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3、美育目标: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质疑、研究、分析、讨论、评价、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
2、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二)、讲述新课
1、人类最早的绘画
[课件]简要介绍人类最早的绘画——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图示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请学生讨论后分析、比较,之后教师讲解,使学生对人类绘画的面貌有所了解。问题:A.洞窟壁画产生在什么时候?B.描绘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此画位于阿尔塔米拉洞窟的侧洞,即顶部绘有18头牛的“公牛大厅”。此画准确地表现了野牛的结构和动态,用线条描绘基本绘画轮廓,并加晕染,表明旧石器时代的欧洲先民已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法,能够表现具有写实风格的动物形象,体现了原始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画的线条是采用原始的毛笔勾勒的,色彩的表现是用平涂和喷绘(即口含颜料通过骨管吹到画面相应的部位,能产生浓淡变化,以表现出体积感)的方法。
2、古埃及绘画
导语:古埃及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古埃及绘画为我们留下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状态,让我们来欣赏下吧。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正面律是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保持了3000年不变的造型规范:a.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b.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c.埃及绘画构图多采用水平线分割画面,画面布局较满,很少留有空白。《宴乐图》的构图即反映了埃及绘画构图及造型特点。
3、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突出神的至高无上,人的精神受到压抑。
(1)从“黑暗时代”走出来,我们到崇尚人为主义的文艺复兴时代看一看,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
提出问题:文艺复兴三杰是谁?代表作品是什么?对比讲解他们在艺术上的不同风格。(重点讲解)
①、达芬奇——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兼多种才能于一身。分别图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师生共同探讨其中的奥妙。
②、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以及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图示其绘画作品《创世纪》。其最突出的成就是雕塑。最为我们熟知的是哪尊雕塑呢?《大卫》,图示此作品,简单鉴赏。
③、拉斐尔——是位非常有才气的艺术家,他以其特有的艺术敏锐性,吸取了各位大师之长:米开朗基罗的宏大气势,达芬奇的灵动柔美,并另辟蹊径,以描绘温柔美丽的圣母与圣婴,赢得了佛罗伦萨画坛好评。
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圣母像,让学生比较、分析、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文艺复兴的进步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有两个主要的特点,首先是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灵魂;其次是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
(2)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代表画家: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①、展示《埃克河上的磨房》、《倒牛奶的女仆》等作品②、讲解知识点。③、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①、伴随图片的展示,观察欣赏古代大师的绘画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②、标记知识点。③、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3)
17、18世纪西班牙绘画大放光彩,西班牙画家在肖像画和反映现现实生活的人物画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委拉斯凯兹、哥雅等绘画英才创作出大量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课件展示相关作品并进一步讲解相关知识点。
纺织女(油画,1657年,长289厘米,宽220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作者委拉斯凯兹,西班牙人。此画是画家晚年的力作。描绘的是皇家织造厂织女的劳动情景,在构图上的巧妙处理,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不同光线下人物及各种物品的悉心描绘,更为画面增色,耐人寻味。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油画,1814年,长345厘米,宽266厘米,西班牙 3
普拉多博物馆藏)作者哥雅,西班牙人。作者表现的是1808 年5月3日法国入侵者枪杀西班牙起义者的真实事件。画面中起义者处于强光之下,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与逆光中的刽子手的残暴形成鲜明对照。画家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夜幕下的惨烈与罪恶,而且使之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这种非同以往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对此后的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4)19世纪法国的绘画发展概况,流派纷呈,名家辈出。
教师活动:①、展示《马拉之死》、《自由引导人民》、《三等车厢》、《印象·日出》等作品;②、讲解知识点。
4、其他地区的绘画,介绍了印度佛教石窟壁画和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外国古代绘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和不同的特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为我们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奠定基础。
八、课后作业布置
(1)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相比较有何不同?(2)通过本课作品的欣赏思考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板书设计: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人类早期绘画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
法国—拉斯科洞窟
二、古埃及绘画
⑴《宴乐图》
⑵正面律:(从透视考虑)
人物的脸部 眼睛
胸部
下肢
⑶特点
三、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⑴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
达·芬奇
拉斐尔
米开朗基罗 ⑵17世纪荷兰绘画(风俗画、风景画)⑶17、18世纪西班牙绘画
维拉斯凯兹
哥雅 ⑷19世纪法国绘画
四、其他地区绘画
⑴印度佛教壁画
⑵日本浮世绘版画 5
第二篇: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靖边中学 贾鸿杰
教学设计: 一课时
课题: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一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4:价值目标: 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生动体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质疑、研究、分析、讨论、评价、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
2、学法:自主、探究性学习方法与小组合作的学习
3、课堂组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具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典型作品的讲授。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2、讲述新课(课件播放,探究与分析)第一节:简要介绍人类早期的绘画----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作品准确地表现了野牛的结构和动态,用线条描绘轮廓并加以晕染,表明旧石器时代欧洲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表现具有现实风格的动物形象,体现了原始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第二节:古埃及的绘画<三个乐女>(阿蒙神祭祀、王族呢科特墓中)。这是描绘古埃及现实生活的壁画,画中的三个乐女体态轻盈秀美,顾盼多姿,人物设色不多,深浅对比鲜明,具有独特的装饰韵味。人物动作姿态突出古埃及传统的”正面律”法则。
