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6:5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篇: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1: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2: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成。

3: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超越单纯基本形的概念,发现新的图形结构形成。教学难点:画面的疏密,虚实效果。教学方法:讲解、示范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几何图形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看书中的范图,你觉得这些画中的图形与平时看到的、自己画的有什么不同?(生答)

2、这些作品用了透叠的手法,什么是透叠呢、小朋友们,你能说说吗?也可以上来示范讲解。

3、师小结:两个图形重叠后,在上层的图形中透出下层图形遮挡的部分,透出的这部分就是透叠。

4、教师演示三种形(方形、三角形、圆形)透叠效果,采取逐一叠加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形的组合变化过程,同时,让学生上台演示形的透叠变化,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讲评。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透叠图形着色后的效果,感受画面的美感,透叠部分的色彩可另外着色,也可原形叠加着色。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用大小不同的三种基本形互相穿插,组合成一幅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解新课

1、上节课,小朋友们用几何图形进行了透叠练习,你还能用更复杂些的图案进行透叠变化吗?(学生讲解自己的想法)

2、师出示范图:这些作品都采用了透叠,看了这些作品后,小朋友们一定能画出还要美的画。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小结,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展示的作品。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

3: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重点:物体外形特征的描画 教学难点:想像添画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生活用品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解新课

1、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造型有特色的物品。

教师谈话:请介绍你带来的物品特征(生介绍),你们能画出它们吗?

2、学生画出自己带的物品。(只用线条画,不涂色)

3、教师谈话:小朋友们画出了自己的物品,你们跟书上的画比一比,谁的有趣,为什么?(生答)

4、师:书上的物品加上眼睛、鼻子、漂亮的衣裳后,变得有趣可爱起来,小朋友,你能把你的物品变得有趣可爱起来吗?

5、学生练习。

6、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三、学生继续作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解新课

师谈话:老师带了些物品(装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请三位小朋友上来,一位用手摸一摸,表述其外形特征,一位小朋友根据表述在黑板上画出来,最后一位根据前一位画的图,进行添加,变成有趣可爱的卡通形象。

2、评价学生所画的画。

三、学生练习。

学生互相进行触摸物品,并画下来加以变化。

四、小结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设计新颖、装饰有趣。教学准备:

教具:玩具样品,白纸、折纸样品、记分牌 学具:厚纸、彩色笔、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宣布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介绍参赛队,宣布比赛。

2、教师用未画图的折纸玩具表演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掌握拆纸方法

1、折纸要求。

2、将老师分发的信封拆开,各队分工自学。

3、检查学情:每折出一种式样,就可以加1O分。

4、对没有折出的式样,请学生上台示范,教师补充说明。

三、引导启发,丰富想象能力

1、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

2、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

3、学生答后,师小结,提出想象要求。

4、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板上。

5、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装饰玩具,增强表现能力

1、讨论:怎样装饰自己的玩具?

2、教师讲解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要动的形象直接画在小纸块上,另一种是将其画在别的纸上,再剪下来贴在小纸块上。

3、作业赏析,让学生了解装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4、装饰要求。

5、学生动手装饰玩具,教师巡视指导。6,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三、玩赏作业,提高赏评能力

1、评出优胜队。

2、评出各队优秀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小结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难点: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三个分别点满红色、黄色、蓝色的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眯着眼睛看看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新知

1、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2、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3、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四、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三原色的组成红、黄、蓝以及由红黄蓝相互调节变成不同的橙绿紫。学生通过吹画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变成三间色。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与习惯。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特性,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三原色的认识以及吹画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画面表现完整,三原色与三间色相互协调变化自然。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

二、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

三、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四、调色练习

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五、心得交流

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六、教师小结

七、游戏

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

1、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2、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入

1、提问:小朋友上节课用哪三种颜色吹画和浸染?效果好吗?三原色互相调和能变成什么颜色呢?你们玩得有趣吗?

2、小结:三原色分别是柠檬黄、大红、湖蓝,它们互相调和以后就变成了橙绿紫,画面效果很鲜艳,很好看。

二、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从形到颜色的使用或者构图与感受这方面来谈谈)。

2、这些颜色和生活中的颜色一致吗?为什么还是这么漂亮呢?因为我们使用了三原色,三原色会让画面亮丽起来

三、学生作业

1、大胆的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的画一幅想象画

2、请小朋友将三原色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3、可以使用黑色勾线,也可以不勾线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给自己的画取一个美丽有趣的名字

六、总结欣赏下课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设置海底世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手摆鱼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做游戏“我是一条鱼”,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手摆鱼的制作方法。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语言导入新课。

师:欢迎各位小朋友来到我们的海洋世界

2、欣赏海底世界里各式各样的鱼儿。

师:海底世界是个美丽的家,鱼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邀游,快乐极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条鱼遨游在我们教室里的这个海底世界呢?

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鱼?各小组发表意见后,大家评一评谁的想法妙。

二、学习制作手摆鱼

1、出示手摆鱼:(套上手表演)我是一条美人鱼,游啊游到你们身边来,小朋友,快快跟我到海洋世界里来玩吧!孩子们这时热情高涨,巴不得马上把手摆鱼制作出来。

2、想一想,说一说,手摆鱼是如何做成的?

3、教师讲解制作方法:(示范制作过程)①剪出两张一样大小的鱼形,注意鱼形比手掌大一些。(想一想为什么?)②把鱼形四周粘合起来,注意留出鱼尾部分。③给鱼装饰图案。8。学生制作手摆鱼:

学生进行手摆鱼制作。(强调黑板是海洋的入口处,漂亮的鱼儿可顺利进入海洋,不够漂亮的老师将会请他再回去打扮打扮。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继续制作手摆鱼

(强调黑板是海洋的入口处,漂亮的鱼儿可顺利进入海洋。)

三、游戏:

1、手摆鱼邀游大海比赛,请四名先制作好手摆鱼的学生,把鱼套在手上,到大海里来一试身手,比—比谁的鱼儿长得美,谁的鱼儿游得好看,谁的鱼儿游得快。

2、邀游大海训练,请小朋友把制作好的手摆鱼套在手上,排好队,跟着老师这条美人鱼在浅海区里学游水,强调游时尽量模仿鱼儿的各种动态。

3、邀游大海:让学生在教室里自由邀游。强调注意纪律,在大海里邀游时应注意灵活应变,避免与其他鱼儿相撞。

三、总结

祝愿小朋友在知识的海洋里也能畅快地邀游!最后请小朋友收拾好学习工具和废纸,不要留下任何垃圾,给我们的海洋留下洁净。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

(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展示并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教师提问:你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学生练习捏动态泥人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美化泥人

1、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三、合做泥人

1、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四、展示泥人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3、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

教具准备:各种彩色纸、剪刀、胶水、小动物范作、各种小动物形象图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二、探究质疑:

1、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兴趣后,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观察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2、观察后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讨论制作方法。

3、各小组汇报制作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些玩具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

4、纸弹簧又是怎样制作的呢?

学生参考书上的提示或拆开教师提供的玩具范品尝试制作纸弹簧。

5、学生同桌交流纸弹簧制作方法,最后老师示范纸弹簧的折叠方法。

6、出示各种小动物形象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想法。

7、提示学生注意做身子的纸弹簧要适当的厚一点,要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能支撑头和四肢。

三、综合制作:

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装饰制作成一件有趣的小动物玩具。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音乐伴画。

五、欣赏评价:

让各小组推举几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教师给予奖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宣布本节课学习内容:

利用纸弹簧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乌龟的脖子、四肢、尾巴等或用铁丝做弹簧制作小玩具。

三、学生先小组或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和想法。老师给予肯定补充。

四、创造表现: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欣赏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表演游戏:

介绍可以用线绳连着玩具的头、四肢,用小木棒提起就能进行类似木偶的表演;纸弹簧部分较短的玩具还可以固定在桌上装饰美化环境;还可以将玩具放在纸盒内,只要打开盒子它就会弹出来,非常有趣。

七、作业布置

折纸或用铁丝做成小弹簧,再添加装饰成蹦蹦跳跳的有趣形象。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生表演)

2、板书:快乐的舞蹈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8、生作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赏析评述

1、师:上节课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三、学生继续作画。

四、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望远镜的外形特征。

2、了解望远镜的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方法。

3、在认识了解望远镜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发散思维。

4、在模拟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难点:望远镜的选材组装、美化装饰。并发挥想象力遥望世界。

教学准备:望远镜实物、望远神镜范作、废旧纸筒、纸杯、易拉罐、旧挂历纸、彩纸、线、碎布、剪刀、双面胶等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指导看教材中的图片。这些美丽神秘的景致是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而要通过特殊的望远镜才能观测到。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制作这么神奇的望远镜。(出示课题 《望远神镜》)

二、探究讨论

1、探究

(1)让学生了解他们不同类型的望远镜的用途。军事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生活望远镜的用途及样式结构

(2)谈话:大自然这么美丽神奇,同学们还想通过望远镜看到什么?想看到这些奇妙各异的景致,肯定需要式样各异,功能不同望远镜。

2、学生观察、欣赏作品。

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制作望远镜的。看看,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其实纸筒,包装纸、纸杯……生活中随处可见,废物利用再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就能把它们变成了这么漂亮神奇的望远镜。)

2、小组讨论设计的材料、方法,小组内伙伴互相说一说,想好后就可以制作了。之后我们来开个小小展示会。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已小组为单位合作继续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会

先完成作品的学生可以下位参观别的作品,如果同学需要帮忙请你给予帮助。给你认为神奇的望远镜加上智慧星。然后请获得星星较多的望远镜的作者上台介绍作品,说说它的神奇的功能。

四、遥望世界真快乐

带上我们的望远镜,走出教室去看看美丽神奇的大世界吧!看 大 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制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消除学生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

教学重难点: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制作的能力以及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导入:老师从昨天开始有点不舒服,头痛,嗓子也有点疼,怎么办啊,请来给老师出个主意。(看大夫)

2、提问并回忆当时的情景:你们看过大夫吗?当时是什么样的?谁来表演一下?(注意辅导学生的表情和动作)

3、小结:看病的时候大夫的表情是耐心和蔼的,小朋友是紧张而且身体不舒服,亲人是担心的表情。今天,还有一个小朋友去看大夫了,咱们一起去看一看他,好不好?

4、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1、指导学生欣赏P24---25小朋友的画。

提问:小朋友是怎么了?大夫在给他怎么治?周围环境是什么样的?小结:小朋友神态略为紧张的躺在床上,张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虫牙,医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治疗,护士阿姨则笑眯眯地托着器械站在旁边。画面医院的场景的主色调为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2、比一比。

比一比P25的画和原画有什么不同?

