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高级中学 陈伟平
内容摘要:针对现行的地理教材出现的特点,把知识的讲解和活动内容串起来,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介入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笔者认为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行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进行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平面为立体”进行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繁为简”进行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进行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拿来为借鉴共享”进行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 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使笔者明显的认识到,现行的地理教材突现出两大特点:叙述性文字少了,图片性内容多了,教师主讲性内容少了,学生活动内容多了。这对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难题、新挑战。我觉得面对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难题,如果恰当地应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把知识的讲解和活动内容串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层和创设情境相互交融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优化教学过程,营造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引发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下面笔者就从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谈谈看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行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才能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学是视听合一、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教学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影、VCD、摄像系统等都将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可通过光、像、影、色、动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直观性很强,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湿地这一教学内容时,播放《我国的湿地》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天气系统》这一课时,用Flash演示冷锋、暖锋的运动过程。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使其形 1 成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注意目标集中,大大增强了有意注意。而且教学过程生动有趣,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愉快接受知识的心态,最后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进行教学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生,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平面图片,静止图片是难以使学生们理解的。现代信息技术有特别的信息处理能力,它能跨越时空限制,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在一起,将众多学习资料再现课堂上,使地理课中难以理解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变静为动,这样使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如湘教版必修一教学中我就运用课件设计模拟显示水循环的动态过程,演示褶皱、断层构造的形成过程,这种动态演示的形象直观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平面为立体”进行教学
地理课中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的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等。这些内容应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有效的进行表达。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特别是应用画面可控制的动画影片,以适时插入的方式来揭示重难点问题,能有效地突破并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分析“地球自转”一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学生觉得很抽象,不能理解。我运用可控Flash影片演示地球运动,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自转过程中出现的地理现象,指导学生观察、剖析原因,使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和原理(昼夜更替的存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运用实例思考如地球不自转会产生昼夜更替吗?引导学生应用,深化知识,巩固理解。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繁为简”进行教学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图片资料如地图、地理景观照片、画片、书本插图等需要向学生展示。地理教学与地图是融为一体的,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可是一般的教学地图内容繁杂,针对性不强,主题不突出,或者有的一些 资料可能会存在图片太小、无用信息太多等缺点,不能被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这就需要通过对其进行加工整理。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则具有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功能,它可将一幅完整的地图根据教学需要分解成各部分,使知识点具体化。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六大板块时,用重新着色、闪烁来突出六大板块的范围及生长边界、消亡边界等。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进行教学
中学地理课本中有许多地理过程的教学,从空间看,大到宇宙、天体的运动,小到气团上升过程中的水汽凝结;从时间上看,长到数亿年的地壳海陆演化,短到转瞬即逝的地震波的传递。这些过程都无法直接观察,但我们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模拟,按其发生、发展、变化,把抽象的地理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就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一节中,地球公转如何引起四季变化是很难理解的。为此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首先显示地球公转的起初动态画,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特点,并通过晨昏线有规律的运动,直观感受昼夜长短有规律的变化。然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典型位置来分析太阳直射情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四季变化的形成原因。通过这样的演示,就把深奥的地理过程,以强烈的动画效果、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变枯燥的讲解为有趣的观察、思维,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拿来为借鉴共享”进行教学。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因此,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高一地理下学期教材中,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图就有30多幅,大部分是学习的重点。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受到各种条件制约而不可能自己开发适合教学改革需求的全部教学素材,为了推动将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科教学之中,推动“优化”,就必须给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库,如案例库、课件库、试题库、常见问题库和资源网址库等,让教 3 师可以用较少的备课时间就能够方便地根据教学目标调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组成自己的教学活动计划,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优化。如以高中“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一节教学为例,运用网络上空白世界地图投影,让学生填出各地该种植哪些农作物,原因是什么,利用地图复习旧知,启发、设疑,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掌握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联系旧知,以图释文、学生归纳分析;运用电教媒体,出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实例图像,化抽象为具体,指导学生找出规律,改进记忆方法;运用空白世界地图投影,进行填图训练,强化记忆。我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一是学校提供一些相应的网站,二是充分运用校园网要求各段教师把每一学期上课的课件上传到FTP上,以达到资源共享。三是通过教学内容的电子化,不断积累,同时便于以后的修改、补充,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现已初步建立起了地理学科资源库,实现教师教学的相互交流、借鉴与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为了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真正喜欢上地理,为了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锻炼思维,提高能力,笔者认为应将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教学论 上海教育教育出版社 1999 [2]阳万发.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贵州民族报,2010年.3 [3]石刚.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
