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4:5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第一篇: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

----外 国 雕 塑 撷 英

炎刘中学 沈维锐 2013年4月 12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国古代雕塑的主要类别、发展状况、突出成就及不同民族雕塑的主要特点;

2、领会不同地域雕塑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3、能够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所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运用课件播放视频资料导入本课内容《外国雕塑撷英》

提问:画面出现的是什么场景?为什么这组雕塑会出现在奥运会上?(学生思考、回答)

二、讲授新课

1、根据图片中雕塑作品分析这些雕塑分别属于哪个古代国家或时期的?

外国雕塑往往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或地域特征,相信很多同学对此都会有所了解,那么,请你说说看——这些雕塑分别属于哪个古代国家或时期?

要求:分成5个组,分别是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文艺复兴雕塑研究小组、17—19世纪雕塑研究小组。学生观看并根据图片说出对应的国家或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组长

组长负责讨论时的记录,同时选出一名发言人回答问题,其他同学注意听或进行补充 教师倾听汇报结果并进行补充

教师:请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播放图片 学生(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介绍《拉霍特普王子与王妃像》、《哈弗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

总结古埃及雕塑的特点: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秘、气势恢宏 教师:请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发言并播放图片

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介绍《人首翼牛》、《受伤的狮子》

总结两河流域雕塑的特点:充满装饰美 介绍《舞王湿婆》 总结古印度雕塑的特点:富有宗教气息

教师:请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发言,播放图片

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介绍《命运三女神》总结古希腊雕塑的特点:理想化 教师补充讲解

古希腊的民族特点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随意、自然的生活、运动方式。坦荡、无邪的看待人体„希腊雕塑中多是裸体。

城邦之间的战争„注重体育锻炼„雕塑作品多运动题材。艺术表现注重人体的力量,肌肉的纪实。“神是最完美的人”的宗教信仰„追求自然完美的生活„不注重面部刻画,在艺术上追求一种标准的、理想的美。

请文艺复兴雕塑研究小组发言,播放图片

文艺复兴雕塑研究小组 :介绍《大卫》 总结文艺复兴雕塑的特点:雄健有力、弘扬人文主义 请17—19兴雕塑研究小组发言,播放图片

17—19兴雕塑研究小组:介绍《阿波罗与达芙妮》、《马赛曲》 总结特点:题材得到拓展,形式多样

教师:每个研究小组的回答都很精彩,由学生评出最好的一组

三、课堂小结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像我们人类优秀的先人们一样,做一个美的使者。

第二篇:第12课 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13】:

第12课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 ——外国雕塑撷英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引出课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国粹,这节课我们走出国门,领略一下美轮美奂的外国雕塑作品的迷人魅力)——外国雕塑撷英(图1)——阐述课题:共同体验一下外国雕塑作品是如何将现实与理想凝结,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最近世界体育界最关注的话题:世界杯:吉祥物狮子goleo)

(图

2、图3)萨夫拉狮身人面像——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M长57M,仅头部就有6M高,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提问学生:埃及人为什么创造出狮身人面的形象呢,它又有什么寓意呢?)关于它的说法有很多种,有一种说法,他的头部是按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他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在古埃及,狮子是人间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的守护者。法老死后要成为天神,必须免遭外界的打扰,因此,狮身人面像便成为最好的守门者。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供奉,他与法老形象结合而成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可见,法拉们把自己和狮子的真实形象与他们渴望的理想境界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胡须,却被入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后掠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欣赏(图

4、图5)让学生分析观察埃及人物圆雕从形象到表现技法上的特点? 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王子着红棕色,王妃着淡黄色,王子上身赤裸,肌肉结实,目光炯炯有神,神态刚毅智慧。王妃薄薄的衣裙显出丰满的体态,神态端庄安详。表现了二人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埃及人物圆雕表现技法上的特点:

1、正面端坐;

2、男子肤色深女子肤色浅;

3、面部刻画深入。

(图6)拉美西斯二世像——是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石窟神庙雕刻。由四尊与山体相连的法拉像构成。端坐的法老神态庄严,形体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其身边的小型雕像是法老的王后、王子、和公主。可见。埃及雕像是根据人的地位高低决定其比例大小的。

(我们知道,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大部分雕塑作品都是为过世的法老创作的,埃及人为什么热衷于为死人塑像呢??)

