接时,他们就会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记住,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是才会做的更好。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孩子情绪好的时候,比较开心的时候,她的大脑非常活
跃,思维非常敏捷,能说出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更积极对待事情,相反地,如果她情绪非常低落或者生气时,通常什么话也问不出来,就在那生闷气。这里还提到一点就是道歉,假如我们把事情搞砸了,家长要学会道歉,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榜样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会道歉,也让孩子学会到宽容的力量。
三是与孩子共度特别时光。这里的特别时光是指一周当中的特定时间,比如每周六的下午两到三个小时,我们可以关掉手机,就专门陪孩子玩,可以是看书,可以是看动画片,可以是玩游戏等等,总之这是一段特别的亲子时光,如果有人来打扰,就说对不起我稍后会找你,现在是我和女儿的特别时光,这样会让孩子有充分的被尊重感,觉得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她能感觉到妈妈爱她,这一点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我们经常能看到长大成人后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追根溯源就是小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的尊重,一生都在寻求这种感觉,总要制造点问题,让父母看见他并重视他,所以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效的工具可以使用,可以说是一本教育孩子的工具书,提到的各种情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完全可以对照着来寻找解决方案,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绝对的,每个家庭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作为父母,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正确的教养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读《正面管教》有感
跟随叙事者的脚步,品读了美国作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正面管教这个词语对我并不陌生,经常听到同事说起,而且还有同事专门参加正面管教的培训学习。但是了对它的了解也就仅此而已。至于什么是正面管教?怎么进行正面管教却不得而知。
真正把这本书拿在手里,看到封面的话:“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收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才算对正面管教有了个初步的认识。对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这的确是本好书,它教给我从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与孩子交流。
一、有效的运用鼓励。
鼓励是本书的焦点。书中讨论的每一个方法都是用来帮助孩子和大人感受到鼓励的,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说过很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们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但是,有时候鼓励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习惯性的认为批评处罚更是促使他们改正错误的有效方法。实际上,鼓励却并不容易,我们要学会积极的暂停,从冲突中退出来;要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认可并鼓励孩子好的一面,则好的一面的百分比就会提高;要讲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寻找不良行为中暴露出来的天赋或者能力,引导孩子把这些天赋和能力转向建设性、有贡献的方向;避免批评,遇到事情要问问孩子:你打算怎么改进?你应该做些生命来实现你的目标?
二、和善与鉴定并行。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我平常对和善依次理解有偏差,我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骄纵孩子。德雷克斯却否定了我的观念,比如发生矛盾: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孩子的尊重,然后跟他说:“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怒气的其他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哈,这样就避免了正面冲突。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尊重对待孩子,要避免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可以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重新看待学生的不良行为
在书中,德雷克斯反诉强调:“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得孩子。”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我们要善用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很多教育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与研究。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慢慢感受与改变,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教育。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第四篇:读《正面管教》有感
读《正面管教》有感范文4篇
【篇一】
开始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在时断时续中,今天终于读完,思考了不少,收获了很多。一个人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改变一个人行为最好的办法不应该是由外而内的外部激励法,而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内部激励法,现在我们的学校和家庭运用的大多数的管教方式都是激励和惩罚为主的,而本书提倡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帮助孩子通过以对社会有益的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然后再教会孩子一些获得这些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技能。
本书中提到共有49种正面管教的工具,我认为都是非常有用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家长如何能熟练运用到其中一种或几种就会非常好,就能解决绝大部分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从书本到实际运用还需要很多的路要走,但必须努力去走。
一是和善而坚定。我之前经常会听到这个词“和善而坚定”,但感觉体会不深,在实际生活中也感觉用不出来,无法做到和善而坚定,这本书将这个词解释的非常清楚,“和善”是指对孩子的尊重,“坚定”是表明我们对自己以及情形的需要的尊重。我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可能是“和善”不够,而“坚定”太过。也就是书中说到的独裁型的教育方式,书中提到一个非常好的句子就是“我爱你,而答案是不”。这是最好、最便捷的和善而坚定的表达方式。
