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与教育深度融合之我见(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16:5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与教育深度融合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与教育深度融合之我见》。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与教育深度融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

【摘 要】 信息技术为初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了广阔的空间,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素养。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的整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教学的彻底变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学习环境 教学模式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一、课程整合思想概述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课程整合理论针对学样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整合思想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相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整合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

1、信息技术的特点。

① 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② 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③ 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④ 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

2、教育理论基础:

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他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他还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起作用。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必然趋势

教育技术通过对所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便于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 3

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美国中小学里,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

——在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合其中,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在所有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里,一般都配备了能直接上Internet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

——几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使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工具。教学中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并随时使用电脑等工具,展示教学内容,探索知识奥秘。

——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里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随时用电脑进行处理。小学的自然课中,学生通过摆弄各种类似游戏性质的玩具,从与玩具连接的电脑显示上看到玩具的各种物理特性,如运动轨迹、速度、距离、温度和压力等,让学生在非常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有关的知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这里真正地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发挥了很高的效用。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为更好地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而在学校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使用计算机、使用多媒体、使用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已成为教学的内在需求。

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因为: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3.随着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四、整合的模式

传统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作为一门新的课程,教师与学生都往往无法把握其规律和学习方法,因此,我认为可以建立了一个研究性学习之窗的网页,帮助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事实上,研究性学习是最适合在网络中进行的,网络能解决研究所需的大量资源,能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协作,能使教师实现个别化异步辅导,能使学生与校外的专家、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联系。

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后,分工合作,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网上、社会上进行调查,积极收集材料,整理,加工。

研究性学习之窗网页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引导进度、方法指导、制作示范、提供资料交流平台的作用。网页内容包括:计划方案,理论性、应用性论文,研究方法指南,网站推荐,相关资源,其它学校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还提供了供学生存放资料、交流必得、互相评价的论坛。

经过努力,学生的初步成果可以在网站中以FrontPage网页、PowerPoint演示文稿、Word文档等形式展示出来了。

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的整合,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为教学改革开辟一 6

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参考文献:

[1]马小卫.论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课堂教学[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2]王华英.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j].江苏高教.2010.(02).

[3]吴洁.盛琳阳.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4).

[4]蒋侃.韦兆文.邓柯.信息化环境下研究型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情报参考.2008.(14).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一、专家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是要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这种动力与支撑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⑵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⑶能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手段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五项内容: ⑴建设若干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⑵开展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试验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⑷通过信息化试验区与试点校的集成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的融合。⑸建设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评估教育信息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教育信息化决策提供咨询与参考。

既然用“深度融合”观念取代“整合”观念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也就是能真正触及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的途径方法,可见“深度融合”观念和传统“整合”观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后者则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从来不敢去触动(或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触动)更深层次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众所周知,这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 自然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既然“课堂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这应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 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的确切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众所周知,所谓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实际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上,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 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光盘等)相配合;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

多年来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经验告诉我们: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若不紧紧抓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这个中心,是不会有成效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解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二)“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

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升。二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也就是要从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来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才能真正体现融合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支撑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永无止境的,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给应用提供新的动力和条件,教育的需求和发展也会给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课堂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使学习者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支持个性化,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结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而且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中国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期间“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与任务,都是按照应用驱动的基本思路提出的。除“宽带网络校校通”属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范畴,“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都是从不同侧面强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班班通”强调的是数字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普遍应用。他们提出了以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三种形式推进“班班通”。“人人通”就是利用云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的网络服务空间与环境,努力使每个学生或教师都可以拥有一个网络上的个人管理平台,逐步实现课 内、课外的教学、学习与交流功能。“人人通”是面向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以网络为载体,着重探索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新模式。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这种落后的教学时代已经过去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对于语文教学,那更是如鱼得水。语文教学理应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信息技术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使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成为可能,而且声音、头像的视觉刺激,更加直观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理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一直致力于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我的语文教学之中,真正发挥它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便能为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事半功。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双面性,那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好信息技术,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粘”上去的负担。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在有“和”,二者是紧密融合的