第三节:在绘画时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2、17世纪荷兰的绘画3、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4、19世纪法国的绘画
第一部分(1)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绘画的特征,以便通过比较加深对文艺复兴绘画的认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列举了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着重分析了《草地上的圣母》。(2)作品分析
唱歌的天使与圣母子(油画,1477年,直径135厘米,德国柏林国立美术馆藏)波提切利(意大利)
此作品是波提切利创作的一系列圣母子作品之一,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在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写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在表现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中融入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通过圣母子一类的绘画,表达人间的亲情与爱,不同于中世纪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传达神秘的宗教气氛。波提切利(1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又富于装饰韵味,代表作是《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所绘女性形象,体态修长、优雅,表情透露出淡淡的忧郁与迷惘。
岩间圣母(油画,1483—1485年,长197.5厘米,宽123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达•芬奇(意大利)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作者描绘的圣母子及小约翰母子身处于大自然的岩石洞穴间。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年轻母亲的温柔、秀美与儿童的纯真可爱,被表现得无懈可击;背景的描绘也十分真实、妥贴,对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作者探索性地运用明暗对比法,画面中的大部分物象处于暗部,光线照在人物的主要部位,女子的面部、手和儿童的裸体分外突出,体积感与空间感增强,明暗对比鲜明,使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
草地上的圣母(油画,1504年,长113厘米,宽66厘米,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拉斐尔(意大利)
此画是拉斐尔最擅于描绘的圣母子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作者绘画技艺的完美,也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的高超水平。作者对圣母、圣婴及小约翰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年轻女性和儿童形象的真实再现,而且寄予他本人及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人的审美理想。作者笔下的圣母子既与中世纪圣像画的风格判然有别,也不同于早期文艺复兴画家的创作。他描绘的圣母不乏文艺复兴时代圣母像的美丽、庄重与尊贵,而又显得恬静、温和,更加亲切感人。拉斐尔是在借鉴达•芬奇及其他前辈画家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描绘了面目一新、感人至深的圣母形象。这是画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源自其天性的敏锐、温柔、平和。
第二部分:突出17世纪荷兰画派在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方面的成就,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1670年,长101厘米,宽82.9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克吉列斯博物馆)雷斯达尔(荷兰)
欧洲风景画在17世纪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荷兰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荷兰画派中有不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的画家,雷斯达尔(1628—1682)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描绘荷兰的自然景色、田园风光等。他笔下的森林、溪流、风车、帆船等往往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这幅风景画是雷斯达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荷兰风景画的风格。作者满腔热情而又细 致入微地描绘荷兰特有的风车磨坊的迷人景色。大风车与远处的建筑、河面的帆船及前景的芦苇等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天空的阴云和不平静的水面预示着将要发生的变化,引人遐想,令人回味。画面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天空,空间辽阔而不单调,云层的形态、色彩被描绘得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悉心观察和非凡的表现力。
倒牛奶的女仆(油画,1658年,长45.4厘米,宽41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列吉克斯博物馆藏)维米尔(荷兰)
维米尔(1632—1675)是荷兰画派的风俗画大师。他将画笔伸向荷兰市民生活的多个方面,擅长描绘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从而揭示生活中朴素、和谐、静谧的美。其画风细腻,多描绘室内景,对光与色彩的表现有独到之处。
此画是荷兰风俗画的优秀代表,作者选取的是普通民众生活中最寻常的倒牛奶的细节,并加以描绘,除了准确地表现女仆的形象外,还不厌其烦地刻画了桌上摆放的及墙上挂的各类物品,将不同物品的色彩、质感表现得无懈可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窗外射进室内的光线的柔和、温暖。此画对细节的完美处理,可以与同时期荷兰静物画大师的作品相媲美,集中体现了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两方面的成就。
第三部分: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
纺织女(油画,1657年,长289厘米,宽220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此画是画家晚年的力作。描绘的是皇家织造厂织女的劳动情景。在构图上的巧妙处理,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不同光线下人物及各种物品的悉心描绘,更为画面增色,耐人寻味。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油画,1814年,长345厘米,宽266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哥雅(西班牙)
作者表现的是1808 年5月3日法国入侵者枪杀西班牙起义者的真实事件。画面中起义者处于强光之下,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与逆光中的刽子手的残暴形成鲜明对照。画家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夜幕下的惨烈与罪恶,而且使之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这种非同以往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对此后的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部分:19世纪法国的绘画发展概况,流派纷呈,名家辈出。
马拉之死(油画,1793年,长162厘米,宽125厘米,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藏)达维特(法国)
达维特(1748—1825)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期,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法兰西近代画派的复兴者。他的创作既体现了对古典主义艺术的追随,又紧扣时代脉膊,在多方面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画面构图单纯、简洁。作者运用明暗对比手法,使形象具有纪念碑式的立体感,产生了悲剧的感染力。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1830年,长325厘米,宽260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德拉克洛瓦(法国)
这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取材于19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画面描绘象征着正义与自由的“女神”一手执大革命时代的三色旗,一手执枪立于最高处,引导人民奋勇向前。整幅作品充满热情、动感,令人激昂、振奋,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它将以写实手法表现的 起义者与以浪漫手法表现的自由女神相结合,具有开拓的意义。