(原画:主体突出,人物特征鲜明,色彩明快,画面内容丰富,气氛温馨.对比一:背景单一,缺少环境烘托气氛。对比二:色彩压抑,不美观。对比三:主次混淆,主体不突出,画面缺乏表现力。)

3、想一想:你准备画看大夫过程中的哪一个片断,怎么表现呢?

三、学生作画,老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继续作画,老师巡视辅导

1、注意画出不同人物的外形特点与表情。

2、适当添加背景环境,色彩效果温馨明快。

三、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自评,互评。

四、拓展:

1、你常生病吗?你是怎么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出示:健康小常识。

2、儿歌结束:生了病,看大夫,大夫治病真细心,小病小痛要早治,学习才能有精神。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教学重点:表达创作内容和能用“点、线、面、色”大胆描绘人物、景物。教学难点:选择能表现“我爱我家”的内容。教学准备:多种材料工具。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引导记忆:

1、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2、小结:家由两部分组成。物的部分(房子、家具等)和人的部分(父母、家人等)。

3、师:不论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人;在家里,大家都应该相互尊敬,听长辈的话,做个乖孩子,不要有不尊敬父母的心理和言行。

三、技法传授:

1、谈话: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说一说自己家的陈设特点

A、你最喜欢家里的哪一个陈设,它有哪些特点,是做什么用的呢?你能上台画一下吗?

B、小结:家里的陈设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圆形的,所有的家具都是由各种几何形组成的,是吗?

2、家庭成员的形象。

你爸爸妈妈长得最有特色的哪个地方,比如头型、发饰、衣着、五官等等,说来听听。

3、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

四、作业要求:用记忆画的形式画家居一隅

五、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六、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己的照片,说一说照这张照片时的有趣的情景,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二、你和全家人最喜欢在一起做的活动是什么?

1、学生各抒几己见,交换自己的心得感受

2、小结:小朋友们最喜欢和家人一起旅游、唱歌、跳舞、郊游、放风筝、做游戏、看电视等等,看样子大家生活得很幸福,那我们能把这美好的一刻画下来吗?

三、欣赏与学习:

1、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2、小朋友最喜欢运用哪些材料工具?可以自由选择。

四、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同学的作品,互相体会对方家庭的有趣活动,分享别人的快乐

第三课时

一、拿出已经做好的像框,学生欣赏,激发创作欲望。

二、讲解制作方法:

1、老师示范根据照片的大小裁剪相框的底框及框撑。

2、根据像框的大小,进行装饰

(1)用彩色笔画出美丽的花边,注意形状的重复与颜色的重复(2)用彩色纸剪出各种有趣的形状贴在像框的四周

(3)做个立体的像框:先按照像框的边宽准备纸条,然后通过正反折折出立体形,剪出花纹,按照错层的原则把纹样一上一下摆弄出来,最后贴在像框的四周即可。

(4)欣赏各种各样的像框

三、学生作业

四、摆在课桌上进行作品展览。堆沙

教学目的:

体验堆沙和合作造型活动的喜悦,了解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巧妙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力,体现互相配合的精神。教学重点:体验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活动。教学难点:沙的造型表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请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手里拿着一盆沙,让学生摸,猜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探讨堆沙的方法:

1、沙子很好玩,一起看看这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课件中学生堆沙的场面)他们用了什么工具,堆成了什么?

2、他们用桶、铲、玩具堆了山、飞机,用手挖出小河。

3、如果现在有一堆沙让你玩,你会在地上做什么?可以画画、写字、还可以……

4、用什么方法表现呢?(小组讨论)

5、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板书:方法:堆、挖、切、铲……)

三、在操场沙地上排队集合检,检查学生带的工具,进行安全教育

四、根据学生带的工具,教师启发现场示范如何表现,如何玩。

五、学生分成6人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本组带的工具准备在沙地上做什么?

六、小组开始利用不同的工具在沙地上玩,造型教师指导。

七、教师鼓励学生即兴述说,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构思,对作品的感受,教师评价对作品的感受,与学生的学习态度。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间的互相合作拼摆出各种有趣的花形并能根据道具摆出花儿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具象思维能力与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拼摆花儿

教学难点:花儿的形状好看,有花儿的具体结构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花儿的图片、示范画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

分8个小组每组8人或7人围坐在老师指定的位置将所带之摆出来放在每个小组的中间

二、分析花儿的特点形状

请同学们讲一讲花儿的共同特点:有花瓣、花蕊、花托等 花儿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颜色、形状、大小等

三、集体参与模仿花朵的造型

1、老师以一组小朋友为例,将他们摆成花儿的形状

2、每一组以组长为中心,商量摆出不同的花儿的形状

3、比一比,哪组的同学配合的最好,摆出的花儿最漂亮?提示:手和脚可以做出不同的动态,身体也可以比如趴着、躺着、坐着等等

四、集合回到原来的位置,用自己带来的物件拼摆出花儿的不同造型

1、老师课前布置的东西可否带来?请组长汇报情况。

2、学生自己商量将物件摆出什么样的花儿形状。

3、学生动手拼摆,老师巡回指导。

4、在统一的时间内做完,组与组之间互相参观欣赏。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动手制作

用调色盘和彩色纸剪贴花儿,摆在每组的位置上。

1、将调色盘和彩色纸拿出来。

2、用剪刀将彩色纸剪成不同形状的花瓣与花蕊贴在调色盘上。

3、老师拿出范品以做参考。

4、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5、将每个人已经贴好的花儿摆放在一起拼成花儿遍地开的图形

三、欣赏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他们的制作并评价。

2、谈话:我们制作的东西还可以用速写的方法把它画下来!

四、小结

第二篇:二年级湘版美术教案

二年级湘版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

(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二年级湘版美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点、线、面。

2.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感受点、线、面的美。

3.利用画或者拼贴进行点、线、面的排列,创作一幅作品。

4.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性的表现美。

二、教学重点:

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并能用绘画或粘贴的方式表现它们的组合变化。

三、教学难点:

画面中点、线、面的搭配巧妙,布局合理,富有美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毛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绘画游戏,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演示点、线、面效果。

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色的雨吗?

点:滴答,滴答,下雨了!(滴颜料)

线:(竖起纸来),低落在窗玻璃上,留下线的痕迹。

面:雨下大了,地面积起了水汪。

2.出示课题

生活中,点线面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吧!

(二)、探究体验

1.找一找生活中的点线面。

2.摄影作品赏析,感受点线面在作品形成的视觉美感。

(1)停在电线上的麻雀:

休息在电线上的燕子是我们熟悉的点和线的结合,大大小小有聚有散的点组合在一起,看起来真有趣。

(2)斜拉桥:

斜拉桥有我们熟悉的平行线,由长线到短线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大桥由近向远延伸。

(3)罗平梯田:

云南的罗平梯田是当地人民辛勤劳动的象征。它展示给我们随意流畅的曲线,时而重叠,时而平行,纵横交错;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它们时聚时散,为我们勾勒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3.小练习,认识点线面

请同学画画自己认识的点、线、面

点:你画的点像什么?画面中你的点是怎样排列的?你能把它变成线吗?(点连接起来就是线,把它放大了就是面。)

线:有曲有直。可有粗细、方向、组合上的变化。

面:包括规则的面和不规则的面。

4.康定斯基作品欣赏

?红色椭圆》这幅作品以蓝色为主色,还有我们熟悉的红色、黄色等颜色。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在静静的大海上,渐渐靠近我们的船只打破了大海的沉寂,因为人类的到来,海面变得热闹起来,翻卷的浪花,收获的船只,金黄色的甲板,上空盘旋正在寻找休息桅杆的海鸟。

太阳在天空静静地俯视着海面上的一切。在画家的笔下一切造型都变得抽象了,或点或线,点是静止的,线是运动的,点、线、面在画家的'笔下叠加组合起来,变得富有创意,带给我们无限的联想。

5.学生作品欣赏

(1)风景:小作者用层叠的鲜艳色块表现出了自己心中的风景,近处的折线表现出正在生长的草丛,橙、黄相间的色块表现出野花盛开的山坡,绿色的点表现出远处山上的小树。作品中不同的点、线与色块的结合,使画面充实丰富,富有节奏变化,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

(2)屋子一角:屋子的一角是小主人的乐园,小主人的玩具火车、轨道、积木等玩具是画面表现的主体,有序排列的点、线、色块构成简练的造型,由大到小排列组合,给人一种旋转运动的感觉。

(3)奇怪的脸:小作者用拼贴的方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头扎小辫儿的孩子的形象,整个画面主体人物突出,夸张概括的人物造型,叠加组合的拼贴方法,使画面生动有趣。仔细看看这些拼贴材料竟然是我们生活中的邮票和画报。

(4)游乐园:几何块面、各种线条,好像是鸟瞰的游乐园。

(5)流星:扣子、羽毛、豆子、彩色的瓦楞纸条、折叠好的星星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表现的材料。画面用羽毛来表现从天空划过的流星,用折叠好的星星来丰富画面,平面与立体的组合使画面别有一种情趣。好有创意的作品啊,我们也不妨从生活中找一些材料来试试吧!

小结:点线面自由组合,均衡分布,融入想象,能使画面变得丰富有趣。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用各种颜色的点线面自由组合创作一幅作品。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并给作品取个名字。

(四)、作业展评

(五)、小结拓展

创作点线面作品。

二年级湘版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表现花朵。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工具材料

(一)教师:

1、各种花的图片。

2、花的作品若干。

(二)学生:

1、水彩笔、彩纸、绢纸、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花朵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儿朵朵》

(三)观察、欣赏、感受

1、各种花朵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2、提问:

(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

3、花朵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但是很多花朵的形状是非常相似的。(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花朵的形状像什么,有的像喇叭,有的像碗,有的像碟子。

4、花瓣围绕在花蕊的周围生长,有些花的花瓣只有一层,有些花的花瓣则有很多层。

(四)自主选择,创造表现。

我们刚才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有的花像球一样,有的像喇叭一样真好看。小朋友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可真高兴,可是这一大片草地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有花)

(1)对了,草地真寂寞,它很想和花宝宝交朋友呢。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它们呢?我们一起用能干的小手做些各种姿态各种形状的花送给草地,好吗?

(2)思考、探索

①实例欣赏,出示老师要送给小草的花朵,问:“老师画的花美在什么地方”。(色彩、形态)

②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花朵?(彩色纸剪贴)

③教师出示范作并做一些剪花朵的示范。

(五)学生创作

①要求:同桌合作制作一朵花,可以画或剪贴,然后把花沿轮廓剪下送给小草。 ②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

(六)展示和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

2、问:你最喜欢哪朵花,为什么?

