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时间:2019-05-12 16: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第一篇:《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新房乡中心学校的辛明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所选用的教材为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 1 课时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深入和拓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如下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辅以“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常见的座位图导入新课,借助找位置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形成如何去确定位置,再让他们小组交流,从中巩固新知,学会写数对,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分析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再具体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

1、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前我先让学生作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缓解了学生紧张的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着手,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出示座位情境图,提出问题:小军坐在哪里?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创造出更简洁的方式来表示小军的座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类比联想,形成概念,引导观察,讨论归纳等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3、拓展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所学新知得到升华。

4、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2、3题。主要是为了通过课堂跟踪反馈,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渗透建模思想。

5、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小结,集体归纳补充。设计意图: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用集体的智慧对个人的总结查漏补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6、布置作业

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数对表示?

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7、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总结和反思,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记忆新知。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以上就是我所有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老师对本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第二篇: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范文模版)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17页例

1、例2。

1、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我将本节课教学部分分为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列”“行”的规定,理解位置确定的意义和方法。

4、首先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个部分(1)、结合生活,引出课题。(2)、结合平面图,引出数对。(3)、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4)、拓展并总结延伸。下面我将详细讲解我的教学过程:(1)、结合生活,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通过起立的喊声引出老师的问题:描述班长的位置。同一个人的位置会有不同的说法,这是因为同学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数的顺序也不同,所以描述的位置也不同。从而引入课题。(板书:确定位置)

为了准确地确定位置,数学上是这样规定的: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数一数,咱班一共有几行几列。提出问题:如何来确定第几行第几列。在同学们对列和行已经有所了解之后,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听老师的口令,看谁的反应最快。第3列的同学起立,第5列的同学趴下,第4行的同学起立,第7行的同学拍拍手。通过游戏,运用列与行的知识,学生玩得轻松,学得也愉快。(2)、结合平面图,引出数对。

根据现场座位,老师把今天大家在现场的座位画成平面图,我们把每一个同学的座位用圆圈来表示,那么一列要画几个圆圈呢?同学回答7个。因为一列有7个人,所以要画7个圆圈,同样的方法画出列数。画好圆圈图后,学生先在圆圈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涂色,由于这样的表示方法难写,又费时,从而引出数对。介绍数对后,老师问同学答,数对中前面一个数表示什么?(列数)后面一个数呢?(行数)读的时候:我们先读第一个数,稍微停顿一下再读第二个数,跟我读。在认识数对后,再用数对让同学们表示出自己的位置。通过这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初步学会用数对表示座位所在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多媒体出示小明家墙上的四块装饰瓷砖,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直接在四块装饰瓷砖上写出对应的数对。说一说答案,并观察位置在同一行的数对和位置在同一列的数对有哪些特点。通过表扬学生,引入砸金蛋的游戏,一个人用数对说出想砸金蛋的位置,另一个人找准位置砸,看谁能砸到礼物。游戏过程中,引入数对中两个数字的位置不能随意调换。然后进行第二个游戏,老师只给一个数对,就可以请一队同学站起来。通过多种数对练习,从课内向课外拓展,由数学向语文延伸。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链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拓展并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觉得确定一个人或物体的位置需要几个数?出示课件,小明排队买票,只有一排,确定他的位置,只要一个数字。这就说明确定位置有时候需要一个数字,有时候需要两个数字,那么有时候会不会需要三个数字呢?这些问题就留给大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生活中去慢慢探究吧!老师希望同学们像笛卡尔学习,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一些想法,谢谢各位评委。

第三篇: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位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环节及总结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我来谈谈教材的编排和我对本课的理解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首先,教材呈现的是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通过让学生找出张亮的位置,明确了“列”和“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接着,教材给出了用数对表示张亮同学位置的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确定位置,东、西、南、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并且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基于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知道确定列与行的规则,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掌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发展各种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发展规律,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课的开始,出示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 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由此引出数字与图形的结合:一排同学相当于一条直线,确定直线上一点用一个数。接着提出问题,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这一环节是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完成本课教学目的:

1、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根据教室情境图,同学们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接着指出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引出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

设计意图:延伸复习导入时的情境,承接复习导入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解决“老”问题,在解决“老”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收获和体会,直观感受到用两个数可以在平面上确定位置。2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指出同学们描述的排、行,指的是横排,叫行;组,条,指的是竖排,叫列。接着让同学们用行和列两个数描述张亮的位置。2)统一行与列的顺序和方向