第二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广阔而灵动的教学平台,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能动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现代教学媒介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目标的优化,为教学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并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元交互传播,为中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42-02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以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学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教学辅助功能,用网络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强大的交互性增强中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领学生深化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认同,欣然遨游在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
一、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模式和效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工作于教育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生活范围狭窄、教学任务繁重,信息获取渠道缺乏,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也难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教学资源光盘构建了一个便捷获取最新教育、教学思想的平台,中学语文教师得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查阅最有借鉴价值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从海量的经验文章、优质教案、课堂实录等资源信息中感知新课程的深刻内涵,逐步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海量“教学参考”资源,克服了传统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局限性,减少了教师在备课中烦琐的资料查找过程。教师能够结合资源中其他同仁的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科学地优化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互动过程,归纳、选择、总结出有对应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熟悉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及使用技巧,从而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升
尽管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却往往与情感态度有关。学生之所以对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有不同的认知情绪,一个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其是否有较高的趣味性。教学内容是否能够给学生以直接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刺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喜新、求变的普遍心理出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多媒体画面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以语文教学内容为本,用图画、视频为辅助,动感地表现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提升教学趣味性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能动地投入到对语文知识的感知、思考和探究之中。例如,在学习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时,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想象和理解而感到乏味。于是我们课前制作了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伴随课文朗读一一展示相应的场景,把相对抽象的文字叙述变为历历在目的真实画面,学生得以亲眼看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深入研讨、分析课文,在兴致盎然中领会了作者的巧妙构思,并透过巧妙的构思和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感受到德拉和杰姆的不幸命运和美好品质以及彼此真诚相爱的心,进而经历一场圣洁爱情的洗礼。
三、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难点内容的化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总是由直观形象到微观抽象,而抽象思维的发展应充分借助直观形象。由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许多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与阅历相距甚远,在客观上构成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这就需要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形成丰富、深刻的认知,架设起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要点的“桥梁”。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以自身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功能,支持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的同步传输,用直观、动态、比较的方式表现抽象、静止、孤立的语文教学内容,在网络资源及数字化互动软件的灵动运用中有效降低了教学梯度,化解了教学难点。比如:在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课时,课文描述的事件与学生的生活几乎没有一点交集,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尽管教师努力启发引导,但学生依然会对范进醉心功名的腐儒形象和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其态度的巨大变化缺乏本质性的理解。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下载《范进中举》的视频短片,让同学亲眼看看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的生活状态、中举后喜极颠狂的丑态、胡屠户前倨后恭及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在视频短片的回放和教师的重点解说中逐步看清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毒害。这样一来,知?R的来龙去脉清晰,理解的层面上浮,难点内容有效化解于真实情境之中。学生得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动地总结出范进的形象以及由此体现的主题,知识的掌握自然、平顺、水到渠成。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式。要使学生向新课程要求的方向发展,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开拓出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学语文教师应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主动与网络平台上的其他远程学习成员进行讨论和辨析,在充分的多元探究中发现真谛、获取新知。在比较?探究:《闲话章太炎》(叶兆言)和《论逆境》(培根)时,我们给学生推荐了新课标123、中学语文学习网、国家电教馆网站等现代教育信息网站,指导学生注册登录资源网站,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调取与课堂教学配套的视频资料,把知识学习与网际多边专题性自由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在开放性的学习和远程研讨中掌握和明晰语文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有效培养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五、以?F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学主张,立足课堂教学这一轴心,将语文教学内容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畴深化和拓展,全面体现了新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核心要素,是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坚持的基本方向。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中学生而言,单一的语言讲述难以建立起全面、深刻的认识,需要借助用于海量信息的网络平台,通过真实、动感的媒介提供更为丰富的相关资料。现代信息平台具有大量储存和传递信息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调取信息资源库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有意义的活动,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信息的交互传输,扩大语文知识面,参与网络中的各种语文应用活动。