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湖南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综述
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训练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2.规范课堂纪律。
教学重点:
训练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
教学难点:
规范课堂纪律
教学准备:
各种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互相介绍认识,谈谈假期趣闻
二、教师选美术课代表、美术组长,提出工作要求 1.课前负责学生纪律与课前准备 2.课前到美术办公室收发作业
三、课堂常规训练
1.调整座位、课前准备、上课起立坐下、摆放板凳的常规训练 2.上课时的纪律要求
3.美术工具贴名字做记号 4.存放美术工具
a未经老师允许不得随便进入美术教室;b美术教师的作品和器材眼看手不动;
c爱护美术教室的用具。
6、浏览课本,学会在书本上标注学习用具
四、与学生分享美术知识
1、欣赏有创意的美术作品,介绍美术分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请学生谈谈对美术的认识。
五、小结
师总结:通过了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谁来做老师说说下节美术课,我们要准备些什么用具?
六、下课 训练下课礼仪规范
强调学生的工具摆放好,收拾好桌面等 教学后记:
第1课 形色协奏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 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材、图画本
五、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 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
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教学后记:
第2课时
一、导入
根据上节课同学们提炼出的造型元素,同学们知道了实景与画的相似之处,这节课我们进行创作。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二、欣赏提升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板书:主观设计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四、拓展评价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教学后记:
第2课 俯仰之间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教学难点: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三、教学准备
课件、俯视的照片 学具准备: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3月12日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兴隆山吗?谁来说一说兴隆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兴隆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兴隆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兴隆山图片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 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 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
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一)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课件: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a.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b.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二)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三)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创作。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教学后记: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分析简单的透视现象,在室外风景画中能用线条表现空 间的纵深感。
2、使学生了解与透视相关的基本概念,中室内景物画中能用线条 表现出物像的立体感。
3、使学生学会推理的观察方法,能忠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透视知识分析画面。以及探讨表现方法时介绍物体透视缩形,逐步变化的原理。教学难点:
作业的绘画步骤体现透视原理。教学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图片、作品欣赏、凡.高作品。多媒体、实践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
1、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图片,你们发现这些物体在画面中产生了什么变化吗:
生:近处的物体大,远处的物体小。
2、教师总结:
在一张画面中,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会发现近处的大,远处的小。近大远小这种现象出现以后,画面就给我们一种空间感。
3、板书:近大远小;近高远矮;近宽远窄;近清楚远模糊。(图片)
二、游戏训练
1、出示游戏规则。
游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上台按顺序添画;重复排列老师已经给出的一个图形;运用遮挡关系及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发法,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2、学生添画游戏、互评
3、教师归纳画面表现透视的几种形式
4、教师纠正学生在绘画中出现的错误。
a.离眼睛距离最近的第一个杯子应该比第二个杯子大,而这张画把两个杯子画得差不多大。
b.前面杯子的落脚点应该比后面杯子的落脚点要低。
c.小树之间的距离也产生透视现象,近的间距长,远的间距短。(游戏添画内容:a、图添小树b、图添茶杯c、图添蘑菇)
三、分析知识
1、作品欣赏。
师:刚刚每个同学都参与了我们的游戏,老师也总结了大家共同的结果,现在我们来看看别人的作品。
2、出示一幅小路的空白图,让学生谈添画内容。师:你会选取什么物体来添画表现呢?添画要注意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直接示范添画,标出地平线和消失点。(作品欣赏:小路的空白图)
四、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绘制一幅风景草图,选择一颗树的形象,在画面小 路上重复进行排列组织。
2、注意:表现出地平线和消失点。运用遮挡关系和近大远小的透 视原理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前后空间感。(凡.高的作品展示)
五、评价延伸
1、作业讲评。
2、教师总结:看到同学们的作品,老师很高兴,因为从你们的作
品里我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都掌握了。如果同学们感情趣的话,可以在课后欣赏作品时也用老师讲的这些知识点去解读艺术作品,相信大家会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学后记:
第 4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教学重点: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教学难点: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
二、分析结构 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三、尝试体验 探讨研究
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课件展示)
2、师生合作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课 壶趣
四、设计构思 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教师巡回指导。
五、观摩交流 互相评析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作业布置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把握画器皿的笔墨浓淡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器皿的用笔用墨技法。
教学难点 :笔墨水分控制,花纹的组织变化。
教学准备:示范用宣纸,中国画用品,器皿实物,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
一、欣赏齐白石作品,引入新课。
1、齐白石写意作品数幅,展示在学生眼前,欣赏,激起学生绘画表现欲。2·揭示课题:中国画 器皿
二·新授
1、教师发问:
“常见的器皿有哪些?”“各是什么形状?”“谁上来画画?”
2、小节。
1、组成:盖、口、身、嘴、脚、提手等。
2、常见外形。3常见装饰花纹。
三、教师讲述,结合演示画器皿步骤。(将演示宣纸挂上)
1、以稍干的淡墨中锋线勾外形,注意壶身对称及透视变化。
2、淡墨或淡墨中加上青绿色点画花纹,不同方向的花纹用笔应有区别,注意水份控制,不可将花纹形状画“糊”,以至不可收拾。
四、讲述作业 要求:
1、落墨前先用铅笔轻轻勾画器皿的大体位置和形,基础好的同学可直接落墨点 写。
2、依构图需要可适当增加背景,题字落款位置要适当。4·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谈话: 1·收回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评选优秀作业。(要求学生评出笔墨效果好,构图好的作业)3·小结本节课堂情况,下课。教学后记:
第学习目标: 5课 瓶花与水果
1、能够探究发现美就在你的身边,体验了解美的文具用品。
2、用画笔表达美的文具用品。
3、逐步养成美好习惯,用审美眼光观察身边的物品。
4、培养在美的探究中自主、分析、理解,表达美的物品。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工具(笔)表达文具用品之艺术效果。教学难点
1、用画笔表达美的文具用品。
2、逐步养成美好习惯,用审美眼光观察身边的物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圈桌而坐。视频展示仪显示学生的各种笔袋,文具用品,再看老师的范图。引出课题:身边的物品——文具用品(线造型、写生)。
2、揭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绘画内容,注意学习策略,让学生探究文具用品,去感悟文具用品的生命存在,体现自己情感(老师提问)。
3、让学生观察文具盒,看造型、结构、色彩、材质及利用情况。学生相互比较、对照,探究其美观性、实用性。再看书包、书本、笔记本、字典、计数器等文具用品。
4、让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提高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然后
每小组由一至二位学生发言,分析文具用品之特点。
5、摆放文具用品成一组静物,注意摆放时的构图,前后关系等。
6、教师与学生相互表达交流文具用品特点,注意奖励评价修正学生观点。
7、在讨论探究基础上。老师展示范图,明确学生绘画可从文具用品中易掌握的开始着手,用工具也可以你喜欢的笔。以简洁明了的线条表达文具用品。
8、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在绘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视频展示仪上显示文字:表达、交流。写生要素:a.构图b.形状c.空间d.色彩。
10、与学生交流绘画形式,表达形式。热情点评学生作业。
11、视频仪上显示文字:文具用品——美的造型——美的表达——美的创造。展示学生作品。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图片引入
1、欣赏教材中的画家作品。
黄铁山作品《水仙》、冯晓阳作品《瓶花与水果》
2、说说有什么不同(色彩明快、形体结实等)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瓶花与水果(水彩画)
(二)作品欣赏巩固方法
1、再次欣赏教材中的画家作品
2、要求阅读教材中提示的作画步骤,提出自己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1)如:怎样调准色彩?解决方法:看准物体上的色彩倾向(色相、色性),可以在色盒上先调试。
(2)如:花朵太复杂,怎样表现?解决方法:将花朵外形概括为几何形体(圆形、方形、梯形三角形等)考虑花的结构(芯蕊、花瓣、花托)和朝向变化(正面、侧面、背面)。
(3)如:花怎样画出物体的明暗关系?解决方法:引导观察后再示范,将一个物体概括为几个块面后再分析其受光部,背光部和投影的涂浅变化。
3、教师演示 画一个苹果,按水彩画步骤演示,并一步一步解决。
1、小结步骤与方法(1)用铅笔画出物体轮廊。(2)画出物体的大体明暗关系,线条不要太密,省略灰色部分。(3)用平涂的方法绘物体,再上清淡而明快的色彩。
(4)涂加深色,调整修改,可复勾轮廊线或加皴线条。(三)自主选择课本图片临习名画
1、自选作品临习:课本作品的那幅作品一部分。
2、作业要求:(1)局部临幕要求画面构图完整。(2)画面体现色调。
布置作业:运用水彩颜料画一幅“瓶花与水果”图。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四)展示评价
1、作品展示、互评、自评。
2、小结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在颜色的世界中邀游,认识到了水彩画的步骤和方法。同学们也把自己观察到物体真实的感受用水彩画表现山来。大家表现的都很好!教师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大胆的表现真实的感受,每个人
