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声音》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时间:2019-05-12 16:2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周围的声音》教学设计-精选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周围的声音》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第一篇:《我们周围的声音》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我们周围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声音,培养对声音的喜爱。

2、培养学收集声音及表达声音的能力。重点:收集声音、表达声音、研究声音。难点::收集声音、表达声音、研究声音。关键::收集声音 课时:1课时 教具:录音机、课件 学具:录音机 相关知识点:声音收集的方法 教学突破点:在生活中收集声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采集声音:

1、明确采集声音的范围。(大自然、集市、市场、乐器)

2、明确采集声音的方式,把各种声音录下来(边听边猜是什么声音?)

二、研究声音:

1、把采集的声音进行分类(噪音、乐音)

2、积累描写声音的词语。

三、指导学生采集声音:

1、指导学生活动。

2、学生表演或收集。

3、召开研究成果发表会: 学生汇报交流各组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声音 采集声音 研究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丰富说话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非常有趣的说话课听声音说话。好吗?在春天的一个早晨,阳光明媚,小动物们哼着歌,向我们走来了,仔细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老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

二、声音的分类。

1、播放

第 1 页 课前学生采集的声音,说一说都是什么声音?

2、这些声音都能分哪几类?

3、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到的声音分类。

4、教师检查,巡视。

三、有趣的象声词

1、你知道什么是象声词吗?

2、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象声词。

3、请同学演一演,其他同学猜。

四、我们身边的噪音

1、播放噪音

2、你喜欢这些声音吗?他们是那里发出来得?

3、我们应该怎样做?

4、成立噪音治理小组,防止噪音产生。

五、我们喜欢的声音 我们喜欢的声音来自那里? 怎样制造好听的声音?

第 2 页

第二篇: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语言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教学准备】

用几种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袋子,描述袋内物品的作用与特点,同学们根据描述猜测物品的名称,并说说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师随机板书学生说出的材料。)

2.揭示课题

师:金属、木头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生活中的材料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课题)

二、观察探究

1.观察我们身上的物品

(1)请同学们观察小组其他同学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试着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2. 观察书包里的物品

(1)观察书包里的物品,猜测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并完成记录单。

(2)生观察记录,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3.观察描述一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师描述一种材料的特征,生猜测是什么材料。

(2)说出教室里以及生活中的木制品。

(3)知识延伸,认识到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主要特征。

三、巩固发展

1.观察教室里的其他物品,说出制成这些物品的材料。

2.师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

继续观察教室或家里的物品,试着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考虑: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人们要用这样的材料制成这些物品?可不可以用其它材料来代替呢?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进行了“植物”和“动物”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在这个单元里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当学生们对各种物体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可以按照组成物体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质来描述这些物体。而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材料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1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6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这一课将通过观察和辨认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他们将观察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书包和教室里的设施,分辨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常见材料,描述它们的特性。这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二)、具体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教学准备:

1、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餐巾纸、牙刷、毛巾、钥匙、玻璃杯、木梳)。

2、我们身上的物品、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的统计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问:摸奖见到过吗,你摸过吗?今天我们也来摸摸,看看你的运气如何。老师先告诉你们,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你摸的时候,说说你摸到的感觉,并猜猜你摸到的可能是什么,它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摸奖猜谜活动,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在老师准备的百宝袋里摸各种物品,学生每摸出一种物品都让他猜猜这种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

3、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后师说:是的,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材料人们使用,今天咱们就来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要研究的问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会越感兴趣。用摸奖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似乎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对小学生来说也很意外,在兴趣盎然的摸奖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上来。

(二)、观察记录身边的材料

1、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带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试着把它们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同学们对周围的常见材料如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不陌生,但对于这些材料了解并不深入。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知道一些常见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了解这些材料的主要的物理特性,发展学生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贯穿教学始终,运用观察,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

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生活经验为基石,激发兴趣,突破教学难重点”的教学主线。教学时我不仅仅要让学生动起来亲手实践,而且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得到科学依据,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一、根据学生心理水平激兴趣,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都是从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遵循科学课标中提倡的“小学科学教育作为科学启蒙教育,要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基本理念为指导,体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力求借着生活这个“百科书”让学生感知理解材料概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科学学习中。

二、观察材料的特性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才2个多月,对科学课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在比一比,猜一猜等轻松的活动中学习。为此,我在本环节设计了猜谜语活动,让他们打一材料。我认为这不是一般的猜谜语,而是把谜面一句一句呈现,让学生对所猜的谜底的范围不断缩小,最后,谜面呈现完才得出谜底——木头。这一生活中最常见的,最容易了解的材料,再拿出一块木头进行验证,补充木头的特征。这样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木头的特点也能够粗步了解。此外这为后面让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其他材料的特性作了铺垫,便于学生轻松掌握材料的特点。