如在学习《贾芸谋差》一课时,我们就启发学生在网上阅读《红楼梦》中的相关章回,观看视频资料,更多地掌握故事的起源、发展和结局情节,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建立丰富的感性积累,打下扎实的认知基础。而在学习《文艺随笔入门》后,我们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中学生习作”征稿活动,通过习作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全面、整体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信息传递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要,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准确掌握信息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采集存储、信息智能化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将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强力推动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9).[2]张立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考试周刊,2014,(46).[3]魏晓辉.现代信息技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J].试题与研究,2015,(11).[4]刘英.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快乐阅读,2016,(02).Abstract: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a broad and flexible teaching platform,which bring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s.Dynamic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organic integr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dia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can help teachers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idea,the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and the teaching goal optimization,provid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teaching,and through the multi-interactive teach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add new vigor and vitality to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Key words: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organic fusion;optimization strategy
第三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高中英语教学范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仅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就使网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网络的这种特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不仅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高中生特有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毋庸置疑,现代信息技术为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笔者对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尝试,谈几点体会。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能够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的最优化;能够帮助教师创设最佳情境,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而且也加强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同时增大课堂容量,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从多种角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开阔学生的视野;多方位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其中包括高中生感兴趣的各种信息,如风俗习惯、宗教及文化等,发展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多媒体能够使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甚至动画等多媒体交替使用,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使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创设最佳情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多种形式训练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提供多种形式训练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而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信息,并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同时它还具有集成文字、图像、音像、声音及动画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贮存信息,可以将板书、图表、动画编制在一个软件中保存使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极富表现力,易于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The Olympic Games,笔者先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会引出奥运会主题,播放奥运主题歌视频录像,让学生跟唱。高昂的歌曲,激动人心的拼搏的画面,很快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运用英语能力,激发他们乐学兴趣,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开阔性。因此,笔者的教学以学生为核心,交际为目的,组织英语语言活动情景化,训练形式多样化,形成快节奏、高密度、多信息的课堂互助教学法。如教学Computers,笔者先用课件展示电脑发明前后人们生活各方面变化情况的词汇,给予学生足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训练的机会,激发出来他们参与语言实践的欲望。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增多了,也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丰富的教学情景,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欣赏文章情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英语阅读课情境创设方式比较单调,这种教学过程显然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创设英语阅读情境,通过光学媒体、音响媒体、声像媒体、网络资源等将阅读内容与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染力,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阅读材料,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4.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景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导入情景是感知、接受和理解课文的关键一步。“导入”(lead in)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组织教学,是最基本的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它所占的时间不多,比重不大,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学习,完成“任务”。导入对一堂课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对阅读教学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颇少,且多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上。本研究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景,通过课堂实验研究的方法,探寻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的途径,克服前人研究始终停留在方法上的不足,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课文导入情境,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6第16单元“Life Stories”的阅读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呈现Helen Keller的生平资料、图片以及Helen Keller的名言。这些网上资料吸引了学生对Helen Keller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迫切希望阅读了解这篇阅读课文的欲望。
4.2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景
