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时间:2019-05-12 23:3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篇:湖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大脚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画的愉悦情趣。

【教学重点】能用多种图案或花纹装饰鞋垫。

【教学难点】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教学准备】鞋垫若干双,记号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1、教师以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引起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兔子开的铺子吗?

师:听一听,小兔子的铺子里都卖了些什么啊?(教师朗诵儿歌并提问)

师:小兔子的铺子里卖的什么啊?还少些什么?

2、出示鞋垫,引起学生兴趣

师:瞧!这是什么呀?

师:是鞋垫,谁能告诉我鞋垫是用来干什么的?除了垫在鞋子里还能干什么?

师:看!老师用鞋垫做了什么?(教师出示画上画的鞋垫)

师:你们发现这两只鞋垫上的画怎么样?鞋垫上的图案哪些地方一样?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出示示意图(图上有装饰正确和错误的两双鞋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

师:看图上的鞋垫哪一双是正确的,哪一双是错误的?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自己穿的鞋的鞋底,图案是怎么样的啊?(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鞋底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规律,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判断)

师:怎么样,观察好了没?图上的哪双鞋垫是正确的?

教师总结:

鞋垫上的对称图形,不仅形状一样,大小,颜色也是一样的,而且所对称的地方所在的方位也是一样的。

(教师出示小兔子,并以小兔子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铺子里有好多种鞋垫就是没有你们这样画上画的,你们能帮我做一些吗?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称的关系

5、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选一双装饰正确的,一双错误的,让学生集体评价。同时根据同伴的作品从所装饰的图案的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评述。(引导学生注意正确和错误装饰方法,强调对称)

6、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第2课

剪刀添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

【教学准备】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

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思考: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

2.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制作方法。

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了解添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添画作业与平时绘画的不同之处,感受添画作品的独特美感。

四、赏一赏:

1.欣赏作品:找一找添加巧妙的作品。

2.谈谈添画的体会。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第3课

小老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老虎。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老虎,学生能掌握利用椭圆形动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椭形并用基本形画老虎。

【教学难点】画出老虎的不同动态。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老虎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老虎在森林中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老虎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两只老虎》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老虎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老虎范画,教师扮演老虎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老虎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两只老虎》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老虎,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老虎”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真奇怪、真奇怪”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第4课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动物头型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教学准备】

1、牧场的背景图。

2、KT材质的圆形、三角形、梯形头型的动物范例若干,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参观牧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听说今天开心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二)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1、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师说动物谜语,学生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范例,并引导学生想象三角 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型)

(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

(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

(三)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范例说说三种动物的制作方法,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介绍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动物,选好头型底板。

2、在选用各种色彩的橡皮泥根据需要搓条、团圆、压扁,创意动物 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轻声交流,动作快的学生可以再做不同的动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在开心牧场,欣赏评价。

请学生说说哪个小动物最神气?为什么?(引导学生针对头型和色彩进行评价。)

欣赏完作品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第5课

左邻右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以及构思、造型用色等绘画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教学准备】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

2、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往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

三、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1、看看内容。

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

四、组织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导写生要素:

1、观察取景:进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

2、示范写生要点,强调构图的安排。

3、深入刻画,进行画面的处理。(简单说明)

五、学习要求:

1、写生窗外的景色。

2、也可以根据想象,画窗外的各种景色。

六、分组写生,师作实际指导。

七、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八、拓展:课余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

第6课

六面怪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六面怪脸的折法,装饰的想象发挥

【教学难点】想象大胆,奇特

【教学准备】课件,六面怪脸范品若干,卡纸,剪刀,绘画工具,双面胶,装饰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戴着面具出现,扮演主持人邀请学生来参加今天的化妆舞会。师问:欢迎来到老师的化装舞会,大家想不想参加呀?在舞会开始之前,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舞会的道具——六面怪脸。

2.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3.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叫“六面怪脸”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二、探究制作方法

1.小组研究讨论:(每组桌上都有已完成的“六面怪脸”作品)

(1)大胆地动手拆一拆,看看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纸组成的。

(2)想办法将拆开的“六面怪脸”再拼合起来。想想一张正方形的纸经过哪些方法可以做出怪脸来?

2.小组汇报研究情况,教师总结并板书:折、剪、粘贴。

3.教师让一名学生上台解说并演示制作过程(在实物投影仪演示),其他学生尝试用自己手中的纸做一做(不会做的可跟着小老师制作)。并请做得快的同学帮一帮身边的同学。

三、观察思考

1.欣赏祭祀活动场面,教师讲述什么是祭祀。

【百度知道】查找什么是祭祀。

小结:祭祀是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接着教师说明六面怪脸是从我们国家各民族的戏剧和传统祭祀活动上用的面具演变而来的。

3.课件出示各种“六面怪脸”范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大胆想象。

4.对比欣赏作品。(课件出示:五官画得不够突出和色彩对比不够鲜艳的作品与刚才的范品,进行对比)。提问:描绘“六面怪脸”重点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五官突出

(2)夸张变形

(3)色彩鲜艳

5.说一说:除了画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装饰这“六面怪脸”呢?(可以剪贴)。

你带来了什么东西?你准备装饰到怪脸的什么地方?

四、创作表现

1.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六面怪脸”,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有趣的装饰。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播放欢快的音乐)

五、交流评价

说说谁的最有趣?为什么?

六、游戏

每组派一代表戴上面具,其他组员跟在后面伴随着音乐一同欢快的举行这个有趣的“化妆舞会”,在舞会中结束这节课。(播放音乐组织学生跳舞)

第7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评述

1、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二、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八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第九课 动漫亮相

二、教学目标:

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卡纸。

六、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一般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活动一: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活动二: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活动一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在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

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

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活动二可由欣赏一本卡通连环画入手,来了解创作卡通连环画的简单方法。创作过程如下:

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为若干个场景(策划文字脚本)。

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注意每一副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3、创作绘制出每一副画面。注意:构图饱满,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画面中形象不能差别太大。

4、整理装订。最后同学们将做好的连环画互相交流观看,并评出最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将在动画片中所学到的简明、概括、夸张等手法,运用到连环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创作绘制中去。

作业要求:

活动一: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活动二;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第10课、民间玩具

三、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它的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由于它们是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为教学内容,以欣赏山西民间玩具为切入点,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和民间艺术的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难点: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山西民间玩具的特色。

六、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中国民间玩具的课件或图片、山西民间玩具的实物

七、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实物,对中国民间玩具也有了一点的了解。老师也找了一些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想看吗?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播放中国民间玩具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玩具,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

(3)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提出问题:

翻开课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①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你见过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②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点?③它们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由各个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

感受阶段

中国的民间玩具种类很多,这节课重点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再次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

(1)出示山西民间玩具各种虎造型的民间玩具课件。

(2)小组围绕以下4个问题展开讨论:

A.这些民间玩具以什么动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

B.民间玩具老虎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C.民间玩具老虎选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

D.你知道民间玩具老虎的寓意吗?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虎造型的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用虎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它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用布、面、土等材料制作,有勇敢、强悍、吉祥之意。

(4)欣赏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出示课件: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师生共同总结山西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山西民间玩具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艺人采取最简易、最便利的手工制作,利用最廉价的面、土、布、木、纸,凭籍灵巧的技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传授美的艺术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美与实用的和谐。山西民间玩具有着深刻的寓意,借助虎、鸡、鱼、龙、凤,这些人们喜爱的、有特定审美内涵的形象,巧妙地表达“吉祥如意”、“富贵荣华”的主题。山西民间玩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色彩在山西民间玩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因此,以它红火、热烈、艳丽的色彩而面世。

发展阶段

欣赏本地的民间玩具(学生带上家长收藏的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教师也可播放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课件)相互欣赏,从材料、造型、色彩、寓意认识本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拓展阶段

欣赏外国民间玩具(课件欣赏)让学生了解、体验外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感受艺术的多元化。

第11课:小蜗牛慢慢爬

教学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 :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

1.导语 :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

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

(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

抬头的向前爬的后爬的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

(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

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教师:请同学们看示范画,画面上的蜗牛是在干什么? 上:天空上有什么?(乌云)是什么颜色?

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蘑菇)是什么颜色?

4.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

教师: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作业 要求: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项:

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

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

③色彩要活泼鲜艳。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课外作业 :

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

6.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

演示画蜗牛的步骤

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第12课、打扮相框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第13课、杂技高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过程与方法: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

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

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

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

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

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

教学过程 :

一、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三、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使我意识到,自主探索,反而让学生放开手脚,这节课老师没有作讲解,完全是学生观察,思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演员形象稍显粗糙。

第14课、男生女生 教学目标:

1、观察男孩、女孩外貌上的不同,描绘出不同的形象。

2、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制作男孩、女孩其它形式的作品。

3、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活动一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嗓门大。

活动目的:初步感受男孩、女孩的不同,增强男孩、女孩之间友情,导入新课。

活动时间:3分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哨声组织学生按男、女站好队

师:吹哨。

师:有的同学很奇怪,怎么美术课老师吹起哨儿了呢?今天上课呀,老师用哨声来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咱们先来赛一赛、比一比谁的嗓门儿大,好不好?

生:好。

师:教师哨声一响,男女同学各站一队,男同学右,女同学左,看男同学快还是女同学快。

师:吹哨。

生:排队。

2、男、女同学互相问好,初步感受男、女孩的不同之处

师:男同学向左转,女同学向右转,男同学喊:“女同学好!”,女同学喊:“男同学好!”,我喊一、二就开始。

师:

一、二喊

男生:喊。

女生:喊。

男女生:齐喊。

师:同学们喊得都很卖力气,那到底谁的声音大呀?

生:一齐回答。

师:好了,老师觉得男同学的声音很宏亮,女同学的声音很清脆、悦耳。(通过刚才的比赛,让同学们潜意识感到男孩和女孩在声音和其他方面是有区别的)

活动二

活动内容:比比谁收集的图片好。

活动目的:资源共享,拓展认识。

活动时间:6分钟

活动过程:

1、贴图片

师: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男孩和女孩的图片,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你收集到的图片贴在展板上。

生:贴图片。

2、观察、描述、介绍、分析图片

师: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可真丰富,你们最喜欢哪个形象,同学们选一选,然后放在讲桌上。

生:任意选择。

师:同学们选的都很认真,我们一起欣赏这几幅。

师:老师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同学们看看是什么。

师:拿一张图片,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这是谁选的。

生:我。

师:你说说选他的理由,再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就服装、动作等谈看法)

师:这还有一幅,你们觉得怎样?

生:好。

个别生:不喜欢。

师:你说说理由。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活动三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想法、做法好 活动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启发练习基本方法。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过程:

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师:刚才咱们共同欣赏了许多的图片,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展示给了老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一个是女孩叫丽丽,一个是男孩叫亮亮,他们非常想和大家见见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呀?

生:回答。

(老师出示展板,两个人体轮廓。)

师:咦,怎么变这样了,老师都分不出来哪个是丽丽、哪个是亮亮了。同学们,你们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出示第二张展板,展板贴有各种服饰、造型。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材料,谁来给他们两个打扮一下,让我们大家一下就能看出来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2、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男、女孩的装扮工作,深化对男、女孩的认识。

(选四名同学到展板前)

师:你们两个人一组,每组装饰一个人物。你们商量一下,哪个组装扮男孩、哪个组装扮女孩,怎么来分工?(同学进行装饰)

师:咱们下面的同学给他们加油,看看哪组装饰得又好又快。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总结男、女生的不同之处。

(学生装饰完后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是丽丽、谁是亮亮吗?(生回答)

师:同学们,为什么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来说一说?(生回答:女孩有小辫,喜欢穿裙子;男孩短头发,不穿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女孩子喜欢穿裙子,男孩不穿裙子。

一男生:老师我也穿过裙子。

师:是吗?什么时候穿过?(生回答小时候)那你现在为什么不穿了?

生:现在长大了,所以不穿了。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就要穿男子汉的衣服了,是吗?(生回答)

在这环节学生还会问一些其他问题,教师灵活处理。

活动四

活动内容:比比谁画的或制作的生动有趣。

活动目的:体验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工具、材料进行创作练习的乐趣。

活动时间:21分钟

活动过程:

1、激趣创作。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男孩和女孩的区别。现在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男孩和女孩的图片,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些照片上的人物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幻灯片展示有用绘画方法也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人物造型)。

生:回答。

师:这些作品你们觉得漂亮吗?(生回答)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来绘画或制作一个男孩或者女孩的形象?(生回答)师: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材料,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纸盒、瓶子、水果、挂历、报纸、布头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拿。

2、学生创作,老师指导。

学生制作,老师巡回辅导,完成作品。

3、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引导同学们自由观看,选择一些绘画作品和制作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有所侧重的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

4、集思广益,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给咱这节课起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学生发言)同学们起的名字可真有创意。

5、谈话总结,提出希望

这节课你们感到高兴吗?(学生回答)老师觉得也很高兴。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男孩和女孩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生活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男女同学各自发挥出自身的优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二篇:湖南出版社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湖南出版社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教学准备:颜料画纸 剪刀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

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教学准备:剪刀卡纸 胶水 颜料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四课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 现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想像平时从电视或是日常中见到过的动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说一说,最后老师总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

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松鼠:尾巴大大的,„„ 长颈鹿:脖子长长的,„„

三、讲故事,揭示课题。

老师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板书:帽子回来了

四、欣赏范画,讨论。

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小猪的什么故事?

