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5课

时间:2019-05-12 17:1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5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5课》。

第一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5课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5课 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2、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3、运用:从自身做起,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2、提高应对竞争和挑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实际出发,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懂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教学重点、难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2、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15课 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教学导入: 【案例资料】:多媒体展示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武秀君事迹 【教师提问】:武秀君最感人的品质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参加和谐社会建设?

一、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这个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案例资料】: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 【教师提问】:谈谈你的生活中发生的进步?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

2.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案例资料】:党与腐败“水火不容” 【教师提问】:如何看待腐败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3.文化建设,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社会建设,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案例资料】:取消农业税 【教师提问】:国家还有哪些惠民政策?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

(二)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图文资料,讲解分析:

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几经探寻,最终放弃了盲目仿效西方的模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是社会主义挽救了中国,如今,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160多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前无古人,走什么路,需要我们自己选择。中国今天的建设事业如何布局,同样也需要我们自己规划设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条道路向我们指明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阐明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本任务和基本路线,还阐明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1、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就是以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发展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案例资料】:“一个都不能少” 【教师提问】:还有哪些政策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而是社会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方位的共同发展及各个构成要素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八个统筹”(多媒体展示八个统筹内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案例资料】:多媒体呈现相关图文资料,江苏省张家港市有四个“看不见”:站在江边看不见——塔吊林立、货轮密布,辨不清水与岸;除了城市看不见农村——道路宽敞,别墅成片,分不出城与乡;工业区里看不见浓烟和排污口——循环经济使副产品被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走在街上看不见农村人——市民化管理、亲情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认不出主与客。这看不见的背后是张家港人“团结拼 2 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是张家港人对发展的全面理解。【教师引导】(1)张家港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实惠?

(2)张家港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要求?

2、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生活动】:结合身边的社会现象讨论交流 【教师讲评】:

统筹兼顾,就是要在工作中总揽全局、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多媒体资料】

材料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已经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

材料二: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实现程度97.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93.18%。

【教师引导】请问以上材料给我国建设有什么启示? [活动平台]:环保工程设计

目标:理解环境保护对国家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观念和意识。

步骤:课前以小组为单位,了解环保的作用和文化;讨论确定设计方案,搜集相关参考资料,用计算机设计出代表环保工程形象的图标;上课进行交流,并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二)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图文资料讲评: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继承前人的理论思想,又勇于创新,形成了科学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方位的建设,着力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发展与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统一起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阅读材料】:

农村:中央一号文件将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提出要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

循环农业: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 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新型农民:中央一号文件给新型农民做了三个界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国家将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三、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发展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文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讨论。【学生活动】:分小组积极讨论分析 【教师讲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首要内容: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 核心内容:利益分配平等

第一次分配按劳分配。第二次分配要防止贫富差距拉得过大,控制在社会普遍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诚信友爱

诚信友爱是指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维系和谐社会不仅有法律,而且还要有道德。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道德是基础,法治是道德更高的要求。

诚信友爱是道德的核心,也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诚心与爱心称之为道德之心。【案例资料】: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评选道德模范? 【教师点拨】:

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次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都是群众爱戴的先进典型,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我们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4)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是指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是指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安定有序包括两个层面:

宏观结构上看:安定有序是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稳定有序

微观结构上看:安定有序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内在结构的各个要素的相互协调和交融。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发展:是实现生活富裕的条件 生活富裕:是发展的最终目标。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保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对比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活动】: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总结书本知识得出结论。

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二,有利于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二)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图文资料讲评。

第一、明确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第二、志存高远。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

第三、勤奋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在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

第四、投身实践。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青年学生的奋斗和奉献。青年学生要深刻认识国情、市情、乡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中去。【思维拓展】:

“和谐”的词义是指配合得适当、匀称,有融洽、调和之意,原指音律、音调的和谐。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

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是一个稳定的系统概念。

第二、是指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状态。

第三、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

第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狭义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指的是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相区别的,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广泛领域。【教师引导】:课下思考你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是哪一种? [活动平台] 志愿者在行动

