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收信、回信》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8:1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2课 《收信、回信》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2课 《收信、回信》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12课 《收信、回信》教学设计

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

第12课 《收信、回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陕西科技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第3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电子邮件基本概念和局子邮箱申请和基本使用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电子邮件的收信与发信,完全掌握电子邮件软件的常用操作,能够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网上交流,培养学生的文明上网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认识QQ软件中的电子邮箱的功能;

2、教会学生掌握QQ邮箱的使用方法;

3、教会学生掌握使用QQ邮箱来收信与回信;

二、过程与方法

任务驱动与演示观摩、探究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逐步掌握操作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文明的网络交流习惯,做一个文明网络公民;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掌握使用QQ邮箱来收信与回信。教学难点:

使用QQ邮箱来收信与回信。教学方法:

演示法、情境引入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看演示学习、实践操作探究、回顾总结提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与电子教室教学环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认识QQ,介绍QQ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介绍QQ邮箱,演示登录QQ邮箱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

1、QQ邮件的发送方法; 教师演示邮件的发送方法;

学生试着给同桌或者其它同学发一封电子邮件,观看发送状态确认发送的成功与失败。

2、收信

教师演示邮箱的收信方法;

学生操作收取刚才同学发给自己的邮件;

3、回信

学生观察邮箱软件的各个功能按钮,试着操作回信;

回信成功的同学介绍操作方法;

4、实践练习

学生可以自由交换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拿着交换到的电子邮箱地址利用电子邮箱进行交流。

三、回顾总结、提升拓展

1、同桌相互小结,交流学习收获;

2、指定学生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3、教师拓展提升。

板书设计:

我的QQ邮箱:297024146@qq.com

信 12课

收信、回信

第二篇:第12课《荷花》教学设计

第12课《荷花》教学设计 黄河路第一小学 曹慧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2、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描写荷花开放的词句,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成一池荷花。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欣赏荷花图片,谈谈感受。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3、教师导入: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而且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他一起到文中去细细欣赏吧。看看他是如何描写荷花的?

4、板书课题:荷花,齐读课题。

二、认真品读,领悟课文

1、品读第2自然段。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荷叶美和荷花美的句子和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告诉他们你的感受。

2、小组分享

(1)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你认为最能表现荷叶美的句子。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那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好?

你能把荷叶之间挨挨挤挤的感觉读出来吗?(板书:荷叶多)

(2)还有哪个词语你认为用得好?。

(板书:色彩美)指导,碧绿重读。

生:“大圆盘”用得也很好,写出了荷叶的样子。(板书:样子美)

(3)在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漂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呢?能不能用其他字来替换一下?再读一读。(4)想象一下,冒出来的白荷花仿佛想干些什么?(5)它们都有哪些姿态呢?

谁想完整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荷花的各种姿态呢? 看一看,作者描写荷花时用了一个什么句式?(6)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这说明荷花不仅很美,而且姿态各异。(板书:姿态各异)

2、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些问题的答案。①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②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 ”画下来。③这里的“画家”指的是谁?

多么美丽的一幅荷花图呀,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再把2、3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3、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同学们,这么多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画面。(教师配乐朗读)(1)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仿佛”是什么意思?

4、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1)如果,现在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告诉你悄悄话?会说些什么呢?

(2)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那么,同学们一定也很喜欢这一自然段。现在小组试着读一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3)原来这一切都是梦境,我才记得我不是荷花,而是引读(在看荷花呢)。(4)作者已经陶醉在荷花池中了。相信,有不少同学也已经深深的被这美丽的荷花给吸引了,那么就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第4、5自然段吧!

5、齐读全文,整体感受

这幅荷花图真的很美,美得让作者陶醉,美得让大家流连忘返。那么让我们再通过动听的朗读再次感受美丽的荷花池吧!板书设计:

荷 花 荷叶:荷叶多

色彩美

样子多

荷花:姿态各异

第三篇: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

执行人:王凤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板题】:

12、心声

黄蓓佳

二、整体感知: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作业布置】:

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对其进行分析。【板书设计】:

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

明确: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2、研讨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⑴、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

么。

⑸、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二、理解主旨:

1、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明确: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3、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明确:

“心声”的含义: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作业布置】: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人物:李京京(沉郁、指著、倔强)朗读要求被拒绝(开端)

