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课

时间:2019-05-12 18:0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课》。

第一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课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

能力目标:

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1、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从古到今话货币

1、什么是商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看教材,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

【教师总结】: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使商品交换仍有许多不便。由于金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自然属性,金银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什么是价值尺度?

【教师活动】: 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如同尺子本身有长度,可以用来衡量物品的长度一样。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历史上金银充当货币时一般采用的是重量单位,如斤、两等;纸币产生后,采用了专有的计量名称,如人民币、美元的元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学生活动】:讨论:价值尺度需要不需要真实的货币;超市中的价签是不是货币的价值尺度?

【教师总结】:价签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其并不需要真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

【教师活动】:流通手段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流通手段就是流通所需要的媒介。

【教师活动】: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交换的方式是:商品—商品。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此时交换的方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只能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人们常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是这个道理。当货币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时,就发挥了价值尺度的职能。当货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时,又体现出流通手段的职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在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逐渐派生出货币充当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三)纸币和信用工具

1、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教师活动】:(多媒体)一枚金币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后其购买力还和原先一样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点评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和原先的购买力一样的。因此人们并不“关心”真实的金币的重量,而只关心它的实际购买力。也就是只要有一样东西其购买力和原先的金币一样就行,而不管它是不是金币。这就是纸币。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作为金银条、块的货币,在每一次交换过程中,都要称重量、查成色,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的成色形状、重量和面额价值的金属铸币。早期的金属铸币往往是足值的。但是随着运输和使用的磨损,这些货币很容易变得不足值,这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金属货币一样使用。人们由此而意识到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货币进行流通,于是就出现了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学生活动】:在课本上找出答案。

【教师活动】:纸币虽然是国家发行的,但纸币的发行量不是任意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过多,就会出现纸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纸币超过了商品流通所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纸币发行过少,会造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减少,人民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下跌。二者都属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都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下降。

2、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交易的手段: 【学生活动】:信用卡、储蓄卡、支票等等

【教师总结】:这就是信用工具。(多媒体展示资料,看我们常见的几种信用工具)(1)支票、信用卡

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给持票人或收款人的票据。(2)电子货币: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载体是各类信用卡。

【教师活动】:小明在学校使用校园卡,这小小的“一卡通”使他的校园生活变了样。过去,校园购物、食堂就餐、校内看病、预约上机都要交现金,现在,只要将卡在POS机(计算机联网的终端机)上轻轻地一刷,转瞬间一切帐目就结清了。大家说:“真没想到,小小的校园卡竟这么神奇。” 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持卡人可使用信用卡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也可以使用信用卡存取现金或转账结算。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流通,提供结算服务,方便购物消费,简化收款手续,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资料)2007年春天开始是猪肉涨价;2008年后半年猪肉价格下跌;2008年秋天的四川柑桔下跌。

【学生活动】: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都是通过影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教师总结】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2008年10月20日,四川广元柑橘蛆虫传言蔓延,仅半天时间,全市柑橘市场全面滞销,全国各地经销商生意大赔,橘子卖不出去,橘农望着成熟的果子一筹莫展。祸起何处呢?原来是当地一果农在柑橘园内发现大实蝇,被一网友发布到网络上。消息的广泛传播,造成消费者对柑橘安全感严重丧失,引起大家恐慌,都不敢买了。广元柑橘为什么卖不出去了?你能举出引起价格波动的其他因素吗?

【学生回答】:除供求外,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还有气候、时间、习俗等,甚至网络的创意等因素也会改变商品供求关系引起价格的波动。

(二)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以上我们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然而,夏利车再贵贵不过宝马,再便宜也不会比普通自行车价格低。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回忆一下,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学生活动】: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教师活动】: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实行等价交换,但是由于商品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2、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师活动】:从我们已学的知识中,我们知道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时间决定。在现实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由每个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呢?