(七)延伸——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五、教学效果

学生互相合作设计制作出美丽的花,在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六、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课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时常把它放在第一位,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用不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学习,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得以实现。

在这一课中,我收集了许多季花卉图片做成课件,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花的美。在播放时能不时地听到学生惊讶的赞叹声,对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喜爱。就这样,他们带着这一份喜爱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的每一环节,并快乐学习。

(二)失败之处

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教师应该鼓励其学生激情创造,大胆夸张,让学生享受创造的乐趣,快乐地投入角色,不一定要以现实世界的标准决定其合理性。

二年级湘版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

2、鼓励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

教具学具:

纸盒、吸管、小瓶盖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导入:

看书中的作品图片,相互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2、新授:

师介绍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带来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风车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会转的玩具?

作业要求:请用你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并用画、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将自己做到的玩具进行实验,比比谁的玩具转得久,转得快,转得稳。

五、拓展: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的玩具,请家长一起研究玩具会转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

会转的玩具

教学反思: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研。由于像纸风车这样的玩具大多在幼儿园做过,可以让学生间相互学习。不会制作的,可以让学生利用拆解的方法探究制作方法。

第三篇:2010年-2014年湘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2010年——2011年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0年湘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 七彩飞虹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图画。

3、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并能准确排序彩虹的七种颜色。

难点: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情感或者关于彩虹的故事。教学准备:

教具:七色色标卡片、混色示范工具、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平台等。学具:水彩笔、蜡笔等。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师:小朋友你知道美丽彩虹是有哪七种颜色组成的吗?教师出示七种颜色的色标卡。

2、学生:红、橙、黄、绿、青、蓝、紫。学生辨认七种不同的色彩。(具体认识表现彩虹的七种色彩的名称。)

二、分析理解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2、学生根据教材说出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

三、混色游戏

1、教师示范将红色水杯和黄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2、再请小朋友把黄、蓝两色和红、黄两色分别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3、从自己的彩色笔盒子中按照顺序找出七种颜色。

学生参与混色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观察和学习色彩的变化,看一看色彩的变化,说一说观察的结果。

(通过直观的游戏活动进一步认识颜色,增强学生对色彩变化的注意力。)

四、欣赏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了这些画以后的想法。

1、你能正确并按照顺序表现彩虹的七种颜色吗?

2、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吗? 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巩固彩虹的七种颜色以及其顺序印象。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增强体验,在体验中加强知识的记忆并为激发思维做铺垫。)

五、自主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

1、美丽的彩虹是降落伞的伞顶、美丽的空中河道„„;

2、请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想象。学生绘画活动,表现自己的想象或则表现和彩虹有关的故事。

(运用语言激发思维,在绘画活动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六、总结评价

1、教师总结。

2、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学反思:

第二课 飞旋的纸条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纸条会飞、旋转的规律。

2、学会制作会飞的纸条,并能进行装饰。

3、学生在游戏中感悟自然规律与美术活动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制作会飞的纸条,并在交流活动中探索多种制作和飞的方法。难点:体会自然知识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带来的乐趣。教学准备:

教具:剪刀、固体胶水、24K图画纸,彩色水笔等。学具:剪刀、固体胶水、24K图画纸,彩色水笔等。教学过程:

一、小组活动、交流成果

1、导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教材范图,自己探索制作飞旋的纸条。

2、指导学生制作完毕后相互交流,并试飞。

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教材范图,自己探索制作飞旋的纸条。交流制作经验、试飞并汇报小组活动成果。(自主活动,发现问题。)

二、作品展示、探究问题

1、教师请一名制作较为成功的同学和一名制作不是很成功的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飞旋的纸条。

2、你觉得哪一个最漂亮?哪一个能飞起来,哪一个飞不起来,为什么?

3、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制作作品。

4、学生观察不同的展示效果,并思考、交流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改进作品?

(差异比较,明确要求。)

三、欣赏范图、激发思维

1、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看一看哪一个纸条制作的最漂亮,哪一个比较特别。

2、师:小朋友!你能想画出更美丽更特别的制作方法吗?

3、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并自主思考其他制作方法。

4、学生根据思维启发改进或者制作一个更有新意并且更漂亮的会飞旋的纸条。

(通过欣赏范图和谈话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体验成功、飞纸游戏

1、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试飞自己制作的美丽的飞旋纸条。

2、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

3、学生自主飞纸活动,体验纸条制作成功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总结延伸

1、教师总结。

2、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让纸条非起来吗?

3、学生互评:

谁的纸条描绘的最漂亮?谁的纸条飞的最漂亮?

谁的纸条制作的和教材中的不一样,有创意?学生思考并课后交流。(总结全课,拓展知识。)教学反思:

第三课 民间玩具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信仰民俗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连。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由于它是群体之间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并与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艺术,激发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美术的知识。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民间玩具的图片。中国民间玩具实物。民曲录音带等。学具:美术书。课前搜集本地民间玩具的资料、图片或实物。每人一份手工娃娃的装搭配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剪纸引题,导入课题

(本环节目的:通过剪纸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之了解到民间玩具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师在一张彩纸上迅速剪出一图案贴在黑板的彩纸上。)师: 小朋友,请看这是一幅什么作品? 生: 这是剪纸作品。

师: 你们知道剪纸属于什么艺术吗?让老师来告诉你,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这些艺术作品都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关,它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艺和智慧。

在众多的民间艺术里,与我们小朋友最接近、最受喜欢的,当然是民间的玩具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民间玩具》(出示课题)三.讲授新课

(本环节目的: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的欣赏,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发展、分类及其造型色彩所包含的寓意,了解家乡的民间玩具,激发孩子们对民间玩具的兴趣和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一)简介民间玩具的概况

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非常悠久,早在5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实物,过去人们称之为“耍货”、“玩艺儿”,不受重视。但近几年来,民间玩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纯朴的造型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劳动之余,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布可以缝制成令人爱不释手的布老虎;一块一钱不值的冰凉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娃娃。一件件淳厚、朴实的艺术品,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表现并创造出来,那可真是美不可言。

(二)欣赏课文作品

师:你们想看看这些作品吗?好,(投影仪出示课本图片),图片上的都是具有特色的民间玩具,请大家仔细看看,互相讨论一下,图片上有些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让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师: 这是山东的泥老虎和泥人,陕西的泥小猪、粘土彩色鸟、布制蛙形枕头、泥制大坐狮,广东的纸龙船,宁夏的线制青蛙和浙江的泥猴。

(三)欣赏玩具实物 1.观察民间玩具。

除了这些,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民间玩具,请大家看看,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在黑板及桌子上出示各种不同的玩具逐一展示。)请每组派几位代表,上来看看、摸摸、玩玩,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说出这些玩具的制作材料)2.民间玩具的分类

请讨论一下,根据制作的材料,可以把民间玩具分成哪几类?(各组经过讨论,写出自己组对民间玩具分类的意见。师小结。)(出示投影附一:民间玩具的分类。)

这些作品都是民间艺人以丰富大胆的想象,不拘一格,把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东西,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纸、草、泥、布等材料制作而成。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小朋友会想, 我们家里的变形金刚、波比娃娃、电动玩具,那么华贵、那么高档,这些民间玩具这么简陋、粗俗、显得土里土气,有什么好欣赏的。别急,让我们先来看看。

(四)欣赏代表性民间玩具 1.欣赏陕西布制蛙形枕头。

师:先请看这只枕头,它与一般枕头有什么区别?(生回答,外形像青蛙、中间有个洞„„)师小结:这枕头都是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制的,它的造型非常别致,像只青蛙。枕头的中心挖了一个洞,这是为了使孩子们睡觉时能将耳朵放进洞中,不受挤压;同时又便于泪水的漏淌,不会让泪水打湿枕头,流进耳朵,影响身体健康;这种枕头色彩鲜艳,形象给人以笑眯眯的感觉。除了睡觉外,这枕头还是小孩们所喜爱的玩具。小小的枕头,伴随孩子长大,这其中的一针一线,包含了母亲多少的深情厚意啊,这可是现代高档玩具所不能表达的。

2.介绍玩具中图案的寓意。

在蛙形枕头上图案绣得很精致,上面的莲花、莲蓬、莲藕和鲤鱼的组合,意味着年年有余,同样也有连生贵子,期盼多子的意思。

在民间玩具上,一般都绘有一些富有寓意或象征性的图形,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大家想了解一下吗?请看(出示投影附三:图案的寓意)3.欣赏民间玩具的色彩。

民间玩具图案很别致,色彩也很独特,请看:(出示西安布制十二生肖挂饰)这件挂饰色彩上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师小结:中国民间玩具在色彩上总是选用艳丽醒目的颜色,给人以强烈对比的视觉感受。想象一下,北方寒冷的冬日,浓郁的色彩不就可以缓解那灰暗、萧瑟的气氛;丰收的季节,到处鸟语花香,那鲜艳的色调,又恰好和大自然浑然一体,一年四季中那美妙的色彩总是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喜悦。

4.认识民间玩具的功用。

民间玩具不仅图案别致、色彩艳丽,而且很多玩具还具有多种功能。(出示实物套娃)(引导学生说出套娃不仅集玩、观赏、贮藏于一身,而且存放方便的功能,展示套娃的七个套形。)总结:这些民间艺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贫困,但他们永远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艺术品,多么难能可贵呀。

中国的民间玩具虽然没有现代高档玩具那么制作精良,但它那传神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创造艺术,是现代高档玩具远远不能比的。

(五)欣赏本地玩具。师:中国的民间玩具品种丰富、分布广泛,各地都有。我们家乡到底有那些民间玩具呢?老师课前曾叫同学们去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现在请你们来介绍一下。(请课前搜集到玩具图片或实物的学生上台讲解)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对民间玩具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民间玩具在题材的选择上,强调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注入对下一代人的深情与爱心;在造型的塑造上,不仅强调夸张变形,又强调生动活泼、清新健康,传神地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情趣;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有象征性,而且更重视色彩自身的对比和五彩斑斓。(出示投影附五)四 制作玩具,结束教学

(本环节目的:通过简单的玩具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结束总结:近几年来,民间玩具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制成的玩具已步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中国民间玩具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各种具有民俗意义的玩具已成为各地主要的旅游品,有的甚至走向世界,中国的民间玩具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今后,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多留意、收集和了解民间玩具,为发扬和光大我国的民间艺术做一点努力。今天,让我们也用灵巧的双手,去学做一件民间玩具好吗?(让学生在优美的民间乐曲中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玩具学习制作)

第四课

小小手 教学目标:

1、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劳动的手、美丽的手)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对手形的描绘想象变化与添画过程中,让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3、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中画一幅较有创意的手形想象画。

4、握描画手形的方法,并用想象、添画的方法把手形变为自己的好朋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想象、添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难点:变换角度进行想象和添画。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示范工具 学具:水彩笔或油画棒、白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手形。

小朋友们,请举起你的小小手,你能描述一下手的样子吗?

1、从人文角度认识手。

手是我们的好朋友,没有他可不行,你用手来做些什么?

