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与区域环境创设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与区域环境创设
高峰论坛学习心得
黄安黎
2016年6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贵阳幼专举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与区域环境创设高峰论坛”活动,本次活动共两天,第一天我们听了蔡伟忠博士的《整合式区域活动高级培训》;凌春媛园长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及教师有效介入》的讲座。第二天听了王海英教授的《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让课程在游戏化进程中富有生命力》、丁海东教授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践路径》精彩讲座。在这两天的学习过程中,让我了解了不少、学习了不少、懂得了不少,总之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幼儿游戏又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游戏化教学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有效的指导也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要探讨的问题。这次培训观摩的活动让我对教学游戏化有了新的认识。
二、理论助推我成长
本次活动中凌春媛园长讲关于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讲座也让我受益匪浅。区角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区角活动是幼儿开展学习的有效形式,它与探索型主题活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多样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形式进行个别性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教育信息相对滞后,对区角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开展区角活动时,还存在区角活动环境设置形式化,区角活动材料盲目投放,以及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指导欠恰当等问题。有时甚至把区角活动简单的理解为角色游戏活动,这样就不能让区角活动发挥其充分的教育价值和效应。其实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和幼儿沟通,幼儿就会信任你,喜欢你。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工作的目标。
精彩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两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在这次交流会中,讲座耐人寻味,充分展示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突出幼儿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这次的学习真可谓是享受一次美妙的精神盛宴。
2016年6月20日
第二篇:个别化学习区域环境创设
个别化学习区域环境创设 学习个别化学习的定义:
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与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它与社会性游戏的区别:(定位、价值、功能不同: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建构。交往、规则)
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一般是指以主题为背景,以区域为活动形式,教师依据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个别化学习研究的定位 : 以新教材为主,侧重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研讨。以非主体个别化学习材料研讨为辅,关注课程平衡需要。
价值:
1、充分考虑幼儿的差异性与不均衡性,目的是让孩子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2、重视的是幼儿个体的自主学习,重视的是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体现在独立学习。功能:
1、实现课程的平衡
2、有利用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有利于激发幼儿自主性、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4、有利于拓展课程的组织形式
5、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家庭、社区)
二、区域内容的划分
• 共同生活:基本生活能力、情绪、主动、整理、规则、不同文化等。• 探索世界(☺)科学区、计算区、拼图区 表达表现(☺)有按学科划分,如上面
也有按综合区划分,如:我是中国人中的有用的纸,以小主题划分的内容
三、内容提供时的策略
1、紧密性(提供的内容尽量与主题相关)•
2、全面性: ⊕课程的平衡性。⊕主题与非主题的关系
3、挑战性(设定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4、层次性 1)蝴蝶翅膀的对应)
2)图形的拼搭:小班:完整。中:组合拼搭。大班是图形方位组合、重叠的体积数量:数积木)3)购物中加减运算:使用6元,选2样,正好用完。使用6元,选2样相同类型的,正好用完。使用6元,选2样,还剩1元。)
5、情感性:改变我们只注重肌肉和认知的训练,让操作变得有意义,也体现我们培养目标的整合性。
例:做花、做蛋糕。一定要有一个送的对象——同伴、父母、老师等,还要有贺卡。•
