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2课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2课 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主权国家;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我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能说明我国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2、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能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是如何坚持外交政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教学重、难点]
1、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2、我国的外交政策。[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12课 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导入新课] 【视频资料】: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中国维和部队在海地
中国维和部队在海地、非洲都执行过维和任务,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这些国家修筑道路、建桥梁、运送各类物资诊治病人等。当地条件及其恶劣,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另外,到驻地学校捐钱捐物、为战争孤儿买衣送物„„ 【教师引导】:你知道什么是联合国维和吗?
我国为什么要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参与维和行动?
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国与国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 【教师点拨】:国际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国家间利益相悖是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国际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由许多成员组成,有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其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问题思考】:
你知道现在全世界一共有多少主权国家吗? 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1、主权国家的含义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截止2008年1月1日,世界上共有196个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实体单位,是国际社会最 主要的参加者。【教师活动】:说说你知道的国家名称?这些国家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
主权国家必须具备四个要素:(1)固定的领土(2)定居的居民(3)统一政权(4)国家主权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多媒体资料】:
独立权:是指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平等权:是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
自卫权:是指国家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教师讲评】: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某种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目前,联合国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补充资料】:
国际组织名目繁多,规模不一,如我们熟悉的联合国、欧洲联盟、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学生联合会、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联盟等。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各个国际组织宗旨不同,职能各异,性质和作用也不相同,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3、联合国的宗旨: 【教师活动】:结合现实及多媒体给出的资料分析:
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1945年4月,中国、(前)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50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6月25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在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联合国宣告成立,后来把10月24日定为“联合国日”。联合国设立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主要机构.【学生活动】:说说联合国的宗旨及在世界范围内所起到的作用: 【教师讲评】: 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多媒体资料】:出示关于联合国多媒体图片: [活动平台] 画联合国会徽
主题:理解联合国会徽含义
目标:会画联合国会徽图案,把握联合国会徽含义
步骤:课前指导学生从网上查出联合国的会徽极其含义,在课上画出联合国会徽图案,上讲台说一说图案上的世界地图的象征意义,图案中的橄榄枝象征意义。举一个实例说明联合国是如何实现它的宗旨的。
4、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台湾当局窃据。在中国政府和世界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努力下,联合国大会于1971年10月25日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的舞台上。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的工作,在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生讨论】:中国参加了哪些联合国活动? 【图片资料】:中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贡献、中国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等。
中国不仅参与联合国的各种活动,还积极推进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伙伴。
例如:亚太经和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10+1)合作、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等形式。
【图片资料】名词点击: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它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 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15日,6国元首举行了首次会晤,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面积近3018.9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约1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中国还致力于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成为新时期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集体对话与合作的成功尝试。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二)坚定维和国家利益
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和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学生举例】说明: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二、谱写和平发展新篇章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教师引导】:和平的含义有哪些?