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

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小猪(在干什么?)小猪戴帽子上学校 风吹帽子挂树梢 小猪急得蹦蹦跳 谁能帮它去取帽

森林(树、花、草、洞、石)

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作业要求:

1、内容新颖、有趣。

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

3、色彩鲜艳。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35分钟。

一、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二、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第五课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1. 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2.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3.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4.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5.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

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6.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7.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⑶描上花纹。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剪刀 彩纸。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1)折扎方法正确。(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第三篇: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 大脚丫

一、教材分析

我们行走要用到我们的两只大脚丫,我们穿的鞋子为了更加舒适会用到鞋垫,那么能拥有一双舒适、漂亮的鞋子和一对让别人羡慕的鞋垫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

本节课需要学生用自己的巧手来制作、装饰鞋子或鞋垫,需要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素材,让学生开阔眼界,再动脑动手,创作一副属于自己的漂亮而又特色的鞋子或鞋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画的愉悦情趣。

三、教学重点

能用多种图案或花纹装饰鞋垫。

四、教学难点

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五、教学准备

鞋垫若干双,记号笔,油画棒。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儿歌导入

教师以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引起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兔子开的铺子吗?

师:听一听,小兔子的铺子里都卖了些什么啊?(教师朗诵儿歌并提问)师:小兔子的铺子里卖的什么啊?还少些什么?

2、出示鞋垫,引起学生兴趣 师:瞧!这是什么呀?

师:是鞋垫,谁能告诉我鞋垫是用来干什么的?除了垫在鞋子里还能干什么?

师:看!老师用鞋垫做了什么?(教师出示画上画的鞋垫)

师:你们发现这两只鞋垫上的画怎么样?鞋垫上的图案哪些地方一样?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出示示意图(图上有装饰正确和错误的两双鞋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

师:看图上的鞋垫哪一双是正确的,哪一双是错误的?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自己穿的鞋的鞋底,图案是怎么样的啊?(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鞋底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规律,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判断)

师:怎么样,观察好了没?图上的哪双鞋垫是正确的? 教师总结:

鞋垫上的对称图形,不仅形状一样,大小,颜色也是一样的,而且所对称的地方所在的方位也是一样的。

(教师出示小兔子,并以小兔子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铺子里有好多种鞋垫就是没有你们这样画上画的,你们能帮我做一些吗?

4、学生创作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称的关系

5、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选一双装饰正确的,一双错误的,让学生集体评价。同时根据同伴的作品从所装饰的图案的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评述。(引导学生注意正确和错误装饰方法,强调对称)

6、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三)课后提升

回家后量一量爸爸或妈妈的脚丫有多大,为他们制作一副独特的、有创意的鞋垫。

第二课 剪刀添画

一、教材分析

儿童思维中的形象是不固定的,给他们一个固定的图形,他们则能根据自己的思维创作出各种各样的新奇的形象。本节课主要是以剪刀为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确定主题,大胆创作背景,进行添画。这样没有局限性的课堂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束学生的思维,当然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形态的剪刀形象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四、教学难点

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

五、教学准备

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添画图片。(2)赏析添画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2 想一想:

(1)思考:如果给我们一把剪刀,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内容?(2)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创作方法。

(3)说一说添画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了解添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 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添画作业与平时绘画的不同之处,感受添画作品的独特美感。赏一赏:

(1)欣赏作品:找一找添加巧妙的作品。(2)谈谈添画的体会。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三)课后提升

想一想除了剪刀可以添画出丰富多彩的图画来之外,还有什么情境能添画呢?课后动手试一试吧!

第三课 小老虎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小老虎的艺术形态,让学生体会制作纸质老虎的乐趣,从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制作过程中的缝合过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在旁指导。缝合完成后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添加、装饰小老虎,比一比谁的小老虎更有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制作纸质小老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制作老虎,让学生注意掌握老虎的形态和大小比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根据老虎的形状剪出老虎外形。

四、教学难点

缝合老虎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卡纸、剪刀、针线、胶水。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听歌曲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两只老虎》,导入揭示课题。2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两只老虎》精彩的动画及一些老虎图片和卡通形象,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老虎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老虎的形态。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刚才观察到的老虎的形状,色彩,花纹等形象特征,教师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总结。比较分析不同

看课本第7页,分析布老虎与真老虎的头部、身体和尾巴各有什么不同。5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研究制作老虎的具体步骤。

教师总结:描画外形----重叠剪纸外形----装饰美化----订合或缝合----填充后封口----装饰。动手制作

根据步骤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7 欣赏评价

将做好的玩具纸老虎请小组之间交换互相欣赏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三)课后提升

回家了解虎头帽、布老虎等传统的艺术形象,并讲述给家长听。

第四课 动物聚会

一、教材分析

本课给同学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有真实的照片、有动物拔河的简笔画形象、也有中国画作品,还有优秀的学生作品表现的一群动物的形象等。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动物特点后,抓住它的基本特征来创作表现一幅热闹的场景,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构图能力和色彩分配能力。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优秀的作品,指出优点,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培养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绘画技法表现出动物的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回忆参观动物园时的景象并记录下来。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绘画技法表现出动物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

表现热闹的动物世界。

五、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展示动物图片导入

师:听说今天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2 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师说动物谜语,学生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范例,并引导学生想象三角 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

型)

(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3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范例说说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 4 作业要求,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发挥想象,画一幅表现动物聚会或竞技的热闹场面的画。(2)小组可以先讨论不同动物的特点,确定自己要画的动物。

(3)教师知道怎么能把场景画的热闹,颜色用的要鲜艳,构图要爆满,并加上适当的背景衬托。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价。

请学生说说哪幅场景最热闹?为什么?(引导学生针对构图和色彩进行评价。)

(三)课后提升

小组合作用卡纸制作小动物的形象,然后组合在一起,看看能出来一副怎样的场景?

第五课 左邻右舍

一、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邻居,有叔叔阿姨,有兄弟姐妹,有爷爷奶奶,邻居关系和和睦睦,仿佛亲切的如一家人。

本节课是要我们观察我们身边的左邻右舍,透过打开窗户看到没好的风景跟邻里关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和邻里友好相处。透过窗户可以观察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以及构思、造型用色等绘画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左邻右舍的房屋及周围景色,并大胆表现出来。

四、教学难点

左邻右舍房屋的布局要合理。

五、教学准备

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视频导入

播放录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2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1)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2)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往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 3 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1)看看内容。(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4 组织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导写生要素(1)观察取景:进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2)示范写生要点,强调构图的安排。(3)深入刻画,进行画面的处理。(简单说明)5 学习要求:

(1)写生窗外的景色。

(2)也可以根据想象,画窗外的各种景色。6 分组写生,师作实际指导。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三)课后提升

课余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

第六课 六面怪脸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了解脸谱的文化背景,通过剪、折、贴等方法来表现脸谱艺术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脸谱艺术的热情。

本课以怪脸舞会贯穿始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作六面怪脸形状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拆开、拼合,在探索研究中学习六面怪脸造型的制作步骤、方法。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再提供制作步骤图进行相应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制作基本形这个重点。教学中采取学生集体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在装饰环节中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欣赏,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的魅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各种范作的欣赏,配上各种音乐和各种活动的实践参与,从视觉、听觉、触觉上增强学生审美感受,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

六面怪脸的折法,装饰的想象发挥

四、教学难点

想象大胆,奇特

五、教学准备

课件,六面怪脸范品若干,卡纸,剪刀,绘画工具,双面胶,装饰物。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导入

教师戴着面具出现,扮演主持人邀请学生来参加今天的化妆舞会。师问:欢 11

迎来到老师的化装舞会,大家想不想参加呀?在舞会开始之前,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舞会的道具——六面怪脸。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3.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叫“六面怪脸”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揭示课题:六面怪脸)4 探究制作方法

(1)小组研究讨论:(每组桌上都有已完成的“六面怪脸”作品)a大胆地动手拆一拆,看看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纸组成的。

b想办法将拆开的“六面怪脸”再拼合起来。想想一张正方形的纸经过哪些方法可以做出怪脸来?

(2)小组汇报研究情况,教师总结并板书:折、剪、粘贴。

(3)教师让一名学生上台解说并演示制作过程(在实物投影仪演示),其他学生尝试用自己手中的纸做一做(不会做的可跟着小老师制作)。并请做得快的同学帮一帮身边的同学。观察思考

(1)欣赏祭祀活动场面,教师讲述什么是祭祀。【百度知道】查找什么是祭祀。

小结:祭祀是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2)接着教师说明六面怪脸是从我们国家各民族的戏剧和传统祭祀活动上用的面具演变而来的。

(3)课件出示各种“六面怪脸”范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大胆想象。(4)对比欣赏作品。(课件出示:五官画得不够突出和色彩对比不够鲜艳的作品与刚才的范品,进行对比)。提问:描绘“六面怪脸”重点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a五官突出 b夸张变形 c色彩鲜艳

(5)说一说:除了画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装饰这“六面怪脸”呢?(可以剪贴)。

你带来了什么东西?你准备装饰到怪脸的什么地方?创作表现

(1)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六面怪脸”,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有趣的装饰。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播放欢快的音乐)7 交流评价

说说谁的最有趣?为什么? 8 游戏

每组派一代表戴上面具,其他组员跟在后面伴随着音乐一同欢快的举行这个有趣的“化妆舞会”,在舞会中结束这节课。(播放音乐组织学生跳舞)

(三)课后提升

除了六面怪脸你还能制作出怎样有趣的脸谱来?课后试着动手做一做吧!

第七课 快乐的舞蹈

一、教材分析

舞蹈是学生常见并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快乐的舞蹈人们在舞蹈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美的运动,再加上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等极具表现性,非常适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

本课快乐的舞蹈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充分地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快乐的舞蹈在表现中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表现快乐舞蹈者的姿态,对于人物动态画得准确与否不作过高的要求。

教材快乐的舞蹈为学生提供了素材,丰富了学生的记忆表象,从而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有个性的表现。

本课的学习将带给学生极大的身心愉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

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四、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 欣赏感受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 14

几个动作?