【学生活动】:结合多媒体展示的资料讨论分析

学生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不是最大的,甲、乙、丙三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一样大。

学生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因而事实上甲生产的自行车并非价值量最大的,如果甲的价值量最大的话,就会导致生产技术越低,效率越低的生产者赚得钱越多的矛盾。商品生产者要获利更多,就必须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产者只能提高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否则,就得亏本。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在市场上,我们会发现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商品的价格总是不断地上下波动。

【教师活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存在商品经济,这一规律就必然会发生作用。

2、价值规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价值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活动】:看书并回答

【教师总结】:价值规律主要是通过商品的价格涨跌来影响人们生活的,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3、价值规律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

【教师活动】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供求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而价格变化也会影响消费需求,从而引起供求状况的变化。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请看看本8页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这一图表说明,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第二,刺激企业不断改进技术,降低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师活动】:价格变动还会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思考、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就会获得更多利润,就会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价格变化与竞争,会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教师活动】:看多媒体,保暖内衣销售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说明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因为,消费者是为了购买到质量好的商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谁生产的商品质量好,谁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润。这就要求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符合消费者需要。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教师活动】:常见的消费方式有哪些?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钱货两清、租赁、信贷。反应我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叫恩格尔系数。多媒体展示恩格尔系数。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师活动】:看教材上的案例,分析小李为什么不买车?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

【教师活动】: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影响着我们的消费。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 教师活动】:多媒展示喝酒的漫画。然后提出问题:这样的消费方式合理吗?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应该有什么样子的消费方式。

【教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只应该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结构合理,协调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活动平台] 聚焦学生名牌消费

目标: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积极、健康的消费习惯。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良好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中存在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上课进行表演,坚持正确消费观,反对错误消费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明确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把握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从而理解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中;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布置作业] 实训营地

P35探究实践:

一、阅读思考 [板书设计]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从古到今话货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纸币和信用工具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供求影响价格

(二)、价值决定价格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张允孝

第二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课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

2、德育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培育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

3、能力目标: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能根据商品价格变化分析其原因,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教学重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教学难点:自觉运行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由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消费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讲授新课

第1课 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从古到今话货币

1、什么是商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我们把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叫作商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看教材,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

【教师总结】: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使商品交换仍有许多不便。由于金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自然属性,金银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什么是价值尺度?

【教师活动】: 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如同尺子本身有长度,可以用来衡量物品的长度一样。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历史上金银充当货币时一般采用的是重量单位,如斤、两等;纸币产生后,采用了专有的计量名称,如人民币、美元的元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学生活动】:讨论:价值尺度需要不需要真实的货币;超市中的价签是不是货币的价值尺度?

【教师总结】:价签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其并不需要真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教师活动】:流通手段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流通手段就是流通所需要的媒介。

【教师活动】: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交换的方式是:商品—商品。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此时交换的方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只能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人们常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是这个道理。

当货币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时,就发挥了价值尺度的职能。当货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时,又体现出流通手段的职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在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逐渐派生出货币充当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三)纸币和信用工具

1、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教师活动】:一枚金币在使用过程中磨损后其购买力还和原先一样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点评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和原先的购买力一样的。因此人们并不“关心”真实的金币的重量,而只关心它的实际购买力。也就是只要有一样东西其购买力和原先的金币一样就行,而不管它是不是金币。这就是纸币。【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作为金银条、块的货币,在每一次交换过程中,都要称重量、查成色,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的成色形状、重量和面额价值的金属铸币。早期的金属铸币往往是足值的。但是随着运输和使用的磨损,这些货币很容易变得不足值,这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金属货币一样使用。人们由此而意识到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货币进行流通,于是就出现了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学生活动】:在课本上找出答案。

【教师活动】:纸币虽然是国家发行的,但纸币的发行量不是任意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过多,就会出现纸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纸币超过了商品流通所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纸币发行过少,会造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减少,人民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下跌。二者都属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都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下降。

2、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交易的手段: 【学生活动】:信用卡、储蓄卡、支票等等

【教师总结】:这就是信用工具。(多媒体展示资料,看我们常见的几种信用工具)

(1)支票、信用卡

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给持票人或收款人的票据。(2)电子货币: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载体是各类信用卡。

【教师活动】:小明在学校使用校园卡,这小小的“一卡通”使他的校园生活变了样。过去,校园购物、食堂就餐、校内看病、预约上机都要交现金,现在,只要将卡在POS机(计算机联网的终端机)上轻轻地一刷,转瞬间一切帐目就结清了。大家说:“真没想到,小小的校园卡竟这么神奇。” 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持卡人可使用信用卡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也可以使用信用

