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情境教学法
语文情境教学法
在新课程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能够切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关键词】 语文 阅读 教学设计 关系 处理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 发展。”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教学设计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现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教师的教学离不开这一课前的准备——教学设计。在新课程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能够切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水平的标尺,也是我们在听课过程中最注意的方面,因为它是评价一节课成功程度的重要标准。可见,一堂好的阅读课,一堂高效率的阅读课,无不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体现教师的精心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本人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
一、语文情境导入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 艺术 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3.设计角色,置身情境
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丈字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4.设疑想象,感受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情感教学常常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二、互通交流探讨。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 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语文学科在追求人文精神上应谊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找准人文 教育 的着眼点。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那么就违背了人文教育的宗旨。语文人文教育要追求对学生的人生关怀、人性关怀。人文教育的实质是精神性的、智慧性的,达不到精神层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要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宽容的师生关系,倡导民主、合作、教学相长的教风。语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在顾及自己具体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语文课堂应成为“快乐之家”,学习语文过程应成为“快乐之旅”。
2.人文精神的养育具有诸多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时采取适宜的对策。人文教育充满想象和创造;人文意义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人文语言具有混沌性、隐喻性。人文教育不能用概念解释,而要给出一个特定的“场”,通过展开联想或想象,悟出意蕴和道理。在教学中,要重在激发想象和体悟力,让学生去感受,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
3.语文学科肩负着丰富人与社会知识,启迪人们的智慧,间接地影响人们对于人与社会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重任。担负此重任的基本途径就是将语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语文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人文教育离不开学科知识的教学,但绝不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语文学科虽然反映了人文精神的精华,能够给学生人文素养的成长提供各种有益的影响,但它们不等同于实际生活。回到现实当中,现实生活给予学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成长作用更为有力、更为实际。
四、处理好教学步骤简化和中心环节强化的关系问题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非常强调教师的阅读课设计要简化教学环节,这并不是说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简化了,我认为教学步骤是要简化,而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强化、细化。要处理好这一对关系,首先是教师要吃透教材,抓准重点难点,选准切入点,比如《风筝》的教学,可以从分析课文开头的“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切入,也可以从分析课文结尾的“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与冷气”切入,还可以围绕课文中间的“我”破坏弟弟的风筝切入。这种设计灵活性强,全凭教师和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摆脱了千篇一律、不分轻重的机械而又繁琐的教学模式,解开了束缚教师手脚的框框,也解放了学生的思想,真正体现了教材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无非是个例子”的作用。其次是中心环节设计时主问题设计要起到以简驮繁的作用,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并且带动全篇的阅读研讨,切忌设计一连串是非判断类的问题,既把教学环节复杂化,又不利于教学中心的突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中,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皇上为什么会上当受骗?”这样的问题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的思维就可以活跃起来,从皇帝自身、诚实的大臣到狡猾的骗子一一加以剖析,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又比如针对描写比较细腻,情感比较丰富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可以设计一个统领全篇的语言品味题,如《春酒》一文作者擅长在细节描写中见真情,因此,在初步感知环节后,可设计这样一个中心环节:请勾画出文中精彩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读一读,尽量读出情趣,并说说你的体会。这样的设计看似随意,却匠心独运:学生在没有束缚的空间内,思维活跃,灵感迸发,才会有潜心的揣摩,深刻的领悟,会心的微笑,真切的表达。
另外,针对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可为学生设计一种简单而又中心突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也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组内探讨解决疑难问题,教师从旁指点;解决不了的或推荐出的重点问题拿到课堂上来交流;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与教师的读中指导相结合。也可以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必要的讲解还是需要的,当然讲解要精练,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应该说,大部分的教学设计都只能说是一个预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能以不变应万变,尽可能地处理好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但我始终相信这样一点:预设越充分,即教学设计越到位,课堂教学生成的组织就越有把握,语文阅读课的生命力才会越强,课堂教学效率也才会越高。
第二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
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 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 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 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1册)时,篇末可设问:①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②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③假如扬科活着,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 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寓动于静,发乎自然
高安四小:徐丽
摘要: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牢固的语文基础才能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本文将就如何动静情境教学法进行语文学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动静教学法 提问 游戏 合作精神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其所谓动;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情景教学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其所谓静;本文将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动态学习: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中,动静相宜、感染力强 等特点,恰当运用媒体,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生动地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增强。通过多媒体设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所展示的内容准确连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变了现状,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精彩,充满趣味。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去分析、总结,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正确利用它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二、动态学习: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很难顾及所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此外,在交流合作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合作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合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不再压抑沉闷,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提高学习兴趣。
三、动态学习: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大都喜欢玩游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因为在教学开始前,学生普遍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氛围中,比较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到课堂,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老师所授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老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充满热情,还必须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文化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被老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所吸引。所以,语文老师必须注重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四、静态学习: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精神集中,让思维加更加发散。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的提问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该是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由浅入深的问题,通过这样巧妙的提问,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欲罢不能的动力,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五、静态学习:丰富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以情感人,营造良好的情感气氛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保持愉悦轻松的情绪,沟通师生感情,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怎样营造这种良好的感情氛围呢?老师必须关心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懂得激励和鼓舞学生,用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及行为举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与学生接触时,老师要用和蔼慈祥的表情和亲切温柔的声音去对待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学习。
结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努力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动静相宜,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四篇:情境教学法
运用情境教学法 指导阅读教学
西南街道刘本章小学 何月娥
(本论文2001年获佛山市论文评比三等奖)
情境教学法具有有形、有情、有境、有趣的特点,它能充分创设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激发起学生们的注意,使学生能理解和运用,从而能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起阅读的兴趣。下面就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指导学生阅读,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用人物的内心活动创设情境教学。
