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戏曲撷英教学设计[大全]
戏曲撷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欣赏部分戏曲片段,了解传统的艺术,能对戏曲音乐产生兴趣。
2、学会演唱《梨园英秀》,体验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
体验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唱脸谱》片段,学生回忆京剧的表现形式并演唱《唱脸谱》。
问:这是什么艺术表现形式?举例你所知道的戏曲曲种。
师:介绍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包含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
二、学唱《梨园英秀》
1、初听《梨园英秀》。说说此歌曲的特点,并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分段学唱歌曲:
1]第一部分:听唱法掌握。并提醒“嘿嘿”演唱力度。要求同学们演唱时注意音乐的动感。
2]第二部分:教师讲解歌词
歌词中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和“四功五法”句。
自成小组分别自我练习。
小组展示。教师提醒带上肢体动作。
3]第三部分:分声部练习、视唱歌谱、邀请演唱相对好一些的同学领唱。带动全班同学演唱。
3、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提醒同学们演唱的情绪。
三、表现歌曲
1、分角色分段分组演唱。
2、加打击乐器伴奏。
3、创编表演动作。
四、综合表演全曲。
五、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几个戏曲选段的欣赏,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感受常见戏曲(越剧、豫剧、昆曲、黄梅戏)的风格特点,熟悉这些戏曲剧种的着名选段。
3、有兴趣的学唱其中一个剧种作品片段。
重点难点
体验各戏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歌曲《梨园英秀》。
2、播放越剧《何文秀》选段《桑园访妻》。
二、越剧《楼台会》(一)(二)
1、越剧的发源地在哪里?唱腔有何特点?主要的伴奏乐器有哪些?你知道的代表剧目有哪些?(生回答,师作补充)
2、简单介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3、欣赏《楼台会》(一),感受其节奏、旋律及情绪。
4、欣赏《楼台会》(二)讨论后由学生归纳听后的主要感受。
师归纳:不同速度、旋律的对唱,表现了梁、祝二人一喜一悲的不同心情。
5、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楼台会》,要求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分组讨论越剧《楼台会》(二)和小提琴协奏曲《楼台会》在旋律、表现形式和情感上有何区别。
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1、MTV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初步感受其唱腔及表演风格。
2、简单介绍豫剧
3、再次欣赏简单学唱其中的经典句。
四、感受昆曲选段《望家乡,去路遥》。
简介林冲夜奔故事情节。
五、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1、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学生说出剧种
2、简单介绍黄梅戏《天仙配》
3、了解黄梅戏的主要剧目及基本唱腔、伴奏乐器等。
六、师生小结:
戏曲是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
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
戏曲音乐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
术手段之一。唱腔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拓展、延伸
1、依此播放以下各剧目片段:
(1)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
(2)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
(3)豫剧《花木兰》选段《羞答答施礼拜上》
(4)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
2、学生辨别剧种并说出剧名,感受各戏曲风格。
3、学生总结并畅谈本节课的体会
七、小结:戏曲是中国艺术的国粹。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戏曲艺术,并从中汲取营养,丰富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青春更加多姿多彩。
第二篇:《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本课仅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二、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涵盖面非常广,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在一节课中对中国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我把课文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本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
第一课时: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历程作概括性的讲解与展示,挑选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
第二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相关作品与画家生平资料,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作专题的交流与探讨。
教师教学方面的设想: 充分发挥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势,以感性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美的信息。通过精心设计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分析欣赏作品的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大量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震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比较,以便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
学生学习方法的设定:
自主探究,参与互动: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充分预习,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提出质疑,充分体现高中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待课堂中与老师交流与探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上课时间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文化底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
导语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华美术灿如群星深如大海它融中华文明、审美意识、哲学思想于一体卓立于世界的东方了解并传承它意义重大。但千年历史要在短短45分钟内细细领略谈何容易,那就让我们略取精华,乘坐世界上最快的思想快车去追溯人类艺术的航程。
设计理由:用简短精辟的语言概括中华文明的博大与艺术成就的辉煌,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导入课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中国绘画发展的四种形式:岩画、陶画、帛画、壁画)
问题一:人类交流的方式有哪些?(语言、文字、图画等)
和其他人类一样,我们的祖先在没有丰富语言和规范文字之前就已经懂得用简单的图案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想,它们间约而不简单。人类总是对自己的过去充满了好奇,至今仍苦苦寻觅着那块筑起艺术大厦的基石稚拙率真的原始岩画。(图)
例:以中国早期的黑山岩画为例,截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案让学生欣赏,并回答猜想图案传达的意义。
问题二: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制造并使用工具)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人类自身的进步,新石器时代,人类不仅懂得制造陶器还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图案来装饰陶器,这不得不说是人类艺术文化的一次大的进步。(图片展示)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的陶画。(图)
例:让学生通过和岩画图案的对比,总结出陶画纹案的特点。
问题三:中国还有哪些别称?(丝绸之国,瓷器之都)
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掌握养蚕的国家,丝织业的发展成就了中国最早独幅绘画的产生。这就是中国绘画的雏形帛画。(图)
例:以课文中《龙凤仕女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帛画的艺术特色(线条勾勒、平涂着色、构图完整、造型生动)和产生的时代背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旗帜,具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了解帛画对今天中国绘画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形式)。
设计理由:事先设置问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听下面一段话:(联想出中国艺术的瑰宝:敦煌)
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芒。风沙掩不过,这是永远的。
由教师简介敦煌的历史和概况。并以敦煌的壁画《鹿王本生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此壁画的整体艺术特色,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壁画的基本方法。
《鹿王本生图》向我们叙述了怎样的佛教故事?反映了
什么样的佛学道理?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鹿王本生图》的艺术特色?
