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时间:2019-05-12 16:5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常德市第三中学—孟平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以新课程教学改革为指导思想,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教学方法 评价

中学计算机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教学中只有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内容,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在安排课堂内容时应尽量运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作品和身边的生活事例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讲到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时,我选取他们所了解的月考成绩作为例子,让他们知道如此庞大的计算量,如果凭手工计算又费力又费时,而我用Excel软件几分钟就完成所有数据的编辑工作,学生对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作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在创作计算机作品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二、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如果只讲理论不上机操作,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形象性和可操作性。我上课时一般一节课最多15分钟的时间来讲解,其余30分钟的时间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教师也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夹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予以解决。比如在开机之前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在文字训练时,输入一段介绍信息技术的文章,把理论知识分成若干小块,逐渐消化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学生在上机实践时,教师应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注意聆听,其次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此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分层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

首先在设置课堂教学任务上,应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首先从任务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能“吃的饱”。其次从作业难度上设计基础题、较难题和难度较大的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础题和较难题,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例如在八年级Flash动画中的《补间动画》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做到:能够完成“补间动画”中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设置方法;能够把两种补间动画同时运用到一个动画中去,调整动画对象的属性;能够主动地引领小组成员进行动画的制作;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小组内有困难的同学完成任务,共同协作,共同提高。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只要求学生能完成的“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简单设置和制作、能根据需要调整动画对象的属性;能够在“小老师”帮助下,结合书本,或通过求助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己所选取的不同素材、对象设置合适的动画效果。通过对任务的分层设置,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相应层次操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其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可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和合作意识。但使用任务驱动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任务要明确:一般不要太小,太琐碎,可以能分成几个子任务,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如用Word软件完成一张板报的输入、排版、设置格式等任务。因为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当,太易和太难都会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如一个含有新知识的子任务,新知识点一般不要太多。虽然每一个操作都不难,但在很短时间内要同时掌握这么多的新知识,是不太可能的。例如,有的教材在讲Excel时,第一个任务是制作一张工作表,短短两页就涉及了20个左右的新名词,这样的例子就不适合做教学中的任务。只有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指导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才是合适的任务。还有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任务驱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建立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仅仅只要让学生忙于操作训练,而是要从所完成的任务中得到更多的收获,以取得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也是信息技术课教学极其关键而必要的一步。学生完成任务之后,非常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肯定,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也适当地引导了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接纳别人的观点,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本着“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评价思想,首先让学生进行自评,小组出示作品成果,说明成果的特色或自己满意之处,重点提出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小组成员合作情况做出评价,给全体学生一些经验;引导学生实是求事地、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对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反思。其次进行他评,全体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作品的特色和需要进一步优化之处,并阐述他人自评后自己获得的经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在几个小组进行评价后,学生基本上能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出自己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总结归纳学生评价情况,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还要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对我们学习、生活能够带来的帮助。评价完成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并展示优秀作品。

学生通过对任务的操作和作品的评价,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学习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应及时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同学进行当场表扬,并将其作品展示给所有的学生欣赏,再让学生给其他同学讲解他是如何完成这幅作品的,通过这样的评价和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立足课堂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玉顺,课堂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1(3)[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河北省三河市赵河沟中学 于芳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教学方法 评价

中学计算机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教学中只有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内容,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在安排课堂内容时应尽量运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作品和身边的生活事例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讲到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时,我选取他们所了解的月考成绩作为例子,让他们知道如此庞大的计算量,如果凭手工计算又费力又费时,而我用Excel软件几分钟就完成所有数据的编辑工作,学生对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作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在创作计算机作品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为学习、生活服务,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如果只讲理论不上机,学生会觉得枯燥,缺乏形象性和可操作性。一般一节课最多1/4的时间用来讲解,其余3/4的时间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教师也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夹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予以解决。比如在开机之前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在文字训练时,输入一段介绍信息技术的文章,把理论知识分成若干小块,逐渐消化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学生在上机实践时,教师应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注意聆听,其次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此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分层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