6、趣味性:幼儿年龄的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照片:趣味性)
四、区域划分的格局与设置 •
1、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
• 1)、数学、科学、阅读区,放在相对安静的地方。• 2)运动、音乐设在走廊、阳台。
• 3)美工与建构放在邻近区,可将美工作品直接放入建构区)•
2、每个小区域的设置:(材料存放区、操作区、展示区)•
3、利用立体的空间(墙面、桌面、地面)。(☺)五、三个年龄段材料投放的特点
(一)不同年龄段投放不同难度水平的材料
(二)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 •
1、小班:(区域与角色游戏相融)
•(1)可以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个别化的学习。
• 情景性:(场景的布置:娃娃家、医院、饮食店、超市等、公共汽车)。• 游戏性(角色性),让幼儿以角色扮演的身份,置身在一定的场景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更轻松、快乐,更有趣。(提供一些与角色相配的服装)
•(2)学习内容的整合性:(动作(肌肉)认知、情感、交往)•
2、中班:(确立为个别化的学习)•
3、大班:(确立为个别化的学习)
六、操作材料提供时的注意点:
• 多样性(1、每个小区域内容的多样性,便于幼儿能较长时间的操作。例:糖果屋:做糖、分糖果、送糖果)
2、材料的多样性,便于幼儿表征的多样性 •
2、牢固性(避免一次性使用)
3、美观性(教师提供的材料。幼儿作品展示时的美观性,尽可能将幼儿的作品与背景融合)•
4、涉及实验操作的内容,要提供操作卡、任务卡、答案本。•(尽量多用图示,少文字,让图示说话)
七、不同学科领域学习方式的介绍 • 数学、语言、音乐
八、区域活动管理:
1、控制人数:脚印(小班)、标志(中、大班)
2、操作后材料的摆放归类(厨柜和操作盘制作相应的标记)
九、活动区的取名:生动、贴切、艺术。
• 例:新年树---新年树亮灯啦;火锅店---热腾腾的火锅店;围巾店----暖洋洋超市 • 例:“DIY”创意变变变
小班个别化学习开展要求 场地安排:走廊、教室、午睡室 中班个别化学习开展要求 场地安排:走廊、教室、午睡室 大班个别化学习开展要求
• 一半幼儿在教室、走廊以及午睡室 • 另一半幼儿进专业活动室 • 走廊安排
5-6个人,以舞蹈、器乐为主
第三篇: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方案
区域活动的创设
幼儿园活动区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设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有目的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根据我们幼儿园五大领域划分,幼儿园活动区大致有社会体验区、分享阅读区、科学发现区、美术创意区、益智操作区、建构区、表演区
★存在的问题:
①忽视幼儿活动区的创设,幼儿缺乏自由活动的区域,也缺乏有效的指导 ②区角位置、摆设以及投放材料数量、种类变化不多,显得贫乏和单调,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从而导致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受到了抑制
★方案:
①根据幼儿发展情况的不同,创设适宜的发展空间,让孩子各取所需 ②教师适当地提问与指导,让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以提高,享受成功的喜悦
③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逐步更换,丰富材料,操作应具有层次性,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区基本要求:
①数量:每班设4—5个,这些区要能同时容纳下所有幼儿游戏活动。②分割:活动区界限明确,可以利用桌子、玩具架或积木、纸箱作为分隔物。其高度要低于儿童的身高,以便于儿童观察全局和教师观察儿童。
③开放:活动区的开放,有利于儿童了解都有哪些活动可供选择。一个主题游戏可以混合在几个活动区域进行。儿童可以随意选择或变换各种内容的活动,也可以在一个游戏中玩出多种花样。如儿童离开娃娃家去搭积木,或从娃娃家出来“买菜”,“带孩子”看病,去“加工厂”上班等。开放的活动是为了便于儿童从一个活动区转移到另一个活动区,如果有的活动区设置在活动室外,要让儿童了解这一情况,并允许他们往来于这些地方。
④合理:根据每一区的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来具体安排。分享阅读区和美术创意区的活动较安静,可以考虑安置在相近的地方,其中分享阅读区要在光线比较好的地方,美术创意区可以靠近水源。建构区、益智操作区和科学发现区都要来回摆弄物体,可以相邻。表演区应设置在远离安静活动的地方,以免干扰这些区域的活动。社会体验区可以安置在活动室内的任何地方。但各个区之间来往应该是方便的。
⑤标志明显:使每位幼儿清楚活动区所在的位置。活动区的标志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大班可采用汉字写出活动区的名称或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绘制标记。小班可采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表示活动区名称。中班第一学期可以利用图画,第二学期可以采用汉字。
⑥人数限制:使幼儿知道当某个区人数够了,其他的幼儿就不能再进去,应去别的区活动。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小班幼儿可以用脚印、靠垫、头饰作标志,中班第一学期采用小班的方法,第二学期可以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每个区域的人数。
⑦玩具材料应该合理组织:严格分类、摆放,所有摆放玩具及游戏材料的橱子上的每个格子都有相应的标记,如娃娃家的柜子上,根据品种贴上有碗、勺子等的标记,小班、中班上学期可用图、中班下学期和大班可用文字。用完后各归其位,便于下次使用。新出的物质材料应放在显眼的地方,以便吸引幼儿去摆弄。
⑧教师要随时掌握幼儿每日参加活动区活动的情况,为此,设计活动区登记表,大中班幼儿在表格上做标记,小班幼儿由教师在表格上进行登记。★各区域材料的投放
