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时间:2019-05-12 16:2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教学准备:颜料画纸 剪刀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教学准备:剪刀卡纸 胶水 颜料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四课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 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想像平时从电视或是日常中见到过的动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说一说,最后老师总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

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松鼠:尾巴大大的,…… 长颈鹿:脖子长长的,……

三、讲故事,揭示课题。

老师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板书:帽子回来了

四、欣赏范画,讨论。

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小猪的什么故事?

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

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小猪(在干什么?)小猪戴帽子上学校 风吹帽子挂树梢 小猪急得蹦蹦跳 谁能帮它去取帽

森林(树、花、草、洞、石)

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作业要求:

1、内容新颖、有趣。

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

3、色彩鲜艳。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35分钟。

一、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二、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第五课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1. 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2.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3.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4.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5.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6.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7.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⑶描上花纹。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剪刀 彩纸。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

(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作业要求:(1)折扎方法正确。(2)操作耐心细致。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教学准备: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五、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2. 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3. 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学具准备:铅笔、彩色水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2. 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3. 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4.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5. 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4 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堆 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教学准备:剪刀 彩纸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教学准备:

颜料 画纸 剪刀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教学反思: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图画 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教学反思: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教学准备:

剪刀 卡纸 胶水 颜料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 “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教学反思:

第四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教学重点、难点:

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三个分别点满红色、黄色、蓝色的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眯着眼睛看看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教学反思:

第五课 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教学准备:

纸张 颜料 等 学生活动:30分钟。教学过程:

一、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二、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三、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四、调色练习

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五、心得交流

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 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六、教师小结

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七、游戏

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

1、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2、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教学反思:

第六课《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

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 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 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⑶描上花纹。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教学反思: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教学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教学准备:

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教学准备:

自制示范品 剪刀 彩纸。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 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作业要求:(1)折扎方法正确。(2)操作耐心细致。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教学重点:

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 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教学反思: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教学准备:

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B、上色。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四、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2.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3.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学具准备:

铅笔、彩色水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2.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3.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4.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5.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 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家》的图片资料等。教学重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教学难点:

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5.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上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 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堆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教学准备:

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教学准备:

剪刀 彩纸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教学反思: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目的:

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画家眼中的儿童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的儿童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创设岭南版美术教案画家眼中的儿童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的情景。

摸一摸:让学生在触摸中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初步感知两种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

画一画:用毛笔和油画笔画“点”和“线”,观察两者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你认为教材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画布”?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二、体验活动:比较工笔画与意笔画的不同。

想一想: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三、探究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与评述。

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给你什么感受?(提供选择词语:欢乐、吉祥、热闹、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可爱、大自然气息、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引导观察作品的形与色,体会不同画种、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情趣。)

四、评述活动: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描述:作品中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提供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选择。)

2、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中外著名的卡通形象;

2、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教学难点:

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过程:

一、卡通形象“趣”在那里? 你收集了哪些卡通明星?

卡通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最有趣、最深刻的印象?(借助卡通形象有趣的情节、造型、色彩等,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与美的视觉感受)

二、卡通形象比传统绘画幽默、有趣吗?

找一找:卡通形象与传统绘画有什么不同?(色彩、单纯、造型幽默、生动)看一看,想一想:卡通形象和它们的原形有什么不同?(拟人、夸张、变形艺术表现手法)

三、中外卡通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找一找:哪些是中国卡通形象、那些是岭南版美术教案可爱的卡通形象外国卡通形象?你从哪里看出来?

比一比:人物卡通形象与拟人卡通形象有什么不同?(人的结构、动物的结构)

四、卡通形象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找一找:“用线勾勒,平涂设色”的卡通形象(体会民族风格);卡通形象夸张、拟人的部位;

你还知道有哪些卡通形象的表现形式?(如国画、剪纸、水彩、铅笔画、电脑画)

五、欣赏卡通形象

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给你什么感觉?(可爱、幽默、凶恶、呆笨、粗鲁、刚强、聪明、善良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趣”在哪?(有趣的情节、造型和色彩,提高审美能力)

六、想象与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故事,并为卡通故事设计一些卡通形象。

3、彩色字母娃娃

教学目标:

1、能绘画或剪出字母形状彩色字母娃娃;

2、能对字母进行“拟人化”彩色字母娃娃的想象创造表现;

3、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彩色字母娃娃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拟人化”的字母及进行装饰。教学难点:

运用对称、均衡、夸张等手法表现字母。教学过程:

一、我能行:

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尝试绘画或剪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字母形状。(比较对称、均衡、变化、夸张的美感。

二、像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体字母造型”和“手势造型”比赛,激发学生“拟人化”的观察和想象。

三、他们是什么?

欣赏艺术家表现的字母。思考:

1、是什么字母?

2、艺术家用什么表现字母?(人物、动物、静物)彩色字母娃娃

3、字母美在哪里?(对称、均衡、拟人、夸张)

4、表现的物象与字母有什么关系?(符合字母结构)

5、感受单纯和丰富的色彩。

四、想象设计游戏。

1、提供每个小组1——2个字母造型,彩色字母娃娃岭南版美术教案让学生在特定的字母形状上进行想象,如想象字母中的人在干什么?

2、欣赏书上人物卡通字母图。比一比,自己设计的人物字母与书上的人物卡通字母有什么不同?

3、感受美感形式:卡通式造型趣在哪里?那些字母表现了对称均衡的美感?

4、美妙多变的线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美妙多变的线条

2.认识各种直线、曲线及其作用、感知线是辉煌语言之一。3.培养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美妙多变的线条 教学要点:

1.重点:认识线是绘画语言之一,感受先的不同种类及其美感作用。2.难点:线性的感受与表达。美妙多变的线条

3.兴趣点:①“绕线造型游戏”。②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线。③寻找身上的线。④线造型创作。

4.观察点:日常生活中各种直线曲线。美妙多变的线条不同的线组合创作所产生的不同美感。

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线。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美妙多变的线条 2.提问:

(1)你看到什么?

(2)你最喜欢?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疏密有有序的线产生轻柔、飘逸、优雅的美感)。

(3)艺术家表现的线条各有什么美感?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线条”造型游戏中,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5.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②、用彩色笔绘画。

③、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字母“拟人化”和具有装饰美?

三、小结

5、象形文字的联想

教学目标:

1、感知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联想

2、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摩实物形象的特点。象形文字的联想

3、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教学要点:象形文字的联想

1、重点:感知象形文字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2、难点: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方法装饰成画面。

3、兴趣点:①图形中的文字含义。②象形文字与实物象形的关系。③创作“象形文字”的画面。

4、观察点:①从象形文字的意象形到简体字的抽象形,体会字形的发展是从繁到简的过程。②体会意象美与抽象美。

课前准备:

彩色笔、油棒、剪刀和各种色纸,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卡通人舞。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范画象形文字的联想

3、了解老师画中意境象形文字的联想

二、讲授新课

1课题:可爱的卡通形象 2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猜一猜它们象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色彩、夸张)

(3)在欣赏中,感知象形文字的变化过程,感知人类像创造的能力。(4)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说一说知道的象形文字造型,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③教师提共文字(具象)(意象)(抽象)。1.想象与造型:是画还是文字? 6.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进行创作。②.用彩色笔绘画创作。

③.画出或创作出一个或两个象形文字,并进行装饰:装饰什么才能象形文字和具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装饰美?

三、小结

6、美丽的花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美丽的花园

2.感知画美丽的花园的基本特征。3.能运用各种媒材表现心中的鲜花。教学要点:

1.重点:感知画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美丽的花园并抓住基本特征进行想象表现。2.难点:感受花的形式美,拓展想象思维。美丽的花园。

3.兴趣点:①《七色花》童话故事。②欣赏《生命之树》。③“我是花仙子游戏。4.观察点:①花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美丽的花园②“生命之树”的形式美。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范画 3.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美丽的花园

2.提问:

(1)你看到什么?美丽的花园

(2)你最喜欢?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象什么?(3)欣赏艺术家的《生命之树》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听老师讲故事《七色花》。

①听完了故事,你有那些启发和想象?

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5.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②.用彩色笔绘画出自己的花园。

③.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是美丽的花园和用什么色彩,具有装饰美?

三、小结

7、我们爱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我们爱吃的水果

2.感知一些南北佳果的形与色的特点。我们爱吃的水果 3.能运用各种工具、纸材,表现“我们爱吃的水果”。教学要点:

1.重点:能进行整体记忆和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水果的形与色。能欣赏与评述大师作品。能运用各种纸材表现水果。我们爱吃的水果

2.难点:能从多角度想象和创造未来的水果。我们爱吃的水果 3.兴趣点:

①吃水果、玩水果、水果的故事。②有关科学种水果的实例。③想象未来的水果。

4.观察点:水果的形状、色彩、表皮、花纹等特征。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黑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画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我们爱吃的水果 2.欣赏《静物》我们爱吃的水果 3.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闻到什么?为什么?找一找作品中有哪些形状?它有什么特点?(3)闭上眼睛记忆一下画中有哪些色彩?给你什么感觉?(4)你喜欢这幅作品?为什么?

(5)这位大师叫什么名字?他想说些什么?(体验作品的美与内涵)4.教师讲授新课:我们爱吃的水果 5.过程与方法:

①在视、触、嗅的感觉体验中,学习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②在欣赏中、感受大艺术家作品的静态美,提高审美品位。

③在分析、比较游戏中,体会南北佳果的形与色等美感,体会交通发展代来的南北水果大聚会。

三、学生想象与创作:

1.用色彩进行创作,把各种水果画出,再进行组合。

2.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水果更加与重不同和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装饰美?

