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最新教案
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大脚丫 西苑小学王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画的愉悦情趣。【教学重点】能用多种图案或花纹装饰鞋垫。【教学难点】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教学准备】鞋垫若干双,记号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1、教师以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引起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兔子开的铺子吗?
师:听一听,小兔子的铺子里都卖了些什么啊?(教师朗诵儿歌并提问)师:小兔子的铺子里卖的什么啊?还少些什么?
2、出示鞋垫,引起学生兴趣 师:瞧!这是什么呀?
师:是鞋垫,谁能告诉我鞋垫是用来干什么的?除了垫在鞋子里还能干什么?
师:看!老师用鞋垫做了什么?(教师出示画上画的鞋垫)
师:你们发现这两只鞋垫上的画怎么样?鞋垫上的图案哪些地方一样?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出示示意图(图上有装饰正确和错误的两双鞋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
师:看图上的鞋垫哪一双是正确的,哪一双是错误的?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自己穿的鞋的鞋底,图案是怎么样的啊?(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鞋底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规律,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判断)
师:怎么样,观察好了没?图上的哪双鞋垫是正确的? 教师总结:
鞋垫上的对称图形,不仅形状一样,大小,颜色也是一样的,而且所对称的地方所在的方位也是一样的。
(教师出示小兔子,并以小兔子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铺子里有好多种鞋垫就是没有你们这样画上画的,你们能帮我做一些吗?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称的关系
5、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选一双装饰正确的,一双错误的,让学生集体评价。同时根据同伴的作品从所装饰的图案的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评述。(引导学生注意正确和错误装饰方法,强调对称)
6、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第2课剪刀添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教学准备】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思考: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 2.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制作方法。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了解添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教学意图: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添画作业与平时绘画的不同之处,感受添画作品的独特美感。
四、赏一赏:
1.欣赏作品:找一找添加巧妙的作品。2.谈谈添画的体会。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第3课小老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老虎。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老虎,学生能掌握利用椭圆形动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圆椭形并用基本形画老虎。【教学难点】画出老虎的不同动态。【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老虎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老虎在森林中活动画一幅。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老虎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两只老虎》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老虎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老虎范画,教师扮演老虎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老虎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两只老虎》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老虎,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老虎”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真奇怪、真奇怪”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第4课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动物头型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学准备】
1、牧场的背景图。
2、KT材质的圆形、三角形、梯形头型的动物范例若干,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参观牧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听说今天开心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二)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1、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师说动物谜语,学生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范例,并引导学生想象三角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型)(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
(三)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范例说说三种动物的制作方法,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介绍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动物,选好头型底板。
2、在选用各种色彩的橡皮泥根据需要搓条、团圆、压扁,创意动物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轻声交流,动作快的学生可以再做不同的动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在开心牧场,欣赏评价。
请学生说说哪个小动物最神气?为什么?(引导学生针对头型和色彩进行评价。)欣赏完作品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第5课左邻右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以及构思、造型用色等绘画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教学准备】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
2、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往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
三、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1、看看内容。
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
四、组织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导写生要素:
1、观察取景:进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
2、示范写生要点,强调构图的安排。
3、深入刻画,进行画面的处理。(简单说明)
五、学习要求:
1、写生窗外的景色。
2、也可以根据想象,画窗外的各种景色。
六、分组写生,师作实际指导。
七、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八、拓展:课余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
第6课六面怪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六面怪脸的折法,装饰的想象发挥 【教学难点】想象大胆,奇特
【教学准备】课件,六面怪脸范品若干,卡纸,剪刀,绘画工具,双面胶,装饰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戴着面具出现,扮演主持人邀请学生来参加今天的化妆舞会。师问:欢迎来到老师的化装舞会,大家想不想参加呀?在舞会开始之前,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舞会的道具——六面怪脸。2.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3.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叫“六面怪脸”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二、探究制作方法
1.小组研究讨论:(每组桌上都有已完成的“六面怪脸”作品)(1)大胆地动手拆一拆,看看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纸组成的。
(2)想办法将拆开的“六面怪脸”再拼合起来。想想一张正方形的纸经过哪些方法可以做出怪脸来? 2.小组汇报研究情况,教师总结并板书:折、剪、粘贴。
3.教师让一名学生上台解说并演示制作过程(在实物投影仪演示),其他学生尝试用自己手中的纸做一做(不会做的可跟着小老师制作)。并请做得快的同学帮一帮身边的同学。
三、观察思考
1.欣赏祭祀活动场面,教师讲述什么是祭祀。【百度知道】查找什么是祭祀。
小结:祭祀是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接着教师说明六面怪脸是从我们国家各民族的戏剧和传统祭祀活动上用的面具演变而来的。
3.课件出示各种“六面怪脸”范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大胆想象。4.对比欣赏作品。(课件出示:五官画得不够突出和色彩对比不够鲜艳的作品与刚才的范品,进行对比)。提问:描绘“六面怪脸”重点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五官突出(2)夸张变形(3)色彩鲜艳
5.说一说:除了画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装饰这“六面怪脸”呢?(可以剪贴)。
你带来了什么东西?你准备装饰到怪脸的什么地方?
四、创作表现
1.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六面怪脸”,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有趣的装饰。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播放欢快的音乐)
五、交流评价
说说谁的最有趣?为什么?
六、游戏 每组派一代表戴上面具,其他组员跟在后面伴随着音乐一同欢快的举行这个有趣的“化妆舞会”,在舞会中结束这节课。(播放音乐组织学生跳舞)
第7课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第二课时
一、赏析评述
1、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生2:还有观众!„„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二、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生:我学会了速写!„„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八课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第九课动漫亮相
二、教学目标:
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五、教学准备:卡纸。
六、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一般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活动一: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活动二: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活动一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在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在这一阶段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
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
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活动二可由欣赏一本卡通连环画入手,来了解创作卡通连环画的简单方法。创作过程如下:
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为若干个场景(策划文字脚本)。
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注意每一副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3、创作绘制出每一副画面。注意:构图饱满,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画面中形象不能差别太大。
4、整理装订。最后同学们将做好的连环画互相交流观看,并评出最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将在动画片中所学到的简明、概括、夸张等手法,运用到连环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创作绘制中去。作业要求:
活动一: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活动二;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第10课、民间玩具
三、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它的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由于它们是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为教学内容,以欣赏山西民间玩具为切入点,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和民间艺术的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难点: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山西民间玩具的特色。
六、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教师:中国民间玩具的课件或图片、山西民间玩具的实物
七、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实物,对中国民间玩具也有了一点的了解。老师也找了一些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想看吗?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播放中国民间玩具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玩具,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
(3)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提出问题:
翻开课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①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你见过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②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点?③它们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由各个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感受阶段
中国的民间玩具种类很多,这节课重点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再次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1)出示山西民间玩具各种虎造型的民间玩具课件。(2)小组围绕以下4个问题展开讨论:
A.这些民间玩具以什么动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 B.民间玩具老虎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C.民间玩具老虎选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 D.你知道民间玩具老虎的寓意吗?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虎造型的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用虎的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它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用布、面、土等材料制作,有勇敢、强悍、吉祥之意。
(4)欣赏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出示课件: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师生共同总结山西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山西民间玩具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艺人采取最简易、最便利的手工制作,利用最廉价的面、土、布、木、纸,凭籍灵巧的技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传授美的艺术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美与实用的和谐。山西民间玩具有着深刻的寓意,借助虎、鸡、鱼、龙、凤,这些人们喜爱的、有特定审美内涵的形象,巧妙地表达“吉祥如意”、“富贵荣华”的主题。山西民间玩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色彩在山西民间玩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以喜庆、吉祥为主题,因此,以它红火、热烈、艳丽的色彩而面世。发展阶段
欣赏本地的民间玩具(学生带上家长收藏的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教师也可播放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课件)相互欣赏,从材料、造型、色彩、寓意认识本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拓展阶段
欣赏外国民间玩具(课件欣赏)让学生了解、体验外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感受艺术的多元化。第11课:小蜗牛慢慢爬 教学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 1.导语 :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2.板书课题:蜗牛 3.新授:
(1)讲解怎样画蜗牛。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 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抬头的 向前爬的 后爬的 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 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教师:请同学们看示范画,画面上的蜗牛是在干什么?上:天空上有什么?(乌云)是什么颜色?
