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6:1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第一篇:贵州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以史为鉴,自省自励,永葆共产党员优秀品格

——参观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及息烽集中营有感

2013年6月28~29日,在党的92岁生日来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赴贵州遵义和息烽集中营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在这次红色之旅,我们缅怀先烈,回顾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仅加深了我对党的历史深刻印象,对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苦历程和党的伟大之所在表示震撼之外,同时通过参观学习,对于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共产党人的素养等方面有了新的体会。

一、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李德等“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的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这是党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新局面。

在当时共产国际的领导李德介绍展板前,看到了关于李德的描述。李德1933年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红军长征开始时,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失败。李德在遵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的权利。但李德坚持随红军长征以亲自验证毛泽东的理论。遵义会议后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李德心中不服。但遵义会议后的一个个胜利,使李德渐渐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态度转变。尤其是在张国焘搞分裂的关键时刻,李德挺身而出,维护毛泽东,维护中央的决定,演出了一场好戏。我觉得这点难能可贵,体现了我们党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并且李德作为共产党员能够放下架子,认识错误,宽怀大度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

二、参观了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关押中共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被关押在息烽集中营的有杨虎城将军、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以及韩子栋(《红岩》中华子良原型)、许晓轩(《红岩》中许云峰原型)等一批各地党组织的重要骨干。在息烽集中营这座阴森的人间魔窟里,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软硬兼施,或酷刑拷打、肆意虐杀;或花言巧语、威胁利诱,企图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但他们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如意算盘一再落空,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

参观息烽集中营,让我联想到今天和平时代我们一些犯错误的党员干部,与革命先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些党的同志,没有经得住糖衣炮弹、金钱权利的诱惑,贪污腐化,共产党员的意志何在?如果再一次经历挫折,我们的某些共产党人是否还能保持战斗力?所以,我们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屡次提出党的反腐败问题,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将以史为鉴,自省自励,牢记入党誓词,永葆共产党员优秀品格。

第二篇: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旧址参观有感

日前我有幸参加了《红色之旅》旅游团到贵州参观了息烽集中营和遵义会议遗址。七月二十六日一早,我们早早起床,洗漱穿戴,正装待发。因为生长在红色年代,少年以来一直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于多个《起义》、多个历史人物和事件都耳熟能详,但那只是学生时代的皮毛,仅限于数字和语言,有时也能很激动,但那仅仅是来源于理论的,书面的。今天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那个《红色》年代,但是参观党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必定是个庄重的事情。

息烽集中营位于贵州省息烽县境内,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统局为镇压反对派而设立的关押中共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这里关押的是级别最高的政治犯,如工农红军第一路总指挥部代表、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川康特委军事委员车耀先;西北特别支部委员宋绮云;打入军统总部的地下党特支书记张露萍以及韩子栋、许晓轩、刘丕光;杨虎成、黄显声、马寅初等。这里被称为“大学”,称白公馆为“中学”,其他地方称为“小学”,被他们杀害的称为流学。

监狱正门上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门内上悬四个大字“抬”“起”“头”“来”;道路左边山坡上散落着几处三合院各有围墙铁丝网围着,门外有高出围墙的岗亭以监视院内。道右边是军警们的用房;所有建筑都是坚固的木屋(按原型复制的);不大的小院围墙上写着大字“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天堂地狱,惟人自择”等;他们对牢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如“忠斋”、“信斋”等。院内有一木牌,写有戴笠的题字“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距牢房不到百米有一天然溶洞,在地面以下很深叫猫洞,军警特务在溶洞里对犯人行刑,内设水牢,场面恐怖,因受刑者惨叫声传不出去,被军警特务称为“妙洞”。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电刑、火刑等是常用的,他们还用带钉的木棒把受刑者皮肤打烂,撒盐,再用纱布缠裹,待肉与纱布粘在一起时,再直接撕下纱布….,这叫“披麻戴孝”;他们把人浸在含酸的水牢里,时间一长皮肤就会带肉一起脱落;特务的手段不胜枚举,他们使用的刑具之残忍令人发指。46年监狱关闭时,当局为掩盖其法西斯行径将山洞填埋。96年息烽县委组织开挖了“猫洞”的一部分就挖出了很多戴刑具的白骨。据说在这里先后关押过1220余人;被杀害的有600余人;另有400多人下落不明;据说这里住有上万军统特务,无一个犯人从这里逃脱。可以想象被关押在这里的共产党人及爱国志士经历了怎样的非人待遇。