(二)让我们稍作休息,站边小憩,伴随着古老的乐曲用你们的眼睛去感受绘画的魅力,用心灵去体会中华艺术的文明。
精选中国古代从唐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选伴随着古典音乐结合历史发展的背景展示图片,使学生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中了解中国古代绘画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唐朝绘画:至盛唐,国势强,大画家,名俱扬。
五代绘画:五代起,继大唐,政局乱,艺遭殃。
宋代绘画:国画院,盛两宋,集画师,人才众。元代绘画:山水人文画兴起的历史原因,诗书画印风格的形成。
明代绘画:介绍明四家。
清代绘画:结合历史分析清代绘画题材风格多元化的原因。
设计理由:真正把历史与文化、音乐与美术相融合,以大量的图片形式展现中国古代绘画,用最直接的视觉表达方式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用眼睛去欣赏丰富的中国古代绘画,用心灵去感受中华艺术文明。
(三)展示中国画以题材划分的三种基本的形式(人物、山水、花鸟),概括其各自的艺术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四)设置下节课专题探讨的内容。
分成三个小组(人物、山水、花鸟),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各种类绘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收集自己喜爱的画家生平介绍,相互讨论。
(五)组织观看电影《唐博虎点秋香》的片断。
概括剧中塑造了怎么的一个唐伯虎?(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历史上唐伯虎的真实画作:
《秋来纨扇图轴》《小桥流水图轴》《秙槎鸲图轴》
通过老师详细的解析,引导学生感悟绘画作品中蕴涵的一个恨字。
(六)由老师介绍唐伯虎的生平:
唐寅,字伯虎,好六如居士。出身吴县酒业商人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绘画。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仕途无量。但不想却因当年同乡徐径参与的科举舞弊案被连累罢官蒙冤入狱,剥夺科举考试的资格,从此改变一生!
试想,这对一个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来说将是何等的屈辱与打击。从此伯虎放弃仕途,把悲伤、不满、痛苦、牢骚抑制在心底,转化为一种极端放荡,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他游历祖国山水大川,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后因身体不适回到了家乡苏州,自筑桃花庵终日饮酒写诗作画,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年老思想发生变化皈依佛门,旷世奇才凄凉的结束了一生。
思考:通过对唐伯虎生平与绘画作品的全面了解给你怎样的启示?我们该怎么样欣赏一幅绘画作品?
(由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说出感受)。
教师总结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只有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知识才能真正懂得去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一幅绘画不能单纯看它的表象,更应较全面地了解画家的身平与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从了解美到欣赏美并最终创造美的过程。
(六)全体朗读唐伯虎的诗句节选《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三、教学反思:
通过上课总结,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现对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本课教师设置内容过于广泛,对重点的把握不够清晰。
原因:老师对教学内容要求过高,由于本课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老师总想在课堂传递给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但一节课的时间和容量总是有限的,想面面俱到反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学会适当的删减,抓住重点。本人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过于程式化,课前设置过多,课堂教学环节不够灵活。
原因:本课教学教师备课十分充分,精心设疑到每一个环节。但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个性的思维,课堂程序略显程式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偶发性的思维火花,给予更多的鼓励。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本课内容多时间紧,没能给予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探讨交流与互动,没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今后我将逐步改进。
2018年12月24日
第三篇:外国雕塑撷英教学设计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
----外 国 雕 塑 撷 英
炎刘中学 沈维锐 2013年4月 12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国古代雕塑的主要类别、发展状况、突出成就及不同民族雕塑的主要特点;
2、领会不同地域雕塑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3、能够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所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运用课件播放视频资料导入本课内容《外国雕塑撷英》
提问:画面出现的是什么场景?为什么这组雕塑会出现在奥运会上?(学生思考、回答)
二、讲授新课
1、根据图片中雕塑作品分析这些雕塑分别属于哪个古代国家或时期的?