在小学阶段,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或“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等,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线,是领会作者思想感情之路,从读入手,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以“境”动“情”,更能恰如其分地指导学生阅读,把作者的感情充分读出来。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我抓住了。人物内以活动这一中心,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我”的内心,来激发学生对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模范行为的崇敬,接着,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创设了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草堆里—动不动,直到生命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声呻吟,这种坚毅的意志,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邱少云这种壮烈牺牲的伟大情怀和模范遵守纪律的光辉形象。
二、运用人物语言、动作创设情景教学。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在教学取隆化时,冲锋号已吹响,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处在桥底下的董存瑞怎样呢?我先让学生通过理解“万分危急”和“千钧一发”等词,同时创设了一个个解放军战士正英勇地向前冲,但因敌人暗堡的机枪射击,一个个倒下的悲壮场景,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战斗形势,体会董存瑞的内心境界,从而使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最后,通过放幻灯,和读课文,让同学们体会董存瑞的动作、语言: “站在桥底中央顶住桥底,猛地一拉”、“昂首挺胸,钢铸一般的脸,像巨人一样挺立”,“坚毅的光芒”,让学生充分想象当时的人物形象,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英雄为国献身的坚强决心和大无畏精神。英雄的形象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脑中,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三、运用导语的设计进行情境教学。
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时,我运用电教手段,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组活动幻灯片,让学生进行录音,边看幻灯,创设了《草船借箭》的情景。然后,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绘: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而且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叙述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用借箭的妙计对付周瑜的暗算,使周瑜自愧不如的事。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抗衡,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并设法陷害他。《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他们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这段导语,从情意入手,让学生全身心凝聚于对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的才干的敬佩之中,为学好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而形象愈是鲜明、具体、生动,就愈能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教学效果就能容易体现。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课文《鹅》,这是学生接触的第—首古诗。他们对古诗的语言并不熟悉,很难通过语言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于是我借助录音机去到专门养鹅的专业户,录下几只鹅在池水中昂首呜叫的声音,在上课时,通过幻灯显示出鹅在碧波荡漾的池水中悠然拨动脚掌的情景,再放录音,同时,诗句的朗诵又随着幻灯的画面同时出现,这样一个生动的画面,一种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指导理解学习“曲颈”这个重点词。学完古诗后,有的学生认为鹅“向天歌”是在招呼它的同伴,有的学生则认为这只鹅在表达自已的快乐之情。这样运用情境,既指导了阅读教学,又能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等的几点,仅作为我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的一些体会。当然,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能让学生引起注意,渲染气氛,陶冶情操,有利于阅读教学。
第五篇: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 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入了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健康成长。情境教学法正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故事中得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情境的设置是让其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② 符合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低年级立定跳远中,设计小兔子秋游的情境,让小兔子(学生)在秋游中学习各种跳跃本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③ 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④ 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建议,改变以往呆板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 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境”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3、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先让学生模仿青蛙跳:双脚用力登地,向上跃起(重点);后在观察中注意落地的感觉:轻巧落地(难点)。以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4、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游玩、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
创设合理,有效地探究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品生品社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为了创造情境而创造情境,创设情境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学生首先需要一个温馨和谐、平等安全的心理环境,需要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实践的自主探究环境,需要一个充满好奇疑问的问题环境,需要一个与伙伴教师互动合作的交流环境。创设学习环境要遵循“实效性”的原则,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创设学习环境,在课堂实践中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有利于促进学习的学习环境。在思品课的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设计情境,如:在《和爸爸妈妈谈心》一课中,通过小品表演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一男生一女生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男生很不高兴的样子。女孩跑上去关心地问:“什么事不开心?”男生边走边沮丧地答:“今天早上妈妈不给我签字”。“为什么?”“她说我作业做得太慢”。“那你怎么做的?”“我就赌气跑出来了”。(两人边谈边走向座位)女生向全班同学求援:“这个问题请大家帮帮忙吧。”这样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欲,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活动的形式,就可以为思品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品生品社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实践道德要求的能力。
一、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
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教师为此必须钻研教材、熟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录音、音响、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
(三)运用学生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
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哑剧、相声、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运用观察、演示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小演示,小操作等,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及进一步深化。如用一双筷子和十双筷子作比较,哪个更容易折断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演示进入情境,做到眼有所观,心有所感。
(五)巧用插图、挂图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图的,低年级教材更是图文并茂。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
二、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1.巧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并使导行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珍视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成长》两专栏中,就通过两个典型的事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新同学建立友谊、与新朋友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达到对学生行为动机的指导。2.创设与道德行为相应的情境导行
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如教学《自立自强》一课,举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与雄辩家德尔摩尼的故事以及霍金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最后他们都在自己的事业中业绩斐然,再举出教学案例中我们身旁一个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就是否有恒心和毅力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我深信情境教学定会绽放光彩。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实践道德要求的能力。
一、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
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教师为此必须钻研教材、熟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录音、音响、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
(三)运用学生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
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哑剧、相声、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运用观察、演示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小演示,小操作等,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及进一步深化。如用一双筷子和十双筷子作比较,哪个更容易折断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演示进入情境,做到眼有所观,心有所感。
(五)巧用插图、挂图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图的,低年级教材更是图文并茂。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
二、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1.巧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并使导行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珍视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成长》两专栏中,就通过两个典型的事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新同学建立友谊、与新朋友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达到对学生行为动机的指导。2.创设与道德行为相应的情境导行
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如教学《自立自强》一课,举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与雄辩家德尔摩尼的故事以及霍金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最后他们都在自己的事业中业绩斐然,再举出教学案例中我们身旁一个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就是否有恒心和毅力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我深信情境教学定会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