三、整合内容开展比赛,调查身边的材料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在学生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时,采用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调查比赛,凸现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这一教学重点。首先,我对教材进行整合,将身上的物品,书包的物品,教室的物品三张调查表整合为一张。让学生在调查中,发挥小组合作能力,比一比哪个组快速完成调查表。并在快速完成调查表后全班交流。

本节课的科学概念是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而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也引导学生去分析使用不同的材料也可以制成一件物品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也是我们培养的核心目标。

我想: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捕捉。为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我不仅让小组讨论,还利用向孩子们展示了木头,玻璃,塑料,纤维,金属,纸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拓展延伸了课外知识。

本环节中我意在不仅完成预计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学到只有团结合作,分工明确,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谈收获。

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对材料形成较完整的认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外延伸

继续调查搜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新的材料,它们又可以制作哪些物品,并记录下来。

真正有效的课外实践不仅可以帮学生树立 “科学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一科学理念,而且使科学课程目标得以更好实施。

总之,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充分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动眼,动脑,动口,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体会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科学教学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科学学习过程,使教学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是什么东西做成的。从而引入材料的概念,并板书:像木头这样能制作成物体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材料。

2、新授:

1)认识描述六种常见的材料。

先向学生展示六种常见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看,摸,拿等)让学生对材料的物理特征有个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说说各种材料的特征。让学生对描述材料有一定难度,此时通过选择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木头的特征。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好地认识了木头的特征也为他们对其它材料的描述做了个引导,能够有效地突破难点。

2)了解周围的材料。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这个内容设计了三个活动,首先是让学生调查身上的物品,其次是调查书包里的物品,再是调查教室里的物品。为了避免单调,调查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调查身上的物品时两个同学一组观察,交流,完成书上的表格。调查书包里的物品时,采取学生独立完成的方式,将自己书包里的东西一一列出并进行记录,对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一个调查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采取周围同学互相说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能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另外,在调查材料的活动中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由于各种材料的特性不同,用途不同,许多物品需要多种材料才能做成,不同的物体的制作需要不同的材料。这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物体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我们周围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观察并辨认不同的材料,描述常见的材料;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难点:

准确辨认周围不同的材料

教学准备:

各种金属物品、木制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研究了植物和动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具有生命的特征,从本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世界都是由不同的物质构成的,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每时每刻都与这些物质打交道。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是什么?(展示木质物品图片,学生汇报,师板书物品名称并相机问学生是什么材料做的-木头)提出材料名词。

二:我们知道的材料:

1.同学都说了这些物品是由木头做的,它们的材料是木头。你知道什么是材料吗?除了木头还有什么材料?学生汇报分析学生的理解。

2.师白板说明材料是: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产品的物质。学生汇报师提示并总结材料有:木头、金属、玻璃、纤维、纸、陶瓷、塑料、橡胶、高分子材料等。

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生活中的材料。(展示图片,学生汇报,师点评即时纠正并描述材料的特性加深材料的分类)

4.我们认识了几种材料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特性吗?(学生汇报,师总结)选一种材料描述它的特性写在记录本上。

三:调查身边的材料

1.观察我们身上的材料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汇报,师点评)

2.看看小组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填写调查表一。(师讲明填写要求,纪律要求,如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安静、填得最多、最快等)

3.学生填写调查表一,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记录情况,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点评更正。

5.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看看又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二。

6.对比:调查了多少种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做成的?哪些物品由多种材料做成的?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学生小组据调查表分别汇报师总结)

7.为什么我们身边广泛使用这种材料呢?它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总结。如纸:轻薄便于书写,可以记录大量的信息,对于我们学生学习来说学习知识需要大量的科学信息,不可能用竹简原始的材料来做记录练习;塑料:加热后容易做成各种精细的零件,便宜耐腐蚀……)

四:总结据展

1.我们身边的材料常见的有哪几种?(生汇报,师总结。)

2.在生活中有很多新的材料如:如:像高分子材料、人造橡胶等。同学们下课后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把它们记录下来。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能辨认我们周围不同的材料,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

铁钉、玻璃、纸、布、木块、塑料块、夹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木夹)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做的?

2.(出示木块)我们把像木头和金属这样能制作成物体的叫做材料。

3.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课题)

二、调查身边的材料

1.我们自己和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2.分组完成观察活动

3.汇报: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4.我们周围许许多多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那我们书包里的物品又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5.分组完成观察活动

6.汇报:你们观察了哪些物品?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7.我们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8.观察了这么多材料,哪些材料使用最多?为什么要大量使用它们?