在本届奥运会上,170万名志愿者参与服务,是奥运史上志愿者最多的一次。他们用累计超过2亿小时的服务,在万余个工作岗位上奉献着热情和汗水,用微笑来体现中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放自信的精神风貌,用优质的服务替人们排忧解难,增进了世界和谐。在闭幕式上,奥运会首次增加了向志愿者献花的环节,这是对志愿者的高度褒奖。

目标:学习奥运会志愿者精神,通过实际行动,奉献个人力量,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个人综合品质和道德品格。

步骤:为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为有特殊困难,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以及贫困地区提供志愿服务。[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布置作业] 1.实训营地

2.教材P161 探究实践

三、方案设计 3.社会体验 [板书设计]

一、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二)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二)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发展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二)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杨岭

第二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教学设计

莱西市工商职业学校

王海容

电子信箱 :hrw0552@sina.com

[教学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这一框分为三目。第一目“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这一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感受全球化。第二目“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然性:一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二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三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第三目“增强风险意识”。首先,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其次,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这一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和风险意识。

[学情分析]基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和探究能力,本地有跨国公司的基地,如海尔集团、雀巢公司、泰光鞋业等等,本课题学习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同时以教材上的案例为中心,采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理解全球化的利弊,从而树立对待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设计思想]根据“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的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从日常熟悉的生活入手,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为案例研讨为支撑,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挖掘学生资源。把握教材,超越教材。利用青岛的本土资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教材资源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感受经济全球化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保证课堂教学按预定的轨道进行,又即时捕捉学生活动中暴露的问题生成教学资源,深化学生认识,进行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师生共同成长。通过经济全球化给一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认知: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3、运用: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使学生认识到,要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自己的努力,使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竞争意识和增强开放意识。

[重点、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增强开放意识。[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式、方法] 案例研讨,课堂生成;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视频、PPT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青岛著名品牌的文字图片或者其它相关材料,搜集课本上的图片材料的详细介绍。体验经济全球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2、搜集掌握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业务范围等,感受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3、结合搜集的材料就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准备:根据三大中心问题准备材料,制作PPT课件,设置情境。同时,根据学生信息 1 反馈和教师的预测,掌握学生在重点、难点的理解把握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准备。[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琳琅满目的品牌(PPT)进行新课 :

一、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技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51页“空客天津总线开工”等三副图片,想一想它们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视频介绍)空中客车(AIRBUS)是世界上最先进、舒适、可靠的民用客机。乘客身处其中,如同在空中(AIR)乘坐“客车”(BUS),这是它得名的来由。空中客车工业的制造和设计主要是由来自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的宇航公司共同承担。另外,包括北美洲几百家供货商在内的1,000多家供货商中的约10万人也参与了空中客车飞机的制造。全球目前正在运营中的3700架空中客车中,将近半数的飞机已经装配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

教师活动:为什么一架飞机要由许多国家生产?(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教师总结:一个产品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节约社会资源和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是讲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主要表现: a生产全球化

教师活动:你还知道哪些产品是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的?

(材料):贴上“日本制造”销售的SONY:芯片——美国,外壳——印度,部分零件——韩国,组装——马来西亚

波音747飞机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近10个国家,1000多家大企业,15000多家小企业。我国装配的汽车:发动机来自瑞典;控制设备来自德国;底盘、弹簧来自美国;车身来自意大利。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从而得到了一个什么称号: ——世界工厂!这说明我国在生产全球化潮流中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视频材料: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会,俗称广交会。这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表现,是什么呢?b贸易全球化 贸易的全球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1页图片材料,想一想它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c资本全球化。

教师总结:资本总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加快。哪里有利润就到哪里去,哪里利润高就流向哪里,资本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师活动:(52页浦东新区材料图片、视频)

我们总结一下,经济全球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飞跃;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师:想一想:经济全球化一定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吗?