四、小结,①要求:能设计一个自己的各种水果画。②能运用对称、色彩、夸张等手法表现。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第二节

一、讲授新课

教学活动一:感受美,认识美。

目的:创设嗅觉、视觉情况,激发对水果的记忆,了解水果的基本结构,感受水果的特点和美。

活动二:想象美,欣赏美。活动三:探索美。活动四:表现美。活动五:评价美。

二、学生活动

1.感知水果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能了解一些关于水果的特点。能运用各种材料工具表现水果的形态、色彩。能用“对称、均衡、重复”等艺术手法表现水果。能用审美眼光欣赏水果,产生爱水果情感。

热爱生活,美化环境。剪下自己画的水果与同学一起创作和装饰成水果树。2.学生继续作画作业。对水果作业能进行想象表现,发展创造思维,可以在结构运用抽象形等手法来进行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造型美,色彩美,创意美。

8、切开的果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感知切开的水果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切开的果实 3.能运用点、线、面、色及拓印方法,表现切开的水果和切面美丽的图案。教学要点:切开的果实

1.重点:感知切开的水果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切开的果实。2.难点:运用绘画及拓印方法表现对称、均衡放射等水果切面的图案。切开的果实 3.兴趣点:①观察切开的水果不同的形状和切面美丽的图案。②视、触、嗅的游戏活动。

4.观察点:①切开的果实呈现的不同形状及切面的形、色、线组成的图案。②感受切开的果实切面及其对称、放射和均衡排列的美。切开的果实

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各种水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我们爱吃的水果 2.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发现了什么?(点、线、面、色、重复、重叠排列的图案)。(3)它使你想到什么?(激发想象)。

(4)画中色彩给你什么感觉?(对比感觉:如柠檬黄与橙红、橙与紫:和谐的感觉:如大面积的黄和橙、与小面积的紫形成对比统一的和谐。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线条”造型游戏中,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三、学生想象与创作:

1.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2..用彩色笔绘画。

3.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字母“拟人化”和具有装饰美? 4.小组活动:

①.交流自己的水果,探讨水果的种类及外形,猜一猜,画一画把水果切开产生什么图形?把自己观察的结果用线条表现出来。

②.说一说把期望开的水果。沾上色,在纸上印,印出来的图案与画出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9、吃瓜果的人

教学目的:

1、感知水果的丰富营养;

2、能运用各种工具,吃瓜果的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吃水果的人”。

3、在“吃”中学会细心观察;

4、在观察中联想夸张部位如何表现;

5、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趣” 教学重点: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吃瓜果的人”。

教学难点:摆脱固有形象,从夸张、有趣的角度表现“吃瓜果的人”。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观察,进行夸张的联想与表现。看一看、说一说:看看自己带回来的水果:吃瓜果的人

1、是什么形状与颜色的?

2、有什么营养?鼓励与同学分享。吃一吃、看一看:

1、手拿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吃相,鼓励尝试“夸张地吃”,看看自己的五官有什么变化?

2、看看同学谁吃得最有趣?哪些部位最有趣?

3、手里拿着什么瓜果,是整体的、是切开的,还是吃过的瓜果?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

请几位同学表演:狼吞虎咽地吃、甜滋滋地吃、快活地吃等,激发兴趣。看一看、想一想:边观察边想象:

1、夸张哪些部位最有趣?是线描画还是色彩画?

2、从什么地方开始画?

二、欣赏、比较与评价。看一看、说一说:

1、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2、找一找小朋友画中哪些部位最夸张?

3、小朋友运用什么线条、什么形状子表现夸张的部位?

4、比一比自己的作品,有趣在哪里?夸张了哪些部位?

10、我们的影子

教学目的:

1、了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2、能运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我们的影子画面。

3、在“造影”中,理解小博士的话,我们的影子知道形成影子的条件要素;

4、在造影与表现中,感受“动态与静态”美;

5、在“想象创作”中,感受“创造影子人物”的趣味。教学重点:能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画面。

教学难点: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及原因;我们的影子能画出装饰美观的影子画面。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在造影活动中理解小博士的话。

玩一玩、看一看: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看看影子与自己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像什么?(感受静态美与动态美)

比一比、说一说:影子与人(实体)有什么不同?(感受概括美)

玩一玩、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反馈课前学生与父母探讨的结果)

二、在灯光下造影,感受“具象美、抽象美和意想美”。

玩一玩、描一描:利用灯光,用手“造影”,看看有什么发现?互相合作,选个最美的手影描下来,看谁的手影最有趣?

看一看、说一说:移动灯光,固定手影,看看有什么发现?(从具象形变抽象形或意象形)

玩一玩、画一画:把手造影的各种具象形、抽象型和意象形用线描摹下来,组成有趣的画面,注意手影重叠的部位描画(参考教材中的黑白手影作品),感受重叠美。

三、创新与表现。想一想、画一画:

1、用什么方式表现生动的影子?(观察教材的学生作业)我准备画独立影子还是重叠影子?

2、用笔进行描画。

3、着色。

4、欣赏与评价。

11、生动的吉祥物

教学目的:

1、感知卡通吉祥物及其作用生动的吉祥物;

2、能用线描平涂方法装饰、设计卡通吉祥物。

3、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表现吉祥物生动的吉祥物。

4、在欣赏中感受卡通吉祥物的拟人化、夸张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拟人法和“形与色”表现吉祥物。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夸张的创作,生动的吉祥物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卡通形象;对一些动物结构不熟悉,创作时产生困难。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感知吉祥物。

看一看、想一想:看看课文,想一想吉祥物给你什么感觉?(拟人化、吉祥、有趣、幽默、神奇、生动、可爱、代表好运)吉祥物与卡通形象有什么异同?

二、探讨吉祥物的作用。

1、你在哪些场合,哪些地方见过吉祥物?

2、为什么要用吉祥物?(渲染活动气氛、象征好运气、代表商品的形象等)

3、在课文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吉祥物,猜猜它们的含义。

三、比较吉祥物的艺术特征。找一找、说一说:

1、吉祥物有什么共同点?(拟人化、夸张、幽默)

2、吉祥物美在哪里?

四、探讨吉祥物的艺术特征。

1、选一选、说一说: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说说是由什么形组合装饰而成的?

2、比一比、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设计吉祥物?也可以把课前自己画好的动物与同学交流,如何“变”成吉祥物?

具体讨论内容(提供一些动物形象让学生选择与思考):

1、选一个什么形象?(具象或抽象)抓住该物象什么特征?运用什么手法?(夸张、拟人)夸张哪些部位可使形象生动、吉祥、有趣?

2、用什么造型、表情、动作表现“拟人化”?

3、为学校活动设计一个吉祥物。

12、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教学目的:

1、感知有关父母的节日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2、认识对称美、均衡美、重复美等形式美感;

3、能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4、在探讨中感知父母的节日;学会关心、尊重父母;

5、在尝试各种材料中,激发材料妙用,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发展创造力;

6、学会关心别人;喜欢自己设计制作礼物送给父母。

教学重点:感知有关父母的节日,学会关心父母;能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小礼物。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具有形式美、有创意的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1:创设情境,感受父母的爱。说一说:

1、播放有关父母亲情的音乐,回忆父母的爱;

2、你知道哪些有关父母的节日?

想一想:父母最需要什么?(感受父母的期望)准备送什么礼物给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探究活动

探究“礼物与材料”的关系。

想一想:看看自己准备的材料,想一想可以做些什么小礼物?(激发材料的想象与妙用)

三、探究活动

探究“美观、精致”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的设计制作方法。想一想:课文中的“小项链”美在哪里?不美在哪里? 试一试:运用什么形式进行设计小礼物才好看? 说一说:你喜欢书上哪一件小礼物?为什么?

四、探究活动

4、创作与众不同的精美的小礼物。想一想:在触摸材料中进行想象,如何才能材料妙用? 做一做:运用形式美感进行创作。

13、民族娃娃

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娃娃都各有不同的服饰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能妙用材料和剪、撕纸方法粘贴成“民族娃娃”。

3、在资料交流中感知各民族的不同服饰和风土人情民族娃娃;欣赏各民族的审美趣味;

4、在对比欣赏中,学会找不同服饰特点,体验不同审美情趣;

5、在尝试中了解撕纸方法和粘贴方法民族娃娃;

教学重点:能用纸材和剪、岭南版美术教案民族娃娃撕纸贴画的方法,创作有民族特点的民族娃娃。

教学难点:妙用纸材和抓住不同民族特色,表现色彩对比鲜明、动态生动的民族娃娃。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1:为什么课文中“56个民族,56朵花”? 交流:

1、自己收集的资料中,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

2、你认为服饰美在哪里?(造型独特、色彩强烈、装饰性强)

二、探究活动2:撕纸的方法和拼贴的方法。游戏:

1、看谁“直线撕、弧线撕和变线撕”撕得最美?

2、尝试用力撕,轻柔地撕,感受不同力度撕出的效果。

3、试一试对称撕。

游戏:把撕出来的形状组合拼成一个可爱的娃娃。

1、把刚才大家尝试“直线撕、弧线撕和变线撕”时撕出来的“点、线、面”的纸材形状,组合拼成一个可爱的娃娃。

2、先贴什么,后贴什么?是“进行块面剪贴”还是“进行撕点粘贴”?