古埃及人深信,艺术形象和它所描绘的生命本体是合一的,好比本体的化身,也具有生命,而艺术创作是对生命的再创造,现实的生命会死去,却会通过永恒的雕塑或绘画的化身得以在来世永生。所以他们塑造了大量的雕塑,以企盼来世的重生。而且古埃及的雕像并不意在表现人物的外形和姿态等现象,而将其简化纯化,以全力象征和突出生命的本质。正立的人物尽管呆板,却足以代表“人”,而且赋予“人”一种近乎建筑的恒定和庄严之感。

(图7)埃及人物圆雕在表现技法上的特点:、在表现法老、王子一类上层人物形象时往往采取这种刻板端坐或直立的姿态。

2、重在表现正面尤其是脸部的特征。对身体其他部位表现相对简略。不是表达真实而是观念中“人”的形象。

3、雕像的姿态表情头饰胡须等均与人的身份地位高低有直接相关。

4、另外,男子肤色深女子肤色浅也是显著特征。

一、雕塑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企盼:(图8)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灵魂来世永生——保护遗体和塑造真人像——人物雕像发达——用于丧葬

古埃及雕刻艺术既具有现实主义特征,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表达了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

二、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图9)请同学们分析两幅雕塑作品的异同点? 《伏虎》——霍去病墓雕塑。因式造型,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汉代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受伤的狮子》——亚述雕塑的杰作。刻画了狮子中箭受伤、后肢瘫软而依然竭尽全力昂首挣扎的形象。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善战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通过分析得出:《伏虎》是整体写意质朴雄浑的风格。《受伤的狮子》生动传神的细腻风格。亚述王朝的成就最为突出,除人物雕像外还有大量表现战争、狩猎、动物等题材的建筑装饰浮雕。其中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亚述雕刻家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

(图10)《雅典娜头像》——是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手艺之神、女战神。她的出生十分奇特,是从他父亲宙斯的头颅中崩出来的。是希腊神话中具有父性特征的女神,后成为雅典城的保护神。这尊雕像容貌端庄,秀丽而不失内在的刚毅与智慧。

《哈达佛陀头像》——印度雕刻家通过宗教雕塑表达本民族的审美观念生活习惯和思想情感。此头像不仅明显带有希腊罗马神像的面貌特征,而且富于希腊古典主义艺术的高贵、单纯、静穆的气质,有东方阿波罗之称。但他并非希腊神像的翻版,用细腻的手法刻画了释迦牟尼佛慈悲、安详、沉静的表情,其眼帘低垂、沉思冥想的表情,顶髻的波浪式卷发、眉间表示百豪相的圆点,均打上了佛教的印记。形象优美,富有东方韵味。

(图11)

两河流域——亚述王朝的成就最为突出,除人物雕像外还有大量表现战争、狩猎、动物等题材的建筑装饰浮雕。其中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受伤的狮子〉

印度雕塑——与宗教的关系极为密切。吸收融合希腊罗马雕塑创造出既高度写实又体现东方唯美主义的作品,影响深远。——《哈达佛陀头像》

二、古希腊雕塑:

(图12、13、14)《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出土与萨莫色雷斯岛得名。经四年修复而成。是小亚细亚统治者为纪念一次海战胜利而创作,原立于岛的悬崖上,面向大海站在船头,张开双翅,给人以飞翔感。薄衣贴体,显示出充满青春气息的女性人体美,衣纹处理富于节奏与韵律,增强雕塑的动感。胜利女神不管从哪个角度观赏,都能看到他展翅欲飞的雄姿。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艺术家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的活力,令后人在面对这部高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时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其与《维纳斯》和《蒙娜丽莎》共称为卢浮宫三宝。