首先在设置课堂教学任务上,应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首先从任务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能“吃的饱”。其次从作业难度上设计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例如在教学八年级Flash动画中的《补间动画》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做到:能够完成“补间动画”中形状补间和动作补间动画的设置方法;能够把两种补间动画同时运用到一个动画中去,调整动画对象的属性;能够主动地引领小组成员进行动画的制作;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小组内有困难的同学完成任务,共同协作,共同提高。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只要求学生能完成的“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简单设置和制作、能根据需要调整动画对象的属性;能够在“小老师”帮助下,结合书本,或通过求助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己所选取的不同素材、对象设置合适的动画效果。通过对任务的分层设置,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相应层次操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其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可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和合作意识。但使用任务驱动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任务要明确:一般不要太小,太琐碎,可以能分成几个子任务,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如用Word软件完成一张板报的输入、排版、设置格式等任务。因为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当,太易和太难都会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如一个含有新知识的子任务,新知识点一般不要太多。虽然每一个操作都不难,但在很短时间内要同时掌握这么多的新知识,是不太可能的。例如,有的教材在讲Excel时,第一个任务是制作一张工作表,短短两页就涉及了20个左右的新名词,这样的例子就不适合做教学中的任务。只有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指导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才是合适的任务。还有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任务驱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建立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仅仅只要让学生忙于操作训练,而是要从所完成的任务中得到更多的收获,以取得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也是信息技术课教学极其关键而必要的一步。学生完成任务之后,非常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肯定,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也适当地引导了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接纳别人的观点,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本着“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评价思想,首先让学生进行自评,小组出示作品成果,说明成果的特色或自己满意之处,重点提出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小组成员合作情况做出评价,给全体学生一些经验;引导学生实是求事地、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对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反思。其次进行他评,全体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作品的特色和需要进一步优化之处,并阐述他人自评后自己获得的经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在几个小组进行评价后,学生基本上能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出自己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总结归纳学生评价情况,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还要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对我们学习、生活能够带来的帮助。评价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并展示优秀作品。

学生通过对任务的操作和作品的评价,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学习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应及时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同学进行当场表扬,并将其作品展示给所有的学生欣赏,再让学生给其他同学讲解他是如何完成这幅作品的,通过这样的评价和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做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立足课堂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玉顺,课堂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1(3)[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逐步加快,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电脑普及教育,给学生创造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良好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讲,刚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又是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很高。但信息技术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它既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很难让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整堂课都静下心来主动去学习。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其从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探究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学生欲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小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泼、新奇、新颖的刺激情境,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看、感觉表象,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如我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这课时,我先播放《新年快乐》flash动画,引入:“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为我们身在远方的父母、师长、朋友们献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你们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最好?”接着让学生讨论并提供各种各样解决的方法,然后老师指出他们所提供方法的弊端,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所说的各种途径显得耗时费力费钱。那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他们那一双双眼眸中流露着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提出任务:通过发电子邮件既能够方便快捷地传输文件,而且花费低廉,容量不限,又可以延时交互,与书信、电话、传真等相比,具有其无比的优越性。同学们好奇地瞪起了小眼珠,急切地说:“老师,电子邮件怎么发送?快点教给我们吧!”此时,老师趁热打铁可进入正题,让学生在炽热的求知欲中进入学习过程。这时学生满怀兴趣地、轻松地进入了“角色”,教师的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游戏贯穿,激发兴趣,学生爱学。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变“牢笼”为乐园。

比如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演示,然后让学生玩一些小游戏:玩填色游戏,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鼠标的单击操作;玩拼图游戏,可以掌握鼠标的拖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鼠标的用法,而且体会到了学习计算机所带来的乐趣。

再如,在进行指法练习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意学。在教学中就可以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打字速度快的同学很快就能抓到小偷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而对指法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组织竞赛,体验成功,学生乐学。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竞赛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要竞赛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对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学习键盘基本键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字母录入竞赛,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进行竞赛,看谁的速度快。通过这样一设计,学生的学习劲来了,在竞赛过程中你追我赶,比谁输入的速度快。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及字母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又如在学习完Word后,我举行了一次用Word制作一张电子贺卡的比赛。上课时我要求学生使用已学过的Word的编辑技巧知识,用Word制作一张电子贺卡。竞赛前我设定了竞赛规则,同学们根据规则进行创作,然后小组评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评比,最后评出最佳创作能手。在竞赛的方式下,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去收集资料图片,插入自己喜欢的背景,进行文字的编辑,制作立体字、艺术字等等。学生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主动进行创作,独立地解决了问题。小组评选时,同学们除了在浏览自己作品的同时互相吸取长处,又互相“切磋”经验。得到奖的学生欢心鼓舞,干劲更足了;没得到奖的学生,内心深处也会暗暗使劲,争取下次完成得更好。通过采取竞赛的形式,我感到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竞赛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起的课程永远是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创新,充分挖掘他们内在潜藏的无限创造力,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这样,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就会长久不衰,持之以恒的。

第四篇:基于学生差异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学生差异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间存在各种差异:入前概念差异、接受新知能力差异、动手能力差异、学习主动性差异和美学鉴赏能力差异等等。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差异,采用正确的策略去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具体可采用的策略有:学生学情的分析、分层教学的实施、教学梯度的搭建、多样化教学形式的营造以及同伴互助的推广。关键词:关注;学生差异;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指出: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1】实践也表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关注差异、正视差异、理解差异、突破差异。无独有偶,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出版的教学管理指南及学科教学建议中又明确提出: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根据教学实际落实多级学习目标,提倡学习目标的自主选择。【2】由此可见,关注学生差异,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这要求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针对学生差异提出有效措施,采取合理策略,推动学生整体得到相应的进步,实现人人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生差异分类

