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

执行人:王凤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板题】:

12、心声

黄蓓佳

二、整体感知: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作业布置】:

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对其进行分析。【板书设计】:

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

明确: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2、研讨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⑴、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

么。

⑸、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二、理解主旨:

1、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明确: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3、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明确:

“心声”的含义: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作业布置】: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人物:李京京(沉郁、指著、倔强)朗读要求被拒绝(开端)

情节 用真情和体验练习朗读(发展)

声情并茂朗读(高潮、结局)

【课后反思】:

第二篇:第12课《荷花》教学设计

第12课《荷花》教学设计 黄河路第一小学 曹慧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2、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描写荷花开放的词句,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成一池荷花。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欣赏荷花图片,谈谈感受。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3、教师导入: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而且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他一起到文中去细细欣赏吧。看看他是如何描写荷花的?

4、板书课题:荷花,齐读课题。

二、认真品读,领悟课文

1、品读第2自然段。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荷叶美和荷花美的句子和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告诉他们你的感受。

2、小组分享

(1)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你认为最能表现荷叶美的句子。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那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好?

你能把荷叶之间挨挨挤挤的感觉读出来吗?(板书:荷叶多)

(2)还有哪个词语你认为用得好?。

(板书:色彩美)指导,碧绿重读。

生:“大圆盘”用得也很好,写出了荷叶的样子。(板书:样子美)

(3)在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漂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呢?能不能用其他字来替换一下?再读一读。(4)想象一下,冒出来的白荷花仿佛想干些什么?(5)它们都有哪些姿态呢?

谁想完整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荷花的各种姿态呢? 看一看,作者描写荷花时用了一个什么句式?(6)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这说明荷花不仅很美,而且姿态各异。(板书:姿态各异)

2、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些问题的答案。①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②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 ”画下来。③这里的“画家”指的是谁?

多么美丽的一幅荷花图呀,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再把2、3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3、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同学们,这么多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画面。(教师配乐朗读)(1)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仿佛”是什么意思?

4、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1)如果,现在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告诉你悄悄话?会说些什么呢?

(2)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那么,同学们一定也很喜欢这一自然段。现在小组试着读一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3)原来这一切都是梦境,我才记得我不是荷花,而是引读(在看荷花呢)。(4)作者已经陶醉在荷花池中了。相信,有不少同学也已经深深的被这美丽的荷花给吸引了,那么就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第4、5自然段吧!

5、齐读全文,整体感受

这幅荷花图真的很美,美得让作者陶醉,美得让大家流连忘返。那么让我们再通过动听的朗读再次感受美丽的荷花池吧!板书设计:

荷 花 荷叶:荷叶多

色彩美

样子多

荷花:姿态各异

第三篇: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篇:第12课 心声补充学案

第12课 心声补充学案

导入:

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学习目标:

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3、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温馨提示:

时间顺序

四个场景: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1、程老师准备上一堂公开课,发了一篇讲义,是俄国契诃夫写的《万卡》,并指定了六个同学朗读。

李京京看了好几遍,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非常想读一段。可程老师因为他嗓子不好,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2、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3、第二天放学后,程老师让指定的那六个同学留下来,各人把自己朗读的一段反复读了几遍,京京心里痒痒的,趴在教室的窗户外面听。

胖胖的赵小桢读出来的调子总是软软的奶声奶气的,京京勇敢的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4、公开课上,在赵小桢不敢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

程老师开始有点慌乱,后来“只好”让李京京接下去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

二、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情节:

公开课前(1-17)想读课文(开端不安)

遭到拒绝

回家路上(18-27)偷读课文(发展难受)

引起回忆尊重关爱每个学生

第二天放学(28-44)纠正错误(发展委屈)

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45-59)朗读课文(高潮感动)

打动师生(结局感动)

三、跳读课文,感悟“心声”。

1、《万卡》为什么能那样的打动李京京?

《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

2、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

他想通过朗读课文,表达内心的情感,借此发泄心中积郁的思念。

3、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表层含义: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发泄内心的感情。

深层含义:

(1)要求老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 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2)渴望家庭幸福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3)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作业:

小说中李京京与作品中万卡的境遇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他极力想朗读课文,在公开课上终于获得了机会,他深情并茂的朗读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第二课时

一、交流作业,再入《心声》

启示一:

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

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二、分析人物形象,品位“心声”

1、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李京京?结合小说内容谈你对李京京该人物形象的认识。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本文人物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什么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所产生的感触、看法、联想、情绪、意愿等的描写。它是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的内在表现。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探究心理描写:

作者在塑造两个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李京京这一形象时,心理描写刻画得十分细腻、真实。请同学们找出并分析这些心理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京京课前非常想读课文的愿望;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课上想读课又不敢举手的矛盾;真情投入而读过了头的懊悔等。