为什么说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战争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据联合国统计,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共有6100万人死于战争,经济损失达42700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发生的军事冲突,共造成了2100多万人死亡。【视频资料】:多媒体播放视频:二战回首、巴以冲突 【教师点拨】: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当今世界贫富差距很大,尤其是发展中和发达国家之间。
和平与发展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维护和平是发展前提,没有和平就不可能有发展。同样,发展经济又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和繁荣,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壮大,贫穷和落后是国际形势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要处理和发展对外关系,必须制定自己的外交政策。【教师提问】: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教师讲评】: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政府从维护本国利益和世界和平出发,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本国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
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和平为宗旨的。【多媒体资料】: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第二;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点。第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图片展示】: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讲评】:教师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评说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下,要和平、求稳定、促合作、谋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必将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国一向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开展多边外交中,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对于严重影响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国际事件,始终采取对国际和平安全负责,也对历史负责的认真和慎重态度等。中国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资料】: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 ;中国在海地维和警察。
中国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 际组织,积极开展多边经济领域的活动,努力增进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中国在维护第三世界国家权利方面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的未来必将更加开放、更加繁荣,中国必将为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做出更大贡献。[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知道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中最基本的实体单位,是国际社会最主要的参加者;联合国联合国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我国在处理和发展对外关系时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布置作业] 实训营地
P142探究实践:
四、案例分析 [板书设计]
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二)坚定维和国家利益
二、谱写和平发展新篇章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5
杨岭
第二篇: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2课)
第12课
关注改善民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民生的基本内容,了解改善民生的途径。[2]思想教育目标:善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职业技能教学点:掌握“五险一金”内涵。教学难点:社会保障体系。教学重点:民生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联合国成立于哪年? [2]联合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有哪些? [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二、预习新课4分钟
三、讲解新课:
1、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一方面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另一方面又关系人民的生产生活。因为教育有多方面的功能:
1.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现代化建设需要人,需要有才能有文化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参与。列宁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文化的劳动者是很难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只适合自然经济时代,农耕时代,无法从事现代化建设。
2.教育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国际竞争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的落脚点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从哪些来,从教育培养来,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自学成才也是一种教育,即自我教育。
3.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教育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社会风气、社会经济、社会文明都会得到全面发展。
4.教育会改善家庭生活水平。
北大、清华毕业生很多人成为亿万富翁,家庭生活水平肯定能得到改善。
当然这个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指经济生活,也包括文化生活。一个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精神文化生活面貌都不一样,欣赏水平和口味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要有品质得多。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职业教育的内容: [1]职业学校教育。
包括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高职学校、高职本科(云南省就有一所本科类职业大学)。[2]职业培训
包括岗前培训、军人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形式。一个员工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要经历无数次这样那样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技能。2.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需要白领,也需要一大批的掌握较高劳动技能的合格劳动者。[2]实现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需要。
公民选择接受职业教育,那么国家就应该给他们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这样的社会才是公平合理的。社会公平合理了,也就为社会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3]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材上说学生从职业教育获得的知识只能使用五年,五年之后知识需要更新,而更新就需要重新教育,这种重新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可持续教育。实际上一个人一生都要学习,活到老,要学到老才不落后。[4]建立创业型、创新型社会的需要 没有一定的教育经历和知识能力,很难创新、创业。教育是基础,是从事智力劳动的基础,也是从事创业创新的基础。
2、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一)民生蓝图
P117
(二)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病有所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自从2003年非典事件后,国家开始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加强了这方面的投入和医疗人才的培养。
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还处于试点阶段,制度还没有成型,尚处于摸索阶段,相信要不了几年,中国会有一个成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温家宝总理说本届政府要初步建立城乡医保制度,具体情况过几年都知道了。教材上只是介绍了一些改革方法和试点,没有成熟的制度,因此大家对这个情况心中有数就可以了。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意义:
健康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过去我们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可见人们的身体状况有多差。当时国弱,人们的身体也弱不禁风。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为国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事业之一,有重要的意义:
[1]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之一。
如果我们高调宣传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如何高如何好,然而生病了没有保障,富人可能很快就会变成穷人。因为有些大病几十万还拿不下来,哈尔滨有个病人住院十七天,医了458万元。
如果有医保,自己的负担就只承担百分之十左右,负担大大减轻。
[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蔟健康水平的需要
人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要好,而身体素质要好,需要基本的医疗卫生制度作保障。
[3]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这个社会不能只是让富人有钱医而长寿,也要让一般的百姓也能有医疗保障,保证自身健康不受大病得了地钱无技术医疗。这样社会才能和谐。
(三)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民之所安
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构成。
1.社会保险含义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等。
企业要给职工购买“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是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2.社会救济的含义: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
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城乡困难户救济等。国家和社会以多种形式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残疾等原因而无力维持基本生活的灾民、贫民提供救助。包括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福利设施,急需的生产资料、劳务、技术、信息服务等。
3.社会福利的含义:
孤寡才经进养老院,就是享受社会福利,所以养老院又叫社会福利院。
含义有: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待遇。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 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时,社会福利也是一种职责,是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有机体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能。
4.社会优抚的含义:
社会优抚是针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优抚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人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投军人和武警官兵;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等。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有优抚对象4000多万人,其中享有国家抚恤补助的各类优抚对象为450万人。
5.社会互助的含义:
捐款是社会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具体说来社会互助是指:
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
社会互助包括两个方面:
为受助者提供资金的社会互助。包括社会(国内)捐赠、海外捐赠、互助基金和义演义赛义卖,等等。
为受助者提供服务的社会互助。包括邻里互助、团体互助和慈善事业,等等。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其意义有:
社会保障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课 后 小 结
五、作
业
1、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3、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第三篇:12课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案本
(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护 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 授课教师石文娟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13(5)13(6)
授课课时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五单元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授课日期
12.16 12.1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和谐及和谐社会概念;(2)简述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举措;(3)列举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
(4)说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概述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1)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感受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树立共建和谐社会的观念。3.运用目标:
(1)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
(2)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使学生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得到培养,培养阅读、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3)为什么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教学难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2.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学习指导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2.根据学生的层次,优化组合,将学生分成以8人为单位分5个讨论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
3.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已布置学习任务。明确的本堂课的主题,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你享受到哪些教育优惠政策?上中职学校有发展前途吗?
4.小组合作调查活动:各小组成员自由分工,访问自己爷爷辈、父母辈及老师的受教育条件,完成以下表格: 四代人的教育史
爷爷
父母
老师
我 学历
学费
课程内容
上学条件
各组自主地进行资料搜集,调查研究,素材整合,拟写访谈提纲,做好访谈记录并交给老师,老师指导学生完成访谈任务。
(一)激趣导入 引出和谐社会概念
(二)讲授新课
共享人民满意教育阳光 我身边的教育优惠政策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活用知识,情感升华—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病有所医生 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民之所安
(四)归纳总结阶段
持续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
(五)布置作业阶段
多媒体课件准备; 布置学生任务
用对比性强的社会热点图片,引出我们身边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教师讲解小组间竞赛游戏规则,作相关演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倾听学生发言。
(2)提问:比较四代人的教育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小结:通过对比,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采取了很多措施大力发展教育,而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大举措,使学生亲身受益,体现了我国民生新变化。创设生活化情境:展示两则新闻。
案例一:深圳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 55万非深户生受益(时间:2010-02-23 南方日报)案例二:广州居住半年以上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出台(时间:2010-02-08羊城晚报)提出问题:在我们身边,国家提出一系列发展教育的重大方针和政策,你感受到国家采取哪些教育优惠政策?
小结:
1、国家助学金
2、奖学金
3、政府扶助班级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展示生活情境,播放广东举行中职技能大赛以及本校学生参加中职比赛图片。提问:你知道国家在发展中职教育上有哪些重大措施? 提问:为什么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背景:了解到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读中职没有前途,对自己学习缺乏自信。2.题目:“我们是最棒的!” 3.提问:“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其他人相比,我们有什么优势呢?