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教学后记:
第6课 《唱大戏》
教学目标
1、热爱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
2、能感受戏剧脸谱的魅力。能画一幅具有戏剧韵味的脸谱。
3、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难点: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CIA课件、学具:线描笔,彩笔,作业纸。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欣赏导入 师生共看一段视频。
今天我们来学《唱大戏》一课的脸谱。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脸谱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2、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 板书:纹样、着色。
3、要画好脸谱,先要了解人的脸形和五官。老师教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五
管。把纸对折,画一半,另一半就描过去。
4、请你从这几个部分观察脸谱形状的适用。(脑门 眉形 眼窝 鼻窝 嘴形)A`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学生观察脸谱,并思考问题。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B`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请学生上台画)小结:祥云纹样。5、脸谱着色有什么规律呢?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脸谱图案找出规律。A、为什么要把眼窝部位涂黑呢? 黑色突出了演员的眼睛。B、脸谱上最常用的色彩有哪些? 在黑、白的基色上,再添(1-2)种色,脸谱的着色种类不要太多。一般有一种为主的色调。以红色为主叫红脸,以白色为主叫白脸。6、比较两张作业。
三、作业要求 绘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四、学生作画,老师巡视
五、欣赏评价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热爱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
2、能感受戏剧脸谱的魅力。
3、能画一幅具有戏剧韵味的脸谱。
4、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要点:
重点: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难点: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教学准备: 教具:CIA课件、学具:线描笔,彩笔,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生共看一段视频。
今天我们来学《唱大戏》一课的脸谱。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脸谱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2、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 板书:纹样、着色。
3、要画好脸谱,先要了解人的脸形和五官。
老师教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五管。把纸对折,画一半,另一半就描过去。4、请你从这几个部分观察脸谱形状的适用。(脑门 眉形 眼窝 鼻窝 嘴形)
A`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学生观察脸谱,并思考问题。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B`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请学生上台画)
小结:祥云纹样。
5、脸谱着色有什么规律呢?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脸谱图案找出规律。A、为什么要把眼窝部位涂黑呢?黑色突出了演员的眼睛。B、脸谱上最常用的色彩有哪些?
在黑、白的基色上,再添(1-2)种色,脸谱的着色种类不要太多。一般有一种为主的色调。以红色为主叫红脸,以白色为主叫白脸。6、比较两张作业。
三、作业要求
绘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四、学生作画,老师巡视
五、欣赏评价 教学后记:
第7课 标签和品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运用艺术字、自选图形知识制作班徽。
2、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落实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学习汇报,还有最后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3、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也是在进行自我激励,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班徽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审美能力。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标志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有特点的标志应用(交通标志、安全标志、商标标志、电视台标志),产生联想,然后适时与学生共同总结标志设计的三种构成方式:图形、文字、图文结合。
二、1、提出本课任务: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本班设计一个班徽,要求:利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
2、提供参考样式:让学生参考几个班徽形象设计,给学生一个引导的方向,而不是让他们盲目的去创作。
3、师:为完成本课任务我们需要应用以下内容,现在以组为单位讨论这三个问题(五分钟):
1)插入自选图形、艺术字
2)调节图形之间的层次关系(上、下)3)组合图形
(以上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汇报讨论结果。)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布置任务:上机实践,并让学生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设计: 简:简洁简练,一目明了 准:内容准确,有主题思想 奇:独树一帜,不能雷同 美:符合艺术美的规律 符合大众审美情感
制作的过程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二、发布作品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成果,并讲解设计意图。其他同学参照设计原则评价作品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评选出最喜爱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这一课我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目的已经实现了,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思考、多实践、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教学后记:
第8课 发现美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获得有关美术的分类、美术形式的知识。
2、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懂得从身边发现美、认识美,了解造型艺术的广阔天地和生活的关系。
3、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提高艺术创造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重点: 艺术的社会功能。
三、教学难点:
对身边各种美术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
①、同学们喜欢购物吗? ②、会买些什么东西?
③、老师这里有一些杯子,你会选哪一件?这只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为什么?
2、课堂发展:(一)、发现美
①、看来同学们对既实用又美观的东西都很喜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东西。你们发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②、在我们身边既实用又漂亮的东西真的很多。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艺术大师毕加索的见解:“我不是探索,而是发现。”
③、说说在你身边有哪些让你特别喜欢的东西?
④、原来同学的身边有这么多美丽的东西,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索一下身边的美术。(板书“美术在你身边”)(二)、感受美
①、什么是美术?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②、美术的范围广泛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种类型。观赏性艺术包括:绘画(根据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不同,可分成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画种),雕塑(包括圆雕和浮雕等多种形式,所用材料则有石、木、泥、石膏、青铜等),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属工艺品等)。实用性艺术包括:工业美术(又称工业设计,包括一切为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所设计的生活用品如:花布、陶瓷、玻璃器皿、家具、地毯、家用电器等)商业美术(主要是指商品标志、包装装潢和商业广告等)建筑之所以也属于美术的范围,是由于建筑包含技术科学和艺术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一)、欣赏美
①、欣赏了这么多跟美术有关的东西,它们在外观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②、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一件物品要想让大家都喜欢,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他的形状、花纹和颜色来做到。
③、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很多美观实用的物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评一评。
(二)、作业展评:
①、学生互评,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出你的看法。
②、学生自评,老师找出一张有特点的作品,由作者说出他的设计思路。③、集体评价,每位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得到选票最多的作品为本次设计大赛的冠军,教师颁发证书。教学后记:
第9课 图画书
教学目的:
1、培养想象力
2、学习连环画的创作知识
3、把握连环画的编绘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面和内容相符
2、用各种方法绘制
电教、教具、学具预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好看的图画书
二、讲授新课
师:好看的图画书是我们多年来最亲密的朋友,给了我人美的熏陶、有趣的知识,还有无穷的想像力。
1、欣赏范画
2、讲解创作过程
(1)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自已所熟悉的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分析这些小故事的内容,可将故事分成几段或几个情节,在大脑中将每一个故事情节构思好,构思一定要围绕故事片的主要内容。
(2)当自已脑海里对画面已有了构思,最好赶紧先用铅笔把它勾勒下来。可以先多画一些小草图,构草图时要考虑构思,草图作为落稿时的参考。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画草稿
根据情节和小草图,将不同的几个画面完成,注重每幅画面要有一定联系,前后呼应。
(4)最后将草稿勾为正稿,这一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改,但最好改动不要过大。
(5)添上一定的文字说明。
注:形象尽可能符合故事情节需要,并独具个性。
二、、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选用水粉、水彩等工具对例图进行改画,也可以按自已按自已的想法,选择喜爱的方法作画。
三、作业评价 教学后记:
第教学目标: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位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10课 巧用肌理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教学准备:
学生: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水洗„„
教师:范画若干;用于拓印的实物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二、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板书)
3、什么是肌理
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4、思考: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凸凸起伏,形成了规则和不规则的纹理。(树叶、钥匙、指纹、石头、篓子等)