欣赏了胜利女神的女性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男性的阳刚之美。(图15)《拉奥孔》——雕塑取材希腊和特洛伊战争的神话传说: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十年的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想出木马计: 用一匹巨大的木马放在城外,让将士们躲进木马,希腊将士假装撤退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走就打开城门见到木马想把它拖进城祭司拉奥孔出来警告以免中计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因为拉奥孔破坏了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雅典娜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蟒把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这一个人与神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要预示人们避免灾难.这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因而遭到惩罚。群雕鲜明地表现了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受蟒蛇折磨、挣扎的痛苦情状。整座雕塑采取了金字塔形的处理。以人物拉奥孔形体较大,次要人物较小,两条扭动的巨蟒成为把三者连在一起的纽带,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构图,显得稳定而变化丰富。(图16)连连看

(图17)

通过比较埃及印度雕像得出古希腊雕塑的特点:

希腊雕刻家多借现实生活中具有完美体态和旺盛生命力的青年男女裸体形象,表现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及健美的运动员。造型高度写实,姿态优雅、容貌端庄,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

四、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图18)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重视从古希腊、罗马雕塑中吸取营养,在继承希腊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前提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图19)分析比较《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图20)《垂死的奴隶》—— 米开朗基罗,又称为《入睡的奴隶》雕像塑造了一个年轻的奴隶,与其说是垂死的不如说是正在微睡的奴隶形象。线条柔美,表情安详,好像在严酷的折磨后筋疲力竭,松弛平静下来,渴望着肉体的解脱,使精神走向永恒的安息。米开朗琪罗以同情心塑造了这一青年的奴隶完美形象。如果说《被缚的奴隶》所表现的是一种外在的挣扎反抗,那么《垂死的奴隶》则表现一种内含的解脱渴望。这种形象思维在艺术造型中是很珍贵的,有的采取直接强烈冲突,有的则表现平静的结果而渴望解脱。

(图21)《晨`暮`夜`昼》——这四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是为世事所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着受时辰支配的生与死的命运。

(图22)《摩西》——与奴隶雕像都是为当时教皇朱理二世陵墓雕刻的,摩西是圣经中以色列人的首领,也是一位先知。他在率领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西奈山时,被神面授十戒,摩西从而懂得了上帝的法度和律制,被认为是上帝旨意的执行者和公正不阿的象征。雕像中摩西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头上长有两只犄角,象征着智慧和力量。他右臂挟着写有十戒的石板,左手抚摸着长长的胡须,深邃的目光凝视前方,令人不可抗拒,神情威严,向后的左脚给人一种随时准备行动的感觉。雕像显示了作者天才的创造力与超人的气魄,也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时代精神。

(图23)米开朗基罗,一个史无前例的巨人,他同时驾驭着绘画、雕塑、建筑、和诗歌,并将他的超凡气魄与理想灌注于他们。他的巨作征服并支配着一代 又 一代的艺术家。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力量,来自于米开朗基罗的伟大个性。—— —罗曼·罗兰

五、17——19世纪欧洲雕塑:(图24)