4.小结:要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所采取措施、专业特色、就业前景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中职生的优势。以本校学生成才的案例说明中职生大有前途。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走进生活”材料,观看视频《民生——医疗》篇。请学生谈谈自己家乡人民参加医保的情况,特别是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后,人民看病情况的变化。
再结合自身情况,谈谈自己能够享受哪些医疗保障? 直观演示利用 图片再现在人 民生活情况,鼓 励学生得出结 论。
展示员工工资单,说明国家关于企业职工以及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规定。
小结: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争议的重要条件。
漫画总结。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只有树立亲民、爱民、为民、惠民的作风,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 体验性的作业:
我市某旅游职业学校每年都招收两个特殊班级,他们全由政府资助。就国家的中职生资助政策,用科学发展观加以分析、阐述,写一篇自己的体会。
合作完成调查报告 观看图片,思考
(1)小组合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任务驱动法,在课前已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由组合,访问自己爷爷辈、父母辈及老师的受教育条件,完成以下表格: 四代人的教育史
爷爷
父母
老师
我 学历
学费
课程内容
上学条件
(2)课堂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五小组分开讨论,讨论过程由小组长主持,各组员向同其它组员展示自己资料,最后决定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中最具代表性的材料。
1.分析案例。
2.小组间竞赛: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哪个小组列举出一条在学生身边教育优惠政策,就得分。
讨论回答:(课本P117)阅读教材“连线职场”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勇敢站到讲台,在黑板上写出中职生的优势。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已布置学习任务。
访谈内容:①向父母了解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②向老师了解学生医疗保险;③向企业了解国家关于企业职工以及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规定。拟写访谈提纲,做访谈记录并交给老师。
利用《礼记.礼运》诗句“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思考假若是你“我老了谁来养?我得了重病怎么办?我失业了该何去何从?”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认真听,记录。用社会热点和我们身边的不和谐音符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小组合作调查,使学生了解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具体措施。同时,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国家重大举措使学生受益,表现民生新变化。
深入分析和挖掘来自生活世界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也使学生更深了解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具体措施。小组竞赛既调动了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提高他们组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有利于德育课课堂教学的。
第四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课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
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1、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从古到今话货币
1、什么是商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看教材,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
【教师总结】: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使商品交换仍有许多不便。由于金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自然属性,金银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什么是价值尺度?
【教师活动】: 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如同尺子本身有长度,可以用来衡量物品的长度一样。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历史上金银充当货币时一般采用的是重量单位,如斤、两等;纸币产生后,采用了专有的计量名称,如人民币、美元的元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学生活动】:讨论:价值尺度需要不需要真实的货币;超市中的价签是不是货币的价值尺度?
【教师总结】:价签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其并不需要真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
【教师活动】:流通手段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流通手段就是流通所需要的媒介。
【教师活动】: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交换的方式是:商品—商品。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此时交换的方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只能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人们常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是这个道理。当货币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时,就发挥了价值尺度的职能。当货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时,又体现出流通手段的职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在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逐渐派生出货币充当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三)纸币和信用工具
1、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教师活动】:(多媒体)一枚金币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后其购买力还和原先一样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点评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和原先的购买力一样的。因此人们并不“关心”真实的金币的重量,而只关心它的实际购买力。也就是只要有一样东西其购买力和原先的金币一样就行,而不管它是不是金币。这就是纸币。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作为金银条、块的货币,在每一次交换过程中,都要称重量、查成色,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的成色形状、重量和面额价值的金属铸币。早期的金属铸币往往是足值的。但是随着运输和使用的磨损,这些货币很容易变得不足值,这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金属货币一样使用。人们由此而意识到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货币进行流通,于是就出现了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学生活动】:在课本上找出答案。
【教师活动】:纸币虽然是国家发行的,但纸币的发行量不是任意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过多,就会出现纸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纸币超过了商品流通所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纸币发行过少,会造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减少,人民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下跌。二者都属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都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下降。
2、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交易的手段: 【学生活动】:信用卡、储蓄卡、支票等等
【教师总结】:这就是信用工具。(多媒体展示资料,看我们常见的几种信用工具)(1)支票、信用卡
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给持票人或收款人的票据。(2)电子货币: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载体是各类信用卡。
【教师活动】:小明在学校使用校园卡,这小小的“一卡通”使他的校园生活变了样。过去,校园购物、食堂就餐、校内看病、预约上机都要交现金,现在,只要将卡在POS机(计算机联网的终端机)上轻轻地一刷,转瞬间一切帐目就结清了。大家说:“真没想到,小小的校园卡竟这么神奇。” 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持卡人可使用信用卡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也可以使用信用卡存取现金或转账结算。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流通,提供结算服务,方便购物消费,简化收款手续,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资料)2007年春天开始是猪肉涨价;2008年后半年猪肉价格下跌;2008年秋天的四川柑桔下跌。
【学生活动】: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都是通过影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教师总结】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2008年10月20日,四川广元柑橘蛆虫传言蔓延,仅半天时间,全市柑橘市场全面滞销,全国各地经销商生意大赔,橘子卖不出去,橘农望着成熟的果子一筹莫展。祸起何处呢?原来是当地一果农在柑橘园内发现大实蝇,被一网友发布到网络上。消息的广泛传播,造成消费者对柑橘安全感严重丧失,引起大家恐慌,都不敢买了。广元柑橘为什么卖不出去了?你能举出引起价格波动的其他因素吗?