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蘑菇)是什么颜色? 4.课堂练习。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只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 教师:如默默地爬行,与另一只蜗牛亲热地说话等。教师:请两名同学说出自己要画的场面。
作业要求:在草地上画出不同姿态的小蜗牛(最少五只)。注意事项:
①抓住蜗牛圆壳和肉体的画法特点。②注意圆壳和肉体的比例关系。③色彩要活泼鲜艳。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课外作业 : 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写生蜗牛。6.板书设计 课题(板书)演示画蜗牛的步骤 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
第12课、打扮相框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第13课、杂技高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2、过程与方法:①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②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③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
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玩具,导入新课。
二、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
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2、学生设计制作。
三、评价展示,表演。
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使我意识到,自主探索,反而让学生放开手脚,这节课老师没有作讲解,完全是学生观察,思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演员形象稍显粗糙。
第14课、男生女生 教学目标:
1、观察男孩、女孩外貌上的不同,描绘出不同的形象。
2、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制作男孩、女孩其它形式的作品。
3、在美术活动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活动一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嗓门大。
活动目的:初步感受男孩、女孩的不同,增强男孩、女孩之间友情,导入新课。活动时间:3分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哨声组织学生按男、女站好队 师:吹哨。
师:有的同学很奇怪,怎么美术课老师吹起哨儿了呢?今天上课呀,老师用哨声来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咱们先来赛一赛、比一比谁的嗓门儿大,好不好? 生:好。
师:教师哨声一响,男女同学各站一队,男同学右,女同学左,看男同学快还是女同学快。师:吹哨。生:排队。
2、男、女同学互相问好,初步感受男、女孩的不同之处
师:男同学向左转,女同学向右转,男同学喊:“女同学好!”,女同学喊:“男同学好!”,我喊一、二就开始。师:
一、二喊 男生:喊。女生:喊。男女生:齐喊。
师:同学们喊得都很卖力气,那到底谁的声音大呀? 生:一齐回答。
师:好了,老师觉得男同学的声音很宏亮,女同学的声音很清脆、悦耳。(通过刚才的比赛,让同学们潜意识感到男孩和女孩在声音和其他方面是有区别的)活动二
活动内容:比比谁收集的图片好。活动目的:资源共享,拓展认识。活动时间:6分钟 活动过程:
1、贴图片
师: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男孩和女孩的图片,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你收集到的图片贴在展板上。生:贴图片。
2、观察、描述、介绍、分析图片
师:同学们搜集到的图片可真丰富,你们最喜欢哪个形象,同学们选一选,然后放在讲桌上。生:任意选择。
师:同学们选的都很认真,我们一起欣赏这几幅。师:老师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同学们看看是什么。师:拿一张图片,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师:这是谁选的。生:我。
师:你说说选他的理由,再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就服装、动作等谈看法)师:这还有一幅,你们觉得怎样? 生:好。个别生:不喜欢。师:你说说理由。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活动三
活动内容:比比谁的想法、做法好
活动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启发练习基本方法。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过程:
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师:刚才咱们共同欣赏了许多的图片,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展示给了老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一个是女孩叫丽丽,一个是男孩叫亮亮,他们非常想和大家见见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呀? 生:回答。
(老师出示展板,两个人体轮廓。)
师:咦,怎么变这样了,老师都分不出来哪个是丽丽、哪个是亮亮了。同学们,你们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出示第二张展板,展板贴有各种服饰、造型。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材料,谁来给他们两个打扮一下,让我们大家一下就能看出来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
2、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男、女孩的装扮工作,深化对男、女孩的认识。(选四名同学到展板前)
师:你们两个人一组,每组装饰一个人物。你们商量一下,哪个组装扮男孩、哪个组装扮女孩,怎么来分工?(同学进行装饰)
师:咱们下面的同学给他们加油,看看哪组装饰得又好又快。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总结男、女生的不同之处。(学生装饰完后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是丽丽、谁是亮亮吗?(生回答)
师:同学们,为什么你们现在能看出来,谁来说一说?(生回答:女孩有小辫,喜欢穿裙子;男孩短头发,不穿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女孩子喜欢穿裙子,男孩不穿裙子。一男生:老师我也穿过裙子。
师:是吗?什么时候穿过?(生回答小时候)那你现在为什么不穿了? 生:现在长大了,所以不穿了。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就要穿男子汉的衣服了,是吗?(生回答)
在这环节学生还会问一些其他问题,教师灵活处理。活动四
活动内容:比比谁画的或制作的生动有趣。
活动目的:体验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工具、材料进行创作练习的乐趣。活动时间:21分钟 活动过程:
1、激趣创作。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男孩和女孩的区别。现在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男孩和女孩的图片,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些照片上的人物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幻灯片展示有用绘画方法也有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人物造型)。生:回答。
师:这些作品你们觉得漂亮吗?(生回答)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来绘画或制作一个男孩或者女孩的形象?(生回答)
师: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材料,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纸盒、瓶子、水果、挂历、报纸、布头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拿。
2、学生创作,老师指导。
学生制作,老师巡回辅导,完成作品。
3、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引导同学们自由观看,选择一些绘画作品和制作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有所侧重的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
4、集思广益,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给咱这节课起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学生发言)同学们起的名字可真有创意。
5、谈话总结,提出希望
这节课你们感到高兴吗?(学生回答)老师觉得也很高兴。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男孩和女孩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生活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男女同学各自发挥出自身的优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十五课四格画
一、教材分析四格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四格画短短几格涵盖了一个事件的发生、情节转折及幽默的结局。让人看完不觉莞尔,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四格画着重点子创意,画面不需很复杂,角色也不要太多,对白精简,让人 40 我就下岗了。还好刘老师有办法,帮我打扮了一下,你瞧,我漂亮吗?(得意地笑笑)并取了一个好听得名字叫信封娃娃。板书课题:信封娃娃
[设计意图:出示信封娃娃,导入课题.同时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信封及它原有的作用.]
2、观察,思考:老师把信封装扮了一个漂亮的女娃娃,那小朋友可以用信封做怎样的纸娃娃呢?(学生讨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卡通人物、人物„„)【引导欣赏更多信封娃娃作品:】师:是的,信封娃娃的家族可大了,看,老师今天还请来了几位别的纸偶朋友。师: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信封娃娃呢?那就让大家看看我是怎样制作信封娃娃吧。
3.学习制作方法:教师示范:
a将信封对折剪一个圆(教师注意讲解位置)
b画好想画的图案(教师注意提醒画大)
c对准对折线,张贴
d装饰这样信封娃娃就做好了,试试你的信封娃娃会说话吗。
4表演添趣,欣赏展评
(1)创作故事:师:刘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制作的一个个美丽可爱信封娃娃,我想这些娃娃肯定有许多话要和我们说,如果几个信封娃娃走到一起的话,那肯定会发生动人的故事,现在小朋友4人一组合作,让你们的信封娃娃见面,为你们组所做的信封娃娃们创作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2)表演故事:请小组上台表演你们组信封娃娃的故事,其他小朋友可要注意了,你们就是评委,要评评哪些信封娃娃制作得好,我们要评出最佳制作小能手。师总结:同学们太棒了!(教师及时给予奖励)
(三)课后提升想一想除了信封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制作成漂亮可爱的娃娃?课后动手做一做吧!
第十七课影子大王
一、教材分析本课影子大王选用学生颇感好奇的人物影子为题材,作为绘画学习活动的激活点。通过影子大王对自己身影的观察,激发对复杂平面形的兴趣,也对人体的形态留下较深的印象。人物的影子间接地反映人体的形态,因受光的角度和服装影响,影子大王使人形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因而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和表现有趣的人影轮廓的同时,更注重自我心中“影子大王”的想象和创造。本课影子大王虽在手形想象画的基础上适当地提升难度,但把身体造型游戏、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能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组织“捉影”游戏。(认识人物轮廓);开展“影子”探秘。(认识形态变化);想象完整形态,充分表现个性;欣赏评价,从中获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发展对形于色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捉影”活动,认识理解形态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依形想象并绘画成图。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第19课蹦蹦跳跳
一、教材分析:
本课蹦蹦跳跳目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教材蹦蹦跳跳主体部分的呈现,表现出了儿歌创设的情境,一群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小动物开开心心地在一起说说笑笑,他们那生动的表情、动作,能把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教材蹦蹦跳跳中主要展示了两大类能蹦蹦跳跳的玩具。蹦蹦跳跳一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玩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另一类是利用纸弹簧来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教师可启发学生变化出各种形象。教材除了对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作了提示外,还呈现了用铁丝做弹簧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在家完成一个利用铁丝弹簧做的小玩具。
由于本课蹦蹦跳跳学习内容为制作玩具,所以在如何玩得巧、玩得有趣上也要开动脑筋。教材对所呈现的学生活动的场面作了相关的提示,我们可以用线绳连着玩具的头、四肢,用小木棒提起就能进行类似于木偶的表演。那些纸弹簧部分较短的玩具还可以固定在桌上作摆件装饰美化环境。教材在最后提示学生可将玩具放在纸盒内,只要打开盒子它就会弹出来,非常有趣。
本课学习内容将制作和玩乐充分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在玩具的制作上,还是在玩具的玩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趣味性,学生都能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其中。
二、教学目标
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三、教学设计
本课蹦蹦跳跳在制作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采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巧妙利用纸弹簧制作的构思上可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制作行为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制作。
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情境导入——探究质疑——尝试制作——交流讨论——综合制作——欣赏评价——表演游戏。
教师可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可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让他们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观察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明白这些玩具都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然后让学生参考书上的提示或拆开教师提供的玩具范品尝试制作纸弹簧。
让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和玩法是本课的难点。可采用“金点子”等竞赛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所带的材料,做出与众不同的创意。在欣赏评价中,可让每小组推举几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最后的游戏环节,学生可自由或有组织地表演玩乐。
四、教学建议
制作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用来做身子的纸弹簧要适当的厚一点,要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能支撑起头和四肢。
制作玩具要注意将各部分粘接紧密,以防在玩乐表演中散掉。可和其他学科联系,使小玩具不但能玩还能派上用场,如为语文课目设计制作形象,用来表演课本剧等。
二年级美术下册《小泥人》教案湘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 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五、教学准备:课件,彩泥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引入(1)课件出示泥人图片师:同学们看那,我们教室里来了群泥人朋友,猜猜看他们在做什么呢?生:做游戏?跳舞?做操??? 师:多么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啊!你们想不想也捏个泥人玩玩呢?(2)揭示课题《小泥人》 2.做个泥人试试
(1)想一想提问:“人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的呢?”生:人由头、身子、四肢这几大部分组成。
(2)尝试:请同学们根据人的基本结构随意的捏个小人试试。(3)展示、调整(4)教师示范讲解①捏制时可用揉、捏的方法,头可以似圆非圆,人可随意夸张变形。②捏制身躯时可以整块泥捏制,也可分躯干、手、脚捏制拼接,拼接处可用牙签连接。3.“捏捏泥人”动一动
(1)看看课本上的小泥人,提问:“这些小泥人都在做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他们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攀爬,有的在踢球,还有的在钓鱼。生:我们是从他们不同的动作上看出来的。(2)怎样让我们的小泥人也动起来呢?谁上来试试?(3)学生上台给小泥人摆动作 4.美化泥人
(1)欣赏彩泥作品(课件出示作品《西游记》《望梅止渴》《青蛙王子》)(2)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小泥人漂亮吗?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3)教师边小结边示范他们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搭配在一起,再运用添加、刻画的方法对人物的表情、穿戴、饰物进行美化,注意不要太复杂,面部表情要夸张、有趣。5.作业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
(2)各组拟定一个主题,如:跑步、打球、跳舞、演奏等,做出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
(3)做好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做介绍。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评价(1)小组展示介绍
(2)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小泥人或一组小泥人,并说出理由 8.欣赏迁移
(1)课件出示小泥人简介
(2)师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解了小泥人,并学习、捏制了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希望他们能给你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三)课后提升
粘土除了可以捏人还可以捏小动物噢,神奇吗?赶紧试一试吧!第20课小泥人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2、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3、养成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2、难点: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据情境作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 课件、陶泥 教学设计:
活动:发挥想象,用泥巴捏几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
一、“我变小了”想一想
1、课件(1)背景音乐,魔法师话外音。
2、学生蹲下听音乐,想象情景。
二、“做个小人”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2、指名展示,师生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
1、课件(2)小泥人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生同做“小泥人体操”。
3、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3)小泥人图片欣赏。
2、师生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学生下位自由展示。
4、师小结:巧妙利用材料,运用各种泥塑方法进行美化。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课件(4)组合泥人图片欣赏。
2、分组讨论。
3、小组合作表现。
六、自我展示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3、师小结下课。教学后记:
本课是在捏泥动物一课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制作立体泥塑动物的基本技法,学习徒手捏制彩泥人物,以拓宽儿童彩泥造型的表现内容。
我在教学中通过捏制小泥人,让儿童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彩泥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装饰打扮人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捏制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力。
本课的教学是为了加深儿童对立体造型表现的认识,在教学中我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将个人的制作与集体活动相互结合。通过设置情境、场景等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个场景,如踢球、老鹰、捉小鸡、丢手帕等来做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活动场景供大家共同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想像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第21课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猴子上树”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用相同的方法制作多种玩具。教学准备:剪刀、胶水、白纸、彩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感知激趣
1、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3、出示课题:“猴子上树”。
二、自主探索
1、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三、表现创作
1、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引导欣赏要点:作品的主题想象、创作有特色。
3、学生小组讨论:“我的玩具是„„”
4、学生动手装饰。
四、欣赏评价
1、玩一玩,议一议。
2、教师参与赏评。《猴子上树》课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并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即在折法与玩法上有创新表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三种折纸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做,有的学生做的“猴子”是从外面的对折夹缝往上爬,有的是从里面的内折夹缝往上爬,看到学生高兴地做,快乐地玩,我也和学生一起又做又玩。整节课极富情趣性和娱乐性。
22《剪纸动物》教案湘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针对动物的形体特征来进行剪纸活动,在锻炼学生观察力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剪纸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剪纸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怎样剪出来才能像
五、教学准备:软纸,简单,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 示范作品,激发兴趣(1)教师用投影展示一些作品(喜鹊登梅、五谷丰登、北京申奥、动物乐园等)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a 你还见到过哪些剪纸作品? b 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3)教师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广泛用途。学习实践剪纸方法教师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纸样)动手剪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先刻小空,再剪大空;大空可对折后再剪;锯齿可连续剪。尽量避免断开或走样)。课后搜集资料,加强练习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资料(图书、图样、网上查询、向父母请教等),自己创作设计新图案来剪刻,说出你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第二课时 介绍交流作品展示作品: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外完成的剪彩纸作品;介绍作品: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作品,请你把它介绍出来(创作意图及剪纸方法)。比较各自的作品:将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拓宽思路,想象创作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幅用彩纸随意折叠后剪刻的作品。学生实践:拿一张正方形彩纸,随意对折、剪裁,可圆可方,打开剪纸,用投影仪放映。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对称图形,几乎没有相同的作品)这时,同学们自觉地进入了由模仿到创造的学习氛围中,由于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他们的创作思维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交流评价作品展示学生的新颖作品,教师应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全心全意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三)课后提升试着剪一剪别的物体。
第二篇:二年级湘版美术教案
二年级湘版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
(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二年级湘版美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点、线、面。
2.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感受点、线、面的美。
3.利用画或者拼贴进行点、线、面的排列,创作一幅作品。
4.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性的表现美。
二、教学重点:
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并能用绘画或粘贴的方式表现它们的组合变化。
三、教学难点:
画面中点、线、面的搭配巧妙,布局合理,富有美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毛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绘画游戏,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演示点、线、面效果。
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色的雨吗?