西方雕塑经历了文艺复兴的繁荣之后继续得到发展,雕塑的题材得到拓展,形式更加多样化。其中,17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贝尼尼,擅长于通过静态的人物雕像表现戏剧性的情节,使雕塑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装饰韵味。(图25)阿波罗与达夫妮——作者贝贝尼,是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师戏剧家。他虽然在深度和气魄的宏伟上不如米开朗基罗,但他以无以伦比的精湛技巧创造了栩栩如生而又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大家想听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么?阿波罗是太阳神,代表了男性形体美的理想,达芙妮是河神的女儿水中仙女。据希腊神话,由于小爱神丘比特的恶作剧,他把能带来爱情的金箭射中了阿波罗,拒绝爱情的铅箭射中了达夫妮,因此阿波罗爱上了达夫妮,对她紧追不舍。达夫妮则千方百计躲避。一次,阿波罗快要追上达夫妮的时候,她请求她的父亲:一旦被追着,就立刻将她变成一颗月桂树。雕像就表现阿波罗已经追上并且左手已经触及到达夫妮,而达夫妮开始变成月桂树的那一极富戏剧性的瞬间。她的头发和双手已经开始变成月桂树树叶,一条左腿也开始变成月桂树干,这尊雕像生动优美,尤其是雕像既有强烈的运动感,又给人以稳定感,收到了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贝尼尼在表现运动和戏剧效果方面的精湛技艺。(图26)马赛曲——吕德(法)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证》表现法国反抗普鲁士奥地利等国战争中,马赛的一支义勇军高唱军歌开赴巴黎的情景。(欣赏乐曲《马赛曲》)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历史事件,将象征自由与正义的女神与现实中的义勇军处理在一组雕像中,与德拉柯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表现手法相同。女神雄踞浮雕上部,张开双翅,右手执剑,振臂高呼,引导下方军队。整组雕像群情激昂,上下呼应,动感强烈,极具艺术感染力。人物面貌各不相同,错落有致,产生鲜明的韵律和节奏感,浮雕中心高举帽子的中年战士的手臂,既与女神的动作呼应,又使浮雕上下两层贯通,结构更加紧密,整体感增强。

总结:(图27)

一 雕塑体现了对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期盼; 二 两河流域和古印度雕塑; 三 古希腊雕塑;

四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 五 17到19世纪欧洲雕塑.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找一尊你所喜欢熟悉的雕塑并分析它是哪一时期什么风格的作品?

第三篇:第10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11】:

第10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本课介绍的画家、流派、作品非常的多,又涉及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欧洲的绘画,那么只有结合时代背景来讲解,通过分析、比较,才能很好的认识和掌握相关作品。)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理由: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其画面特点、工具材料、绘画技法和表现题材等都会友很大的差别,)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理由:把绘画与现实生活、政治、宗教以及审美观念进行联系,是美术鉴赏的主动行为,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记忆。)

二、教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 课件

四、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太多,所以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按两课时的进度设计。第一节课先讲到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绘画。)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大约产生于一万五千年至两万年前的原始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追求来世和永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

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师生共同总结出: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以及欧洲17世纪绘画。

2、讲解知识点

3、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中圣母像的异同。B、欧洲绘画的主要门类有哪些?他们与中国画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图片的展示,观察欣赏古代大师的绘画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标记知识点

3、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五)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人类早期的原始岩画到古埃及绘画,再到成就辉煌的欧洲绘画。

由于时间所限,本课只讲到了欧洲17世纪,那么下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8世纪末、19世纪的欧洲绘画,主要是法国绘画。以及古代印度、日本和波斯的绘画艺术。

(六)、板书设计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人类早期的绘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二、古代埃及绘画:壁画代表,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三、欧洲绘画

1、古希腊绘画

2、欧洲中世纪绘画

3、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4、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

第四篇: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靖边中学 贾鸿杰

教学设计: 一课时

课题: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一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4:价值目标: 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生动体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质疑、研究、分析、讨论、评价、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

2、学法:自主、探究性学习方法与小组合作的学习

3、课堂组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具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典型作品的讲授。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2、讲述新课(课件播放,探究与分析)第一节:简要介绍人类早期的绘画----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作品准确地表现了野牛的结构和动态,用线条描绘轮廓并加以晕染,表明旧石器时代欧洲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表现具有现实风格的动物形象,体现了原始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第二节:古埃及的绘画<三个乐女>(阿蒙神祭祀、王族呢科特墓中)。这是描绘古埃及现实生活的壁画,画中的三个乐女体态轻盈秀美,顾盼多姿,人物设色不多,深浅对比鲜明,具有独特的装饰韵味。人物动作姿态突出古埃及传统的”正面律”法则。