学生回答后小结: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得都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
屏幕,在大自然中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的。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的。
三、制作肌理
1、欣赏两组作品:①课件中作品②范作
2、探究拓印方法,这些肌理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 ①学生猜测,教师是按学生所说方法示范
②课件提供揉纸拓印的方法,实物拓印的方法还有手绘的方法
3、学生练习,并且每人选出一张最得意的作品贴到展示纸上,并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四、展示作业
1、说说你是怎样来拓印的,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拓品的质感、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1、出示作品①范作
②课件(巧用肌理的作品)运用肌理拓片制作的作品
2、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有趣的肌理,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去寻找其他获得肌理的方法。(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复印机复印实物,用计算机制作等等)。并试着将这些肌理用到艺术作品中去。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二、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板书)
3、什么是肌理 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4、思考: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凸凸起伏,形成了规则和不规则的纹理。(树叶、钥匙、指纹、石头、篓子等)学生回答后小结: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得都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屏幕,在大自然中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的。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的。
三、制作肌理
1、欣赏两组作品:①课件中作品②范作
2、探究拓印方法,这些肌理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 ①学生猜测,教师是按学生所说方法示范 ②课件提供揉纸拓印的方法,实物拓印的方法还有手绘的方法
3、学生练习,并且每人选出一张最得意的作品贴到展示纸上,并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四、展示作业
1、说说你是怎样来拓印的,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拓品的质感、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1、出示作品①范作 ②课件(巧用肌理的作品)运用肌理拓片制作的作品
2、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有趣的肌理,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去寻找其他获得肌理的方法。(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复印机复印实物,用计算机制作等等)。并试着将这些肌理用到艺术作品中去。教学后记:
第11课 《吉祥宝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根据吉祥物的基本功能和意义,围绕校园运动会的主题进行吉祥物设计。
能力目标:能运用概括、夸张、变形等方法进行平面的吉祥物设计。
情感目标:体现自己的个性以理想追求,传递强身建国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能运用添加、简化或夸张的方法创造出可爱的、具有吉祥寓意的卡通吉祥物。
教学难点:如何就造型进行装饰。教具准备:各种吉祥物的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要求进行。
二、导入新课:
去年我们国家举办了一件大家喜闻乐见的大喜事,还记得吗?(世博会)伴随着世博会还出现了一位特别的形象———海宝。它得到了世界人们的喜爱。它,俏皮漂亮,惹人喜爱;它,是我们的吉祥的使者,传递着浓浓的祝福;它,来自生活,来自艺术家独具匠心的创造;它,就是——吉祥宝贝。(出示课题吉祥宝贝)
三、讲授新课:
(一)、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吉祥物的资料和图片。你们知道什么是吉祥物吗?谁来说一下? 师小结:吉祥物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象征性的图像,它服务于特定的节日。他通常选择有吉祥寓意的形象绘制而成,突出这一活动的特色。
(二)、我们以海宝为例,来分析一下:它的名字、头发、脸部、眼睛、身体、拳头、大脚及色彩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师: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 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海宝”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涵义。名字:“海宝”两字与英文“Harbor(港口)”谐音,象征了上海这座世纪之都的港 口身份。
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 来源。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
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
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
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
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
(三)、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出示图片:寻找吉祥物)
1、你能找出哪是吉祥物图片?教师逐一介绍引出素材。(素材:动物、植物、人物及其他)板书
2、你能找出哪是运动型的吉祥物?
3、从哪看出是运动类型的呢?(奥林匹克五环、火炬、球)对同学们真棒!
(四)、你们知道这些吉祥物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设计师在设计时是怎样思考的吗?
(五)、我们再来看它有几种颜色?(学生回答)再出示两幅图看看它们的配色,总结:确定一个主色调,色彩越简洁越好。(板书:色彩简洁明快)师:总结我们一起学习了吉祥物设计的素材、设计方法、配色,现在你们会设计了吗?运动会马上就要到了,我们今天就来为我们的班级或学校设计一个吉祥物的平面图,设计时应考虑吉祥物所使用的场所和表达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配乐)
五、作业展评: 学生自评、师生互评。
六、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课进行补充评价,表扬大胆创新、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同学。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吉祥宝贝。
1、从班名入手,引导学生感知吉祥物。
教师提问:我们班是福娃班,你们能说出五个福娃的名字吗?一起告诉我:他们是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
2、教师小结:福娃是我们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深受我们大家喜爱的可爱的吉祥宝贝。板书课题:吉祥宝贝
二、了解吉祥物的作用。(学生小组活动)
1、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回忆平时见过的吉祥物。除了福娃,你在哪些场合,哪些地方见过吉祥物?
2、学生思考使用吉祥物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活动中为什么要用吉祥物?
(渲染、烘托活动气氛;象征吉祥如意、给人们带来好运气、代表商品的形象等)
教师小结:其实吉祥物在中国由来已久,像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就是最早时期的吉祥物,人们把一些动物如虎、狼等当作神灵来崇拜、供奉,希望它们能保护自己,给自己带来吉祥。
三、探究设计方法。
1、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观察书中的吉祥物,说说它们采用的形象和所表达了的含义
教师: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互相说一说,它采
用了什么形象,想表达什么含义?
教师小结:主要采用了动物、植物或童话人物。
2、方法探讨。
教师:接下来我想考考大家的眼力。
教师投影三组图片,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教师总结设计方法。1)你能看出这张图片中,右边的苹果和左边的苹果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板书:① 添加
2)这是福娃贝贝头上的鱼纹样,你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了吗? 教师板书:② 简化
3)你们注意到,右边兔子的眼睛、嘴巴同左边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教师板书:③ 夸张
3、观察书中的吉祥物,找出它们的设计方法。(学生活动)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你能看出这些吉祥物运用了哪些方法吗? 教师小结:我们在设计吉祥物的时候,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尝试练习
1、学生进行图片“对对碰”的游戏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对对碰”的游戏。
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学生为吉祥物进行相应的图片搭配。1)为音乐会设计的吉祥物“咪咪” A、走路 B、演奏小提琴 C、打网球 2)为美术展设计的吉祥物“汪汪” A、站立 B、走路 C、拿画笔
2、师生共同示范
教师创设情景:学校要举行优秀作业评选活动,要设计一个吉祥物,我想想用作业本的形象比较合适,可接下来要怎样打扮它呢?谁来帮帮我?怎样让它看起来更可爱、更活泼一些? 学生上台进行添画,教师补充完善
五、创作表现
教师出示设计主题,学生为以下活动设计一个吉祥物: 1)学校六一庆祝活动; 2)学校田径运动会; 3)学校以上节活动; 4)其他。教学后记:
第12课 走向明天
教学目标
情感:感受美术字的形态美和意韵美。
能力:认识了解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设计方法,并运用设计出自己的名字。知识:了解美术字的艺术特性和造型特点。教学重点:学习字体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具有一定特点的字体。
教具准备:课件,字体范作 学具:卡纸、折纸、剪刀、双面胶、勾边笔、彩笔等
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法,讲授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签名广告视频导入
采用视觉独特的手机短信签名广告导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广告中提到名字有多种写法,有艺术签,有练笔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我们的名字,让我们的名字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陪伴着我们走向明天。引出课题。练——练练眼
通过让学生辨认明星的直观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课件展出明星的姓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独特,美观的姓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你认识这些人物吗?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他们的名字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讨论思考)
2、这些名字是怎么写出来的?你们想知道吗? 只要学会老师的四个方法你们也可以写出这么好看的名字。激发学习欲望。
(三)探——自主学习,探究方法。通过魔法游戏连连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
(四)学——字体的表现技法(四个魔法)结:今天主要学习字体设计的夸张变形、笔画连接、装饰描绘、剪贴制作四个表现方法。
(五)巩——巩固学习。通过爱心魔法直通车游戏,让学生巩固字体设计的四个技法,加深记忆。
(六)范——师生合作。
1、师生共同设计两个名字,学生说自己的创意,老
师示范。引导学生同一个名字有不同的设计方法。
2、师边示范边讲授字体设计的制作流程。
(七)赏——取长补短 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让学生欣赏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八)做——大显身手,激情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法,灵活运用创作自己的名字。教师巡回辅导,适时引导,点拨。
(九)评——亮出姓名,展我风采。学生自评,小组评,师评。
七、课后拓展 拓——知识充电 请同学们课下,上网搜集一下字体设计的其他表现方式。看看你们的名字还有别的设计方式吗?