点:滴答,滴答,下雨了!(滴颜料)
线:(竖起纸来),低落在窗玻璃上,留下线的痕迹。
面:雨下大了,地面积起了水汪。
2.出示课题
生活中,点线面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吧!
(二)、探究体验
1.找一找生活中的点线面。
2.摄影作品赏析,感受点线面在作品形成的视觉美感。
(1)停在电线上的麻雀:
休息在电线上的燕子是我们熟悉的点和线的结合,大大小小有聚有散的点组合在一起,看起来真有趣。
(2)斜拉桥:
斜拉桥有我们熟悉的平行线,由长线到短线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大桥由近向远延伸。
(3)罗平梯田:
云南的罗平梯田是当地人民辛勤劳动的象征。它展示给我们随意流畅的曲线,时而重叠,时而平行,纵横交错;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它们时聚时散,为我们勾勒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3.小练习,认识点线面
请同学画画自己认识的点、线、面
点:你画的点像什么?画面中你的点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把它变成线吗?(点连接起来就是线,把它放大了就是面。)
线:有曲有直。可有粗细、方向、组合上的变化。
面:包括规则的面和不规则的面。
4.康定斯基作品欣赏
?红色椭圆》这幅作品以蓝色为主色,还有我们熟悉的红色、黄色等颜色。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在静静的大海上,渐渐靠近我们的船只打破了大海的沉寂,因为人类的到来,海面变得热闹起来,翻卷的浪花,收获的船只,金黄色的甲板,上空盘旋正在寻找休息桅杆的海鸟。
太阳在天空静静地俯视着海面上的一切。在画家的笔下一切造型都变得抽象了,或点或线,点是静止的,线是运动的,点、线、面在画家的'笔下叠加组合起来,变得富有创意,带给我们无限的联想。
5.学生作品欣赏
(1)风景:小作者用层叠的鲜艳色块表现出了自己心中的风景,近处的折线表现出正在生长的草丛,橙、黄相间的色块表现出野花盛开的山坡,绿色的点表现出远处山上的小树。作品中不同的点、线与色块的结合,使画面充实丰富,富有节奏变化,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
(2)屋子一角:屋子的一角是小主人的乐园,小主人的玩具火车、轨道、积木等玩具是画面表现的主体,有序排列的点、线、色块构成简练的造型,由大到小排列组合,给人一种旋转运动的感觉。
(3)奇怪的脸:小作者用拼贴的方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头扎小辫儿的孩子的形象,整个画面主体人物突出,夸张概括的人物造型,叠加组合的拼贴方法,使画面生动有趣。仔细看看这些拼贴材料竟然是我们生活中的邮票和画报。
(4)游乐园:几何块面、各种线条,好像是鸟瞰的游乐园。
(5)流星:扣子、羽毛、豆子、彩色的瓦楞纸条、折叠好的星星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表现的材料。画面用羽毛来表现从天空划过的流星,用折叠好的星星来丰富画面,平面与立体的组合使画面别有一种情趣。好有创意的作品啊,我们也不妨从生活中找一些材料来试试吧!
小结:点线面自由组合,均衡分布,融入想象,能使画面变得丰富有趣。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用各种颜色的点线面自由组合创作一幅作品。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并给作品取个名字。
(四)、作业展评
(五)、小结拓展
创作点线面作品。
二年级湘版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表现花朵。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工具材料
(一)教师:
1、各种花的图片。
2、花的作品若干。
(二)学生:
1、水彩笔、彩纸、绢纸、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花朵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儿朵朵》
(三)观察、欣赏、感受
1、各种花朵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2、提问:
(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
3、花朵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但是很多花朵的形状是非常相似的。(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花朵的形状像什么,有的像喇叭,有的像碗,有的像碟子。
4、花瓣围绕在花蕊的周围生长,有些花的花瓣只有一层,有些花的花瓣则有很多层。
(四)自主选择,创造表现。
我们刚才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有的花像球一样,有的像喇叭一样真好看。小朋友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可真高兴,可是这一大片草地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有花)
(1)对了,草地真寂寞,它很想和花宝宝交朋友呢。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它们呢?我们一起用能干的小手做些各种姿态各种形状的花送给草地,好吗?
(2)思考、探索
①实例欣赏,出示老师要送给小草的花朵,问:“老师画的花美在什么地方”。(色彩、形态)
②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花朵?(彩色纸剪贴)
③教师出示范作并做一些剪花朵的示范。
(五)学生创作
①要求:同桌合作制作一朵花,可以画或剪贴,然后把花沿轮廓剪下送给小草。 ②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
(六)展示和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
2、问:你最喜欢哪朵花,为什么?
(七)延伸——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五、教学效果
学生互相合作设计制作出美丽的花,在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六、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课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时常把它放在第一位,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用不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学习,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得以实现。
在这一课中,我收集了许多季花卉图片做成课件,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花的美。在播放时能不时地听到学生惊讶的赞叹声,对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喜爱。就这样,他们带着这一份喜爱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的每一环节,并快乐学习。
(二)失败之处
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教师应该鼓励其学生激情创造,大胆夸张,让学生享受创造的乐趣,快乐地投入角色,不一定要以现实世界的标准决定其合理性。
二年级湘版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
2、鼓励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
教具学具:
纸盒、吸管、小瓶盖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导入:
看书中的作品图片,相互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2、新授:
师介绍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带来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风车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会转的玩具?
作业要求:请用你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并用画、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将自己做到的玩具进行实验,比比谁的玩具转得久,转得快,转得稳。
五、拓展: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的玩具,请家长一起研究玩具会转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
会转的玩具
教学反思: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研。由于像纸风车这样的玩具大多在幼儿园做过,可以让学生间相互学习。不会制作的,可以让学生利用拆解的方法探究制作方法。
第三篇:二年级湘版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湘版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共有37人。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认知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巧妙的组合》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加一加变一变》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形的位臵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猴子上树》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帽子回来了》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
《三个好伙伴》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海底世界》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小泥人》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蹦蹦跳跳》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制作精美而有创意。《快乐的舞蹈》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望远神镜》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
《看大夫》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我爱我家》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堆沙》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花儿遍地开》拼图构思设计;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
四、教学目标:
《巧妙的组合》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加一加变一变》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
《猴子上树》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帽子回来了》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三个好伙伴》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海底世界》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小泥人》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蹦蹦跳跳》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快乐的舞蹈》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望远神镜》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看大夫》
1、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我爱我家》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堆沙》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花儿遍地开》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3、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4、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六、教学内容安排: 巧妙的组合 2 2 3 4 5-6 加一加 变一变 2 猴子上树
帽子回来了 2 三个好伙伴 4 7-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19 20 海底世界 小泥人 蹦蹦跳跳
快乐的舞蹈 望远神镜 看大夫 我爱我家 堆沙
花儿遍地开 学生创作 复习考查 2 2 2 2 4 2 4 2
第四篇:湘版美术二年级下册《大脚丫》
第一课《大脚丫》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造型各异的鞋,了解生活中鞋的功能与结构,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纸拖鞋的装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的朋友大脚丫想换一双新鞋,她穿腻 了旅游鞋、凉鞋、高跟鞋,想换一双拖鞋。而且,还想换 一双特别的拖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为大脚丫做一双独特的纸拖鞋吧!
2、板书课题:大脚丫
二、制作方法:
1、欣赏各种漂亮的拖鞋。
师:你们发现这些拖鞋共同的地方没有?它们都有些什么部位?