卡存取现金或转账结算。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流通,提供结算服务,方便购物消费,简化收款手续,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2007年春天开始是猪肉涨价;2008年后半年猪肉价格下跌;2008年秋天的四川柑桔下跌。

【学生活动】: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都是通过影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教师总结】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

【教师活动】:2008年10月20日,四川广元柑橘蛆虫传言蔓延,仅半天时间,全市柑橘市场全面滞销,全国各地经销商生意大赔,橘子卖不出去,橘农望着成熟的果子一筹莫展。祸起何处呢?原来是当地一果农在柑橘园内发现大实蝇,被一网友发布到网络上。消息的广泛传播,造成消费者对柑橘安全感严重丧失,引起大家恐慌,都不敢买了。广元柑橘为什么卖不出去了?你能举出引起价格波动的其他因素吗?

【学生回答】:除供求外,影响商品价格因素的还有气候、时间、习俗等,甚至网络的创意等因素也会改变商品供求关系引起价格的波动。

(二)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以上我们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然而,夏利车再贵贵不过宝马,再便宜也不会比普通自行车价格低。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回忆一下,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学生活动】: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教师活动】: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实行等价交换,但是由于商品供求关系不断变化,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2、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师活动】:从我们已学的知识中,我们知道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时间决定。在现实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由每个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呢?

【学生活动】:结合多媒体展示的资料讨论分析

学生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不是最大的,甲、乙、丙三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一样大。

学生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因而事实上甲生产的自行车并非价值量最大的,如果甲的价值量最大的话,就会导致生产技术越低,效率越低的生产者赚得钱越多的矛盾。商品生产者要获利更多,就必须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产者只能提高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否则,就得亏本。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在市场上,我们会发现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商品的价格总是不断地上下波动。

【教师活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存在商品经济,这一规律就必然会发生作用。

2、价值规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价值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活动】:看书并回答

【教师总结】:价值规律主要是通过商品的价格涨跌来影响人们生活的,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3、价值规律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

【教师活动】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供求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而价格变化也会影响消费需求,从而引起供求状况的变化。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请看看本8页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这一图表说明,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

第二,刺激企业不断改进技术,降低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师活动】:价格变动还会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思考、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就会获得更多利润,就会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价格变化与竞争,会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教师活动】:看多媒体,保暖内衣销售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说明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因为,消费者是为了购买到质量好的商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谁生产的商品质量好,谁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润。这就要求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符合消费者需要。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教师活动】:常见的消费方式有哪些?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钱货两清、租赁、信贷。反应我们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叫恩格尔系数。多媒体展示恩格尔系数。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师活动】:看教材上的案例,分析小李为什么不买车?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

【教师活动】: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影响着我们的消费。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 教师活动】:多媒展示喝酒的漫画。然后提出问题:这样的消费方式合理吗?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应该有什么样子的消费方式。

【教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只应该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结构合理,协调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活动平台] 聚焦学生名牌消费

目标: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积极、健康的消费习惯。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良好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中存在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上课进行表演,坚持正确消费观,反对错误消费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明确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把握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从而理解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中;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布置作业]

实训营地

P35探究实践:

一、阅读思考

[板书设计]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从古到今话货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纸币和信用工具

二、商品价格的变动

(一)、供求影响价格

(二)、价值决定价格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三、丰富多彩的消费

(一)、常见的消费方式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第三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3课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3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税收的种类和特征;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识别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税收是国家收入在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投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存款储蓄 ;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裂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税收、民生”共同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现在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职工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免费享受20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是什么?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3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 教师评论】: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方式。

【教师活动】:讨论“按需分配”、“平均分配”好不好。

【学生活动】:讨论并积极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的思路得出正确的认知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还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学生活动】: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的是哪些要素?看教材,进行总结。

【教师点评】: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分清某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教师活动】:请分析教材26页小芳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讲评】:小芳的爸爸是按劳分配;小芳的妈妈是按个体劳动者经营分配;小芳的哥哥的收入是资本和经营收入;小芳的奶奶是资本收入。

在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个比方,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块蛋糕做大,把蛋糕分配得更合理。那么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分配得更合理呢?这就涉及我们分配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公平含义

【教师活动】:我们前面讨论了“按需分配”、“平均分配”是不是就是我们说的公平? 【学生活动】:讨论这两点是不是公平。

【教师评论】: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意味着每个人不管他的出生、能力、背景如何,都能够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公共利益的分配。规则公平是指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分配结果的公平,就是社会的一切财富和利益要均衡分配于全体公民,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当然,结果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

2、效率的含义

【教师活动】:前面的按劳分配是公平原则还是其它的原则? 【学生活动】:是效率的原则。效率是什么意思?