八、课后小结 结——学会感恩
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姓名卡片给家长看一下,感谢父母给与你生命,给与你一个或有内涵,或有寄托,或好听响亮的名字。感谢父母,给你生命和养育之恩,感谢母校给予你成才,培育之恩。愿同学们怀有一颗知恩,感恩的心走向美好灿烂的明天。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还有十几天就毕业了,校园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多少美好的回忆,在这即将辞别母校,走向明天的时候,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对母校、老师和同学说呢?
2、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名板”,每 位同学把自己的名字都留在留名板上,作为给母校的一份纪念。(出示留名板)
二、新授
1、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呢?
2、打开教材26页,看设计字体的步骤,重点记住前2步。
3、有谁能按照书上的方法来设计自己的名字?
4、请1位学生在黑板写,边写边讲解字体设计步骤。A.用铅笔轻轻勾出字的结构。(单线条)B.用双线勾画字的外形。(双线条)C.勾边装饰。
5、笔划的设计。
6、笔划内部的设计。
7、笔划外部的设计。
8、同一个名字不同的设计比较。设计得太过,不能识别。
9、欣赏优秀作品。名字与背景巧妙的搭配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更好的突出字体。
10、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呢?(易识别、设计有新意、整体美观)
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
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全班同学一起来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
四、欣赏评价 1.谈谈自己的设计与想法。
2.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教学后记:
第二篇:湖南美术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我们去旅行
学习目标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
(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二、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 2.会议、公务包 3.购物的手袋 4.时装包 5.书包
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
(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出示步骤: 背包摄影图片 背包的剪影
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 背包的线描 4 作品 添加生活用品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3)注意了细节描绘。
(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展示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出示作业要求
六、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教学反思:
第2课 光影变幻(总第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
多媒体课件演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板书,图片、铅笔、纸等。深入感知 巧妙联想
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
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 音乐。赏析作品
第二课时 拓展思路
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 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表现创作 总结评价
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
教学反思:
第3课 美丽家园
一、学习目标:
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重点和难点:
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
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
四、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
1、为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大画纸。
2、学生代色纸、各色碎布、剪刀、颜色、胶水。
3、要求4—8人组成一组,用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生活周围环境,要求突出景物形象特征,色彩鲜明,表现形式不限,但要统一。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
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
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 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
(三)、绘画步骤:
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
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
(四)、作业要求:
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
(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
(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
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
(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②注意对比色和谐。
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
(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
(三)、讲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作品,请同学谈谈绘画感受。把作品展览在学校中心的地放,让全校师生共欣赏。
第4课 编花篮 学习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重难点: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具准备:小花篮
学习方法: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 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的动力之源,此处激趣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行为冲动,让其呈现出行为欲望。
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
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讨花篮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编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注意引导学生测量篮沿、篮身、篮底、篮提手各部分,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劳动课中,体现学科间整合。
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
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
〈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三)活动预设: 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
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
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
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
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设计意图[制作过程有分工有合作,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设置五个小组激发学生劳动情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参与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
四、成果展示
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4、师生评价
(1)评价最佳作品。
(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课外举办一个“送给我最亲爱的妈妈”编织展览。
第5课 纸魔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
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
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
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
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6.揭示课题——编纸条。
二、方法探究
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2.师生讨论: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
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
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
四、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课型:制作
教学准备: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过程:
一、思维拓展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二、创造表现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评析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
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第6课秦陵兵马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1.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
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
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
第二课时 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
作品反馈 总结拓展
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
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
第7课小园艺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
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3.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4.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
一、导人新课 揭示课题 直入主题
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
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 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教师小结
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
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
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
第二课时
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欣赏引导
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
互动交流
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
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喷泉,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
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板书要点 示范提示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三、自主创作
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四、评价活动 1.互相观摩。
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
第8课 田间的精灵
一、学习目标:
1.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
2.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 3.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内容: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
三、学习重点:
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
四、学习难点:
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 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
五、教学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
六、教学程序:
(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
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
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
(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 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
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 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
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
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 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
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
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
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
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
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
(四)欣赏范作,明确目标: 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
(五)学生作业,巡行指导
(六)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制作“希望的田野”展示板)
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了,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
第9课 生命的甘露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2.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3.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环节一:情境创设 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
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
环节二:预习反馈 1.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
环节三:探究方法
为让更多的人爱惜和节约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招贴画。
1.出示学习要求:
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
2.出示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一幅完整,一幅不完整)哪幅是真正的招贴画?师生交流,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范。
环节四:自主设计 1.出示作业要求:
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 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
2.出示设计提示和参考
如果没有了水,破坏了水资源,田地将会?江河将会?大自然将会?天上的飞鸟会?水生物又会?人类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设计。
环节五:评价交流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
第10课 艰苦岁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课前准备:(学生)美术常规课本(教师)相关图片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
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2.深入理解
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
构图上:(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 色彩上:
(1)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绘画
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
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
3.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
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4.欣赏评述
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设计思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 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
(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 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
3.研究体验。
(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头部仰府如何变化? 身体摆动如何变化? 手臂起伏如何变化?
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三、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四、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 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
二、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 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
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 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
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
三、同龄作品欣赏 展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
(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
(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四、学生作业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
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 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
五、作业展示
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
第12课 废物新用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2.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3.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3.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出示形象] 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
4.制作步骤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请学生进行小结。
5.欣赏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
活动三: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放音乐]小结: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
教学反思;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
第三篇:2015最新湖南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
形色协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教具学具准备:
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材、图画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六)欣赏提升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拓展评价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第二课 俯仰之间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俯视的照片 学具准备: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泰山图片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一)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课件: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a.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b.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二)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三)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创作。边创作边讲解。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a.构图
b.景物的摆放。c.细节的刻画。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课 俯仰之间
(二)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俯视的照片 学具准备: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 教学过程:
欣赏感受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师生看课件,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3.限时尝试绘画。
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
(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景物特征: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 次,有主次。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
创作评析
1.学生继续作业。
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
拓展运用
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问:在生活中,你从俯视的角度看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场景呢?
2.几米漫画作品欣赏。问:作者为什么要用俯视的角度来画?如果用平视的角度呢?