1、社会体验区
社会体验区包含着娃娃家、商店(超市)、医院、餐厅、理发店、银行。根据相应的区域和幼儿的年龄段投放适宜材料。(1)娃娃家材料: ①大小不同娃娃 ②家具 ③衣物 ④餐具 ⑤炊具 ⑥洗涤用品 ⑦食物
⑧自制的小家电、电话等(2)超市材料:
①水果、蔬菜、点心模型,饮料、小食品等包装盒和包装袋 ②小汽车、娃娃、球等 ③各种儿童服装、鞋帽、饰品等 ④洗漱用具、清洁用具、餐具、炊具等 ⑤各种笔、本、书包、文具盒等
⑥购物筐、购物袋、钱币代用券、收款机模型等(3)医院材料:
①不同角色的服饰、便签等 ②玩具血压计、针管、听诊器、点滴药瓶、药包、药瓶、药棉、绷带等 ③笔、纸、本等,可供幼儿自制病历使用(4)餐厅材料: ①碗、盘、筷子、勺 ②食品模型
③食品汉字名称、价格标签等 ④同角色的服饰
⑤钱币代用卷、记录点菜用的纸、笔等(5)理发店材料: ①洗发、烫发用品 ②理发用具
③理发室的服装、围裙、橡胶手套等 ④镜子、各种发式图片等(6)银行材料: ①不同面值的钱币代用券 ②银行职员服饰、名签等
③小计算器、验钞机模型、电脑模型、装钱袋等
2、分享阅读区(1)图书角材料: ①单幅画面的图书、识物类图书、故事类图书、简单的汉字与物体对应的图书;交通工具类、动植物类小图书、查功能键标志类小图书、迷宫图书、动画类图书、描画本、看图识字书、卡通类书籍、常识类图书、益智类图书
②生活常见标志卡片、幼儿生活照片、排序讲述图片、游戏操作卡片,形容词、量词卡片、字卡、拼音卡等
③废旧电话、故事盒、词语接龙卡、废旧画报、看图识字拼图等(2)辅助工具材料:胶水、透明胶、线绳、曲别针、夹子、剪刀等
3、科学发现区
①投放昆虫类动物的标本、各种动物及人体的模型或图片、饲养角中的胎生、卵生动物
②树叶、花、草、水果、种子等植物图片、简单拼图
③生活物品及工具类:各种玩具以及生活废旧物品纸、瓶子、罐及其他材料记录纸、记录笔
④实验操作类材料: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等,颜色、天平、滤网、匙、铲、勺、筛、滤器、漏斗、量杯、量勺、量瓶、钳子、镊子、喷壶等,温度计、有关磁铁、水、沙子、力、空气、光、影子的材料、围裙
⑤环保方面的材料:有关生态平衡、保护色、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图书、图片
4、美术创意区(1)工具类:
①油画棒、水彩笔、棉签、颜料、彩色铅笔、橡皮泥、泥工板、毛笔、刷子、剪刀、尺子、各种胶剂
②刻制的印章(如动物、植物印章)、印油 ③各种废旧材料,如盒子、瓶子、纸杯、纸盘等(2)纸张类:
①大的图画纸、彩色纸、旧报纸、皱纹纸、包装纸等 ②画有各种图案的纸样:如动物、水果、交通工具等
5、益智操作区 ①简单的动物、水果、蔬菜、物品或基本几何图形的整体图形嵌板的拼图,2~4块的组合拼图。
②简单的迷宫图案、迷宫模型。③数字点数的物品。
④穿孔类材料、镶嵌类材料、套式玩具、棋类玩具、掷股子、分类盒、排序推理玩具、配对、接龙玩具
6、建构区 ①积木 ②积塑
③板材:硬纸板、木板、塑料板等 ④工具 ⑤模型玩具 ⑥废旧材料
7、表演区
①各种风格的短小歌曲、乐曲、器乐曲及儿歌、故事表演磁带、空白磁带、鼓、撞钟、三角铁、沙锤、串铃、笛子、响板等 ②常见人物、动物的手偶
③饰品:头花、发卡、头套、纱巾、帽子、眼镜、手绢、扇子、哈达等。④服装: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藏族、汉族等的服装
⑤京剧表演所需材料:脸谱、面具、纱巾、披风、剑、饰品、彩绘笔、音乐光盘与磁带。
3、幼儿作品的展示:
从某种意义上对教学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注意(持续性、创意性、全面性、评价性相结合)
①活动作品更换要及时,可以偶尔穿插一些创意式的、有变化的作品展示。比如,除了展示涂色作品,也可展示幼儿绘画轮廓、剪纸等作品
②作品展示作为激励幼儿的形式之一,教师不能只选择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因为这不仅会使作品未被展示的幼儿失去参与的机会,也会使作品被展示的幼儿失去对照
③每次作品都对幼儿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幼儿相互评价。体现展示的实际功效。
④展示形式多样化,比如,可以把作品悬挂起来,也可以用线串联起来,既美观又节省空间。
4、幼儿评价:
是手段,不是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从中可以看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对幼儿的评价一般是通过观察来收集信息、记录的方式进行的。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如:成长档案袋、成长记录手册、图表等方式来记录幼儿的活动情景、活动表现、及活动作品。★注:
红色圆形里面有两个朋友手拉着手,表示幼儿的同伴关系;黄色长方形里面有一把勺子,表示幼儿的吃饭情况;蓝色三角形里面有月亮和星星,表示幼儿的睡眠情况、名字下方空格上的笑脸是幼儿的奖励贴纸。这是我为小班设计的评价图表,由于小班的孩子不认识文字。以这种方式展示,他们能够理解意思,并且这种设计对幼儿的认知大有帮助,可以让幼儿认识形状和颜色,一举多得。
5、家园联系栏
姓名图示这是每个班级必备的一个栏目,是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纽带,为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这一块是家长进入班级的第一个环境,因此尽量设计漂亮一些,能吸引眼球。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
浅谈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