三、观察描述材料

1.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征呢?(每组观察一种材料)

2.分组观察

3.谁来描述一下这六种材料的特征?

4.为什么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5.是呀,每种材料都有它的特性,大多数的物品并不是由单一的材料做成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观察研究,你有什么发现与收获?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些常见的材料。

第三篇:《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邢台市家乐园小学 安小静

一、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五课。本课共三个教学环节:我们知道的空气、空气存在吗、比较空气和水。在第三个环节当中涉及到了水,本课又是空气部分的开始一课,所以它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单元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二、学生分析

“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呢?它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的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放开,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设计理念

1、以旧带新。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经历基础上,设计与课题直接关联的实验活动。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存在的经验是学习

本课的重要教学资源,在课题的引出,空气的寻找都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科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这一思想的认同与接受,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

2、《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课以“找空气”为重点,设计了几个活动,就是让学生亲历一个自主发现探究的过程,明白发现式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形成相应的科学探究能力;

3、“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问题后,让他们自主猜想、实验,教师只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作必要的引领和指导。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透明塑料袋、烧杯、水槽、注射器、吸管、气球。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实验报告单各一张。【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谈话:孩子们,首先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光临我们课堂的领导和老师们吧!接下来,让我们把激动的心情放松一下吧,(排三下,坐端正)闭眼,深呼吸三次,吸气,呼气、、、、、、孩子们是否轻松了好多,接下来请回答安老师一个问题:刚才你们在呼吸的时候吸进去的是什么? 孩子们:空气。

老师:空气在哪里啊?你的左边有吗?右边有吗?前后有吗?安老师的四周有没有空气?后面听课老师们的周围有没有空气?所以说空气就在我们周围。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我们周围的空气吧。

二、新课讲解

老师:据我所知,我们班的孩子们最喜欢玩闯关游戏了,是不是啊? 学生:是。

老师:这一节课安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个大闯关,(出示三个大闯关)你们有没有信心和安老师一块儿闯过去啊?

学生:有。

老师:为了帮助那么顺利的闯关,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请孩子们仔细地认真地欣赏。(播放视频:我们周围的空气)

老师:孩子们看完了,收获一定是大大的吧。接下来,让我们满怀信心地进入我们的第一大闯关吧-------我们知道的空气.(板书)

闯关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老师:孩子们,在科学上我们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时候,常常要用到这样的一种图------中间是被研究的物质,然后四周冒泡,这种图叫? 学生:气泡图。

老师:(出示气泡图)我们知道的越多冒出的泡泡就会越多。现在每一个小组都有一张这样的气泡图,如果你们知道的很多很多,你们可以再增加几个泡泡。如果你们知道的不够多,没关系,可以空几个泡泡。但是最后我们要比赛看哪一个组冒出的泡泡最多。接下来一起讨论,把你知道的有关空气的信息分享给你们组的小朋友吧,记录员负责记录。(学生讨论、记录,老师巡视。)

老师:孩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七个泡都完成的组长举手、、、、、、七个泡以上的组长举手、、、、、、孩子们谁特别想把你们的气泡图展示给全班的小朋友们、、、、、、(孩子们上台,老师展

示)、、、、、、看来孩子们知道的好多啊!

老师:孩子们你们的气泡图都棒棒的,但是看屏幕,安老师的还空着呢,一起帮助一下安老师吧!、、、、、、样子、、、、、、用手捏住鼻子,不能坚持的可以松手啊、、、、、、好难受啊!说明人要呼吸空气,还有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周围都是空气。最后一个泡泡好难啊这可怎么办呢?奥,我想起来了,我为你们准备了两个动画,孩子们想不想看? 学生:想。

老师:但这是有条件的,你们看完后必须帮助安老师把这个泡泡填上,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孩子们谁来说说?、、、、、、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大功告成、我们终于顺利的闯过了第一关,点赞。

(设计意图: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梳理,为以下的将要开始的有关空气的探究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同时也渗透了学习行为教育。)

老师:孩子们,我们知道我们的周围都是空气,那么空气真的存在吗?接下来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我们的第二大闯关-----空气存在吗(板书)闯关二:空气存在吗

老师:孩子们你们猜想空气存在吗?