三等车厢(杜米埃,法国)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杜米埃(1808—1879),如同擅于描绘农村生活的画家米勒(1814—1875)一样,把画笔伸向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民众。米勒热情讴歌了农民生活,深刻揭示农民的内心世界;而杜米埃则生动地反映了城市生活,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各阶层市民的精神面貌。他的笔锋犀利,大胆取舍,形象概括,个性鲜明。《三等车厢》就是画家反映现实生活的众多力作中的一幅。作者仅勾勒出人物的基本轮廓,暗部略施薄色,就把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一幕准确地表现出来,不仅使人了解到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而且令人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活动。
印象•日出(油画,1872年,长65厘米,宽50厘米,法国巴黎马尔莫丹美术馆藏)莫奈(法国)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领袖人物。印象主义一词即因此画而得名。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风景。海水在晨曦笼罩下显得极为丰富多彩,雾气中的小船显得模糊不清。整个画面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印象,仿佛是光线与色彩的交响
第四节:其他地区的绘画,介绍了印度佛教石窟壁画和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外国古代绘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和不同的特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为我们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奠定基础。六:课后作业布置
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相比较有何不同? 七:课后反思:本课由于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时间有限,有的内容与学生探讨的较少。
板书设计
一、导课
二、组织教学
1、人类早期的绘画: <野牛>
2、古埃及绘画:
<宴乐图>,正面律
3、在绘画时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
“圣母画”
(波提切利,达芬奇、提香)(2)17世纪荷兰的绘画: 风俗画、风景画
(3)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
(维拉斯凯兹、哥雅)(4)19世纪法国的绘画:
“流派纷呈、名家辈出” 新古典主义----达维特-----<马拉之死> 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杜米埃---------<三等车厢> 印象主义------莫奈--------<印象 日出>
4、其他地区的绘画
日本的浮世绘版画,印度的佛教壁画,三,课堂总结
第三篇: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
能力目标 :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情感目标: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四、教法
依据135课堂模式以问题为主线,自主学习、互动对话、巩固延伸三个阶段,情景导入 揭示主题、自主探究 个体构建、小组谈论 合作提升、互动展示 评研互化、反馈达标 拓展延伸五个环节。具体方法为讲授、演示、讨论。
五、教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拿破仑加冕》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
1】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2】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3】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4】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
1、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及《宴乐图》
2、提问:A、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B.指出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以及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
师生共同总结出:A、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B、古代埃及绘画与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相近的特征,体现出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分四部分讲解
1、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达芬奇《岩间圣母》,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米开朗基罗《创世纪》,提示学生观察欣赏。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展示图片
2、欧洲绘画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之后,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在优化题材的拓展和技艺的完善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雷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坊》。使学生领会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的特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画,加深对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的关注。3、17, 18世纪的欧洲画坛上,西班牙绘画大放光彩代表人物有:委拉斯凯兹和哥雅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纺织女》、《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两幅画的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思考问题并踊跃回答问题4、18世纪末、19世纪欧洲画坛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法国画家最为令人瞩目,新古典主义,浪漫幸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画派各领风骚,名家名作,蔚为大观。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自山引导人民》、《马拉之死》。提出问题:分析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达维特《马拉之死》。分析比较说明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差异。多媒体展示图片杜米埃《三等车厢》体会现实主义特征。讲解知识点让学生领略19世纪法国绘画的不同风貌。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思考问题并踊跃回答问题
重点分析欣赏印象派绘画
1意义:我校是以美术特色学校,印象派的主要观点至今对我们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历史背景:19世纪资本主义革命风起云涌,欧洲各国纷纷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人文思想大发展,人们要求自己的主观感受得以表达。主张要求:摒弃新学院派所要求的造型技巧,明暗关系以及过于精细的局部描绘古典主义因循守旧,过分强调结构和素描关系,主张绘画打破传统,走出室外,感受自然,扑捉物体表面瞬间的色彩变化,不再像古典主义那样重视事物的结构和体积,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后期印象派代表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主张追求真实效果,在光之外,侧重面与物的实际形状,追求实在形体和永恒的视觉。世间任何复杂问题都可以概括为简单的几何形体,这些理论至今指导我们的美术教学。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 莫奈《印象日出》 塞尚的《静物》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两幅画的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a.伴随图片展示欣赏法国绘画大师的作品。b.完成相关问题 1印象派绘画的特点2对于我们绘画的指导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 1学习几何形体的作用 2 放松的笔触表达物体3感受色彩倾向4型色结合,用色彩塑造形体
(五)其它地区的绘画
在世界绘画艺术的百花园中,印度的佛教石窟壁画、日本的浮世绘版画,波斯的细密画等也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散发出奇异的芬芳。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持莲花菩萨》、《三美人图》使学生了解东西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学生活动:伴随图片展示标记知识点
(六)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人类之早期的原始岩画到古埃及绘画,再到成就辉煌的欧洲绘画。说明了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七)课下作业:
1.古埃及绘画正面率是什么?