在当前的互联网上,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教师的备课不能图省事,下载了就用,而应把下载的有关资料进行取舍,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钻研和所教学生的知识结构加以“编辑”,实行“拿来主义”,博采众长,“写”出有个性的、较实用的教案。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集体备课就可以根据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就各种信息的使用加以共同研究,达成共识。

语文教学面对的既是未来的挑战,也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更是对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语文教材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扩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的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将在极大程度上补突破,是师生互动将在过去难于想象的同步、异步等多种方式下实现空前的优化。这一改革,不会割断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它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起步;但只有充分看到改革的目标、条件、方法都与以往的语文教改迥乎不同,步子才能真正迈出去,迈得高远。

除了网络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形式外,其他课堂形式依然存在,而且依然是一种主要的形式。只是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已经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尤其是文科类的学科教学,只不过形式更活泼更丰富,这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以外的主要形式

当然,我们是强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强调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自主学习,并不是意味着放弃人的作用。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使学生缩短跟实际工作社会的适应时间,甚至是追求零时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的人文精神的东西,其实技术再先进,人的精神才是人类社会的主体。因此,我们认为今后的现代化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依然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一种形式。今后的课堂教学依然要贯彻以人文精神为线索的思路去构思和设计。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要素,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三方面为准则,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从而建立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使之非常特别的突出了新旧课程的不同.当然,我们不但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向课堂教学要实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比如上网,在怎样使学生善于搜索、筛选、鉴别、处理信息等一系列问题上,在怎样良好地体现师生“主导——主体”关系上,就都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

2、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时刻记住:学生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也就是说要承认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人的发展”、“人的觉醒”、“人的培育”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能忽视“人”,即忽视了人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

3、要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

学生在互联网络上,可以获得到大量的资料(包括文本、图片与视音频等),可以自主地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和第一手的信息。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与意义的主动建构,同时对于原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所以基于网络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建构全方位的学习情境。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办到的。在网络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再给出每个问题的答案,而由学生自主进行查找,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网络上非线性方式,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线性方式,更适合学生按需所取,按需所学,为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析相关资料与信息提供了条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优势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

如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这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师:美丽的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光啊,在领略少数民族新疆、傣族的风光之后,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首都北京旅游?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2.(课件:飞机起飞声。)

师:亲爱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了北京,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8点整,旅客们,想欣赏北京的夜景吗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师为导游,生为旅客。)

1.课件演示北京的夜景。

2.说说感受。

3.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4.师:想进一步细细游览吗?请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当我再出示课件的同时,夜幕下美丽的北京城,学生们赞叹不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已,可以想象一下这节课学生们学的怎样?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教学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除了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外,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更多的知识,他们的知识面不再狭窄。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这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必将对新课标的实施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我见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015年济南市电化教育参评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平阴县龙山小学 郭英华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在课堂上描述性的讲解为主。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郭英华,女,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平阴县龙山小学,通讯地址:山东省平阴县龙山小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信箱:gyh2626@163.com。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在课堂上描述性的讲解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是时代趋势,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技能.大家知道,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三﹒一”(黑板、粉笔、纸张)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工作,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中,根据“目标”和“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现代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表现力,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笔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课讲道理多易枯燥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网络找到相当多的案例视频等生动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像看电影一样从听觉、视觉上充满兴趣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大大增强了。

2、多媒体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视听功能,增强感染力: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这是作为现代教师一项新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笔者本人在多媒体教学中十分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教学中,设计课件时,注意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冲击和刺激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课堂变成学生精神的丰盛大餐。

3、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应是教学的全部手段:多媒体教学中最主要的媒体,不是计算机,不是图片,不是视频,而是教师本人。多媒体本身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全部,不然的话就会本末倒置、物极必反。所以多媒体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应该给黑板一个完整的空间,而屏幕应是教学内容的补充,真正符合其“辅助”的作用。

4、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承担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思想的重要职能,但它并非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积极地开发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应引导学生到网上去学习,“网上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让他们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学会捕捉信息、提取信息、搜集资料,开阔视野,促进发展。如:在数学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圆的认识”等知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去搜集一些介绍有关知识的数学背景等,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园等等,这些资料能使学生们对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扩展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来,体会网络学习带来的喜悦与收获。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1、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直观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感到生动、有趣和具体,从而爱学、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