生:(有鞋底、鞋帮)
2、制作鞋底。
教师准备几双大小不一的鞋底(爸爸妈妈的、小婴儿的以及一双与学生现在的脚差不多大小的鞋底)。
师:哪双鞋底更适合我们穿呢?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制作一双最适合自己大小的鞋底?
小结:照着自己的脚稍大一点描出轮廓。
3、制作鞋帮。
师:鞋帮都有些什么形状的呢? 小结:带状、有宽窄或多少之分。
4、教师示范制作步骤,并强调鞋底与鞋帮的粘贴方法。① 画脚印 ② 做鞋底、鞋面 ③ 粘贴鞋面与鞋底
三、装饰方法:
1、师:鞋子的鞋底和鞋帮都做好了!可大脚丫拿到拖鞋以后 并不是很高兴,因为这双拖鞋白白的,接下来怎么办呢?
生:(做装饰)
2、欣赏一些有特色的鞋底与鞋帮,教师提示: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哪些花纹进行装饰?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制作的时候是先粘好鞋底与鞋帮再装饰好些,还是先装饰再把两者粘贴起来好些?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纸拖鞋并进行装饰。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把制作好的纸拖鞋放到鞋架上展示,其他学生参观、评价。说一说:你觉得“大脚丫”会喜欢哪双拖鞋?为什么?
第五篇:2010年-2014年湘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2010年——2011年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0年湘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 七彩飞虹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图画。
3、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并能准确排序彩虹的七种颜色。
难点: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情感或者关于彩虹的故事。教学准备:
教具:七色色标卡片、混色示范工具、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平台等。学具:水彩笔、蜡笔等。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师:小朋友你知道美丽彩虹是有哪七种颜色组成的吗?教师出示七种颜色的色标卡。
2、学生:红、橙、黄、绿、青、蓝、紫。学生辨认七种不同的色彩。(具体认识表现彩虹的七种色彩的名称。)
二、分析理解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2、学生根据教材说出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
三、混色游戏
1、教师示范将红色水杯和黄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2、再请小朋友把黄、蓝两色和红、黄两色分别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3、从自己的彩色笔盒子中按照顺序找出七种颜色。
学生参与混色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观察和学习色彩的变化,看一看色彩的变化,说一说观察的结果。
(通过直观的游戏活动进一步认识颜色,增强学生对色彩变化的注意力。)
四、欣赏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了这些画以后的想法。
1、你能正确并按照顺序表现彩虹的七种颜色吗?
2、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吗? 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巩固彩虹的七种颜色以及其顺序印象。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增强体验,在体验中加强知识的记忆并为激发思维做铺垫。)
五、自主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
1、美丽的彩虹是降落伞的伞顶、美丽的空中河道„„;
2、请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想象。学生绘画活动,表现自己的想象或则表现和彩虹有关的故事。
(运用语言激发思维,在绘画活动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六、总结评价
1、教师总结。
2、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学反思:
第二课 飞旋的纸条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纸条会飞、旋转的规律。
2、学会制作会飞的纸条,并能进行装饰。
3、学生在游戏中感悟自然规律与美术活动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制作会飞的纸条,并在交流活动中探索多种制作和飞的方法。难点:体会自然知识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带来的乐趣。教学准备:
教具:剪刀、固体胶水、24K图画纸,彩色水笔等。学具:剪刀、固体胶水、24K图画纸,彩色水笔等。教学过程:
一、小组活动、交流成果
1、导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教材范图,自己探索制作飞旋的纸条。
2、指导学生制作完毕后相互交流,并试飞。
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教材范图,自己探索制作飞旋的纸条。交流制作经验、试飞并汇报小组活动成果。(自主活动,发现问题。)
二、作品展示、探究问题
1、教师请一名制作较为成功的同学和一名制作不是很成功的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飞旋的纸条。
2、你觉得哪一个最漂亮?哪一个能飞起来,哪一个飞不起来,为什么?
3、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制作作品。
4、学生观察不同的展示效果,并思考、交流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改进作品?
(差异比较,明确要求。)
三、欣赏范图、激发思维
1、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看一看哪一个纸条制作的最漂亮,哪一个比较特别。
2、师:小朋友!你能想画出更美丽更特别的制作方法吗?
3、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并自主思考其他制作方法。
4、学生根据思维启发改进或者制作一个更有新意并且更漂亮的会飞旋的纸条。
(通过欣赏范图和谈话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体验成功、飞纸游戏
1、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试飞自己制作的美丽的飞旋纸条。
2、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
3、学生自主飞纸活动,体验纸条制作成功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总结延伸
1、教师总结。
2、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让纸条非起来吗?
3、学生互评:
谁的纸条描绘的最漂亮?谁的纸条飞的最漂亮?
谁的纸条制作的和教材中的不一样,有创意?学生思考并课后交流。(总结全课,拓展知识。)教学反思:
第三课 民间玩具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信仰民俗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连。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由于它是群体之间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并与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艺术,激发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美术的知识。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民间玩具的图片。中国民间玩具实物。民曲录音带等。学具:美术书。课前搜集本地民间玩具的资料、图片或实物。每人一份手工娃娃的装搭配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剪纸引题,导入课题
(本环节目的:通过剪纸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之了解到民间玩具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师在一张彩纸上迅速剪出一图案贴在黑板的彩纸上。)师: 小朋友,请看这是一幅什么作品? 生: 这是剪纸作品。
师: 你们知道剪纸属于什么艺术吗?让老师来告诉你,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这些艺术作品都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关,它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艺和智慧。
在众多的民间艺术里,与我们小朋友最接近、最受喜欢的,当然是民间的玩具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民间玩具》(出示课题)三.讲授新课
(本环节目的: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的欣赏,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发展、分类及其造型色彩所包含的寓意,了解家乡的民间玩具,激发孩子们对民间玩具的兴趣和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一)简介民间玩具的概况
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非常悠久,早在5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实物,过去人们称之为“耍货”、“玩艺儿”,不受重视。但近几年来,民间玩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纯朴的造型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劳动之余,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布可以缝制成令人爱不释手的布老虎;一块一钱不值的冰凉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娃娃。一件件淳厚、朴实的艺术品,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表现并创造出来,那可真是美不可言。
(二)欣赏课文作品
师:你们想看看这些作品吗?好,(投影仪出示课本图片),图片上的都是具有特色的民间玩具,请大家仔细看看,互相讨论一下,图片上有些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让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师: 这是山东的泥老虎和泥人,陕西的泥小猪、粘土彩色鸟、布制蛙形枕头、泥制大坐狮,广东的纸龙船,宁夏的线制青蛙和浙江的泥猴。
(三)欣赏玩具实物 1.观察民间玩具。
除了这些,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民间玩具,请大家看看,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在黑板及桌子上出示各种不同的玩具逐一展示。)请每组派几位代表,上来看看、摸摸、玩玩,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说出这些玩具的制作材料)2.民间玩具的分类
请讨论一下,根据制作的材料,可以把民间玩具分成哪几类?(各组经过讨论,写出自己组对民间玩具分类的意见。师小结。)(出示投影附一:民间玩具的分类。)
这些作品都是民间艺人以丰富大胆的想象,不拘一格,把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东西,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纸、草、泥、布等材料制作而成。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小朋友会想, 我们家里的变形金刚、波比娃娃、电动玩具,那么华贵、那么高档,这些民间玩具这么简陋、粗俗、显得土里土气,有什么好欣赏的。别急,让我们先来看看。
(四)欣赏代表性民间玩具 1.欣赏陕西布制蛙形枕头。
师:先请看这只枕头,它与一般枕头有什么区别?(生回答,外形像青蛙、中间有个洞„„)师小结:这枕头都是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制的,它的造型非常别致,像只青蛙。枕头的中心挖了一个洞,这是为了使孩子们睡觉时能将耳朵放进洞中,不受挤压;同时又便于泪水的漏淌,不会让泪水打湿枕头,流进耳朵,影响身体健康;这种枕头色彩鲜艳,形象给人以笑眯眯的感觉。除了睡觉外,这枕头还是小孩们所喜爱的玩具。小小的枕头,伴随孩子长大,这其中的一针一线,包含了母亲多少的深情厚意啊,这可是现代高档玩具所不能表达的。
2.介绍玩具中图案的寓意。
在蛙形枕头上图案绣得很精致,上面的莲花、莲蓬、莲藕和鲤鱼的组合,意味着年年有余,同样也有连生贵子,期盼多子的意思。
在民间玩具上,一般都绘有一些富有寓意或象征性的图形,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大家想了解一下吗?请看(出示投影附三:图案的寓意)3.欣赏民间玩具的色彩。
民间玩具图案很别致,色彩也很独特,请看:(出示西安布制十二生肖挂饰)这件挂饰色彩上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师小结:中国民间玩具在色彩上总是选用艳丽醒目的颜色,给人以强烈对比的视觉感受。想象一下,北方寒冷的冬日,浓郁的色彩不就可以缓解那灰暗、萧瑟的气氛;丰收的季节,到处鸟语花香,那鲜艳的色调,又恰好和大自然浑然一体,一年四季中那美妙的色彩总是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喜悦。
4.认识民间玩具的功用。
民间玩具不仅图案别致、色彩艳丽,而且很多玩具还具有多种功能。(出示实物套娃)(引导学生说出套娃不仅集玩、观赏、贮藏于一身,而且存放方便的功能,展示套娃的七个套形。)总结:这些民间艺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贫困,但他们永远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艺术品,多么难能可贵呀。
中国的民间玩具虽然没有现代高档玩具那么制作精良,但它那传神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创造艺术,是现代高档玩具远远不能比的。
(五)欣赏本地玩具。师:中国的民间玩具品种丰富、分布广泛,各地都有。我们家乡到底有那些民间玩具呢?老师课前曾叫同学们去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现在请你们来介绍一下。(请课前搜集到玩具图片或实物的学生上台讲解)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对民间玩具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民间玩具在题材的选择上,强调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注入对下一代人的深情与爱心;在造型的塑造上,不仅强调夸张变形,又强调生动活泼、清新健康,传神地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情趣;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有象征性,而且更重视色彩自身的对比和五彩斑斓。(出示投影附五)四 制作玩具,结束教学
(本环节目的:通过简单的玩具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结束总结:近几年来,民间玩具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制成的玩具已步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中国民间玩具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各种具有民俗意义的玩具已成为各地主要的旅游品,有的甚至走向世界,中国的民间玩具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今后,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多留意、收集和了解民间玩具,为发扬和光大我国的民间艺术做一点努力。今天,让我们也用灵巧的双手,去学做一件民间玩具好吗?(让学生在优美的民间乐曲中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玩具学习制作)
第四课
小小手 教学目标:
1、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劳动的手、美丽的手)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对手形的描绘想象变化与添画过程中,让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3、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中画一幅较有创意的手形想象画。
4、握描画手形的方法,并用想象、添画的方法把手形变为自己的好朋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想象、添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难点:变换角度进行想象和添画。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示范工具 学具:水彩笔或油画棒、白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手形。
小朋友们,请举起你的小小手,你能描述一下手的样子吗?