2.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及代表人物有哪些?
第四篇:高中美术鉴赏《第10课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美术鉴赏《第10课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
现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达到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
(二)内容结构
本课由以下四节组成:
第一节,简要介绍了人类最早的绘画——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图示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使学生对人类早期绘画的基本面貌有所了解。
第二节,对古埃及壁画的基本特征、独特的人物造型样式作简要介绍,图示《三个乐女》及《宴乐图》,并指出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图示《朝贡者》一画,使学生对此有所认识。
第三节,在本课所占比重最大。重点介绍了以下三方面内容: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2.17世纪荷兰绘画;3.17、18世纪西班牙绘画;4.19世纪法国绘画。
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绘画的特征,以便通过比较加深对文艺复兴绘画的认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列举了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着重分析了《草地上的圣母》。
第二部分,突出荷兰画派在风俗画、风景、静物画方面的成就,列举了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使学生领会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的特点,并图示风景画《埃克河边的磨坊》及伦勃朗、鲁本斯、哈尔斯的肖像画,引起学生对这几位大师艺术的关注。
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西班牙绘画大师委拉斯凯兹和哥雅的艺术,分析了《纺织女》、《1808年5月3日的枪杀》两幅画的艺术特色,并辅以委拉斯凯兹的《大宫女》和哥雅的《自画像》、《着衣的玛哈》,使学生能加深对两位画家绘画艺术的认识。
第四部分,首先对19世纪法国绘画发展概况作了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对其有宏观的把握;其次分析了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杜米埃的《三等车厢》,使学生通过比较,领会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差异,并图示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安格尔的《泉》、莫奈的《印象·日出》、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以便学生领略19世纪法国绘画的不同风貌。
第四节,其他地区的绘画,介绍了印度佛教石窟壁画和日本浮世绘版画,图示并分析了印度的《持莲花菩萨》和日本的《三美人图》两幅作品,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本课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1 此画位于阿尔塔米拉洞窟的侧洞,即顶部绘有18头牛的“公牛大厅”。此画准确地表现了野牛的结构和动态,用线条描绘基本绘画轮廓,并加晕染,表明旧石器时代的欧洲先民已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法,能够表现具有写实风格的动物形象,体现了原始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画的线条是采用原始的毛笔勾勒的,色彩的表现是用平涂和喷绘(即口含颜料通过骨管吹到画面相应的部位,能产生浓淡变化,以表现出体积感)的方法。
三个乐女壁画,公元前1390年,绘于底比斯52号墓(阿蒙神祭司、王族纳克特墓中)古埃及
这是反映古埃及人现实生活的壁画《宴乐图》的局部,描绘的是三个乐女演奏乐器的情形。画面左侧的乐女在弹竖琴,中间的裸体乐女正拨动诗琴,右侧的乐女吹双笛。乐女们的造型虽然依照埃及艺术独特的正面律的样式表现,但是仍生动地描绘出乐女们不同的动态、神情,突出少女身材的修长、优雅,彼此呼应,耐人寻味。乐女的肤色为黄褐色,与白色的裙子、深蓝色的头发及各式饰物相配,既对比鲜明,又和谐统一。
正面律是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保持了3000年不变的造型规范,即表现人物形象,头部为正侧面,而眼睛是正面的;肩部及上半身是正面的,下肢则是正侧面的。此画中的裸体乐女身休扭转,重心放在一只脚上,突破了画人物下肢必须用正侧面的传统手法,因而使乐女的体态显得更加轻盈活泼。
埃及绘画构图多采用水平线分割画面,画面布局较满,很少留有空白。《宴乐图》的构图即反映了埃及绘画构图及造型特点。
唱歌的天使与圣母子(油画,1477年,直径135厘米,德国柏林国立美术馆藏)波提切利(意大利)
圆形画面上六位天使手捧赞美诗,簇拥着圣母子,在歌唱。画面中心的圣母神情庄重、安详,圣婴天真、可爱,画面洋溢着温柔、祥和的气息。此画是波提切利创作的一系列圣母子作品之一,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在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写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在表现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中融入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通过圣母子一类的绘画,表达人间的亲情与爱,不同于中世纪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传达神秘的宗教气氛。
波提切利(1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又富于装饰韵味,代表作是《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所绘女性形象,体态修长、优雅,表情透露出淡淡的忧郁与迷惘。此画中的圣母也不例外。圆形画是由波提切利的老师利皮(1406—1469年)首创的,波提切利充分运用这一新的画幅形式,创作了大量主要适于私人供奉的圣母像。
岩间圣母(油画,1483—1485年,长197.5厘米,宽123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达·芬奇(意大利)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作者描绘的圣母子及小约翰母子身处于大自然的岩石洞穴间。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年轻母亲的温柔、秀美与儿童的纯真可爱,被表现得无懈可击;背景的描绘也十分真实、妥贴,对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作者探索性地运用明暗对比法,画面中的大部分物象处于暗部,光线照在人物的主要部位,女子的面部、手和儿童的裸体分外突出,体积感与空间感增强,明暗对比鲜明,使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