【教师活动】:效率,指的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即以最少的代价(时间、资源、人力等)取得最多的收益。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讲求效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讲求效率,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平均主义,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教师活动】:刚才我们讲了在分配时,一要考虑怎样把蛋糕做大,让大家分得更多──讲效率,又讲了如何把蛋糕分得合理,让大家都满意──讲公平。请问:是把蛋糕做大重要,还是分得均匀一点更重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一致: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蛋糕你分什么”。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离开效率谈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蛋糕分好了大家都高兴,才会更积极地去做蛋”。只有坚持社会公平,真正做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

矛盾:想要把“蛋糕”做大,就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在对“蛋糕”进行分配时将每个人的报酬与对“蛋糕”的贡献挂钩。而每个人在能力等方面又是有差异的,所以他们所得到的蛋糕的份额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也就是出现不公平。要使每个人获得的“蛋糕”份额均匀,则无疑会损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效率与公平又是冲突的。

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的图片,思考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学生活动】:讨论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讲评】: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公平的制度保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正确处理初次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键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学生活动】:如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两种极端)

【教师讲评】:

政府应肩负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再分配是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其调节目标本身就是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体现。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目标。“富裕”意味着效率,没有效率的发展不可能实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但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个人或阶层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个“共同”就是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致富的机会、条件和环境,平等地享有共同发展的成果。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

(一)收税的特征及种类

1、税收的含义

【教师活动】:国家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各种各样的部门和物资,它们的经费来自于哪里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选一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评论】:

每个人都与税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天天享受到的公共物品,无不有赖于税收。接受教育要有学校,看病要有医院,出行要有道路,保障国家安全要有国防,防洪、发电要有水利工程,这些都要依靠国家的税收来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一句话,通过税收,而使国家筹集到为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的经费。可以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税收是根基。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

2、税收的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多媒体图片,观察税收性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图片,税收的性质。【教师活动】: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体现着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的分配关系。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师活动】:小刘回到母校某职业高中办事,遇到了班主任丁老师,他热情地请丁老师到学校大门对面的某饭店吃饭消费了80元,但在结帐后索要发票时遭到饭店老板拒绝。他当即同工商、税务部门联系,老板在税务局依法追查开发票事件时,不仅不配合检查,而且采取藏匿、转移等手段逃避检查,更为严重的是该老板还伙同工作人员打伤了两名税务检查人员。有关部门责令其停业整顿,老板也受到法律惩处。对老板的惩处说明了税收的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讨论并总结税收的三个特征。

【教师活动】: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运转的基本保障,有税必有法。税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4、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多媒体表格展示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了解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主要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等。重点了解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增值税,是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是增值税的纳税人。[活动平台]:制作税收小卡片

目标:理解税收的涵义和作用,明确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保证,树立纳税意识,依法进行纳税。

步骤:分若干个组,利用课余时间,以组为单位到肯德基、麦当劳等餐厅;观察肯德基、麦当劳的消费者吃完西餐是否要发票;制作税收小卡片,课上分小组进行展示说明;课下到街上做义务宣传,提醒客人要索取发票,哪怕只消费了一个甜筒。

(二)争做光荣的纳税人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活动】:创造情境“学生没有自己的个人收入来源,我们有没有纳税”,来进行辩论 【学生活动】:分成两个小组,经小组讨论后互相进行辩论。

【教师评论】:实际上在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已经就纳税了,不过我们不是直接的纳税人,而是间接的纳税人。税收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当我们走进超市消费,到银行取款,去影剧院看电影,到书店买书„„所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纳税发生着联系。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依法纳税,向国家多纳税,是纳税人事业成功、经济实力增强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社会认同的成就。个人、企业为国家、为社会作了多少贡献,事业是否成功,纳税多少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作为纳税人,为国纳税是值得自豪的,自觉纳税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2、公民应行使监督权利