二是纠正之前先连接。这一方法我也觉得很有用,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孩子有做的不对的地方,马上就想去纠正她,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不仅听不进去,反而会有情绪,书中说到,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学会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在家长能准确反映出孩子的情绪时,这个时候再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效果会好很多。当孩子的情感得到连接时,他们就会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记住,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是才会做的更好。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孩子情绪好的时候,比较开心的时候,她的大脑非常活
跃,思维非常敏捷,能说出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更积极对待事情,相反地,如果她情绪非常低落或者生气时,通常什么话也问不出来,就在那生闷气。这里还提到一点就是道歉,假如我们把事情搞砸了,家长要学会道歉,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榜样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会道歉,也让孩子学会到宽容的力量。
三是与孩子共度特别时光。这里的特别时光是指一周当中的特定时间,比如每周六的下午两到三个小时,我们可以关掉手机,就专门陪孩子玩,可以是看书,可以是看动画片,可以是玩游戏等等,总之这是一段特别的亲子时光,如果有人来打扰,就说对不起我稍后会找你,现在是我和女儿的特别时光,这样会让孩子有充分的被尊重感,觉得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她能感觉到妈妈爱她,这一点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我们经常能看到长大成人后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追根溯源就是小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的尊重,一生都在寻求这种感觉,总要制造点问题,让父母看见他并重视他,所以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效的工具可以使用,可以说是一本教育孩子的工具书,提到的各种情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完全可以对照着来寻找解决方案,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绝对的,每个家庭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作为父母,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正确的教养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篇二】
跟随叙事者的脚步,品读了美国作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正面管教这个词语对我并不陌生,经常听到同事说起,而且还有同事专门参加正面管教的培训学习。但是了对它的了解也就仅此而已。至于什么是正面管教?怎么进行正面管教却不得而知。
真正把这本书拿在手里,看到封面的话:“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收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才算对正面管教有了个初步的认识。对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这的确是本好书,它教给我从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与孩子交流。
一、有效的运用鼓励。
鼓励是本书的焦点。书中讨论的每一个方法都是用来帮助孩子和大人感受到鼓励的,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说过很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们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但是,有时候鼓励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习惯性的认为批评处罚更是促使他们改正错误的有效方法。实际上,鼓励却并不容易,我们要学会积极的暂停,从冲突中退出来;要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认可并鼓励孩子好的一面,则好的一面的百分比就会提高;要讲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寻找不良行为中暴露出来的天赋或者能力,引导孩子把这些天赋和能力转向建设性、有贡献的方向;避免批评,遇到事情要问问孩子:你打算怎么改进?你应该做些生命来实现你的目标?
二、和善与鉴定并行。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我平常对和善依次理解有偏差,我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骄纵孩子。德雷克斯却否定了我的观念,比如发生矛盾: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孩子的尊重,然后跟他说:“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怒气的其他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哈,这样就避免了正面冲突。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尊重对待孩子,要避免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可以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重新看待学生的不良行为
在书中,德雷克斯反诉强调:“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得孩子。”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我们要善用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很多教育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与研究。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慢慢感受与改变,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教育。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篇三】
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正确的管教。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管教呢?我想很难有一个定论,但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本《正面管教》就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解答。本书提到的两个核心词就是“和善”和“坚定”,它们是本书的核心,也是一种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这本书虽没有特别清晰的结构,读起来也有些费劲儿,当然这可能与翻译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细细品读中,我发现这本书确实是本非常好的书,收获非常大,值得所有爸爸妈妈、从事教师工作的朋友来阅读,在我还没有去学习如何当父母的时候,对于正面管教的一些理念就非常认同。其实,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却发现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骄纵的方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的,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种观点,因为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时,我就觉得孩子的一切成长都需要尊重,需要一份认同感。但现实呢?
