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2课 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13】:
第12课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 ——外国雕塑撷英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引出课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国粹,这节课我们走出国门,领略一下美轮美奂的外国雕塑作品的迷人魅力)——外国雕塑撷英(图1)——阐述课题:共同体验一下外国雕塑作品是如何将现实与理想凝结,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最近世界体育界最关注的话题:世界杯:吉祥物狮子goleo)
(图
2、图3)萨夫拉狮身人面像——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M长57M,仅头部就有6M高,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提问学生:埃及人为什么创造出狮身人面的形象呢,它又有什么寓意呢?)关于它的说法有很多种,有一种说法,他的头部是按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他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在古埃及,狮子是人间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的守护者。法老死后要成为天神,必须免遭外界的打扰,因此,狮身人面像便成为最好的守门者。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供奉,他与法老形象结合而成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可见,法拉们把自己和狮子的真实形象与他们渴望的理想境界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胡须,却被入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后掠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欣赏(图
4、图5)让学生分析观察埃及人物圆雕从形象到表现技法上的特点? 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王子着红棕色,王妃着淡黄色,王子上身赤裸,肌肉结实,目光炯炯有神,神态刚毅智慧。王妃薄薄的衣裙显出丰满的体态,神态端庄安详。表现了二人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埃及人物圆雕表现技法上的特点:
1、正面端坐;
2、男子肤色深女子肤色浅;
3、面部刻画深入。
(图6)拉美西斯二世像——是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石窟神庙雕刻。由四尊与山体相连的法拉像构成。端坐的法老神态庄严,形体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其身边的小型雕像是法老的王后、王子、和公主。可见。埃及雕像是根据人的地位高低决定其比例大小的。
(我们知道,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大部分雕塑作品都是为过世的法老创作的,埃及人为什么热衷于为死人塑像呢??)
古埃及人深信,艺术形象和它所描绘的生命本体是合一的,好比本体的化身,也具有生命,而艺术创作是对生命的再创造,现实的生命会死去,却会通过永恒的雕塑或绘画的化身得以在来世永生。所以他们塑造了大量的雕塑,以企盼来世的重生。而且古埃及的雕像并不意在表现人物的外形和姿态等现象,而将其简化纯化,以全力象征和突出生命的本质。正立的人物尽管呆板,却足以代表“人”,而且赋予“人”一种近乎建筑的恒定和庄严之感。
(图7)埃及人物圆雕在表现技法上的特点:、在表现法老、王子一类上层人物形象时往往采取这种刻板端坐或直立的姿态。
2、重在表现正面尤其是脸部的特征。对身体其他部位表现相对简略。不是表达真实而是观念中“人”的形象。
3、雕像的姿态表情头饰胡须等均与人的身份地位高低有直接相关。
4、另外,男子肤色深女子肤色浅也是显著特征。
一、雕塑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企盼:(图8)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灵魂来世永生——保护遗体和塑造真人像——人物雕像发达——用于丧葬
古埃及雕刻艺术既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表达了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
二、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图9)请同学们分析两幅雕塑作品的异同点? 《伏虎》——霍去病墓雕塑。因式造型,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汉代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受伤的狮子》——亚述雕塑的杰作。刻画了狮子中箭受伤、后肢瘫软而依然竭尽全力昂首挣扎的形象。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善战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通过分析得出:《伏虎》是整体写意质朴雄浑的风格。《受伤的狮子》生动传神的细腻风格。亚述王朝的成就最为突出,除人物雕像外还有大量表现战争、狩猎、动物等题材的建筑装饰浮雕。其中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亚述雕刻家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
(图10)《雅典娜头像》——是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手艺之神、女战神。她的出生十分奇特,是从他父亲宙斯的头颅中崩出来的。是希腊神话中具有父性特征的女神,后成为雅典城的保护神。这尊雕像容貌端庄,秀丽而不失内在的刚毅与智慧。
《哈达佛陀头像》——印度雕刻家通过宗教雕塑表达本民族的审美观念生活习惯和思想情感。此头像不仅明显带有希腊罗马神像的面貌特征,而且富于希腊古典主义艺术的高贵、单纯、静穆的气质,有东方阿波罗之称。但他并非希腊神像的翻版,用细腻的手法刻画了释迦牟尼佛慈悲、安详、沉静的表情,其眼帘低垂、沉思冥想的表情,顶髻的波浪式卷发、眉间表示百豪相的圆点,均打上了佛教的印记。形象优美,富有东方韵味。
(图11)
两河流域——亚述王朝的成就最为突出,除人物雕像外还有大量表现战争、狩猎、动物等题材的建筑装饰浮雕。其中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受伤的狮子〉
印度雕塑——与宗教的关系极为密切。吸收融合希腊罗马雕塑创造出既高度写实又体现东方唯美主义的作品,影响深远。——《哈达佛陀头像》
二、古希腊雕塑:
(图12、13、14)《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出土与萨莫色雷斯岛得名。经四年修复而成。是小亚细亚统治者为纪念一次海战胜利而创作,原立于岛的悬崖上,面向大海站在船头,张开双翅,给人以飞翔感。薄衣贴体,显示出充满青春气息的女性人体美,衣纹处理富于节奏与韵律,增强雕塑的动感。胜利女神不管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看到他展翅欲飞的雄姿。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艺术家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其与《维纳斯》和《蒙娜丽莎》共称为卢浮宫三宝。
欣赏了胜利女神的女性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男性的阳刚之美。(图15)《拉奥孔》——雕塑取材希腊和特洛伊战争的神话传说: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十年的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想出木马计: 用一匹巨大的木马放在城外,让将士们躲进木马,希腊将士假装撤退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走就打开城门见到木马想把它拖进城祭司拉奥孔出来警告以免中计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因为拉奥孔破坏了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雅典娜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蟒把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这一个人与神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要预示人们避免灾难.这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因而遭到惩罚。群雕鲜明地表现了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受蟒蛇折磨、挣扎的痛苦情状。整座雕塑采取了金字塔形的处理。以人物拉奥孔形体较大,次要人物较小,两条扭动的巨蟒成为把三者连在一起的纽带,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构图,显得稳定而变化丰富。(图16)连连看
(图17)
通过比较埃及印度雕像得出古希腊雕塑的特点:
希腊雕刻家多借现实生活中具有完美体态和旺盛生命力的青年男女裸体形象,表现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及健美的运动员。造型高度写实,姿态优雅、容貌端庄,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
四、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图18)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重视从古希腊、罗马雕塑中吸取营养,在继承希腊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前提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图19)分析比较《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图20)《垂死的奴隶》—— 米开朗基罗,又称为《入睡的奴隶》雕像塑造了一个年轻的奴隶,与其说是垂死的不如说是正在微睡的奴隶形象。线条柔美,表情安详,好像在严酷的折磨后筋疲力竭,松弛平静下来,渴望着肉体的解脱,使精神走向永恒的安息。米开朗琪罗以同情心塑造了这一青年的奴隶完美形象。如果说《被缚的奴隶》所表现的是一种外在的挣扎反抗,那么《垂死的奴隶》则表现一种内含的解脱渴望。这种形象思维在艺术造型中是很珍贵的,有的采取直接强烈冲突,有的则表现平静的结果而渴望解脱。
(图21)《晨`暮`夜`昼》——这四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着受时辰支配的生与死的命运。
(图22)《摩西》——与奴隶雕像都是为当时教皇朱理二世陵墓雕刻的,摩西是圣经中以色列人的首领,也是一位先知。他在率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西奈山时,被神面授十戒,摩西从而懂得了上帝的法度和律制,被认为是上帝旨意的执行者和公正不阿的象征。雕像中摩西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头上长有两只犄角,象征着智慧和力量。他右臂挟着写有十戒的石板,左手抚摸着长长的胡须,深邃的目光凝视前方,令人不可抗拒,神情威严,向后的左脚给人一种随时准备行动的感觉。雕像显示了作者天才的创造力与超人的气魄,也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时代精神。
(图23)米开朗基罗,一个史无前例的巨人,他同时驾驭着绘画、雕塑、建筑、和诗歌,并将他的超凡气魄与理想灌注于他们。他的巨作征服并支配着一代 又 一代的艺术家。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力量,来自于米开朗基罗的伟大个性。—— —罗曼·罗兰
五、17——19世纪欧洲雕塑:(图24)
西方雕塑经历了文艺复兴的繁荣之后继续得到发展,雕塑的题材得到拓展,形式更加多样化。其中,17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贝尼尼,擅长于通过静态的人物雕像表现戏剧性的情节,使雕塑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装饰韵味。(图25)阿波罗与达夫妮——作者贝贝尼,是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师戏剧家。他虽然在深度和气魄的宏伟上不如米开朗基罗,但他以无以伦比的精湛技巧创造了栩栩如生而又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大家想听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么?阿波罗是太阳神,代表了男性形体美的理想,达芙妮是河神的女儿水中仙女。据希腊神话,由于小爱神丘比特的恶作剧,他把能带来爱情的金箭射中了阿波罗,拒绝爱情的铅箭射中了达夫妮,因此阿波罗爱上了达夫妮,对她紧追不舍。达夫妮则千方百计躲避。一次,阿波罗快要追上达夫妮的时候,她请求她的父亲:一旦被追着,就立刻将她变成一颗月桂树。雕像就表现阿波罗已经追上并且左手已经触及到达夫妮,而达夫妮开始变成月桂树的那一极富戏剧性的瞬间。她的头发和双手已经开始变成月桂树树叶,一条左腿也开始变成月桂树干,这尊雕像生动优美,尤其是雕像既有强烈的运动感,又给人以稳定感,收到了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贝尼尼在表现运动和戏剧效果方面的精湛技艺。(图26)马赛曲——吕德(法)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证》表现法国反抗普鲁士奥地利等国战争中,马赛的一支义勇军高唱军歌开赴巴黎的情景。(欣赏乐曲《马赛曲》)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历史事件,将象征自由与正义的女神与现实中的义勇军处理在一组雕像中,与德拉柯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表现手法相同。女神雄踞浮雕上部,张开双翅,右手执剑,振臂高呼,引导下方军队。整组雕像群情激昂,上下呼应,动感强烈,极具艺术感染力。人物面貌各不相同,错落有致,产生鲜明的韵律和节奏感,浮雕中心高举帽子的中年战士的手臂,既与女神的动作呼应,又使浮雕上下两层贯通,结构更加紧密,整体感增强。