在描述列时有的从左往右数,也有的从右往左数,说行时有的从前往后数,也有从后往前数。有的先说列,有的先说行由此引出统一行与列的必要性。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先说列,从左往右数;再说行,从前往后数。接着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同学们结合本班学生座位来理解第几列,第几行的含义。

设计意图:描述位置时设置矛盾,感受描述顺序不统一带来的不便,体验统一顺序的必要性。渗透正确的描述顺序,分散难点。同时将学生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巩固、拓展。3)认识数对

同学们会利用列与行的概念与顺序描述位置了,老师利用本班资源,再让学生说出刘琦与张博文的位置,教师进行板书。提出问题,数学语言讲究准确性与简洁性,能否用更简单的办法来记录他们的位置呢?自主探索记录位置的方法,由此引出数对的含义及每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设计意图: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各不相同,记录麻烦,交流时还要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去解释,再一次为“数对”这一抽象概念产生奠定基础。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例1的座位情境,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让学生经历了三次“统一”的过程:统一行与列的名称、统一行与列的顺序和方向、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在三次“统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数学规定相融合。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本环节我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练习,1.基本练习,用数对表示识字表中“春”“雪”“土”的位置。根据数对(4,2)、(2,4)确定汉字。以及想一想,填一填。

设计意图:目的巩固数对含义。

2.提高练习,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并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明确前后邻居(即同一列)的第一个数相同,左右邻居(即同一行)的第二个数相同。

3..拓展练习。根据三角形三个顶点位置,确定三角形的类型。

设计意图: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确定位置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好的巩固了知识。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提醒和分享中,进一步明确本课知识重点难点,掌握解决问题方法措施,把新知识建构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最后我说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位置

直线

一个点

一个数

平面

一个点

数 对

(2,3)

↑ ↑

列 行

我力求为学生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为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教学,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第一,矛盾,思维。凸显矛盾冲突,激起思维火花;第二,强化符号化,数形结合。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在探究汇报环节,对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汇报指导的还不够,课堂细节的处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谢谢大家!

第四篇:《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定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将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首先是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其次是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2)、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是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是本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设计本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五年级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能力更强。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对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数形结合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图形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围绕这3个基本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我创设了国庆阅兵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天安门前的阅兵,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被整整齐齐的队列所吸引。同学们,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能说到以后像这些军人一样好好表现自己;长大要保卫祖国等等。接着用一句话“这是参加军训的一个方队,其中的小强表现的最为突出”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问学生:你知道小强在什么位置吗?“你能不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同桌交流,可能出现以下说法: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从左往右数第三竖排第二个,从右往左数第四排第二个、从前往后数第二排第二个从后往前数第三排第三个等等。对于这些说法要引导学生找出各自的不足,引出下文:要想描述的既准确又简练,那就需要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行和列。这时,我就会顺势引导学生说出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并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哪是列,哪是行。告诉学生确定列一般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并让学生找一找哪是第一列,第二列等等。确定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了列和行的概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二)探索新课

下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环节,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设计了4个生动有趣又富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首先说一下教学重点的突破

1、问题一:你能不能用列和行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学生已经有了列、行的概念,他们可以顺利的说出张亮在第3列,第2行,也许有的学生会说在第3行,第2列。这时,我就会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紧接着再让学生说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2、在学生能用语言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具体的情境图变成了点图,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以观察具体的直观图形为基础提高其能力,变成比 较抽象的点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此图中的第一列第一行以及小强等同学的位置,此处是深化基础。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此种表达方法与一开始自己的表述,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会说此法简洁准确。而此时我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其实这还不是最简练的方法,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呢?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得出自己的方法,比如:图形、符号、数字等等。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只要有想法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进行总结:我发现你们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没有?最后得出统一标准:第三列第二行写作(3,2),前面的3表示第几列,后面的2表示第几行;中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数对,同时板书课题。

然后,再以小刚等同学的位置为例,用数对来表示,加强巩固。

虽然这里直接告诉学生数对也未尝不可,但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就不能为学生所真切感受。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既有方法的繁琐和不便,从而催生出数对的雏形,学生也就经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3.问题三:

第3个是小游戏“快速找药”,这个游戏是对课后题进行了改进。以男女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台下的同学说出某种中药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大声读出来;台上的同学按所说的数对找出相关的中药。这个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开心的对多学知识进行巩固。

