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继续教育)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社会建设是整个建设的“短板”,社会管理又是社会建设的“短板”。社会的发展,对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在调整中理清思路,在完善中确立规则,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新路子。要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改善治安秩序,增强群众安全感,很多情况下也必须从改善社会管理入手。必须按照观念人性化、机制规范化、手段信息化的思路,创新管理理念。
经过了这次网络学习。更加深刻理解了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理论。
一、深化改革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多元多变,社会管理环境从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社会管理对象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会管理领域从现实社会延至虚拟社会,“人(流动人口)、屋(出租屋)、车(机动车)、场(重点场所)、网(互联网)、会(社会组织)”等社会管理要素纷繁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社会管理和治安防控的机制、制度、措施和手段还跟不上,长效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顽症”还没有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深层次分析,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都与社会管理缺失相关;要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改善治安秩序,增强群众安全感,很多情况下也必须从改善社会管理入手。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畏难”、“过得去”、“怕担风险”等错误认识,牢固树立“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意识,不断深化改革,赢取主动,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必须按照观念人性化、机制规范化、手段信息化的思路,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使社会管理工作更好地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贴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探索服务型管理的新路子;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负责、专群结合、社会参与的服务管理队伍,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探索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创新管理手段,着力打造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信息平台,并逐步整合其它社会管理信息资源,探索信息化管理的新路子。
二、夯实基层基础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
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政法机关执法司法能力的重要基础。首先,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底数不清、信息不灵、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力量薄弱分散,体制机制相对滞后,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基层基础建设的主要问题。如果没有坚固可靠的基层基础,社会管理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基层有第一手的鲜活信息,有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只有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才能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不竭动力。再次,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在基层。当前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量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解决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的重点也在基层。因此,我们必须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切实发挥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一线平台作用。
三、依托信息化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
当前,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物联网、泛在网、富互联网、语义网、“智慧地球”等,令新一轮技术变革蓄势待发,必将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信息化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相互交织,在多重意义上影响、改变、塑造着世界,社会呈现日益复杂的形态,单靠传统手段已难以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掌握信息化、应用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至为关键的一环。中央明确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尤其是政法公安机关,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实施警务信息化战略,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做到信息灵敏,在打击犯罪工作中做到反应快速,在服务群众工作中做到便捷高效,不断提升警务效能。依托信息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是必须科学规划、高位布局,实现“集约化、少投入”。政法公安机关构建信息化社会管理格局,必须从全局整体进行考虑。在全县统一规划建设了“一平台三系统”(公安指挥中心平台,警务综合信息系统、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系统、政府各部门联网的信息资源系统)和“五个一网”(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情报信息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信息化应用格局。二是必须立足实际、面向实战,做到“高效率、可持续”。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导向。我县政法公安机关坚持围绕实战推进信息化建设,依靠警队力量搞研发,取得了一系列贴近实战、服务基层民警的创新成果。三是必须实现信息的互联共享,发挥实战的最大效益。我县政法公安机关着力推行“大情报”平台建设和“网上作战”,打破各警种之间、上下级之间、公安机关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推进社会管理信息数据的跨部门、跨警种、跨地区共享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信息资源的整体规模效益,真正实现了信息主导警务的目标。
四、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
党作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社会管理中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面广量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强大的政党组织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要加强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力量建设。一是着力抓好党的班子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力。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开展好在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中开展思想作风建设整顿活动,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二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有文化,办事公道、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发展为党员,让党员队伍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力军。三是注重提升能力素质。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采取党员分类定位管理、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等方式,实施“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党员队伍推动科学发展、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和群众内在需求的有效对接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发展。社会管理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极其重要内容,其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掌握其目标体系、方针原则、方法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社会管理内涵,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模式方法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的责任。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矛盾突显、文化繁而未荣的总体形势下敏锐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适时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正是切中了矛盾要害,扭住了问题关键。