外国雕塑往往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或地域特征,相信很多同学对此都会有所了解,那么,请你说说看——这些雕塑分别属于哪个古代国家或时期?
要求:分成5个组,分别是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文艺复兴雕塑研究小组、17—19世纪雕塑研究小组。学生观看并根据图片说出对应的国家或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组长
组长负责讨论时的记录,同时选出一名发言人回答问题,其他同学注意听或进行补充 教师倾听汇报结果并进行补充
教师:请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播放图片 学生(古埃及雕塑研究小组):介绍《拉霍特普王子与王妃像》、《哈弗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
总结古埃及雕塑的特点: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秘、气势恢宏 教师:请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发言并播放图片
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研究小组:介绍《人首翼牛》、《受伤的狮子》
总结两河流域雕塑的特点:充满装饰美 介绍《舞王湿婆》 总结古印度雕塑的特点:富有宗教气息
教师:请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发言,播放图片
古希腊雕塑研究小组:介绍《命运三女神》总结古希腊雕塑的特点:理想化 教师补充讲解
古希腊的民族特点对雕塑艺术的影响
随意、自然的生活、运动方式。坦荡、无邪的看待人体„希腊雕塑中多是裸体。
城邦之间的战争„注重体育锻炼„雕塑作品多运动题材。艺术表现注重人体的力量,肌肉的纪实。“神是最完美的人”的宗教信仰„追求自然完美的生活„不注重面部刻画,在艺术上追求一种标准的、理想的美。
请文艺复兴雕塑研究小组发言,播放图片
文艺复兴雕塑研究小组 :介绍《大卫》 总结文艺复兴雕塑的特点:雄健有力、弘扬人文主义 请17—19兴雕塑研究小组发言,播放图片
17—19兴雕塑研究小组:介绍《阿波罗与达芙妮》、《马赛曲》 总结特点:题材得到拓展,形式多样
教师:每个研究小组的回答都很精彩,由学生评出最好的一组
三、课堂小结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像我们人类优秀的先人们一样,做一个美的使者。
第四篇:《梨园撷英》教学设计
课 型:综合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讲解、听辨,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的戏曲音乐艺术,重点掌握京剧艺术中的各个行当,再看戏时能从中分辨出各个行当的人物角色。
教学重点:京剧音乐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知识,能听辨出京剧。
教 具:电脑课件
教 法:利用幻灯片,从视觉方面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学 法:看、听、赏、记、辨。看图片,听讲解,欣赏音乐,记忆知识,辨别剧种。
教学程序:
导课:创设情景,看脸谱图片,听《唱脸谱》引入主题。
新课教学:听戏曲片断,走进戏曲──戏曲知识的讲解,掌握相关知识──检验成果,考考你的记忆力──欣赏京剧《铡美案》《智取威虎山》了解传统京剧、现代京剧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具体程序:
1首先在导课部分.采用《唱脸谱》导入
这首歌曲属于戏歌,既有歌曲的成分,又有戏曲的感觉,采用这首歌曲作为中介,由歌曲过渡到戏曲我认为比较恰当。
2.(新课教学)发展阶段:
既然走进戏曲,那么在新课教学的第一个内容就要了解什么是戏曲,所以接着安排的是讲解戏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这方面内容。由于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在此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小环节,采用师生对唱的形式来演唱平时大家比较熟知的戏曲片段,辨别几段不同地方的戏曲,从而了解学生日常这方面知识积累情况,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京剧知识。京剧知识讲解包括起源、唱腔、乐器、表演特征。在表演特征讲解时运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如:拖腔、兰花指、跑圆场、这样做让学生切身感受,增强感染力。本课讲解的重点放在行当的介绍方面,采用边看边讲的方法,结合幻灯片,让学生从视、听两个角度来认识、了解京剧人物角色的不同装扮,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3.课堂小赛场:
京剧知识讲完之后进行当堂小测验,测验分两组一组是理论知识测试,另外一组是让学生看幻灯片,辨别戏曲人物角色属于那个行当,检查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
4.京剧名段欣赏
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接下来我就安排学生听赏两段京剧选段,传统京剧《铡美案》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这两段京剧体现了京剧的不同板式、唱腔特点以及不同的乐队伴奏产生不同效果;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注意听出不同板式对表达情绪所起的作用;及西洋管弦乐队加入京剧的伴奏产生的不同效果。本节课的难点,不容易很快掌握,需要多欣赏、积累才能有更多的收获。因此采用表格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概括,这样做不仅巩固加深了京剧知识的总点掌握,也有效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5.总结,拓展延伸
一节课内容结束之后,对授课内容、课堂气氛、学生掌握情况等做一整体总结,并布置课堂延伸,多欣赏戏曲,积累相关知识。
课堂是要延伸的,短短的40分钟,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走进戏曲,引导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族戏曲,也让民族艺术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谢谢!