2、灵活手指,为下一步的描画手形做准备。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我们的手,和老师一起来做手指操,好吗? 老师觉得你比我做得更好,有没有信心自己来编手指操。并且和胡老师一起来玩木偶人的游戏,音乐在哪儿停,你的动作也在哪儿停,并且停住不能动。

二、观察手形,体会乐趣。

音乐停下来,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台在幻灯下展示他的手形。还有小朋友想来展示自己的手形吗?

三、掌握描画手形的方法。

刚刚我们都只看到手的影子,觉得还不过瘾,让我们把有趣的手形画下来,好不好?

你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来画手形呢?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画,其余小朋友在下面完成。

四、掌握想象添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画完了的小朋友请把你的画举起来。看看自己的,也看看周围同学的。请小朋友们相互看一看、说一说,观察一下,你画的手形像什么? 将一个小朋友的画拿到实物投影仪下。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它有点想什么?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添画他所想象的。(师生共同添画)

其他的小朋友觉得还有要完善的地方吗?小朋友们自由说并且上台添画。

五、变换角度让学生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出示相同的五个手形,请小朋友上台想象添画。

很不错,老师现在要变换它的角度,(课件出示)现在你能想到哪些好朋友呢?

六、欣赏别人的画,从中获取灵感。

老师这里还有其他班小朋友请来的好朋友,小朋友们想不想一起看一看? 欣赏学生作业。

七、学生创作。

小朋友们再看看自己的画,变换角度再看一看,赶快把你的好朋友请来吧。学生自由创作。(播放音乐)

八、评价,从美术或情感出发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自评:谁愿意来介绍介绍自己请来的好朋友?你为什么认为它是你的好朋友?

互评:你还喜欢那个好朋友?为什么?

第五课

月亮走我也走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

2、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和月亮相关的事。难点: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设备、教学范图、建议准备关于月亮的故事等。学具: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一、激发构思、激发思维

1、师:小朋友!你能为我们大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吗?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月亮的感受和想法。

你想和月亮成为好朋友吗?如果月亮是你的朋友,你想为月亮取个什么名字呢?

3、学生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者一个词语。

4、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说一说自己对月亮的切身感受。

5、学生大胆自主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为月亮取名字,说出自己问要这么取的理由。

(引入教学课题,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欣赏感受、拓展思路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图。1)哪一幅画的色彩最美丽? 2)哪一幅画的内容最有趣? 3)哪一幅画的月亮最新奇?

2、师:小朋友!你想和月亮做游戏吗?你想和她做什么游戏呢?

3、师:除了做游戏,你还想和月亮做什么呢?

4、学生大胆自主地表达自己对教材范图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且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说的最有趣最生动。

(学会欣赏,并在欣赏他人范图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创造出更多的自己的独特想法。)

三、自主表现、穿插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表现月亮与人的美好关系,并协助辅导。

2、在学生表现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学生鼓励,特别是有独特想法的学生。

3、学生大胆自主表现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地进行交流。大胆地通过实物投影设备介绍自己的想法。

(大胆实践,将独特思维转化成美术作品。)

四、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用实物投影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大胆提问,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体验成功,改进不足。)

第六课

蝶儿飞飞 教学目标:

1、增强欣赏自然美的意识,激发儿童热爱创造活动。

2、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感受和表现蝴蝶的对称美和色彩美。

3、制作一只能飞动的纸蝴蝶,并进行游乐活动。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对称、设计蝴蝶外形并运用线条和色块大胆添画花纹。难点:设计一只新颖、色彩绚丽、能飞动的蝴蝶。教学准备:

教具:水彩笔、油画棒等。学具: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在美丽的花丛中,有许多可爱的蝴蝶,它们快乐的飞舞、你追我赶着做游戏,瞧,它们都飞到这里来做客了!”

1)拿出蝴蝶贴在黑板上; 2)让蝴蝶从室内飞过; 3)手拿蝴蝶晃动。

2、学生:感受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氛围。

3、师出示作品(纸蝴蝶):谁想和它们玩一玩?我们来比比看,哪只蝴蝶飞的最高!舞姿最优美!

4、学生:部分学生参与活动(配乐)

5、教师小结:

这些同学表现真好,老师把这些蝴蝶奖给你们!谁还想来? 可是老师做的蝴蝶不够呀,怎么办呢?

6、教师出示课题:蝶儿飞飞。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 找特点

那么一只美丽的蝴蝶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真实蝴蝶图片)

2、讲解外形 :蝴蝶的外形要新颖,它可以概括成多种形状:三角形、方形、园形、长方形 „„

学生观看蝴蝶的外形,并进行小组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3、讲解花纹 :蝴蝶的花纹要美丽,颜色要漂亮,你们看!(播放课件并放大蝴蝶花纹的局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蝴蝶花纹的特点和色彩特点。

4、讲解对称 :

1)蝴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叫做“对称。”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播放蝴蝶实物图片)

2)比如蜻蜓就也是对称的小动物!你们还能说出哪些对称的现象呢? 3)引导学生说出多种对称现象。

5、师: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你认为这些蝴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呢?

6、学生自由讨论蝴蝶的制作方法,并根据自己小组的材料大胆设想蝴蝶的不同的制作方法。

三、加工蝴蝶 :

1、师:好吧!我们来动手试一试!每一小组都有很多材料。我用我的方法,你们也可以用你们的方法,注意外形的设计与颜色花纹的搭配!

2、师生用不同方法开始制作比赛。(配乐)

四、蝴蝶游戏:

1、师:蝴蝶飞舞的样子最好看!怎样让我们做的蝴蝶飞起来,展示它的美丽呢?

2、学生大胆发言:用线拴着飞!用铁丝!让风吹------

3、师:好!同学们可以让你的蝴蝶飞起来,跳起来!(配乐)

4、现在请花儿姐姐来当裁判,(教师戴上花儿头饰)看看哪只蝴蝶最美丽!舞姿最动人!

5、师生共舞放音乐。

五、总结教学:

1、师:今天老师感到很为难,因为 “蝴蝶”(指学生)表现都很好,这些花朵奖给谁呢?只好请同学们帮忙了,你们认为今天哪只蝴蝶最美丽!舞姿最优美呢?

2、学生大胆自由发言,积极互评价。

3、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完成的很好,都做出了美丽的蝴蝶!蝴蝶很美丽,希望你们以后要爱护它,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教学反思:

第七课

划划印印 教学目标:

1、刻划变化有趣的图形,培养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

2、掌握刻划的要领和印制的方法、步骤。

3、养成细心工作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刻画图形并学会简单的印制方法和步骤。

难点:在刻画过程中用力轻重,色彩干湿的掌握;刻印过程中想象能力的激发。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展示设备、教学示范用具等。学具:刻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图、引出课题

1、教师多媒体出示刻印版画品,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些画是怎么画的呢?

2、和我们平常画的有什么区别?

3、教师揭示课题。

4、学生观察刻印版画作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5、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话:

纸板用力画,印时轻轻压,刻痕多变化,看看像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二、观察感受、示范刻印

1、教师多媒体介绍刻印用具:

2、各种纸张、硬笔、水粉颜料、夹子、画笔等。

3、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各种纸张,体验纸张的不同感觉。

4、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刻印的方法。

5、学生感受各种不同软硬的纸张的材质效果,并说一说自己的体验感受。

6、学生观看教师刻印师范过程。

(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不同特点并加强刻印的直观感受。)

三、尝试体验、积极探索

1、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刻印绘画的方法。

2、教师:小朋友,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3、学生尝试体验用刻印的方法大胆表现各种事物。

4、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体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体验,发现刻印的常见问题。)

四、分析比较、掌握技巧

1、教师总结:(多媒体示范比较)

1)刻印时硬笔的握笔姿势不同造成的不同结果的比较示范; 2)刻印时颜料的干湿不同的不同效果的比较示范;

2、学生观看教师的比较示范,并上台和教师一起比较不同方法刻印带来的不同效果。

3、说一说自己观看后的心得和体会。

(解决刻印的常见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不同的刻印效果。)

五、表现创造

1、师:小朋友!你能用这种方法刻印有趣的图形吗?

2、你想刻印什么呢?教师协助学生完成活动。

3、学生自主发言,说一说自己想表现的新奇的事物。

4、学生表现创造活动。

(用刻印的方法大胆实践,巩固教学,开发思维。)

六、自我评价

1、引导学生自评展示作品。

2、学生自我评价,展示作品等。

第八课

踢踢腿 弯弯腰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纸条通过折、撕、拼、摆、贴人形的方法。

2、对做运动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创作人形动态作品的愉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折、撕、拼、摆、贴的操作方法与要领。难点:人物运动动态的表现及人形姿态的合理、美观。教学准备:

教具: 彩纸、胶水、示范作品、小星星、幻灯片。学具:彩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星星吗?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小星星,准备送给那些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同学,哪些小朋友想要?

2、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做运动有关,说到做运动,老师就想到了一首歌。谁知道这首歌使怎么唱的?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表演唱《健康歌》)

哪位小朋友知道这首歌的歌名?这首歌告诉我们怎样才会健康?(经常做运动)

综合以上几位小朋友的发言,老师编成了一首儿歌——踢踢腿,弯弯腰,常做运动身体好。(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小朋友们以前都做过哪些运动?请上台来表演一下。(做操、踢球、跑步、跳绳„)

2、模仿其中的一位小朋友的姿势,老师贴出一个纸人,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人在做操。身体由头、身子、手臂和腿四部分组成。头部所用纸条最短,其余部分较长。弯曲的手臂和腿由两张纸条组成。)

3、有一位叫做小明的小朋友,特别爱踢足球,于是他照着自己的动作做了一副粘贴画,可他怎么看也觉得不像,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帮帮他。

(头部稍向下。身子向前倾。手臂和腿是弯曲的。改进办法:把纸条分成两部分)现在,这位小球迷就活灵活现了,小明要老师代他谢谢大家呢!

4、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当一次小运动员啊?那好,当老师数到“四”的时候,请做好你最喜欢的一个运动姿势。(学生自由做姿势)

小朋友们的姿势真威风,你们愿意把这精彩的瞬间留下来吗?(愿意)好的,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模仿自己的动作做一幅粘贴画。

三、学生自己制作

四人一组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将较成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提醒注意环境卫生)

四、展示作品,众评互议

老师:请四人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指名发言。

五、总结

1、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1、知识点。

2、多做运动身体好)

3、请两位学生上台带领大家律动——《健康歌》

第九课

纸拖鞋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难点:如何用各种方法来装饰纸拖鞋。教学准备:

教具:各色彩纸、卡纸、瓦楞纸、双面胶、剪刀

学具:各色彩纸、卡纸、瓦楞纸、双面胶、剪刀、水彩笔、颜料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1. 老师讲王子和纸拖鞋的故事。

A.小脚丫王国里,脾气古怪的王子小脚丫。他只爱穿拖鞋,其它鞋一律不穿。而且,他特别爱美,每天都要换新款。

B.有一天小 脚丫突发奇想,要穿纸做的拖鞋。

C.纸拖鞋?厂家根本就不生产呀!哪里有货?完蛋了,这下怎么办? 出示课件。(王子和纸拖鞋的故事)2.根据课件回答提问。

鞋店老板遇到了什么麻烦?为什么?出示课件(拨打电话请小朋友帮忙)这堂课就请大家来当一位小设计师,帮助鞋店老板设计制作一双拖鞋,好吗?