【学生回答】:除供求外,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还有气候、时间、习俗等,甚至网络的创意等因素也会改变商品供求关系引起价格的波动。
(二)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以上我们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然而,夏利车再贵贵不过宝马,再便宜也不会比普通自行车价格低。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回忆一下,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学生活动】: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教师活动】: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实行等价交换,但是由于商品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2、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师活动】:从我们已学的知识中,我们知道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时间决定。在现实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由每个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呢?
【学生活动】:结合多媒体展示的资料讨论分析
学生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不是最大的,甲、乙、丙三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一样大。
学生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因而事实上甲生产的自行车并非价值量最大的,如果甲的价值量最大的话,就会导致生产技术越低,效率越低的生产者赚得钱越多的矛盾。商品生产者要获利更多,就必须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产者只能提高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否则,就得亏本。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在市场上,我们会发现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商品的价格总是不断地上下波动。
【教师活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存在商品经济,这一规律就必然会发生作用。
2、价值规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价值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活动】:看书并回答
【教师总结】:价值规律主要是通过商品的价格涨跌来影响人们生活的,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3、价值规律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
【教师活动】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供求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而价格变化也会影响消费需求,从而引起供求状况的变化。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请看看本8页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这一图表说明,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第二,刺激企业不断改进技术,降低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师活动】:价格变动还会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思考、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就会获得更多利润,就会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价格变化与竞争,会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教师活动】:看多媒体,保暖内衣销售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说明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因为,消费者是为了购买到质量好的商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谁生产的商品质量好,谁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润。这就要求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符合消费者需要。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教师活动】:常见的消费方式有哪些?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钱货两清、租赁、信贷。反应我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叫恩格尔系数。多媒体展示恩格尔系数。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师活动】:看教材上的案例,分析小李为什么不买车?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
【教师活动】: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影响着我们的消费。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 教师活动】:多媒展示喝酒的漫画。然后提出问题:这样的消费方式合理吗?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应该有什么样子的消费方式。
【教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只应该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结构合理,协调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活动平台] 聚焦学生名牌消费
目标: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积极、健康的消费习惯。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良好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中存在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上课进行表演,坚持正确消费观,反对错误消费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明确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把握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从而理解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中;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布置作业] 实训营地
P35探究实践:
一、阅读思考 [板书设计]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从古到今话货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纸币和信用工具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供求影响价格
(二)、价值决定价格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张允孝
第五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3课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3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税收的种类和特征;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识别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税收是国家收入在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投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存款储蓄 ;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裂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税收、民生”共同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现在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职工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免费享受20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是什么?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3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 教师评论】: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方式。
【教师活动】:讨论“按需分配”、“平均分配”好不好。
【学生活动】:讨论并积极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的思路得出正确的认知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还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学生活动】: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的是哪些要素?看教材,进行总结。
【教师点评】: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分清某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教师活动】:请分析教材26页小芳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讲评】:小芳的爸爸是按劳分配;小芳的妈妈是按个体劳动者经营分配;小芳的哥哥的收入是资本和经营收入;小芳的奶奶是资本收入。
在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个比方,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块蛋糕做大,把蛋糕分配得更合理。那么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分配得更合理呢?这就涉及我们分配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公平含义
【教师活动】:我们前面讨论了“按需分配”、“平均分配”是不是就是我们说的公平? 【学生活动】:讨论这两点是不是公平。
【教师评论】: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意味着每个人不管他的出生、能力、背景如何,都能够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公共利益的分配。规则公平是指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分配结果的公平,就是社会的一切财富和利益要均衡分配于全体公民,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当然,结果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
2、效率的含义
【教师活动】:前面的按劳分配是公平原则还是其它的原则? 【学生活动】:是效率的原则。效率是什么意思?