1、从人文角度认识手。
手是我们的好朋友,没有他可不行,你用手来做些什么?
2、灵活手指,为下一步的描画手形做准备。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我们的手,和老师一起来做手指操,好吗? 老师觉得你比我做得更好,有没有信心自己来编手指操。并且和胡老师一起来玩木偶人的游戏,音乐在哪儿停,你的动作也在哪儿停,并且停住不能动。
二、观察手形,体会乐趣。
音乐停下来,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台在幻灯下展示他的手形。还有小朋友想来展示自己的手形吗?
三、掌握描画手形的方法。
刚刚我们都只看到手的影子,觉得还不过瘾,让我们把有趣的手形画下来,好不好?
你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来画手形呢?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画,其余小朋友在下面完成。
四、掌握想象添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画完了的小朋友请把你的画举起来。看看自己的,也看看周围同学的。请小朋友们相互看一看、说一说,观察一下,你画的手形像什么? 将一个小朋友的画拿到实物投影仪下。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它有点想什么?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添画他所想象的。(师生共同添画)
其他的小朋友觉得还有要完善的地方吗?小朋友们自由说并且上台添画。
五、变换角度让学生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出示相同的五个手形,请小朋友上台想象添画。
很不错,老师现在要变换它的角度,(课件出示)现在你能想到哪些好朋友呢?
六、欣赏别人的画,从中获取灵感。
老师这里还有其他班小朋友请来的好朋友,小朋友们想不想一起看一看? 欣赏学生作业。
七、学生创作。
小朋友们再看看自己的画,变换角度再看一看,赶快把你的好朋友请来吧。学生自由创作。(播放音乐)
八、评价,从美术或情感出发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自评:谁愿意来介绍介绍自己请来的好朋友?你为什么认为它是你的好朋友?
互评:你还喜欢那个好朋友?为什么?
第五课
月亮走我也走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
2、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和月亮相关的事。难点: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设备、教学范图、建议准备关于月亮的故事等。学具: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一、激发构思、激发思维
1、师:小朋友!你能为我们大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吗?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月亮的感受和想法。
你想和月亮成为好朋友吗?如果月亮是你的朋友,你想为月亮取个什么名字呢?
3、学生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者一个词语。
4、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说一说自己对月亮的切身感受。
5、学生大胆自主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为月亮取名字,说出自己问要这么取的理由。
(引入教学课题,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欣赏感受、拓展思路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图。1)哪一幅画的色彩最美丽? 2)哪一幅画的内容最有趣? 3)哪一幅画的月亮最新奇?
2、师:小朋友!你想和月亮做游戏吗?你想和她做什么游戏呢?
3、师:除了做游戏,你还想和月亮做什么呢?
4、学生大胆自主地表达自己对教材范图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且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说的最有趣最生动。
(学会欣赏,并在欣赏他人范图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创造出更多的自己的独特想法。)
三、自主表现、穿插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表现月亮与人的美好关系,并协助辅导。
2、在学生表现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学生鼓励,特别是有独特想法的学生。
3、学生大胆自主表现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地进行交流。大胆地通过实物投影设备介绍自己的想法。
(大胆实践,将独特思维转化成美术作品。)
四、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用实物投影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大胆提问,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体验成功,改进不足。)
第六课
蝶儿飞飞 教学目标:
1、增强欣赏自然美的意识,激发儿童热爱创造活动。
2、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感受和表现蝴蝶的对称美和色彩美。
3、制作一只能飞动的纸蝴蝶,并进行游乐活动。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对称、设计蝴蝶外形并运用线条和色块大胆添画花纹。难点:设计一只新颖、色彩绚丽、能飞动的蝴蝶。教学准备:
教具:水彩笔、油画棒等。学具: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在美丽的花丛中,有许多可爱的蝴蝶,它们快乐的飞舞、你追我赶着做游戏,瞧,它们都飞到这里来做客了!”
1)拿出蝴蝶贴在黑板上; 2)让蝴蝶从室内飞过; 3)手拿蝴蝶晃动。
2、学生:感受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氛围。
3、师出示作品(纸蝴蝶):谁想和它们玩一玩?我们来比比看,哪只蝴蝶飞的最高!舞姿最优美!
4、学生:部分学生参与活动(配乐)
5、教师小结:
这些同学表现真好,老师把这些蝴蝶奖给你们!谁还想来? 可是老师做的蝴蝶不够呀,怎么办呢?
6、教师出示课题:蝶儿飞飞。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 找特点
那么一只美丽的蝴蝶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真实蝴蝶图片)
2、讲解外形 :蝴蝶的外形要新颖,它可以概括成多种形状:三角形、方形、园形、长方形 „„
学生观看蝴蝶的外形,并进行小组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3、讲解花纹 :蝴蝶的花纹要美丽,颜色要漂亮,你们看!(播放课件并放大蝴蝶花纹的局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蝴蝶花纹的特点和色彩特点。
4、讲解对称 :
1)蝴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叫做“对称。”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播放蝴蝶实物图片)
2)比如蜻蜓就也是对称的小动物!你们还能说出哪些对称的现象呢? 3)引导学生说出多种对称现象。
5、师: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你认为这些蝴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呢?
6、学生自由讨论蝴蝶的制作方法,并根据自己小组的材料大胆设想蝴蝶的不同的制作方法。
三、加工蝴蝶 :
1、师:好吧!我们来动手试一试!每一小组都有很多材料。我用我的方法,你们也可以用你们的方法,注意外形的设计与颜色花纹的搭配!
2、师生用不同方法开始制作比赛。(配乐)
四、蝴蝶游戏:
1、师:蝴蝶飞舞的样子最好看!怎样让我们做的蝴蝶飞起来,展示它的美丽呢?
2、学生大胆发言:用线拴着飞!用铁丝!让风吹------
3、师:好!同学们可以让你的蝴蝶飞起来,跳起来!(配乐)
4、现在请花儿姐姐来当裁判,(教师戴上花儿头饰)看看哪只蝴蝶最美丽!舞姿最动人!
5、师生共舞放音乐。
五、总结教学:
1、师:今天老师感到很为难,因为 “蝴蝶”(指学生)表现都很好,这些花朵奖给谁呢?只好请同学们帮忙了,你们认为今天哪只蝴蝶最美丽!舞姿最优美呢?
2、学生大胆自由发言,积极互评价。
3、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完成的很好,都做出了美丽的蝴蝶!蝴蝶很美丽,希望你们以后要爱护它,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教学反思:
第七课
划划印印 教学目标:
1、刻划变化有趣的图形,培养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
2、掌握刻划的要领和印制的方法、步骤。
3、养成细心工作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刻画图形并学会简单的印制方法和步骤。
难点:在刻画过程中用力轻重,色彩干湿的掌握;刻印过程中想象能力的激发。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展示设备、教学示范用具等。学具:刻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图、引出课题
1、教师多媒体出示刻印版画品,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些画是怎么画的呢?
2、和我们平常画的有什么区别?
3、教师揭示课题。
4、学生观察刻印版画作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5、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话:
纸板用力画,印时轻轻压,刻痕多变化,看看像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二、观察感受、示范刻印
1、教师多媒体介绍刻印用具:
2、各种纸张、硬笔、水粉颜料、夹子、画笔等。
3、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各种纸张,体验纸张的不同感觉。
4、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刻印的方法。
5、学生感受各种不同软硬的纸张的材质效果,并说一说自己的体验感受。
6、学生观看教师刻印师范过程。
(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不同特点并加强刻印的直观感受。)
三、尝试体验、积极探索
1、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刻印绘画的方法。
2、教师:小朋友,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3、学生尝试体验用刻印的方法大胆表现各种事物。
4、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体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体验,发现刻印的常见问题。)
四、分析比较、掌握技巧
1、教师总结:(多媒体示范比较)
1)刻印时硬笔的握笔姿势不同造成的不同结果的比较示范; 2)刻印时颜料的干湿不同的不同效果的比较示范;
2、学生观看教师的比较示范,并上台和教师一起比较不同方法刻印带来的不同效果。
3、说一说自己观看后的心得和体会。
(解决刻印的常见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不同的刻印效果。)
五、表现创造
1、师:小朋友!你能用这种方法刻印有趣的图形吗?
2、你想刻印什么呢?教师协助学生完成活动。
3、学生自主发言,说一说自己想表现的新奇的事物。
4、学生表现创造活动。
(用刻印的方法大胆实践,巩固教学,开发思维。)
六、自我评价
1、引导学生自评展示作品。
2、学生自我评价,展示作品等。
第八课
踢踢腿 弯弯腰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纸条通过折、撕、拼、摆、贴人形的方法。
2、对做运动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创作人形动态作品的愉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折、撕、拼、摆、贴的操作方法与要领。难点:人物运动动态的表现及人形姿态的合理、美观。教学准备:
教具: 彩纸、胶水、示范作品、小星星、幻灯片。学具:彩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星星吗?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小星星,准备送给那些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同学,哪些小朋友想要?
2、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做运动有关,说到做运动,老师就想到了一首歌。谁知道这首歌使怎么唱的?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表演唱《健康歌》)
哪位小朋友知道这首歌的歌名?这首歌告诉我们怎样才会健康?(经常做运动)
综合以上几位小朋友的发言,老师编成了一首儿歌——踢踢腿,弯弯腰,常做运动身体好。(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小朋友们以前都做过哪些运动?请上台来表演一下。(做操、踢球、跑步、跳绳„)
2、模仿其中的一位小朋友的姿势,老师贴出一个纸人,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人在做操。身体由头、身子、手臂和腿四部分组成。头部所用纸条最短,其余部分较长。弯曲的手臂和腿由两张纸条组成。)
3、有一位叫做小明的小朋友,特别爱踢足球,于是他照着自己的动作做了一副粘贴画,可他怎么看也觉得不像,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帮帮他。
(头部稍向下。身子向前倾。手臂和腿是弯曲的。改进办法:把纸条分成两部分)现在,这位小球迷就活灵活现了,小明要老师代他谢谢大家呢!