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二篇: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公务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训的通知》,我单位立即组织进行学习培训,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深化改革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做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发展。目前,社会建设是整个建设的“短板”,社会管理又是社会建设的“短板”。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在调整中厘清思路,在完善中确立规则,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新路子。要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改善治安秩序,增强群众安全感,很多情况下也必须从改善社会管理入手。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畏难”、“过得去”、“怕担风险”等错误认识,牢固树立“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意识,不断深化改革,赢取主动,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必须按照观念人性化、机制规范化、手段信息化的思路,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二、夯实基层
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司法能力的重要基础。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底数不清、信息不灵、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力量薄弱分散,体制机制相对滞后,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基层基础建设的主要问题。如
果没有坚固可靠的基层基础,社会管理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基层有第一手的鲜活信息,有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只有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才能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不竭动力。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在基层。当前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量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解决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的重点也在基层。
三、依靠信息
当前,全球化相互交织,在多重意义上影响、改变、塑造着世界,社会呈现日益复杂的形态,单靠传统手段已难以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掌握信息化、应用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在打击犯罪工作中做到反应快速,在服务群众工作中做到便捷高效,不断提升警务效能。依托信息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科学规划、高位布局,实现“集约化、少投入”。公安机关构建信息化社会管理格局,必须从全局整体进行考虑。取得了一系列贴近实战、服务基层民警的创新成果。必须实现信息的互联共享,发挥实战的最大效益。
四、加强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措施,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治理工程,摆上更加突出位置。为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具体抓,深入研究
解决推进中涉及的体制、机制、政策问题。公安部门与其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之间既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又协作配合、形成攻坚克难合力,着力解决关键性问题。坚持典型引路,加强检查考核,努力推动工作,提升水平。
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专题学习,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本次学习,下面我谈谈对创新社会管理肤浅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发展 社会管理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极其重要内容,与时俱进创新并自觉践行社会管理理论是各级党和政府必备的基本功。社会管理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掌握其目标体系、方针原则、方法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社会管理内涵,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模式方法,是检验领导干部统筹兼顾、把控大局、协调发展、狠抓落实的能力与作风的重要标准。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的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积极创建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显得尤其重要。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适时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正是切中了矛盾要害,扭住了问题关键,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创新社会管理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贵在重民生,就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上,扎根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坎中,反映在为民谋利的行动上。就是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发展大计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民生大计也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原着力点,要优先解决广大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谋在顺民意,就是我们在谋划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等“高层设计”中,要时刻以民声、民意为基础和方向标,着眼人民群众现实和长远需求,顺应时代发展、人民群众愿意需要,相信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群众智慧。社会管理的第一要义和首要前提是立足公正正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普遍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良好社会管理的最高追求。顺民意,就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群众的利益诉求,把决策部署考虑更周全些,把困难问题想得更严重些;就要统筹兼顾,照顾各方,协调一致;就要现实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听证、质询、公示、论证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公平管理,科学决策,切实把群众想办、愿办的事情办好,集中力量把一些难事办成。
成在解民忧,就是要在解决群众具体困难忧愁中使实劲、见实效,把主要精力、全部心思都用在为民办实事上,用在主动联系、沟通群众感情上,下力气解决群众反映敏感、解决难度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诚挚之心、真诚之举赢得百姓实心实意的满意度,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作为最基层的街道办事处应高举民生大旗在为民解忧、创新社会管理上尽心尽责
作为最基层的街道办事处,肩负着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的责任。街道社区是社会矛盾、社会焦
点、社会敏感问题相对聚集的地方,既要确保政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价值需求和现实物质追求。在街道创新社会管理中,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加强社会管理,逐渐形成管理科学化、沟通信息化和服务社会化的高效管理体系。结合街道辖区具体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最有利于辖区发展的道路;
二是服务百姓。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理念,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办好群众关注的事、急需的事、普遍得实惠的事;
三是平安大众。把老百姓最关心的、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解决好,为每家每户都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环境。平安创建进万家,百姓安居才乐业,应上下齐动,采取各项措施,使辖区的治安得到改善,为群众创造了一个健康、平安、和谐的安居环境,为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是改善民生。注重拓展街道自身服务的能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采取多种措施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设施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把更多精力用于解决各类社会矛盾;