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文章情景有助于学生对该文的理解。如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Lesson 1“Festivals”的阅读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把世界各国缅怀先祖、纪念伟人、庆祝丰收、欢度春节等节日情景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快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4.3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阅读英语是由文字到语音(默读或朗读),再到意义,而且通常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影响阅读速度和质量。而高效的阅读可以跳过由文字到声音这一步来达到理解,甚至可以通过图画、影像等情景来实现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课文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英语思维。如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6第17单元Lesson 3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展示课文中涉及的Mr Bean在饭店给自己庆祝生日的搞笑情景,使学生通过视觉信息直接达到理解的目的。
4.4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运用信息技术强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去获取阅读信息,解决问题,完成对知识的建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要根据阅读材料、教学目标而定,如果把一种教法完全固定下来,成为一个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会导致培养言语技能和学习技能的单一化,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具有强大交互性的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各种阅读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
4.5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探究式英语阅读教学
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修8第22单元Lesson 1“Global Warming”阅读教学中,根据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单元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及内容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必须通过查找有关全球变暖的网络信息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这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河北省三河市赵河沟中学 于芳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教学方法 评价
中学计算机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教学中只有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内容,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在安排课堂内容时应尽量运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作品和身边的生活事例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讲到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时,我选取他们所了解的月考成绩作为例子,让他们知道如此庞大的计算量,如果凭手工计算又费力又费时,而我用Excel软件几分钟就完成所有数据的编辑工作,学生对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作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在创作计算机作品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为学习、生活服务,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如果只讲理论不上机,学生会觉得枯燥,缺乏形象性和可操作性。一般一节课最多1/4的时间用来讲解,其余3/4的时间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教师也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夹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予以解决。比如在开机之前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在文字训练时,输入一段介绍信息技术的文章,把理论知识分成若干小块,逐渐消化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学生在上机实践时,教师应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注意聆听,其次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此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分层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
首先在设置课堂教学任务上,应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首先从任务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能“吃的饱”。其次从作业难度上设计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例如在教学八年级Flash动画中的《补间动画》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做到:能够完成“补间动画”中形状补间和动作补间动画的设置方法;能够把两种补间动画同时运用到一个动画中去,调整动画对象的属性;能够主动地引领小组成员进行动画的制作;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小组内有困难的同学完成任务,共同协作,共同提高。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只要求学生能完成的“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简单设置和制作、能根据需要调整动画对象的属性;能够在“小老师”帮助下,结合书本,或通过求助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己所选取的不同素材、对象设置合适的动画效果。通过对任务的分层设置,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相应层次操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其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可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和合作意识。但使用任务驱动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任务要明确:一般不要太小,太琐碎,可以能分成几个子任务,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如用Word软件完成一张板报的输入、排版、设置格式等任务。因为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当,太易和太难都会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如一个含有新知识的子任务,新知识点一般不要太多。虽然每一个操作都不难,但在很短时间内要同时掌握这么多的新知识,是不太可能的。例如,有的教材在讲Excel时,第一个任务是制作一张工作表,短短两页就涉及了20个左右的新名词,这样的例子就不适合做教学中的任务。只有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指导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才是合适的任务。还有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任务驱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建立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仅仅只要让学生忙于操作训练,而是要从所完成的任务中得到更多的收获,以取得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也是信息技术课教学极其关键而必要的一步。学生完成任务之后,非常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肯定,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也适当地引导了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接纳别人的观点,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本着“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评价思想,首先让学生进行自评,小组出示作品成果,说明成果的特色或自己满意之处,重点提出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小组成员合作情况做出评价,给全体学生一些经验;引导学生实是求事地、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对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反思。其次进行他评,全体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作品的特色和需要进一步优化之处,并阐述他人自评后自己获得的经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在几个小组进行评价后,学生基本上能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出自己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总结归纳学生评价情况,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还要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对我们学习、生活能够带来的帮助。评价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并展示优秀作品。