3.影视作品(《后天》、《阿波罗十三号》、《星球大战》等影片片段)欣赏。利用俯视角度制作拍摄的这些影视作品又让你产生了什么感觉?有仕么新发现呢?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分析简单的透视现象,在室外风景画中能用线条表现空间的纵深感。
2、使学生了解与透视相关的基本概念,中室内景物画中能用线条 表现出物像的立体感。
3、使学生学会推理的观察方法,能忠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透视知识分析画面。以及探讨表现方法时介绍物体透视缩形,逐步变化的原理。教学难点:
作业的绘画步骤体现透视原理。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作品欣赏、凡高作品。多媒体、实践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
1、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图片,你们发现这些物体在画面中产生了什么变化吗:
生:近处的物体大,远处的物体小。
2、教师总结:
在一张画面中,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会发现近处的大,远处的小。近大远小这种现象出现以后,画面就给我们一种空间感。
3、板书:近大远小;近高远矮;近宽远窄;近清楚远模糊。(图片)
二、游戏训练
1、出示游戏规则。
游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上台按顺序添画;重复排列老师已经给出的一个图形;运用遮挡关系及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发法,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2、学生添画游戏、互评
3、教师归纳画面表现透视的几种形式
4、教师纠正学生在绘画中出现的错误。
a.离眼睛距离最近的第一个杯子应该比第二个杯子大,而这张画把两个杯子画得差不多大。
b.前面杯子的落脚点应该比后面杯子的落脚点要低。
c.小树之间的距离也产生透视现象,近的间距长,远的间距短。(游戏添画内容:a、图添小树b、图添茶杯c、图添蘑菇)
三、分析知识
1、作品欣赏。
师:刚刚每个同学都参与了我们的游戏,老师也总结了大家共同的结果,现在我们来看看别人的作品。
2、出示一幅小路的空白图,让学生谈添画内容。师:你会选取什么物体来添画表现呢?添画要注意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直接示范添画,标出地平线和消失点。(作品欣赏:小路的空白图)
四、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绘制一幅风景草图,选择一颗树的形象,在画面小 路上重复进行排列组织。
2、注意:表现出地平线和消失点。运用遮挡关系和近大远小的透 视原理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前后空间感。(凡.高的作品展示)
五、评价延伸
1、作业讲评。
2、教师总结:看到同学们的作品,老师很高兴,因为从你们的作 品里我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都掌握了。如果同学们感情趣的话,可以在课后欣赏作品时也用老师讲的这些知识点去解读艺术作品,相信大家会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四课 壶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重点: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教学重点:
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教学难点:
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
二、分析结构 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三、尝试体验 探讨研究
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课件展示)
2、师生合作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四、设计构思 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教师巡回指导。
五、观摩交流 互相评析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作业布置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
第五课 瓶花与水果
教学目标:
1、能够探究发现美就在你的身边,体验了解美的文具用品。
2、逐步养成美好习惯,用审美眼光观察身边的物品。
3、培养在美的探究中自主、分析、理解,表达美的物品。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工具(笔)表达文具用品之艺术效果。教学难点:
1、用画笔表达美的文具用品。
2、逐步养成美好习惯,用审美眼光观察身边的物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圈桌而坐。视频展示仪显示学生的各种笔袋,文具用品,再看老师的范图。引出课题:身边的物品——文具用品(线造型、写生)。
2、揭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绘画内容,注意学习策略,让学生探究文具用品,去感悟文具用品的生命存在,体现自己情感(老师提问)。
3、让学生观察文具盒,看造型、结构、色彩、材质及利用情况。学生相互比较、对照,探究其美观性、实用性。再看书包、书本、笔记本、字典、计数器等文具用品。
4、让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提高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然后每小组由一至二位学生发言,分析文具用品之特点。
5、摆放文具用品成一组静物,注意摆放时的构图,前后关系等。
6、教师与学生相互表达交流文具用品特点,注意奖励评价修正学生观点。
7、在讨论探究基础上。老师展示范图,明确学生绘画可从文具用品中易掌握的开始着手,用工具也可以你喜欢的笔。以简洁明了的线条表达文具用品。
8、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在绘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视频展示仪上显示文字:表达、交流。写生要素:a.构图b.形状c.空间d.色彩。
10、与学生交流绘画形式,表达形式。热情点评学生作业。
11、视频仪上显示文字:文具用品——美的造型——美的表达——美的创造。展示学生作品。
第六课
唱大戏
教学目标
1、情意 热爱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
2、能力
能感受戏剧脸谱的魅力;能画一幅具有戏剧韵味的脸谱。
3、知识
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重点:
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教学难点:.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教学准备:
学具:线描笔,彩笔,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生共看一段视频。
今天我们来学《唱大戏》一课的脸谱。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脸谱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2、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 板书:纹样、着色。
3、要画好脸谱,先要了解人的脸形和五官。
老师教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五管。把纸对折,画一半,另一半就描过去。4、请你从这几个部分观察脸谱形状的适用。(脑门 眉形 眼窝 鼻窝 嘴形)
A`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学生观察脸谱,并思考问题。
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B`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请学生上台画)小结:祥云纹样。
5、脸谱着色有什么规律呢?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脸谱图案找出规律。A、为什么要把眼窝部位涂黑呢? 黑色突出了演员的眼睛。B、脸谱上最常用的色彩有哪些?
在黑、白的基色上,再添(1-2)种色,脸谱的着色种类不要太多。一般有一种为主的色调。以红色为主叫红脸,以白色为主叫白脸。6、比较两张作业。
三、作业要求
绘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四、学生作画,老师巡视
五、欣赏评价
第七课 标签与品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包装的概念、功能和包装的几种主要形式。
2、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提高学生对装潢美术的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包装盒设计的构造特点和用途。教学难点:
包装盒形式多样的表现。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外优秀包装作品。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包装盒。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教师用图片展示商场、超市整齐美观的货架和具体产品美观的包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包装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并提示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有特点的包装?
二、深入教学:
(1)教师演示教科书中形式多样的包装盒,提示学生思考:这些商品的包装有什么作用?
(2)教师再展示一组中外优秀包装盒设计的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包装盒的形式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演示边讲解包装盒的形式与特点。
(3)重点演示包装盒的设计制作过程。教师出示已制作好的包装盒,并把包装盒展开,使学生了解包装盒的设计结构,并进一步讲解包装盒的制作过程。
(4)教师演示色彩鲜艳、装饰美观的包装盒设计作品。
请学生讨论:包装盒装饰有哪些特点?(包括装饰的文字、图形、色彩、商标等。)
三、布置作业:
请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设计示意图,要求体现作品形式的创新,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四、课堂延伸:
请学生到超市做一个调查报告,介绍某一类专题包装,如绿色食品、陶瓷产品等。
标签与品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包装的概念、功能和包装的几种主要形式。
2、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提高学生对装潢美术的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包装盒设计的构造特点和用途。教学难点:
包装盒形式多样的表现。教具学具准备:
包装设计新颖的几种实物,两个瓶罐(一个有包装、一个无包装),示范用的彩色笔和纸。色彩画具、胶水、剪刀、小包装盒或瓶罐、白纸。教学过程:
一、实物欣赏、比较、了解包装的重要性:
展示两个易拉罐:一个白皮纸面,一个画有对比色块和任意图形。提问:哪一个更吸引入?为什么?
二、设计的方法:
①、教师示范用对比色块和任意图形构成装饰画。
②、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图,强化理解。
三、制作:
(1)、按小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
(2)、运刚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
四、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
按照教材提示的作业步骤,给准备的包装盒或瓶罐设计、制作一个包装。通过形的组合和色彩的搭配,突出包装的特点,同时尽可能做到美观、精致、有新意。
五、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第八课 发现美丽
教学目标:
1、了解抽象画,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2、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的创作。
3、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
教学难点:
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画家作品、学生优秀作品、各种颜料、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走进抽象的绘画世界:
游戏抽象,在纸盒中放一张A4大小的纸,请学生们随意将颜色泼、滴、洒、甩在纸面上。
理解抽象,小组观察讨论:滴流的红色有爆炸和恐怖的感觉;黑色的点有紧张的感觉,流动的蓝色线条看上去很优美。
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着盒子晃动或者转动?
小结:颜色在瓶子里时,他只是颜色而没有意味,颜色离开了瓶子,变换个样子出现在画面上,就有了意味,这就是抽象带给我们的感受。当你们试图晃动盒子的时候,是为了好看,这是,你就已经产生了创造抽象美的意识。
二、品读抽象:
1、从质疑走近抽象画,课件出示作品。
提问:这样的巨作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这样创作容易么?
2、在观察中发现。
播放抽象画的创作视频
除了滴、甩、洒,那你还发现了什么?
答:没有接触画布
问:如果没有接触画布,它是如何改变画面图案的?