4.问题四:用数对表示班级学生的位置

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不仅这些中药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像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位置吗?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特殊数对的教学。请同一行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数对。例如:(3,1),(3,2),(3,3),(3,4),(3,5),(3,6),并观察这些同学的位置和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猜测同一行的数对(1,2)(2,2),(3,2),(4,2),(5,2),(6,2)有什么特点。最后验证总结同一行数对的特点。最后一组数对是(1,1)(2,2),(3,3),(4,4),(5,5),(6,6),方法同上。

下面是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在难点上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3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读懂方格图。确定第一列第一行。

2.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经验应用到例2中来,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3.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4.设置疑点:能不能马上找出小红的位置(5,x)此部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三)巩固应用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请看:

1、看图填空

2、国际象棋。

(四)回顾总结、拓展视野。

第4个环节是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环节,因此我在学生回顾总结后,自然引出地球经纬线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当然说课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3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1

第一,依据标准说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二,联系实际说教材: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个窗口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节课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

2、突出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多样性和实质统一性:都需要两个数据。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水彩笔等教具。学生准备:铅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具。

第三、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习横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法的指导。我把学法确定为:观察法、探索法、讨论法等。

第四、情境互动说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式情境导入。

通过我和学生“握手交朋友”这一细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引出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提出一个要求:只说位置,不说名字,让大家猜一猜。)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从而顺利的拉开本节课的序幕,并揭示本课的课题: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体验新知。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环节,我打算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学习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过则。

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学生非常熟悉的本班座次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班长小红的位置。在这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答案:有的可能会说第几行第几个,也有的会说第几排第几个,或者说左边第几个等等。但是学生所说的行和排都是根据其自己的理解和习惯确定的,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则。由此引发学生的争论: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人说是第4排第3个,还有的同学说是第3排第4个呢?在争论中,很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出列的含义: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竖排叫做列。在数列的时候,一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接下来,在列的基础上学习行,对学生来讲就比较容易了。明确从“排”到行,从前到后的顺序后,我打算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列和行的训练上。在此,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在来找一找班长小红的位置,以及联系本班的实际找一找自己的位置。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这一层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刚才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提出用圆圈表示小红的位置。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点子图的简洁。

第二个层次——数对的含义和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我先给学生设置障碍: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跟随老师的速度,记录“点”

的位置。老师说的速度越来越快,让学生感觉到力不从心,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很不简便,为后面教学数对埋下伏笔。顺势,老师提出要求:有没有比这更简便的方法记录位置呢?

学生课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表示方法:4。3;4*3;(4,3);4,3通过全班交流和争论,让学生逐一发现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最科学的记录方法:(4,3)。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主发现多种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找到最优的一种方法。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在此,老师明确介绍数对表示位置:数对中有两个数,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应该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前后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因为,小红的位置是在第4列第3行,所以在这里我们应先写列数:4,再写行数:3。数对还有它特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加上一个“,”

把两个数隔开,也就是(4,3)。我们读作“四三”。之后,老师随机指方格图上的圆点,让学生练一练。

在这里,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先把它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再回答。

第三个环节:拓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里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目的。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课本中的练一练: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考察学生对数对的基本理解和应用。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在这设计了第二个题:2、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出来。

然后,多媒体导入练习3: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再给出学生四个数对,让其找到位置并用铅笔标出,看一看,组成的什么图形?

这些练习的设计,是让学生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场景,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这些方法不是单一的,有时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

回想这节课,说说自己的收获有哪些?

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第五、回顾课堂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为了给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一个直观、完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突出重点,我这样设计我的板书:

确 定 位 置

竖排→列 左→右

横排→行 前→后

( 4 , 3 )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2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冲突激发需求。

课的开始我设计“说位置,找课题”游戏,

1.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呢?

老师将课题藏在我们班的一位同学那里,在谁那呢?要不我提供一些线索,大家来猜一猜?