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环境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区域活动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能面向全体幼儿,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里,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青睐,这是区域活动自由、宽松的氛围和丰富多彩的环境给幼儿带来的特殊体验,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真切地体验着各个角色的情感和态度,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幼儿是否有兴趣自愿参与区域活动,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区域里是否能够获得个体的自主的发展等等。如何创设一个美观有序、尊重幼儿发展差异的、支持幼儿持续发展的属于幼儿自己的区域活动环境?如何使班级里的区域成为幼儿乐意参加的个性化学习的快乐天地?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一、区域环境创设中的空间规划
区域活动把活动室的空间划分成几个活动区角,各种空间是促进幼儿交往、促进探索型主题开展的催化剂,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则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设置科学、合理的区域分隔,建构丰富的区域布局,是区域设置中一定要考虑的。
(一)区域的数量
区域数量的多少主要依据活动空间和幼儿人数而定。如果区域数量过少则会造成活动拥挤的现象,如:娃娃家人数过多则容易引起角色的分配不均而争吵;区域数量过多则会出现区域的人数太少,幼儿之间缺乏交往合作,或造成区域活动空间太小,使得各区域间易互相干扰。因此,一般设置5~7个区域为宜。
(二)区域的划分
结合区角活动,首先,我们把教室设计、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其次,充分利用材料,使各个区域活动相对独立而又开放。如:利用一些矮柜,图书架等作为区域之间的隔墙,使每个区域有家的感觉,各区域既保持通畅又互不干扰。再次,设置多区单一内容或是多区多种内容。多区单一内容,即围绕一种主题内容设置多个活动区域,如:在大班的“春夏秋冬”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在秋天的季节背景下,设置了“有趣的虫子”“秋天的树林”“秋天的果园”“水果店”等活动区域。多区多种内容,是按照多个活动内容设置不同的区域活动,如:垒高属于建构区,阅读、讲故事属于语言区,时装表演属于表演区,绘画剪纸属于美工区。
(三)区域活动格局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室、橱柜、桌面等室内空间和走廊等室外空间,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格局。如:用橱柜、矮柜分隔出大小不同的区域,提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花和叶子让幼儿制作、粘贴成门帘,以分隔益智区和美工区。我们充分利用室外空间,将“划龙舟”“抬轿子”等比较热闹的区域设置在教室外,以免干扰教室内各区域的活动,有利于形成和谐、宁静的氛围。
二、区域环境创设中的教师支持策略
操作材料,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操作材料,是区域游戏开展的物质基础。教师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以下几种策略。
(一)不断替换和更新材料
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在每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先投放一部分材料,在观察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减弱时,再投入一些新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推动主题的不断深入和开展。如在中班“秋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投放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材料,有树叶、画好轮廓的水果、水粉颜料、毛笔等。刚开始,幼儿对印树叶、涂画水果很感兴趣,涂上颜料拓印在纸上,再贴上各种画好的水果,后来他们的兴趣逐渐减弱,该区的幼儿也越来越少,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我们投放了新的活动材料:小材料筐、皱纹纸、扭扭棒、报纸、毛线等,幼儿对新材料产生了兴趣,有的用蜡笔描画树叶,有的用皱纹纸粘贴菠萝,有的把毛线剪碎粘贴猕猴桃。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用树叶粘贴、添画出了富有童趣的动物、人物、房子等各种画面。
(二)提供有层次性或递进性的材料
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据主题开展的情况和幼儿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提供相应的层次性或递进性的材料。如在“苹果与橘子”主题活动中,首先,把不同水果放入不同水果盒子里,边放边说说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和特征;其次,把不同的水果棒棒糖分到相应点数的盒子里。再次,把不同点数的水果棒棒糖分到相对应点数的盒子里。
(三)提供可以与幼儿互动的材料
材料一般蕴涵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与物体相互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有助于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我们在探索区增加了“沉与浮”的实验,并为幼儿提供了纸、回形针、玻璃、橡皮泥、铁块、海绵、橡皮、木头等材料。幼儿在自己动手记录和探索中,发现有的东西会沉,有的东西会浮,这引发了他们对沉与浮的兴趣。再如,在益智区,我们提供了两个粗细一样的杯子和两个粗细不一样的杯子。幼儿在反复玩倒水的游戏中发现:一样多的水在粗细不同的杯子里水位的高低不同;在不同形状大小的杯子里的水看似不一样多,倒进相同的两个杯子里却是一样多,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了解了液体容积守恒的概念。
三、区域环境创设的幼儿本位体现
区域是幼儿非常喜欢去的一个场所,因为这里很多东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自己的兴趣、自己的选择、自我的游戏,还有自己的成果。