下午我们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在展览馆里,认真听取了讲解员的讲解,声图并茂,使我们对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加深了理解。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八万红军被几十万国军围追堵截绞杀殆尽,至1934年末中央红军仅剩至三万人。在这危急关头,中央红军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会议,会上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得红军在后来的斗争中,经过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一路拼杀,飞夺泸定桥、踏雪山过草地,部队虽减员殆尽,终于在毛泽东 的带领下,转到了国民党军力量比较薄弱的陕北。

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使时的三万多人一年后到达陕北锐减至八千人。但奋斗精神不减,斗争意志不衰,和息烽集中营的英烈们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一脉相承。我在想他们为什么不怕牺牲,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持着他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打不散,消不灭。我想当时国民政府腐败不堪,掌权者巧取豪夺,社会秩序极度混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无法生存。共产党的主张顺乎了民意。红军中有一部分是国军起义过来的部队;一部分就是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为了建立一个公平世界,人人平等的社会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值得告慰的是他们最终成功了。共和国的建立圆了劳苦大众的梦。我们今天享受了他们的成果,我们是他们的后代。想想他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今天的社会建设好!我们有什么理由腐败!有什么理由不把广大群众放在心上!有什么理由贪图享乐!我们是公职人员,我们端的是老百姓的饭碗,我们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的使命确定了我们的人生,眼下是要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做官应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为宗旨,而不应该作为为个人谋利益的途径!正确使用权利应该是我们这些共产党后人的为人之道。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再流泪。2011.8.4绥芬河3569

第三篇:参观息烽集中营_心得体会

09生物教育(1)班 何友 1

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息烽县城南6公里的阳朗坝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这里曾是闻名中外的原国民党军统局在抗日战争时期设立的全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旧址所在地。

踏着石板路向里走不远,是一个面积不大的人工湖,周围林木葱葱。湖中所立石碑,是当年特务头子戴笠的手迹:“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提醒着我们在这枝蔓下的罪恶。

国民党军统共设三所秘密监狱,贵州息烽、重庆白公馆和渣滓洞,而其中规模最大、管理最严、关押人员“级别”最高的就是这息烽监狱。军统特务将重庆望龙门看守所称作“小学”,将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称作“中学”,息烽集中营则被称为“大学”。“案情” 重大的革命志士从“小学”转囚于“中学”,再进一步转囚于“大学”,特务们称之为“升学”。若是惨死狱中,则称之为“留学”。

一座座土色的碉堡,黑漆漆的了望塔,若隐若现的射击孔,不免使人顿感阴森和恐怖。在一排布满铁丝网的高墙下,几个漆黑的哨兵楼依然矗立,仍可以想象出当年那三步一岗,五部一哨的骇人场面。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其中“义斋”为女监

09生物教育(1)班 何友 2 狱。1946年7月,杨虎城将军与夫人谢葆真、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一家,曾在这里关押了三个月。后来被转到息烽玄天洞被关押了八年。

位于半山腰的猫洞是一个隐藏在地面下的溶洞,山民们曾看到老虎藏身其中,因当地称老虎为猫,所以叫猫洞。集中营建立后发现在猫洞里审讯革命者无论怎样施刑,再大声,再撕心裂肺的叫声也传不出去,成为在革命者身上检验他们发明各种刑具优劣的最妙的场所。息峰集中营失踪的革命者有数百人,据说大多是在这里审讯时被折磨死后就地埋在洞里。