五是发挥职能。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调解工作,离不开法制宣传,我们应立足居民利益无小事、务实高效的原则,积极深入到社区居民当中去,及时给受助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和咨询。同时加大与派出所、司法等部门的联动援助力度,充分建立和发挥社区法律服务作用,依托社区法律教育宣传的平台,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积极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入手、从排查出的矛盾隐患入手,稳定社区民情,创建和谐社区。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颇多。结合本次学习,下面我谈谈对创新社会管理肤浅认识和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上的新思考、新探索 社会管理是各级党和政府必备的基本功。社会管理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掌握其目标体系、方针原则、方法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社会管理内涵,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模式方法,是检验领导干部统筹兼顾、把控大局、协调发展、狠抓落实的能力与作风的重要标准。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的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积极创建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显得尤其重要。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适时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正是切中了矛盾要害,扭住了问题关键,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二、创新社会管理贵在重民生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民生问题、社会矛盾凸显,要将社会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新时期以来,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日渐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官民关系、劳资关系等社会阶层关系矛盾日益显化。为了解决这些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新世纪新阶段,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突出的地位,要加大对社会建设的关注,社会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教师心理疏导及学校矛盾纠纷调解
1.教师心理疏导的关键应该是及时建立健全教师心理援助服务
制度。
教师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需要高度的情感投入。教
师的情感反应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当教师自身处于人际关系紧张、情绪失调、工作倦怠中,他的教学效果是差的。更重要的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正是处于从儿童向青年的过渡,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并存的时期。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老师的知识、观念、性格、情绪、行为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语言暴力、体罚、冷漠、偏心、对工作的不负责任等都会对学生形成心理伤害,有些伤害甚至会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高度重视的同时,我们也要更多的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2.目前迫在眉睫的是应该及时建立健全教师心理援助服务制度。
教师心理援助的服务内容包含三个领域:一,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学习、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使教师能了解心理活动一般规律、初步知晓常见心理疾患症状标准,对心理健康情
况能自我识别,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的心理应对方法,知晓在面对严重心理困扰的情况下能及时获得外在的帮助。二,对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为教师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匿名汇总普查结果,作为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调整各类政策的依据。同时提供新教师入职前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三,对有中、重度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教师提供帮助,进行干预;对于有求助需要的教师提供面对面的个人或团体心理咨询服务。
四、群防群治,力保校园安全。
一是保持高度警惕,不掉以轻心。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与,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时刻绷紧学校安全工作这根弦,切实做到群防群治,防范于未然。二是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各学校要经常开展校内外安全隐患大排查,经常进行校园突发事件应对演习。各校要制定避险工作预案,一旦出现灾害性天气,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停课、安全疏散等措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三是严肃工作纪律,严格问责制度。各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务必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要确保通讯畅通。出现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并坚决落实问责制,实施责任追究制。四是加大安全工作宣教力度,杜绝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近期重点要做好学生的防汛减灾、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宣教工作,各学校要创新方法,充分利用专题讲座、课堂渗透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和普及安全常识,切实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抗灾、自救、互救能力。对于学校群防群治工作。
五、学困生的帮教与转化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课程,而不会由于喜欢一门课程而去喜欢一个老师。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强劲动力。当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状态,学生就会感受到上数学课是一种“欢乐”和“享受”,从而也乐于倾听老师的讲解。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有的学生对很容易的题目也不会做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告诫自己千万要克服急躁情绪,不要流露出任何不耐烦,更不能挖苦,批评,指责学生。要知道,很多“学困生”是在自己鼓足了勇气之后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对待数学“学困生”,教师应注意从他们提出的第一个简单问题开始,就给予他们最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耐心热情地帮助他们找出困难所在,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有可能听到他们提出的第二个、第三个直至更多的问题,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社会管理创新学习心得
学习者:赵建军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横山县雷龙湾乡政府乡长 师钒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通过专题学习,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本次学习,谈谈自己对创新社会管理肤浅认识和体会:
一、什么是社会管理?
什么是社会管理?广义上,社会管理是指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狭义上,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社会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护社会秩序有序和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提高人民普遍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社会管理的应有之义,也是良好社会管理的最高追求。进一步说,立足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是社会管理的价值尺度,也是社会管理的第一要义和首要前提
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人类进行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是人们从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人类发展历史表明,社会秩序的实现有不同的方式,社会秩序也有不同的性质。通过专制统治和高压政治也能够实现暂时的社会有序运行,保持社会稳定和秩序。但是,这种强权和专制条件下的社会秩序,人们的自由被剥夺,合法权利得不到尊重,创造性被压制,每一个人都是驯服的工具,社会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把维护社会秩序和激发社会活力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证社会安定有序、规范运行、调控有力,又要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人们心情舒畅地工作和生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论述的围绕服务与协调的社会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的最大特点是人性化管理。
二、怎样理解“社会管理”的含义?