情节 用真情和体验练习朗读(发展)

声情并茂朗读(高潮、结局)

【课后反思】:

第四篇: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五篇:第四单元第12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12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鸦片战争》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概况,其中主要与政治和外交比较为主;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第四,英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第五,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南京条约》。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初中的教材更注重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整个过程,高中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七)教学用具(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按小组的形式摆放课桌。(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设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1)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教材或者其他参考书)(2)结合课本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3)结合课本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4)依据教材,客观辩证的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新课导入部分罂粟花,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可是它却被殖民者用来作为一种武器,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家拖入了痛苦的深渊。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三)师生互动部分1.课堂探究部分——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在幻灯片上分别给出一些能反映中国和英国当时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和英国的差别。第一张幻灯片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纺织图、英国工厂的机器大生产、中国传统的牛耕图、英国田间的机器耕作。引导学生分析战前中国和英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还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英国是及其大生产。第二张幻灯片是也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清政府的军机处、英国议会大楼、清政府的战舰木船、英国的铁甲舰。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成下表: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项目中国英国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设计的意图:通过学生对历史图片的直观感受,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比较得出鸦片战争前英国和中国的差别,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2.虎门销烟(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回答)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设计意图: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观点,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本质分析历史事件。)4.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让学生结合前面的课前探究和课本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1)中国战败的原因:①主观原因:中国制度腐败、军备落后;②客观原因:英国的强大;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2)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分析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5.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完整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门户大开,损害贸易主权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协定——丧失关税自主权④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⑤《望厦条约》——破坏领海主权(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中国跟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品等条约的内容,认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6.鸦片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捷克课本和所学的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社会矛盾: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4)思想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5)历史阶段:中国近代史开端,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7.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爆发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四万万人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大门,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材料二:鸦战前后中英贸易(单位:万英镑)年份***51846输华商品总值52.496.9239140材料三:国家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中国3.6亿0.75便士洪都拉斯14600人934.5便士(1)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英国的绵纺织品在中国滞销(2)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消费水平低下;商品不受欢迎;(3)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归纳历史信息,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2)鸦片战争的经过:主要让学生自己归纳,老师主要是提示几个关键的点比如:时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等!最后老师在幻灯片上打出一些具体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3)《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在幻灯片打出来,给学生分析一下,主要介绍开放的十一个通商口岸,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一是遍布整个沿海,二是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让学生依据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政治上: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经济上: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清政府的变化:政治上: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服用和工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革命(总理衙门、总税务司、京师同文馆);经济和思想上:兴起了至灾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7.思维拓展:(学生分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参考答案: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站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也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部分1.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鸦片战争

结果: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一批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影响

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果:中国失败,失去更多新的权益

影响

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兴起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本节课总体上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题作用,整节课上老师基本上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最后思维拓展的设计,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史观分析历史问题。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很紧,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不充裕。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讲解有点单调和枯燥,应该提供更多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凡名家治史都讲究“论从史出”。的确,说任何话都是要有根据的。在分析战争的必然性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引用了较为丰富的材料来给学生以深刻之体验,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比空洞的叙述结论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实现师生的互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关键是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教室主要是在关键时候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载第12课 《收信、回信》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2课 《收信、回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 【学情分析】 本文实际上讲的是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教育的......

    第12课小河与青草 教学设计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学 校主备人教材分析 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告诉人们的至亲至爱......

    第12课 图文并茂美文章 教学设计

    第12课 图文并茂美文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在小报中添加图片,掌握插入图片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图片的调整,掌握对图片尺寸、大小、位置和环绕方式的设置。 3.培养......

    scratch教学设计 第12课盛装跳舞

    第12课盛装跳舞 教学目标 1、学习范例,复习和运用2、学习范例,复习和运用模块中各种图形特效的模块。模块中模块和模块控制角色执行脚本。 3、学习范例,能理解和运用 模块,控制......

    第12课巧用瓶盖 教学 设计范文

    第12课《巧用瓶盖》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宋玉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2、引导学生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制作有趣的物品。 3、让学生能够对废旧材料制作......

    第12课艺术字体扮漂亮教学设计

    第12课艺术字体扮漂亮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此原则下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2课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2课 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主权国家;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