第三节:在绘画时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2、17世纪荷兰的绘画3、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4、19世纪法国的绘画

第一部分(1)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绘画的特征,以便通过比较加深对文艺复兴绘画的认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列举了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着重分析了《草地上的圣母》。(2)作品分析

唱歌的天使与圣母子(油画,1477年,直径135厘米,德国柏林国立美术馆藏)波提切利(意大利)

此作品是波提切利创作的一系列圣母子作品之一,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在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写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在表现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中融入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通过圣母子一类的绘画,表达人间的亲情与爱,不同于中世纪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传达神秘的宗教气氛。波提切利(1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又富于装饰韵味,代表作是《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所绘女性形象,体态修长、优雅,表情透露出淡淡的忧郁与迷惘。

岩间圣母(油画,1483—1485年,长197.5厘米,宽123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达•芬奇(意大利)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作者描绘的圣母子及小约翰母子身处于大自然的岩石洞穴间。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年轻母亲的温柔、秀美与儿童的纯真可爱,被表现得无懈可击;背景的描绘也十分真实、妥贴,对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作者探索性地运用明暗对比法,画面中的大部分物象处于暗部,光线照在人物的主要部位,女子的面部、手和儿童的裸体分外突出,体积感与空间感增强,明暗对比鲜明,使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

草地上的圣母(油画,1504年,长113厘米,宽66厘米,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拉斐尔(意大利)

此画是拉斐尔最擅于描绘的圣母子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作者绘画技艺的完美,也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的高超水平。作者对圣母、圣婴及小约翰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年轻女性和儿童形象的真实再现,而且寄予他本人及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人的审美理想。作者笔下的圣母子既与中世纪圣像画的风格判然有别,也不同于早期文艺复兴画家的创作。他描绘的圣母不乏文艺复兴时代圣母像的美丽、庄重与尊贵,而又显得恬静、温和,更加亲切感人。拉斐尔是在借鉴达•芬奇及其他前辈画家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描绘了面目一新、感人至深的圣母形象。这是画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源自其天性的敏锐、温柔、平和。

第二部分:突出17世纪荷兰画派在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方面的成就,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1670年,长101厘米,宽82.9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克吉列斯博物馆)雷斯达尔(荷兰)

欧洲风景画在17世纪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荷兰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荷兰画派中有不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的画家,雷斯达尔(1628—1682)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描绘荷兰的自然景色、田园风光等。他笔下的森林、溪流、风车、帆船等往往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这幅风景画是雷斯达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荷兰风景画的风格。作者满腔热情而又细 致入微地描绘荷兰特有的风车磨坊的迷人景色。大风车与远处的建筑、河面的帆船及前景的芦苇等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天空的阴云和不平静的水面预示着将要发生的变化,引人遐想,令人回味。画面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天空,空间辽阔而不单调,云层的形态、色彩被描绘得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悉心观察和非凡的表现力。

倒牛奶的女仆(油画,1658年,长45.4厘米,宽41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列吉克斯博物馆藏)维米尔(荷兰)

维米尔(1632—1675)是荷兰画派的风俗画大师。他将画笔伸向荷兰市民生活的多个方面,擅长描绘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从而揭示生活中朴素、和谐、静谧的美。其画风细腻,多描绘室内景,对光与色彩的表现有独到之处。

此画是荷兰风俗画的优秀代表,作者选取的是普通民众生活中最寻常的倒牛奶的细节,并加以描绘,除了准确地表现女仆的形象外,还不厌其烦地刻画了桌上摆放的及墙上挂的各类物品,将不同物品的色彩、质感表现得无懈可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窗外射进室内的光线的柔和、温暖。此画对细节的完美处理,可以与同时期荷兰静物画大师的作品相媲美,集中体现了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两方面的成就。