放映亚洲金融危机图片,并对之进行简要介绍1997年,源于泰国,泛滥于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文明的进步,经济的腾飞的同时,还带来了灾难。于是有人把经济全球化比作一把“双刃剑”,以说明对世界同时带来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告诫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全面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和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消极影响: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53页“关注社会”,这一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这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这也启示我们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如果只看重它带来的积极影响,行不行? 那如果我们仅仅注意它的消极影响呢?(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回答得很不错。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小故事: 在一次盛大宴会上,来自中国、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的贵宾聚集一堂,各国来宾纷纷夸耀自己国家的文化。他们拿出本国的国粹——酒来彼此相敬,中国人拿出古色古香的茅台,瓶盖一开,沁人心脾,举座皆惊,俄国人拿出伏特加,法国人拿出大香槟,意大利人拿出葡萄酒,德国人拿出威士忌,只有美国人两手空空。(你猜他拿出了什么)只见他不慌不忙的走上前来,把各国的名酒兑在一起,举杯相敬,说: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酒——鸡尾酒。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活动:(如)我们要有充分吸收世界经济的营养,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的发展,真正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教师总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劳动力就业开辟广阔市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掌握核心主导技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跨国公司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给一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下面听听同学的观点。

(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跨国公司的知识构建。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深化对跨国公司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1、怎样避免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

2、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是什么?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什么启示? 起因由教师主讲,其它问题由学生讨论,教师概括总结。

教师总结: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一国都不能置身其外。我国的正确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能置身其外。我们中学生只有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才能很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课堂小结: 学习评价:

[板书设计]

一、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

三、增强风险意识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1、正确面对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重点)

2、积极参与全球化 a生产全球化

3、在全球化中加速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我国 b贸易全球化的整体经济实力

c资本全球化

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2、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作业] 4

第三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1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1 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二框

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 【课程标准要求】感受经济全球化 【学情分析】:本班同学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自主性较强,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养成了观察、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题学习布置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以生活感受为契入点,在自主活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生成教学资源,发挥“引”和“导”的作用,及时解决问题。【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国际分工的含义,跨国公司的含义,理解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推动力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使学生认识到,要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自己的努力,使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学习重点分析】

1、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讲清这个问题,要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入手。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各国经济联系的条件是什么?一方面,科技进步,社会分工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商品的销售客观上需要拓展国际市场。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现代交通工具的运用,为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跨国流动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从而使这些经济资源的流动变成现实。【疑难问题解答】

1、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有力载体

主要由学生利用广汽和日本本田合资的广州本田的案例,介绍跨国公司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寻求全球“最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最有利的生产条件”,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客观上促进了资本、技术、商品、劳务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即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经济全球化,实质是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因此,它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利弊。经济全球化使大量的资本、技术流入发展中国家,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如果应对得当,能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又能趋利避害,发展中国家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把“双刃剑”。主要由学生通过搜集的材料感受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概括。

【教学资源配置】

(一)教学内容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以国内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更要面对世 1 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与竞争,趋利避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因此,本课题在单元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课程标准要求是:感受经济全球化。课题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难点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按照笔者对新课标的理解,在教材处理上作如下安排:

1、《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经济生活》新增内容,容量大、重点多、难点深,但大多数现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所接触,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其它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时老师发挥“引”和“导”的作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

2、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作适当拓展,引进第四单元“探究活动”中的跨国公司的兼并,全球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等知识,使课堂知识更具立体感。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推动力分别涉及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和本质,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适当调整内容结构,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入手,揭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推动力,体现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

(二)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全面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框分为两目。

第一目“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首先,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然后,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及资本全球化等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这一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目是对前一目的深化,是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分析。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首先,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影响;然后,分析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并由此出发,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一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本地资源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置身其外。广东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更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因此,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时,充分挖掘广州市、番禺区的资源,说明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指导思想】

1、遵循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的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从日常熟悉的生活入手,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为案例研讨为支撑,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合作探究学习,挖掘学生资源,打破教师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惟一“信息源”的单一化、保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而充满活力的交流的场所。