(板书: 拖鞋)二. 讲授新课

1.现在就要请同学们动动脑筋了,我们用什么东西来做拖鞋?怎么做?

学生们分组讨论拖鞋的制作的方法、步骤,并把你们设计的拖鞋画下来。2.请几位学生来讲制作拖鞋的步骤。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解决。

a;材质选择

在课件中选择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做拖鞋?为什么? 教师总结纸拖鞋的好处,并渗透废物利用的知识。b;外形分析

拖鞋的底和面都可以有什么形状?你还可以想出什么其他的形状吗? 请学生上台展示你设计的拖鞋。c;装饰方法

我们怎么样才能让纸拖鞋变的漂亮呢?你有什么办法? 教师总结装饰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可以参考生活中的物品装饰或绘画装饰。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是如何装饰的。

启发学生可以用在鞋面上的装饰。可以将鞋面当做画面来绘制。方法:绘画、粘贴 d;制作

请学生根据课件内容总结制作步骤。① 画脚印。② 做鞋底、鞋面。③ 装饰纸拖鞋。④ 粘贴鞋面和鞋底。

3.教师演示完整的制作步骤。重点:鞋面和鞋底的粘贴。鞋面的长短、位置。三. 学生作业。

在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强调商品与作品相联系,强调 拖鞋的质量与美观要兼备。作业要求:

① 款式新颖,样式独特。② 装饰的色彩、图案美观。③ 手工精细,制作完整。四. 小结

1.以小小纸拖鞋拍卖会的形式进行作业讲评。

出示学生做好的纸拖鞋,让学生选择买与不买。并请学生说出买与不买的理由。

2.肯定学生作业时的认真态度。

3.发动学生讨论鞋店老板把我们做的纸拖鞋上交给王子,他会有什么样的放映。

五. 拓展

1.回家后为爸爸、妈妈做一双纸拖鞋。2.我们还可以用纸来做一些什么生活用品。第十课

泡泡乐 教学目标:

1、体验出对玩吹泡泡游戏和学习活动的愉悦,2、能为表现自己的感受选择恰当的方法。

3、能辨识泡泡的形状变化和丰富的色彩,认知印、画、撕贴泡泡的方法。

4、培养学生大胆随意撕纸的胆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能力。

5、大胆创作并表现出画面组织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印、画、撕贴泡泡的不同表现方式,利用学生自己或老师准备的材料工具尝试印泡泡、画泡泡和撕贴泡泡的方法,认识和运用六色。

难点:印的和撕贴的圆形的重叠秩序和撕纸方法。对圆形、色彩的重复组合构成的了解。

教学准备:

学具:彩色纸,图画纸,水粉,胶水,彩色笔,吹泡泡的工具。

教具:彩色纸,图画纸,水粉,胶水,彩色笔,吹泡泡的工具,范画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的情绪,看谁坐得比较好。

二、复习旧课:表扬上节课画得好的学生。

三、讲授新课:

1、让八个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全班同学共同欣赏泡泡的形和色。

2、教师提示学生在玩吹泡泡时发现了什么奥秘,找一找泡泡的形状和色彩。问学生:泡泡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圆形或球形。五颜六色,有红、橙、黄、绿、青、蓝、紫)

3、以吹泡泡的快乐感受为话题,进入泡泡形状与色彩知识的讨论与学习。请同学谈感想和感受,美在哪里?(形状美和色彩美)

4、以体验印、画、撕贴泡泡的不同表现方式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任务,问学生:想不想去表达出来?(想)

5、教师提示可采用哪些方式来表现泡泡,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或老师准备的材料工具尝试印泡泡、画泡泡和撕贴泡泡的方法,采取谁出的主意谁尝试演示的方式,引发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讨论和教师示范,通过参与、讨论和示范,突出对圆形大小变化、常用六色的运用以及圆形、色彩的重复组合构成的了解。教师示范注重印的和撕贴的圆形的重叠秩序和撕纸方法的提示。教师示范三种表达方法:

① 印的方法:可选用大小不同的瓶盖和不同颜色来印(红、橙、黄、绿、青、蓝、紫)

② 画法:可用水粉颜料画,也可用单支水彩笔或油画棒来画。

③ 撕贴的方法:用手撕出各种大小的圆形彩纸,先粘大的,后粘小的,有顺序、分层次地贴出泡泡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要求: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印一印、撕一撕、画一画,表现对泡泡的感受。

1、印出气泡,彩色相间。

2、画出彩色圆形。

3、撕下几张圆形纸片,粘贴出气泡效果。

4、印、画、撕贴好之后,还可以添画人形进行装饰。

五、教学评价:

第十一课

彩球滚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球体的特征。

2、利用废纸等材料制作彩球,并组织好活动。

3、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其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废纸等材料制作彩球。

难点:制作出有个性的彩球。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件,彩球一个

学具:废报纸、彩纸、胶水、剪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准备情况和组织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老师:小朋友,你们平时用完的废纸都是怎样处理的?

学生:烧掉,扔到垃圾箱里„„

老师:现在呢,让我们一同观看一段录相,看完之后,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2.放录相(废纸在大街上满天飞,环境受到污染)

3.老师:看完录相,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废纸也是一种污染,生活在那里的人成天跟废纸打交道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学生:废纸也是白色污染,那里的人们不爱护环境,随地乱扔纸屑,使得废纸满天飞,环境变得极为差,一点也不美。

4、老师:小朋友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要爱护。现在海宁正在创建美丽的花园城市,那么让我们变废为宝,把身边的废纸变成一个个精美的彩球,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5、揭示课题:彩球滚滚

三、新授

1.出示课件一(不同的彩球)让学生仔细观察。

(1)提问: 你们觉得这些彩球有什么特点?(圆形、色彩鲜艳、设计不一)你最喜欢哪个彩球?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彩球的色彩、图形来讲)

(2)除此之外,你能设想出其他的彩球吗?(先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2.指导学法

(1)出示一个彩球,提问:大家想想这个彩球应该怎么做?

(2)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

(3)根据学生讲的情况,相应地出示课件

二(制作彩球的过程见书P14)

1.先拿一张废报纸浸湿后挤干,反复揉搓成一个球体。

2.当报纸揉成球体时,再将其他报纸进行外包装(涂表一层)。

3.按自己的设想利用各种色纸进行最后一层包装,使其外表美观。

4.学生进行制作

练习时注意巡视:

(1)彩球的大小

(2)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搭配

(3)作业干净,胶水贴牢固

(4)作品展示

三、先小组里展示,再各派出最好的一位同学上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最后颁布一、二、三等奖并发奖品。

四、游戏竞赛《打保龄球》

规则:将全班分成两组并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距离水平线2米远的地方依次排列9个汽水瓶(见图)并标明得分。选手在比赛时,如果打倒了其中一个瓶都可以加分,累积分数最高者,为胜者。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制作彩球,同学们有的做了西瓜,有的做了葡萄,有的做了猪八戒„„大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都很出色,不仅做得好,而且都玩得很开心,使我们的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

第十二课

小树快快长 教学目的:

1、运用废旧的挂历纸等材料制作立体的树。

2、认识树的结构特点,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激发学生爱树、爱家园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树的立体制作。难点:树的立体重把握。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树及小树林的图片、投影、或课件。学具:废旧的挂历纸、彩纸、剪刀、浆糊。教学设计

(一)观察感知

1、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小树林去玩,想去吗?

2、欣赏课件:美丽的小树林(小朋友在树林做游戏,看到有各种漂亮的树,还有小动物及鸟叫声。)

3、你喜欢刚才的小树林吗?你觉得这个小树林漂亮吗?

引导渗透爱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情感。

(二)讨论赏析

1、小树林里举行树木的选美比赛,想请我们小朋友做评委,你们愿意吗?

欣赏各种形状颜色的树。

2、请小评委评出你认为最漂亮的树,并说出你的理由。

3、小结:每棵树都有它不同于别的树的美丽的地方,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可爱的地方。

(三)自主表现

1、我们来造一片小树林吧,让它们陪我们小朋友一起成长!

2、我们该怎么造小树林?

① 可以用什么材料做?

② 我们怎样让小树站起来?

树干做成圆柱、圆锥等立体形状,或者在底下折出一块站立。

③ 我们怎样让小树变得漂亮或者?

各种形状的树冠、树叶,可以折、用剪刀剪、撕、粘等。

选用颜色漂亮。

鼓励大胆特别的想法。

④ 怎样变成一片小树林?

合作。把小组里几个人做的小树放在一起。

小组先讨论分工,我想做一棵怎样的小树。

3、师生制作小树,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摆成一片小树林。

注意摆的位置分布合理。

(四)交流评价

1、组员评价哪棵小树是最漂亮的,或者最特别。

2、组间评价

你认为哪一片小树林最漂亮?