第三部分: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

纺织女(油画,1657年,长289厘米,宽220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此画是画家晚年的力作。描绘的是皇家织造厂织女的劳动情景。在构图上的巧妙处理,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不同光线下人物及各种物品的悉心描绘,更为画面增色,耐人寻味。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油画,1814年,长345厘米,宽266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哥雅(西班牙)

作者表现的是1808 年5月3日法国入侵者枪杀西班牙起义者的真实事件。画面中起义者处于强光之下,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与逆光中的刽子手的残暴形成鲜明对照。画家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夜幕下的惨烈与罪恶,而且使之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这种非同以往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对此后的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部分:19世纪法国的绘画发展概况,流派纷呈,名家辈出。

马拉之死(油画,1793年,长162厘米,宽125厘米,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藏)达维特(法国)

达维特(1748—1825)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期,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法兰西近代画派的复兴者。他的创作既体现了对古典主义艺术的追随,又紧扣时代脉膊,在多方面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画面构图单纯、简洁。作者运用明暗对比手法,使形象具有纪念碑式的立体感,产生了悲剧的感染力。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1830年,长325厘米,宽260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德拉克洛瓦(法国)

这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取材于19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画面描绘象征着正义与自由的“女神”一手执大革命时代的三色旗,一手执枪立于最高处,引导人民奋勇向前。整幅作品充满热情、动感,令人激昂、振奋,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它将以写实手法表现的 起义者与以浪漫手法表现的自由女神相结合,具有开拓的意义。

三等车厢(杜米埃,法国)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杜米埃(1808—1879),如同擅于描绘农村生活的画家米勒(1814—1875)一样,把画笔伸向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民众。米勒热情讴歌了农民生活,深刻揭示农民的内心世界;而杜米埃则生动地反映了城市生活,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各阶层市民的精神面貌。他的笔锋犀利,大胆取舍,形象概括,个性鲜明。《三等车厢》就是画家反映现实生活的众多力作中的一幅。作者仅勾勒出人物的基本轮廓,暗部略施薄色,就把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一幕准确地表现出来,不仅使人了解到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而且令人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活动。

印象•日出(油画,1872年,长65厘米,宽50厘米,法国巴黎马尔莫丹美术馆藏)莫奈(法国)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领袖人物。印象主义一词即因此画而得名。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风景。海水在晨曦笼罩下显得极为丰富多彩,雾气中的小船显得模糊不清。整个画面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印象,仿佛是光线与色彩的交响

第四节:其他地区的绘画,介绍了印度佛教石窟壁画和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外国古代绘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和不同的特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为我们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奠定基础。六:课后作业布置

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相比较有何不同? 七:课后反思:本课由于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时间有限,有的内容与学生探讨的较少。

板书设计

一、导课

二、组织教学

1、人类早期的绘画: <野牛>

2、古埃及绘画:

<宴乐图>,正面律

3、在绘画时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

“圣母画”

(波提切利,达芬奇、提香)(2)17世纪荷兰的绘画: 风俗画、风景画

(3)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

(维拉斯凯兹、哥雅)(4)19世纪法国的绘画:

“流派纷呈、名家辈出” 新古典主义----达维特-----<马拉之死> 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杜米埃---------<三等车厢> 印象主义------莫奈--------<印象 日出>

4、其他地区的绘画

日本的浮世绘版画,印度的佛教壁画,三,课堂总结

第五篇: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

能力目标 :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情感目标: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四、教法

依据135课堂模式以问题为主线,自主学习、互动对话、巩固延伸三个阶段,情景导入 揭示主题、自主探究 个体构建、小组谈论 合作提升、互动展示 评研互化、反馈达标 拓展延伸五个环节。具体方法为讲授、演示、讨论。

五、教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拿破仑加冕》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

1】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2】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3】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4】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