在区域游戏内外的环境布置中要尽量体现幼儿本位。布置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一般有三类:
1.幼儿的作品展示。
幼儿在区域中的作品一定要在环境中展示出来,平面的可以张贴,立体的可以陈列在桌柜上,摆放的、建构的可以拍摄图象。这样一方面是对幼儿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让幼儿体验成就感的重要途径,这些能激发幼儿持续参与活动的愿望。
2.暗示引导幼儿的图文。如:服装设计区可以张贴幼儿收集来的时装式样,汽车城可以挂上师幼共同收集的汽车图片,美工区里张贴上折纸的图示„„这些是他们收集的、关注的、支持他们学习游戏的环境展示。都和他们的游戏息息相关的,同样也是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元素。
3.幼儿的设计图纸或规则标志。区域的规则是小朋友自己商定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醒大家遵守规则,幼儿自己画了标志放在了区域里。
四、区域环境中氛围的营造。
例1:在区域活动“扬州工艺坊”中,教师根据扬州工艺创设了剪纸铺、玉器坊、漆器室三个游戏区。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操作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教师在背景墙上布置了亲手制作的漆器、玉器、剪纸作品。一来起到了美观的作用,二来可以帮助、提示能力较弱的孩子,让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提升能力。
例2:又如区域活动“木偶小剧场”中,教师制作了屏风,以便在表演过程中遮住孩子的身体,增加表演时的趣味性、神秘感。并且由于孩子年龄小,多人合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便将故事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按顺序张贴在背景墙上,可以帮助忘记台词的孩子回忆、表演。
例3:再如“淮扬风味馆”内,教师准备了自制美食(手工制作),张贴了醒目的淮扬特产图片,上面写着名称价格。这样的布置能够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游戏着,仿佛自己就是饭店的小厨师亦或是即将大饱口福的美食家。
以上的这些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再现部分生活场境,让幼儿游戏时的情境更加逼真,角色意识更加强烈,实践操作更加深入,活动效果更加突出。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可以优化对幼儿自我学习的服务,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五篇: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教育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教育
武功县工业园区幼儿园
张育松 2014年11月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大家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学习越来越重视。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他们能自主地控制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及玩伴。
一、区域活动创设的内容:
随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园在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区域环境?这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
区域活动的环境和我们以往所想象的有所不同,区域环境不再局限与桌面上的学习活动,而是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我们的教室面积不算大,但是地面、墙面、桌面都被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材料、设备等蕴涵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儿童获得充分活动,和谐发展。
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
(一)生活劳动区
(二)语言区
(三)益智区
(四)在科学探索区
(五)美工区
(六)文化区
(七)建构区
因为创设了丰富的区域活动内容,孩子们在具有情景性的环境中学习、游戏,从而提高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二、区域活动创设的要素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随着幼儿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区域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体活动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于幼儿自主性得到了体现。通过创设丰富的环境与材料,孩子能够自由、自主地开展学习,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个别差异性。本学期,我们继续从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和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提供合适的活动空间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外界相互 作用,不断获得丰富经验,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我们班的教室面积比较小,教室既是幼儿学习的地方,又是幼儿活动的地方。