学生:存在。

老师:我们把手伸到鼻子前,会感觉到有空气吹向了手掌,把手放在胸部,会感觉到胸部的起伏,都可以证明空气是存在的。老师:孩子们虽然刚才通过体验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除了体验也可以利用桌上这些工具:透明塑料袋、注射器、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个装着水的水槽,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人选择自己方法向其他成员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组员认真听讲解,记录员要选出一种你们组最喜欢的实验写出报告单、、、、、、孩子们开始吧、、、、、、基本上每个组都完成了,材料管理员把你们组的实验材料整理整齐了吗?现在哪一个组想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大家?、、、、、、展示报告单,共同点评。

老师:孩子们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看不见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除了空气之外比如还有、、、、、、?谁知道?(细菌、病毒等)所以我们吃饭以前要洗手。

(设计意图: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培养孩子们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老师:到此为止,孩子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关于空气的好多信息,那么它和我们刚学过的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大闯关吧、、、、、、比较水和空气(板书)

闯关三:比较空气和水

老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好多特性,还记得吗?(学生回答)这样看来,水和空气既相似又不一样。

老师:孩子们我这里有两个一样的烧杯,这是一杯水,这是一杯空气,很明显水是重的。现在我把这杯水用完了,能否扔掉? 学生:不能,浪费。

老师: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留下了的水可以洗衣服、洗手、浇花浇草等。现在我把它倒进水槽(倒水)细心的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水在流动。那么空气会不会流动呢?孩子们教室里有点热,让我们用书扇一扇吧。你感觉到了什么?(风)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说明空气会流动。除此之外还有孩子们玩得吹泡泡、红旗迎风飘扬等都可以说明空气会流动。

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机器都运用了空气的流动,比如:电扇、空调、风力发电机等,所以我们要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同时科学又是为生活服务的。

老师:接下来,我们用曾经学过的维恩图来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吧。(出示维恩图)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是一种东西、生物都离不开、、、、、、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较重等。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较轻等。老师;

三、总结与延伸

老师: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好多特性比如: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透明、会流动、生物都离不开等。我们又知道健康需要新鲜的空气,近期,我们都经历了好多天的雾霾,雾霾夺走了孩子们喜欢的室外体育课;雾霾引起车辆限行,给大人们上班带来了好多不便;雾霾遮盖了诗一样的蓝天白云;雾霾使得满大街变成了来来往往的口罩、、、、、、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平时做到爱护花草,保护树木,不乱扔垃圾、、、、、、我们渴望清新的空气;我们渴望白云绵绵、蓝天无限。

老师:最后,安老师把伟大的科学家马克思的一段名言送给孩子们,希望你们带着对科学家深厚的感情大声一起读(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同时养成向科学家学习的良好品质。)

四、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二、空气存在吗

三、比较空气和水

第四篇: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出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新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五课时。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在活动的设计上新教材更充分地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并要求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测量,体验观察的多样性。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科学》课中的实验活动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项活动,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孩子们在面对新知识得态度是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对科学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经常会自发地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兴趣或疑问,从而引发其探究的需求和愿望,但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教学重点:用更多的方法、充分的证据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对无法看到的现象(空气的存在)如何把现象放大,让学生感知到

教学具准备:

教具:

实物投影仪或小黑板绘制气泡图、维恩图;

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蜡烛、打火机等。教师备份材料:

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

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放松一下好吗?

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

2、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自由流淌的风,涓涓的流水,缭绕的迷雾,.穿过浓密树叶还会看到会跳舞的阳光。好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清馨画卷,多么美妙的早晨呀,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

3、睁开又眼,谈谈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师可引导:是不是感觉有一股气从鼻子吸入,科学上把这种气叫做“空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学生熟悉的“深呼吸”活动引入新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对空气有更深刻的切身体验,同时快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探究空气奥秘的学习欲望。另外,动听的音乐与形象的语言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我们知道的空气

1、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气泡图中。(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再想想。没有空气,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学生说,教师运用课件整理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设计意图: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梳理,为以下的将要开始的有关空气的探究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

三、空气存在吗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袋子里真的有空气吗?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2、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

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组选择一种方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注意要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设想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有以下几种,教师可适当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点拔。

①用透明塑料袋装空气,使空气鼓起来。②用吸管往水里吹气。

③把玻璃杯倒扣水中。④吹气球„„)

3、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演示实验过程,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适时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并请学生试着举例。)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用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培养学生的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其次,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与实验能力。】

四、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回顾水的特点; →相同的地方; →比较不同。

(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然后把它们填写到课本77页。)

2、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维恩图,与学生交流。

3、探究空气比水轻

师: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说一说你是怎样证明的?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当小组内一名同学动手操作时,其他组员认真观察。

(对于感觉有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启发。设想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有以下几种:

①装一杯空气(空杯子)与水比较轻重。②装一袋子空气和一袋子水来比较。

4、空气的流动

①师: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可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悄悄把花露水洒到讲台桌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还可请一位学生上台吹泡泡,让大家通过观察泡泡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②动手画一画风。