2、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增大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重点和本质特征,提高观察效率;还可以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剪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学生获得比在现场观察还要好的效果。

3、信息技术可以把教材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更形象,更具说服力,加之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寓真理于具体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4、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节省时间。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课堂自学和练习时间与密度,从而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并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三、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信息技术让我们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形式之一就是支持的自主学习:

第一,注重使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媒体组合,做好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教学服务,构建情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第二,注重促进技术的优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相互的结合,就会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支持的学习;

第三,注重新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各种教学需要,升级改造现有的应用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无缝集成,形成一个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开发小课程等微型资源,适应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时时、处处的自主学习支持。作为教师,课前应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课上应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元化教学交往。而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能利用网络平台登陆资源库自主学习,实现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培养自己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做到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

例如:我在教学综合实践课《植物与大气污染》时,让学生知道防污抗污植物的种类知识、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培养、抗大气污染植物的选择与分布、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等等,我都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网优势,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同时利用活动成果进行展示评比,看谁在网上搜集的信息资料更丰富、制作出来的作品更精彩,看看谁在互联网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搜索到更多的知识资源。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加深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莫 骏 《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7期。[2] 施嘉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2.[3] 李连宁.面向未来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人民教育。2000.1:7-8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 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提升。二是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也就是要从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来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才能真正体现融合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支撑作用。

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永无止境的,技术的不断创新会给应用提供新的动力和条件,教育的需求和发展也会给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课堂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使学习者学习方式便捷化、学习支持个性化,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结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而且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中国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期间“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与任务,都是按照应用驱动的基本思路提出的。除“宽带网络校校通”属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范畴,“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都是从不同侧面强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班班通”强调的是数字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普遍应用。他们提出了以建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三种形式推进“班班通”。“人人通”就是利用云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的网络服务空间与环境,努力使每个学生或教师都可以拥有一个网络上的个人管理平台,逐步实现课内、课外的教学、学习与交流功能。“人人通”是面向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以网络为载体,着重探索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新模式。

三、网络环境下的成果

近年来,美国可汗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等学校正在引领的美国大规模公开网络课程(MOOC)的热潮,可以说都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成功案例。

当然我国也在积极的探索中,例如:天津市十九中学是一所有91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初中校,多年来虽然教师非常努力,但由于生源不理想,教学成绩难以和重点校媲美。为了让学生提高成绩、树立自信,学校在七年级成立教改实验班,采用“新知点”个性化学习检测平台,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教改之路。学校在未给学生和家长增加任何经济负担情况下,率先在七年级开展教改实验。教师们放弃休息,利用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时间,义务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在线学习检测。

实验班虽然刚进行十六天,每天1小时,45位参加实验班同学的成绩,在月考中不同程度都有提高,26人在年级排名提高15名以上,很多同学单科成绩提高30多分,还有几位上初中就未及格过的学生,这次也能取得80分左右的成绩,更关键的是,这45位同学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面对成绩,学生们难以置信,而校长和教师们却极为坦然,孙茁校长指出:教学模式一样时,生源决定教学效果;生源一样时,教学模式决定教学效果。孙茁校长强调: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坚信也能够改变学习模式。我们要寻找信息技术和教学的融合,才能在减负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

他们的改革不仅是把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应用信息技术改进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变革了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大大激发和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较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质量控制,使学习者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个性化。从这些成功的案例看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对教育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技术或方法的改进,而是一场深刻的教与学的革命。

下载信息技术与与教育深度融合之我见(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与教育深度融合之我见(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之我见剖析(大全五篇)

    信息技术与能力培养研究 文摘: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之我见-董湘梅[定稿]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之我见 长清区石麟小学 五年级 董湘梅 一、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五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2014-05-11 16:22:21| 分类: 课题 |举报|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我的照片书 | 一、理念概述: 所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就是......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5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信息技术怎样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怎样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怎样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怎样对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挥最大作用?为使全市教育信息化和国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创建信息化特色学校,对于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加深全体师生对信息......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姓 名: 韩 思 月工作单位:临 江 中 心 校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我们国家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过去只是单一的......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1、你是怎样认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的? 2、在实际教学中,你是怎样做的?3、据你了解,你校在这项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1、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