昨天给小嘉的爸爸妈妈打去了本学期的第一个电话,刚接班级时候就听闻这孩子父母是绝对不管的,9月我就打去了第一个电话,可接电话的却是孩子爷爷,当时已经夜深了,可是老人家的身边却是隆隆的机器声,当我说明来电意图时,老人家的语气显得不是特别好,可说着说着,听着听着,却是很多的无奈和心酸。小嘉的爷爷告诉我,孩子是他们老两口管的,孩子父母根本不管,后来小嘉爷爷把孩子爸爸妈妈的电话抄在了纸上,让孩子带来,我也只能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因为不做班主任了,在班里的时间也少了很多,对于这个孩子的故事说实话我真的没有好好了解过。只知道每次和他说话都是沉默不语,好像做什么事都没有要紧。这次,因为孩子的态度实在有些散漫,我真有些力不从心,想寻求家长的帮助,我终于“鼓起勇气”,给小嘉的爸爸打去了电话,可没曾想会这样的负能量。这位父亲,很直白地告诉我他没有时间,在他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小嘉的失望与否定,我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又何来积极向上的力量呢?联想近期在读的这本《正面教育》中提到的——帮助孩子体验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但可笑的是小嘉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这个家,等孩子已经逐步有自己意识的时候他们才回来,发现孩子长成了不是他们想要的“模样”,然后他们什么也没有做,就开始一味的否定孩子,我想他们从未让孩子体验过任何归属感和自我价值。今天,当我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好像已经屏蔽了我的qq,因为我的消息已经处于发送失败状态,我无奈地笑了……在这本书中还传达了一个理念“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即“正如孩子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一样,大人也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生活态度取向。这是你从自己孩提时代的大量潜意识积累起来的,决定了你的性格,并且会直接影响着你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的性格”。我想我没有深入了解这个家庭,我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们,但两个电话,小嘉的爷爷,小嘉的爸爸,这些带有怨气的生活态度让我非常的压抑,以至于那天下班到家我都在纠结于这个孩子的成长。我想,就如书上说的那样,这些性格与态度,直接影响了孩子,我又怎么能要求这个孩子长成向上的样子呢?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变呢?
在读《正面管教》的时候,有一个点也特别触动我——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我并没有抓好这样的机会。这几天,真的很累,因为自己是个急性子,所以基本上每天作业订正我都会一个个盯着孩子,对于讲了好几遍还错的同学,我真的会失去耐心,有时候严厉的说上几句也是难免,从而导致自己身心俱疲。因为在我们这样追求的完美的个性引导下,我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意识到“人是不完美的!“我总是在苛求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样子。但闭上眼睛,曾经像他们那样大的时候,我不也是一直在犯错吗?很多时候,我会将自己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有时候我会无奈的降低孩子自我实现的价值。那么,如何让孩子能从错误中意识到这是一次不错的学习机会呢?我想就是学会把所遭遇的挑战作为学习的机会。比如,这天,小逸来批作业,我发现他的眼角有些淤青,我担心地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告诉我是昨天写作业的时候,小夏故意撞他,才导致他和小熙的头撞到,就留下了淤青。我听到这里,回忆起了昨天放学后的一幕,大致是小逸批完作业转身时撞到了小夏,然后小夏可能因此推了下小逸,正好此时小熙批完作业转身离开,然后就有了这样的插曲。因为我了解整件事,所以我悄悄问小逸,你真的没有任何错误吗?孩子忸怩着不说话,我猜想他肯定是不想承认自己也有小错,但是在慢慢对他的引导下,孩子愿意去面对这个问题,然后小夏和小熙也都认识到了在整件事中该承担的责任,最后大家和好了,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看着小逸这样一个孩子,从开学第一天趴在地上耍无赖,到现在慢慢被柔化,我想这就是正面管教的力量吧!