(生表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出示课题)播放舞蹈录像带 2 引导回答

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生表演舞蹈)3 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师在黑板上示范。

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5 生作画。

第二课时 赏析评述

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生2:还有观众!……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3 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生:我学会了速写!…… 4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三)课后提升

试着用速写的形式完成一幅欢乐的作品。

第八课 彩点点

一、教材分析

源于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印象派(也称点彩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修拉和西涅克。色彩是构成点彩画的重要因素,点彩派把印象派的设色方法进一步推向科学分析的道路,他们用三原色(及其中间色)加上白色作画,把各种单纯的色彩一点点地以小圆点形式排列在画面上,让人眼的视觉作用去混合,达到自然调和。

《彩点点》为学生开启色彩教学的新课程。它是让学生认识三原色,了解点彩画的绘画原理、亲身体验点彩画色彩的对比与分割所产生的光色效果。本课的学习活动从彩点点入手,启蒙学生认知,感受点彩画的艺术魅力,并尝试用彩点点组成有趣的图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彩点点》一课则是打破常规,在了解点彩画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习用色彩并置的方法调配颜色,学会运用色彩并置的技法进行点彩表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关注点、线、面,了解大千世界都是由点、线、面三个元素组成。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点彩画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善于发现美的能力,感受艺术可以表现生活,艺术可以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各种绘画工具、纸材料创造各种点和线,进行平面美术游戏,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点,塑造线和面的形。

四、教学难点

彩点的组合搭配

五、教学准备

课件、范图、实物、颜料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 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

同学们,(拿出杯子)老师这有几个杯子,你们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边走下讲台边让几个学生摸。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么? 像这样比较细小的东西,我们可以用点点(板书:点点)来表示。别看点点这么小,它还会变魔术呢,你们想用小点点来变魔术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彩点点》(板书课题)混色游戏

(1)在黑板上张贴三只不同形状的“鱼”。请三位同学上台,分别用红、黄、蓝色的颜料在“鱼”肚子里填满色点。比一比,哪个人最快。

(2)教师在黄色“鱼”里点上蓝色。“眯起眼睛看一看,鱼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说得真好,不同颜色的彩点点混合在一起,会让我们的眼睛产生错觉,看到一种新的色彩。这就是彩点点的一个“小魔法”。认识点线面

(1)小点点不仅会变色魔法,还会变形魔法。你想学么? 提问:小朋友们,小点点能变成线吗?怎么样才能变成线呢? 那你能上来变变看吗?(指生上台在纸上粘贴成线)对了,这样把小点点牵起手来,就成了线(出示课件)你还能把小点点连成其他的形状吗? 在你们桌上有一张白纸,试着连连看看

大家觉得,这几幅画点得如何啊?(拿学生尝试作业上台分析)学生点评,画面的构图,点的疏密和外形……

看到同学们的彩点点,老师也动手画了画,请大家仔细看看老师的画法有什么不同。

这样点几个关键点,有什么帮助呢?定位、物体大小……(2)点成面

继续不停的在鱼身上点彩点点,会出现什么效果呢?出示课件“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加上成片的点以后,这条鱼的色彩就更醒目了。4 欣赏大师作品,分析

彩点点的魔法真厉害!许多大画家都来请彩点点来帮忙。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书上这幅——《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吧。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修拉创作的,画家在画这幅画时,采用的了独特的“点彩法”(板书)就是把各种经过仔细分析处理的不同色彩的彩点点来表现物体。这幅作品,修拉经过一年的时间才画完。作品描绘的是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下午,游人们在树林间休闲的情景。由于点彩,使人和物都显得影影绰绰,朦胧模糊。

我们在组合彩点点的时候,在一个整体的外形当中,还是要用一种颜色为主体,适当点缀其他的彩点点。

第二课时 学生创作

我们欣赏了大魔法师的作品,再来看几幅小魔法师的作品。看了这些作品。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了呢? 让我们再一起回顾下作画的步骤吧。谁来说说?

(1)确定关键点,注意构图大小(2)用点连成线,注意点的疏密

(3)用彩点点装饰物体和背景,注意色彩搭配 2 作品展示与讲评

通过大家能干的小手,我们已经创作出了很多美丽的点彩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三)课后提升

同学们有这么多收获我真高兴。我们人是有生命的,彩点点也是有生命的,生活中,像这样用点组成的画面可多了。课件:在我们身边,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点组合的画面呢?

第九课 动漫亮相

一、教材分析

动漫亮相结合了各种造型幽默、概括、鲜明的可爱漫画形象,很多漫画形象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本课的学习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安排了动漫形象的欣赏、学生大胆尝试表现漫画形象两个学习内容。通过教学动漫亮相使学生了解、认识动漫形象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动漫图形的鉴赏能力,并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动漫形象的欲望。

欣赏完不同的漫画形象、了解漫画形象的造型设计特点后,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和观察欣赏所获得的感受,动手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漫画形象。本课与学生的兴趣想吻合,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二、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动漫形象的鉴赏能力。2了解、认识动漫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绘制过程。3激发学生想要表现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的欲望。4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认识动漫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动漫形象设计的基本手法并能大胆的表现一个动漫形象。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尝试讲述自己画的动漫形象的故事。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组织教学

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知道什么动画片?里边有那个是你喜欢的动漫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述:动画片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动漫形象。

课件出示部分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请学生欣赏。揭示课题:动漫亮相 2 启发认识

(1)课件出示各种动漫形象,学生将课前找到动漫图进行展示。(2)学生小组讨论:动漫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 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听取意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3)比较验证

教师课件显示狗的写真图与卡通形象图,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后结论,即动漫形象在狗的外形特点上进行了夸张、拟人、幽默等设计,使造型更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贴近人的生活。设计方法

(1)教师演示人物与动物的动漫设计各一,学生观摩感受夸张与拟人方法的运用。

(2)生共同讨论动漫形象的特点,师及时总结。4 自我实践

学生进行动漫形象设计练习,每人设计一个有趣的动漫形象。教师巡视指导。

不动笔,只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启发、辅助 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设计完善,修改自己画稿。5 展示小结

(1)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最有特点的作品拿到讲台前。

(2)被选出作品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将自己作业展示出来,并自评。其余学生谈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后提升

根据自己创作的漫画形象编一个小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十课 民间玩具

一、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信仰民俗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间玩具种类繁多,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民间玩具并能让学生简单的讲解出来,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民间玩具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验民间玩具不同的材料、用途和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审美趣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交流,感受民间玩具浓厚的乡土味和强烈的装饰风格,培养健康向上的窝、审美趣味。

三、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

四、教学难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民间玩具的小故事。

五、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玩具。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1)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各地不同风格的民间玩具,让学生猜想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大阿福”造型朴拙、圆润饱满、色彩鲜明、健康快乐的儿童形象。“纸扎风筝”古朴对称的云纹,激发学生想象放飞的优美情境。

“彩灯蟹”形象逼真、生动,红黑白对比的色彩和对称式花纹装饰,鲜艳夺目、古色古香。

“一囗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艺术,以牛皮等为材料,是可用作表演、娱乐,以可以用于观赏的精美工艺品。

“面花狮子糕”既可作礼物赠送,又可食用。

“布老虎”是用黄红两色布缝制而成的软雕塑,娇憨可爱的形象而感受民间玩具平安、幸福的寓意。

“布袋木偶”不但可以演戏,还可以用作装饰室内环境。(2)感受民间艺人心灵物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2 它们“想说”些什么?

了解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3 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1)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色彩华丽、对比强烈),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2)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民间玩具。作业要求:

选择两件课本上的民间玩具,简单说出其外形、色彩、材料的特点。

(三)课后提升

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试着制作一个简单的民间玩具。

第十一课 小蜗牛慢慢爬

一、教材分析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本课一小蜗牛为出发点,关键是要抓住小蜗牛的背部特点,才能将其表现出来。同时也在告诉学生要热爱小动物。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小蜗牛的基本造型,能大胆的用曲线条制作。2 过程与方法:能在活动中尝试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春天的美。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意与同伴分享经验

三、教学重点

掌握小蜗牛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小蜗牛的制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

课件,手工实物展示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猜谜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生:蜗牛 2 揭示课题 3 讨论蜗牛特点

师:谁知道蜗牛有什么特点?

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只可爱的小蜗牛? 4 生讨论制作方法

师总结:

制作蜗牛的背部----头部和底部----粘贴

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呢? 6 生合作制作蜗牛 7 展示优秀作品

(三)课后提升

画一幅有小蜗牛的图画,并试着讲一讲它的故事。

第十二课 打扮相框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利用纸质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创作出相框。给相片做一个小相框,既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又能够起到美化的作用,让相片更有纪念意义,学生一定十分乐意。所以,本节课学生通过操作练习,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创新,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设计不同造型的相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三、教学重点

给学生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美丽的相框。

四、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五、教学准备

1、收集美丽的相框,在班级中开展览,请学生欣赏。

2、收集各种豆类、瓜子壳、花生壳、火柴棒、贴画、糖纸、树叶等生活废旧物品。

3、彩色卡纸、瓦楞纸。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音乐导入

(1)学生随音乐入场,欣赏《美丽的相框》展览。(2)学生自己说说最喜欢哪一个相框,为什么? 2 分组探究

(1)欣赏老师制作的相框。

(2)说说老师制作的相框:从颜色、形状、材料上进行分析。

(有用火柴棒制作的,有用绿豆制作的,有用小花拼贴的……)

(3)出示自己在生活中的照片,放入老师制作好的相框中,感受相框 带来的美,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4)介绍材料(分成4组)

(5)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美丽的相框。(6)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大胆创作自己的相框。3 欣赏评述

(1)把制作好的相框挂在展示墙上,全班学生欣赏。(2)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与材料。

(三)课后提升

给自己喜欢的图片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照片制作美丽的相框。

第十三课 杂技高手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于让学生在欣赏杂技表演中提高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杂技,亦作“ 杂伎 ”。指柔术、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又称杂技表演。

中国杂技艺术保留着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目,以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绚丽多姿的传统节目,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博得了国内外广大观众的赞赏和喜爱,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人不断追求超越自身和客观束缚的艺术成就。本课让学生在欣赏杂技表演的过程中领会我们的民族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及修养,并能尝试着把高难度的杂技表演转化成儿童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在纸上设计出造型生动表演杂技的人。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外杂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设计与创作,提高学生对造型的审美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启发学生回忆并设计出杂技演员的动作形象,使学生感受杂技艺术的美.三、教学重点

了解感受杂技艺术,启发学生想象,抓住人物在运动中特有的动作姿势并描绘出来。

四、教学难点

杂技演员的动作比较难表现,可让学生简化。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1)观看图片,猜猜他们在看什么?(你们猜对了没有呢?原来真的是在看杂技表演呢?)

(2)播放一段录像。

师:老师很喜欢看杂技,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吗?好!咱们今天就来过过瘾,看一段精彩的杂技表演!好看的话,一定不要忘记鼓掌哦!

(3)小结杂技的作用及特点。

师:从同学们的掌声中看得出杂技真的是很精彩!你觉得精彩在哪里? 学生回答

小结:师:是啊!杂技是一种人体技巧的表演艺术,千百年来,杂技演员们不断编出惊险、高超、优美的杂技动作,深受人们的喜爱。你还知道哪些杂技项目呢?

生:顶碗、空中飞人、走钢丝等 2 自由选择,尝试表现。(1)简单设计一个杂技的动作。

师:大家对杂技知识的了解还是很丰富的,下面请大家自由选择一项自己最感兴趣的杂技项目,把它简单地画下来,要求画得大一些。

(2)展评。(实物投影作比较,引导动作变化、大小安排)

师:你设计的这个杂技演员可真厉害,介绍一下他在表演什么节目呢? 3 参与表演,加强感受。

(1)图片出示各种不同的杂技项目。

师:我们刚才看到有小朋友画了一个顶碗的杂技动作,老师这里有更多的杂技表演项目!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厉害的杂技演员

(2)(出示各种杂技项目)与自己创作的作品作比较。

师:这么多精彩的杂技项目,你觉得刚才自己画得时候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表现出来?

生:衣服要美一点; 动作夸张; 项目多一点……

(3)指1—2名学生上前表演。师:大家说的真好,老师看好多同学都想来演一演了呢!

(4)把难的动作分解、转向,全体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动作进行表演。师:看他们表演得这么好,我们也看着图片学一学,做一做杂技动作。4 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要求:把你最喜欢的杂技表演及热闹的现场气氛画下来。要求是:可以直接对刚才设计的动作进行添加,要突出动作惊险、夸张一点,衣服要漂亮一点;构图要大一点。欣赏作业,点评

(1)展示,学生评价,找作品优点。

(2)师总结:看来我们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小啊。看,同学们设计的杂技演员动作优美惊险,而且他们穿着、打扮也很时髦。这些杂技演员给我们带来了精彩也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他们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是千千万万倍的。我们同学想要有所作为的话,也应该有这样的毅力。

(三)课后提升

动手制作表演中的杂技演员形象,比一比谁的动作更优美。

第十四课 男生女生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男孩、女孩外貌上的不同,描绘出不同的形象。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制作男孩、女孩其它形式的作品。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教学重点

观察男孩、女孩外貌上的不同,描绘出不同的形象。

四、教学难点

区别男生女生不同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嗓门大。

活动目的:初步感受男孩、女孩的不同,增强男孩、女孩之间友情,导入新课。

活动过程:

(1)教师用哨声组织学生按男、女站好队 师:吹哨。

师:有的同学很奇怪,怎么美术课老师吹起哨儿了呢?今天上课呀,老师用哨声来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咱们先来赛一赛、比一比谁的嗓门儿大,好不好?