3、试一试,把点拼成娃娃的形状。

4、说一说有什么困难。

三、探究活动3:创作有特色的民族娃娃。动脑:

1、在图片中选一个服饰风格明显的少数民族图片作参考。

2、思考什么动作才生动、有趣?

3、选择色彩底板纸。(冷暖对比、明暗对比)

4、选择块面纸粘贴,还是撕点拼贴?

动手:

1、小组分工,如分工负责撕“点”、“撕线“、撕“形”,并按形状色彩分类放好。

2、合作或个人进行拼图与粘贴。

四、探究活动4:哪个撕纸拼贴的民族娃娃最美?

14、我们的大花瓶

教学目的:

1、感知古陶瓷花瓶造型美、装饰美的特点我们的大花瓶;

2、感知对称剪纸和阴刻剪纸我们的大花瓶;

3、能用对称法剪出有装饰花纹的大花瓶,我们的大花瓶

4、在欣赏中,探讨中国陶瓷花瓶的外形美、花纹美及审美价值,从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保护文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讨对称剪纸和阴刻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花纹图案、造型美观的大花瓶。教学难点:感知古陶瓷的美及价值;剪后张开左右对称的花瓶,外形独特美观。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讨中国古陶瓷花瓶的审美价值。找一找、说一说:

1、造型美。花瓶的形状美在哪里?各有什么特色?

2、实用美。猜猜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装饰美。找一找有哪些花纹和图案?怎样排列?美在哪里?

4、审美价值:教师介绍。

二、探讨花瓶造型美、实用美。说一说、试一试:

1、看课文,想一想,找出花瓶的基本形:瓶口、瓶颈、瓶身和瓶脚。

2、拼摆游戏,运用几何形拼出各种各样的花瓶,体验由不同基本形和不同组合方法能设计出不同造型的花瓶。

看一看、试一试:选一张纸,试一试剪出对称式花瓶造型。

看一看、比一比:谁剪的花瓶造型美、实用?(放得稳、能插花、供观赏等)

三、探讨花纹的形式美。

看一看、说一说:

1、在学生作业中,你认为哪个花瓶的图案好看?好看在哪里?

2、运用什么表现花纹?(具象美与抽象美)

3、找一找,哪些地方有月牙形和锯齿形的花纹?(感受传统剪纸技法)

4、你准备选用什么花纹装饰花瓶?

想一想、做一做:在刚才剪的花瓶造型的基础上,尝试剪出花纹(体会阴刻剪纸)。

四、创新与表现。

想一想、做一做:怎样运用基本形组合成与众不同的造型?运用什么花纹装饰? 能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造型美观的花瓶,增强环保意识。

15、有趣的剪纸娃娃

教学目的:

1、感知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有趣的剪纸娃娃;

2、用纸材剪出对称的娃娃形象有趣的剪纸娃娃;

3、在欣赏中感受民间剪纸的情趣;

4、在“找一找”活动中掌握“对称、连接不断、有趣的图象”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重点:感受剪纸作品中的优美线条、有趣的纹样、审美的情趣;能用纸材剪出对称娃娃及花纹装饰。

教学难点:理解民间剪纸的寓意;掌握线条连续不断的设计。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

想一想、说一说:“吉祥物”有什么作用想一想与“吉”同音的字和图象。找一找、说一说:

1、抓髻娃娃中有与“吉”字同音的图象吗?

2、这张民间剪纸想告诉我们什么?(激发兴趣与文化传承情感)

3、你喜欢这张“抓髻娃娃”吗?为什么?它美在哪里?

二、在比较中探究作品的形式美。找一找、说一说:

1、《抓髻娃娃》和《刘海撒金钱》岭南版美术教案有趣的剪纸娃娃的娃娃形象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它们各用什么图象表现“吉”与“避邪”?

3、它们各用什么“点、线、面、具象形”进行装饰设计?

4、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三、在尝试中探究和剪出对称的具有装饰纹样的娃娃形象,能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造型美观的娃娃,从制作中渗透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想一想、做一做:

1、对折;

2、怎样设计使娃娃生动、有趣;

3、描绘半个娃娃形象及装饰纹样(设计剪掉地方不能剪断中轴线);

4、先剪出细小部位,再剪出较大的部位。

16、百变卡通玩具

教学目的:

1、感受卡通形象夸张的比例百变卡通玩具;

2、能与同学合作,百变卡通玩具共同创作六个头部与身体一样大的卡通形象;

3、知道“百变卡通玩具”正、反面的设计百变卡通玩具方法。教学重点:能设计比例夸张的卡通形象,并设计制作成百变玩具。教学难点:正面与反面的卡通形象头部与身体的位置。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1、玩一玩,感受夸张的比例能产生幽默的卡通形象。

变一变、看一看:在原来的卡通形象上,贴上自己的头像激发思考兴趣,如1/2的人物头像与身体比例,使你产生什么感觉?(有趣、幽默)

画一画、比一比:取相同的两张方格进行反绘画合作竞赛,一人在正反面头部,一个在正反面画身体,两人组合成卡通形象,感受简单的“百变形象”。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鼓励创作有趣、夸张的卡通形象及组合方法)

2、在探究中,欣赏有趣的卡通形象,激发创造思维。看一看、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张“卡通形象”?为什么?

想一想、说一说:有趣在哪里?(感受“线与色”的表现和具有人一样的表情、动作、衣服的卡通形象。)

看一看、说一说:提供一些卡通动物形象,引导进行拟人化变一变,激发创造思路。

3、探究折叠卡片的设计制作方法。

看一看、说一说:小组讨论思考,为什么要12个小格?卡通人物为什么这样设计? 想一想、说一说:设计接力游戏,小组先设计好12个格子,然后每人画一个格子,注意头部与身体的位置。剪好后小组内进行“折、叠、玩”游戏,看看是否设计制作适当,是否要修改。

17、神秘的城堡

教学目的:

1、感知“城堡”的造型特点;神秘的城堡

2、妙用纸材进行城堡的设计与制作,感受废旧纸材的妙用,培养环保意识。

3、在说一说中,交流城堡的故事,激发建造城堡的兴趣;

4、在比较中探索掌握设计与制作城堡的快乐,神秘的城堡 教学重点:感知城堡的造型特点;选用纸材合作设计制作小城堡。教学难点:能设计制作高低错落、造型奇特、有趣的城堡。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城堡的造型特征。看一看、说一说:

1、从两张照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建筑物是有什么形体组合而成的?岭南版美术教案神秘的城堡猜一猜建筑物为什么要围起来?

3、能说说城堡有什么特征吗?

4、说一说城堡的年故事。

二、探究城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比一比、说一说:

1、四组作业中,你喜欢哪一组的城堡?为什么?

2、城堡给你什么感觉?(神秘、华丽、有趣、古老、精美)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造型、纸材、色彩等)

看一看、想一想:

1、楼房的基本形是什么?(楼房、窗、门)由什么形组合的楼房才好看?如何剪出好看的窗与门的形状?选择什么纸材才合适?

2、小组讨论:设计一座什么城堡?(神秘、华丽、有趣、古老、精美)神秘的城堡为城堡起个好听又神秘的名字。

想一想、做一做:

1、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负责设计一幢建筑物;

2、根据城堡要求选择合适的纸材,如何表现“神秘”的纸材,表现“围城”的纸材

3、可运用点、线、面和纸材的花纹进行装饰;

4、把每个人设计制作的建筑物连接起来,围成堡垒式的小城;

5、添上人物、路灯、树木等,增添情趣。

三、在比较中感受创作的乐趣。看一看、比一比:

1、互相参观,提出问题。

2、小组介绍:城堡的名称、妙用纸材、造型特点等。

3、感受废旧纸材的妙用,增强环保意识。

18、纸碟怪脸

教学目的:

1、感知民间面具的审美趣味;在欣赏中感受面具的艺术趣味;

2、能利用各种材料和纸碟设计制作一个造型美观、纸碟怪脸色彩对比鲜明的“纸碟怪脸”面具。

3、在比较中找出面具的造型与色彩特色,启发创作思路;

4、在探索中,运用各种废弃物进行“怪”面具的形状、色彩、五官的夸张造型与装饰设计,发展创造力,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利用纸碟和废弃物设计制作一个 “纸碟怪脸”。教学难点:妙用各种废弃物,设计和装饰怪面具。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民间面具的审美情趣。找一找、想一想:

1、找一找面具上的“点、线、面、色”纸碟怪脸及具象形。想一想,这些造型元素是用来装饰什么?面具是五官有什么特征?(几何形表现、具象形表现、夸张表现)

2、找一找,面具造型奇特的地方和夸张的色彩。想一想、说一说:

1、面具给你什么感受?(怪异、神秘、恐怖„„)

2、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受?

3、面具有什么功能?