2、树立大课程观,根据教学需要整合课程结构。宏观上,即强调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联系,又作单元内调整,把经济全球化和第四单元“综合探究”的跨国公司的兼并及我国在全球贸易中遭遇的“绿色壁垒”结合,感受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微观上,实行课题内结构调整,将内容整合为三个问题:“经济全球化就在我身边”、“跨国公司知多少”、“我看经济全球化”。

3、理解课标,把握教材,超越教材。利用广州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优越地理条件,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教材资源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感受经济全球化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

4、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保证课堂教学按预定的轨道进行,又即时捕捉学生活动中暴露的问题生成教学资源,深化学生认识,进行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5、通过经济全球化给一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方法:问题探究 案例研讨 学生自主活动

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多媒体 【学习评价方案】

1、每个小组围绕教师布置的三个专题开展社会调查,上网搜集、筛选信息,制作成课件。

2、教师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课前准备反馈的信息,设置课堂探究题。【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

1、“经济全球化就在我身边”。要求学生搜集国内外著名品牌的文字图片或者其它相关材料,体验它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

2、“跨国公司知多少”。搜集掌握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等,理解跨国公司的内涵,感受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3、“我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有说服力的材料就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教师准备

根据三大中心问题准备材料,设置情。同时,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和教师的预测,掌握学生在重点、难点的理解把握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准备,以备课堂之用。【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配置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更要面对国际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的气息呢?

专题一:“经济全球化就在我身边” 小组主讲人: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演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

1、通过一台组装电脑的零配件来自于不同国家,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三种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以经济全球化的三种表现为基础,进一步介绍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二)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1、教师强调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商品的跨国流动,而且是劳务、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造成的结果是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2、问题探究:“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是什么?”

经过师生互动概括总出来,强调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那么,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力载体是什么呢?(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本专题的知识构建。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深化对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的认识;从现象入手,概括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引出第二专题。其间穿插学生讨论。)3 专题二:“跨国公司知多少?”

主讲人: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演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

1、学生利用广汽和日本本田汽车株式会社合资的广州本田的材料,介绍日本本田和广州本田经营规模、经营理念、经营业务,进而上升到对跨国公司的内涵、影响的理解,感受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载体。

2、学生把广州本田的材料和第四单元综合探究的跨国公司推动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说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经营一方面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面对跨国公司推动下的全球产业大转移,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如何趋利避害? 先由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概括总结。

教师总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劳动力就业开辟广阔市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掌握核心主导技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跨国公司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给一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下面听听同学的观点。(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跨国公司的知识构建。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深化对跨国公司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专题三:“我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演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

1、主讲人: 题目:《经济全球化给番禺带来的机遇》

利用番禺2003年利用外资状况,感受经济全球化对番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说明经济全球化为一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主讲人: 题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剧贫富差距》 运用一组数字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分享的利益不相同,经济全球化遭到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反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否要反思一下呢?

3、主讲人:

题目:《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运用亚州金融危机和9.11事件,说明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通过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说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1、怎样避免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

2、亚州金融危机的起因是什么?对我国利用外资提供什么启示?

亚州金融危机的起因由教师主讲,其它问题由学生讨论,教师概括总结。

教师总结: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一国都不能置身其外。我国的正确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结合周扬芷同学发言中提到的“绿色壁垒”思考第三个问题。

3、“为我国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出建议。”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概括总结。

(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构建知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懂得我国政府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为下一课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作准备。教师要注意以学生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生成教学资源,对症下药,适时引导,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能置身其外。我们中学生只有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才能很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课堂小结】 【学习评价】

1.经济全球化有许多突出表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一些大公司的运行超越了国界。这表明(D)

A.跨国公司是在本国有一个基地,并在每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大企业。B.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和各国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D.跨国公司是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的大企业。

2.跨国公司是当今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他们控制着全球生产的40%,国际商品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科技研究与开发的80%~90%,国际投资的90%。这表明跨国公司

(A)

A.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B.超越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界限。C使发达国家难于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D.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形式

【探讨与反思】

《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在高一《经济生活》中新增加的内容,容量大、重点多、难度深。如何实现教学信息的多元化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学生活动点和面的和谐统一,这对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艺术、知识更新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实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行为的转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进中一步完善和探索。

第四篇:经济政治与社会.