小结:一些画家可以靠自己的肢体的动作和速度影响画面,因此,有人称他为“行为画家”。
研究抽象画。
三、学画抽象画:
1、对比与改变。
提问: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相比少了什么?画家的线条和色彩有什么特点?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对比视频画家的作品与自己尝试创作的作品。小组思考、讨论。提问:怎样才能让色彩有层次?
总结:视频画家的抽象绘画作品色彩层次丰富,相互呼应,线条繁杂。他在创作时也是边滴洒边思考边改进,不断完善作品,知道满意为止。
2、给色彩加点料。
请同学们观察抽象画布局,看看这些颜色有什么。
答:颜色里看上去有沙子。
小结:动作的轻、重、缓、急会影响线条的视觉效果。
第九课
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位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教学准备:
学生: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水洗„„
教师:范画若干;用于拓印的实物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二、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板书)
3、什么是肌理
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4、思考: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凸凸起伏,形成了规则和不规则的纹理。(树叶、钥匙、指纹、石头、篓子等)
学生回答后小结: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得都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屏幕,在大自然中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的。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的。
三、制作肌理
1、欣赏两组作品:①课件中作品②范作
2、探究拓印方法,这些肌理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 ①学生猜测,教师是按学生所说方法示范
②课件提供揉纸拓印的方法,实物拓印的方法还有手绘的方法
3、学生练习,并且每人选出一张最得意的作品贴到展示纸上,并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四、展示作业
1、说说你是怎样来拓印的,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拓品的质感、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1、出示作品①范作
②课件(巧用肌理的作品)运用肌理拓片制作的作品
2、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有趣的肌理,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去寻找其他获得肌理的方法。(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复印机复印实物,用计算机制作等等)。并试着将这些肌理用到艺术作品中去。
第十课
吉祥宝贝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吉祥物的设计特点。
2.激发好奇心,培养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彩笔、硬纸、收集吉祥物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一、引入课题它,俏皮漂亮,惹人喜爱,它是我们吉祥的使者,传递着浓浓的祝福;它来自生活,来自艺术家独具匠心的创造;他就是——吉祥宝贝。
二、吉祥物的制作特点。1.观察福娃。北——贝贝蓝色代表白鳍豚京——京京黑色代表大熊猫欢——欢欢红色代表火炬迎——迎迎黄色代表藏羚羊你——妮妮绿色代表沙雁吉祥物的设计通常选择动物,植物或童话人物为素材,运用添加、简化或夸张的方法创造出可爱的具有吉祥意义的卡通形象。2.设计师在设计吉
祥物时,是怎样思考的?如:1999年全国城运会吉祥物“庆庆”仙鹤改为奔跑状肌肉更发达,奔跑更有力高举火炬,拟人化更突出。
三、欣赏吉祥物图1.足球举重射箭赛艇2.学生作业校园运动会爱心天使梅花鹿体育中心吉祥物
四、作业为班级或学校设计一个运动会吉祥物,画出草图,设计时应考虑吉祥物所使用的场所及需表达的意义。
吉祥宝贝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吉祥物的设计特点。
2.激发好奇心,培养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彩笔、硬纸、收集吉祥物的图片
一、导入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制作玩具的方法,那些会走的玩具,会滚的玩具,会爬的玩具着实让小朋友们觉得特别有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以“超级变变变”的百变玩具,大家看一看,比一比,它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1.展示“百变娃”玩具。2.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百变娃是怎样变的呢?它的设计思想来源是什么?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3.发展阶段讲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示范制作步骤:设计制作:找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百变娃。装饰美化: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装饰美化。
三、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1.师: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百变娃,你从他们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指名回答)2.不同的百变娃有不同的装饰方法,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百变娃和制作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想法。
四、布置作业: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百变娃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呢?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百变娃。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百变娃最可爱,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五、游戏活动1.我们现在分四人小组开展一个百变接力游戏,比比哪个小组能制作出更多形状的百变娃。2.请1、2个学生上台来演示你制作百变娃的过程。
六、评价交流请同学们自评、互评相邻小组的作品,评价方案:1.你在百变娃接力游戏中的变化造型,可得几颗星?每变一款可得一颗,多变多得。2.你对自己创意的百变娃的评价:一般满意非常棒3.你准备将最受欢迎的百变娃送给谁?理由是什么?
第十一课 走向明天
教学目标
1、感受美术字的形态美和意韵美。
2、认识了解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设计方法,并运用设计出自己的名字。
3、了解美术字的艺术特性和造型特点。教学重点:
学习字体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具有一定特点的字体。教具:课件,字体范作
学具:卡纸、折纸、剪刀、双面胶、勾边笔、彩笔等 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法,讲授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一)签名广告视频导入
采用视觉独特的手机短信签名广告导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广告中提到名字有多种写法,有艺术签,有练笔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我们的名字,让我们的名字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陪伴着我们走向明天。引出课题。
(二)练——练练眼
通过让学生辨认明星的直观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课件展出明星的姓名。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独特,美观的姓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你认识这些人物吗?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他们的名字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讨论思考)
2、这些名字是怎么写出来的?你们想知道吗?
只要学会老师的四个方法你们也可以写出这么好看的名字。激发学习欲望。
(三)探——自主学习,探究方法。
通过魔法游戏连连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
(四)学——字体的表现技法(四个魔法)
结:今天主要学习字体设计的夸张变形、笔画连接、装饰描绘、剪贴制作四个表现方法。
(五)巩——巩固学习。
通过爱心魔法直通车游戏,让学生巩固字体设计的四个技法,加深记忆。
(六)范——师生合作。
1、师生共同设计两个名字,学生说自己的创意,老师示范。引导学生同一个名字有不同的设计方法。
2、师边示范边讲授字体设计的制作流程。
(七)赏——取长补短
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让学生欣赏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八)做——大显身手,激情创作。
学生根据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法,灵活运用创作自己的名字。教师巡回辅导,适时引导,点拨。
(九)评——亮出姓名,展我风采。
学生自评,小组评,师评。
(十)、课后拓展
拓——知识充电
请同学们课下,上网搜集一下字体设计的其他表现方式。看看你们的名字还有别的设计方式吗?
(十一)、课后小结
结——学会感恩
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姓名卡片给家长看一下,感谢父母给与你生命,给与你一个或有内涵,或有寄托,或好听响亮的名字。感谢父母,给你生命和养育之恩,感谢母校给予你成才,培育之恩。愿同学们怀有一颗知恩,感恩的心走向美好灿烂的明天。
第四篇:2017最新湖南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形色协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教具学具准备:
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材、图画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六)欣赏提升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拓展评价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俯仰之间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俯视的照片 学具准备: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泰山图片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一)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课件: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a.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b.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二)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三)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创作。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a.构图
b.景物的摆放。c.细节的刻画。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俯仰之间
(二)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俯视的照片 学具准备: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 教学过程:
欣赏感受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师生看课件,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3.限时尝试绘画。
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
(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景物特征: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 次,有主次。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
创作评析
1.学生继续作业。
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
拓展运用
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问:在生活中,你从俯视的角度看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场景呢?
2.几米漫画作品欣赏。问:作者为什么要用俯视的角度来画?如果用平视的角度呢?
3.影视作品(《后天》、《阿波罗十三号》、《星球大战》等影片片段)欣赏。利用俯视角度制作拍摄的这些影视作品又让你产生了什么感觉?有仕么新发现呢?