4、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当一次小运动员啊?那好,当老师数到“四”的时候,请做好你最喜欢的一个运动姿势。(学生自由做姿势)
小朋友们的姿势真威风,你们愿意把这精彩的瞬间留下来吗?(愿意)好的,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模仿自己的动作做一幅粘贴画。
三、学生自己制作
四人一组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将较成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提醒注意环境卫生)
四、展示作品,众评互议
老师:请四人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指名发言。
五、总结
1、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1、知识点。
2、多做运动身体好)
3、请两位学生上台带领大家律动——《健康歌》
第九课
纸拖鞋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难点:如何用各种方法来装饰纸拖鞋。教学准备:
教具:各色彩纸、卡纸、瓦楞纸、双面胶、剪刀
学具:各色彩纸、卡纸、瓦楞纸、双面胶、剪刀、水彩笔、颜料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1. 老师讲王子和纸拖鞋的故事。
A.小脚丫王国里,脾气古怪的王子小脚丫。他只爱穿拖鞋,其它鞋一律不穿。而且,他特别爱美,每天都要换新款。
B.有一天小 脚丫突发奇想,要穿纸做的拖鞋。
C.纸拖鞋?厂家根本就不生产呀!哪里有货?完蛋了,这下怎么办? 出示课件。(王子和纸拖鞋的故事)2.根据课件回答提问。
鞋店老板遇到了什么麻烦?为什么?出示课件(拨打电话请小朋友帮忙)这堂课就请大家来当一位小设计师,帮助鞋店老板设计制作一双拖鞋,好吗?
(板书: 拖鞋)二. 讲授新课
1.现在就要请同学们动动脑筋了,我们用什么东西来做拖鞋?怎么做?
学生们分组讨论拖鞋的制作的方法、步骤,并把你们设计的拖鞋画下来。2.请几位学生来讲制作拖鞋的步骤。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解决。
a;材质选择
在课件中选择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做拖鞋?为什么? 教师总结纸拖鞋的好处,并渗透废物利用的知识。b;外形分析
拖鞋的底和面都可以有什么形状?你还可以想出什么其他的形状吗? 请学生上台展示你设计的拖鞋。c;装饰方法
我们怎么样才能让纸拖鞋变的漂亮呢?你有什么办法? 教师总结装饰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可以参考生活中的物品装饰或绘画装饰。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是如何装饰的。
启发学生可以用在鞋面上的装饰。可以将鞋面当做画面来绘制。方法:绘画、粘贴 d;制作
请学生根据课件内容总结制作步骤。① 画脚印。② 做鞋底、鞋面。③ 装饰纸拖鞋。④ 粘贴鞋面和鞋底。
3.教师演示完整的制作步骤。重点:鞋面和鞋底的粘贴。鞋面的长短、位置。三. 学生作业。
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强调商品与作品相联系,强调 拖鞋的质量与美观要兼备。作业要求:
① 款式新颖,样式独特。② 装饰的色彩、图案美观。③ 手工精细,制作完整。四. 小结
1.以小小纸拖鞋拍卖会的形式进行作业讲评。
出示学生做好的纸拖鞋,让学生选择买与不买。并请学生说出买与不买的理由。
2.肯定学生作业时的认真态度。
3.发动学生讨论鞋店老板把我们做的纸拖鞋上交给王子,他会有什么样的放映。
五. 拓展
1.回家后为爸爸、妈妈做一双纸拖鞋。2.我们还可以用纸来做一些什么生活用品。第十课
泡泡乐 教学目标:
1、体验出对玩吹泡泡游戏和学习活动的愉悦,2、能为表现自己的感受选择恰当的方法。
3、能辨识泡泡的形状变化和丰富的色彩,认知印、画、撕贴泡泡的方法。
4、培养学生大胆随意撕纸的胆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能力。
5、大胆创作并表现出画面组织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印、画、撕贴泡泡的不同表现方式,利用学生自己或老师准备的材料工具尝试印泡泡、画泡泡和撕贴泡泡的方法,认识和运用六色。
难点:印的和撕贴的圆形的重叠秩序和撕纸方法。对圆形、色彩的重复组合构成的了解。
教学准备:
学具:彩色纸,图画纸,水粉,胶水,彩色笔,吹泡泡的工具。
教具:彩色纸,图画纸,水粉,胶水,彩色笔,吹泡泡的工具,范画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的情绪,看谁坐得比较好。
二、复习旧课:表扬上节课画得好的学生。
三、讲授新课:
1、让八个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全班同学共同欣赏泡泡的形和色。
2、教师提示学生在玩吹泡泡时发现了什么奥秘,找一找泡泡的形状和色彩。问学生:泡泡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圆形或球形。五颜六色,有红、橙、黄、绿、青、蓝、紫)
3、以吹泡泡的快乐感受为话题,进入泡泡形状与色彩知识的讨论与学习。请同学谈感想和感受,美在哪里?(形状美和色彩美)
4、以体验印、画、撕贴泡泡的不同表现方式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任务,问学生:想不想去表达出来?(想)
5、教师提示可采用哪些方式来表现泡泡,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或老师准备的材料工具尝试印泡泡、画泡泡和撕贴泡泡的方法,采取谁出的主意谁尝试演示的方式,引发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讨论和教师示范,通过参与、讨论和示范,突出对圆形大小变化、常用六色的运用以及圆形、色彩的重复组合构成的了解。教师示范注重印的和撕贴的圆形的重叠秩序和撕纸方法的提示。教师示范三种表达方法:
① 印的方法:可选用大小不同的瓶盖和不同颜色来印(红、橙、黄、绿、青、蓝、紫)
② 画法:可用水粉颜料画,也可用单支水彩笔或油画棒来画。
③ 撕贴的方法:用手撕出各种大小的圆形彩纸,先粘大的,后粘小的,有顺序、分层次地贴出泡泡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要求: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印一印、撕一撕、画一画,表现对泡泡的感受。
1、印出气泡,彩色相间。
2、画出彩色圆形。
3、撕下几张圆形纸片,粘贴出气泡效果。
4、印、画、撕贴好之后,还可以添画人形进行装饰。
五、教学评价:
第十一课
彩球滚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球体的特征。
2、利用废纸等材料制作彩球,并组织好活动。
3、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其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废纸等材料制作彩球。
难点:制作出有个性的彩球。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件,彩球一个
学具:废报纸、彩纸、胶水、剪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准备情况和组织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老师:小朋友,你们平时用完的废纸都是怎样处理的?
学生:烧掉,扔到垃圾箱里„„
老师:现在呢,让我们一同观看一段录相,看完之后,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2.放录相(废纸在大街上满天飞,环境受到污染)
3.老师:看完录相,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废纸也是一种污染,生活在那里的人成天跟废纸打交道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学生:废纸也是白色污染,那里的人们不爱护环境,随地乱扔纸屑,使得废纸满天飞,环境变得极为差,一点也不美。
4、老师:小朋友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要爱护。现在海宁正在创建美丽的花园城市,那么让我们变废为宝,把身边的废纸变成一个个精美的彩球,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5、揭示课题:彩球滚滚
三、新授
1.出示课件一(不同的彩球)让学生仔细观察。
(1)提问: 你们觉得这些彩球有什么特点?(圆形、色彩鲜艳、设计不一)你最喜欢哪个彩球?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彩球的色彩、图形来讲)
(2)除此之外,你能设想出其他的彩球吗?(先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2.指导学法
(1)出示一个彩球,提问:大家想想这个彩球应该怎么做?
(2)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
(3)根据学生讲的情况,相应地出示课件
二(制作彩球的过程见书P14)
1.先拿一张废报纸浸湿后挤干,反复揉搓成一个球体。
2.当报纸揉成球体时,再将其他报纸进行外包装(涂表一层)。
3.按自己的设想利用各种色纸进行最后一层包装,使其外表美观。
4.学生进行制作
练习时注意巡视:
(1)彩球的大小
(2)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搭配
(3)作业干净,胶水贴牢固
(4)作品展示
三、先小组里展示,再各派出最好的一位同学上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最后颁布一、二、三等奖并发奖品。
四、游戏竞赛《打保龄球》
规则:将全班分成两组并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距离水平线2米远的地方依次排列9个汽水瓶(见图)并标明得分。选手在比赛时,如果打倒了其中一个瓶都可以加分,累积分数最高者,为胜者。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制作彩球,同学们有的做了西瓜,有的做了葡萄,有的做了猪八戒„„大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都很出色,不仅做得好,而且都玩得很开心,使我们的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
第十二课
小树快快长 教学目的:
1、运用废旧的挂历纸等材料制作立体的树。
2、认识树的结构特点,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激发学生爱树、爱家园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树的立体制作。难点:树的立体重把握。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树及小树林的图片、投影、或课件。学具:废旧的挂历纸、彩纸、剪刀、浆糊。教学设计
(一)观察感知
1、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小树林去玩,想去吗?
2、欣赏课件:美丽的小树林(小朋友在树林做游戏,看到有各种漂亮的树,还有小动物及鸟叫声。)
3、你喜欢刚才的小树林吗?你觉得这个小树林漂亮吗?
引导渗透爱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情感。
(二)讨论赏析
1、小树林里举行树木的选美比赛,想请我们小朋友做评委,你们愿意吗?
欣赏各种形状颜色的树。
2、请小评委评出你认为最漂亮的树,并说出你的理由。
3、小结:每棵树都有它不同于别的树的美丽的地方,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可爱的地方。
(三)自主表现
1、我们来造一片小树林吧,让它们陪我们小朋友一起成长!
2、我们该怎么造小树林?
① 可以用什么材料做?
② 我们怎样让小树站起来?
树干做成圆柱、圆锥等立体形状,或者在底下折出一块站立。
③ 我们怎样让小树变得漂亮或者?
各种形状的树冠、树叶,可以折、用剪刀剪、撕、粘等。
选用颜色漂亮。
鼓励大胆特别的想法。
④ 怎样变成一片小树林?
合作。把小组里几个人做的小树放在一起。
小组先讨论分工,我想做一棵怎样的小树。
3、师生制作小树,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摆成一片小树林。
注意摆的位置分布合理。
(四)交流评价
1、组员评价哪棵小树是最漂亮的,或者最特别。
2、组间评价
你认为哪一片小树林最漂亮?