1、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及《宴乐图》

2、提问:A、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B.指出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以及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

师生共同总结出:A、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B、古代埃及绘画与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相近的特征,体现出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分四部分讲解

1、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达芬奇《岩间圣母》,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米开朗基罗《创世纪》,提示学生观察欣赏。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展示图片

2、欧洲绘画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之后,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在优化题材的拓展和技艺的完善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雷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坊》。使学生领会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的特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画,加深对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的关注。3、17, 18世纪的欧洲画坛上,西班牙绘画大放光彩代表人物有:委拉斯凯兹和哥雅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纺织女》、《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两幅画的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思考问题并踊跃回答问题4、18世纪末、19世纪欧洲画坛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法国画家最为令人瞩目,新古典主义,浪漫幸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画派各领风骚,名家名作,蔚为大观。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自山引导人民》、《马拉之死》。提出问题:分析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达维特《马拉之死》。分析比较说明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差异。多媒体展示图片杜米埃《三等车厢》体会现实主义特征。讲解知识点让学生领略19世纪法国绘画的不同风貌。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思考问题并踊跃回答问题

重点分析欣赏印象派绘画

1意义:我校是以美术特色学校,印象派的主要观点至今对我们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历史背景:19世纪资本主义革命风起云涌,欧洲各国纷纷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人文思想大发展,人们要求自己的主观感受得以表达。主张要求:摒弃新学院派所要求的造型技巧,明暗关系以及过于精细的局部描绘古典主义因循守旧,过分强调结构和素描关系,主张绘画打破传统,走出室外,感受自然,扑捉物体表面瞬间的色彩变化,不再像古典主义那样重视事物的结构和体积,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后期印象派代表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主张追求真实效果,在光之外,侧重面与物的实际形状,追求实在形体和永恒的视觉。世间任何复杂问题都可以概括为简单的几何形体,这些理论至今指导我们的美术教学。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 莫奈《印象日出》 塞尚的《静物》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两幅画的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a.伴随图片展示欣赏法国绘画大师的作品。b.完成相关问题 1印象派绘画的特点2对于我们绘画的指导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 1学习几何形体的作用 2 放松的笔触表达物体3感受色彩倾向4型色结合,用色彩塑造形体

(五)其它地区的绘画

在世界绘画艺术的百花园中,印度的佛教石窟壁画、日本的浮世绘版画,波斯的细密画等也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散发出奇异的芬芳。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持莲花菩萨》、《三美人图》使学生了解东西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学生活动:伴随图片展示标记知识点

(六)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人类之早期的原始岩画到古埃及绘画,再到成就辉煌的欧洲绘画。说明了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七)课下作业:

1.古埃及绘画正面率是什么?

2.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及代表人物有哪些?

下载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

    戏曲撷英教学设计[大全]

    戏曲撷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欣赏部分戏曲片段,了解传统的艺术,能对戏曲音乐产生兴趣。2、学会演唱《梨园英秀》,体验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风格特点。重点难点 体验我国传......

    《梨园撷英》教学设计(5篇)

    课 型:综合课课 时: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讲解、听辨,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的戏曲音乐艺术,重点掌握京剧艺术中的各个行当, 再看戏时能从中分辨出各个行当的人物角色。教学重点:......

    外国雕塑、绘画欣赏 教案

    课题: 外国雕塑、绘画欣赏 课时: 1课时 课型: 理论课 授课对象: 九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欣赏外国的雕塑、绘画艺术,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介绍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地......

    高中美术说课稿:《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高中美术说课稿:《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第10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0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近现代雕塑》教案

    http://www.xiexiebang.com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近现代雕塑》教案 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课时结构: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

    外国雕塑艺术教案(精选五篇)

    第四课:辉煌千古的经典艺术之作—— 外国雕塑艺术 一、教学目标 1、在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之后,本课要了解的是外国的雕塑艺术,使学生开阔眼界。这是本课的直接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