3、师评发奖

发给最佳团体奖。奖励最漂亮小树林的小组成员。

发给最佳个人奖。奖励制作最漂亮的小树的小朋友。

发给创意奖。奖励想象丰富特别的小朋友。

(五)总结

一起把小树林合成一片全班的大树林,每一棵小树代表一个小朋友。

让小树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在集体中快乐的成长。

第十三棵

折纸动物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主要是以折纸为主,另外用剪、撕、贴,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制作小动物的练习。

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和形体比例折出动物成为本课的要点。

折出小动物之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教材给予的制作方法较简单,难度不是很大,留给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空间很大。

另外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精神。教学目的: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学会把握动物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能基本运用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5、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2、学会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难点:

培养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教学用具:动物娃娃、范画、课件、折纸作品、各色蜡光纸、音乐带、水彩笔、黄色塑板、双面胶,若干树叶和花布头等。

教学准备:

1、学生席地而坐,排两排。

2、将若干个动物娃娃挂在教室里。

3、将一张淡黄色塑板放置幻灯幕布下。

4、展示课件:(《折纸动物》的封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手拿一只纸折的千纸鹤入场。(用千纸鹤引出一个小故事)。

2、课件展示:(动物王国中的选美大赛。)

3、老师提问:“动物王国中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

4、投影仪展示:范画(天空、陆地,水中的小动物代表比美)。

5、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哪个小动物最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6、深入:“小朋友,你们还认为什么小动物的体形和颜色很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7、学生站出来,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和动态。(学生进行声音和肢体模仿练习。)

8、课件展示:(天上、陆地,水中的小动物图片。)

9、老师提问:“图片中的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身体各个部分互相有什么比例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二、新授:

1、故事接下去:“动物王国里这么热闹,我们的纸动物也想来凑凑热闹。”(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

2、投影仪展示: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动态和种类的纸折小动物。

3、每出示一个后提问:“这个小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

4、开始引导比赛:(学生准备动手制作折纸小动物)。

5、按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天上动物、陆地动物和水中动物),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小组围成一个圆圈。

6、老师讲解折剪小动物的三大要领:(1)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2)可以在折纸的基础上,用撕、剪、贴等方法进行完善作品。(3)用画笔添加小动物的各个部分。

三、练习:

1、开始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发放各色蜡光纸给学生。)

2、老师坐在地上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小动物)(折纸过程中穿插音乐)

3、在折剪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老师发放小树叶和花布头给学生,让学生对折纸进行添加,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添画。)(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将双面胶贴在学生作品后面。)

四、评议:

1、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投影仪展示作品,讲出自己的想法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大家一起评议。(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将双面胶贴在所有学生的作品后。)

2、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按种类贴在黄色塑板上进行展示。

3、老师在三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答)

4、老师请作者上来讲评自己的作品(特点和制作方法),其他学生也评议。

5、老师奖励学生,学生去拿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娃娃,大家鼓掌表扬。

五、活动:

比赛结束,老师带学生放松小手。老师和学生一起跳舞。(音乐带《我有一双小小手》伴舞)。

六、延伸:

1、学生将自己的折纸作品贴在黄色塑板上,将作品全面展示。

2、老师提问:“小动物这么美,周围好象缺了什么?”(学生回答)

3、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水彩笔将折纸小动物四周美丽的风景进行添加。(天上、陆地和水中的风景)。

4、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动物王国。(放音乐)

七、德育渗透:

老师提问:“小动物们这么美丽,这么可爱,我们应该怎么对它们呢?”(学生回答)“要怎么保护它们呢?”(学生回答)

八、尾声:

1、课件展示:(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向小朋友们说再见。)

2、老师带小朋友们向小动物们说再见。

3、老师和小朋友们互相说再见。

4、结束。教学心得:

第十四课

瓜果飘香 教学目的:

1、认识瓜果的基本形状和了解色彩运用发的规律。

2、初步了解观察性绘画的基本方法。

3、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水果的基本形和了解熟悉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难点: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教学准备:

教具:几样不同的水果、一块小布。学具:水果、水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老师拿出一块布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并蒙上其眼睛,拿一个水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2、揭示课题:瓜果飘香。

3、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可以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去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观察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吃到过的水果。

3、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4、学生自主的形容其他吃到过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达直观感受的能力。)

三、品位体验

1、教师拿出部分水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体验和感受。1)用眼睛看一看水果外形和色彩的特点; 2)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不同的香味; 3)用嘴巴尝一尝水果的不同口味。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的感受:外形、色彩、香味、口味等。

3、学生用眼、鼻、口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水果,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直接感受和水果内在的美。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

5、说一说哪一种水果最美丽,为什么?

(让学生用眼、鼻、口去直观的了解水果的各种不同的特点,加强对水果的了解。)

四、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将观察分析与想象迁移相联系,经组合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瓜果。

2、教师巡回协助辅导。

3、学生自主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也可以描绘与想象结合的新水果。(想象创造。)

五、交流评析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2、教师总结。

3、学生互评:比一比谁画的水果漂亮。

4、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体验成功。)

第十五课

由小变大的画 教材理念:

遵循低年级美术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已基本理念,教学中应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和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思考,对话等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目标:

1、使儿童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形式,并以丰富的表现手段呈现。

2、设计一幅较有趣味的由小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让儿童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探究如何把画由小变大。教学难点:

在拼合作画的过程,使已画形象与未画内容不断关连,扩大合理想象的空间。

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书、课前搜集的不同绘画用纸、水彩笔、蜡笔、剪刀、胶水。

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变一变

1、出示一幅小图,根据小故事的展开,逐幅扩展小图,使画面由小变大;

2、出示课题。

二、想一想,说一说

1、幻灯演示环变大的过程,探讨此画的特别之处

1)老师的这张画和你见过的连环故事画有什么区别?

(每张画是连着的)

2)为什么8张小图拼起来会变成一张画?(每张画和相连的画是连接着的)

3)这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废纸片)

4)你觉得还有什么样的废纸片能画这样的画呢?

2、小结:平时我们身边总是有些废纸片,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这些没什么用,就把它给扔了,这样做不但觉得可惜、浪费,还不环保,污染环境。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废纸片?

三、看一看,试一试

1、老师带大家到“趣味小画园”去,看看小画家们是怎样利用这些纸片的。

课件演示:

1)废纸片→拼合→逐幅添画。

2)观察<<火车跑>>、<<赛车>>、<<郊外汽车>>三幅画拼合的过程

说说小画家们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使画不断变大的画的?

3)小结出三种拼合的样式

4)欣赏画园里其他小朋友的画。

2、尝试其它的拼法

1)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拼合方法吗?请那出自己的废纸片试一试

2)让部分学生上前介绍不同的拼合方法

3)请告诉同桌你打算在纸片上画什么内容呢?

启发谈话,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想象与已画形象相关的未画内容。

四、做一做,画一画

1、作业要求:选一种你喜欢的样式,从一块开始,画一幅不断变大的画。

五、比一比,评一评

1、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的作品;欣赏别人的作品。

2、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创意?为什么?

第十六课

蚂蚁搬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劳动的喜悦,树立集体意识,培养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绘画形式,通过集体创作,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难点: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以及蚂蚁搬家过程的拟人化的想象。作业设计:

用绘画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童话故事《蚂蚁搬家》的创作。教学准备:

教具:CAI课件、范画、场景道具、画纸、奖励星、评价表。

学具:课本、卡纸、水彩笔、各色蜡光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蚂蚁的生活环境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儿歌《小蚂蚁》导入:

1、听,歌曲唱的是谁?

2、今天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蚂蚁,让我们随着音乐快乐地跳起来吧。师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

二、画蚂蚁

(目的:认识蚂蚁的外型特征,学习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的方法。)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观察了蚂蚁并做了记录,请说说你观察到蚂蚁是什么模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用动画展示蚂蚁的外型特征。

2、老师还鼓励大家尝试着把你观察到蚂蚁画下来,请把你画的蚂蚁给你的小伙伴欣赏欣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并请1—2名学生介绍画蚂蚁的方法。

3、动画展示绘画过程:(1)引导观察:可用什么基本形状画出蚂蚁的三个部分?(2)归纳画蚂蚁的基本方法。

4、CAI 课件展示蚂蚁的动态。(1)“黑豆豆”作自我介绍。

(2)引导观察:学一学“我”(黑豆豆)的样子,说说我在干什么?

5、小结:刚才老师讲了写实和卡通这两种画蚂蚁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6、请你在作业纸上用线描的形式画一只卡通蚂蚁。

7、看一看,评一评:

(1)、请把你画的卡通蚂蚁给你的小伙伴欣赏欣赏,并说一说你画的小蚂蚁在干什么?

(2)、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还可以,请你轻轻笑一笑;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比较满意,请你笑着摆摆头;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很满意,请你使劲地拍拍手。

三、蚂蚁搬家

(目的:

1、创设蚂蚁搬家的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灵感。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树立集体意识,培养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

1、蚂蚁是一种很讨人喜爱的小昆虫,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很有趣的现象:

——动画演示情境,引导观察:(1)听,什么声音?天气怎样?(2)小蚂蚁们在干什么?

2、动画演示蚂蚁搬家的情景,引导观察:小蚂蚁在搬什么?怎样搬? 师:可以站起来在自己的座位旁学一学蚂蚁的动作,或和小伙伴边看边轻声地讨论讨论,注意不能影响别人学习。

3、出示食物道具,模拟表演蚂蚁搬家的场景。——师指导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4、议一议:看了这两个小组的表演,请说说你得到什么启发,或提出什么问题?

5、启发联想:除了用手抬,你还能想出更好、更快的办法搬家吗? ——根据学生回答,用CAI 课件展示运输工具。

6、课件显示课本图例,讲解绘画要求:与伙伴共同合作,用拟人的绘画手法集体完成“蚂蚁搬家”的创作。可以对蚂蚁搬家的场景进行大胆的想象。

提示:蚂蚁的动作要画得夸张一些,外形画大一些,色彩要鲜艳。教师巡堂辅导,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

四、展示评议(目的:

1、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反馈,培养学生赏析、评画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2、提高认识,内化情感。)

1、组织学生进行布展和自由赏析作品。

2、评议。

师讲述评价方法,出示评价等级: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绘画技能和合作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今天大家都扮演了一回“小蚂蚁”,现在我们从绘画技能和合作行为这两个方面对你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

(1)、小组自评。(2)、小组互评。

(3)、请画得最好的那个小组组长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工的?怎样合作的?请给表现最好的同学一颗合作星。其他小组也同样进行评议。

(4)、师总评。

五、参观蚂蚁王国(课后延伸)(目的:

1、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创设蚂蚁生活的情景,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激发对昆虫世界的探究兴趣。

3、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1、小蚂蚁和我们一起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着、快乐地生活着,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要和这位可爱的“邻居”和睦相处,建立起友好的邻里关系哟。

2、你想对这位可爱的“邻居”多一些了解吗?课后我们一起去拜访拜访这位可爱的“邻居”吧。

(1)、动画展示蚂蚁的生活情景。

(2)、说一说你在观察记录表中记录了观察到的什么现象?或查找到有关蚂蚁的哪些资料?

(3)、你想问老师什么问题?

(4)、你打算怎样和这位可爱的“邻居” 建立起友好的邻里关系? 第十七课

鼓儿响咚咚 教学目的:

1、学习鼓的装饰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不同艺术间相互交融与衬托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杯、纸筒、铁筒等材料,制作出具有不同创意的鼓,并能运用绷、撕、剪、贴、画、扎等方法,装饰鼓体、鼓面和鼓边,大胆表现。

难点:鼓的制作与装饰。教学准备:

教具:CAI课件、真实的鼓、示范作品、纸杯、纸筒、铁筒、彩纸、双面胶等制作材料。

学具:纸杯、纸筒、铁筒、彩纸、双面胶等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欣赏鼓舞,初步感知鼓的形象。

1、游戏:听音乐,猜乐器。

播放《凤阳花鼓》,猜猜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欣赏鼓舞,认识不同的鼓。

二、探索,深入研究鼓的构造。

1、出示一个真的鼓与一个示范作品

比较真的鼓与老师做的鼓有什么不同?

2、交流你带来的材料,在那些可以做鼓?

3、出示做鼓的流程图(散乱的)

游戏:排列出鼓的制作方法(小组讨论)

交流答案

讲解鼓的制作要点

三、制作,创造新颖的鼓。

1、布置作业要求

你对你制作的鼓有什么要求?