空间小给我们区域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多难题,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我们充分考虑到本班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设置区域,创设区域环境,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1、充分利用好地面空间。在室内外地面上画上各种图形和格子、字母、数字等。例如: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我们用绿色的即时贴剪成略宽的线条在地板上进行区隔,创设了“小花园”“ 小池塘”等活动区域,甚至利用吃完的蛋糕盒子的外包装进行组合作为围栏。将运动区域设置在走廊外,在地面画上了格子,贴上写有数字的小花,幼儿可进行跳跃运动。
2、充分利用好墙面,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以往,墙饰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饰很少产生互动。本学期,我们布置主题墙饰时,主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例如:在“我喜欢的动物”主题活动中,我们的主墙面就是老师和幼儿一起完成的。老师将主墙面设计成了春游时参观动物园的背景,由幼儿自己绘画自己喜爱的动物、和父母一起收集动物邮票而成。
3、充分利用好橱柜、桌面及窗台、废旧材料等,做好隔断,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和特点布置成封闭的、半封闭的、开放的活动环境,使活动不受干扰的完整进行,也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如在“周围的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利用隔断,把教室创设成一个个类似居住的小区环境,其中有开放的面包房,也有较封闭的儿童医院等,让幼儿的活动既能独立开展又能相互联系。
4、充分利用好教室上空的空间。空间布置主要是通过吊挂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实现的。例如: “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屋顶挂了多根柳条,将孩子们和家长自制的迎春花和树叶吊挂起来。这样,不但装饰了环境,而且推进了主题的进展。
(二)区域材料要定期更换
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幼儿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相应的动态性的互动,就不能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因此多层次、多递进性的多元操作材料才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
因此,每一个新的主题活动开展时,我们首先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与要求,熟悉主题活动中的各个站点,一起分析哪些内容适合开展集体活动,哪些活动适合投放在区角活动中,然后再制作合适的材料投放其中。
1、区角材料根据活动区域的不同、季节不同要定期更换,例如建构区的玩具要定期更换,保持孩子的新鲜感,娃娃家的玩具可以让孩子自己从家带玩具与班级孩子分享,也可教师自己动手来丰富区角材料,同时家长对区角材料的投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孩子创造活动的材料。例如:根据在小班时,我们请家长帮忙做小衣服,让孩子给娃娃系扣子,整理服饰等简单的生活服务能力。现在孩子们升入中班,发动家长收集假发套、毛线、鞋带等,让孩子自己动手给娃娃装扮各种发型,学习编辫子和系鞋带的技能,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孩子在区角活动中快乐的完成的,这样让孩子在玩中自己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不断的提高。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制作相适应的材料,并且注重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性、情趣性、层次性,力求使材料能够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让幼儿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的过程中,积累主题活动的经验。
我们亦看到了区域活动的随机性特征,区域的安排并不是刻板不变的。它要求教师在观察研究的过程中适时进行调整,由班内两位教师随时讨论,一周进行一次调整。
(三)、区域材料要做到与教育主题相结合
教师可根据建构式活动教材中提及的对环境创设的要求,来投放丰富区角材料,做到区角与教育主题相结合,并作为孩子对教育活动的延伸部分,使孩子保持对某一活动主题的持久兴趣,并给予孩子区角活动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进一步探索、巩固我们的教育活动。例如:最近本班主题《我喜欢的动物》,活动目标是让孩子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我们教师就对这一主题的区角材料结合活动主题整体考虑,我们首先创设用一张大大编制的网悬挂在教室的天花板上,网上垂挂着各种仿真树叶和花朵,地上铺好绿色的泡沫板,让幼儿放入走进绿色森林中。随后,参观动物园的春游活动更是过足了一把瘾,让孩子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鼓励孩子从家中带来各种长毛绒玩具,如带来了小猴子就布置成荡秋千的情景;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小熊就指导孩子用积塑构建大小不同的房子给小熊居住;教师事先用纸盒子制作一个简易的长颈鹿、山羊等动物,然后请幼儿动手给动物们用绘画、粘贴、剪纸、撕纸的方式进行装扮。墙上张贴着孩子们喜欢的的动物图片和动物常识,环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也油然而生。