有间接描写,如课前渴望老师让他读书,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的神态,结结巴巴地话语,课上“他咬了咬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希望得到朗读机会的动作等。

作用: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人物形象:

1、李京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自信勇敢、执着坚定、善良宽容,渴望亲情和温暖,执着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作出评价。

程老师认真、好强、自信;工作认真负责,随机应变,勇于改错;重视优秀学生,但忽略了普通学生,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课堂反思: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三、发挥想象,交流“心声”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

⒈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程老师请你满足我的愿望吧!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⒉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我会尽量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你展示你的才华。

四、表露真情,倾吐心声

从小到大,我们都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师长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老师听?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五、主题探究

课文以“心声”为标题,“心声”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心声的含义:第一层:指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回忆、插叙)

由凡卡的爷爷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亲情)

由奥尔迦想到了自己的小伙伴妮儿„„(友情)

第二层:指李京京非常渴望表达内心感情的愿望。

第三层:作者借小说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主题思想:

通过写李京京渴望表达亲情的心声,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真情,批评了教育领域里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心声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

1、理解题目的深刻涵义,把握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难点:

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的“心声”吧。

二、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李京京班上要上一节公开课,老师预先指定了六个她信任的学生朗读课文。李京京很想朗读这篇文章,因为李京京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和感受。可老师却因为他声音沙哑,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京京的请求。李京京只好躲进小树林里去读这篇深深打动了他的文章;他情不自禁地为同学纠正不正确的朗读却遭到同学无端的嘲笑。公开课上,老师预先指定朗读的同学由于怯场没有站起来,京京却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文章,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2、小说,可以将小说情节的发展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

开端:区教育局要在“我们班”组织一次公开教学课,李京京想朗读课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师的拒绝。

发展:李京京躲在小树林里朗读课文;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高潮和结局是:李京京勇敢地举起手,在公开课上用真情朗读课文,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3、小说的情节,一般说来要曲折才能吸引人。也就是说主人公要做某件事,可又很多因素让他不能很轻松地做成,这就叫做矛盾冲突。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

本文主要的矛盾冲突是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却以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为由不同意他读。

三、研读课文。

1、一个想读,一个不让读,课文好像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果真如此简单吗?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冲突与课文标题“心声”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以“心声”为标 题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请大家先思考两个问题: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将你的依据提供给大家。

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文章中万卡的经历与李京京相似,读《万卡》,李京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根据课文第19~24段中的叙述得出这个结论的。)

2、那么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让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呢?

因为李京京声音沙哑,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

3、在我们看来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那么大家想到过另外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被命名为“心声”?

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课文15段中“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课文32~41段写李京京纠正同学错误的朗读遭到同学嘲笑。

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课文18~21段,写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书,表达了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4、大家都能从阅读文本出发深入挖掘,形成自己的观点,很善于阅读。大家讨论过程中是否还注意了一个问题,你认为程老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真的就只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吗?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

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平等的态度。“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平等的态度。

程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抱的是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喜欢的课文,却遭到程老师的严词拒绝,“不行,„„念不好”,说明程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抱的是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

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程老师不惜弄虚作假,表现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的还是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校的荣誉,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在孩子心中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说明平时的教学就不是民主的教学,学生的思想感情从未得到关注和尊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没有被老师当作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课文38段,“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39段:“对呀,只有老师才有资格说这个话。要是程老师说不对,那就是真的错了„„”,这说明在孩子心中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说明平时的教学就不是民主的教学,学生的思想感情从未得到关注和尊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没有被老师当作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

小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因此,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焦点。

四、师生交流,阅读延伸。

1、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你离我们近些吧,请弯下身子来倾听我们的心声吧!

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我们之间不仅需要知识的传递,更需要感情的交流。

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不要因为我们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否定我们,我们需要的是您无私的帮助!

假如我是程老师,我会客观、公正地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假如我是程老师,我的公开课一定和平时一样,我要让我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绝不做秀!

2、是啊,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对教育有着许多切身的体会与感受,请用精练的语言,讲述你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表达你的心声。

五、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下载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2课巧用瓶盖 教学 设计范文

    第12课《巧用瓶盖》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宋玉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2、引导学生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制作有趣的物品。 3、让学生能够对废旧材料制作......

    第12课 《收信、回信》教学设计

    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 第12课 《收信、回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陕西科技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第3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

    《心声》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1 《心声》是一篇儿童小说,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李京京”的小男孩,因为和万卡有着相似的人生遭遇,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 学设计 赵棚镇初级中学赵桂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 【教材分析】:《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一篇儿童小......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方案 〖一般信息〗 教材来源:初中九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主题:小说单元/少年生活 课时:共一课时,第一课时......

    《心声》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心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教师激趣,学生探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