二、探究面具美的设计制作方法。纸碟怪脸 看一看、做一做:根据书上的步骤图,边做边想。

1、用什么材料才能妙用。

2、怎样排列装饰才美。

3、造型、五官及色彩要怎样设计才有奇特和怪的效果。

三、合作创作,共享成功快乐。

合作创作:材料共享,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1、构思;

2、选材料;

3、如何妙用(形式美的设计和运用材料);

4、合作创作。

戴一戴、玩一玩:戴上面具玩一玩,体验创造的快乐。可模仿非洲民间的一些风俗进行古老的“驱魔保平安”游戏。了解利用面具的狰狞的造型进行驱魔的做法,是古人对“疾病”的恐惧,在缺乏医学知识和药品的情况下,祈求通过“驱魔”能得到“神”的帮助,而体验古面具文化。

四、审美与评价。

19、变废为宝

教学目的:

1、感知废弃物的形、色、材质的美感和潜在的利用价值变废为宝;体会废弃物利用的乐趣。

2、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变废为宝创造玩具或装饰品。

3、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环保的作用;形成环保意识。

4、在选择与尝试创作中,学会利用废弃物的形、色、质进行创造性的组合装饰设计;

教学重点:利用废弃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特性进行玩具的想象组合创作。

教学难点:妙用废弃物的特性设计制作成形式美的玩具或装饰品。教学过程:

一、布置废弃物回收展览,培养环保意识。玩一玩、分一分:

1、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废弃物分类。如点体、直线体、曲线体、平面体、曲面体、几何行状等;

2、同质感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变废为宝;

3、按不同造型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具体形、抽象形等;

4、按不同色彩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冷色与暖色等。想一想、说一说:

1、选一个你喜欢的废弃物,说一说它美在哪里;(学会发现和利用废弃物)

2、这些废弃物使你想到什么;(资源的浪费)

3、与同学说一说你见过、用过的废弃物设计的装饰品、玩具、用具。

二、妙用废弃物设计装饰品游戏,启发学生创作思维。玩一玩、想一想:

1、明确游戏目标,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用一张方形厚卡纸,合作设计与装饰成相框;

2、探讨物体整齐排列的装饰美感,选两位同学到“废弃物处”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与装饰(如在厚卡纸方框上用牙签有规律地排列装饰、用纽扣有序排列装饰、用色彩纸装饰、用雪条棍排列装饰、用瓶盖排列装饰、用铅笔屑装饰„„);

3、感受设计与应用的关系。在相框上放一张照片或图片,感受“材料妙用”。

三、在合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想一想、做一做:

1、想一想,哪些废弃物有被塑造的条件?

2、做一做,哪些废弃物可设计制作玩具、装饰品、生活用品?引导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

四、布置变废为美的展览。

想一想、做一做:可从“玩具、装饰品、用品”方面分别摆放,摆放时,想想怎样布置才整齐、美观?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环保的作用,形成环保意识。

20、分类垃圾桶

教学目的:

1、知道分类垃圾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类垃圾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知道分类垃圾桶是由基本形体或基本形体组合的方法设计与制作的;

3、利用废弃物的造型特点进行组合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

4、在欣赏中,感知分类垃圾桶的造型美、色彩美、实用美的特点;

5、在动脑、动手中,掌握分类垃圾桶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感受创作的快乐。教学重点:运用基本形体组合的方法设计分类垃圾桶。

教学难点:巧用废弃物的造型特点设计制作形式美观的分类垃圾桶。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布置“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的展览。分类垃圾桶(目的:感知分类垃圾桶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1、调查居住地的社区有多少分类垃圾桶?它的造型、色彩、功能、垃圾分类投放口各有什么特点?

2、人们对分类垃圾桶有多少认识?知道分类投放标志吗?共有多少名路人往垃圾桶里扔废弃物?有多少人分门别类地投放废弃物?家里的垃圾如何处理?

3、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主题,如“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再把调查结果用文字、绘画、照片体现出来,布置展览。

二、探讨“分类垃圾桶”的组合设计与制作方法。分类垃圾桶(目的:从关注环保、关注垃圾的处理方式,养成乐意往垃圾桶丢垃圾的习惯方面思考创作)

1、参观“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展览。

2、小组进行分类垃圾桶与一般垃圾桶的图片比较(根据下面的拍卖条件)。

3、组织“拍卖垃圾桶”游戏,提出评价条件,各组依据“条件”选1-2幅垃圾桶图片分类垃圾桶,进行拍卖(启发创作思维):

A、造型美观大方:造型优美——几何形或具象形设计,色彩——简单、鲜明; B、分类功能齐全; C、使用方便; D、选用环保材料。

三、阅读课文,探索“垃圾桶的基本形体”与“基本形体组合后变成新的造型”之间的关系。

1、学会读书与思考:

A、认识分类垃圾桶的基本形;

B、如何利用基本形进行不同的组合,掌握多种组合设计制作方法。

2、从“学生作品”中,探讨环保材料的选用。

四、布置“关注环境、从我做起”展览。(目的:通过拍卖合作作品的形式,进行欣赏与评价,体验应用的目的,感受成功的快乐)

1、提供评价点:a造型美观大方;b分类功能齐全;c废弃物投放方便;d选用环保材料。

2、创作作品拍卖。各小组依据评价点,对自己小组的创作作品进行推荐、拍卖,并送“关注环境、从我做起”展览。

3、感受“关注环境,从我做起”,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参观两个不同的展览分类垃圾桶,体会“废物利用”和应用的目的。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知道垃圾桶分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

二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第1课

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要求:

1、纸片插接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硬纸片剪制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硬纸片插接组合成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街头雕塑,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各种立体造型的构建方法及简单的构建原理。课前准备:

师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硬纸片。

教师收集一些运用各种硬纸片制作的纸立体造型(以插接方法制作的为主)。收集或拍摄广场或街头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广场或街头的各种立体雕塑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二、发展阶段

1、用硬纸片剪制各种简单的造型,并在适当的地方剪开一些小口子。

注意引导学生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要求:所选择图形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将硬纸片相互连接的方法。师:可以选择除了用胶水粘贴组合以外的方法。

3、采用插接的方法,制作纸立体造型。

注意提示学生:每个硬纸片图形的疏密变化及整个纸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

三、教学拓展

1、用较大的纸板箱,剪制具有班级特点或学校特色的图形,采用插接的方法,设计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纸立体作品。

2、用废材料制作的纸立体作品,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水粉或丙稀原料,将其涂上不同的颜色。

第2课

点、线、面

教学目的要求:

1、点、线、面三个元素在美术设计、创作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的点、线、面的组合。

2、导学生利用各种材质的点、线、面,根据想象设计画面,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感受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运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点、线、面材料,制作较为完整的美术作品。课前准备:

师生收集各种点、线、面的材料,如各种豆类、纽扣、线、广告纸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走近大师,寻找他们作品中的点、线、面。

2、欣赏、分析几位大师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点、线、面。

二、发展阶段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点、线、面三个元素,分析自己所带的制作材料,并且根据三个元素进行分类。

2、欣赏范例,分析、了解展示的画面中点、线、面简单的排列组合。

3、引导学生在点、线、面这三个元素的综合运用上,可以着重选择其中一个元素,进行画面的组合、创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尝试不同的、独特的组合形式)。

三、教学拓展

1、用各种点、线、面的废旧材料,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制作环保服装。

2、用白色的纸浆泥,做成立体或半立体的器皿、泥板等,将各种点、线、面的废旧材料在上面进行组合创作。

第3课

重叠的形状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重叠的形状可以使画面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2、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重叠各种的形状来绘画制作作品。

3、通过对重叠形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

绘画或剪贴出重叠的作品。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记号笔、剪刀、水彩笔。

2、教师:(1)示范作品、剪刀、彩笔、钢笔。

(2)准备一些用各种工具、材料制作的重叠作品。(3)能更形象地说明重叠现象的图片或录象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哪些重叠的形状呢?(树叶、飞翔的小鸟、很多的苹果,成排的树木)。

2、什么叫重叠呢?

(一样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一样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重叠。)

3、让我们从基本的形状做起。

(圆形的重叠可以连成一条蛇;方形的重叠可以做成一幅装饰画)。

4、图案能重叠吗?(如:小鸟、小白兔、小朋友等)。

二、发展阶段

1、重叠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你边看边想:可以怎样重叠呢? 随意的重叠;有规律的重叠(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等)。

2、画出重叠的形状。

A先设计一个基本形,剪下,进行重叠排列,画出重叠的形状。

B画一个基本形,再一个一个重叠的画下去。C画几个基本形,在空白处添加基本形。

3、指导学生选择多种方法绘画制作重叠的形状。

4、收拾与整理。

师:还可以用什么形状来做呢?除了剪、画,你还能想出哪些好方法?

三、教学拓展

1、重叠的形状的拓展。

2、方法的拓展:如镂印、拓印等都可以制作重叠的形状。

3、寻找生活中同样的小物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做成重叠形状的作品。

第4课

鲜艳的包装纸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的效果

2、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的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3、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朋友。教学重难点:

可用绘画、拓印、拼贴等方法,制作包装纸。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彩色笔、剪刀、胶水。

2、老师:准备各种包装纸及图片、示范作品、剪刀、记号笔。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生活中,我们常互送小礼物。来!今天我们就为小礼物绘制一件新衣,为的是让朋友笑得更甜。

2、让学生欣赏包装纸,说说上面的图案有哪些?(圆形、三角形、星形、花朵等)

3、师:简单的图形进行排列、组合,就会变成一张很美丽的包装纸。

二、发展阶段

1、有哪些简洁的小图形,你能画一下吗? 几何形:圆、方块、三角、半圆 小图案:花、太阳、月亮、小草

2、如何使小图形排列得更好看呢?可以有哪些排列组合的方法?

3、横排、竖排、斜排三种方法的介绍。

三、教学拓展

学生分别利用横排、竖排、斜排三种方法进行包装纸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排列组合有哪几种方法?