总结:(图27)
一 雕塑体现了对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期盼; 二 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 三 古希腊雕塑;
四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 五 17到19世纪欧洲雕塑.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找一尊你所喜欢熟悉的雕塑并分析它是哪一时期什么风格的作品?
第二篇: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
----外 国 雕 塑 撷 英
炎刘中学 沈维锐 2013年4月 12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国古代雕塑的主要类别、发展状况、突出成就及不同民族雕塑的主要特点;
2、领会不同地域雕塑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3、能够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所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运用课件播放视频资料导入本课内容《外国雕塑撷英》
提问:画面出现的是什么场景?为什么这组雕塑会出现在奥运会上?(学生思考、回答)
二、讲授新课
1、根据图片中雕塑作品分析这些雕塑分别属于哪个古代国家或时期的?
外国雕塑往往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或地域特征,相信很多同学对此都会有所了解,那么,请你说说看——这些雕塑分别属于哪个古代国家或时期?
要求:分成5个组,分别是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文艺复兴雕塑研究小组、17—19世纪雕塑研究小组。学生观看并根据图片说出对应的国家或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组长
组长负责讨论时的记录,同时选出一名发言人回答问题,其他同学注意听或进行补充 教师倾听汇报结果并进行补充
教师:请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播放图片 学生(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介绍《拉霍特普王子与王妃像》、《哈弗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
总结古埃及雕塑的特点: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秘、气势恢宏 教师:请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发言并播放图片
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介绍《人首翼牛》、《受伤的狮子》
总结两河流域雕塑的特点:充满装饰美 介绍《舞王湿婆》 总结古印度雕塑的特点:富有宗教气息
教师:请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发言,播放图片
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介绍《命运三女神》总结古希腊雕塑的特点:理想化 教师补充讲解
古希腊的民族特点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随意、自然的生活、运动方式。坦荡、无邪的看待人体„希腊雕塑中多是裸体。
城邦之间的战争„注重体育锻炼„雕塑作品多运动题材。艺术表现注重人体的力量,肌肉的纪实。“神是最完美的人”的宗教信仰„追求自然完美的生活„不注重面部刻画,在艺术上追求一种标准的、理想的美。
请文艺复兴雕塑研究小组发言,播放图片
文艺复兴雕塑研究小组 :介绍《大卫》 总结文艺复兴雕塑的特点:雄健有力、弘扬人文主义 请17—19兴雕塑研究小组发言,播放图片
17—19兴雕塑研究小组:介绍《阿波罗与达芙妮》、《马赛曲》 总结特点:题材得到拓展,形式多样
教师:每个研究小组的回答都很精彩,由学生评出最好的一组
三、课堂小结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像我们人类优秀的先人们一样,做一个美的使者。
第三篇:第10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11】:
第10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本课介绍的画家、流派、作品非常的多,又涉及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欧洲的绘画,那么只有结合时代背景来讲解,通过分析、比较,才能很好的认识和掌握相关作品。)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理由: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其画面特点、工具材料、绘画技法和表现题材等都会友很大的差别,)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理由:把绘画与现实生活、政治、宗教以及审美观念进行联系,是美术鉴赏的主动行为,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记忆。)
二、教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 课件
四、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太多,所以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按两课时的进度设计。第一节课先讲到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绘画。)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大约产生于一万五千年至两万年前的原始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追求来世和永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
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师生共同总结出: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以及欧洲17世纪绘画。
2、讲解知识点
3、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中圣母像的异同。B、欧洲绘画的主要门类有哪些?他们与中国画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图片的展示,观察欣赏古代大师的绘画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标记知识点
3、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五)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人类早期的原始岩画到古埃及绘画,再到成就辉煌的欧洲绘画。
由于时间所限,本课只讲到了欧洲17世纪,那么下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8世纪末、19世纪的欧洲绘画,主要是法国绘画。以及古代印度、日本和波斯的绘画艺术。