【教师活动】:效率,指的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即以最少的代价(时间、资源、人力等)取得最多的收益。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讲求效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讲求效率,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平均主义,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教师活动】:刚才我们讲了在分配时,一要考虑怎样把蛋糕做大,让大家分得更多──讲效率,又讲了如何把蛋糕分得合理,让大家都满意──讲公平。请问:是把蛋糕做大重要,还是分得均匀一点更重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一致: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蛋糕你分什么”。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离开效率谈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蛋糕分好了大家都高兴,才会更积极地去做蛋”。只有坚持社会公平,真正做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
矛盾:想要把“蛋糕”做大,就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在对“蛋糕”进行分配时将每个人的报酬与对“蛋糕”的贡献挂钩。而每个人在能力等方面又是有差异的,所以他们所得到的蛋糕的份额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也就是出现不公平。要使每个人获得的“蛋糕”份额均匀,则无疑会损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效率与公平又是冲突的。
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的图片,思考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学生活动】:讨论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讲评】: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公平的制度保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正确处理初次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键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学生活动】:如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两种极端)
【教师讲评】:
政府应肩负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再分配是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其调节目标本身就是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体现。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目标。“富裕”意味着效率,没有效率的发展不可能实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但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个人或阶层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个“共同”就是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致富的机会、条件和环境,平等地享有共同发展的成果。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
(一)收税的特征及种类
1、税收的含义
【教师活动】:国家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各种各样的部门和物资,它们的经费来自于哪里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选一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评论】:
每个人都与税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天天享受到的公共物品,无不有赖于税收。接受教育要有学校,看病要有医院,出行要有道路,保障国家安全要有国防,防洪、发电要有水利工程,这些都要依靠国家的税收来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一句话,通过税收,而使国家筹集到为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的经费。可以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税收是根基。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
2、税收的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多媒体图片,观察税收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图片,税收的性质。【教师活动】: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体现着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的分配关系。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师活动】:小刘回到母校某职业高中办事,遇到了班主任丁老师,他热情地请丁老师到学校大门对面的某饭店吃饭消费了80元,但在结帐后索要发票时遭到饭店老板拒绝。他当即同工商、税务部门联系,老板在税务局依法追查开发票事件时,不仅不配合检查,而且采取藏匿、转移等手段逃避检查,更为严重的是该老板还伙同工作人员打伤了两名税务检查人员。有关部门责令其停业整顿,老板也受到法律惩处。对老板的惩处说明了税收的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讨论并总结税收的三个特征。
【教师活动】: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运转的基本保障,有税必有法。税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4、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多媒体表格展示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了解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主要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等。重点了解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增值税,是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是增值税的纳税人。[活动平台]:制作税收小卡片
目标:理解税收的涵义和作用,明确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保证,树立纳税意识,依法进行纳税。
步骤:分若干个组,利用课余时间,以组为单位到肯德基、麦当劳等餐厅;观察肯德基、麦当劳的消费者吃完西餐是否要发票;制作税收小卡片,课上分小组进行展示说明;课下到街上做义务宣传,提醒客人要索取发票,哪怕只消费了一个甜筒。
(二)争做光荣的纳税人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活动】:创造情境“学生没有自己的个人收入来源,我们有没有纳税”,来进行辩论 【学生活动】:分成两个小组,经小组讨论后互相进行辩论。
【教师评论】:实际上在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已经就纳税了,不过我们不是直接的纳税人,而是间接的纳税人。税收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当我们走进超市消费,到银行取款,去影剧院看电影,到书店买书„„所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纳税发生着联系。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依法纳税,向国家多纳税,是纳税人事业成功、经济实力增强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社会认同的成就。个人、企业为国家、为社会作了多少贡献,事业是否成功,纳税多少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作为纳税人,为国纳税是值得自豪的,自觉纳税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2、公民应行使监督权利
【教师活动】:刚从商业学校毕业不久的小黄中了2万元大奖。原来,他当上保险推销员后,风餐露宿的他在拿到一个大保单后,高兴地在泉州市区一家酒店犒劳自己,吃饭后,他向收银员要了发票,刮开竟发现中了两万元大奖。他从泉州市地税局领走了两万元服务业定额发票特等奖,并主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4000元。小黄拿到奖金说:“以前我没有要发票的习惯,以后可得记得要了。”地税局为什么开展有奖发票活动?你在日常消费中有要发票的习惯吗?