看了很多的图片,听了很多的故事,参观了一个个牢房,留下了一串串足迹。每一个革命先烈的影子都浮现在了我们眼前,每一段写满了不屈和抗争的历史都被我们铭记和回味,老虎凳,辣椒水,点天灯,披麻戴孝,打针等这些灭绝人性的刑讯;关水牢,吊囚笼这些丧尽天良的暴行。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不仅仅是对先烈们的盲目崇敬,更多的是对我们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

走出集中营回头看,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的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都是当年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先烈们当年毅然而决然的舍弃自由,舍弃生命,为的就是广大的人民大众,为的就是现在的安定团结。我们要谨记先烈们的事迹,好好学

09生物教育(1)班 何友 3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当今的时代是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在一条平淡的轨迹上行走,最需要的但却是最缺少的恰恰是先辈们的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如今在这个和平年代里,作为一名预备共产党员,有着什么样的使命感,应该坚持怎样的党性,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作风,这其实是一个摆在每一个预备共产党员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值得深深思考的课题。

通过参观,我们再次重温了党的伟大历史,当我们站在“猫洞”外,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明日的危机与锦绣,我们的心为再一次受到震撼,更加深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并从中受到了新的启发和教育,我们的内心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在屠刀面前没有屈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作为一名预备共产党员,我们要牢记党旗下的誓言,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本职工作中去,让“息烽精神”永远发扬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风和气魄。

2011年6月17日

第四篇:参观息烽集中营心得体会

参观息烽集中营心得体会

2012年6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息烽集中营的红色之旅,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其中红与黑的斗争异常的激烈,革命烈士们坚贞不渝的信仰更让我感动,国民党的非人折磨手段则让我更加愤慨,而就是这一墙之隔,注定革命烈士们将流芳百世,永存人生,而国民党的左翼积极分子注定遗臭万年,永远被人唾骂。

息烽集中营是国民党政府利用一所地主的园林改造而成,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于西南大后方三座秘密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对内称“大学”,与其齐名的还有重庆白公馆-中学,和重庆望门龙看守所-小学。内部之间的转监称为升学,如果被残害死在监狱内,称为留学。在这里先后关押了中共党员、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将领等1200多人,屠杀和折磨致死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这里的犯人大多是被视为“情节严重的政治犯”,如杨虎城及其家人、罗世文、许晓轩、宋绮红全家和韩子栋等知名共产党员和其他爱国人士。一座座土色的碉堡,黑漆漆的了望塔,若隐若现的射击孔,不免使人顿感阴森和恐怖。在一排布满铁丝网的高墙下,几个漆黑的哨兵楼依然矗立,仍可以想象出当年那三步一岗,五部一哨的骇人场面。只要犯人一旦被关进来,注定无法活着走出去。