学生通过对任务的操作和作品的评价,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学习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应及时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同学进行当场表扬,并将其作品展示给所有的学生欣赏,再让学生给其他同学讲解他是如何完成这幅作品的,通过这样的评价和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做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立足课堂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玉顺,课堂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1(3)[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五篇:201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电教论文
多媒体与音乐教学
——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作
者: 黄
宁
工作单位:长沙县黄龙学校
联系号码:***
【摘要】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生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多媒体就有着强大的音响与图画功能,有了它,孩子们的音乐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音乐课了
【关键词】 学习主动性
教学意境
音乐分析能力
观察能力
解决重难点 【正
文】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特点,扩展了音乐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一段委婉动听的旋律,一首奔放激昂的乐章,一组欢快跳跃的音符„„这些,对具有一定音乐阅历的人去鉴赏不成问题,然而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音乐修养不高,审美经验不足,因而对于一些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外名曲、器乐曲的欣赏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欣赏课呆板、枯躁,进而敬而远之,以至造成终生缺憾。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民族素质是不利的。如果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利用电教手段,学生就会带着新颖和好奇的心情主动积极地去欣赏音乐。
如欣赏器乐曲《金蛇狂舞》,在首先出示投影片的同时放录音,这样会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融图画与音乐为一体。投影片上相同的图形或色彩即表示乐段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欣赏时,边听音乐边看投影,这样,作品的主题、调式和基本乐段的变奏、往复、发展及表现手法、乐曲结构、音乐形象便一目了然,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接着引导学生捕捉每一个跳动的音符,按照旋律
电教论文
流动的美,辅以形象动作来表现乐曲。比如随着乐曲的进行让学生用自如的摆摇身体、踏步、拍手等动作配合情感的表达和其节奏的进行,使学生不但了解音乐的旋律,还体验到音乐所表现的欢腾情绪,进而领悟音乐作品的主题。
由于运用了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欣赏音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即使平时不喜爱音乐的学生,此时也会被欢腾、热烈的气氛所包围和感染。这样,他们逐渐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的魅力诱导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意境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因为年龄的特点,他们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欣赏一段乐曲,在老师将作曲家、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因素讲解之后,初听时学生的理解会很粗浅,很浅薄。但一幅图片,一段文字可以使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加以重点的提示,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形象,创设音乐情境,收效甚佳。如:二年级的欣赏曲目——《在钟表店里》,初听时学生能通过优美的旋律感受到各种钟表的音乐形象。但乐曲具体是描绘什么情景呢?学生们并不是特别理解。所以,复听时,将钟表店里的各种不同的钟表做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在欣赏这段音乐时能想到钟表走动的画面,仿佛耳边还在响着各种钟声。而另一段音乐出现时,出示钟表店里修钟工人休息的画面,学生仿佛联想到劳累了一天的工人在休息,连钟表也不忍心打扰他们的情景。同时让学生边体会边模仿来做动作,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而高年级的教学初听时让他们去自由地联想、体会,说出感受。复听时,将作曲家所表现的意境或教师自己体会的情境展示给学生。两者进行比较与借鉴。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领悟力和创造力。
如在歌曲《摇篮曲》的欣赏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歌曲的故事梗概,创设静谧月夜慈母手扶摇篮的动画情景,配以女歌唱家轻柔如催眠的优美声音,让学生体会如婴儿般躺在摇篮边深沉地、香甜地睡着了得感觉。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模仿着,深情地投入了其中„„当我问到:“小宝宝睡得那么甜,妈妈是那么温柔,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都说体会到了妈妈队孩子无限深情的爱。趁此让学生展开讨论,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队妈妈的爱。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课堂创设了情境,是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用心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感,真正达到“耳电教论文
醉其音,心醉其情”的境界。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儿童吸收知识营养的首要渠道,是学生全部智力赖以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小学时期,可以说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缺少日常神经活动刺激因而感觉、知觉作用机会很少的环境中生活的儿童,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压抑。因此,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看”的因素,在边看投影边听录音的教学欣赏中,以使学生加深记忆、增强观察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欣赏交响乐《彼得和狼》时,由于作品中角色很多,一下子让学生记住各种乐器名称和所代表的角色是比较困难的。故在讲解作品内容、表演形式时,将整个故事中涉及到的角色及相应的乐器,制成分解的投影片逐个介绍:①彼德和弦乐器重奏;②小鸟和长笛;③小鸭和双簧管;④猫和单簧管;⑤老爷爷和大管;③狼和圆号;①猎人和木管、小号;③猎枪和定音鼓、大鼓。依次分别投映这些分解投影片,让学生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以加深记忆。学生从中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乐器演奏什么角色的主题音调。当学生对每个分解的投影片都理解了,那么,整个交响乐的故事情节也就结合为一体了。通过投影片的分解与组合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交响音乐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学好新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脱离了音乐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都会像水上的浮萍一样无法深入下去,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音乐表现得情绪表达两者相统一,才能使音乐实践更完美。例如:在学唱《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播放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春雨、春雷等自然现象的录像片段,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春天的魅力、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活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再请学生通过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弱)和春雷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强),来学习强、弱节拍等乐理知识,这样就使原本深奥的乐理知识变得轻松易懂。
在有关“速度”这一音乐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同样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多样的多媒体信息,为音乐建构创设逼真的情境,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使学生从看中想、从想中悟、从悟中学,达到轻松教、快乐学的目的。例如:三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在讨论速度这个音乐要素在作品中德作用时,教师可以电教论文
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展示两个场景:
1、随着战马的一声嘶鸣,群马飞奔的欢腾情景展现眼前;伴随着这一场景,二胡独奏《赛马》营造出扣人心弦的气氛。
2、金色的太阳使翠绿的草地沐浴着灿烂霞光,雪白的羊群像珍珠一样撒在大草原上,在优美的小提琴独奏曲《牧歌》的衬托下,学生们异口同声地朗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动静结合,试听相辅,诗歌与画面的完美结合、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们深刻而又直观地理解了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速度的变化能引起音乐形象的变化。网络信息技术在这里对音乐的演绎自然而贴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音乐的美是思维丰富的源泉。”对此,我也有同感。在音乐中灵活、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思维、发展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教师》
《中国现代信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