2、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完成的包装纸图案。

二、发展阶段

1、师介绍两种图形的排列方法。

2、两种以上图形的排列方法的介绍。

3、师:包装纸图案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小朋友们还知道有哪 6 些呢?(剪贴、拓印、拼贴等)。

4、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和方法进行包装纸的制作。

5、用做好的、自己较为满意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的朋友。

三、课后拓展

利用新颖的材料,如:碎布、闪光纸,画出新颖的图案设计包装纸。

第5课

五味瓶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不同色彩给与我们的各种不同感受。

2、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课前准备:

师生分别课前准备一些调味品和几个透明的一次性杯子。学生收集各种彩色的广告纸、水粉颜料、油画棒或水彩笔。老师收集几幅调味品广告宣传画,制作几张能够明显表现酸、甜、苦、辣、咸特点的示范作品。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上台闻五种调味品的气味。

2、学生上台尝五种调味品,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上台学生的肢体变化和脸部变化。

二、发展阶段

1、以小组为单位,对五种不同味道进行讨论、分析:小朋友们在尝到不同的味道时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表情呢?

2、学生表演尝到不同味道的表情。

3、指导学生作画。

要求:(1)自由选择制作方法;(2)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大胆随意进行创作;(3)色彩应鲜艳、强烈,要与所表现的味道相吻合。

三、教学拓展

1、寻找小布片,创作布贴画。

2、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幅五味瓶的商标设计作品,并贴在废旧的瓶上,展示、评比。

第6课

得奖了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立体、半立体或平面的奖杯、奖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造性的组合能力。

2、通过各种材质的观察,联想并组合成大奖杯(状)。

3、让学生知道大奖杯(状)表示奖励进步和荣誉,教育学生要 8 积极进取,要求上进。

4、学习制作奖杯的方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组成奖杯基本形的概括。课前准备:

1、学生和教师一同收集身边的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如:塑料杯、塑料盘等)。

2、课前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不同形态的奖杯、奖状作品。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奖杯模型,提问:它是由几大块组成的?(如:奖杯座、杯身等)

2、提问:每一块分别有什么功能呢?

二、发展阶段

1、师示范奖杯的制作方法。

师:可用彩纸、丝带、羽毛、橡皮泥、废饮料瓶、废布料、各色金属纸箔、塑料泡沫、玻璃等材料通过胶粘、拼贴、撕、捏、揉、折、剪、弯曲、包裹多种方法组合成奖杯。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教学拓展

1、学生利用所剩材料制作半立体的奖章。

2、用废布料裁剪、缝制成奖旗,可启发学生想象奖旗上可以加些什么?

第7课

孔雀翩翩

教学目标:

1、认识孔雀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培养观察力。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教学难点:

用一些基本形概括孔雀的外形。

课前准备:

1、学生和教师一同收集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孔雀作品。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孔雀作品。

2、学生观察,思考:孔雀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形状?

3、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4、今天,我们要用最美的材料,做一只翩翩起舞的孔雀。我们还要比一比谁制作的最好看。

二、掌握技法,动手制作

1、教师示范,并讲解步骤:(1)三角纸盒(即孔雀的身子)的做法: A、用长方形纸折一个圆柱形

B、压扁,并用订书机把三角形的形状固定

(2)用尺刮纸片,使纸片卷起来,做成身上的羽毛。

(3)毛线贴在薄纸上,做成尾巴。

注意色彩的协调搭配和孔雀尾羽上花纹的排列。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注意用剪刀、小刀的安全。

3、教师点评

4、全班评选“心灵手巧的小天使”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自己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也夸夸你。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制作了许多翩翩起舞的花孔雀。今天,我们将继续用美丽的画笔来勾勒更美的孔雀。

二、出示范例,拓展教学。

1、出示画好的一只孔雀

2、小组讨论:

(1)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孔雀?

(2)说说孔雀开屏的样子。

(3)孔雀在干什么?你还想为美丽的花孔雀添加哪些 画?

3、学生根据自己设想的内容添上背景,动手绘画。

4、作品交流、评议,并进行爱护、保护动物的教育。

5、评选“小小画家”。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几个人合作,动手画一幅孔雀大家族的画。

第8课 叶子上的小“血管”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的外形以及叶脉的造型,能够说出叶脉生长的规律。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

3、说说自己对叶脉的感受,并将它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选择最喜欢的一片叶子,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

教学难点:

感受叶脉的美丽。课前准备:

1、学生观察各种叶子的造型,色彩,并且每人收集2-5片不同造型的叶子(可以是树木的叶子,也可以是小草、庄稼等草本植物的叶子,尽量收集落叶)。准备绘图纸、剪刀、彩色笔、丝带等物品。

2、教师收集能看到清晰叶脉的各种造型的叶子或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感受叶脉

1、谈话:人有血管,叶子上也有小“血管”。它是指什么呢?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叶子,并说说是在哪儿收集到的,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3、其实,叶子上的小“血管”就是叶脉。请小朋友们触摸叶脉,感受叶脉。

4、将叶子对着光,仔细观察。

5、轻念“轻轻地,我走进你,你那纤细的美丽,让我震颤。”

6、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叶脉的感受。

7、师生一起谈谈叶脉的作用。

8、教师问:你是否第一次从这种角度去观察一片树叶?请说说你的感想。

二、观察规律,动手作画

1、教师出示图片

2、学生进一步观察,并讨论:叶脉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3、根据叶脉的生长规律,说说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怎样来表现叶脉?

4、师生一起讨论作画步骤:

(1)先画主叶脉

(2)再画叶子的外轮廓

(3)最后刻画其他叶脉

5、对于造型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将叶子的外形描摹下来,再画叶脉。

6、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7、师生共同点评。

三、收拾、整理

将叶子夹在书本中做成标本。将剪下来的废纸等杂物扔进纸篓。将油画棒等工具收拾整理。

四、启发联想,课后拓展

你知道,还有哪些物体的结构或者功能与叶脉相似? 画一画。

将画好的叶子剪下来,系上好看的丝带,做成书签,送给朋友。

第9课 漂亮的花边

教学目标:

1、能够回忆起日常生活中见过的一些花边。

2、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花边”。

3、用绘画、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1-3条花边。教学重点:

用绘画、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花边。教学难点:

设计单元图形,用绘画、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花边。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剪刀、糨糊、彩色纸,还可以收集一些塑料瓶、玻璃杯等物体。

2、教师准备一些供学生欣赏的实物与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理解花边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看看漂亮的花边。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花边?

4、看书:一个图形向两边重复延伸,就形成了花边。

5、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说一说。

二、选择方法,制作花边。

1、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花边做得又快又好?

2、指名回答。

生1:画好一个图形,然后用印的方法来绘制。生2:剪出一个物体的剪影,用描摹外形的方法绘制。生3:将纸折叠,剪出一组相同的图形,粘贴出一条花边。„„

3、教师示范设计单元图形。

4、学生设计单元图形。

5、学生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制作一条花边。

6、制作完后,再用其他的方法制作1-2条花边。

7、教师巡回指导。

8、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将剪下的纸屑等杂物放进纸篓,将还可以利用的材 料归类收拾整齐。

四、课后拓展

用自己设计的花边来美化瓶子、杯子。

第10课 奇妙的脚印

教学目标:

1、能够只人五种以上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2、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3、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1-2幅绘画作品。教学重点:

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教学难点:

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1-2幅绘画作品。课前准备:

1、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或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资料。各种绘画笔、纸张。

2、教师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准备若干动物脚印模版。水性颜料或印泥。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并概括动物脚印的特点

1、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动物的脚印。

2、指名说一说。

3、师生一起概括常见动物的脚印的特点: 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马走路写个G

„„

4、动物的脚印真是太奇妙了!

二、添画、想象脚印

1、出示一个放大的脚印,慢慢旋转,让学生看看它 像什么。

2、教师添画,使形象更具体。

3、学生用自己的小脚踩一个脚印或挑选模版敲印一 个大脚印。

4、变换角度进行观察想象,并添画使之变成另一形 象。

5、展示作业,小组讨论并交流:还可以怎样变?

6、根据自己的设想,敲印或绘画多个脚印,然后再进行添画、变化。

三、收拾、整理

将敲印过的模版擦洗干净,将绘画笔收拾好。

四、课后延伸

对自然界中出现地的其他一些不规则的、抽象的造型(如水渍、云彩等的造型)进行想象、添画。

第11课 蔬果变变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

3、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成各种立体的动物。教学重点:

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成各种立体的动物。教学难点:

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课前准备:

1、先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需要收集哪些材料。

2、带小朋友们收集野果、枝叶等物品。可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为安全起见,教师应将学生的活动范围控制在自己的视野之内。

3、让学生到厨房去找一找,收集一些可用于这堂课的蔬果。

4、由于许多蔬果的液汁沾到衣服上之后不容易清洗,所以学生最好能带上围裙或套袖。

5、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牙签、小棒等物品。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蔬果,进行交流

1、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

2、说一说:这些蔬果等物品分别像动物身上的哪一部分?