【学生活动】: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行使监督权利。
【教师讲评】:公民是国家税收的最终负税人,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
三、投资理财方式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0页内容,说明什么是储蓄存款活动?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有哪些?人们为什么进行储蓄存款活动?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储蓄存款的含义: 是指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教师点拨】:储蓄活动中,储蓄机构必须按规定为储蓄者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到期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否则是不合法行为。
【教师活动】:我国有哪些机构可以办理储蓄存款业务?
【学生回答】 :主要有建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浦发银行等等
2、商业银行
【教师活动】:多媒体介绍我国的商业银行有哪些 【学生活动】:了解并说明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教师点拨】: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
【教师活动】 :结合你对股票市场的所见所闻,谈谈对股票投资的认识。【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购买股票是居民投资的一种选择。股票投资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也有很高的风险。
【学生活动】:讨论教材的案例,股票投资有非常高的收入,同时,也存在赔本的风险。【教师活动】: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这是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定期获得的一部分分配收入;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这种收入有时很高。公司的经营有好有坏,盈利了能获得股息和分红,股票价格也会上涨,股民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是,一旦公司经营不好,亏损了甚至破产倒闭了,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降,股民不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
2、债券
【 教师活动】:看教材分析什么是债券;债券和股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评论】: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教师活动】 :一般来说,债券主要有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偿还方式等项目组成。(可找一张国库券和其他债券,向学生展示)。发行国家债券,是政府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用来调节货币流通量、防止通货膨胀的手段。由于国家债券由中央政府发行,政府的资信程度最高,还本付息由国家作保,所以,国家债券的安全性高,风险最小,而且收益又比银行储蓄高,老百姓把国债誉为“金边债券”。
3、保险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假如遇到了这种情况该如何规避风险?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回避风险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有可能发生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保险的意识,来借助社会的力量减少损失。保险是一种社会化安排,是面临风险的人们通过保险人组织起来,从而使个人风险得以转移、分散,由保险人组织保险基金,集中承担。若被保险人发生损失,则可以从保险基金中获得补偿。换句话说,一人损失,大家分摊,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见,保险本质上是一种互助行为,体现了人们的互助精神,从而保障社会健康发展。
【学生活动】:对比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
【 教师活动】: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必要补充。社会保险就好像你在冬天里穿的一件衬衫,商业保险就等于皮大衣、大棉袄,有了它保证你过个暖冬。
【教师点评】: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当没有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的投资没有回报,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的赔偿就是投保人投资的回报。
【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地有哪些保险公司?它们开展哪些保险项目?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总结,积极发言
【 教师总结】: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从大的方面说,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教师活动】:想一想,我们学生参加的保险是什么类型的保险? 【学生活动】 :积极发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出现了分红保险等新种类,分红保险在具备正常的保障功能外,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中分到一部分盈余,能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加保险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的种类会越来越多,保险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全,参加保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知道了,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利用储蓄、股票、债券和保险等积极地为自己创造财富的积累,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布置作业]
实训营地
P35探究实践:
四、探讨回答 [板书设计]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二)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
(一)税收的特征及种类
(二)争做光荣的纳税人
三、投资理财方式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张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