2、小组合作完成 边制作边讨论

3、交流各小组的鼓,指出改进意见。

4、讨论:怎样把你的鼓打扮得更漂亮?

可以用哪些方法?

反馈交流

教师小结,示范制作要点。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装饰你的鼓。

四、游戏,感受鼓的节奏。

随意地敲敲你的小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鼓棰的制作方法。

2、通过游戏,体验不同的鼓点节奏表达的不同意思,感受艺术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展示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艺术带来的愉悦。教学过程:

一、展示你的鼓

比一比,哪一小组的鼓外形最有特色?

哪一小组的鼓图案最美丽?

哪一小组的鼓颜色最鲜艳?

敲敲你的鼓,哪一小组的鼓声最特别?

二、学习鼓棰的制作方法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敲鼓?

欣赏课件,自学鼓棰的做法。

用你已有的材料,做你喜欢的鼓棰。

三、游戏:我的小鼓响咚咚

1、教师示范,学生跟练。

教师敲出不同的节奏,让学生说说,你听到了小鼓在说什么?

跟着教师敲一敲。

2、教师给出儿歌,小组创编节奏。

A、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

B、做做、看看、敲敲、听听,鼓儿咚咚,好看又好听。

3、“秀出你的风采”,展示表演。

第十八课

办家家 教学目的:

1、认识餐具、食物的形状,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2、掌握制作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能。

3、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生活情景中愉快的完成这次的练习。难点:掌握制作餐具、食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准备:

教具:彩泥、《新年好》的录音带。学具:彩泥等泥工工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歌曲,听完后请说出这段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放音乐)揭示课题。

学生自主跟唱歌曲并说一说歌名《新年好》,也可以说一说里面的歌词等。(引入课题,引起兴趣。)

二、回忆感受

1、师:新年到来时,你们家都在忙些什么? 新年里是这样,节假日你们家的情景又是怎呢?

2、师:我们都有一个快乐的家,现在我们来玩办家家的游戏怎么样?

3、学生:贴春联、逛花市、妈妈在做点心、包饺子,全家一起吃团员饭------

4、学生:爸爸妈妈带我去旅游,我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引导学生回忆、感受生活。)

三、师生合作、创作活动

1、师:现在你们可以自由组合“家庭”,你们的“家庭”成员既可以制做餐具、菜,也可制作家具、家庭用品等。

2、现在老师来扮演“妈妈”,请其他小朋友来扮演“爸爸”、“孩子”,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组成一个家庭。

3、其他小朋友自由组合成几组家庭进行活动。

4、找“爸爸”、找“妈妈”、找“孩子”的游戏开始了,经过一阵的“乱”,孩子们自组“家庭”。各自“家庭”的成员在制作的过程中分工合作,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菜以及各种不同的生活用具、器皿等。小组活动,自主参加和家有关的活动,并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展示解说、总结评价

1、教师指定一“家长”请他说一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再挑出一道最美的“菜”,介绍制作方法。

2、请制作有创意的“家庭”说明制作的意图。

3、“家长”介绍家庭分工的情况,并介绍展示自家的作品。(可从菜的色、香、味方面介绍)。

4、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意图。

(引导学生介绍作品提高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十九课

小动物 小人物 教学目的:

1、运用树枝和彩泥进行有趣的人物、动物制作,并掌握制作技巧和步骤。

2、感受不同材质的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设计意识,让学生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彩泥和树枝塑造出一组生动的作品。

难点:学生对初步接触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的把握,怎样让这些作品在稳。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动画。学具:彩泥、各色树枝。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

1、引导学生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

2、观察动画片中人物、动物的特点和可爱之处。(加强学生直观感受。)

二、观察感受

1、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材料的不同特点。

2、观察课本中的范作,老师拿出已把树枝部分换成彩泥的作品,让学生去比较效果。

3、树枝在作品中适合做什么呢?不同的树枝有不同的用处。

4、除了书中的所用之处还树枝可以用于什么地方?

5、看一看、摸一摸树枝和彩泥,感受一下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特点。

6、比较老师的范作与课本中的范作,感受两种材料在作品中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7、学生讨论回答:又粗又短的树枝适合做大象的四肢,又细又长的树枝适合做老鼠的尾巴。树枝还适合做窗户、扫把„„获得丰富的感官印象,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准备。

(明确两种材料的不同用处。)

三、设计创作

1、作业:回忆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或其他有趣的事物,用彩泥、树枝小组合作创作一组作品。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作几组作品。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评说作品

1、请小朋友自己或互相来说一说作品。

2、学生自己或互相来说一说作品吸引人和不够的地方。(增强学生说的能力。)

五、作品展示

1、课后将这些作品展示于橱柜并引导学生欣赏和积极评价。

2、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大胆自主的发言,对作品进行互评和自评。(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第二十课

你的家 我的家 教学目的:

1、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2、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3、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重点目标:

通过欣赏、观察,认识、了解不同房屋建筑的形状、结构和色彩,掌握房屋的基本画法。

难点目标:

引导学生记忆,结合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或特征想象画出房屋,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熟悉自己居住的房屋形状及上学经过的街道以及其它场所的情况。

2、师准备学校、幼儿园、商店、加油站、医院、菜场等建筑物的照片各一张;学生家照片若干张;以学校为中心的地图一张:学校想象画一张。

3、学生准备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剪刀等工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观察(导入)

1、出示以学校为中心的地图,让学生看看这是哪?你从哪观察出这是学校的?

2、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建筑物的照片(幼儿园、商店、加油站、医院、学生家、菜场等)分别说说它们的形状、特征;学生的家有学生自己介绍。

3、从学校出发让学生逐一把照片贴在地图上。(认识方位,初步学会看地图)

二、导入

1、这是我们现在的地图,二十年后学校发生了变化„„出示学校想象画。说说这样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2、十年后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

揭题:你的家 我的家

三、自主表现

解决问题:

1、你想给自己的家设计一个怎样的外形?(屋顶、门窗、阳台等)

2、你会用什么颜色来装饰这个家?

3、想在家周围种上些什么植物?

作业要求:画出各自的家,并剪下来。看看谁的家最有特色,最漂亮。

四、学生创作,师巡回辅导 教学反思: 2011年——2012年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感受色块和抽象图形展现出来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难点:学会用几何图形和色块创作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一、游戏体验,导入教学

1、教师出示几种用彩纸剪好的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梯形、半圆、椭圆等,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出来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用这些几何图形任意的组合,有意识的形成一幅漂亮的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样的画面美不美?为什么?

4、导入课题:巧妙的组合二、学习方法,大胆尝试创作

1、欣赏教材上的范画,初步了解作画方法

2、同学之间分组探究,这种组合画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学生尝试练习,用学具中的几种几何图形拼摆组合一下,看看能组合出什么画面来。

4、老师提示:如果用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来组合,是否能产生更加巧妙的画面来

5、学生带着这个建议再次尝试,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练习组合三、展示学生优秀的创意,总结创作方法

1、老师出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学生欣赏

2、学生谈一谈尝试创作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3、老师归纳总结组合拼画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 课 时

一、开展活动,拓展学习

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全班四人一组,用画或皱纹纸剪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几何图形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漂亮而有新意的画面来。老师作评委,全班进行比赛,比一比,哪组的画最有创意,最漂亮。

2、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辨认和描绘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并乐于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想象添画

2、难点:描绘物体的外形及想象添画

教学准备:

作业纸、彩笔、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一、游戏体验

1、让学生从纸箱中触摸不同形状的物品,并说出物体的形状

2、设计提问:触摸物体的哪个部位可知道物体的形状?

3、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触摸物体的边缘可知道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边缘就是物体的形状

二、感知,描绘基本形

1、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生活用品,再与同学讨论:它的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试着画一画

3、讨论并总结绘画表现应注意的几个地方

4、老师示范,学生评价

二 课 时

一、想象添画

1、观察课件《神笔小画家》

2、设计提问:小画家是用什么办法将洗手液的瓶子变成小老鼠的?

3、讨论并总结:添画方法(内添、外添)

4、老师提示:添画时基本形不变,添画不要太多

三、戏活动:超级变变变

1、分组讨论:小组的物品可添画成什么?

2、比赛。学生四人一组,大胆给物体的基本形进行添画、添色,老师巡视指导,留意进度。

四、欣赏评价

1、评出每组优秀作品,展示作业

2、老师点评

3、谈一谈这堂课的收获

第3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猴子上树”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用相同的方法制作多种玩具。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白纸、彩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感知激趣

1、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3、出示课题:“猴子上树”。

二、自主探索

1、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三、表现创作

1、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引导欣赏要点:作品的主题想象、创作有特色。

3、学生小组讨论:“我的玩具是„„”

4、学生动手装饰。

四、欣赏评价

1、玩一玩,议一议。

2、教师参与赏评。

《猴子上树》课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并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即在折法与玩法上有创新表现。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三种折纸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做,有的学生做的“猴子”是从外面的对折夹缝往上爬,有的是从里面的内折夹缝往上爬,看到学生高兴地做,快乐地玩,我也和学生一起又做又玩。整节课极富情趣性和娱乐性。

第四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

第四篇:湘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美术《大提琴》

湘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美术《大提琴》

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对线条的比喻及象征意义感知与表现,引出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的概念。2:音乐感受及用线条的表现——尝试运用抽象的绘画造型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准备:制作工具及材料,提琴资料

教学过程: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播放一段抒情的音乐渲染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教材的活动一。各组长筛选一幅优秀作业展示。

教师展示大提琴的图片,引入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概念,并板述。提出评价学生作业的标准,要求学生完成评价,分析各作业的得失之处。教师进行指导性评述,强化学生的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区别。

板述:具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学生完成活动一作业。要求学生练习时,可以用色彩各异的色纸或者挂历纸等,先画出大提琴外形,再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分割成几个局部,注意不可把大提琴形分割得太碎,强调切割后的部分尽量保留有大提琴造型的一些特点。然后剪下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拼接画面。

(在这个小练习中,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样式并示范拼摆,重点强调构图均衡、疏密有致。学生作业建议用几张不同大小的色纸剪切,这样原有造型剪切组合后,色彩、大小的差异会产生更多组合变化的可能。)

2:继续探讨具象与抽象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进行活动二: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讨论蒙德里安的《树》,先确定树的艺术进化顺序,再讨论具象的树与抽象的树的区别及了联系,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3:境的大师绘画作品《伴奏的中心》和《尺幅内的波动威》。让学生在对比欣赏中了解不同的抽象表现语言,同时,配合一些动手小练习,加强学生对点、线、面、色等基本造型要素在抽象绘画表现中具体组织、运用的认识。

活动三:学生用线条来表现各种风。(微风,狂风,龙卷风)锻炼学生对线条的感悟能力,为下节课作准备。

5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四、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示范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资料:浅析康定斯基艺术的音乐性