达·芬奇曾画过两幅《岩间圣母》,此画在先,另一幅作于1495—1506年。两幅画面构图、背景、人物形态大致相同,细部处理有别,后绘的一幅画中圣母、圣婴及小约翰头上的光环消失了。它们是作者在绘画上不懈探索、苦心经营的艺术结晶。
草地上的圣母(油画,1504年,长113厘米,宽66厘米,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拉斐尔(意大利)2
此画是拉斐尔最擅于描绘的圣母子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作者绘画技艺的完美,也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的高超水平。作者对圣母、圣婴及小约翰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年轻女性和儿童形象的真实再现,而且寄予他本人及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人的审美理想。作者笔下的圣母子既与中世纪圣像画的风格判然有别,也不同于早期文艺复兴画家的创作。他描绘的圣母不乏文艺复兴时代圣母像的美丽、庄重与尊贵,而又显得恬静、温和,更加亲切感人。拉斐尔是在借鉴达·芬奇及其他前辈画家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描绘了面目一新、感人至深的圣母形象。这是画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源自其天性的敏锐、温柔、平和。
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1670年,长101厘米,宽82.9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克吉列斯博物馆)雷斯达尔(荷兰)
欧洲风景画在17世纪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荷兰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荷兰画派中有不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的画家,雷斯达尔(1628—1682)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描绘荷兰的自然景色、田园风光等。他笔下的森林、溪流、风车、帆船等往往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这幅风景画是雷斯达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荷兰风景画的风格。作者满腔热情而又细致入微地描绘荷兰特有的风车磨坊的迷人景色。大风车与远处的建筑、河面的帆船及前景的芦苇等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天空的阴云和不平静的水面预示着将要发生的变化,引人遐想,令人回味。画面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天空,空间辽阔而不单调,云层的形态、色彩被描绘得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悉心观察和非凡的表现力。
倒牛奶的女仆(油画,1658年,长45.4厘米,宽41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列吉克斯博物馆藏)维米尔(荷兰)维米尔(1632—1675)是荷兰画派的风俗画大师。他将画笔伸向荷兰市民生活的多个方面,擅长描绘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从而揭示生活中朴素、和谐、静谧的美。其画风细腻,多描绘室内景,对光与色彩的表现有独到之处。
此画是荷兰风俗画的优秀代表,作者选取的是普通民众生活中最寻常的倒牛奶的细节,并加以描绘,除了准确地表现女仆的形象外,还不厌其烦地刻画了桌上摆放的及墙上挂的各类物品,将不同物品的色彩、质感表现得无懈可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窗外射进室内的光线的柔和、温暖。此画对细节的完美处理,可以与同时期荷兰静物画大师的作品相媲美,集中体现了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两方面的成就。
这类风俗画主要是满足荷兰市民阶层的需求,画幅尺寸不大,内容贴近生活,适于普通居民室内陈设。
纺织女(油画,1657年,长289厘米,宽220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纺织女》,又名《帕拉斯与阿拉喀涅》,是画家晚年的力作。描绘的是皇家织造厂织女的劳动情景。画面前景光线昏暗,五位织女正在紧张地工作,左边的老年女工在纺纱,她身后的年轻女工正拢起厚重的帷幕,似乎与老妇人说话。画面正中逆光下的女工正收拾地上零乱的物品。画面右边的女工是画家着力表现的对象,一位正将装着线团的篮子放下,一位正从织机上解下线团,光线照在这位白衣绿裙的青年女工背部,健壮而匀称的身体得到完美的表现。五位女工有老有少,暗示着皇家纺织厂的女工们将青春与生命都消耗在这昏暗的纺织作坊中。
画面正中的背景是内室中三位贵妇在欣赏壁毯,壁毯图案表现的是罗马神话故事:帕拉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别称)嫉妒擅长织绣的少女阿拉喀涅,与其比赛败北后,一怒之下,施法术将她变为蜘蛛,罚其终生织绣不息。将背景中壁毯的故事与前景中的织女联系在一起,更能体会到画家创作这幅作品的深意。委拉斯凯兹身为皇家织造厂的艺术总监,对织女们的生活相当了解,这也是他创作出如此感人的作品的原因。
画家在构图上的巧妙处理,对不同光线下人物及各种物品的悉心描绘,更为画面增色,耐人寻味。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油画,1814年,长345厘米,宽266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哥雅(西班牙)作者表现的是1808 年5月3日法国入侵者枪杀西班牙起义者的真实事件。画面中起义者处于强光之下,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与逆光中的刽子手的残暴形成鲜明对照。画家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夜幕下的惨烈与罪恶,而且使之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这种非同以往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对此后的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还创作了与此画内容紧密相联的《1808年5月2日的起义》。
马拉之死(油画,1793年,长162厘米,宽125厘米,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藏)达维特(法国)
达维特(1748—1825)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期,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法兰西近代画派的复兴者。他的创作既体现了对古典主义艺术的追随,又紧扣时代脉膊,在多方面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