3、蔬果的形状变化万千,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选择蔬果,拼接蔬果

1、让五彩缤纷的蔬果,再一次为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2、每个学生挑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蔬果作为作品的主体。

3、根据这一蔬果的外形再一次展开想象。

4、交流:你收集到的这一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

5、让学生试一试,运用手头的材料,如何将两个蔬果 连接起来?然后交流。

6、挑选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作业。注意安全。

7、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先将用剩下的牙签、小枝叶等较尖锐的物品收集在一起,再将其他物品归类收拾后,将桌子擦洗干净。

四、课后拓展

用洗干净的蔬果做一个小动物来点缀妈妈做的菜,请全家人来评一评。

第12课 小鸟的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与鸟窝相同的材料或代用品,模仿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鸟窝。

2、用彩泥做几只小鸟。

3、引发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教学重点:

能够用与鸟窝相同的材料或代用品,模仿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鸟窝。教学难点:

用彩泥做几只小鸟,引发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树枝、树叶、纸、羽毛、干草等物品,带好彩泥、剪 19 刀、糨糊等工具。

2、收集有关鸟及鸟窝的图片,准备铁丝、棉线等材料备用。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图片,交流小鸟做窝方法。

1、展示图片

2、学生观看,找一找小鸟是用哪些材料来做窝的?

3、说说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材料,哪些可以作代用品?

4、说说小鸟是怎样做窝的,想一想它为什么要这样 做?

5、小鸟的家千奇百怪,美极了!

二、展开想象,制作鸟窝

1、思考并交流:借鉴小鸟做窝的方法,说说你准备 怎样做?

2、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鸟窝。

3、教师巡视,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4、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将还可以继续利用的材料收拾在一起,保存起来下节课用。

四、课后拓展

用木板等较坚固的材料做一个鸟窝,挂在树上,吸引小鸟来居住,进行观察,并绘画观察日记。要保护小鸟。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制作了鸟窝,那是小鸟舒适的家。今天,我们还要制作小鸟,让它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

2、展示图片

3、学生观看,找一找小鸟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4、说说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材料,哪些可以作代用品?

二、展开想象,制作小鸟

1、思考并交流:说说你准备怎样制作小鸟?

2、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小鸟。

3、教师巡视,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4、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将还可以继续利用的材料收拾在一起,保存起来下一回用。

四、课后拓展

将小鸟放在鸟窝中,展示在校园中的灌木或小乔木上。

第13课 故事画

教学目标:

1、讲一个故事,并且能够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作为绘画的内容。

2、为主人公设计形象。

3、将这个片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尝试用色彩来情调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

能够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作为绘画的内容,为主人公设计形象。将这个片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尝试用色彩来情调自己的情感。课前准备:

1、学生每人收集或自编一个小故事。带好绘画工具。

2、教师收集一些动画片、连环画等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

1、今天,我们要来讲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编写或收集到 的一个小故事。

3、教师也给学生讲一个故事,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形式来描述将要绘画的故事的片断。

二、作故事画

1、教师以自己的故事为例,示范绘画的步骤、方法:(1)为故事主人公设计一个形象。(2)将主人公画在画面显著的位置。(3)根据情节,画出其他人物。

(4)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添上背景。

(5)为了强调自己的情感,可以在画面局部或全部,涂上颜色。

2、学生思考:以“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 什么”的形式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断。

3、交流

4、学生为主人公设计形象

5、展示并互相点评。

三、收拾、整理 将绘画工具收拾整齐。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只画了故事的主人公。今天,我们将继续完成这幅作品。

二、画出完整的故事画

1、根据情节,画出其他人物。

2、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添上背景。

3、为了强调自己的情感,可以在画面局部或全部,涂上颜色。

4、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5、展示作业,师生共同点评。

三、收拾、整理 将绘画工具收拾整齐。

四、课后拓展

用连环画的形式,来描绘整个故事。

第14课 我们班级的标志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瓶盖、纸、彩泥或陶土等材质,通过学生剪一建娃,贴一帖,捏一捏,塑一塑,设计出各种带有 23 班级象征意义的标志。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在设计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富有创意,设计创造出新颖有趣的标志。难点: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出有新意的标志。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厚薄、软硬的纸、彩泥及陶土等。

2、要求学生每人收集一些各种形状、大小的瓶盖、小的装饰物、所需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积极的讨论,怎样的图案才能体现具有班级的特色,代表班级的形象,让学生在边讨论边构思中逐步形成标志的图形。

二、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构思,可以以自然界的物体作为设计图形的基本形也可以是生活中常见实物图形,或想象中的抽象图形作为设计元素。

指导学生在构思时,相互讨论,补充,使设计的图形更完美。当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特别符合班级特色的创作给予及时表扬。

指导学生在设计创作时注重标志形式的多样,图案色彩的运用变化,同时让学生体验在设计创作中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三、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各种不同类型材料归类,放回原处,收拾检查场地卫生,保持场地的清洁整齐。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各种材料,积极尝试,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设计出象征小组特点的各种更美丽的标志。

第15课 变了样

教学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乡村或城市的变化,或利用各种照片、图片、挂历等材料拼贴一幅图画,画出自己想象中乡村或城市的景象。

2、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了解乡村或城市的发展历史,感受家乡的发展速度之快,以及家乡建设的繁荣,从中捕捉创作灵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造性运用资料拼贴出有新意的反映家乡变化的图画。难点:富有创意,合理运用所收集的资料。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乡村发展变化、城市发展建设的图片、幻灯片或照片。

2、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些有关城市、乡村发展变化的照片、图片或挂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在创作前,可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资料,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积极的讨论,说说家乡几年的变化,及造型的新颖性,让学生在边欣赏边讨论中初步形成创作构思。

二、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构思,可以描绘乡村、城市房屋建筑的变化等,或描绘乡村、城市走进小康说水平后的变化。

指导学生在绘画构思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充分利用好收集的材料,使绘画的内容更完美。

当学生进行资料筛选,排列摆放过程中,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创意,有个性的表现形式给予及时表扬。

指导学生在绘画拼贴时注重资料的筛选,所选图片内容的一致性,使图画表现更完美协调。

三、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检查场地卫生,保持场地的清洁整齐。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仔细寻找乡村、城市新颖房屋建筑,可上网寻找收集图片材料,积极尝试用更多的图片拼贴家乡变了样的图画,表达自己对家乡热爱的情感。

第16课 我心中的老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欢迎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或拓印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尊敬 26 的人。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对社会建设者们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既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又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

难点:大胆、自由地运用各种方法绘制肖像。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欢迎的人,并能对其外貌等特征进行简单描述。

2、教师准备几幅供学生欣赏用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绘制方法的肖像作品。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情感升华阶段

通过思考,讨论谁是最受欢迎的人,为什么他们受欢迎并得到人们的尊敬,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的热爱之情。出示范画,请大家猜猜“这是谁”?“为什么是他”?得出画肖像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道理。

二、发展阶段

真实反映阶段:带领学生讨论,得出要画最受欢迎的人,可以从他的职业装扮和特点入手,并能进行简单描述。教师可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对象的职业装扮等与众不同的特征。

形成特色阶段: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懂得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鼓励同学们大胆、自由地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最受欢迎的人绘制肖像。

三、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四、课后拓展 欣赏更多的名家肖像画。

第17课 会爬的玩具

教学目的要求:

1、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标新立异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否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难点:能否标新立异,大胆、积极地思考。课前准备:

准备彩色纸、旧挂历、广告纸、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先让学生们回忆一下,前几个学期我们曾动手做过会滚的玩具、会摇的玩具以及会转的玩具,它们是通过圆形、半圆形以及通过风的吹动动起来的。那么可用什么办法使玩具爬起来呢?

接着,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各种会怕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

二、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见学生在制作过程遇到困难,应引导学生,适当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三、小结阶段

当学生的作品完成后,让学生展示,并请他们说设计思路。

四、课后拓展

课后让学生回家利用当地的材料,动脑筋再做一个会怕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教学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单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条二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否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形象创作。难点:是否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形象创作。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教室的各种教学设施。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行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并导入此课的图案设计、29 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二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教学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和粘贴的创作过程,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试着进行绘制、复制、粘贴和变化等操作。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简单造型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二方连续纹样。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三、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绘画技能。

第19课 娃娃家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欣赏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指导学生选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家居模型。

3、引导学生乐于与同学合作,共同设计完成作业,发展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同学合作,运用多种材料和造型方法,设计制作出有独创的家居模型。

难点: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同学合作,运用多种材料和造型方法,设计制作出有独创的家居模型。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民居和家具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彩色水笔、水彩颜料和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观赏民居和家具的各种资料,欣赏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美感。讲解近年来民居和家具发展的历程,让学生感受改革开发给人们带来生活改善的实际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产生表现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二、发展阶段

教师要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多讲解一些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特征,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例和启示,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指导学生大胆地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设计。组织好学生的分组,指导学生合理分工、认真讨论与设计。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相互合作,大胆地创造表现,通过认真的作业实践,力争设计制作出多姿多彩的温馨家园。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相互评价、欣赏。

三、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四、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民居和家具的设计资料,寻找合作伙伴利用大的纸板箱等各种材料,设计更好的家居模型。并一起尽情地玩玩,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第20课 认识图形标志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的不同含义,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引导学生欣赏图形标志,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否了解一些常用的图形标志,以及设计师的设计意图。难点:能否简单说出图形标志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各种图形标志的突破资料,也可以利用摄象机或照相机拍摄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街道、商店、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车站、码头等处的图形标志,供学生们识别和欣赏用。

2、课前可预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图形标志的突破资料,供上课讨论、欣赏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把收集到的各种图形标志资料展示给学生辨认、欣赏,也可以利用在街道、商店、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车站、码头等处拍摄的各种图形标志播放给学生观看,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各种图形标志资料,相互交流、欣赏,说说这些图形标志的含义以及它们的艺术特点。

二、发展阶段

教师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图形标志,说明图形标志所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谈谈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三、课后拓展

1、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想一想,这些图形标志的作用。

2、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想一想,设计师的创作意图。

3、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设计一个图形标志。

第五篇: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大脚丫

【教学目标】

1、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画的愉悦情趣。【教学重点】能用多种图案或花纹装饰鞋垫。【教学难点】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教学准备】鞋垫若干双,记号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1、教师以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引起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兔子开的铺子吗?