带着一份自责,我细细品读《正面管教》,在品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断强调,不断提醒,和善地坚持下去,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当然,其中一些理念还是需要再推敲和琢磨,让它更加符合我们中国的孩子。
【篇四】
当我听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时,陷入了这个书名的思考。什么是正面?以往我所接收的讯息都是以宽容去对待孩子,让爱滋润他们的心窝,这还不够正面吗?以为这会是一本讲述“教育大道理”的纯理论的书,结果看了几页,发现作者简·尼尔森不只有“长篇大论”,更有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
本书旨在用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管教孩子,使他们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认为现在的大人与孩子之间主要有三种互动方式,严厉型(过度控制)、娇纵型(没有限制)、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严厉型的家长太强势,一切全权包揽,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往往懦弱胆小;娇纵型的家长没有规则与底线,放任孩子“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时间长了孩子就变得自大狂妄;正面管教的家长提倡“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这样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很显然,前两者的家长都培养不出有责任感的孩子,这也是我们现在社会这么多“啃老族”的原因。我们必须明白,要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去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当他们从中获得了这种积极向上的感受带来的愉悦感,他们自然就会成为有担当的人。
那么什么是和善而坚定呢?刚接触“和善”这词,我以为只是以和颜悦色的态度善待孩子,不生气不骂人,尽可能去包容他们一切需求。其实“和善”不是讨好孩子,取悦孩子,而是用语言去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例如“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难过、伤心等)”,先去理解他们最直观的感受,赢得他们的“心”,让他们知道你的“善意”,简而言之“和善”就是尊重孩子,从他们的内心出发,去理解去接纳。
“坚定”不是说我们大人自己设定一些规则,然后让孩子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则,这样就是专断了。尤其我们的目的是出于他们的安全等一些问题时,通过说教,说教不行用惩罚,最后控制他们的行为,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必须换种方式,作者告诉我们在制订和实施限制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例如在制订班规时,让学生参与讨论,为什么限制某种行为是重要的、需要什么样的限制以及每个人为实施限制应承担怎样的责任。重“和善”而轻“坚定”,会让孩子没有规则,会变得娇纵;重“坚定”而轻“和善”,会让我们的孩子感受不到温暖和自由。
“和善与坚定并行”怎么做呢?作者说“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我们不要想法设法去控制孩子,对他们进行说教,而是要从内心去理解和接纳孩子,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尊重的同时,我们守住了自己的界限,坚持了对自己的尊重!这才是“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意义,这才是完整的爱。
读到前面几章,就已经感叹,我怎么不早点看到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书中还有很多希望自己无论身为人母或是为师,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正面管教。
第五篇:读《正面管教》有感
读《正面管教》有感范文4篇
【篇一】
开始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在时断时续中,今天终于读完,思考了不少,收获了很多。一个人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改变一个人行为最好的办法不应该是由外而内的外部激励法,而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内部激励法,现在我们的学校和家庭运用的大多数的管教方式都是激励和惩罚为主的,而本书提倡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帮助孩子通过以对社会有益的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然后再教会孩子一些获得这些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技能。
本书中提到共有49种正面管教的工具,我认为都是非常有用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家长如何能熟练运用到其中一种或几种就会非常好,就能解决绝大部分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从书本到实际运用还需要很多的路要走,但必须努力去走。
一是和善而坚定。我之前经常会听到这个词“和善而坚定”,但感觉体会不深,在实际生活中也感觉用不出来,无法做到和善而坚定,这本书将这个词解释的非常清楚,“和善”是指对孩子的尊重,“坚定”是表明我们对自己以及情形的需要的尊重。我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可能是“和善”不够,而“坚定”太过。也就是书中说到的独裁型的教育方式,书中提到一个非常好的句子就是“我爱你,而答案是不”。这是最好、最便捷的和善而坚定的表达方式。
二是纠正之前先连接。这一方法我也觉得很有用,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孩子有做的不对的地方,马上就想去纠正她,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不仅听不进去,反而会有情绪,书中说到,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学会跟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在家长能准确反映出孩子的情绪时,这个时候再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效果会好很多。当孩子的情感得到连接时,他们就会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记住,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是才会做的更好。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孩子情绪好的时候,比较开心的时候,她的大脑非常活