此画是作者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创作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肖像画。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因身染湿疹,常在浴缸中水疗。女保皇党分子夏洛蒂以向马拉申请救济为名,潜入其浴室,用匕首将马拉刺死在浴缸中。作者在马拉濒死前到达事发处,目睹了这一惨景,后应公众请求,完成了这幅杰作。画面构图单纯、简洁。作者运用明暗对比手法,使形象具有纪念碑式的立体感,产生了悲剧的感染力。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1830年,长325厘米,宽260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德拉克洛瓦(法国)这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取材于19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当时法国波旁王朝倒行逆施,无视人民民主权利,激起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巴黎爆发了市民革命。德拉克洛瓦在这幅画中,描绘象征着正义与自由的“女神”一手执大革命时代的三色旗,一手执枪立于最高处,引导人民奋勇向前。整幅作品充满热情、动感,令人激昂、振奋,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它将以写实手法表现的起义者与以浪漫手法表现的自由女神相结合,具有开拓的意义。
此画能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还在于作者在作品表现形式上的匠心独运:一是成为整个金字塔形构图顶端的三色旗,其上半部分冲出画面,这就加强了整个画面人群前进的动势;二是前景中的横尸与前进的起义者也形成强烈对比;三是画面色彩鲜明,主色调是由红、白、蓝三种颜色决定的,这也正是法国国旗的颜色。德拉克洛瓦非常巧妙地使用了这些色彩,将它们几乎融合在空气之中,使画面充满了耀眼的光辉。
三等车厢(油画,1864年,宽65厘米,长90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杜米埃(法国)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杜米埃(1808—1879),如同擅于描绘农村生活的画家米勒(1814—1875)一样,把画笔伸向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民众。米勒热情讴歌了农民生活,深刻揭示农民的内心世界;而杜米埃则生动地反映了城市生活,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各阶层市民的精神面貌。他的笔锋犀利,大胆取舍,形象概括,个性鲜明。《三等车厢》就是画家反映现实生活的众多力作中的一幅。作者仅勾勒出人物的基本轮廓,暗部略施薄色,就把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一幕准确地表现出来,不仅使人了解到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而且令人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活动。
杜米埃还创作过一幅名为《高级车厢》的作品,画中绅士、贵妇的面貌也表现得十分传神,与此画相对照,可以更进一步地感受到画家慧眼独具、出手不凡。
印象·日出(油画,1872年,长65厘米,宽50厘米,法国巴黎马尔莫丹美术馆藏)莫 4 奈(法国)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领袖人物。印象主义一词即因此画而得名。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风景。海水在晨曦笼罩下显得极为丰富多彩,雾气中的小船显得模糊不清。整个画面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印象,仿佛是光线与色彩的交响。
持莲花菩萨(壁画,阿旃陀石窟第1窟,约580年)印度
印度佛教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有“印度的敦煌”之称,约半数石窟绘有壁画,描绘佛教故事、人物等,反映了印度社会风情和审美观念,享誉世界。其壁画分为两期,前期约作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后期约作于公元450至650年间。第1窟壁画是阿旃陀后期壁画中保存最好的壁画之一,《持莲花菩萨》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位于此窟内部后壁佛龛的前室左壁。
菩萨体态丰满、身体扭转,曲线结构明显,具有女性化的特征。这是印度艺术中人物造型常见的形式,较为肉感,体现的是世俗的审美趣味;而菩萨的表情却是超凡脱俗的,悲天悯人,与佛教精神相吻合。画家巧妙地将二者融为一体。作者还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菩萨的肤色浅淡,身边是肤色黝黑的公主,周围持拂坐者、爱侣、孔雀、棕榈、山石等,色彩斑斓,构成纷乱扰攘、繁密幽深的背景,很好地烘托出菩萨的处乱不惊、静思冥想的出尘之姿。
三美人图(浮世绘版画)喜多川哥磨(日本)
喜多川哥磨(1753—1806)是日本浮世绘的杰出代表,擅长美人画。多采用特写式的布局,即头部占据画面的大部分空间,着重描绘美人的面部特征,这种形式的美人画被称作“大首绘”。《三美人图》是喜多川哥磨“大首绘”式的美人画代表作,突出体现了其绘画作风细致、华丽,具有浓厚装饰意味。画中的三美人均纤眉、细眼、小口,是当时日本美人画中典型的美人形象,反映了日本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日本浮世绘版画受中国明清时期民间版画的影响,二者技艺上有相通之处,均以线勾勒形象,平涂设色,体现了东方绘画的特点。
朝贡者(壁画,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先民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在造型艺术方面有所建树。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浮雕与绘画中人物形象的处理有着与埃及人相近的特点,即采用正面律,人物的比例大小也与身份地位相关,只是在一些细部表现上有所不同。此画中的朝贡者头部即为正侧面,而眼睛却是正面形态,但其发型和胡须的样式区别于埃及人。这有力地说明古代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的不同民族在艺术上曾有过交流。
三名参加泛雅典运动会的赛跑者(陶瓶装饰画,公元前6世纪)希腊
时至今日,希腊绘画踪迹难觅,其曾经有过的辉煌只能从陶器装饰上窥知一二。这幅装饰画采用高度简洁、概括的手法表现了运动员奔跑的姿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希腊早期绘画的面貌。
宝座上的圣母子(圣像画,约1280年作)意大利
圣像画是欧洲中世纪盛行的基督教绘画,主要表现耶酥基督、圣母玛利亚等基督教圣像,陈设在教堂、修道院及家庭内供基督教信徒礼拜。其表现形式较为刻板,不重在描绘人的自然形态,而着力突出神的庄重、威严。这幅圣像画即体现了中世纪圣像画的特征,小耶酥的头部还加上光环,以表明其不同凡俗的宗教身份。
达·芬奇自画像(素描,作于1512—1515年)达·芬奇(意大利)