走进集中营,“抬起头来”四个大字就呈现于我们的眼前,它是国民党对共产党人的一种“洗脑”策略,意为“抬起头来觉悟才有新生”,可他们殊不知我们共产党人那坚定不移的爱国信仰是不会被任何因素所动摇,他们的任何威逼行为都是无济于事的。往前走迎面看到的是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的监狱,被他们美其名为“忠斋”、“孝斋”、“仁斋”等等。其中“义斋”为女监狱,这里曾留下了“小萝卜头”玩耍和传递信息的身影和足迹。更让人难忘的是,是被称之为“猫洞”的地方,里面的刑具令人发指,披麻戴孝、老虎凳、辣椒水,关水牢,吊囚笼。看着这一幕幕,我们仿佛看到了革命烈士当时所受到的非人折磨,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腥风血雨。当听到讲解员讲到“披麻戴孝”的这种刑法时,我们的眼前呈现一副血淋淋的场面,刽子手们用辣椒和辛辣物品涂抹在已打得皮开肉绽的革命者身上,再用纱布紧紧缠绕抛置于烈日曝晒,过了多天后,当纱布与肉长在一起时再一层层剥开……讲解员讲着,我们却无法再看下去,听下去,因为我们的心脏不能承受这残酷刑罚的描述。我们不禁要扣问:在自由和信仰面前去选择怎样的路。我们知道没有信仰的人生如同行尸走肉,可没有自由的人生呢?不愿去想,望着林间或浓或淡的雾气,心遽然紧的不能再紧,呼吸有点困难,一直生活在太平盛世,充分享受自由和阳光的我们无法承受这种压抑,随着那人流向前走,向前走。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着一腔热血和远大的理想抱负,都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他们有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也深知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当他们入党的时候或走出革命这一条路时,他们就作好了为国为民牺牲的准备。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怀抱着主义、理想和必胜的信念,在非人的折磨和血腥的屠刀面前没有屈服,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心如刀绞,身上泛起一阵阵寒意。在“大学”内的一个面积不大的人工湖,周围林木葱葱。湖中所立石碑,是当年特务头子戴笠的手迹:“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提醒着我们在这枝蔓下的罪恶!

看了很多的图片,听了很多的故事,参观了一个个牢房,留下了一串串足迹。每一个革命先烈的影子都浮现在了我们眼前,每一段写满了不屈和抗争的历史都被我们铭记和回味,老虎凳,辣椒水这些灭绝人性的刑讯;关水牢,吊囚笼这些丧尽天良的暴行。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不仅仅是对先烈们的盲目崇敬,更多的是对我们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

走出集中营回头看,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的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都是当年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先烈们当年毅然决然的舍去自由、舍去生命,为的就是现在的安定团结,我们要谨记先烈们的事迹,好好学习,好好生活,脱离低俗,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当想到我们的小烈士小萝卜头,才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就随父母被抓到狱中,一起和妈妈住在“义斋”中,一直到四五岁都还没见过男牢中的父亲,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是他的身体长的头大身子小,面黄肌瘦,因而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当听见解说员说小萝卜头还没到九岁就被特务分子杀害时,心情很难过。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又一次的震撼了我的心灵。我们现在生活环境是当时小萝卜头的上百倍甚至上千倍,而我们又有多少同学好好的利用了这么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呢?利用这么好的一个环境我可以做很多有利于国家有利也有社会的事!作为学的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美好的生活环境来好好学习!

当今的时代是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在一条平淡的轨迹上行走,最需要的但却是最缺少的恰恰是先辈们的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今在这个和平年代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着什么样的使命感,应该坚持怎样的党性,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作风,这其实是一个摆在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值得深深思考的课题。

通过参观,我们再次重温了党的伟大历史,当我们站在“猫洞”外,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明日的危机与锦绣,我们的心为再一次受到震撼,更加深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并从中受到了新的启发和教育,我们的内心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在屠刀面前没有屈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作为一名即将要成为共产党员的学生,我们要牢记党旗下的誓言,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本职工作中去,让“息烽精神”永远发扬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风和气魄。

第五篇:参观息烽集中营 心得体会

09生物教育(1)班 何友 1

心得体会

2011年6月17日,09化生学院的党员和预备党员,加上老师和同学四十多人,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在卢军书的带领下,我们坐着校车从贵州师范学院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息烽县城南6公里的阳朗坝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这里曾是闻名中外的原国民党军统局在抗日战争时期设立的全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旧址所在地。

踏着石板路向里走不远,是一个面积不大的人工湖,周围林木葱葱。湖中所立石碑,是当年特务头子戴笠的手迹:“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提醒着我们在这枝蔓下的罪恶。

国民党军统共设三所秘密监狱,贵州息烽、重庆白公馆和渣滓洞,而其中规模最大、管理最严、关押人员“级别”最高的就是这息烽监狱。军统特务将重庆望龙门看守所称作“小学”,将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称作“中学”,息烽集中营则被称为“大学”。“案情” 重大的革命志士从“小学”转囚于“中学”,再进一步转囚于“大学”,特务们称之为“升学”。若是惨死狱中,则称之为“留学”。