1、前概念差异

每位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学科前都有不同程度地接触计算机,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参差不齐。这会充分影响学生对信息课程的学习,有些知识点部分学生一点就通,甚至无师自通,而有些学生就算教师多次提点还是一窍不通。这是先前概念对他们的影响。倘若一个环节把握不好,后面学习就会出现障碍,从一节课到一单元到一册,最终导致厌弃信息学科。要相信孩子的天性如此,很难喜欢越学越吃力,还缕缕让自己碰钉子的学科。但是学生间的前概念差异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有效地控制和缩小差距是非常有必要的。

2、接受新知能力差异

课堂应该是公平的,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每堂课的设计都应该尽量让每个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要尽量有效的减少先前知识经验的影响,避免造成新知接受的障碍和缺憾。有些学生接受新知快,有些学生则比较费劲。对新知的渴求度不同,对新知的感冒度不一,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就存在。

3、动手能力差异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就充分说明:学习效果是暴露的完全呈现的,每个过程和环节就是环环相扣,诺米骨牌效应般。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在创设条件弱化学生间的差距,那么才会不断强化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可以跟上教师的思路,在教师的提示下一步步完成操作过程,而有些学生尽管仔细倾听认真记忆还是落下一拍。等自己练习时脑子又开始混乱,难以记清步骤,或者忘记简单的小步骤而导致后续操作完全无法进行。

4、学习主动性差异 有些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学习主动性强,自发自主自动,动机强烈。而有些学生则反之。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度不同,对知识和技能的感冒度也不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的强烈对比势必造成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明显分化。

5、美学鉴赏能力差异

信息技术课堂中常常要求学生完成作品,也少不了作品评价的环节。从画图工具的绘画作品,word的电子小报、幻灯片的演示作品等这些无一不需要良好美学的鉴赏能力。从颜色的搭配、版块的设计、图片的选择等等对学生都是一个考验。有些同学欠缺的并不是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美学鉴赏能力的欠缺会最终影响呈现的作品。

二、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

1、学生学情的分析

教师授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前概念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差异和自身学习主动性的差异都要面面俱到,不可忽略。只有教师在课前做足准备,才能有效弱化学生的差异。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九课《花香满园》中有一个环节:播下“种子”。作为一线教师在上这堂课时,我时常有种种困惑。“花种子”怎么播?什么时候播?谁来播?播怎样的“花种子”?第一年,我在实施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花种子”,但实际呈现的课堂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作为一个以新海宁人子女为主体的学校,同学们整体的信息技术素养还有待提高,学生间的差距明显。不要让一个细节牵拌了整个课堂过程的走向,如果能利用它,反而来更好地服务教学目标的达成,何乐而不为呢?

2、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3】 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取得进步。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削弱学生间的差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里的分层教学不指分班教学,而是更小范围的分组分个人的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设置学习小组,分组合作,小组探究。

3、教学梯度的搭建

在教学中,教师要搭建合理的教学梯度,要因材施教,有易入难,层层推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取得进步。在教材内容上可以由易入难,在教学环节上可以由易入难合理安排,在作业布置中可以由易入难,选择性完成。

《花香满园》采用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在《春天在哪里》音乐伴奏中出示春天美景图片,揭示课题《花香满园》。接着出示本课教学的三个任务。教学片段再现:

片段一:

教学任务一:百花盛开——利用“花种子”开出一大片漂亮的花

师:大家想不想在自己的画布上开满美丽的花朵。可是要画这么多花朵,时间可能很紧张。现在啊,老师给大家一颗神奇的“花种子”,用它我们能变成许许多多花朵。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小组中讨论一下,怎样让这颗“花种子”发挥魔力。(1)各个小组内讨论

(2)有没有同学知道?请一位学生上台操作演示。重点要让学生理解先用“选定”工具选中“花种子”。使用透明工具(如果学生对于连续粘贴不太明白的,可以用生活中敲印章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3)学生进行练习。这是我提供的花种子

第一环节处我是这样处理的。教师来播花种子,播的是如上图显示的花种子,在任务一直接播花种子。为什么没有让学生自己设计花种子,这个环节对部分学生而言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是先前知识经验对他的消极影响。但后续的教学又必须让他有花种子,不能因为设计花种子的障碍而阻碍他学习后续的知识。正如我开头所说,课堂应该是公平的,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每堂课的设计都应该尽量让每个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做,就是再尽量有效的减少先前知识经验的影响。至于为什么我提供了这样的花种子,请看下面描述的教学片段。片段二:

教学任务三:解密“花种子”