生:好。

师:教师哨声一响,男女同学各站一队,男同学右,女同学左,看男同学快

还是女同学快。

师:吹哨。生:排队。

(2)男、女同学互相问好,初步感受男、女孩的不同之处

师:男同学向左转,女同学向右转,男同学喊:“女同学好!”,女同学喊:“男同学好!”,我喊一、二就开始。

师:

一、二喊 男生:喊。女生:喊。男女生:齐喊。

师:同学们喊得都很卖力气,那到底谁的声音大呀? 生:一齐回答。

师:好了,老师觉得男同学的声音很宏亮,女同学的声音很清脆、悦耳。(通过刚才的比赛,让同学们潜意识感到男孩和女孩在声音和其他方面是有区别的)活动二

活动内容:比比谁收集的图片好。活动目的:资源共享,拓展认识。活动过程:(1)贴图片

师: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男孩和女孩的图片,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你收集到的图片贴在展板上。

生:贴图片。

(2)观察、描述、介绍、分析图片

师: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可真丰富,你们最喜欢哪个形象,同学们选一选,然后放在讲桌上。

生:任意选择。

师:同学们选的都很认真,我们一起欣赏这几幅。师:老师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同学们看看是什么。师:拿一张图片,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师:这是谁选的。生:我。

师:你说说选他的理由,再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就服装、动作等谈看法)师:这还有一幅,你们觉得怎样? 生:好。

个别生:不喜欢。师:你说说理由。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第二课时 活动三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想法、做法好

活动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启发练习基本方法。活动过程:

(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师:刚才咱们共同欣赏了许多的图片,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展示给了老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一个是女孩叫丽丽,一个是男孩叫亮亮,他们非常想和大家见见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呀?

生:回答。

(老师出示展板,两个人体轮廓。)

师:咦,怎么变这样了,老师都分不出来哪个是丽丽、哪个是亮亮了。同学们,你们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出示第二张展板,展板贴有各种服饰、造型。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材料,谁来给他们两个打扮一下,让我们大家一下就能看出来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2)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男、女孩的装扮工作,深化对男、女孩的认识。(选四名同学到展板前)

师:你们两个人一组,每组装饰一个人物。你们商量一下,哪个组装扮男孩、哪个组装扮女孩,怎么来分工?(同学进行装饰)

师:咱们下面的同学给他们加油,看看哪组装饰得又好又快。(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总结男、女生的不同之处。(学生装饰完后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是丽丽、谁是亮亮吗?(生回答)师:同学们,为什么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来说一说?(生回答:女孩有小辫,喜欢穿裙子;男孩短头发,不穿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女孩子喜欢穿裙子,男孩不穿裙子。

一男生:老师我也穿过裙子。

师:是吗?什么时候穿过?(生回答小时候)那你现在为什么不穿了? 生:现在长大了,所以不穿了。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就要穿男子汉的衣服了,是吗?(生回答)

在这环节学生还会问一些其他问题,教师灵活处理。2 活动四

活动内容:比比谁画的或制作的生动有趣。

活动目的:体验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工具、材料进行创作练习的乐趣。活动过程:(1)激趣创作。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男孩和女孩的区别。现在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男孩和女孩的图片,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些照片上的人物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幻灯片展示有用绘画方法也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人物造型)。

生:回答。

师:这些作品你们觉得漂亮吗?(生回答)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来绘画或制作一个男孩或者女孩的形象?(生回答)

师: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材料,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纸盒、瓶子、水果、挂历、报纸、布头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拿。

(2)学生创作,老师指导。

学生制作,老师巡回辅导,完成作品。(3)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引导同学们自由观看,选择一些绘画作品和制作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有所侧重的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

(4)集思广益,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给咱这节课起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学生发言)同学们起的名字可真有创意。

(5)谈话总结,提出希望

这节课你们感到高兴吗?(学生回答)老师觉得也很高兴。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男孩和女孩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生活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男女同学各自发挥出自身的优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课后提升

下课男生女生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第十五课 四格画

一、教材分析

四格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四格画短短几格涵盖了一个事件的发生、情节转折及幽默的结局。让人看完不觉莞尔,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四格画着重点子创意,画面不需很复杂,角色也不要太多,对白精简,让人容易轻松阅读。

本节课创新意识很强,要求学生能用一幅四格画来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并且故事要有连贯性,教师需给学生准备充足的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思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四格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用四格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创新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创作连环故事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四格画的形式画出来。

四、教学难点

故事要求有连续性。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漫画或者连环画吗?都看过什么?你喜欢哪个形象?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欣赏四格画

课件播放四格画,请学生起来总结四格画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创作一幅四 35

格画的话,你想选取什么题材? 讲解四格画的创作过程

四格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要创作一幅优秀的四格画要求画面表现强烈,要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并且能完整的讲出一个故事来。学生讨论、交流创作思想 5 提出要求,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幅你感兴趣的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四个关键、精彩的画面,并命名。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欣赏评价

(三)课后提升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试着创作六格画或者八格画。

第十六课 信封娃娃

一、教材分析

信封作为信件的外包装,外形固定(或正方形或长方形)较为呆板,然而经过学生一番巧妙的设计、制作之后。把它变成信封纸偶,就变得生动可爱,富有情趣,再配以表演活动,就使它具有生命力。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小朋友非凡的创造力、巧妙的构思、稚拙的动手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体验了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本课通过剪剪、贴贴、画画,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制作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从观察力的培养“猜一猜纸偶是用什么制作成的?”从概括能力的培养“你能说说纸偶的制作过程吗?”从创造力的培养“从哪些方面来设计,能使纸偶制作的更巧妙、精美?”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学习的答案,并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积极思索,寻找方法,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封娃娃的特点及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会简单制作一个信封娃娃玩具。

3、在学习制作信封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能够在信封的合理位置剪出伸手指的小孔。

四、教学难点

能制作出表现自己独特喜好的装饰纸偶。

五、教学准备

信封、彩纸、剪刀、胶棒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导入【出示信封娃娃】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

师: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刘老师创造出来的,你们知道我是吗?

生:……

师:没错,同学们真棒!我原本只是一张普通的信封,人们有什么要说的话就装在里面,邮递员在帮它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现在有了电话、电脑,我就下岗了。还好刘老师有办法,帮我打扮了一下,你瞧,我漂亮吗?(得意地笑笑)并取了一个好听得名字叫信封娃娃。板书课题:信封娃娃

[设计意图:出示信封娃娃,导入课题.同时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信封及它原有的作用.]

2、观察,思考:

老师把信封装扮了一个漂亮的女娃娃,那小朋友可以用信封做怎样的纸娃娃呢?(学生讨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卡通人物、人物……)【引导欣赏更多信封娃娃作品:】

师:是的,信封娃娃的家族可大了,看,老师今天还请来了几位别的纸偶朋友。师: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信封娃娃呢?那就让大家看看我是怎样制作信封娃娃吧。

3.学习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 a将信封对折剪一个圆(教师注意讲解位置)b画好想画的图案(教师注意提醒画大)c对准对折线,张贴

d装饰这样信封娃娃就做好了,试试你的信封娃娃会说话吗。4表演添趣,欣赏展评(1)创作故事:

师:刘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制作的一个个美丽可爱信封娃娃,我想这些娃娃肯定有许多话要和我们说,如果几个信封娃娃走到一起的话,那肯定会发生动人的 38

故事,现在小朋友4人一组合作,让你们的信封娃娃见面,为你们组所做的信封娃娃们创作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

(2)表演故事:请小组上台表演你们组信封娃娃的故事,其他小朋友可要注意了,你们就是评委,要评评哪些信封娃娃制作得好,我们要评出最佳制作小能手。

师总结:同学们太棒了!(教师及时给予奖励)

(三)课后提升

想一想除了信封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制作成漂亮可爱的娃娃?课后动手做一做吧!

第十七课 影子大王

一、教材分析

本课影子大王选用学生颇感好奇的人物影子为题材,作为绘画学习活动的激活点。通过影子大王对自己身影的观察,激发对复杂平面形的兴趣,也对人体的形态留下较深的印象。人物的影子间接地反映人体的形态,因受光的角度和服装影响,影子大王使人形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因而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和表现有趣的人影轮廓的同时,更注重自我心中“影子大王”的想象和创造。

本课影子大王虽在手形想象画的基础上适当地提升难度,但把身体造型游戏、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能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组织“捉影”游戏。(认识人物轮廓);开展“影子”探秘。(认识形态变化);想象完整形态,充分表现个性;欣赏评价,从中获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发展对形于色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

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捉影”活动,认识理解形态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依形想象并绘画成图。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谜语。“你走他也走,你动他也动,就在脚下面,怎也抓不住。”

(2)板书课题:《影子大王》

捉影游戏(1)室外操场。

观察人物、树等影子。思考:这些影子是怎么来的?(2)学习捉影方法。

你能用手捉住吗?怎样才能捉住呢?

(3)小结。用粉笔把影子的边缘画下来,就把影子捉住了。3 影子探秘

(1)观察影子的变化。(变化多端)(2)多人组合姿势,变化更有趣的影子。

(3)构思。首先是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再是选择最科学的方法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完成添画

(1)集合学生观察影子,引导联想,它们像什么?(动物、大小壶等)(2)引导想象添画。(3)小结:大胆添画。5 学生创作(1)室内创作。(2)指导构图。(3)修改完善。6 欣赏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2)学生互评。(3)教师点评。7 当堂作业

学生完成一幅影子绘画作品。

(三)课后提升

试着做一些有趣的影子,课后交流讨论。

第十八课 听听画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节学科之间的综合课,以美术学科为主。结合音乐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活动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情感体验,透过美术、音乐、文学感受相加的艺术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选择自己的绘画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学习。本课的两个主要的学习过程是听与画(也就是感受与表现的过程)听的过程以学习活动的展开为线索,通过听声音——听歌曲——听曲子这三个过程营造美术、文学、音乐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绘画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达对艺术的感悟和共鸣。

二、教学目标 认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点、线、面来表现。能力: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三、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并注意视觉、听觉的协调运动。

四、教学难点

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

五、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引导阶段:

导语:同学们,今天李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特别的朋友,但是它们看不到,摸不着,我们需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感觉,才知道它们是谁。而且这个新朋友一 42

来就邀请我们同学伸出手来,和他一起动起来。

播放音乐《娃哈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

刚才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同学有的唱,有的拍手,有的随着音乐舞动。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绘画)导入新课:

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听听画画。4 讲授新课。

(1)听音乐《小小的船》《火车开了》第一遍,好听吗?那谁听出了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呢?(拍手提示)音乐节奏的快和慢在绘画中怎么来画呢?请同学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们可要仔细想想。

(2)第二遍听《小小的船》《火车开了》:

A、出示画:这两幅同样是画的小小的船,有什么区别吗?(一幅是画的具体的船,星星等,别一幅是用点,线,面画的)

B、听火车开来了,谁能说一说,这两幅画又有什么区别呢?

C、火车宝宝给咱们出了个问题,看同学们谁观察的最仔细: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节奏快的音乐,画面,色彩鲜艳、丰富,线条起伏大;音乐节奏慢的画面色彩柔和,线条起伏小。学生听一听,画一画。

(1)下面还有三首好听的音乐,这回可要听仔细,你喜欢哪一首音乐,怎么才能把它画下来呢?(放音乐)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3)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师点评。

(4)小结:美的音乐加上同学们画,美丽极了,你们真是了不起。让我们在美丽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这课,希望大家听着音乐,保持的愉快的心情走出教室,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课后提升

创作一副画,配上一首合适的音乐。

第十九课 蹦蹦跳跳

一、教材分析

本课目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教材主体部分的呈现,表现出了儿歌创设的情境,一群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小动物开开心心地在一起说说笑笑,他们那生动的表情、动作,能把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两大类能蹦蹦跳跳的玩具。一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玩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另一类是利用纸弹簧来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教师可启发学生变化出各种形象。教材除了对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作了提示外,还呈现了用铁丝做弹簧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在家完成一个利用铁丝弹簧做的小玩具。

由于本课学习内容为制作玩具,所以在如何玩得巧、玩得有趣上也要开动脑筋。教材对所呈现的学生活动的场面作了相关的提示,我们可以用线绳连着玩具的头、四肢,用小木棒提起就能进行类似于木偶的表演。那些纸弹簧部分较短的玩具还可以固定在桌上作摆件装饰美化环境。教材在最后提示学生可将玩具放在纸盒内,只要打开盒子它就会弹出来,非常有趣。

本课学习内容将制作和玩乐充分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在玩具的制作上,还是在玩具的玩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趣味性,学生都能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其中。

二、教学目标 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2 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三、教学重点

如何制作纸弹簧玩具。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有特色的玩具及玩法。

五、教学准备

教具:白色纸弹簧若干个,彩色纸条若干条,弹簧玩具2个,纸弹簧玩具7个,制作小丑的零部件,课件。

学具:纸条,彩色笔,剪刀,彩色纸,双面胶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会是谁呢?请两位小朋友帮忙把它们请出来吧!