遥远的地平线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分析简单的透视现象,在室外风景画中能用线条表现空间的纵深感。
2、使学生了解与透视相关的基本概念,中室内景物画中能用线条 表现出物像的立体感。
3、使学生学会推理的观察方法,能忠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透视知识分析画面。以及探讨表现方法时介绍物体透视缩形,逐步变化的原理。教学难点:
作业的绘画步骤体现透视原理。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作品欣赏、凡高作品。多媒体、实践展示台。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
1、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图片,你们发现这些物体在画面中产生了什么变化吗:
生:近处的物体大,远处的物体小。
2、教师总结:
在一张画面中,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会发现近处的大,远处的小。近大远小这种现象出现以后,画面就给我们一种空间感。
3、板书:近大远小;近高远矮;近宽远窄;近清楚远模糊。(图片)
二、游戏训练
1、出示游戏规则。
游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上台按顺序添画;重复排列老师已经给出的一个图形;运用遮挡关系及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发法,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2、学生添画游戏、互评
3、教师归纳画面表现透视的几种形式
4、教师纠正学生在绘画中出现的错误。
a.离眼睛距离最近的第一个杯子应该比第二个杯子大,而这张画把两个杯子画得差不多大。
b.前面杯子的落脚点应该比后面杯子的落脚点要低。
c.小树之间的距离也产生透视现象,近的间距长,远的间距短。(游戏添画内容:a、图添小树b、图添茶杯c、图添蘑菇)
三、分析知识
1、作品欣赏。
师:刚刚每个同学都参与了我们的游戏,老师也总结了大家共同的结果,现在我们来看看别人的作品。
2、出示一幅小路的空白图,让学生谈添画内容。师:你会选取什么物体来添画表现呢?添画要注意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直接示范添画,标出地平线和消失点。(作品欣赏:小路的空白图)
四、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绘制一幅风景草图,选择一颗树的形象,在画面小 路上重复进行排列组织。
2、注意:表现出地平线和消失点。运用遮挡关系和近大远小的透 视原理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前后空间感。(凡.高的作品展示)
五、评价延伸
1、作业讲评。
2、教师总结:看到同学们的作品,老师很高兴,因为从你们的作 品里我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都掌握了。如果同学们感情趣的话,可以在课后欣赏作品时也用老师讲的这些知识点去解读艺术作品,相信大家会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壶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重点: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教学重点:
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教学难点:
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
二、分析结构 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三、尝试体验 探讨研究
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课件展示)
2、师生合作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四、设计构思 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教师巡回指导。
五、观摩交流 互相评析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作业布置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
瓶花与水果
教学目标:
1、能够探究发现美就在你的身边,体验了解美的文具用品。
2、逐步养成美好习惯,用审美眼光观察身边的物品。
3、培养在美的探究中自主、分析、理解,表达美的物品。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工具(笔)表达文具用品之艺术效果。教学难点:
1、用画笔表达美的文具用品。
2、逐步养成美好习惯,用审美眼光观察身边的物品。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圈桌而坐。视频展示仪显示学生的各种笔袋,文具用品,再看老师的范图。引出课题:身边的物品——文具用品(线造型、写生)。
2、揭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绘画内容,注意学习策略,让学生探究文具用品,去感悟文具用品的生命存在,体现自己情感(老师提问)。
3、让学生观察文具盒,看造型、结构、色彩、材质及利用情况。学生相互比较、对照,探究其美观性、实用性。再看书包、书本、笔记本、字典、计数器等文具用品。
4、让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提高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然后每小组由一至二位学生发言,分析文具用品之特点。
5、摆放文具用品成一组静物,注意摆放时的构图,前后关系等。
6、教师与学生相互表达交流文具用品特点,注意奖励评价修正学生观点。
7、在讨论探究基础上。老师展示范图,明确学生绘画可从文具用品中易掌握的开始着手,用工具也可以你喜欢的笔。以简洁明了的线条表达文具用品。
8、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在绘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9、视频展示仪上显示文字:表达、交流。写生要素:a.构图b.形状c.空间d.色彩。
10、与学生交流绘画形式,表达形式。热情点评学生作业。
11、视频仪上显示文字:文具用品——美的造型——美的表达——美的创造。展示学生作品。
唱大戏
教学目标
1、情意 热爱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能力
能感受戏剧脸谱的魅力;能画一幅具有戏剧韵味的脸谱。
3、知识
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重点:
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教学难点:.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教学准备:
学具:线描笔,彩笔,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生共看一段视频。
今天我们来学《唱大戏》一课的脸谱。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脸谱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2、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 板书:纹样、着色。
3、要画好脸谱,先要了解人的脸形和五官。
老师教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五管。把纸对折,画一半,另一半就描过去。4、请你从这几个部分观察脸谱形状的适用。(脑门 眉形 眼窝 鼻窝 嘴形)
A`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学生观察脸谱,并思考问题。
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B`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请学生上台画)
小结:祥云纹样。
5、脸谱着色有什么规律呢?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脸谱图案找出规律。A、为什么要把眼窝部位涂黑呢? 黑色突出了演员的眼睛。B、脸谱上最常用的色彩有哪些?
在黑、白的基色上,再添(1-2)种色,脸谱的着色种类不要太多。一般有一种为主的色调。以红色为主叫红脸,以白色为主叫白脸。6、比较两张作业。
三、作业要求
绘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四、学生作画,老师巡视
五、欣赏评价
标签与品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包装的概念、功能和包装的几种主要形式。
2、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提高学生对装潢美术的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包装盒设计的构造特点和用途。教学难点:
包装盒形式多样的表现。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外优秀包装作品。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包装盒。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教师用图片展示商场、超市整齐美观的货架和具体产品美观的包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包装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并提示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有特点的包装?
二、深入教学:
(1)教师演示教科书中形式多样的包装盒,提示学生思考:这些商品的包装有什么作用?
(2)教师再展示一组中外优秀包装盒设计的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包装盒的形式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演示边讲解包装盒的形式与特点。
(3)重点演示包装盒的设计制作过程。教师出示已制作好的包装盒,并把包装盒展开,使学生了解包装盒的设计结构,并进一步讲解包装盒的制作过程。
(4)教师演示色彩鲜艳、装饰美观的包装盒设计作品。
请学生讨论:包装盒装饰有哪些特点?(包括装饰的文字、图形、色彩、商标等。)
三、布置作业:
请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设计示意图,要求体现作品形式的创新,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四、课堂延伸:
请学生到超市做一个调查报告,介绍某一类专题包装,如绿色食品、陶瓷产品等。
标签与品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包装的概念、功能和包装的几种主要形式。
2、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提高学生对装潢美术的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包装盒设计的构造特点和用途。教学难点:
包装盒形式多样的表现。教具学具准备:
包装设计新颖的几种实物,两个瓶罐(一个有包装、一个无包装),示范用的彩色笔和纸。色彩画具、胶水、剪刀、小包装盒或瓶罐、白纸。教学过程:
一、实物欣赏、比较、了解包装的重要性:
展示两个易拉罐:一个白皮纸面,一个画有对比色块和任意图形。提问:哪一个更吸引入?为什么?
二、设计的方法:
①、教师示范用对比色块和任意图形构成装饰画。
②、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图,强化理解。
三、制作:
(1)、按小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
(2)、运刚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
四、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
按照教材提示的作业步骤,给准备的包装盒或瓶罐设计、制作一个包装。通过形的组合和色彩的搭配,突出包装的特点,同时尽可能做到美观、精致、有新意。
五、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发现美丽
教学目标:
1、了解抽象画,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2、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的创作。
3、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
教学难点:
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画家作品、学生优秀作品、各种颜料、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走进抽象的绘画世界:
游戏抽象,在纸盒中放一张A4大小的纸,请学生们随意将颜色泼、滴、洒、甩在纸面上。
理解抽象,小组观察讨论:滴流的红色有爆炸和恐怖的感觉;黑色的点有紧张的感觉,流动的蓝色线条看上去很优美。
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着盒子晃动或者转动?
小结:颜色在瓶子里时,他只是颜色而没有意味,颜色离开了瓶子,变换个样子出现在画面上,就有了意味,这就是抽象带给我们的感受。当你们试图晃动盒子的时候,是为了好看,这是,你就已经产生了创造抽象美的意识。
二、品读抽象:
1、从质疑走近抽象画,课件出示作品。
提问:这样的巨作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这样创作容易么?
2、在观察中发现。
播放抽象画的创作视频
除了滴、甩、洒,那你还发现了什么?