1.商品的涵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责。6.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7.价值与价格关系?1.价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值越高;反之,价格则越低。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时间分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结构合理,协调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2.企业的类型:个人独资制

合伙制

合伙制和公司制;其中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13.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企业必须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率为中心.1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1.是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是进行经济核算,健全经济责任制度.3.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15.企业成功的取决因素:第一,制定经营战略,确定准确地市场定位。第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的信息管理。第三,诚实信用经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16.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方法和途径:1.树立职业平等观2.树立自主创业观3.树立灵活就业观 17.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18.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正确处理初次分配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键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再分配是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其调节目标本身就是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体现。共同富裕本身就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目标。

19.税收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时间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

20.税收的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 无偿性和固定性等基本特征。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21.作为公民应加强依法纳税的意识,争做光荣的纳税人:1.依法纳税是纳税人事业成功 经济实力增强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社会认同的成就。2.依法纳税是公民 企业诚实守信的最好证明,同时也能为其带来潜在的利益。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作为纳税人必须遵守国家税法的规定,及时 足额地缴纳税款。22.个人储蓄存款的基本形式: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23.投资的方式:存款储蓄 购买股票 债券和保险

24.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5.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6.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我国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以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27.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尽可能发挥最大效能,对于提高我国总体实力起到重要作用。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0.市场经济的含义: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

31.市场经济的特征:第一,平等性 第二,竞争性 第三,法制性 第四,开放性。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3.国家的宏观调控 就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4.加强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第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第四,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客观要求。

35.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入平衡。36.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大致平衡,即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37.宏观调控的手段: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3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征:一是标准高 二是注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所享受的民主权利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三是改变发展不均衡局面,缩小地区 城乡 阶层差距 加快中西部地区 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3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基本实现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更具活力 更加开放,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三是缩小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发展,使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四是稳定提高居民消费率,形成消费 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富足的生活。

40.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剩余人口转移,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农村发展的目标。最后,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41.产业结构的含义: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组合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关系。42.加快第三产业的意义: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2.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3.还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 保证社会安定。

4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 投资 转变;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转变。

4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4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在于: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要求。

46.除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外,世界三大经济组织还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7.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8.独立自主 自主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一方面,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 八 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的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其内容包括一下方面: 第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人民监督。第二,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第三,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督。第四,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举自己的代表,向代表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不仅有权对代表进行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不称职的代表。第二,有利于保证国家机构合理、高效运转。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同时又

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这样既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能使各国家机关各司其职、密切合作、高效运转。第三

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权力的统一。在国家事务中,凡属于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同意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的问题,则由

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处理。这既保障了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第四,有利于

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5.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呢? ⑴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他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革命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做出的历史性选择。7.为什么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二,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四,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矛盾和问题。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4)中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3)各民族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的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在花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11.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主要包括城市的居民自治制度和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

12.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并稳定有序地发展。第二,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能够与经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第三,基层群众自制季度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能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第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循序渐进、发展的。

13.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与新期待。第二,基层群众制度增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实效性。第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民治的发展路径。

第 九 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我国工人阶级具有高度的革命性、组织性和纪律性,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3.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4.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就是在政治上把劳动人民从剥削阶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6.我国的人民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7.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国家制度的民主化、法律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正当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8.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中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第二,中国的民主是最广大当家作主的民主。第三, 中国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可靠保障的民主。第四,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方式的民主。第五, 中国的民主是与法制相结合的民主。

第 十 课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享有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2.要真正做到人民当家做主,就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我国选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第一, 普遍、平等的选举原则。第二,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第三, 差额选举的原则

4.公民享有的第二项政治权利是积极参与与民主决策:第一,公民可以直接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只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第二,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提出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鱼民主决策。第三,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第四, 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5.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主要有批评和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及检举权。