【教师活动】:刚从商业学校毕业不久的小黄中了2万元大奖。原来,他当上保险推销员后,风餐露宿的他在拿到一个大保单后,高兴地在泉州市区一家酒店犒劳自己,吃饭后,他向收银员要了发票,刮开竟发现中了两万元大奖。他从泉州市地税局领走了两万元服务业定额发票特等奖,并主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4000元。小黄拿到奖金说:“以前我没有要发票的习惯,以后可得记得要了。”地税局为什么开展有奖发票活动?你在日常消费中有要发票的习惯吗?

【学生活动】: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行使监督权利。

【教师讲评】:公民是国家税收的最终负税人,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

三、投资理财方式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0页内容,说明什么是储蓄存款活动?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有哪些?人们为什么进行储蓄存款活动?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储蓄存款的含义: 是指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教师点拨】:储蓄活动中,储蓄机构必须按规定为储蓄者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到期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否则是不合法行为。

【教师活动】:我国有哪些机构可以办理储蓄存款业务?

【学生回答】 :主要有建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浦发银行等等

2、商业银行

【教师活动】:多媒体介绍我国的商业银行有哪些 【学生活动】:了解并说明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教师点拨】: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

【教师活动】 :结合你对股票市场的所见所闻,谈谈对股票投资的认识。【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购买股票是居民投资的一种选择。股票投资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也有很高的风险。

【学生活动】:讨论教材的案例,股票投资有非常高的收入,同时,也存在赔本的风险。【教师活动】: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这是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定期获得的一部分分配收入;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这种收入有时很高。公司的经营有好有坏,盈利了能获得股息和分红,股票价格也会上涨,股民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是,一旦公司经营不好,亏损了甚至破产倒闭了,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降,股民不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

2、债券

【 教师活动】:看教材分析什么是债券;债券和股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评论】: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教师活动】 :一般来说,债券主要有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偿还方式等项目组成。(可找一张国库券和其他债券,向学生展示)。发行国家债券,是政府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用来调节货币流通量、防止通货膨胀的手段。由于国家债券由中央政府发行,政府的资信程度最高,还本付息由国家作保,所以,国家债券的安全性高,风险最小,而且收益又比银行储蓄高,老百姓把国债誉为“金边债券”。

3、保险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假如遇到了这种情况该如何规避风险?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回避风险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有可能发生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保险的意识,来借助社会的力量减少损失。保险是一种社会化安排,是面临风险的人们通过保险人组织起来,从而使个人风险得以转移、分散,由保险人组织保险基金,集中承担。若被保险人发生损失,则可以从保险基金中获得补偿。换句话说,一人损失,大家分摊,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见,保险本质上是一种互助行为,体现了人们的互助精神,从而保障社会健康发展。

【学生活动】:对比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

【 教师活动】: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必要补充。社会保险就好像你在冬天里穿的一件衬衫,商业保险就等于皮大衣、大棉袄,有了它保证你过个暖冬。

【教师点评】: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当没有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的投资没有回报,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的赔偿就是投保人投资的回报。

【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地有哪些保险公司?它们开展哪些保险项目?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总结,积极发言

【 教师总结】: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从大的方面说,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教师活动】:想一想,我们学生参加的保险是什么类型的保险? 【学生活动】 :积极发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出现了分红保险等新种类,分红保险在具备正常的保障功能外,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中分到一部分盈余,能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加保险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的种类会越来越多,保险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全,参加保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知道了,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利用储蓄、股票、债券和保险等积极地为自己创造财富的积累,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布置作业]

实训营地

P35探究实践:

四、探讨回答 [板书设计]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二)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

(一)税收的特征及种类

(二)争做光荣的纳税人

三、投资理财方式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张允孝

第四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0课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0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民主选举、政府的含义、职能。

2、理解公民如何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政府的性质及其职能。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自觉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和监督权。

2、能举例说明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接受监督的政府、是法治的政府、是透明的政府。

3、能举例说明我国政府的不同职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认同公民有序参与政治,依法行使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重点、难点]