跃,思维非常敏捷,能说出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更积极对待事情,相反地,如果她情绪非常低落或者生气时,通常什么话也问不出来,就在那生闷气。这里还提到一点就是道歉,假如我们把事情搞砸了,家长要学会道歉,因为我们是成年人,榜样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会道歉,也让孩子学会到宽容的力量。
三是与孩子共度特别时光。这里的特别时光是指一周当中的特定时间,比如每周六的下午两到三个小时,我们可以关掉手机,就专门陪孩子玩,可以是看书,可以是看动画片,可以是玩游戏等等,总之这是一段特别的亲子时光,如果有人来打扰,就说对不起我稍后会找你,现在是我和女儿的特别时光,这样会让孩子有充分的被尊重感,觉得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她能感觉到妈妈爱她,这一点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我们经常能看到长大成人后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追根溯源就是小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的尊重,一生都在寻求这种感觉,总要制造点问题,让父母看见他并重视他,所以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效的工具可以使用,可以说是一本教育孩子的工具书,提到的各种情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完全可以对照着来寻找解决方案,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绝对的,每个家庭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作为父母,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正确的教养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篇二】
跟随叙事者的脚步,品读了美国作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正面管教这个词语对我并不陌生,经常听到同事说起,而且还有同事专门参加正面管教的培训学习。但是了对它的了解也就仅此而已。至于什么是正面管教?怎么进行正面管教却不得而知。
真正把这本书拿在手里,看到封面的话:“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收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才算对正面管教有了个初步的认识。对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这的确是本好书,它教给我从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与孩子交流。
一、有效的运用鼓励。
鼓励是本书的焦点。书中讨论的每一个方法都是用来帮助孩子和大人感受到鼓励的,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说过很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们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但是,有时候鼓励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习惯性的认为批评处罚更是促使他们改正错误的有效方法。实际上,鼓励却并不容易,我们要学会积极的暂停,从冲突中退出来;要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认可并鼓励孩子好的一面,则好的一面的百分比就会提高;要讲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寻找不良行为中暴露出来的天赋或者能力,引导孩子把这些天赋和能力转向建设性、有贡献的方向;避免批评,遇到事情要问问孩子:你打算怎么改进?你应该做些生命来实现你的目标?
二、和善与鉴定并行。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我平常对和善依次理解有偏差,我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骄纵孩子。德雷克斯却否定了我的观念,比如发生矛盾: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孩子的尊重,然后跟他说:“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怒气的其他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哈,这样就避免了正面冲突。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尊重对待孩子,要避免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可以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重新看待学生的不良行为
在书中,德雷克斯反诉强调:“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得孩子。”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我们要善用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很多教育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与研究。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慢慢感受与改变,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教育。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篇三】
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正确的管教。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管教呢?我想很难有一个定论,但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本《正面管教》就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解答。本书提到的两个核心词就是“和善”和“坚定”,它们是本书的核心,也是一种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这本书虽没有特别清晰的结构,读起来也有些费劲儿,当然这可能与翻译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细细品读中,我发现这本书确实是本非常好的书,收获非常大,值得所有爸爸妈妈、从事教师工作的朋友来阅读,在我还没有去学习如何当父母的时候,对于正面管教的一些理念就非常认同。其实,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却发现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骄纵的方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的,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种观点,因为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时,我就觉得孩子的一切成长都需要尊重,需要一份认同感。但现实呢?