6.第一, 通过人民代表进行监督。第二, 通过信访。举报等方式进行监督。第三,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7.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8.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四个方面。

第 十 一 课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呢? 第一,努力做到知法明纪。第二, 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第三, 懂得纪律无情、法律无情的真正含义。3.尊重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4.在民族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

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6.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7.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8.在宗教问题上,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第 十 二 课

1.主权作为国家的最高利益,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基本权利。

3.目前,联合国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等。

4.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5.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卢兴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6.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7.国际关系的内容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8.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9.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一,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第二,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第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过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第四,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第五,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政策。10.P139:

第一,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第二, 中国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第三, 中国在维护第三世界国家权利方面起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 十 三 课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具有多方面功能:第一, 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第二, 教育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第三, 教育能够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3.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

4.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两部分:(1)职业学校教育(2)职业培训。

5.职业教育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二,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与均衡发展的需要。第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创立创业型、创新型社会的需要。

6.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或政府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跟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7.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8.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9.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第一,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劳动力自身的生产和在生产。第二,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调节作用。第三,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进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手段。

第 十 四 课

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2.文化的特点:第一,文化具有创造性。第二, 文化具有继承性。第三, 文化具有地域性或民族性。第四, 文化具有价值性。

3.文化的作用:第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提供思维和行为模式。第二,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第三, 文化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先导作用。第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第五,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和谐文化是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

第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问方向。第二,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以彰显人文关怀为理念。第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注意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倡导大众共享及文化的多元统一。第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

5.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文化形象。

6.体育文化是指综合利用身体练习和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是一种竞技运动文化,直接关系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层面的内在要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旗帜。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整个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第 十 五 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全面协调可持续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而是社会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5.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6.诚信友爱是指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7.充满活力是指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8.安定有序是指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9.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成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0.P171: 第一, 明确使命。第二,志存高远。第三, 勤奋学习。第四, 投身实践。

第五篇: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练习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农民收获了2000斤粮食。其中1000斤留给自己食用,200斤送给城里的亲戚,800斤送到农贸市场出售。其中属于商品的粮食是(C)

A、1000斤自己食用的 B、200斤送到给亲戚的 C、800斤送农市场出售的 D、自己食用和送亲戚的

2、笔记本电脑从几万元降至几千元的根本原因是(A)

A、技术的进步,导致生产笔记本电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B、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 C、笔记本电脑日益普及

D、市场上电脑销售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3、商场里的商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8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A)职能。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4、近年来,彩电价格不断下跌,火柴价格不断上涨。但是一盒火柴的价格上涨,不会涨到与一台彩电的价格相等;一台彩电的价格下跌,不会跌到与一盒火柴的价格相等。这说明(C)A、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就高 B、不同的商品各有用处,无法比较其价值

C、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

D、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所以商品价格违背了价值规律

5、“十一”黄金周期间,许多商家请来大腕明星帮助其进行产品宣传,往往购买者如潮。商家这么做是利用了消费者的(A)

A、求同心理 B、求异心理 C、求名心理 D、求实心理

6、山东青岛一企业为招聘高级塑料模具工。竟然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高价。对于这一信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A、就业形势很好,竞争不激烈 B、劳动力市场上高级塑料模具工紧缺

C、模具工也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D、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在企业中有用武之地

7、现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D)A、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C、按劳分配为和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是(C)

A、海尔集团 B、白天鹅酒店 C、故宫博物院 D、中国电信公司

9、某民营企业开发出科技含量很高的环保型“果冻蜡”、“水晶蜡”和“魔术蜡”等科技蜡烛,畅销欧美市场,每支获利近两美元,三支蜡烛抵得上一台大彩电的利润,仅蜡烛出口创汇两年达2500多万美元。这一事例中,该民营企业主要依靠(D)产生了经济效益