3、师评发奖
发给最佳团体奖。奖励最漂亮小树林的小组成员。
发给最佳个人奖。奖励制作最漂亮的小树的小朋友。
发给创意奖。奖励想象丰富特别的小朋友。
(五)总结
一起把小树林合成一片全班的大树林,每一棵小树代表一个小朋友。
让小树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在集体中快乐的成长。
第十三棵
折纸动物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主要是以折纸为主,另外用剪、撕、贴,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制作小动物的练习。
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和形体比例折出动物成为本课的要点。
折出小动物之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教材给予的制作方法较简单,难度不是很大,留给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空间很大。
另外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精神。教学目的: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学会把握动物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能基本运用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5、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2、学会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难点:
培养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教学用具:动物娃娃、范画、课件、折纸作品、各色蜡光纸、音乐带、水彩笔、黄色塑板、双面胶,若干树叶和花布头等。
教学准备:
1、学生席地而坐,排两排。
2、将若干个动物娃娃挂在教室里。
3、将一张淡黄色塑板放置幻灯幕布下。
4、展示课件:(《折纸动物》的封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手拿一只纸折的千纸鹤入场。(用千纸鹤引出一个小故事)。
2、课件展示:(动物王国中的选美大赛。)
3、老师提问:“动物王国中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
4、投影仪展示:范画(天空、陆地,水中的小动物代表比美)。
5、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哪个小动物最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6、深入:“小朋友,你们还认为什么小动物的体形和颜色很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7、学生站出来,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和动态。(学生进行声音和肢体模仿练习。)
8、课件展示:(天上、陆地,水中的小动物图片。)
9、老师提问:“图片中的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身体各个部分互相有什么比例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二、新授:
1、故事接下去:“动物王国里这么热闹,我们的纸动物也想来凑凑热闹。”(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
2、投影仪展示: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动态和种类的纸折小动物。
3、每出示一个后提问:“这个小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
4、开始引导比赛:(学生准备动手制作折纸小动物)。
5、按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天上动物、陆地动物和水中动物),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小组围成一个圆圈。
6、老师讲解折剪小动物的三大要领:(1)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2)可以在折纸的基础上,用撕、剪、贴等方法进行完善作品。(3)用画笔添加小动物的各个部分。
三、练习:
1、开始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发放各色蜡光纸给学生。)
2、老师坐在地上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小动物)(折纸过程中穿插音乐)
3、在折剪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老师发放小树叶和花布头给学生,让学生对折纸进行添加,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添画。)(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将双面胶贴在学生作品后面。)
四、评议:
1、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投影仪展示作品,讲出自己的想法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大家一起评议。(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将双面胶贴在所有学生的作品后。)
2、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按种类贴在黄色塑板上进行展示。
3、老师在三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答)
4、老师请作者上来讲评自己的作品(特点和制作方法),其他学生也评议。
5、老师奖励学生,学生去拿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娃娃,大家鼓掌表扬。
五、活动:
比赛结束,老师带学生放松小手。老师和学生一起跳舞。(音乐带《我有一双小小手》伴舞)。
六、延伸:
1、学生将自己的折纸作品贴在黄色塑板上,将作品全面展示。
2、老师提问:“小动物这么美,周围好象缺了什么?”(学生回答)
3、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水彩笔将折纸小动物四周美丽的风景进行添加。(天上、陆地和水中的风景)。
4、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动物王国。(放音乐)
七、德育渗透:
老师提问:“小动物们这么美丽,这么可爱,我们应该怎么对它们呢?”(学生回答)“要怎么保护它们呢?”(学生回答)
八、尾声:
1、课件展示:(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向小朋友们说再见。)
2、老师带小朋友们向小动物们说再见。
3、老师和小朋友们互相说再见。
4、结束。教学心得:
第十四课
瓜果飘香 教学目的:
1、认识瓜果的基本形状和了解色彩运用发的规律。
2、初步了解观察性绘画的基本方法。
3、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水果的基本形和了解熟悉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难点: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教学准备:
教具:几样不同的水果、一块小布。学具:水果、水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老师拿出一块布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并蒙上其眼睛,拿一个水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2、揭示课题:瓜果飘香。
3、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可以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去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观察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吃到过的水果。
3、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4、学生自主的形容其他吃到过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达直观感受的能力。)
三、品位体验
1、教师拿出部分水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体验和感受。1)用眼睛看一看水果外形和色彩的特点; 2)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不同的香味; 3)用嘴巴尝一尝水果的不同口味。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的感受:外形、色彩、香味、口味等。
3、学生用眼、鼻、口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水果,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直接感受和水果内在的美。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
5、说一说哪一种水果最美丽,为什么?
(让学生用眼、鼻、口去直观的了解水果的各种不同的特点,加强对水果的了解。)
四、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将观察分析与想象迁移相联系,经组合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瓜果。
2、教师巡回协助辅导。
3、学生自主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也可以描绘与想象结合的新水果。(想象创造。)
五、交流评析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2、教师总结。
3、学生互评:比一比谁画的水果漂亮。
4、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体验成功。)
第十五课
由小变大的画 教材理念:
遵循低年级美术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已基本理念,教学中应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和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思考,对话等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目标:
1、使儿童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形式,并以丰富的表现手段呈现。
2、设计一幅较有趣味的由小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让儿童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探究如何把画由小变大。教学难点:
在拼合作画的过程,使已画形象与未画内容不断关连,扩大合理想象的空间。
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书、课前搜集的不同绘画用纸、水彩笔、蜡笔、剪刀、胶水。
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变一变
1、出示一幅小图,根据小故事的展开,逐幅扩展小图,使画面由小变大;
2、出示课题。
二、想一想,说一说
1、幻灯演示环变大的过程,探讨此画的特别之处
1)老师的这张画和你见过的连环故事画有什么区别?
(每张画是连着的)
2)为什么8张小图拼起来会变成一张画?(每张画和相连的画是连接着的)
3)这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废纸片)
4)你觉得还有什么样的废纸片能画这样的画呢?
2、小结:平时我们身边总是有些废纸片,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这些没什么用,就把它给扔了,这样做不但觉得可惜、浪费,还不环保,污染环境。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废纸片?
三、看一看,试一试
1、老师带大家到“趣味小画园”去,看看小画家们是怎样利用这些纸片的。
课件演示:
1)废纸片→拼合→逐幅添画。
2)观察<<火车跑>>、<<赛车>>、<<郊外汽车>>三幅画拼合的过程
说说小画家们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使画不断变大的画的?
3)小结出三种拼合的样式
4)欣赏画园里其他小朋友的画。
2、尝试其它的拼法
1)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拼合方法吗?请那出自己的废纸片试一试
2)让部分学生上前介绍不同的拼合方法
3)请告诉同桌你打算在纸片上画什么内容呢?
启发谈话,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想象与已画形象相关的未画内容。
四、做一做,画一画
1、作业要求:选一种你喜欢的样式,从一块开始,画一幅不断变大的画。
五、比一比,评一评
1、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的作品;欣赏别人的作品。
2、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创意?为什么?
第十六课
蚂蚁搬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劳动的喜悦,树立集体意识,培养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绘画形式,通过集体创作,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难点: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以及蚂蚁搬家过程的拟人化的想象。作业设计:
用绘画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童话故事《蚂蚁搬家》的创作。教学准备:
教具:CAI课件、范画、场景道具、画纸、奖励星、评价表。
学具:课本、卡纸、水彩笔、各色蜡光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蚂蚁的生活环境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儿歌《小蚂蚁》导入:
1、听,歌曲唱的是谁?
2、今天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蚂蚁,让我们随着音乐快乐地跳起来吧。师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
二、画蚂蚁
(目的:认识蚂蚁的外型特征,学习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的方法。)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观察了蚂蚁并做了记录,请说说你观察到蚂蚁是什么模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用动画展示蚂蚁的外型特征。
2、老师还鼓励大家尝试着把你观察到蚂蚁画下来,请把你画的蚂蚁给你的小伙伴欣赏欣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并请1—2名学生介绍画蚂蚁的方法。
3、动画展示绘画过程:(1)引导观察:可用什么基本形状画出蚂蚁的三个部分?(2)归纳画蚂蚁的基本方法。
4、CAI 课件展示蚂蚁的动态。(1)“黑豆豆”作自我介绍。
(2)引导观察:学一学“我”(黑豆豆)的样子,说说我在干什么?
5、小结:刚才老师讲了写实和卡通这两种画蚂蚁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6、请你在作业纸上用线描的形式画一只卡通蚂蚁。
7、看一看,评一评:
(1)、请把你画的卡通蚂蚁给你的小伙伴欣赏欣赏,并说一说你画的小蚂蚁在干什么?
(2)、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还可以,请你轻轻笑一笑;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比较满意,请你笑着摆摆头;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很满意,请你使劲地拍拍手。
三、蚂蚁搬家
(目的:
1、创设蚂蚁搬家的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灵感。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树立集体意识,培养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
1、蚂蚁是一种很讨人喜爱的小昆虫,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很有趣的现象:
——动画演示情境,引导观察:(1)听,什么声音?天气怎样?(2)小蚂蚁们在干什么?
2、动画演示蚂蚁搬家的情景,引导观察:小蚂蚁在搬什么?怎样搬? 师:可以站起来在自己的座位旁学一学蚂蚁的动作,或和小伙伴边看边轻声地讨论讨论,注意不能影响别人学习。
3、出示食物道具,模拟表演蚂蚁搬家的场景。——师指导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4、议一议:看了这两个小组的表演,请说说你得到什么启发,或提出什么问题?
5、启发联想:除了用手抬,你还能想出更好、更快的办法搬家吗? ——根据学生回答,用CAI 课件展示运输工具。
6、课件显示课本图例,讲解绘画要求:与伙伴共同合作,用拟人的绘画手法集体完成“蚂蚁搬家”的创作。可以对蚂蚁搬家的场景进行大胆的想象。
提示:蚂蚁的动作要画得夸张一些,外形画大一些,色彩要鲜艳。教师巡堂辅导,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
四、展示评议(目的:
1、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反馈,培养学生赏析、评画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2、提高认识,内化情感。)
1、组织学生进行布展和自由赏析作品。
2、评议。
师讲述评价方法,出示评价等级: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绘画技能和合作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今天大家都扮演了一回“小蚂蚁”,现在我们从绘画技能和合作行为这两个方面对你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
(1)、小组自评。(2)、小组互评。
(3)、请画得最好的那个小组组长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工的?怎样合作的?请给表现最好的同学一颗合作星。其他小组也同样进行评议。
(4)、师总评。
五、参观蚂蚁王国(课后延伸)(目的:
1、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创设蚂蚁生活的情景,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激发对昆虫世界的探究兴趣。
3、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1、小蚂蚁和我们一起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着、快乐地生活着,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要和这位可爱的“邻居”和睦相处,建立起友好的邻里关系哟。
2、你想对这位可爱的“邻居”多一些了解吗?课后我们一起去拜访拜访这位可爱的“邻居”吧。
(1)、动画展示蚂蚁的生活情景。
(2)、说一说你在观察记录表中记录了观察到的什么现象?或查找到有关蚂蚁的哪些资料?