③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将所学的新知构建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中,并不断地进行扩充、完善。根据课堂生成,教师可灵活调整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自主研究。】

五、总结与延伸

回到课前的气泡图,看看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一样吗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的经验进行对比,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进行一个很好的总结,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对已有经验进行更新。】

第五篇: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六种常见的材料、尺子、眼镜、玻璃杯、铅笔、记录纸。【教学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我们会经常使用,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知道他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吗?(板书)出示:勺子、碗(金属)尺子(塑料)

剪刀(金属,塑料)课本、报纸(纸)铅笔(木头)红领巾(纤维)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课题:我们周围的材料)

二、新授

1.你能说出哪些常见的材料?

预设:皮鞋用的皮革、砖、水泥、陶瓷等。

2.你能说出用这些材料做成的东西吗?同桌互相说一说,记录到笔记本上。3.你能用适当的词语描述这些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吗? 预设:

金属:有光泽、比较硬、导热、导电、易沉入水中。塑料:比较透明、轻、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中、轻

紙:薄、轻、可以书写、易燃、可折叠、吸水 玻璃:透明、用于建筑物上、隔风 纤维:可以做衣服

三、调查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上的物品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特点和用途来做成我们需要的物品。其实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多物品,你知道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吗?我们不妨来调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先观察自己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携带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记录到书中表一中,在活动之前,先看要求。出示课件要求:(请学生读)

(1)先观察再记录(强调必须要先观察)

(2)分工合作,四人一组(前后两桌同学),边观察边记录到表一中。(3)碰到不认识的材料可以用①、②、③……来做标记。(4)注意小组内交流要轻声。(5)讨论结束后,请快速坐好。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学生上前汇报展示,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出示物品展示)

4、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物品由一种材料做成的,有的由多种材料做成的。

四、调查书包里的物品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我们身上的物品,每天我们都背着书包上学,那么书包里的东西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下面我们组内合作找一找书包里的东西,并记录到书中表二中,要求同上。(1)学生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大家对他们小组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师:看来大家都能挑熟练的找出做成物品的材料,接下来我们在做个游戏。我来考考同学们,我在教室里指一件物品,看看你能否说出它是有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成的,准备好了吗?(门,窗,椅子,黑板,电脑,暖气,灯......)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6种常见的材料,通过刚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的物品可以由一种材料做的,也可以由几种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有天然材料,也有合成的人工材料。

你知道为什么金属的材料可以做成暖气,用纸来作成纸巾吗?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调查家中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记录到笔记本上。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课,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6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这一课是由两个部分构成:

一、我们知道的材料;

二、调查身边的材料。我对教学进行了一下安排,并对所教内容进行反思。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六种材料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纤维等,并能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它们的特性。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对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这五种材料都比较熟悉,其中对于“纤维”这种材料的认识,不知道什么是纤维,学生总结是有困难的。我就来举例解释。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取得纤维,根据其来源分成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三类。棉花属于植物纤维,动物的毛如:兔毛、羊毛等属于动物纤维。化学纤维是经过化学处理加工而制成的纤维。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类。突破了“纤维”这个知识点的认识。

第二部分是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我分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物品。

刚一开始,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很熟悉自己身上的物品了,不观察就开始记录。我制止了这种无效的探究观察。提醒学生在科学课上要用事实说话,必须先观察再记录,要尊重事实。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小组合作还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我在这提出了活动要求。而且在要求中我还提出了,必须要先观察后记录。往往为了培养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我在学生汇报交流的环节上加了要求,就是一个学生上前汇报小组结果,其他三个学生出示物品进行展示。这个环节处理的比较好,不仅展示交流的小组能说清楚物品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看清楚他们组的物品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在听了章鼎儿老师的讲座《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我感到自己在处理一些学生小组合作调查的环节中,不能大胆的放手,局限了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材料的时间和空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科学课探究活动要有更新的认识,让学生参与活动,主动参与活动,自主参与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精神。

下载《我们周围的声音》教学设计-精选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周围的声音》教学设计-精选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常见生物的名称,增强关爱生物的情感。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总是表达观......

    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概括本单元7课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2.回顾几种常用观察方法,梳理各课的探究活动要点。3.指导学习科学阅读,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5篇材料)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5篇模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及反思 思南县东华乡中心小学周宗强 一、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反思 樟村坪镇中心完全小学张爱萍 《我们周围的材料》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引导学生观察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书包和教室里的物品,分辨他们使用什么材料......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霍邱县石店镇五塔初级中学 蒋伟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⑵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定稿)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①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②能在已有的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导途径提出假设。 ③......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