1910年康定斯基创作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这也是现代绘画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绘画。画面上,所有的对物象的描绘性因素都不见了,大小不同跳跃的点,不同方向和力度的运动的线,粗野、激荡。色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从画面中涌现出来。同年,康定斯基完成了他的关于抽象绘画的重要论著《论艺术的精神》,开启了抽象绘画的序幕,明确了他的创作原则:内在需要原则。

这个“内在需要”原则,在康定斯基的理解中,与音乐在本质上有极大的相似性。音乐和绘画一样都是康定斯基认为可以表达和宣泄感情的最佳工具,正因为如此,他认为这两种方式是相通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可以相互表示的。康定斯基不但在《论艺术的精神》中,大量用音乐来作为论证艺术中普遍存在的抽象性,更在他的艺术实践中把音乐与绘画糅合在一起。康定斯基将抽象绘画中的色彩运用类比音乐中的音符,在他看来, 色彩同样具有音响和旋律效果,甚至具有交响乐般的震撼力量。用色彩来展现音乐中的心灵震荡的效果,并直接到达精神深处,是那些只将眼光盯着客观世界的艺术家们所不具备的能力。这是一种直接倾听和再现“内在声音”的能力。

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回过头来重读他的那幅抽象水彩画。在此作品中,康定斯基所能运用并付诸表达的,还只是音乐中的单声部音乐,即没有伴奏。节奏是散文式的自由节奏,没有固定的节拍,是一种配乐朗诵,每一个音节时而与一个音符相合,时而又与一组音符相合。在画面中,黑色、红色、蓝色、绿色、黄色,像高低不同的音符——况且颜色的运用有冷暖浓淡,线条有粗细刚柔,形成一种比七音符更丰富的音——用一种随意的节奏组合而成。红色作为中偏高的音色,在画面中较为活跃,是控制画面的主调,它顺畅连续,时而发出较为沉重的音,时而蜿蜒迂回,颤抖不止。红色包围穿插引导着其他颜色,从而使整个画面结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康定斯基之后又创作了《构图第二号》。画面的空间排列着颤动的、急促运动的色块,主题故事被掩埋在抽象的图案之中,作品以丰富的色彩唤起了精神性的感受。此时,康定斯基开始用从音乐那里得来的加标题的方法来表达意图,即“构图”、“即兴”、“抒情”等等。

对康定斯基影响较大的音乐家是德国的瓦格纳。对瓦格纳来讲,情节、人物等外在因素被压缩到最低限度,音乐作为感情的直接表达,使人们的心灵与之相通。在瓦格纳的全部作品中,《特里斯坦》最符合他的艺术观。这部作品的音乐属于那种人们无法评价的音乐,它把人完全抓住了,一直渗入人的心灵深处。这也正是康定斯基所需要的。

康定斯基强调了绘画和音乐之间的联系。他认为,虽然音乐(声音)必须在时间中产生,绘画(色彩)必须建立在平面之上,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共性(即抽象性)依然存在。例如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受测验者随着乐曲的弹奏,它能够准确地根据声音来选择放在他面前的各种与之相对应的颜色。比如当弹奏高音区时,他往往选择明亮而温暖的色阶(如黄和红);当弹奏低音区时,他则选择深暗和寒冷的色阶(如蓝或紫)。这就是心理学的“联感”理论所指的,从一种感觉反映到另一种感觉反映的直接转移。由于人们内心中存在着这种“音乐——绘画”之间的联感,所以,康定斯基认为绘画也应当像音乐一样,不是通过事物的表象,而是以各种基本的色彩,通过形式的规定,来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内在感情(精神)。“在这里,色彩直接影响了心灵。色彩犹如键盘,眼睛好似音锤,心灵仿佛绷满着弦的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他有意识地按动着各个琴键,以激起心灵的有目的的震动”。康定斯基经历了几个探索的阶段,逐渐从表现的和即兴的,向构成和几何化、具有清晰构图的自由风格发展,但康定斯基的绘画依然保持着剧烈的节奏感,保持抽象形式的继续不断的冲突活动。

1926年,康定斯基发表了他的第二部重要论文《点、线、面》,作为《论艺术的精神》的有机延续。在《点、线、面》中,康定斯基想给艺术作品的要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下一个比较绝对的定义。这种关系,是指一个要素对另一个要素,以及对整体的关系。论文一开篇就提出艺术的基本要素问题,即缺少它时,该艺术固有的作品一般无法成立的要素:也就是点线面。经过抽象处理或点线面这些本来就是抽象的形式,本身并无多大意义,就像现实主义绘画中的对象本身或其外表一样,重要的是它们的内在共鸣和生命。

康定斯基在《点、线、面》中对绘画的各个要素都作了详细的论述。我们在此作一个简单的描述,说明这些绘画要素和音乐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点,具有最简洁的外在形态,而内在地理解时,又体现为向心的紧张性。点在纯粹的绘画中的内涵是无限之大的。从点的外在性和内在因素的多容性来看,纯粹的点就能够构成一幅作品:当一个点被置于平面的中心,或非中心的构成,或者在平面上逐渐增多点的构成,但产生出来的效果却不同,这取决于不同的需要。音乐上的点的作用不管是用来定音还是用来伴奏,都是必不可少的。所有的单音都是单个的点,它的非连续并置即构成曲子(或旋律)。

线是由点在连续并置或运动而产生的,它体现了内在活动的性质及方向。线在康定斯基作品中的意义,以及它带来的音乐效果同点一样是积极的。线的波动、线的粗细变化体现了一定的音乐意义,线的多重复合又产生更加复杂的音乐意义。与此对应,音乐又具有线的性质,各种乐器固有的音的高度,可以用线的宽度来表示,小提琴、长笛、短笛等发出的音形成极细的线条。中提琴、单簧管则发出略粗的线条。再者,低音乐器中那幅度慢慢由窄变宽的线,也就是达到低音大提琴、铜喇叭的最低音的线。不仅是宽度,而且在色调上,那给人以各种色彩感的线,也可以由各种乐器的各种音色来表现。而旋律本身也体现为线。

对艺术形式要素的不断深入探索,康定斯基逐渐走向成熟,在创作上迈入理性的构成时代,他说创作绘画正如音乐的作曲一样,要有感性的发挥,也要有理性的安排。他的作品也越来越显示他的丰富思想。《伴奏的中心》即表现了这种思想:华丽的大幅作品,强调中央的大形态,用明朗的色面组合成独特的形象,周围陪衬着许多小形态,中心与各部分的伴奏,全体合成浑然一体,充满音乐感。

康定斯基晚年的巅峰之作是《构成10号》。已明显不同于那幅水彩作品,此作画面结构复杂,气势庞大,暗褐色的底子上,各种华丽的色彩以各种形象呈现出来:大小不同的面,方向不同的线穿插交错,不同颜色的四角形的星点缀其中,整个画面活跃、跳动,有壮丽的交响诗的感觉,也达到了交响乐的性质。康定斯基在总结造型艺术时说:“伟大的造型艺术作品是交响乐曲,其中旋律的因素„具有一种稀少的和附属的作用‟,主要的因素是„各个部分的平衡和系统的安排‟。”在交响乐中,强调的是一种复杂的整体效果,主题被转变成千百种形式,它的节奏被完全分解,按片段重新组合,并充分展开。这众多的组合与展开,相互冲突、交差产生矛盾,局部矛盾得到解决,就得到局部的平衡,整体的矛盾冲突得到解决就体现了整体安排的系统性。我们从康定斯基的这幅《构成10号》中,就能很明确地体会他的这种“造型艺术——交响乐”的艺术主张,也论证了他写《点、线、面》的主旨。

在康定斯基的绘画中,从点到线,以及点和线组合的构成,与音乐中从单音到旋律以及它们的组合,这两者在外在性上是何等的相似,而内在性质又极一致。甚至现在普及的音乐上的图形表现——记谱法,不过是点和线的各种组合。基本上能够说,康定斯基以点线面为要素创作抽象绘画,不管外在性还是内在性上,主要的依据就是音乐,可以说,音乐是康定斯基绘画中的主题。如果从他的绘画中抽出音乐成分,不能说其价值无法存在,但至少仅流于一种拘于形式的装饰画。看康定斯基从早期到成熟期的作品就能够发现,其结构的发展过程,与音乐的从简单到复合结构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

第五篇:湘版美术二年级下册《大脚丫》

第一课《大脚丫》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造型各异的鞋,了解生活中鞋的功能与结构,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纸拖鞋的装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的朋友大脚丫想换一双新鞋,她穿腻 了旅游鞋、凉鞋、高跟鞋,想换一双拖鞋。而且,还想换 一双特别的拖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为大脚丫做一双独特的纸拖鞋吧!

2、板书课题:大脚丫

二、制作方法:

1、欣赏各种漂亮的拖鞋。

师:你们发现这些拖鞋共同的地方没有?它们都有些什么部位?

生:(有鞋底、鞋帮)

2、制作鞋底。

教师准备几双大小不一的鞋底(爸爸妈妈的、小婴儿的以及一双与学生现在的脚差不多大小的鞋底)。

师:哪双鞋底更适合我们穿呢?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制作一双最适合自己大小的鞋底?

小结:照着自己的脚稍大一点描出轮廓。

3、制作鞋帮。

师:鞋帮都有些什么形状的呢? 小结:带状、有宽窄或多少之分。

4、教师示范制作步骤,并强调鞋底与鞋帮的粘贴方法。① 画脚印 ② 做鞋底、鞋面 ③ 粘贴鞋面与鞋底

三、装饰方法:

1、师:鞋子的鞋底和鞋帮都做好了!可大脚丫拿到拖鞋以后 并不是很高兴,因为这双拖鞋白白的,接下来怎么办呢?

生:(做装饰)

2、欣赏一些有特色的鞋底与鞋帮,教师提示: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哪些花纹进行装饰?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制作的时候是先粘好鞋底与鞋帮再装饰好些,还是先装饰再把两者粘贴起来好些?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纸拖鞋并进行装饰。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把制作好的纸拖鞋放到鞋架上展示,其他学生参观、评价。说一说:你觉得“大脚丫”会喜欢哪双拖鞋?为什么?

下载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美版)

    第1课 请到绿色商店来 教学目标: 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尝试为一种绿色食品做一个合理的包装设计。 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为喜欢的产品做一个广告设......

    湘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 七彩飞虹 教学目标: 1、 本课抓住了彩虹的颜色排列,使学生得以准确辨认并牢牢地记住这几种常用色的名称。 2、彩虹的七色源自于太阳光的折射。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教师可......

    湘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家乡美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因入校刚刚一年多,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差。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培养。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不少学生美术学习兴......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难点:两形重叠处区......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大脚丫 【教学目标】 1、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目的: 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画家眼中的儿童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