幼儿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源泉,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重视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并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例如根据动物这一主题教育,相应地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了语言区:听故事“动物的冬眠”(了解动物会冬眠的常识);美工区:动物的花花衣;(给动物设计衣服);科学区“吃的东西到那里去了”(知道每个动物所吃的食物有所不同)通过相宜的区域活动促进了教学的整体最优化。
区域活动随着环境的变化、主题的轮换不断更新,这些变化都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新鲜感和探知欲望,也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三、区域活动的教育意义
刚开始设计区域活动的时候我们老师常常热衷于“克隆”与跟风,以为把握新信息即是紧紧跟随潮流,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处于一种闻风而动的状态,比较盲目或没有头绪。开展一段时间以后,我们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得出结论:不人云亦云,而是根据我们自己的特点创设区域活动,并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尽力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以下是我们在创设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思考:
(一)区域活动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在上完课或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上课等正式学习来实现,而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三)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既可以在孩子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如指导正在搭积木的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又可以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如在表演区进行分组教学,练习某种节奏等)。
(四)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能有效地避免幼儿以往自由活动时出现的无所事事、无聊乏味地浪费时间,甚至追逐打闹或出现破坏性行为等种种不良现象。
(五)有利于有耳的社会性发展。区域环境作为幼儿活动的“小天地”,作为一个小团体的“小社会”,应充分听取幼儿的意见,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其社会性认知会获得不断的提高。例如:在进行“交通工具”为主题的区域环境设置时,环境布置当然要体现有关交通工具的知识,环境的创设完全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来完成。幼儿可以走到街头,认识交通信号灯、观察车辆的通行,同时认识汽车的种类,自己向有关人员咨询交通方面的知识,或与家长交流,还能从中发现路段车流量的问题等。最后,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作用于环境的创设。其实,幼儿在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参与的过程、关注社会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的社会认知系统也得到了丰富与提升。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有的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探究一个小时,因为科学区里会变的颜色,有趣的磁铁,颜色变魔术等深深吸引了他们,而这个区域的设置,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探索一些简单科学原理、现象的机会,使许多浅显易懂的道理都会在玩中获得。
区域活动为幼儿的自主化学习和探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一学期的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研究,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孩子变了,变得更会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我们的老师也变了,变得更聪明能干、更懂得以集体的智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发现,只要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那么个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让孩子们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幼儿园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区域游戏活动又作为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活动,相信随着教育时代时的改革、研究的深入,区域活动将会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启示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