师:原来是小白兔和大青蛙,活蹦乱跳的,真可爱!我们送它们去参加蹦跳大比拼吧!(出示大比拼)

师:我们还要请别的动物来参加,还有什么动物是蹦蹦跳跳的?生答。师:其实我们能让所有的动物.人物都蹦起来,跳起来,我们怎么去实现他们蹦蹦跳跳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蹦蹦跳跳的玩具。(出示课题)观察.探究“纸弹簧”的折法

(1)师:老师还带来了小猴子和小企鹅,观察一下,它们会动的这一部分,轻轻一按就会弹起来,拉一拉还会动,很像生活中的哪样东西?生:弹簧。师:是不是像这样(师出示弹簧玩具),平时的弹簧都是用铁丝.塑料做的,这里的弹簧纸做的,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生:纸弹簧

(2)师:那这个纸弹簧怎么折的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老师,就是这些白色的纸弹簧,待会儿,两个小朋友一个,你会怎么向它学习?生:

(3)学生拿出白色纸弹簧,观察,探究学习折法。(4)请一位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发现了什么规律。(5)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学生尝试折纸弹簧。(6)师:折好的拿在手上摇一摇,晃一晃。发现什么没有?(7)观察思考,了解“纸弹簧”的应用

老师这里有几组可爱的弹簧玩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玩具的哪些地方用了纸弹簧?为什么要用在这些地方?(课件出示2组弹簧玩具)

a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

b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的其它部位

小结:能活动的地方就可以用纸弹簧,不同的纸弹簧适合做玩具身体的不同部位。

(8)请几个学生说说刚才折的纸弹簧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3 观察.演示纸弹簧玩具的制作方法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棒,老师迫不及待想尝试一下了。我想做个可爱的小丑。已经准备好了纸弹簧和小丑的头.四肢,谁来帮助我?

(1)选择大弹簧做身体,小弹簧做手.脚。还可以直接剪贴出手脚。

(2)出示三个小丑头部请学生选择一个最合适的。(3)示范粘贴,注意粘连要牢固。(4)小结动物.人物要用夸张简练的造型。4 创设情境,学生实践创作(1)创设作业情境

(2)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做一个怎样的弹簧玩具?把纸弹簧用在什么地方?

(3)提出制作要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纸弹簧玩具。a设计纸弹簧 b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行装饰 c玩具形象生动有趣.新颖独特

(4)拿出刚才折好的纸弹簧把它装饰成弹簧玩具参加蹦跳大比拼吧!(5)学生作业,师巡回指导。5 作业展评

(1)每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展评(自评.互评),评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

(2)请几名学生用自己的弹簧玩具表演一下(自我介绍.蹦跳表演等)(3)师生一起把弹簧玩具送去大比拼。(用粘.挂的方式把玩具放在展示台)

(三)课后提升

思考:纸弹簧玩具还可以怎样做?怎样玩?

(1)师拿出一个用线拉着玩的和用木棒转动玩的纸弹簧玩具。(2)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怎样玩?简单介绍。

(3)师小结:其实纸弹簧玩具还有许多的做法和玩法,小朋友们可以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出更多蹦蹦跳跳的纸弹簧玩具。

第二十课 小泥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五、教学准备

课件,彩泥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引入

(1)课件出示泥人图片

师:同学们看那,我们教室里来了群泥人朋友,猜猜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生:做游戏?跳舞?做操?……

师:多么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啊!你们想不想也捏个泥人玩玩呢?

(2)揭示课题《小泥人》做个泥人试试

(1)想一想 提问:“人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的呢?”

生:人由头、身子、四肢这几大部分组成。

(2)尝试

请同学们根据人的基本结构随意的捏个小人试试。

(3)展示、调整

(4)教师示范讲解

① 捏制时可用揉、捏的方法,头可以似圆非圆,人可随意夸张变形。

② 捏制身躯时可以整块泥捏制,也可分躯干、手、脚捏制拼接,拼接处可用牙签连接。

“捏捏泥人”动一动

(1)看看课本上的小泥人,提问:“这些小泥人都在做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他们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攀爬,有的在踢球,还有的在钓鱼。„

生:我们是从他们不同的动作上看出来的。

(2)怎样让我们的小泥人也动起来呢?谁上来试试?

(3)学生上台给小泥人摆动作美化泥人

(1)欣赏彩泥作品(课件出示作品《西游记》《望梅止渴》《青蛙王子》)

(2)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小泥人漂亮吗?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3)教师边小结边示范

他们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搭配在一起,再运用添加、刻画的方法对人物的表情、穿戴、饰物进行美化,注意不要太复杂,面部表情要夸张、有趣。作业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

(2)各组拟定一个主题,如:跑步、打球、跳舞、演奏等,做出不同动态、49

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

(3)做好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做介绍。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1)小组展示介绍

(2)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小泥人或一组小泥人,并说出理由 8欣赏迁移

(1)课件出示小泥人简介

(2)师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解了小泥人,并学习、捏制了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希望他们能给你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三)课后提升

粘土除了可以捏人还可以捏小动物噢,神奇吗?赶紧试一试吧!

第四篇:2015年新湖南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大脚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画的愉悦情趣。【教学重点】能用多种图案或花纹装饰鞋垫。【教学难点】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教学准备】鞋垫若干双,记号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1、教师以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引起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兔子开的铺子吗?

师:听一听,小兔子的铺子里都卖了些什么啊?(教师朗诵儿歌并提问)师:小兔子的铺子里卖的什么啊?还少些什么?

2、出示鞋垫,引起学生兴趣师:瞧!这是什么呀?

师:是鞋垫,谁能告诉我鞋垫是用来干什么的?除了垫在鞋子里还能干什么?

师:看!老师用鞋垫做了什么?(教师出示画上画的鞋垫)师:你们发现这两只鞋垫上的画怎么样?鞋垫上的图案哪些地方一样?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出示示意图(图上有装饰正确和错误的两双鞋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师:看图上的鞋垫哪一双是正确的,哪一双是错误的?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自己穿的鞋的鞋底,图案是怎么样的啊?(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鞋底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规律,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判断)师:怎么样,观察好了没?图上的哪双鞋垫是正确的?

教师总结:

鞋垫上的对称图形,不仅形状一样,大小,颜色也是一样的,而且所对称的地方所在的方位也是一样的。

(教师出示小兔子,并以小兔子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铺子里有好多种鞋垫就是没有你们这样画上画的,你们能帮我做一些吗?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称的关系

5、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选一双装饰正确的,一双错误的,让学生集体评价。同时根据同伴的作品从所装饰的图案的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评述。(引导学生注意正确和错误装饰方法,强调对称)

6、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第2课

剪刀添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教学准备】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思考: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 2.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制作方法。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了解添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添画作业与平时绘画的不同之处,感受添画作品的独特美感。

四、赏一赏:

1.欣赏作品:找一找添加巧妙的作品。

2.谈谈添画的体会。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第3课

小老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老虎。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老虎,学生能掌握利用椭圆形动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圆椭形并用基本形画老虎。【教学难点】画出老虎的不同动态。【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老虎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老虎在森林中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老虎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两只老虎》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老虎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老虎范画,教师扮演老虎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老虎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两只老虎》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老虎,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老虎”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真奇怪、真奇怪”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第4课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动物头型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教学准备】

1、牧场的背景图。

2、KT材质的圆形、三角形、梯形头型的动物范例若干,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参观牧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听说今天开心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二)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1、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师说动物谜语,学生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范例,并引导学生想象三角 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型)

(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

(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

(三)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范例说说三种动物的制作方法,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介绍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动物,选好头型底板。

2、在选用各种色彩的橡皮泥根据需要搓条、团圆、压扁,创意动物 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轻声交流,动作快的学生可以再做不同的动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在开心牧场,欣赏评价。

请学生说说哪个小动物最神气?为什么?(引导学生针对头型和色彩进行评价。)

欣赏完作品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第5课

左邻右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以及构思、造型用色等绘画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教学准备】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

2、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往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

三、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1、看看内容。

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

四、组织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导写生要素:

1、观察取景:进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

2、示范写生要点,强调构图的安排。

3、深入刻画,进行画面的处理。(简单说明)

五、学习要求:

1、写生窗外的景色。

2、也可以根据想象,画窗外的各种景色。

六、分组写生,师作实际指导。

七、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八、拓展:课余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

第6课

六面怪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六面怪脸的折法,装饰的想象发挥 【教学难点】想象大胆,奇特

【教学准备】课件,六面怪脸范品若干,卡纸,剪刀,绘画工具,双面胶,装饰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戴着面具出现,扮演主持人邀请学生来参加今天的化妆舞会。师问:欢迎来到老师的化装舞会,大家想不想参加呀?在舞会开始之前,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舞会的道具——六面怪脸。

2.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3.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叫“六面怪脸”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二、探究制作方法

1.小组研究讨论:(每组桌上都有已完成的“六面怪脸”作品)

(1)大胆地动手拆一拆,看看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纸组成的。

(2)想办法将拆开的“六面怪脸”再拼合起来。想想一张正方形的纸经过哪些方法可以做出怪脸来?

2.小组汇报研究情况,教师总结并板书:折、剪、粘贴。

3.教师让一名学生上台解说并演示制作过程(在实物投影仪演示),其他学生尝试用自己手中的纸做一做(不会做的可跟着小老师制作)。并请做得快的同学帮一帮身边的同学。

三、观察思考

1.欣赏祭祀活动场面,教师讲述什么是祭祀。

【百度知道】查找什么是祭祀。

小结:祭祀是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接着教师说明六面怪脸是从我们国家各民族的戏剧和传统祭祀活动上用的面具演变而来的。

3.课件出示各种“六面怪脸”范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大胆想象。

4.对比欣赏作品。(课件出示:五官画得不够突出和色彩对比不够鲜艳的作品与刚才的范品,进行对比)。提问:描绘“六面怪脸”重点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五官突出

(2)夸张变形

(3)色彩鲜艳

5.说一说:除了画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装饰这“六面怪脸”呢?(可以剪贴)。

你带来了什么东西?你准备装饰到怪脸的什么地方?

四、创作表现

1.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六面怪脸”,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有趣的装饰。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播放欢快的音乐)

五、交流评价

说说谁的最有趣?为什么?

六、游戏

每组派一代表戴上面具,其他组员跟在后面伴随着音乐一同欢快的举行这个有趣的“化妆舞会”,在舞会中结束这节课。(播放音乐组织学生跳舞)

第7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评述

1、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二、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8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第9课 动漫亮相

二、教学目标:

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卡纸。

六、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一般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活动一: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活动二: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活动一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在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

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

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活动二可由欣赏一本卡通连环画入手,来了解创作卡通连环画的简单方法。创作过程如下:

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为若干个场景(策划文字脚本)。

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注意每一副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3、创作绘制出每一副画面。注意:构图饱满,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画面中形象不能差别太大。

4、整理装订。最后同学们将做好的连环画互相交流观看,并评出最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将在动画片中所学到的简明、概括、夸张等手法,运用到连环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创作绘制中去。作业要求:

活动一: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活动二;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第10课、民间玩具

三、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它的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由于它们是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为教学内容,以欣赏山西民间玩具为切入点,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和民间艺术的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难点: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山西民间玩具的特色。

六、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中国民间玩具的课件或图片、山西民间玩具的实物

七、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实物,对中国民间玩具也有了一点的了解。老师也找了一些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想看吗?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播放中国民间玩具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玩具,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

(3)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提出问题:

翻开课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①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你见过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②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点?③它们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由各个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

感受阶段

中国的民间玩具种类很多,这节课重点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再次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

(1)出示山西民间玩具各种虎造型的民间玩具课件。

(2)小组围绕以下4个问题展开讨论:

A.这些民间玩具以什么动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

B.民间玩具老虎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C.民间玩具老虎选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

D.你知道民间玩具老虎的寓意吗?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虎造型的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用虎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它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用布、面、土等材料制作,有勇敢、强悍、吉祥之意。

(4)欣赏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出示课件: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师生共同总结山西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山西民间玩具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艺人采取最简易、最便利的手工制作,利用最廉价的面、土、布、木、纸,凭籍灵巧的技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传授美的艺术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美与实用的和谐。山西民间玩具有着深刻的寓意,借助虎、鸡、鱼、龙、凤,这些人们喜爱的、有特定审美内涵的形象,巧妙地表达“吉祥如意”、“富贵荣华”的主题。山西民间玩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色彩在山西民间玩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因此,以它红火、热烈、艳丽的色彩而面世。

发展阶段

欣赏本地的民间玩具(学生带上家长收藏的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教师也可播放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课件)相互欣赏,从材料、造型、色彩、寓意认识本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拓展阶段

欣赏外国民间玩具(课件欣赏)让学生了解、体验外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感受艺术的多元化。

第11课 小蜗牛慢慢爬

教学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 :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

1.导语 :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

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

(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

抬头的向前爬的后爬的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

(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

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教师:请同学们看示范画,画面上的蜗牛是在干什么? 上:天空上有什

么?(乌云)是什么颜色?

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蘑菇)是什么颜色?