昨天给小嘉的爸爸妈妈打去了本学期的第一个电话,刚接班级时候就听闻这孩子父母是绝对不管的,9月我就打去了第一个电话,可接电话的却是孩子爷爷,当时已经夜深了,可是老人家的身边却是隆隆的机器声,当我说明来电意图时,老人家的语气显得不是特别好,可说着说着,听着听着,却是很多的无奈和心酸。小嘉的爷爷告诉我,孩子是他们老两口管的,孩子父母根本不管,后来小嘉爷爷把孩子爸爸妈妈的电话抄在了纸上,让孩子带来,我也只能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因为不做班主任了,在班里的时间也少了很多,对于这个孩子的故事说实话我真的没有好好了解过。只知道每次和他说话都是沉默不语,好像做什么事都没有要紧。这次,因为孩子的态度实在有些散漫,我真有些力不从心,想寻求家长的帮助,我终于“鼓起勇气”,给小嘉的爸爸打去了电话,可没曾想会这样的负能量。这位父亲,很直白地告诉我他没有时间,在他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小嘉的失望与否定,我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又何来积极向上的力量呢?联想近期在读的这本《正面教育》中提到的——帮助孩子体验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但可笑的是小嘉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这个家,等孩子已经逐步有自己意识的时候他们才回来,发现孩子长成了不是他们想要的“模样”,然后他们什么也没有做,就开始一味的否定孩子,我想他们从未让孩子体验过任何归属感和自我价值。今天,当我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好像已经屏蔽了我的qq,因为我的消息已经处于发送失败状态,我无奈地笑了……在这本书中还传达了一个理念“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即“正如孩子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一样,大人也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生活态度取向。这是你从自己孩提时代的大量潜意识积累起来的,决定了你的性格,并且会直接影响着你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的性格”。我想我没有深入了解这个家庭,我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们,但两个电话,小嘉的爷爷,小嘉的爸爸,这些带有怨气的生活态度让我非常的压抑,以至于那天下班到家我都在纠结于这个孩子的成长。我想,就如书上说的那样,这些性格与态度,直接影响了孩子,我又怎么能要求这个孩子长成向上的样子呢?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变呢?
在读《正面管教》的时候,有一个点也特别触动我——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我并没有抓好这样的机会。这几天,真的很累,因为自己是个急性子,所以基本上每天作业订正我都会一个个盯着孩子,对于讲了好几遍还错的同学,我真的会失去耐心,有时候严厉的说上几句也是难免,从而导致自己身心俱疲。因为在我们这样追求的完美的个性引导下,我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意识到“人是不完美的!“我总是在苛求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样子。但闭上眼睛,曾经像他们那样大的时候,我不也是一直在犯错吗?很多时候,我会将自己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有时候我会无奈的降低孩子自我实现的价值。那么,如何让孩子能从错误中意识到这是一次不错的学习机会呢?我想就是学会把所遭遇的挑战作为学习的机会。比如,这天,小逸来批作业,我发现他的眼角有些淤青,我担心地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告诉我是昨天写作业的时候,小夏故意撞他,才导致他和小熙的头撞到,就留下了淤青。我听到这里,回忆起了昨天放学后的一幕,大致是小逸批完作业转身时撞到了小夏,然后小夏可能因此推了下小逸,正好此时小熙批完作业转身离开,然后就有了这样的插曲。因为我了解整件事,所以我悄悄问小逸,你真的没有任何错误吗?孩子忸怩着不说话,我猜想他肯定是不想承认自己也有小错,但是在慢慢对他的引导下,孩子愿意去面对这个问题,然后小夏和小熙也都认识到了在整件事中该承担的责任,最后大家和好了,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看着小逸这样一个孩子,从开学第一天趴在地上耍无赖,到现在慢慢被柔化,我想这就是正面管教的力量吧!