(3)、你想问老师什么问题?
(4)、你打算怎样和这位可爱的“邻居” 建立起友好的邻里关系? 第十七课
鼓儿响咚咚 教学目的:
1、学习鼓的装饰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不同艺术间相互交融与衬托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杯、纸筒、铁筒等材料,制作出具有不同创意的鼓,并能运用绷、撕、剪、贴、画、扎等方法,装饰鼓体、鼓面和鼓边,大胆表现。
难点:鼓的制作与装饰。教学准备:
教具:CAI课件、真实的鼓、示范作品、纸杯、纸筒、铁筒、彩纸、双面胶等制作材料。
学具:纸杯、纸筒、铁筒、彩纸、双面胶等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欣赏鼓舞,初步感知鼓的形象。
1、游戏:听音乐,猜乐器。
播放《凤阳花鼓》,猜猜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欣赏鼓舞,认识不同的鼓。
二、探索,深入研究鼓的构造。
1、出示一个真的鼓与一个示范作品
比较真的鼓与老师做的鼓有什么不同?
2、交流你带来的材料,在那些可以做鼓?
3、出示做鼓的流程图(散乱的)
游戏:排列出鼓的制作方法(小组讨论)
交流答案
讲解鼓的制作要点
三、制作,创造新颖的鼓。
1、布置作业要求
你对你制作的鼓有什么要求?
2、小组合作完成 边制作边讨论
3、交流各小组的鼓,指出改进意见。
4、讨论:怎样把你的鼓打扮得更漂亮?
可以用哪些方法?
反馈交流
教师小结,示范制作要点。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装饰你的鼓。
四、游戏,感受鼓的节奏。
随意地敲敲你的小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鼓棰的制作方法。
2、通过游戏,体验不同的鼓点节奏表达的不同意思,感受艺术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展示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艺术带来的愉悦。教学过程:
一、展示你的鼓
比一比,哪一小组的鼓外形最有特色?
哪一小组的鼓图案最美丽?
哪一小组的鼓颜色最鲜艳?
敲敲你的鼓,哪一小组的鼓声最特别?
二、学习鼓棰的制作方法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敲鼓?
欣赏课件,自学鼓棰的做法。
用你已有的材料,做你喜欢的鼓棰。
三、游戏:我的小鼓响咚咚
1、教师示范,学生跟练。
教师敲出不同的节奏,让学生说说,你听到了小鼓在说什么?
跟着教师敲一敲。
2、教师给出儿歌,小组创编节奏。
A、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
B、做做、看看、敲敲、听听,鼓儿咚咚,好看又好听。
3、“秀出你的风采”,展示表演。
第十八课
办家家 教学目的:
1、认识餐具、食物的形状,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2、掌握制作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能。
3、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生活情景中愉快的完成这次的练习。难点:掌握制作餐具、食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准备:
教具:彩泥、《新年好》的录音带。学具:彩泥等泥工工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歌曲,听完后请说出这段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放音乐)揭示课题。
学生自主跟唱歌曲并说一说歌名《新年好》,也可以说一说里面的歌词等。(引入课题,引起兴趣。)
二、回忆感受
1、师:新年到来时,你们家都在忙些什么? 新年里是这样,节假日你们家的情景又是怎呢?
2、师:我们都有一个快乐的家,现在我们来玩办家家的游戏怎么样?
3、学生:贴春联、逛花市、妈妈在做点心、包饺子,全家一起吃团员饭------
4、学生:爸爸妈妈带我去旅游,我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引导学生回忆、感受生活。)
三、师生合作、创作活动
1、师:现在你们可以自由组合“家庭”,你们的“家庭”成员既可以制做餐具、菜,也可制作家具、家庭用品等。
2、现在老师来扮演“妈妈”,请其他小朋友来扮演“爸爸”、“孩子”,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组成一个家庭。
3、其他小朋友自由组合成几组家庭进行活动。
4、找“爸爸”、找“妈妈”、找“孩子”的游戏开始了,经过一阵的“乱”,孩子们自组“家庭”。各自“家庭”的成员在制作的过程中分工合作,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菜以及各种不同的生活用具、器皿等。小组活动,自主参加和家有关的活动,并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展示解说、总结评价
1、教师指定一“家长”请他说一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再挑出一道最美的“菜”,介绍制作方法。
2、请制作有创意的“家庭”说明制作的意图。
3、“家长”介绍家庭分工的情况,并介绍展示自家的作品。(可从菜的色、香、味方面介绍)。
4、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意图。
(引导学生介绍作品提高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十九课
小动物 小人物 教学目的:
1、运用树枝和彩泥进行有趣的人物、动物制作,并掌握制作技巧和步骤。
2、感受不同材质的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设计意识,让学生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彩泥和树枝塑造出一组生动的作品。
难点:学生对初步接触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的把握,怎样让这些作品在稳。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动画。学具:彩泥、各色树枝。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
1、引导学生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
2、观察动画片中人物、动物的特点和可爱之处。(加强学生直观感受。)
二、观察感受
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材料的不同特点。
2、观察课本中的范作,老师拿出已把树枝部分换成彩泥的作品,让学生去比较效果。
3、树枝在作品中适合做什么呢?不同的树枝有不同的用处。
4、除了书中的所用之处还树枝可以用于什么地方?
5、看一看、摸一摸树枝和彩泥,感受一下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特点。
6、比较老师的范作与课本中的范作,感受两种材料在作品中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7、学生讨论回答:又粗又短的树枝适合做大象的四肢,又细又长的树枝适合做老鼠的尾巴。树枝还适合做窗户、扫把„„获得丰富的感官印象,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准备。
(明确两种材料的不同用处。)
三、设计创作
1、作业:回忆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或其他有趣的事物,用彩泥、树枝小组合作创作一组作品。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作几组作品。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评说作品
1、请小朋友自己或互相来说一说作品。
2、学生自己或互相来说一说作品吸引人和不够的地方。(增强学生说的能力。)
五、作品展示
1、课后将这些作品展示于橱柜并引导学生欣赏和积极评价。
2、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大胆自主的发言,对作品进行互评和自评。(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第二十课
你的家 我的家 教学目的:
1、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2、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3、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重点目标:
通过欣赏、观察,认识、了解不同房屋建筑的形状、结构和色彩,掌握房屋的基本画法。
难点目标:
引导学生记忆,结合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或特征想象画出房屋,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熟悉自己居住的房屋形状及上学经过的街道以及其它场所的情况。
2、师准备学校、幼儿园、商店、加油站、医院、菜场等建筑物的照片各一张;学生家照片若干张;以学校为中心的地图一张:学校想象画一张。
3、学生准备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剪刀等工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观察(导入)
1、出示以学校为中心的地图,让学生看看这是哪?你从哪观察出这是学校的?
2、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建筑物的照片(幼儿园、商店、加油站、医院、学生家、菜场等)分别说说它们的形状、特征;学生的家有学生自己介绍。
3、从学校出发让学生逐一把照片贴在地图上。(认识方位,初步学会看地图)
二、导入
1、这是我们现在的地图,二十年后学校发生了变化„„出示学校想象画。说说这样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2、十年后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
揭题:你的家 我的家
三、自主表现
解决问题:
1、你想给自己的家设计一个怎样的外形?(屋顶、门窗、阳台等)
2、你会用什么颜色来装饰这个家?
3、想在家周围种上些什么植物?
作业要求:画出各自的家,并剪下来。看看谁的家最有特色,最漂亮。
四、学生创作,师巡回辅导 教学反思: 2011年——2012年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感受色块和抽象图形展现出来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难点:学会用几何图形和色块创作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一、游戏体验,导入教学
1、教师出示几种用彩纸剪好的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梯形、半圆、椭圆等,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出来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用这些几何图形任意的组合,有意识的形成一幅漂亮的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样的画面美不美?为什么?
4、导入课题:巧妙的组合二、学习方法,大胆尝试创作
1、欣赏教材上的范画,初步了解作画方法
2、同学之间分组探究,这种组合画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学生尝试练习,用学具中的几种几何图形拼摆组合一下,看看能组合出什么画面来。
4、老师提示:如果用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来组合,是否能产生更加巧妙的画面来
5、学生带着这个建议再次尝试,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练习组合三、展示学生优秀的创意,总结创作方法
1、老师出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学生欣赏
2、学生谈一谈尝试创作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3、老师归纳总结组合拼画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 课 时
一、开展活动,拓展学习
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全班四人一组,用画或皱纹纸剪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几何图形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漂亮而有新意的画面来。老师作评委,全班进行比赛,比一比,哪组的画最有创意,最漂亮。
2、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辨认和描绘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并乐于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想象添画
2、难点:描绘物体的外形及想象添画
教学准备:
作业纸、彩笔、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一、游戏体验
1、让学生从纸箱中触摸不同形状的物品,并说出物体的形状
2、设计提问:触摸物体的哪个部位可知道物体的形状?
3、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触摸物体的边缘可知道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边缘就是物体的形状
二、感知,描绘基本形
1、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生活用品,再与同学讨论:它的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试着画一画
3、讨论并总结绘画表现应注意的几个地方
4、老师示范,学生评价
二 课 时
一、想象添画
1、观察课件《神笔小画家》
2、设计提问:小画家是用什么办法将洗手液的瓶子变成小老鼠的?
3、讨论并总结:添画方法(内添、外添)
4、老师提示:添画时基本形不变,添画不要太多
三、戏活动:超级变变变
1、分组讨论:小组的物品可添画成什么?
2、比赛。学生四人一组,大胆给物体的基本形进行添画、添色,老师巡视指导,留意进度。
四、欣赏评价
1、评出每组优秀作品,展示作业
2、老师点评
3、谈一谈这堂课的收获
第3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猴子上树”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用相同的方法制作多种玩具。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白纸、彩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感知激趣
1、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3、出示课题:“猴子上树”。
二、自主探索
1、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三、表现创作
1、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引导欣赏要点:作品的主题想象、创作有特色。
3、学生小组讨论:“我的玩具是„„”
4、学生动手装饰。
四、欣赏评价
1、玩一玩,议一议。
2、教师参与赏评。
《猴子上树》课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并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即在折法与玩法上有创新表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三种折纸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做,有的学生做的“猴子”是从外面的对折夹缝往上爬,有的是从里面的内折夹缝往上爬,看到学生高兴地做,快乐地玩,我也和学生一起又做又玩。整节课极富情趣性和娱乐性。
第四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