4.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

教师: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作业 要求: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项:

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

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

③色彩要活泼鲜艳。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课外作业 :

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

6.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

演示画蜗牛的步骤

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第12课 打扮相框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第13课、杂技高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过程与方法: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

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

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

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

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

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

教学过程 :

一、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三、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使我意识到,自主探索,反而让学生放开手脚,这节课老师没有作讲解,完全是学生观察,思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演员形象稍显粗糙。

第14课、男生女生

教学目标:

1、观察男孩、女孩外貌上的不同,描绘出不同的形象。

2、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制作男孩、女孩其它形式的作品。

3、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活动一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嗓门大。

活动目的:初步感受男孩、女孩的不同,增强男孩、女孩之间友情,导入新课。

活动时间:3分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哨声组织学生按男、女站好队

师:吹哨。

师:有的同学很奇怪,怎么美术课老师吹起哨儿了呢?今天上课呀,老师用哨声来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咱们先来赛一赛、比一比谁的嗓门儿大,好不好?

生:好。

师:教师哨声一响,男女同学各站一队,男同学右,女同学左,看男同学快还是女同学快。

师:吹哨。

生:排队。

2、男、女同学互相问好,初步感受男、女孩的不同之处

师:男同学向左转,女同学向右转,男同学喊:“女同学好!”,女同学喊:“男同学好!”,我喊一、二就开始。

师:

一、二喊

男生:喊。

女生:喊。

男女生:齐喊。

师:同学们喊得都很卖力气,那到底谁的声音大呀?

生:一齐回答。

师:好了,老师觉得男同学的声音很宏亮,女同学的声音很清脆、悦耳。(通过刚才的比赛,让同学们潜意识感到男孩和女孩在声音和其他方面是有区别的)

活动二

活动内容:比比谁收集的图片好。

活动目的:资源共享,拓展认识。

活动时间:6分钟

活动过程:

1、贴图片

师: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男孩和女孩的图片,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你收集到的图片贴在展板上。

生:贴图片。

2、观察、描述、介绍、分析图片

师: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可真丰富,你们最喜欢哪个形象,同学们选一选,然后放在讲桌上。

生:任意选择。

师:同学们选的都很认真,我们一起欣赏这几幅。

师:老师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同学们看看是什么。

师:拿一张图片,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这是谁选的。

生:我。

师:你说说选他的理由,再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就服装、动作等谈看法)

师:这还有一幅,你们觉得怎样?

生:好。

个别生:不喜欢。

师:你说说理由。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活动三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想法、做法好

活动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启发练习基本方法。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过程:

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师:刚才咱们共同欣赏了许多的图片,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展示给了老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一个是女孩叫丽丽,一个是男孩叫亮亮,他们非常想和大家见见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呀?

生:回答。

(老师出示展板,两个人体轮廓。)

师:咦,怎么变这样了,老师都分不出来哪个是丽丽、哪个是亮亮了。同学们,你们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出示第二张展板,展板贴有各种服饰、造型。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材料,谁来给他们两个打扮一下,让我们大家一下就能看出来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2、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男、女孩的装扮工作,深化对男、女孩的认识。

(选四名同学到展板前)

师:你们两个人一组,每组装饰一个人物。你们商量一下,哪个组装扮男孩、哪个组装扮女孩,怎么来分工?(同学进行装饰)

师:咱们下面的同学给他们加油,看看哪组装饰得又好又快。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总结男、女生的不同之处。

(学生装饰完后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是丽丽、谁是亮亮吗?(生回答)

师:同学们,为什么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来说一说?(生回答:女孩有小辫,喜欢穿裙子;男孩短头发,不穿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女孩子喜欢穿裙子,男孩不穿裙子。

一男生:老师我也穿过裙子。

师:是吗?什么时候穿过?(生回答小时候)那你现在为什么不穿了?

生:现在长大了,所以不穿了。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就要穿男子汉的衣服了,是吗?(生回答)

在这环节学生还会问一些其他问题,教师灵活处理。

活动四

活动内容:比比谁画的或制作的生动有趣。

活动目的:体验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工具、材料进行创作练习的乐趣。

活动时间:21分钟

活动过程:

1、激趣创作。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男孩和女孩的区别。现在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男孩和女孩的图片,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些照片上的人物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幻灯片展示有用绘画方法也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人物造型)。

生:回答。

师:这些作品你们觉得漂亮吗?(生回答)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来绘画或制作一个男孩或者女孩的形象?(生回答)

师: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材料,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纸盒、瓶子、水果、挂历、报纸、布头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拿。

2、学生创作,老师指导。

学生制作,老师巡回辅导,完成作品。

3、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引导同学们自由观看,选择一些绘画作品和制作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有所侧重的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

4、集思广益,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给咱这节课起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学生发言)同学们起的名字可真有创意。

5、谈话总结,提出希望

这节课你们感到高兴吗?(学生回答)老师觉得也很高兴。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男孩和女孩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生活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男女同学各自发挥出自身的优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15课 四格画

一、教材分析

四格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四格画短短几格涵盖了一个事件的发生、情节转折及幽默的结局。让人看完不觉莞尔,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四格画着重点子创意,画面不需很复杂,角色也不要太多,对白精简,让人容易轻松阅读。本节课创新意识很强,要求学生能用一幅四格画来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并且故事要有连贯性,教师需给学生准备充足的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思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四格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用四格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创新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创作连环故事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四格画的形式画出来。

四、教学难点:故事要求有连续性。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漫画或者连环画吗?都看过什么?你喜欢哪个形象?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欣赏四格画

课件播放四格画,请学生起来总结四格画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创作一幅四格画的话,你想选取什么题材?.讲解四格画的创作过程

四格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要创作一幅优秀的四格画要求画面表现强烈,要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并且能完整的讲出一个故事来。4.学生讨论、交流创作思想.提出要求,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幅你感兴趣的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四个关键、精彩的画面,并命名。.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欣赏评价

(三)课后提升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试着创作六格画或者八格画。

第16课 信封娃娃

一、教材分析

信封作为信件的外包装,外形固定(或正方形或长方形)较为呆板,然而经过学生一番巧妙的设计、制作之后。把它变成信封纸偶,就变得生动可爱,富有情趣,再配以表演活动,就使它具有生命力。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小朋友非凡的创造力、巧妙的构思、稚拙的动手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体验了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带 来的快乐。本课通过剪剪、贴贴、画画,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制作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封娃娃的特点及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会简单制作一个信封娃娃玩具。

3、在学习制作信封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能够在信封的合理位置剪出伸手指的小孔。

四、教学难点:能制作出表现自己独特喜好的装饰纸偶。

五、教学准备:信封、彩纸、剪刀、胶棒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导入【出示信封娃娃】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

师: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刘老师创造出来的,你们知道我是吗? 生:„„

师:没错,同学们真棒!我原本只是一张普通的信封,人们有什么要说的话就装在里面,邮递员在帮它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现在有了电话、电脑,我就下岗了。还好刘老师有办法,帮我打扮了一下,你瞧,我漂亮吗?(得意地笑笑)并取了一个好听得名字叫信封娃娃。板书课题:信封娃娃

[设计意图:出示信封娃娃,导入课题.同时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信封及它原有的作用.]

2、观察,思考:

老师把信封装扮了一个漂亮的女娃娃,那小朋友可以用信封做怎样的纸娃娃呢?(学生讨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卡通人物、人物„„)【引导欣赏更多信封娃娃作品:】 师:是的,信封娃娃的家族可大了,看,老师今天还请来了几位别的纸偶朋友。师: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信封娃娃呢?那就让大家看看我是怎样制作信封娃娃吧。

3.学习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

a将信封对折剪一个圆(教师注意讲解位置)

b画好想画的图案(教师注意提醒画大)

c对准对折线,张贴

d装饰这样信封娃娃就做好了,试试你的信封娃娃会说话吗。

4.表演添趣,欣赏展评

(1)创作故事:

师:刘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制作的一个个美丽可爱信封娃娃,我想这些娃娃肯定有许多话要和我们说,如果几个信封娃娃走到一起的话,那肯定会发生动人的故事,现在小朋友4人一组合作,让你们的信封娃娃见面,为你们组所做的信封娃娃们 创作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

(2)表演故事:请小组上台表演你们组信封娃娃的故事,其他小朋友可要注意

了,你们就是评委,要评评哪些信封娃娃制作得好,我们要评出最佳制作小能手。

师总结:同学们太棒了!(教师及时给予奖励)

(三)课后提升

想一想除了信封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制作成漂亮可爱的娃娃?课后动手做一做吧!

、第17课 影子大王

一、教材分析

本课影子大王选用学生颇感好奇的人物影子为题材,作为绘画学习活动的激活点。通过影子大王对自己身影的观察,激发对复杂平面形的兴趣,也对人体的形态留下较深的印象。人物的影子间接地反映人体的形态,因受光的角度和服装影响,影子大王使人形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因而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和表现有趣的人影轮廓的同时,更注重自我心中“影子大王”的想象和创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组织“捉影”游戏。(认识人物轮廓);开展“影子”探秘。(认识形态变化);想象完整形态,充分表现个性;欣赏评价,从中获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发展对形于色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捉影”活动,认识理解形态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依形想象并绘画成图。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谜语。“你走他也走,你动他也动,就在脚下面,怎也抓不住。”

(2)板书课题:《影子大王》.捉影游戏

(1)室外操场。

观察人物、树等影子。思考:这些影子是怎么来的?

(2)学习捉影方法。

你能用手捉住吗?怎样才能捉住呢?

(3)小结。用粉笔把影子的边缘画下来,就把影子捉住了。.影子探秘

(1)观察影子的变化。(变化多端)

(2)多人组合姿势,变化更有趣的影子。

(3)构思。首先是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再是选择最科学的方法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完成添画

(1)集合学生观察影子,引导联想,它们像什么?(动物、大小壶等)(2)引导想象添画。(3)小结:大胆添画。.学生创作

(1)室内创作。(2)指导构图。(3)修改完善。

6.欣赏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2)学生互评。(3)教师点评。.当堂作业

学生完成一幅影子绘画作品。

(三)课后提升

试着做一些有趣的影子,课后交流讨论。

第18课 听听画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个主要的学习过程是听与画(也就是感受与表现的过程)听的过程以学习活动的展开为线索,通过听声音——听歌曲——听曲子这三个过程营造美术、文学、音乐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绘画能力,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达对艺术的感悟和共鸣。

二、教学目标 认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点、线、面来表现。能力: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三、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并注意视觉、听觉的协调运动。

四、教学难点: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

五、教学准备:音乐、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引导阶段:

导语:同学们,今天李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特别的朋友,但是它们看不到,摸不着,我们需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感觉,才知道它们是谁。而且这个新朋友一来就邀请我们同学伸出手来,和他一起动起来。播放音乐《娃哈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刚才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同学有的唱,有的拍手,有的随着音乐舞动。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绘画)3 导入新课: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听听画画。4 讲授新课。

(1)听音乐《小小的船》《火车开了》第一遍,好听吗?那谁听出了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呢?(拍手提示)音乐节奏的快和慢在绘画中怎么来画呢?请同学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们可要仔细想想。

(2)第二遍听《小小的船》《火车开了》:

A、出示画:这两幅同样是画的小小的船,有什么区别吗?(一幅是画的具体的船,星星等,别一幅是用点,线,面画的)

B、听火车开来了,谁能说一说,这两幅画又有什么区别呢?

C、火车宝宝给咱们出了个问题,看同学们谁观察的最仔细: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节奏快的音乐,画面,色彩鲜艳、丰富,线条起伏大;音乐节奏慢的画面色彩柔和,线条起伏小。学生听一听,画一画。

(1)下面还有三首好听的音乐,这回可要听仔细,你喜欢哪一首音乐,怎么才

能把它画下来呢?(放音乐)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3)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师点评。

(4)小结:美的音乐加上同学们画,美丽极了,你们真是了不起。让我们在美丽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这课,希望大家听着音乐,保持的愉快的心情走出教室,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课后提升

创作一副画,配上一首合适的音乐。

第19课 蹦蹦跳跳

一、教材分析

本课目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两大类能蹦蹦跳跳的玩具。一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玩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另一类是利用纸弹簧来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教师可启发学生变化出各种形象。教材除了对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作了提示外,还呈现了用铁丝做弹簧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在家完成一个利用铁丝弹簧做的小玩具。

本课学习内容将制作和玩乐充分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在玩具的制作上,还是在玩具的玩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趣味性,学生都能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其中。

二、教学目标 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2 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三、教学重点:如何制作纸弹簧玩具。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有特色的玩具及玩法。

五、教学准备

教具:白色纸弹簧若干个,彩色纸条若干条,弹簧玩具2个,纸弹簧玩具7个,制作小丑的零部件,课件。

学具:纸条,彩色笔,剪刀,彩色纸,双面胶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会是谁呢?请两位小朋友帮忙把它们请出来吧!