这是画家晚年所绘的素描自画像,简洁、流畅的线条与局部体现明暗关系的块面结合得恰到好处,显示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高贵气质与内在的精神力量。他智慧的目光仿佛要洞悉世间的一切奥秘。这幅自画像是达·芬奇的传神写照,也是人类肖像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戴金盔的男子(油画,1650—1655年,长67.5厘米,宽51.5厘米,德国柏林名画馆藏)伦勃朗(荷兰)伦勃朗(1606—1669)是17世纪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他对欧洲油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在肖像画上的表现最为突出。他善于在肖像画中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多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法绘画,画风严谨、细腻。此画鲜明地体现了伦勃朗的肖像画风格,准确刻画了中年男子沉稳、刚毅的面貌,头盔上的光亮与处于暗部的面庞形成对比,金属的光泽与质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显示出画家出色的绘画功力。
苏珊娜·芙尔曼像(油画,1631—1632年,长79厘米,宽54厘米,英国伦敦国立画廊藏)鲁本斯(佛兰德斯)
鲁本斯(1577—1640)是17世纪佛兰德斯(今比利时及其周边地区)画派的杰出代表,也是欧洲17世纪画坛上最伟大的天才画家。他往往以对比鲜明、饱满热情的色彩描绘人体、肖像、风景等,画面动感强烈,气势宏大,极具艺术感染力。代表作有《劫夺柳西波斯的女儿》、《玛丽·美第奇的生平》等。
此画是鲁本斯肖像画的代表作,描绘的是他第二个妻子海伦·芙尔曼的姐姐。作者充满热情而又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这位年轻女子的美丽容貌和生动的表情,肌肤的细腻与服饰的华丽均得到完美的表现,令人赏心悦目。
吉普赛女郎(油画,1625年,长58.1厘米,宽52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哈尔斯(荷兰)
哈尔斯(约1581—1666)是17世纪荷兰画派最出色的肖像画家。他在肖像画中描绘了荷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对下层社会的普通市民的表现最为传神,善于捕捉人物的瞬间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色调鲜明,笔触轻快。这幅肖像画生动地体现了哈尔斯肖像画作风,是欧洲肖像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
大宫女(油画,1656年,长323.1厘米,宽280.4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委拉斯凯兹(1600—1660)是17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绘画大师。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作风,擅于描绘西班牙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上至国王、下至侏儒都被他表现得恰如其分、个性鲜明。
《大宫女》又名《宫娥》,是委拉斯凯兹在担任宫廷画师期间创作的,是一幅生动的宫廷风俗画。表现小公主玛格丽特在宫女们的簇拥下来到王宫内,画家正在为国王、王后画像。画中美丽的小公主好像正向父母展示她的新衣裙。她右边的宫女正跪着给她献茶点,左边的宫女在向国王和王后行礼。画面人物众多、各具特色。画家通过描绘这一宫廷生活细节,既表现了皇家气派,又传达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在构图和光的表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因而使作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自画像(油画,1815年,长46厘米,宽35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哥雅(西班牙)
哥雅(1746—1828)是西班牙继委拉斯凯兹之后最著名的绘画大师,是欧洲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均根植于西班牙艺术沃土,具有鲜明的个性。
这幅自画像真实地描绘了画家的神情状貌,也揭示出他的个性和内心世界。
着衣的玛哈(油画,1797年,长190厘米,宽95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哥雅(西班牙)
玛哈是西班牙普通市民或手工业者的称呼。画中的年轻女子白衣贴体,披黑色外套,束玫瑰色宽腰带,画面色调明快和谐,女性的身体特征得到充分显示。此前作者曾画过一幅《裸体的玛哈》,意在挑战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严禁表现裸体的禁令。两幅画构图、造型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是否着衣。
泉(油画,1856年,长164厘米,宽82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安格尔(法国)
这幅作品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即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主义艺术传统,造型严谨,作风细腻,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单纯、高贵、优雅的美。画中少女的人体具有古希腊美神雕像的特征,丰满匀称,身体微微呈S形扭曲,前屈一膝,扭腰站立,重心放在一只脚上,形态稳定而不僵硬,静中有动;神情庄重、安详,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草地上的午餐(油画,1863年,长270厘米,宽211厘米,法国巴黎印象派美术馆藏)马奈(法国)
马奈(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在印象主义这个名词尚未出现的1863年之前,作者就创作了这幅具有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作品。画面描绘的是草地上着衣绅士及裸体女子野餐的情景。画家重在表现外光下色彩的丰富变化,同时也带有向世俗礼教挑战的意味。
凯风快晴(浮世绘版画,1830年)葛饰北斋(日本)
葛饰北斋(1760—1849)是日本浮世绘后期最著名的画家,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技艺全面,在风景画方面有出色表现。此画是他晚年创作的组画《富士三十六景之一》。作者运用装饰性的手法表现晴日富士山的美丽景象,色彩明快,格调清新,别开生面。
(二)名词解释
阿尔塔米拉洞
位于西班牙北部,19世纪后期发现。包括主洞和侧洞,壁画主要分布在侧洞。侧洞长18米,宽9米,顶部密布着18头动态各异的野牛、3只母鹿、2匹马和1只狼。该洞将野牛的动态刻画得十分准确、生动,运用线条勾画轮廓,并有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表现出明暗、结构。壁画大约绘制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稍晚于拉斯科洞。
拉斯科洞