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专题论述对旧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有四大创新。
1、理念新,把被管理者变成了主人、主体。这是社会管理的根本性创新。我们党讲的社会管理不是把人民群众当奴隶,而是当主人;鲜明的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民,依靠人民,把领导变成了平等的普通人,这是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
2、地位新,把管理者即过去所说的“父母官”变成了公务员和服务员。就是把管理者地位由上管下,变成了上为下服务,把官员变成了公务员服务员,他们的优劣、先进与落后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做为评判的标准,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体和主人。
3、方式新,把消极等待制裁变成了积极引导。把管理变成了服务,把上管下变成了平等协商、协调,把裁判、处罚变成了说服、教育先行,对不觉悟者再给以处罚,把处罚作为辅助手段,补充手段,把人性化、关心人、教育人、引导人作为管理者的主要手段。
4、体系新,就是扬弃层级管理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管理新体系。胡锦涛总书记讲这个新体系要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群众路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3)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新体系的新就是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当我们明白什么是社会管理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含义后,我们就可以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解为“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三、乡镇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乡镇工作新机遇。当前农村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雷龙湾乡位于横山县西北部,是典型的风沙草滩区。全乡总面积为36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0613人。有四大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丰富。全乡耕地为21480亩,耕地开发潜力巨大;二是水资源丰富。无定河贯通了全乡南北,黑河流经了全乡5个行政村,地下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利用价值也比较大;三是林资源丰富而独特。全乡林草覆盖率在6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特别是有一块面积为5.7万亩的臭柏天然林,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希有的珍贵植物资源;四是交通比较便利,榆靖高速公路途经全乡6个行政村。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明显。正因如此,在去年的撤乡设镇中中,雷龙湾乡没有撤并,继续保留,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只有解放思想,从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转变政府职能中创造新机遇,才能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工作新突破。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级来实施完成。转变职能后,当前雷龙湾乡工作的重点是紧紧围绕看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推进榆横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打造横山一流的现代农业窗口乡、新农村建设示范乡、社会安定和谐乡、队伍建设形象乡。
(三)改革创新、科学施政,赢取乡镇工作新跨越。第一,改革乡镇政权运行新机制,走精简高效之路。要科学设置乡镇机构,采取乡镇党委和政府机构合并设置的办法,设置综合性办公室,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第二,在队伍上致力激励约束,完善镇村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负重奋进之路。一是用改革与竞岗手段加压力。要按绩效定酬,打破“大锅饭”局面。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考核与跟踪方法明目标。要制订完善《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让每名干部找准坐标,对号入座,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谈心活动,及时跟踪管理,掌握思想工作状况,让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四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五是用选拔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六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三,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走
全民创业之路。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乡镇工作的“牛鼻子”。为此,一要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二是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四要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第四,在管理上倾力保障服务,开创农村社会事业新局面,走和谐发展之路。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围绕倾听民意,抓好信访恳谈会和信访导访机制,实行“三变”:变堵为疏,变上访为下访,变日常管理为全程服务。围绕解决民忧,建立乡镇政务中心,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突出计生和谐,深入开展诚信计生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围绕促进民安,落实技防设施,创建安全文明乡镇。
雷龙湾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为目标,结合全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1、2、3、4、5”远景发展规划。“1”即为一大战略,就是抓王圪堵建设的有利时机,努力推进雷横一体化战略;“2”即为两大工程,就是创造性开展好王圪堵水库建设移民工程和臭柏天然林的保护与开发工程;“3”即三大
目标就是努力将雷龙湾乡建设成生态环境建设示范乡,特色农业发展示范乡和生态旅游示范乡;“4”即四大产业,就是全乡今后重点发展羊子产业、苗木育种、大棚蔬菜、特色旅游四大产业;“5”即五项基本建设,就是长期不懈地抓好全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基层组织五项基本建设。在今后的发展中,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发展态势,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必将使雷龙湾这颗“塞上明珠”更加璀璨、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