2.(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课题明明放在同一个同学那,为什么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确定同学的位置。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确定位置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原动力。

(二)自学探究新知。

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用“经历……过程”来强调知识建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分了3步进行,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第一步:学生自学用列、行,以及数对确定位置

1.先让学生根据自学目标1.什么是列,什么是行?2.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3.用数对怎样表示第几列第几行?自学课本15页。

在学生自学完成后,请学生自主交流,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对知识进行补充、规范和整理。例如学生讲到列是竖排,行是横排时,教师可以马上出示课件,并请学生上台指一指列在哪,行又在哪儿?在确定第几列第几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要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规范从哪个方向数列与行,并以教师的观察角度,让学生依次按对应的列数或行数站起来。

2.有了列与行的概念后,马上规范刚才出示课题那位学生的位置,并在这时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并让学生对比这种描述方法和他们自己的描述,谈感受。老师再让学生说出小兰、小强的位置,教师进行板书。

3.并质疑,让学生能否想一个更加简单的办法来表述位置。通过刚才的自学,有的学生可能会用两个数字来表示。我就会请他们来说一说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在他们说出前一个数表示列,后一个数表示行后,我就会对他们说,恭喜你们,你们真是了不起,创造出了如此简洁,明确的方法。像这样用两个数也就是一对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然后,用数对规范板书好刚才出示的三个位置,边书写,边再次强调:在书写时前面一个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用小括号括起来。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 二 单元 第一课时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将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 . 首先是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 . 其次是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2) 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3)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 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是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是本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设计本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五年级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能力更强。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对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数形结合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图形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这3个基本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我创设了国庆阅兵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天安门前的阅兵,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被整整齐齐的队列所吸引。同学们,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接着用一句话“这是参加军训的一个方队,其中的小强表现的最为突出”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问学生:你知道小强在什么位置吗?“你能不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同桌交流,可能出现以下说法: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从左往右数第三竖排第二个,从右往左数第四排第二个、从前往后数第二排第二个从后往前数第三排第三个等等。对于这些说法要引导学生找出各自的不足,引出下文:要想描述的既准确又简练,那就需要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行和列。这时,我就会顺势引导学生说出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并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哪是列,哪是行。告诉学生确定列一般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并让学生找一找哪是第一列,第二列等等。确定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了列和行的概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二)探索新课

下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环节,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设计了4个生动有趣又富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首先说一下教学重点的突破

1 问题一:你能不能用列和行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学生已经有了列、行的概念,他们可以顺利的说出张亮在第3列,第2 行,也许有的学生会说在第3行,第2列。这时,我就会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紧接着再让学生说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2 . 在学生能用语言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具体的情境图变成了点图,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以观察具体的直观图形为基础提高其能力,变成比较抽象的点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此图中的第一列第一行以及小强等同学的位置,此处是深化基础。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此种表达方法与一开始自己的表述,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会说此法简洁准确。而此时我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其实这还不是最简练的方法,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呢?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得出自己的方法,比如:图形、符号、数字等等。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只要有想法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进行总结:我发现你们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没有?最后得出统一标准:第三列第二行写作(3,2),前面的3表示第几列,后面的2表示第几行;中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数对,同时板书课题。

然后,再以小刚等同学的位置为例,用数对来表示,加强巩固。

虽然这里直接告诉学生数对也未尝不可,但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就不能为学生所真切感受。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既有方法的繁琐和不便,从而催生出数对的雏形,学生也就经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3.问题三:

第3个是小游戏“快速找药”,这个游戏是对课后题进行了改进。以男女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台下的同学说出某种中药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大声读出来;台上的同学按所说的数对找出相关的中药。这个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开心的对多学知识进行巩固。

4.问题四:用数对表示班级学生的位置

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不仅这些中药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像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位置吗?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特殊数对的教学。请同一行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数对。例如:(3,1),(3,2),(3,3),(3,4),(3,5),(3,6),并观察这些同学的位置和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猜测同一行的数对(1,2)(2,2),(3,2),(4,2),(5,2),(6,2)有什么特点。最后验证总结同一行数对的特点。最后一组数对是(1,1)(2,2),(3,3),(4,4),(5,5),(6,6),方法同上。

下面是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在难点上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3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读懂方格图,确定第一列第一行。

2.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经验应用到例2中来,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3.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4.设置疑点:能不能马上找出小红的位置(5,x)此部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三)巩固应用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请看:

1, 看图填空

2, 国际象棋。

(四)回顾总结,拓展视野。

第4个环节是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环节,因此我在学生回顾总结后,自然引出地球经纬线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当然说课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 和 老师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geng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咱们能不能给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现在的位置? 生: 师:很好,刚才几位同学都......

    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

    用数对确定位置(五篇材料)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

    《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确定位置(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教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认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修改版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