师:听一听,小兔子的铺子里都卖了些什么啊?(教师朗诵儿歌并提问)

师:小兔子的铺子里卖的什么啊?还少些什么?

2、出示鞋垫,引起学生兴趣

师:瞧!这是什么呀?

师:是鞋垫,谁能告诉我鞋垫是用来干什么的?除了垫在鞋子里还能干什么?

师:看!老师用鞋垫做了什么?(教师出示画上画的鞋垫)

师:你们发现这两只鞋垫上的画怎么样?鞋垫上的图案哪些地方一样?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出示示意图(图上有装饰正确和错误的两双鞋垫,让学生进 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

师:看图上的鞋垫哪一双是正确的,哪一双是错误的?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自己穿的鞋的鞋底,图案是怎么样的啊?(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鞋底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规律,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判断)

师:怎么样,观察好了没?图上的哪双鞋垫是正确的?

教师总结:

鞋垫上的对称图形,不仅形状一样,大小,颜色也是一样的,而且所对称的地方所在的方位也是一样的。

(教师出示小兔子,并以小兔子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铺子里有好多种鞋垫就是没有你们这样画上画的,你们能帮我做一些吗?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称的关系

5、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选一双装饰正确的,一双错误的,让学生集体评价。同时根据同伴的作品从所装饰的图案的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评述。(引导学生注意正确和错误装饰方法,强调对称)

6、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第2课

剪刀添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教学准备】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

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思考: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

2.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制作方法。

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赏一赏:

1.欣赏作品:找一找添加巧妙的作品。

2.谈谈添画的体会。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老虎。

2、通过画老虎,学生能掌握利用椭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椭形并用基本形画老虎。

【教学难点】画出老虎的不同动态。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老虎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老虎在森林中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第3课

小老虎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两只老虎》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老虎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老虎范画,教师扮演老虎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老虎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两只老虎》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老虎,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老虎”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真奇怪、真奇怪”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第4课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动物头型进行创作。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教学准备】

1、牧场的背景图。

2、KT材质的圆形、三角形、梯形头型的动物范例若干,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参观牧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听说今天开心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二)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1、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师说动物谜语,学生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范例,并引导学生想象三角 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型)

(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

(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

(三)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范例说说三种动物的制作方法,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介绍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动物,选好头型底板。

2、在选用各种色彩的橡皮泥根据需要搓条、团圆、压扁,创意动物 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轻声交流,动作快的学生可以再做不同的动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在开心牧场,欣赏评价。

请学生说说哪个小动物最神气?为什么?(引导学生针对头型和色彩进行评价。)

欣赏完作品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第5课

左邻右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以及构思、造型用色等绘画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教学准备】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

2、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往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

三、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1、看看内容。

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

四、组织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导写生要素:

1、观察取景:进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

2、示范写生要点,强调构图的安排。

3、深入刻画,进行画面的处理。(简单说明)

五、学习要求:

1、写生窗外的景色。

2、也可以根据想象,画窗外的各种景色。

六、分组写生,师作实际指导。

七、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八、拓展:课余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六面怪脸的折法,装饰的想象发挥

【教学难点】想象大胆,奇特

【教学准备】课件,六面怪脸范品若干,卡纸,剪刀,绘画工具,双面胶,装饰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戴着面具出现,扮演主持人邀请学生来参加今天的化妆舞会。师问:欢迎来到老师的化装舞会,大家想不想参加呀?在舞会开始之前,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舞会的道具——六面怪脸。

第6课

六面怪脸

2.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3.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叫“六面怪脸”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二、探究制作方法

1.小组研究讨论:(每组桌上都有已完成的“六面怪脸”作品)

(1)大胆地动手拆一拆,看看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纸组成的。

(2)想办法将拆开的“六面怪脸”再拼合起来。想想一张正方形的纸经过哪些方法可以做出怪脸来?

2.小组汇报研究情况,教师总结并板书:折、剪、粘贴。

3.教师让一名学生上台解说并演示制作过程(在实物投影仪演示),其他学生尝试用自己手中的纸做一做(不会做的可跟着小老师制作)。并请做得快的同学帮一帮身边的同学。

三、观察思考

1.欣赏祭祀活动场面,教师讲述什么是祭祀。

2.接着教师说明六面怪脸是从我们国家各民族的戏剧和传统祭祀活动上用的面具演变而来的。

3.课件出示各种“六面怪脸”范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大胆想象。

4.对比欣赏作品。(课件出示:五官画得不够突出和色彩对比不够鲜艳的作品与刚才的范品,进行对比)。提问:描绘“六面怪脸”重点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五官突出

(2)夸张变形

(3)色彩鲜艳

5.说一说:除了画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装饰这“六面怪脸”呢?(可以剪贴)。

你带来了什么东西?你准备装饰到怪脸的什么地方?

四、创作表现

1.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六面怪脸”,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有趣的装饰。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播放欢快的音乐)

五、交流评价

说说谁的最有趣?为什么?

六、游戏

每组派一代表戴上面具,其他组员跟在后面伴随着音乐一同欢快的举行这个有趣的“化妆舞会”,在舞会中结束这节课。(播放音乐组织学生跳舞)第7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评述

1、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二、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八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第九课 动漫亮相 教学准备:卡纸。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一般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活动一: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活动二: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活动一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在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

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

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活动二可由欣赏一本卡通连环画入手,来了解创作卡通连环画的简单方 法。创作过程如下:

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为若干个场景(策划文字脚本)。

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注意每一副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3、创作绘制出每一副画面。注意:构图饱满,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画面中形象不能差别太大。

4、整理装订。最后同学们将做好的连环画互相交流观看,并评出最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将在动画片中所学到的简明、概括、夸张等手法,运用到连环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创作绘制中去。作业要求:

活动一: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活动二;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第10课、民间玩具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难点: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山西民间玩具的特色。

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中国民间玩具的课件或图片、山西民间玩具的实物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实物,对中国民间玩具也有了一点的了解。老师也找了一些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想看吗?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播放中国民间玩具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玩具,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

(3)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提出问题:

翻开课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①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你见过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②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点?③它们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由各个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

感受阶段

中国的民间玩具种类很多,这节课重点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再次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

(1)出示山西民间玩具各种虎造型的民间玩具课件。

(2)小组围绕以下4个问题展开讨论:

A.这些民间玩具以什么动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

B.民间玩具老虎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C.民间玩具老虎选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

D.你知道民间玩具老虎的寓意吗?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虎造型的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用虎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它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用布、面、土等材料制作,有勇敢、强悍、吉祥之意。

(4)欣赏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出示课件: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师生共同总结山西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山西民间玩具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艺人采取最简易、最便利的手工制作,利用最廉价的面、土、布、木、纸,凭籍灵巧的技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传授美的艺术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美与实用的和谐。山西民间玩具有着深刻的寓意,借助虎、鸡、鱼、龙、凤,这些人们喜爱的、有特定审美内涵的形象,巧妙地表达“吉祥如意”、“富贵荣华”的主题。山西民间玩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色彩在山西民间玩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因此,以它红火、热烈、艳丽的色彩而面世。

发展阶段

欣赏本地的民间玩具(学生带上家长收藏的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教师也可播放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课件)相互欣赏,从材料、造型、色彩、寓意认识本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拓展阶段

欣赏外国民间玩具(课件欣赏)让学生了解、体验外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感受艺术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

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 :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第11课:小蜗牛慢慢爬 教学过程 :

1.导语 :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

(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

(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

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4.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

教师: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作业 要求: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

注意事项:

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

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

③色彩要活泼鲜艳。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课外作业 :

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

6.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

演示画蜗牛的步骤

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第12课、打扮相框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结拓展: 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第13课、杂技高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过程与方法: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

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

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

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

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

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

教学过程 :

一、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四、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第14课、男生女生

教学目标:

1、观察男孩、女孩外貌上的不同,描绘出不同的形象。

2、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制作男孩、女孩其它形式的作品。

3、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过程活动一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嗓门大。

活动目的:初步感受男孩、女孩的不同,增强男孩、女孩之间友情,导入新课。

活动时间:3分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哨声组织学生按男、女站好队

师:吹哨。

师:今天上课呀,老师用哨声来带大家做一个游戏,咱们先来赛一赛、比一比谁的嗓门儿大,好不好?

生:好。

师:教师哨声一响,男女同学各站一队,男同学右,女同学左,看男同学快还是女同学快。

师:吹哨。

生:排队。

2、男、女同学互相问好,初步感受男、女孩的不同之处

师:男同学向左转,女同学向右转,男同学喊:“女同学好!”,女同学喊:“男同学好!”,我喊一、二就开始。

师:

一、二喊

男生:喊。

女生:喊。

男女生:齐喊。

师:同学们喊得都很卖力气,那到底谁的声音大呀?