A、树立品牌形象 B、企业科技进步 C、翻新花样 D、产品适畅对路

10、据报道,由于俄罗斯大量抛售库存的铜。国际市场上铜供过于求,铜价下跌,每磅跌到1美元。后来,西方国家和中国经济发展对铜的需求增加,世界上铜的库存又减少,使铜价回升至每磅1.5美元。这说明(D)

A.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生产的数量决定的 B、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总是不相符的 C.商品的价格是由其销售的价格决定的 D、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11、关于企业中的劳动者的相关观点正确的是(D)

A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资金、技术、规模的竞争,然后才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B 员工无所谓优劣之分,企业效益的获得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者要管理到位 C 劳动者的技能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勤练技能,其他的可以放在一边 D 道德品质是成为一名高素质劳动者的必备条件

12、下列消费行为符合求实心理的是(D)

A当别人率先作出示范性消费行为后便效仿 B只要有价格便宜的就买

C选购商品时一定要与众不同 D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商品

13、台湾是世界计算机芯片等电子元件的主要产地之一,台湾只要发生地震,这些元件的供应量就会下降,世界范围内计算机的价格上扬。这说明(D)A、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生产的数量决定的 B、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总是不相符的 C、商品的价值是由其销售的价格决定的

D、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14、一个国家(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 D、收费收入

15、广州人在酒店吃饭后有“打包”的习惯,把吃剩的菜带回家。这一做法(C).A、过于节俭 B、既不环保,也不卫生 C、既理性,又务实 D、精神可嘉,行为不可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B)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BC)

A、有用性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3、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拼族”,“拼消费”让我们感受到了现在模式的精打细算—“拼车”“拼房”“拼餐”。“拼车”可以节省50%以上的车费,“拼饭”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等。这种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了(AD)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关于纳税人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B、纳税人应该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C、纳税人应该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进行监督 D、纳税人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是多此一举

5、按组织形式划分,我国的企业可分为(BCD)

A、私营企业 B、个人独资企业 C、合伙企业 D、公司制企业

6、税收的基本特征是:(ABC)。

A 无偿性 B 强制性 C 固定性 D转移性

7、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ABC)多 A、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B、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C、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D、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

8、生产同一种商品,甲耗费5小时,乙耗费4小时,丙耗费3小时。关于这种商品的价值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甲生产的商品价值量最大,因为甲耗费的劳动时间最多 B、丙生产的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最少,他比甲、乙能多赚钱 C、甲、乙丙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不一样大,因为他们的生产时间不相 D、甲、乙、丙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一样大,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

1、树立纳税人意识就是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2、中国已经实现小康,没有必要再提倡勤俭节约。(×)

3、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盈利是企业的主要目的,所以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5、国债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6、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总体素质偏低。(√)

四、问答题(28分)

1、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董事长曾说:“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7分)

说明企业中的人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2、投资理财是让财富增值保值的方法,你知道有哪些投资理财的渠道吗?(7分)

储蓄、证券(股票、债券)、保险

3、你认为图中饭店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饭店员工,你该怎么办?(14分)

偷税行为,不对。可以提醒管理者,纳税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偷税行为不可取,得不偿失;要获得更多盈利应提高服务质量,缔造诚信企业的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管理者坚持不改的话可以向税务机关举报。

下载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5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5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 济 政 治 社会与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

    经济政治与社会

    2011年11月份蔬菜价格趋势分析 11月,乐平市场蔬菜行情稳定,菜源充足,品种齐全,供需两旺,市场交易异常活跃,蔬菜价格继续稳中有降,但有些菜品下滑太低,随之可有上扬之趋。其交易量仍......

    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教案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教学用时2课时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1、认知: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

    经济政治与社会(大全)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这门课是有关“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基础知识,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将是息息相关,很有用(很重要,挺有意思)的一门课程,也是实实在在的一门课程,希望......

    经济政治与社会[定稿]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二章投身经济建设 一课一练答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 2010-11-19 15:13:04 阅读1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 1、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在对市场......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课

    教 学 设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 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3课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税收的种......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0课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0课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民主选举、政府的含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