猜想:它是怎么画出来的?联系刚才所学的知识。请学生示范怎么画出来的。请同学们试一试。

仔细观察这个花种子,不难发现这里的花芯是一个圆形,四朵花瓣是形状、大小一模一样的椭圆形。这个花种子的设计就是应用了复制粘贴和旋转的功能。安排这个环节是对前面两个任务的实践练习和巩固提高,便于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也许有人会置疑这样由教师提供花种子,是保守派的做法,这大大限制了学生创作设计和想象能力的发挥。这样的质疑是合理的,但当备课时充分进行了学生的学情分析,我想我会做出适宜的选择,到底怎样才是最合适本班的学生的。对基础好的可以鼓励在后面的环节创造小花。而如果一开始就由学生画花种子,学生速度有快慢,要满足每个学生都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后面的时间只会更紧张,反而导致重难点知识的一笔带过,没讲到点上。教学时间要用在刀刃上,为更好地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4、多样化教学形式的营造

教学中营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好地吸引学生眼球,贴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程度。新知操作时可以由教师示范操作,也可以边说边示范,复习旧知时可以由学生示范,或者教师说学生操作同步进行示范,也可以由学生组合操作示范。摒弃灌输式、单一传授制教学,可灵活采用对话、谈话、合作、小活动、小游戏等多样化的形式,一切朝着学生适应和喜欢的方向努力,一切朝着突破学生差异,让人人掌握技能,得到提升而努力。

5、同伴互助的推广

同伴互助(peer tutoring),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轮流辅导或相互操练等。它既可以指同学之间在学业上相互帮助,相互借鉴,也可指同学之间在情感上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沟通。【4】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操作问题,而本身缺乏信息素养或者动手能力有欠缺的同学很难自己发现问题,这时需要旁人的引导和帮助。教师个人可能很难兼顾全体学生。这时寻求周围同学的帮助,通过同伴间的相互指导发现问题就显得非常有效,且更切合教学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平衡了他们之间的实际差距。在《花香满园》出示的三个任务中都可以寻求小组同学的帮助,从对象的选中、移动等的操作,复制、粘贴、清除等功能的应用,整体作品的创作设计、颜色搭配、布局安排等环节都离不开同伴互助。

综上所述,面对学生的不同差异,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对待,有效引导,采取不同的策略,克服学生差异对课程开展的羁绊和影响,从而推动课堂朝着高效率发展。让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相应的进步,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操作技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文教资料》2010年第07期 新课程理念

[2]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2009.10 教学管理指南及学科教学建议 [3]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83689.htm [4]英国的托平(Topping,K)教授、美国的尔利(Ehly,S)博士 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Peer--assisted Learning)

第五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性研

究计划

第一:课题情况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地区、许多单位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试验性探索,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效果,其中有些效果还相当突出,很令人鼓舞。合肥市蜀山区教体局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所导致的后果,都集中反映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上。

2、选题意义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见成效,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如果缺乏符合本校实际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应用研究,必将制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益的发挥。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实用性。本课题的实施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益,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3、研究价值 借助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促使教师确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将实现教师专业化的自身成长,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研究性格,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

第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交互情境、自主合作探究、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通过课题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具有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构建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

第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和谐课堂,实施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彰扬个性,提高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探索、建构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四:研究的具体措施

1、学校成立了课题组组织机构,吸收了部分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加入。制定措施,成立了后勤及经费保障小组,以确保课题组的正常工作。加强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做到“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老师、学生及家长全员参与,积极行动,配合课题研究。

3、充分发挥学校数字图书馆、多媒体互动平台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信息技术下乐学、好学。

第五:具体活动安排 2013年3月

1、回顾去年取得的成绩,奠定这学期努力的方向。

2、学校投资经费购买相关书籍,教师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理论学习。

3、开展教师微型课课堂评比活动。2013年4月

1、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总结学习心得,指导课题组其他成员开展活动。

2、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2013年5月

1、请校信息技术老师指导教师制作课件。

2、开展优秀教学课件评比活动 2013年6月

1、整理微型课课堂评比和优秀教学课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总结这学期所取得的成绩。

合肥市绿怡小学

2013年2月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造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以高度的学科责任感,不断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高级中学 陈伟平内容摘要:针对现行的地理教材出现的特点,把知识的讲解和活动内容串起来,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冯金香 祁县王村中学 -1-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祁县王村中学 冯金香 面对当前信息化社会,语文教育需要的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书呆子。......

    浅谈课堂识字教学策略

    浅谈课堂识字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的识字教学强调“随文识字”、“多认少写”,意在让学生早认字多认字而又轻松愉悦地识字。然而,对于怎样处理好识字与学文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会认......

    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1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怎样教好小学语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成为学生开发智力的舞台;小小课桌造就祖国栋梁的平台;小小教科书,传授与启发学生成为无限思维、科学创举能力的天才;学校、操场、教......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三五五”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大致分为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三种基本课型。这三种课型都要落实“三维目标”、坚持“五个贯穿始终”、精心设计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