一座座土色的碉堡,黑漆漆的了望塔,若隐若现的射击孔,不免使人顿感阴森和恐怖。在一排布满铁丝网的高墙下,几个

09生物教育(1)班 何友 2 漆黑的哨兵楼依然矗立,仍可以想象出当年那三步一岗,五部一哨的骇人场面。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其中“义斋”为女监狱。1946年7月,杨虎城将军与夫人谢葆真、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一家,曾在这里关押了三个月。后来被转到息烽玄天洞被关押了八年。

位于半山腰的猫洞是一个隐藏在地面下的溶洞,山民们曾看到老虎藏身其中,因当地称老虎为猫,所以叫猫洞。集中营建立后发现在猫洞里审讯革命者无论怎样施刑,再大声,再撕心裂肺的叫声也传不出去,成为在革命者身上检验他们发明各种刑具优劣的最妙的场所。息峰集中营失踪的革命者有数百人,据说大多是在这里审讯时被折磨死后就地埋在洞里。

看了很多的图片,听了很多的故事,参观了一个个牢房,留下了一串串足迹。每一个革命先烈的影子都浮现在了我们眼前,每一段写满了不屈和抗争的历史都被我们铭记和回味,老虎凳,辣椒水,点天灯,披麻戴孝,打针等这些灭绝人性的刑讯;关水牢,吊囚笼这些丧尽天良的暴行。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不仅仅是对先烈们的盲目崇敬,更多的是对我们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

走出集中营回头看,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的安定,和谐的社会

09生物教育(1)班 何友 3 局面,都是当年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先烈们当年毅然而决然的舍弃自由,舍弃生命,为的就是广大的人民大众,为的就是现在的安定团结。我们要谨记先烈们的事迹,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当今的时代是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在一条平淡的轨迹上行走,最需要的但却是最缺少的恰恰是先辈们的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如今在这个和平年代里,作为一名预备共产党员,有着什么样的使命感,应该坚持怎样的党性,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作风,这其实是一个摆在每一个预备共产党员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值得深深思考的课题。

通过参观,我们再次重温了党的伟大历史,当我们站在“猫洞”外,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明日的危机与锦绣,我们的心为再一次受到震撼,更加深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并从中受到了新的启发和教育,我们的内心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在屠刀面前没有屈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作为一名预备共产党员,我们要牢记党旗下的誓言,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本职工作中去,让“息烽精神”永远发扬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风和气魄。

2011年6月17日

下载贵州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 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红色旅游城市遵义。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 现在我们来到了遵义会议会址门口,大门正中高......

    遵义会议会址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遵义! 今天我们要去的遵义会议会址就位于遵义老城。现在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历史文化名城——遵义,我是你们此次之行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遵义会议会址,它位于老城子尹路东侧。 大家跟我从纪念馆进去。......

    息烽集中营观后感(精选)

    不能忘却的记忆——息烽集中营有感 四天的贵州行飞快地流逝了。可是我的内心总是无法平静,像有无数的风浪泛滥在心头,难以消逝。其中,最让我感到震撼与悲愤的莫过于息烽集中......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 一、遵义会议会址简介 在遵义老城子尹路东侧,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

    游遵义会议会址

    游遵义会议会址火红的七月,我们刚刚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二周年。接着在项目部书记的带领下,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通过参观学习,我感受颇多,进一步......

    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2009

    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2009-05-27 19:45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由我陪伴各位参观历史文化名称遵义的标志性人文景观——遵义会议会址。提到贵州提到遵义,或许您并不了解,但......

    遵义会议会址导游词

    遵义会议会址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我是你们导游小张,大家也可以叫我张导,只是此张导并非彼张导。我知道,大家就是奔这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来的,那就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