师:原来是小白兔和大青蛙,活蹦乱跳的,真可爱!我们送它们去参加蹦跳大比拼吧!(出示大比拼)

师:我们还要请别的动物来参加,还有什么动物是蹦蹦跳跳的?生答。师:其实我们能让所有的动物.人物都蹦起来,跳起来,我们怎么去实现他们蹦蹦跳跳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蹦蹦跳跳的玩具。(出示课题)2.观察.探究“纸弹簧”的折法

(1)师:老师还带来了小猴子和小企鹅,观察一下,它们会动的这一部分,轻轻一按就会弹起来,拉一拉还会动,很像生活中的哪样东西?生:弹簧。师:是不是像这样(师出示弹簧玩具),平时的弹簧都是用铁丝.塑料做的,这里的弹簧纸做的,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生:纸弹簧

(2)师:那这个纸弹簧怎么折的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老师,就是这些白色的纸弹簧,待会儿,两个小朋友一个,你会怎么向它学习?生:(3)学生拿出白色纸弹簧,观察,探究学习折法。

(4)请一位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发现了什么规律。

(5)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学生尝试折纸弹簧。

(6)师:折好的拿在手上摇一摇,晃一晃。发现什么没有?

(7)观察思考,了解“纸弹簧”的应用

老师这里有几组可爱的弹簧玩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玩具的哪些地方用了纸弹簧?为什么要用在这些地方?(课件出示2组弹簧玩具)

a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

b一组是用纸弹簧做身体的其它部位

小结:能活动的地方就可以用纸弹簧,不同的纸弹簧适合做玩具身体的不同部位。

(8)请几个学生说说刚才折的纸弹簧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观察.演示纸弹簧玩具的制作方法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棒,老师迫不及待想尝试一下了。我想做个可爱的小丑。已经准备好了纸弹簧和小丑的头.四肢,谁来帮助我?

(1)选择大弹簧做身体,小弹簧做手.脚。还可以直接剪贴出手脚。

(2)出示三个小丑头部请学生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3)示范粘贴,注意粘连要牢固。

(4)小结动物.人物要用夸张简练的造型。

4.创设情境,学生实践创作(1)创设作业情境

(2)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做一个怎样的弹簧玩具?把纸弹簧用在什么地方?

(3)提出制作要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纸弹簧玩具。

a设计纸弹簧

b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行装饰

c玩具形象生动有趣.新颖独特

(4)拿出刚才折好的纸弹簧把它装饰成弹簧玩具参加蹦跳大比拼吧!

(5)学生作业,师巡回指导。.作业展评

(1)每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展评(自评.互评),评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

(2)请几名学生用自己的弹簧玩具表演一下(自我介绍.蹦跳表演等)

(3)师生一起把弹簧玩具送去大比拼。(用粘.挂的方式把玩具放在展示台)

(三)课后提升

思考:纸弹簧玩具还可以怎样做?怎样玩?

(1)师拿出一个用线拉着玩的和用木棒转动玩的纸弹簧玩具。(2)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怎样玩?简单介绍。

(3)师小结:其实纸弹簧玩具还有许多的做法和玩法,小朋友们可以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出更多蹦蹦跳跳的纸弹簧玩具。

第20课 小泥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五、教学准备:课件,彩泥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引入

(1)课件出示泥人图片

师:同学们看那,我们教室里来了群泥人朋友,猜猜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生:做游戏?跳舞?做操?„„

师:多么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啊!你们想不想也捏个泥人玩玩呢?(2)揭示课题《小泥人》 2.做个泥人试试(1)想一想 提问:“人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的呢?” 生:人由头、身子、四肢这几大部分组成。

(2)尝试:请同学们根据人的基本结构随意的捏个小人试试。(3)展示、调整(4)教师示范讲解

① 捏制时可用揉、捏的方法,头可以似圆非圆,人可随意夸张变形。

② 捏制身躯时可以整块泥捏制,也可分躯干、手、脚捏制拼接,拼接处可用牙签连接。.“捏捏泥人”动一动

(1)看看课本上的小泥人,提问:“这些小泥人都在做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他们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攀爬,有的在踢球,还有的在钓鱼。

生:我们是从他们不同的动作上看出来的。

(2)怎样让我们的小泥人也动起来呢?谁上来试试?

(3)学生上台给小泥人摆动作.美化泥人

(1)欣赏彩泥作品(课件出示作品《西游记》《望梅止渴》《青蛙王子》)

(2)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小泥人漂亮吗?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3)教师边小结边示范

他们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搭配在一起,再运用添加、刻画的方法对人物的表情、穿戴、饰物进行美化,注意不要太复杂,面部表情要夸张、有趣。.作业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

(2)各组拟定一个主题,如:跑步、打球、跳舞、演奏等,做出不同 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

(3)做好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做介绍。.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1)小组展示介绍

(2)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小泥人或一组小泥人,并说出理由

8.欣赏迁移

(1)课件出示小泥人简介

(2)师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解了小泥人,并学习、捏制了生动 有趣的小泥人,希望他们能给你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三)课后提升

粘土除了可以捏人还可以捏小动物噢,神奇吗?赶紧试一试吧!

第21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感知激趣

1、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3、出示课题:“猴子上树”。

二、自主探索

1、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三、表现创作

1、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引导欣赏要点:作品的主题想象、创作有特色。

3、学生小组讨论:“我的玩具是„„”

4、学生动手装饰。

四、欣赏评价

1、玩一玩,议一议。

2、教师参与赏评。

第22课 剪纸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针对动物的形体特征来进行剪纸活动,在锻炼学生观察力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剪纸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剪纸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怎样剪出来才能像

五、教学准备:软纸,简单,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 示范作品,激发兴趣

(1)教师用投影展示一些作品(喜鹊登梅、五谷丰登、北京申奥、动物乐园等)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a你还见到过哪些剪纸作品? b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3)教师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广泛用途。2 学习实践剪纸方法

教师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纸样)动手剪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先刻小空,再剪大空;大空可对折后再剪;锯齿可连续剪。尽量避免断开或走样)。课后搜集资料,加强练习

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资料(图书、图样、网上查询、向父母请教等),自己创作设计新图案来剪刻,说出你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第二课时 介绍交流作品

展示作品: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外完成的剪彩纸作品;

介绍作品: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作品,请你把它介绍出来(创作意图及剪纸方法)。

比较各自的作品:将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拓宽思路,想象创作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幅用彩纸随意折叠后剪刻的作品。

学生实践:拿一张正方形彩纸,随意对折、剪裁,可圆可方,打开剪纸,用投影仪放映。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对称图形,几乎没有相同的作品)这时,同学们自觉地进入了由模仿到创造的学习氛围中,由于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他们

的创作思维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交流评价作品

展示学生的新颖作品,教师应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全心全意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三)课后提升

试着剪一剪别的物体。

第五篇:湖南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湖南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1: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2: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成。

3: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超越单纯基本形的概念,发现新的图形结构形成。教学难点:画面的疏密,虚实效果。教学方法:讲解、示范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几何图形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看书中的范图,你觉得这些画中的图形与平时看到的、自己画的有什么不同?(生答)

2、这些作品用了透叠的手法,什么是透叠呢、小朋友们,你能说说吗?也可以上来示范讲解。

3、师小结:两个图形重叠后,在上层的图形中透出下层图形遮挡的部分,透出的这部分就是透叠。

4、教师演示三种形(方形、三角形、圆形)透叠效果,采取逐一叠加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形的组合变化过程,同时,让学生上台演示形的透叠变化,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讲评。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透叠图形着色后的效果,感受画面的美感,透叠部分的色彩可另外着色,也可原形叠加着色。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用大小不同的三种基本形互相穿插,组合成一幅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解新课

1、上节课,小朋友们用几何图形进行了透叠练习,你还能用更复杂些的图案进行透叠变化吗?(学生讲解自己的想法)

2、师出示范图:这些作品都采用了透叠,看了这些作品后,小朋友们一定能画出还要美的画。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小结,展示作品。

师生共同评价展示的作品。

二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

3: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教学重点:物体外形特征的描画 教学难点:想像添画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生活用品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解新课

1、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造型有特色的物品。

教师谈话:请介绍你带来的物品特征(生介绍),你们能画出它们吗?

2、学生画出自己带的物品。(只用线条画,不涂色)

3、教师谈话:小朋友们画出了自己的物品,你们跟书上的画比一比,谁的有趣,为什么?(生答)

4、师:书上的物品加上眼睛、鼻子、漂亮的衣裳后,变得有趣可爱起来,小朋友,你能把你的物品变得有趣可爱起来吗?

5、学生练习。

6、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三、学生继续作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解新课

师谈话:老师带了些物品(装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请三位小朋友上来,一位用手摸一摸,表述其外形特征,一位小朋友根据表述在黑板上画出来,最后一位根据前一位画的图,进行添加,变成有趣可爱的卡通形象。

2、评价学生所画的画。

三、学生练习。

学生互相进行触摸物品,并画下来加以变化。

四、小结

三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设计新颖、装饰有趣。教学准备:

教具:玩具样品,白纸、折纸样品、记分牌 学具:厚纸、彩色笔、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宣布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介绍参赛队,宣布比赛。

2、教师用未画图的折纸玩具表演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掌握拆纸方法

1、折纸要求。

2、将老师分发的信封拆开,各队分工自学。

3、检查学情:每折出一种式样,就可以加1O分。

4、对没有折出的式样,请学生上台示范,教师补充说明。

三、引导启发,丰富想象能力

1、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

2、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

3、学生答后,师小结,提出想象要求。

4、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板上。

5、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装饰玩具,增强表现能力

1、讨论:怎样装饰自己的玩具?

2、教师讲解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要动的形象直接画在小纸块上,另一种是将其画在别的纸上,再剪下来贴在小纸块上。

3、作业赏析,让学生了解装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4、装饰要求。

5、学生动手装饰玩具,教师巡视指导。6,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三、玩赏作业,提高赏评能力

1、评出优胜队。

2、评出各队优秀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小结

四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教学重难点: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三个分别点满红色、黄色、蓝色的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眯着眼睛看看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新知

1、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2、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3、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四、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五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三原色的组成红、黄、蓝以及由红黄蓝相互调节变成不同的橙绿紫。学生通过吹画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变成三间色。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与习惯。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特性,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三原色的认识以及吹画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画面表现完整,三原色与三间色相互协调变化自然。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

二、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

三、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四、调色练习

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五、心得交流

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六、教师小结

七、游戏

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

1、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2、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入

1、提问:小朋友上节课用哪三种颜色吹画和浸染?效果好吗?三原色互相调和能变成什么颜色呢?你们玩得有趣吗?

2、小结:三原色分别是柠檬黄、大红、湖蓝,它们互相调和以后就变成了橙绿紫,画面效果很鲜艳,很好看。

二、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从形到颜色的使用或者构图与感受这方面来谈谈)。

2、这些颜色和生活中的颜色一致吗?为什么还是这么漂亮呢?因为我们使用了三原色,三原色会让画面亮丽起来

三、学生作业

1、大胆的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的画一幅想象画

2、请小朋友将三原色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3、可以使用黑色勾线,也可以不勾线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给自己的画取一个美丽有趣的名字

六、总结欣赏下课

六、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设置海底世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手摆鱼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做游戏“我是一条鱼”,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手摆鱼的制作方法。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语言导入新课。

师:欢迎各位小朋友来到我们的海洋世界

2、欣赏海底世界里各式各样的鱼儿。

师:海底世界是个美丽的家,鱼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邀游,快乐极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条鱼遨游在我们教室里的这个海底世界呢?

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鱼?各小组发表意见后,大家评一评谁的想法妙。

二、学习制作手摆鱼

1、出示手摆鱼:(套上手表演)我是一条美人鱼,游啊游到你们身边来,小朋友,快快跟我到海洋世界里来玩吧!孩子们这时热情高涨,巴不得马上把手摆鱼制作出来。

2、想一想,说一说,手摆鱼是如何做成的?