带着一份自责,我细细品读《正面管教》,在品读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断强调,不断提醒,和善地坚持下去,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当然,其中一些理念还是需要再推敲和琢磨,让它更加符合我们中国的孩子。
【篇四】
当我听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时,陷入了这个书名的思考。什么是正面?以往我所接收的讯息都是以宽容去对待孩子,让爱滋润他们的心窝,这还不够正面吗?以为这会是一本讲述“教育大道理”的纯理论的书,结果看了几页,发现作者简·尼尔森不只有“长篇大论”,更有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
本书旨在用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管教孩子,使他们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认为现在的大人与孩子之间主要有三种互动方式,严厉型(过度控制)、娇纵型(没有限制)、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严厉型的家长太强势,一切全权包揽,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往往懦弱胆小;娇纵型的家长没有规则与底线,放任孩子“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时间长了孩子就变得自大狂妄;正面管教的家长提倡“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这样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很显然,前两者的家长都培养不出有责任感的孩子,这也是我们现在社会这么多“啃老族”的原因。我们必须明白,要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去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当他们从中获得了这种积极向上的感受带来的愉悦感,他们自然就会成为有担当的人。
那么什么是和善而坚定呢?刚接触“和善”这词,我以为只是以和颜悦色的态度善待孩子,不生气不骂人,尽可能去包容他们一切需求。其实“和善”不是讨好孩子,取悦孩子,而是用语言去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例如“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难过、伤心等)”,先去理解他们最直观的感受,赢得他们的“心”,让他们知道你的“善意”,简而言之“和善”就是尊重孩子,从他们的内心出发,去理解去接纳。
“坚定”不是说我们大人自己设定一些规则,然后让孩子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则,这样就是专断了。尤其我们的目的是出于他们的安全等一些问题时,通过说教,说教不行用惩罚,最后控制他们的行为,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必须换种方式,作者告诉我们在制订和实施限制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例如在制订班规时,让学生参与讨论,为什么限制某种行为是重要的、需要什么样的限制以及每个人为实施限制应承担怎样的责任。重“和善”而轻“坚定”,会让孩子没有规则,会变得娇纵;重“坚定”而轻“和善”,会让我们的孩子感受不到温暖和自由。
“和善与坚定并行”怎么做呢?作者说“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我们不要想法设法去控制孩子,对他们进行说教,而是要从内心去理解和接纳孩子,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尊重的同时,我们守住了自己的界限,坚持了对自己的尊重!这才是“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意义,这才是完整的爱。
读到前面几章,就已经感叹,我怎么不早点看到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书中还有很多希望自己无论身为人母或是为师,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正面管教。
指导组在调研成果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专题调研成果表彰交流会上的讲话
www.xiexiebang.com 2020-05-23
08:21
在“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跨江融合,促进科学发展”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镇局级领导干部专题学习调研成果交流表彰活动,既是对各镇、各部门一年来调研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其学以致用、以研促学情况的客观反映,对其思考工作、谋划发展的深度广度的有力体现。
总体而言,一年来各镇、各部门更加注重学用结合,更加注重调查研究,调研文章不乏精品力作,为区委、区政府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但镇与镇、部门与部门之间对学习调研的重视程度仍然存在不平衡性,有的整个单位拿不出一篇像样的调研文章;有的不及时学习领会上级的新要求,按部就班、思维定势;有的不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和矛盾,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有的不紧扣基层实际,大而无当、泛泛而谈。开展调查研究看似务虚,但调研成果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风的好坏,最终会影响一个区域发展速度的快慢、层次的高低和事业的成败。借今天这个活动,我想就加强领导干部学习,谈三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用更多的时间思考更深层次的内容,从海量信息、快餐阅读中走出来