(六)、板书设计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人类早期的绘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二、古代埃及绘画:壁画代表,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三、欧洲绘画
1、古希腊绘画
2、欧洲中世纪绘画
3、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4、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
第四篇:第12课《荷花》教学设计
第12课《荷花》教学设计 黄河路第一小学 曹慧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2、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描写荷花开放的词句,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成一池荷花。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欣赏荷花图片,谈谈感受。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3、教师导入:荷花真美啊,美得同学们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而且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让我们随着他一起到文中去细细欣赏吧。看看他是如何描写荷花的?
4、板书课题:荷花,齐读课题。
二、认真品读,领悟课文
1、品读第2自然段。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荷叶美和荷花美的句子和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告诉他们你的感受。
2、小组分享
(1)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你认为最能表现荷叶美的句子。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那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好?
你能把荷叶之间挨挨挤挤的感觉读出来吗?(板书:荷叶多)
(2)还有哪个词语你认为用得好?。
(板书:色彩美)指导,碧绿重读。
生:“大圆盘”用得也很好,写出了荷叶的样子。(板书:样子美)
(3)在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漂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呢?能不能用其他字来替换一下?再读一读。(4)想象一下,冒出来的白荷花仿佛想干些什么?(5)它们都有哪些姿态呢?
谁想完整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荷花的各种姿态呢? 看一看,作者描写荷花时用了一个什么句式?(6)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这说明荷花不仅很美,而且姿态各异。(板书:姿态各异)
2、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些问题的答案。①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②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 ”画下来。③这里的“画家”指的是谁?
多么美丽的一幅荷花图呀,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再把2、3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3、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同学们,这么多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画面。(教师配乐朗读)(1)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仿佛”是什么意思?
4、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1)如果,现在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告诉你悄悄话?会说些什么呢?
(2)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蜻蜓、小鱼、小鸟都被吸引过来了。那么,同学们一定也很喜欢这一自然段。现在小组试着读一读,等一下各小组推选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3)原来这一切都是梦境,我才记得我不是荷花,而是引读(在看荷花呢)。(4)作者已经陶醉在荷花池中了。相信,有不少同学也已经深深的被这美丽的荷花给吸引了,那么就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第4、5自然段吧!
5、齐读全文,整体感受
这幅荷花图真的很美,美得让作者陶醉,美得让大家流连忘返。那么让我们再通过动听的朗读再次感受美丽的荷花池吧!板书设计:
荷 花 荷叶:荷叶多
色彩美
样子多
荷花:姿态各异
第五篇:第12课《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
执行人:王凤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板题】:
12、心声
黄蓓佳
二、整体感知: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作业布置】:
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对其进行分析。【板书设计】:
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
明确: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2、研讨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⑴、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
么。
⑸、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二、理解主旨:
1、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明确: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3、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明确:
“心声”的含义: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作业布置】: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人物:李京京(沉郁、指著、倔强)朗读要求被拒绝(开端)
情节 用真情和体验练习朗读(发展)
声情并茂朗读(高潮、结局)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