3、教师讲解制作方法:(示范制作过程)①剪出两张一样大小的鱼形,注意鱼形比手掌大一些。(想一想为什么?)②把鱼形四周粘合起来,注意留出鱼尾部分。③给鱼装饰图案。8。学生制作手摆鱼:

学生进行手摆鱼制作。(强调黑板是海洋的入口处,漂亮的鱼儿可顺利进入海洋,不够漂亮的老师将会请他再回去打扮打扮。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继续制作手摆鱼

(强调黑板是海洋的入口处,漂亮的鱼儿可顺利进入海洋。)

三、游戏:

1、手摆鱼邀游大海比赛,请四名先制作好手摆鱼的学生,把鱼套在手上,到大海里来一试身手,比—比谁的鱼儿长得美,谁的鱼儿游得好看,谁的鱼儿游得快。

2、邀游大海训练,请小朋友把制作好的手摆鱼套在手上,排好队,跟着老师这条美人鱼在浅海区里学游水,强调游时尽量模仿鱼儿的各种动态。

3、邀游大海:让学生在教室里自由邀游。强调注意纪律,在大海里邀游时应注意灵活应变,避免与其他鱼儿相撞。

三、总结

祝愿小朋友在知识的海洋里也能畅快地邀游!最后请小朋友收拾好学习工具和废纸,不要留下任何垃圾,给我们的海洋留下洁净。

七、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

(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展示并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教师提问:你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学生练习捏动态泥人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美化泥人

1、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三、合做泥人

1、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四、展示泥人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八、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3、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

教具准备:各种彩色纸、剪刀、胶水、小动物范作、各种小动物形象图片。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探究质疑:

1、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兴趣后,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观察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2、观察后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讨论制作方法。

3、各小组汇报制作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些玩具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

4、纸弹簧又是怎样制作的呢?

学生参考书上的提示或拆开教师提供的玩具范品尝试制作纸弹簧。

5、学生同桌交流纸弹簧制作方法,最后老师示范纸弹簧的折叠方法。

6、出示各种小动物形象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想法。

7、提示学生注意做身子的纸弹簧要适当的厚一点,要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能支撑头和四肢。

三、综合制作:

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装饰制作成一件有趣的小动物玩具。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音乐伴画。

五、欣赏评价:

让各小组推举几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教师给予奖励。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宣布本节课学习内容:

利用纸弹簧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乌龟的脖子、四肢、尾巴等或用铁丝做弹簧制作小玩具。

三、学生先小组或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和想法。老师给予肯定补充。

四、创造表现: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欣赏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表演游戏:

介绍可以用线绳连着玩具的头、四肢,用小木棒提起就能进行类似木偶的表演;纸弹簧部分较短的玩具还可以固定在桌上装饰美化环境;还可以将玩具放在纸盒内,只要打开盒子它就会弹出来,非常有趣。

七、作业布置

折纸或用铁丝做成小弹簧,再添加装饰成蹦蹦跳跳的有趣形象。

九、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生表演)

2、板书:快乐的舞蹈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8、生作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赏析评述

1、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三、学生继续作画。

四、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

十、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望远镜的外形特征。

2、了解望远镜的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方法。

3、在认识了解望远镜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发散思维。

4、在模拟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难点:望远镜的选材组装、美化装饰。并发挥想象力遥望世界。

教学准备:望远镜实物、望远神镜范作、废旧纸筒、纸杯、易拉罐、旧挂历纸、彩纸、线、碎布、剪刀、双面胶等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指导看教材中的图片。这些美丽神秘的景致是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而要通过特殊的望远镜才能观测到。

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制作这么神奇的望远镜。(出示课题 《望远神镜》)

二、探究讨论

1、探究

(1)让学生了解他们不同类型的望远镜的用途。

军事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生活望远镜的用途及样式结构

(2)谈话:大自然这么美丽神奇,同学们还想通过望远镜看到什么?想看到这些奇妙各异的景致,肯定需要式样各异,功能不同望远镜。

2、学生观察、欣赏作品。

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制作望远镜的。看看,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其实纸筒,包装纸、纸杯……生活中随处可见,废物利用再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就能把它们变成了这么漂亮神奇的望远镜。)

2、小组讨论设计的材料、方法,小组内伙伴互相说一说,想好后就可以制作了。之后我们来开个小小展示会。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已小组为单位合作继续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会

先完成作品的学生可以下位参观别的作品,如果同学需要帮忙请你给予帮助。给你认为神奇的望远镜加上智慧星。然后请获得星星较多的望远镜的作者上台介绍作品,说说它的神奇的功能。

四、遥望世界真快乐

带上我们的望远镜,走出教室去看看美丽神奇的大世界吧!

十一、看 大 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消除学生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

教学重难点: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制作的能力以及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导入:老师从昨天开始有点不舒服,头痛,嗓子也有点疼,怎么办啊,请来给老师出个主意。(看大夫)

2、提问并回忆当时的情景:你们看过大夫吗?当时是什么样的?谁来表演一下?(注意辅导学生的表情和动作)

3、小结:看病的时候大夫的表情是耐心和蔼的,小朋友是紧张而且身体不舒服,亲人是担心的表情。今天,还有一个小朋友去看大夫了,咱们一起去看一看他,好不好?

4、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1、指导学生欣赏P24---25小朋友的画。

提问:小朋友是怎么了?大夫在给他怎么治?周围环境是什么样的?小结:小朋友神态略为紧张的躺在床上,张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虫牙,医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治疗,护士阿姨则笑眯眯地托着器械站在旁边。画面医院的场景的主色调为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2、比一比。

比一比P25的画和原画有什么不同?

(原画:主体突出,人物特征鲜明,色彩明快,画面内容丰富,气氛温馨.对比一:背景单一,缺少环境烘托气氛。对比二:色彩压抑,不美观。对比三:主次混淆,主体不突出,画面缺乏表现力。)

3、想一想:你准备画看大夫过程中的哪一个片断,怎么表现呢?

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继续作画,老师巡视辅导

1、注意画出不同人物的外形特点与表情。

2、适当添加背景环境,色彩效果温馨明快。

三、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自评,互评。

四、拓展:

1、你常生病吗?你是怎么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出示:健康小常识。

2、儿歌结束:生了病,看大夫,大夫治病真细心,小病小痛要早治,学习才能有精神。

十二、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表达创作内容和能用“点、线、面、色”大胆描绘人物、景物。教学难点:选择能表现“我爱我家”的内容。教学准备:多种材料工具。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引导记忆:

1、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2、小结:家由两部分组成。物的部分(房子、家具等)和人的部分(父母、家人等)。

3、师:不论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人;在家里,大家都应该相互尊敬,听长辈的话,做个乖孩子,不要有不尊敬父母的心理和言行。

三、技法传授:

1、谈话: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说一说自己家的陈设特点

A、你最喜欢家里的哪一个陈设,它有哪些特点,是做什么用的呢?你能上台画一下吗?

B、小结:家里的陈设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圆形的,所有的家具都是由各种几何形组成的,是吗?

2、家庭成员的形象。

你爸爸妈妈长得最有特色的哪个地方,比如头型、发饰、衣着、五官等等,说来听听。

3、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

四、作业要求:用记忆画的形式画家居一隅

五、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六、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己的照片,说一说照这张照片时的有趣的情景,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二、你和全家人最喜欢在一起做的活动是什么?

1、学生各抒几己见,交换自己的心得感受

2、小结:小朋友们最喜欢和家人一起旅游、唱歌、跳舞、郊游、放风筝、做游戏、看电视等等,看样子大家生活得很幸福,那我们能把这美好的一刻画下来吗?

三、欣赏与学习:

1、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2、小朋友最喜欢运用哪些材料工具?可以自由选择。

四、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同学的作品,互相体会对方家庭的有趣活动,分享别人的快乐

第三课时

一、拿出已经做好的像框,学生欣赏,激发创作欲望。

二、讲解制作方法:

1、老师示范根据照片的大小裁剪相框的底框及框撑。

2、根据像框的大小,进行装饰

(1)用彩色笔画出美丽的花边,注意形状的重复与颜色的重复(2)用彩色纸剪出各种有趣的形状贴在像框的四周

(3)做个立体的像框:先按照像框的边宽准备纸条,然后通过正反折折出立体形,剪出花纹,按照错层的原则把纹样一上一下摆弄出来,最后贴在像框的四周即可。(4)欣赏各种各样的像框

三、学生作业

四、摆在课桌上进行作品展览。

十三、堆沙

教学目的:体验堆沙和合作造型活动的喜悦,了解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巧妙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力,体现互相配合的精神。教学重点:体验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活动。教学难点:沙的造型表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请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手里拿着一盆沙,让学生摸,猜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探讨堆沙的方法:

1、沙子很好玩,一起看看这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课件中学生堆沙的场面)他们用了什 么工具,堆成了什么?

2、他们用桶、铲、玩具堆了山、飞机,用手挖出小河。

3、如果现在有一堆沙让你玩,你会在地上做什么?可以画画、写字、还可以……

4、用什么方法表现呢?(小组讨论)

5、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板书:方法:堆、挖、切、铲……)

三、在操场沙地上排队集合检,检查学生带的工具,进行安全教育

四、根据学生带的工具,教师启发现场示范如何表现,如何玩。

五、学生分成6人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本组带的工具准备在沙地上做什么?

六、小组开始利用不同的工具在沙地上玩,造型教师指导。

七、教师鼓励学生即兴述说,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构思,对作品的感受,教师评价对作品的感受,与学生的学习态度。

十四、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间的互相合作拼摆出各种有趣的花形并能根据道具摆出花儿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具象思维能力与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拼摆花儿

教学难点:花儿的形状好看,有花儿的具体结构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花儿的图片、示范画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

分8个小组每组8人或7人围坐在老师指定的位置将所带之摆出来放在每个小组的中间

二、分析花儿的特点形状

请同学们讲一讲花儿的共同特点:有花瓣、花蕊、花托等 花儿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颜色、形状、大小等

三、集体参与模仿花朵的造型

1、老师以一组小朋友为例,将他们摆成花儿的形状

2、每一组以组长为中心,商量摆出不同的花儿的形状

3、比一比,哪组的同学配合的最好,摆出的花儿最漂亮?提示:手和脚可以做出不同的动态,身体也可以比如趴着、躺着、坐着等等

四、集合回到原来的位置,用自己带来的物件拼摆出花儿的不同造型

1、老师课前布置的东西可否带来?请组长汇报情况。

2、学生自己商量将物件摆出什么样的花儿形状。

3、学生动手拼摆,老师巡回指导。

4、在统一的时间内做完,组与组之间互相参观欣赏。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动手制作

用调色盘和彩色纸剪贴花儿,摆在每组的位置上。

1、将调色盘和彩色纸拿出来。

2、用剪刀将彩色纸剪成不同形状的花瓣与花蕊贴在调色盘上。

3、老师拿出范品以做参考。

4、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5、将每个人已经贴好的花儿摆放在一起拼成花儿遍地开的图形

三、欣赏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他们的制作并评价。

2、谈话:我们制作的东西还可以用速写的方法把它画下来!

四、小结

第十四课:今日的菜单

查询二年级美术教案的详细结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强调在创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回忆、说出见过、吃过的有特色的菜肴或蔬菜的特点,包括色、形。

2、指导学生把自己想象的菜肴的造型与色彩,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具学具:

橡皮泥、垫板、牙签等材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吃的是什么菜?

2、新授:

(1)、师:除了最爱吃的,平时你还能吃到什么好吃的菜?什么时候的菜比较特别?

(2)、平时吃的家常菜比较普通,节日的菜肴较丰盛,要列出长长的菜普,有些菜光听名字就让人胃口大开,我们来看看书上的菜中有没有你爱吃的或是你认得的。(3)、说说书上这些菜肴的名字和配料。

(4)、书上的菜是用色彩鲜艳的彩泥做出的,用我们学过的揉、捏、搓等方法,但要根据彩泥的颜色想象一下它可以做出什么菜。

(5)、启发学生根据彩泥的颜色进行想像,说说要做的菜。

(6)、欣赏一些菜肴的图片,引导学生注意菜肴的装饰和盛菜肴的器皿。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请你自己设计制作一件自己最喜欢吃的菜肴,放在好看的盘盖里,起一个菜名。再和同组的小朋友一起布置一个“饮食店”或“丰盛的餐桌”。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收拾与整理。

六、拓展:

回去与家长共同设计一份菜单,布置一家小小饮食店。

下载湖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难点:两形重叠处区......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目的: 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画家眼中的儿童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的儿......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

    二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第1课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要求: 1、纸片插接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硬纸片剪制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大脚丫 【教学目标】 1、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

    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汇总(本站推荐)

    第四课 动物朋友(一)(二课时) 课型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 〃以动物教学为切入口,通过电影片段的欣赏自然过渡到人物教学,即‚我和动物朋友‛这一主题。 〃通过‚以人物为主体‛和‚以......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因入校刚刚一年多,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差。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培养。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不少学生美术学习兴......

    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1、 大脚丫 一、 教学目标: 1、 欣赏造型各异的鞋,了解生活中鞋的功能与结构,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 3、 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