今天如果还说哪个领导干部不学习,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在主动或被动的接收信息,特别是新兴媒体的发展,借助电脑、手机、iPad等媒介,我们非常快捷地接收着来自网络、微博、微信传递的各种信息,甚至时常有一种压力,感觉一天不上网浏览信息,就没有与人交流的内容,就要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有网友编了这么个段子,“早晨起来看微信,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皇帝批阅奏章,君临天下的幻觉。国际国内大事潮水般涌来,需要迅速作出各种判断,提出各种建议,做出各种批复,做各种转发。各种忧国忧民,各种踌躇满志,各种醒世恒言,各种美容美食美方子……万物皆备于我。”这种短、平、快的学习方式,似乎很符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但时间一长会发现,我们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并没有随着接受海量信息、快餐阅读而提高。原因在于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
从海量信息、快餐阅读中走出来,就不能只盯着电脑学,捧着手机学,而是要更加重视读书和思考,变“吃快餐”为“吃营养餐”,变“浅阅读”为“深阅读”。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强调了读书与思考的重要。多读书,读好书,能够促进我们的思考,使我们的思想能力、思想水平不断提升;既读且思,勤读善思,熟读精思,有助于我们对所读之书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二、用更大的精力研究更重要的事情,从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中走出来
意大利经济学及社会学家帕累托从大量经济统计中发现一组颇有意思的现象:80%的产出,来自20%的投入;80%的存款,来自20%的客户;80%的堵塞,发生在20%的路口;80%的工作,由20%的人员承担;80%的医疗资源,消耗于20%的疾病;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顾客……帕累托由此得出结论:80%的结果,归于20%的起因。这一结论被概括为“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定律”,即“帕累托定律”。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研究工作,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分清主次,从众多琐碎事情中摆脱出来,用更大精力去关注更重要的事。这种抓主要、抓关键、抓重心的思维就是从宏观总体和长远建设上来认识和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思维。
领导干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应该抓住本镇、本部门工作的重心和关键,坚持学习研究,在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上下功夫。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说过:“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毛泽东还说:“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叫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我们要努力用更大的精力研究更重要的事情,以大眼光和大境界超越眼前的纷繁万象,通过更大的气象和更大的格局,提升领导能力、领导水平,提高工作的质量和层次。
三、用更强的热情关注更创新的工作,从经验主义、轻车熟路中走出来
关于创新的意义、案例,这些年来我们见了很多,也听了很多,但面对创新的要求,我们仍然有黔驴技穷的感觉,觉得创新很难。阿里巴巴CEO马云关于创新有一段话,可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他说,我们的每一次创新,换句话说,都是为了活下去,然后被形势所迫,越搞越大。创新绝对不是提前就设计好,按图索骥地一步步走下来。创新没有理论,也没有公式,就是一个个地解决问题。以支付宝为例,现在看来是一个很成功的创新,但在当时,也是被“逼”出来的。当年,淘宝做得很热闹,但是没办法交易,中国的网上诚信现状倒逼我们必须解决支付的问题。支付宝的模式其实也谈不上创新,甚至很愚蠢,就是“中介担保”,你买一个包,我不相信你,钱不敢汇过去,就把钱放在支付宝里面。收到包后,满意了中介就把钱汇过去,不满意就通知中介把钱退回去。和学者们谈到这种想法时,他们说:“太愚蠢了,这个东西几百年以前就有。早就淘汰了,你干吗还要做?”但是我们不想去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只不过是为了解决很现实的问题,至于它在技术上有没有创新,那不是我们关心的话题。经过几年的“盲人骑瞎虎”,到今天为止,支付宝的用户已经突破5.6亿人。马云的这番话很简单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创新来自于问题的倒逼,只要工作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有效解决问题,创新往往就会不期而至。
问题不会简单重复,然而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最先进入头脑的,往往是已有经验、既定方案,依据这些经验、方案去解决问题,可能省时省力,却往往不是最佳,也容易与创新失之交臂。因此,我们要努力避免对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概括成绩、挖掘优点和升华意义却兴致盎然、情有独钟的现象,用更强烈的热情,更充足的进取精神,积极提出问题、主动研究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让创新的智慧火焰不断迸发。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调研成果的交流表彰会,更是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的推进会,让我们进一步弘扬学习的风气、研究的风气、创新的风气,为增创“融合发展、崛起苏中”新优势不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