1、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方式

2、政府的职能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是每一个公民(当然包括青年学生)的光荣责任。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几位青年学生的真实事例。【课首案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这些做法是什么性质的活动?你了解政治生活吗?你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参加与政治活动呢? 新课讲授

第10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一、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公民行使权利的主要方式

1、民主选举

公民享有的第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积极参与民主选举。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日常观察你认为我国的选举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师生归纳】: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文字资料

第一,普遍、平等的选举原则。

第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差额选举的原则。【多媒体资料】:

选民证

积极参与普选

公民享有的第二项基本政治权利是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包括直接向决策机关反映建议,提出建议;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分析论证;决策机关对决策公示;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政制度参与决策。

2、民主决策

[活动平台]

模拟听证会

目标:了解召开听证会的主要目的、方法和过程。步骤:事先由教师拟定听证会内容,比如就此学生宿舍必须在晚上10点统一熄灯一事,让学生们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分角色扮演不同身份的听政者,课上举行模拟听证会。

(二)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多媒体资料】: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相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民,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教师提问】:公民的民主监督权主要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相关图文资料,归纳总结:

批评和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图片展示】: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通过人民代表监督;通过信访、举报进行监督;媒体监督。

二、我国的政府

(一)政府的涵义及性质

1、政府的涵义 【教师活动】:结合我国各级政府的情况进行分析点评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府是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的总和。

2、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接受监督的政府、是法治的政府、是透明的政府。【教师提问】: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 【多媒体资料】:出示图片:中南海新华门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为毛泽东手书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接受监督的政府、是法治的政府、是透明的政府。

【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说明讨论分析 【多媒体资料】:

(1)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为人民服务具体如何做:温总理的事迹;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展示。说明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2)我国的政府是接受监督的政府 【学生讨论】: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和漫画资料说明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我国的政府是法治的政府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多媒体资料】:列举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以及展示政府没有依法行政造成的后果实例。

(4)我国的政府是透明的政府

公民可以查阅政府文件

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非典”疫情; 惠及万家的“民心工程”;

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反贪污贿赂总局。。。

(二)政府的职能 【学生活动】:

1、经济调节

2、市场监管

工商在全国各地严查查三鹿奶粉/打击走私贩私/卫生下乡服务农村百姓/服务下乡支持农业/政府服务热线12345 【教师引导】:这些说明了政府在做什么? 【师生总结】: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以下几点

3、社会管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当中

4、公共服务 【多媒体资料】:教师相应出示图片并讲解。

政府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每个公民都要学会向政府求助或投诉,这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公民享有的政治权是:积极参与民主选举,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途径有:通过人民代表监督;通过信访、举报进行监督;媒体监督。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接受监督的政府、是法治的政府、是透明的政府。我国政府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培养学生观察时政的习惯,为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布置作业] 实训营地

P141探究实践:

一、探讨回答 [板书设计]

一、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公民行使权利的主要方式

(二)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二、我国的政府

(一)政府的涵义及性质

(二)政府的职能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杨岭

第五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5课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5课 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2、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3、运用:从自身做起,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2、提高应对竞争和挑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实际出发,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懂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教学重点、难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2、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15课 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教学导入: 【案例资料】:多媒体展示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武秀君事迹 【教师提问】:武秀君最感人的品质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参加和谐社会建设?

一、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这个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案例资料】: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 【教师提问】:谈谈你的生活中发生的进步?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

2.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案例资料】:党与腐败“水火不容” 【教师提问】:如何看待腐败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3.文化建设,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社会建设,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案例资料】:取消农业税 【教师提问】:国家还有哪些惠民政策?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

(二)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图文资料,讲解分析:

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几经探寻,最终放弃了盲目仿效西方的模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是社会主义挽救了中国,如今,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160多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前无古人,走什么路,需要我们自己选择。中国今天的建设事业如何布局,同样也需要我们自己规划设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条道路向我们指明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阐明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本任务和基本路线,还阐明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1、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就是以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发展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案例资料】:“一个都不能少” 【教师提问】:还有哪些政策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而是社会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方位的共同发展及各个构成要素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八个统筹”(多媒体展示八个统筹内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案例资料】:多媒体呈现相关图文资料,江苏省张家港市有四个“看不见”:站在江边看不见——塔吊林立、货轮密布,辨不清水与岸;除了城市看不见农村——道路宽敞,别墅成片,分不出城与乡;工业区里看不见浓烟和排污口——循环经济使副产品被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走在街上看不见农村人——市民化管理、亲情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认不出主与客。这看不见的背后是张家港人“团结拼 2 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是张家港人对发展的全面理解。【教师引导】(1)张家港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实惠?