采用陶喆的歌曲《苏三说》导入主题,原因在于流行歌曲是学生的最大喜好,而这首歌曲巧妙的将流行音乐和戏曲音乐完美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很自然的导进了本课主题戏曲。
第五篇:武安戏曲教学设计
武安戏曲——欣赏《雁门关》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武安落子的基本知识。欣赏《雁门关》
2.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武安戏曲落子的历史、表演特点及主要剧目,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武安落子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家乡戏曲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武安落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雁门关》,进一步感受武安落子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雁门关》
提问: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什么落子?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先向大家介绍你们搜集的内容?
3、小组介绍:武安落子(1)发展历史
武安落子源于民间曲调,经历代艺人口传、加工、改革,逐步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艺术。明代胡赛所著《武安史话》有“武俗善歌,班头开明”的记载,武安明代即有戏楼,落子戏当为演出剧种之一。最初称其为“硬歌”,即无乐器,坐着硬唱,后逐渐发展为一人脚踏小鼓,手持竹板,顺口编唱。至明末清初,有的地方又出现了“打霸王鞭”、“翠月檀香”的舞蹈形式。阻碍着时间的推移,“硬歌”的曲调与“翠月檀香”舞蹈形式相结合,构成武安落子的早期艺术。此后,唱腔、戏装、道具、化妆、伴奏均有发展和改进,形成独特的风格。
(2)艺术特点 落子戏行较齐全,主要有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等。昔日分工不甚严格,小旦、小生大都相互兼演,三花脸还能演老旦、彩旦,有些三花脸又可由小生代替,小旦又可代娃娃。近来行当分工较前严格,但仍有兼演现象。舞台道具交为简单,表演不以武功和戏曲程式丰富见长,将秧歌、高跷等民间舞蹈及实际生活中的某些动作融于戏中,边唱边做、且歌且舞,既叙事又抒情,活泼自如。道白使用武安方言,庄谐兼重,常有妙语联珠,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代表剧目
落子上演剧目有140多个,代表性剧目有《借 》、《吕蒙正赶斋》、《端花》、《老少换妻》、《小过年》、《借当》、《蓝桥会》、《何文秀》、《卖布》、《大隔帘》、《二隔帘》、《王小赶脚》、《闹驴》、《跪花厅》、《访昆山》、《系孩子》、《闹书房》、《机房训子》、《大上吊》、《顶灯》、《安安送米》、《打丁僧》、《杭州失印》、《抱灵牌》、《皮秀英告状》、《劝九红》、《村选》、《杨四的派款》、《范小丑参军》、《打春桃》、《扫荡》、《阎家坟》、《密兰对象》、《茂林事变》、《卖苗郎》、《钱三请客》等。
4、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介绍了武安落子的一些基本内容,让我们爱家乡从爱戏曲出发吧!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借助书籍、网络等搜集有关武安戏曲的基本知识,整理并汇总在一起,全班交流,以使同学们能掌握更多的常识。从而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其次欣赏《雁门关》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武安落子的音乐特点。《雁门关》剧是在传统剧目《八郎探母》的基础上改编的。该剧内容在保留传统剧杨家将保家卫国、镇守边关,杨八郎冒死闯关探母等情节的同时,又反映了宋辽时期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企盼统一的意愿,将国情、家情、母子情、夫妻情融为一体,是在战争背景下写和平,从骨肉分离写团圆,暗合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盼望祖国统一的时代主题。编者以此立意,别具匠心,视角新颖。该剧表现手法既气势恢宏,又感情细腻,剧情跌宕起伏,场景宏大,引人入胜。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唱腔在武安平调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不乏新意,高亢激昂,优美动听。整个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符合课改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家乡戏曲的艺术知识,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在这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
一、对每一个环节归纳不够;
二、对知识的拓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三、学生的课堂活动不够,如果让学生能够再“活”一点的话,这堂课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