答:没有接触画布
问:如果没有接触画布,它是如何改变画面图案的?
小结:一些画家可以靠自己的肢体的动作和速度影响画面,因此,有人称他为“行为画家”。
研究抽象画。
三、学画抽象画:
1、对比与改变。
提问: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相比少了什么?画家的线条和色彩有什么特点?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对比视频画家的作品与自己尝试创作的作品。小组思考、讨论。提问:怎样才能让色彩有层次?
总结:视频画家的抽象绘画作品色彩层次丰富,相互呼应,线条繁杂。他在创作时也是边滴洒边思考边改进,不断完善作品,知道满意为止。
2、给色彩加点料。
请同学们观察抽象画布局,看看这些颜色有什么。
答:颜色里看上去有沙子。
小结:动作的轻、重、缓、急会影响线条的视觉效果。
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位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教学准备:
学生: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水洗„„
教师:范画若干;用于拓印的实物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二、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板书)
3、什么是肌理
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4、思考: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凸凸起伏,形成了规则和不规则的纹理。(树叶、钥匙、指纹、石头、篓子等)
学生回答后小结: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得都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屏幕,在大自然中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的。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的。
三、制作肌理
1、欣赏两组作品:①课件中作品②范作
2、探究拓印方法,这些肌理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 ①学生猜测,教师是按学生所说方法示范
②课件提供揉纸拓印的方法,实物拓印的方法还有手绘的方法
3、学生练习,并且每人选出一张最得意的作品贴到展示纸上,并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四、展示作业
1、说说你是怎样来拓印的,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拓品的质感、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1、出示作品①范作
②课件(巧用肌理的作品)运用肌理拓片制作的作品
2、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有趣的肌理,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去寻找其他获得肌理的方法。(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复印机复印实物,用计算机制作等等)。并试着将这些肌理用到艺术作品中去。
吉祥宝贝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吉祥物的设计特点。
2.激发好奇心,培养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彩笔、硬纸、收集吉祥物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一、引入课题它,俏皮漂亮,惹人喜爱,它是我们吉祥的使者,传递着浓浓的祝福;它来自生活,来自艺术家独具匠心的创造;他就是——吉祥宝贝。
二、吉祥物的制作特点。1.观察福娃。北——贝贝蓝色代表白鳍豚京——京京黑色代表大熊猫欢——欢欢红色代表火炬迎——迎迎黄色代表藏羚羊你——妮妮绿色代表沙雁吉祥物的设计通常选择动物,植物或童话人物为素材,运用添加、简化或夸张的方法创造出可爱的具有吉祥意义的卡通形象。2.设计师在设计吉祥物时,是怎样思考的?如:1999年全国城运会吉祥物“庆庆”仙鹤改为奔跑状肌肉更发达,奔跑更有力高举火炬,拟人化更突出。
三、欣赏吉祥物图1.足球举重射箭赛艇2.学生作业校园运动会爱心天使梅花鹿体育中心吉祥物
四、作业为班级或学校设计一个运动会吉祥物,画出草图,设计时应考虑吉祥物所使用的场所及需表达的意义。
吉祥宝贝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吉祥物的设计特点。
2.激发好奇心,培养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彩笔、硬纸、收集吉祥物的图片
一、导入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制作玩具的方法,那些会走的玩具,会滚的玩具,会爬的玩具着实让小朋友们觉得特别有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以“超级变变变”的百变玩具,大家看一看,比一比,它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1.展示“百变娃”玩具。2.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百变娃是怎样变的呢?它的设计思想来源是什么?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3.发展阶段讲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示范制作步骤:设计制作:找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百变娃。装饰美化: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装饰美化。
1.师: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百变娃,你从他们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指名回答)2.不同的百变娃有不同的装饰方法,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百变娃和制作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想法。
四、布置作业: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百变娃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呢?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百变娃。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百变娃最可爱,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五、游戏活动1.我们现在分四人小组开展一个百变接力游戏,比比哪个小组能制作出更多形状的百变娃。2.请1、2个学生上台来演示你制作百变娃的过程。
六、评价交流请同学们自评、互评相邻小组的作品,评价方案:1.你在百变娃接力游戏中的变化造型,可得几颗星?每变一款可得一颗,多变多得。2.你对自己创意的百变娃的评价:一般满意非常棒3.你准备将最受欢迎的百变娃送给谁?理由是什么?
走向明天
教学目标
1、感受美术字的形态美和意韵美。
2、认识了解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设计方法,并运用设计出自己的名字。
3、了解美术字的艺术特性和造型特点。教学重点:
学习字体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具有一定特点的字体。教具:课件,字体范作
学具:卡纸、折纸、剪刀、双面胶、勾边笔、彩笔等 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法,讲授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一)签名广告视频导入
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广告中提到名字有多种写法,有艺术签,有练笔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我们的名字,让我们的名字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陪伴着我们走向明天。引出课题。
(二)练——练练眼
通过让学生辨认明星的直观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课件展出明星的姓名。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独特,美观的姓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你认识这些人物吗?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他们的名字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讨论思考)
2、这些名字是怎么写出来的?你们想知道吗?
只要学会老师的四个方法你们也可以写出这么好看的名字。激发学习欲望。
(三)探——自主学习,探究方法。
通过魔法游戏连连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
(四)学——字体的表现技法(四个魔法)
结:今天主要学习字体设计的夸张变形、笔画连接、装饰描绘、剪贴制作四个表现方法。
(五)巩——巩固学习。
通过爱心魔法直通车游戏,让学生巩固字体设计的四个技法,加深记忆。
(六)范——师生合作。
1、师生共同设计两个名字,学生说自己的创意,老师示范。引导学生同一个名字有不同的设计方法。
2、师边示范边讲授字体设计的制作流程。
(七)赏——取长补短
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让学生欣赏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八)做——大显身手,激情创作。
学生根据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法,灵活运用创作自己的名字。教师巡回辅导,适时引导,点拨。
(九)评——亮出姓名,展我风采。
学生自评,小组评,师评。
(十)、课后拓展
拓——知识充电
请同学们课下,上网搜集一下字体设计的其他表现方式。看看你们的名字还有别的设计方式吗?
(十一)、课后小结
结——学会感恩
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姓名卡片给家长看一下,感谢父母给与你生命,给与你一个或有内涵,或有寄托,或好听响亮的名字。感谢父母,给你生命和养育之恩,感谢母校给予你成才,培育之恩。愿同学们怀有一颗知恩,感恩的心走向美好灿烂的明天。
俯仰之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俯仰之间
俯仰之间
俯仰之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俯仰之间
俯仰之间
俯仰之间
教学过程:
第五篇: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王朋春
一、指导思想
美术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习惯、生理等分析:
该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断的发展,学生在对美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六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批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也显得成熟,线条也十分的流畅,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已经不具备儿童性的绘画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缺少童趣,没有想象力。
2、从掌握知识情况分析与措施:
这次是学生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六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9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
四、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书作品的特征,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熟悉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了解现代设计的特点。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与色相对比。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设计出精美的招贴画和广告。学习习近平面构成渐变知识,抓住形或色有有规律变化,画出形或色的作品。
(二)难点: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与绘画中。学习掌握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并能设计简单作品。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成就,了解中国历史画,提高欣赏能力,激发爱国热情。
六、教学措施
1、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配合,端正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利用欣赏、复习等手段,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想象力。
4、利用班级作业展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
七、评价工作安排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期末组织测试,平时重点考察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指标与权重:
1.平时成绩(考核采取课堂提问、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占30% 2.学习态度(工具的准备)占20% 3.期末测试占50%
八、教学进度 课 次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一课 形色协奏曲 2 课时 第二课 俯仰之间 2 课时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1 课时 第四课 壶 趣 1 课时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
瓶花与水果 1 唱大戏 1 标签与品牌 1 发现美丽 1 图画书 1 巧用肌理 1 吉祥宝贝 1 走向明天 1 考核检测 2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