位于法国西南部,1940年发现。全洞由主厅、后厅和边厅以及连接各部分的洞道组成。在主厅和两个通道的壁顶部描绘了大量的野牛、驯鹿和野马等原始动物。动物轮廓是用粗壮而简洁的黑线条勾勒,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夺人,动感强烈。主厅最大的公牛长达5米。这些动物绘制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公元前17000年以前。
三、教学建议
(一)本课选择、介绍的绘画作品尽可能做到涵盖面广、重点突出,但外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作品甚多,难免顾此失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增加些本课未能涉及的内容。如文艺复兴绘画仅介绍了意大利画家有限的几幅作品,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故可以多选一些名家名作介绍给学生。
(二)以往的教材论述外国古代绘画时,往往着眼于欧洲绘画,按时代先后为序,较系统,但忽略了欧洲之外的其他地区的绘画,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多样性缺乏了解。本课适当选入埃及、印度、日本等古代绘画作品,旨在通过这些作品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艺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开阔艺术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关注这部分绘画,并补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去感受不同民族的绘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当中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分析、比较教材中选录的作品。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三位绘画大师的圣母子各具特色:构图、人物形象处理、色彩等方面不拘一格。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绘画形式的理解,认识到艺术家的个性与创造性何在。
四、参考书目
《艺术发展史》,[英]贡布里奇著,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希腊罗马美术》,[苏]科尔宾斯基等著,严摩罕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世界雕塑史》,[美]H.肯拜尔等著,钱景长等译,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7 年版
《外国美术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
《欧洲美术史》,王琦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西方艺术史话》,迟轲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艺术哲学》,[法]丹纳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世界美术史》,[美]休·昂纳、约翰·弗莱明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第五篇:第10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11】:
第10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本课介绍的画家、流派、作品非常的多,又涉及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欧洲的绘画,那么只有结合时代背景来讲解,通过分析、比较,才能很好的认识和掌握相关作品。)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理由: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其画面特点、工具材料、绘画技法和表现题材等都会友很大的差别,)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理由:把绘画与现实生活、政治、宗教以及审美观念进行联系,是美术鉴赏的主动行为,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记忆。)
二、教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 课件
四、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太多,所以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按两课时的进度设计。第一节课先讲到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绘画。)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大约产生于一万五千年至两万年前的原始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追求来世和永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
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师生共同总结出: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以及欧洲17世纪绘画。
2、讲解知识点
3、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中圣母像的异同。B、欧洲绘画的主要门类有哪些?他们与中国画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图片的展示,观察欣赏古代大师的绘画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标记知识点
3、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五)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人类早期的原始岩画到古埃及绘画,再到成就辉煌的欧洲绘画。
由于时间所限,本课只讲到了欧洲17世纪,那么下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8世纪末、19世纪的欧洲绘画,主要是法国绘画。以及古代印度、日本和波斯的绘画艺术。
(六)、板书设计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人类早期的绘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二、古代埃及绘画:壁画代表,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三、欧洲绘画
1、古希腊绘画
2、欧洲中世纪绘画
3、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4、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