(2)张家港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要求?

2、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生活动】:结合身边的社会现象讨论交流 【教师讲评】:

统筹兼顾,就是要在工作中总揽全局、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多媒体资料】

材料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已经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

材料二: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实现程度97.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93.18%。

【教师引导】请问以上材料给我国建设有什么启示? [活动平台]:环保工程设计

目标:理解环境保护对国家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观念和意识。

步骤:课前以小组为单位,了解环保的作用和文化;讨论确定设计方案,搜集相关参考资料,用计算机设计出代表环保工程形象的图标;上课进行交流,并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二)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图文资料讲评: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继承前人的理论思想,又勇于创新,形成了科学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方位的建设,着力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发展与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统一起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阅读材料】:

农村:中央一号文件将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提出要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

循环农业: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 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新型农民:中央一号文件给新型农民做了三个界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国家将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三、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发展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文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讨论。【学生活动】:分小组积极讨论分析 【教师讲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首要内容: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 核心内容:利益分配平等

第一次分配按劳分配。第二次分配要防止贫富差距拉得过大,控制在社会普遍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诚信友爱

诚信友爱是指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维系和谐社会不仅有法律,而且还要有道德。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道德是基础,法治是道德更高的要求。

诚信友爱是道德的核心,也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诚心与爱心称之为道德之心。【案例资料】: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评选道德模范? 【教师点拨】:

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次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都是群众爱戴的先进典型,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我们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4)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是指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是指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安定有序包括两个层面:

宏观结构上看:安定有序是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稳定有序

微观结构上看:安定有序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内在结构的各个要素的相互协调和交融。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发展:是实现生活富裕的条件 生活富裕:是发展的最终目标。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保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对比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活动】: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总结书本知识得出结论。

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二,有利于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二)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图文资料讲评。

第一、明确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第二、志存高远。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

第三、勤奋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在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

第四、投身实践。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青年学生的奋斗和奉献。青年学生要深刻认识国情、市情、乡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中去。【思维拓展】:

“和谐”的词义是指配合得适当、匀称,有融洽、调和之意,原指音律、音调的和谐。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

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是一个稳定的系统概念。

第二、是指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状态。

第三、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

第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狭义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指的是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相区别的,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广泛领域。【教师引导】:课下思考你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是哪一种? [活动平台] 志愿者在行动

在本届奥运会上,170万名志愿者参与服务,是奥运史上志愿者最多的一次。他们用累计超过2亿小时的服务,在万余个工作岗位上奉献着热情和汗水,用微笑来体现中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放自信的精神风貌,用优质的服务替人们排忧解难,增进了世界和谐。在闭幕式上,奥运会首次增加了向志愿者献花的环节,这是对志愿者的高度褒奖。

目标:学习奥运会志愿者精神,通过实际行动,奉献个人力量,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个人综合品质和道德品格。

步骤:为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为有特殊困难,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以及贫困地区提供志愿服务。[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布置作业] 1.实训营地

2.教材P161 探究实践

三、方案设计 3.社会体验 [板书设计]

一、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二)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二)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发展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二)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杨岭

下载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12课

    教 学 设 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12课 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主权国家;联合国......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8课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8课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2课)

    第12课 关注改善民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民生的基本内容,了解改善民生的途径。 思想教育目标:善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职业技能教学点:掌握“五险一金”内涵。 教学......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教学设计 莱西市工商职业学校 王海容电子信箱 :hrw0552@sina.com [教学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1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1 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二框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 【课程标准要求】感受经济全球化 【学情分析】:本班同学学......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设计第9课重点5篇范文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9课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国体、我国的国体。 2、......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课 成长在社会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课 成长在社会教学设计 第1课成长在社会 课时1 感受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②知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

    经济政治与社会.

    1. 商品的涵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3.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 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