生:一齐回答。

师:好了,老师觉得男同学的声音很宏亮,女同学的声音很清脆、悦耳。(通过刚才的比赛,让同学们潜意识感到男孩和女孩在声音和其他方面是有区别的)活动二

活动内容:比比谁收集的图片好。

活动目的:资源共享,拓展认识。

活动时间:6分钟

活动过程:

1、贴图片

师: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男孩和女孩的图片,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你收集到的图片贴在展板上。

生:贴图片。

2、观察、描述、介绍、分析图片

师: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可真丰富,你们最喜欢哪个形象,同学们选一选,然后放在讲桌上。

生:任意选择。

师:同学们选的都很认真,我们一起欣赏这几幅。

师:老师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同学们看看是什么。

师:拿一张图片,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这是谁选的。

生:我。

师:你说说选他的理由,再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就服装、动作等谈看法)师:这还有一幅,你们觉得怎样?

生:好。

个别生:不喜欢。

师:你说说理由。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活动三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想法、做法好

活动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启发练习基本方法。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过程:

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师:刚才咱们共同欣赏了许多的图片,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展示给了老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一个是女孩叫丽丽,一个是男孩叫亮亮,他们非常想和大家见见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呀?

生:回答。

(老师出示展板,两个人体轮廓。)

师:咦,怎么变这样了,老师都分不出来哪个是丽丽、哪个是亮亮了。同学们,你们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出示第二张展板,展板贴有各种服饰、造型。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材料,谁来给他们两个打扮一下,让我们大家一下就能看出来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2、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男、女孩的装扮工作,深化对男、女孩的认识。

(选四名同学到展板前)

师:你们两个人一组,每组装饰一个人物。你们商量一下,哪个组装扮男孩、哪个组装扮女孩,怎么来分工?(同学进行装饰)

师:咱们下面的同学给他们加油,看看哪组装饰得又好又快。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总结男、女生的不同之处。

(学生装饰完后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是丽丽、谁是亮亮吗?(生回答)

师:同学们,为什么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来说一说?(生回答:女孩有小辫,喜欢穿裙子;男孩短头发,不穿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女孩子喜欢穿裙子,男孩不穿裙子。

一男生:老师我也穿过裙子。

师:是吗?什么时候穿过?(生回答小时候)那你现在为什么不穿了?

生:现在长大了,所以不穿了。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就要穿男子汉的衣服了,是吗?(生回答)

在这环节学生还会问一些其他问题,教师灵活处理。

活动四

活动内容:比比谁画的或制作的生动有趣。

活动目的:体验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工具、材料进行创作练习的乐趣。

活动时间:21分钟

活动过程:

1、激趣创作。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男孩和女孩的区别。现在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男孩和女孩的图片,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些照片上的人物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幻灯片展示有用绘画方法也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人物造型)。

生:回答。

师:这些作品你们觉得漂亮吗?(生回答)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来绘画或制作一个男孩或者女孩的形象?(生回答)

师: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材料,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纸盒、瓶子、水果、挂历、报纸、布头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拿。

2、学生创作,老师指导。

学生制作,老师巡回辅导,完成作品。

3、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引导同学们自由观看,选择一些绘画作品和制作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有所侧重的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

4、集思广益,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给咱这节课起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学生发言)同学们起的名字可真有创意。

5、谈话总结,提出希望

第16课 信封娃娃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封娃娃的特点及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会简单制作一个信封娃娃玩具。

3、在学习制作信封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学重点:能够在信封的合理位置剪出伸手指的小孔。教学难点:能制作出表现自己独特喜好的装饰纸偶。

教学准备:信封、彩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导入【出示信封娃娃】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师: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刘老师创造出来的,你们知道我是吗?生:„„师:没错,同学们真棒!我原本只是一张普通的信封,人们有什么要说的话就装在里面,邮递员在帮它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现在有了电话、电脑,我就下岗了。还好刘老师有办法,帮我打扮了一下,你瞧,我漂亮吗?(得意地笑笑)并取了一个好听得名字叫信封娃娃。板书课题:信封娃娃设计意图:出示信封娃娃, 导入课题.同时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信封及它原有的作用

2、观察,思考:

老师把信封装扮了一个漂亮的女娃娃,那小朋友可以用信封做怎样的纸娃娃呢?(学生讨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卡通人物、人物„„)

【引导欣赏更多信封娃娃作品:】师:是的,信封娃娃的家族可大了,看,老师今天还请来了几位别的纸偶朋友。

师: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信封娃娃呢?那就让大家看看我是怎样制作信封娃娃吧。3.学习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

a将信封对折剪一个圆(教师注意讲解位置)

b画好想画的图案(教师注意提醒画大)

c对准对折线,张贴

d装饰这样信封娃娃就做好了,试试你的信封娃娃会说话吗。

4.表演添趣,欣赏展评

(1)创作故事:

师:刘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制作的一个个美丽可爱信封娃娃,我想这些娃娃肯定有许多话要和我们说,如果几个信封娃娃走到一起的话,那肯定会发生动人的故事,现在小朋友

4人一组合作,让你们的信封娃娃见面,为你们组所做的信封娃娃们创作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

(2)表演故事:请小组上台表演你们组信封娃娃的故事,其他小朋友可要注意了,你们就是评委,要评评哪些信封娃娃制作得好,我们要评出最佳制作小能手。

师总结:同学们太棒了!(教师及时给予奖励)

(三)课后提升

想一想除了信封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制作成漂亮可爱的娃娃?课后动手做一做吧!

第18课 听听画画

一、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听觉,感知歌曲旋律,尝试初步记忆、理解歌曲内容,通过思考加工,用语言表述出歌曲的基本内容,并尝试大胆用画笔表现出自己所听所想。

2、通过听听、画画,培养学生的感官、理解、想象、表述创作能力。

3、让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增加集体合作意识及生生协助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把感官所听到的内容并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难点:把抽象的感官所听到的内容用画笔描述表现。

三、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笔或其他绘画工具的工具。(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个、儿歌一首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是否齐全。)

2、导入

出示“月亮小精灵”情景对话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谁来我们班上课了? 生:月亮小精灵

师:月亮小精灵告诉黄老师,它上次跟你们一起上课非常的开心,所以今天不请自来了,请同学们用掌声欢迎月亮小精灵吧!生:掌声„„

师:月亮小精灵今天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课题,请同学们睁大你火眼晶晶的大眼睛看看它今天带来了什么有趣的课题。

3、授新课 出示课题——听听画画(生齐读课题)师:月亮小精灵说今天它不仅带来了有趣的课题,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考考你们看看谁是千里耳,谁的耳朵最灵。

出示课件——谁的耳朵最灵?(通过提问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鸭子》,(学生听儿歌的同时要求学生初步记忆儿歌内容。)出示课件——你听到了什么?(学生结合所听儿歌及教师指导,用语言表述所感知到的儿歌内容。及时表扬耳朵最灵的同学们。)多媒体播放儿歌——《数鸭子》,加深学生理解及记忆能力。出示课件——神奇小画童激励学生作画热情

神奇小画童:呵呵„„你们的耳朵灵,我的画笔更灵,我的神奇小画笔可以把耳朵听到的东西画出来,你们能么?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么?

生:能„„(回答得声音很自信)师:好,相信你们一定能战胜神奇小画童的神笔,现在你们就证明给它看吧!

4、学生练习(学生练习时,连续播放儿歌《数鸭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进行描绘表现。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记忆及想象,尽情描绘表达。)

5、评画(选出优秀学生作品进行评比,评选今天的小画家。)

6、结束课堂

第19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 剪刀 彩纸。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1)折扎方法正确。(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第20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第21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剪刀 卡纸 胶水 颜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22课 剪纸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针对动物的形体特征来进行剪纸活动,在锻炼学生观察力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剪纸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剪纸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怎样剪出来才能像

五、教学准备:软纸,简单,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示范作品,激发兴趣。

(1)教师用投影展示一些作品(喜鹊登梅、五谷丰登、北京申奥、动物乐园等)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a你还见到过哪些剪纸作品?

b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3)教师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广泛用途。

2. 学习实践剪纸方法教师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纸样)动手剪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先刻小空,再剪大空;大空可对折后再剪;锯齿可连续剪。尽量避免断开或 走样)。3.课后搜集资料,加强练习

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资料(图书、图样、网上查询、向父母请教等),自己创作设计新图案来剪刻,说出你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介绍交流作品展示作品: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外完成的剪彩纸作品;

介绍作品: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作品,请你把它介绍出来(创作意图及剪纸方法)。比较各自的作品:将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拓宽思路,想象创作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幅用彩纸随意折叠后剪刻的作品。

学生实践:拿一张正方形彩纸,随意对折、剪裁,可圆可方,打开剪纸,用投影仪放映。学生观察,46 发现了什么?(都是对称图形,几乎没有相同的作品)这时,同学们自觉地进入了由模仿到创造的学习氛围中,由于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他们的创作思维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 交流评价作品

展示学生的新颖作品,教师应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全心全意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四.课后提升

试着剪一剪别的物体。

下载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汇总(本站推荐)

    第四课 动物朋友(一)(二课时) 课型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 〃以动物教学为切入口,通过电影片段的欣赏自然过渡到人物教学,即‚我和动物朋友‛这一主题。 〃通过‚以人物为主体‛和‚以......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因入校刚刚一年多,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差。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培养。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不少学生美术学习兴......

    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1、 大脚丫 一、 教学目标: 1、 欣赏造型各异的鞋,了解生活中鞋的功能与结构,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 3、 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凌志宇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流动的颜色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画家眼中的儿童【教学目标】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画家眼中的儿童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5篇范文)

    第一课中外卡通故事形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欣赏卡通画时感受卡通画这一绘画方式在表现形象时特殊的艺术感染 力。 2、初步学会能用简单的语言从美术的角度评价卡通画。 3、......

    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巧妙的组合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2、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式,形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