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定稿]

时间:2019-05-12 16:4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定稿]》。

第一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定稿]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显然是很必要的。在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就有一条强调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明确指出初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机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能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所以,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改革的新课程标准,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自觉地进行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优势

1、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使学生更多地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让目标在学生心中更明确。例如我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入手,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计算机图形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后提问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回顾与进一步的思考,适当的提问配合演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就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快的达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的目标。

2、信息技术有利于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信息技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又如:“图形的平移”,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与初中数学整合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利用各种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加工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是要储存和传递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以及传递信息,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的工具。在数学整合的教学实施中首先需要将教学内容信息化处理,形成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化环境展开教学,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源,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而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2、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计算,作图,数据处理的工具

我们在数学的学习和应用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繁琐的计算,需要做出复杂的图形或者图象,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些基础性的数学活动,从而使得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对数学规律的探究与反思、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信息技术可以展示和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思维学科,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数学具有鲜明的特点,数学概念高度抽象、数学语言科学简洁、数学逻辑体系严密、数学思想方法深刻。当我们在抽象思维遇到障碍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形象的展示数学对象,而且还可以展示数学对象的构造和变化过程,反映出数学本质、展示出数学思维。因此,信息技术使得数学对象形象化,使得数学关系明显化,能够展示和发展数学思维,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更高层次的数学对象,展开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5、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方便的教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也可以使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库,综合利用各种资源,选择能够揭示所需问题的数学本质的资源组织教学,形象直观地演示数学对象,动态得展示数学关系,揭示数学本质,表达数学思维,创设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发展的数学情景,吸引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景去感知、理解、建构数学的意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与初中数学的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以学生为主体

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建构一个学生乐学的情境为原则,因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所开展的整合研究中,我们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会适得其反。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2、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整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用句通俗的话来说:“麦当劳来了,大米饭还要吃”。一讲到整合,我们老师就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一节课过去了,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却收获不大。”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讲究实效。整合,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把各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我们开展的整合研究中,在学期初就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对一些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我们一定用传统方式来教。例如有理数的运算、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等,用传统教学一样奏效;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以及许多几何问题等,则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教,直观、形象,能展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其效果与传统教学很相比难同日而语。

第二篇: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无论是在积极的导入还是在创设教学氛围、激情朗读的环节,它都可以发挥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其次,它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又具备突破教学难点的优势:化困难为简易,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突破时空限制;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结合,还可以帮助语文教学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既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以将此为实现大语文的途径,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信息量。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再限于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等视频资料。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此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进行语文课改的必然趋势。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有其特有的学科特点,“语文课不仅以读懂内容为目标,而应以同化语言为目标。”同化过程也就是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内化就是指学习、理解、积累课文内容,外化是指运用、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就是要帮助学生从学习、理解、积累课文内容到语言实践、运用的一个过程。

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促进改革进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必然促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其次,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学生不但可以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而且可以通过上网浏览丰富的百科知识,帮助落实“大语文”的教学观。再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高。

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局限。这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一)积极导入、激发求知的催化剂

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是语文老师喜欢的一种方式。以本人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为例。在新课伊始,先用动画的形式展现话题:动画中,几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游着游着,竟游上一张白纸。这时,画面打出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屏幕上,生动的画面再配以有趣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再引导学生进入所学习的新课文,同学们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我问学生:“你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活跃起来,纷纷提出问题:“鱼真的游到了纸上吗?”“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多媒体设置疑问、创设悬念的效果真明显,它将不可能的事情生动地展现在眼前,怎能不催化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个个急于想从课中探个究竟,在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驱使下,他们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积极的。

(二)创设氛围、渲染情感的添加剂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种让我们教师十分尴尬的场面: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教师早已入情入境了,可是学生大多十分冷漠,无动于衷,对情感的体验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而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往往会产生“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影响,2003年那场让我们刻骨铭心的“非典”灾难,学生却是知之甚少。不认识到当时事态的严重,就不可能体味到人物的高尚风格。那么,如何才能让他们增强对“非典”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叶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强烈震憾呢?经过反复钻研教材,我决定从叶欣的追悼会入手,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为此,我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精心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课件。课堂上,在令人悲痛欲绝的哀乐声中,当叶欣追悼会上花圈如海、泪飞如雨的情景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大家震惊了:一个普通的护士长,她的去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前来送行?人们为什么称她为“永远的白衣战士”呢?望着孩子们惊异的目光,我为他们介绍了“非典”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危害,并让他们浏览了叶欣的生平简介。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渲染,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有声有色,激情朗读的强化剂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朗读愿望。像《五彩池》这样充满色彩美的课文,在文字的显示条件下,课文美感的展现绝对受到大量约束。但是,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画面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回到课文中,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促生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怀着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进入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已经成功进入文字描述的情境中,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激情随之而生。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一堂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究其原因,或是知识过于抽象,或是知识过于复杂,或是知识过于陌生。要解决这一难点,由教师单枪匹马、一味讲解,往往适得其反,这时,教师可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实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

(一)化困难为简易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结果是学生的感触仍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有厌烦情绪。而电教媒体能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一部分,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刻板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我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了电教媒体,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前面的车头拉,后面的车头推,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轻松地爬上陡直的山坡。动画使学生观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地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说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直山坡的,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由于前面巧妙地借用了电教媒体,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二)变抽象为具体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词句包含的意义是非常抽象的,这些内容仅仅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如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阅读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海防前哨”、“祖国的南大门”等词语的含义很不理解,于是我先用媒体出示了中国地图,让学生看着地图,告诉学生西沙群岛在祖国的最南方,地理位置很重要,就像我们家里的大门一样,所以称“南大门”,学生自然地接受了这个新的词意。

(三)变静态为动态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往往会渗透着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如《看月食》一文向学生介绍了月食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学生对天文方面的知识积累极少,而月食这一天文奇观也并非随时能见到。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及月食发生的整个过程,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我利用课件,通过动画展示三种天体,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太阳公转,并自身自转,月球绕地球旋转,三球同时运动,当月球绕地球运动到地球在太阳照射下的阴影区,月球逐渐由部分变暗到全部变暗,此时月偏食、月全食便发生了。在屏幕上,月食的整个过程生动地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把本来用许多语言也很难说清的月食的原因及过程,用几秒钟的动画演示,变得形象易懂。

再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云的种类有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这些概念也非常抽象,区分起来很困难。我们就可以把各种云的画面用多媒体展现在同学面前,再结合生活中谚语和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难点,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展现落实学生亲身体验“看云识天气”的趣味。

(四)突破时空限制

电教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改变微观、宏观的约束,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教学中一些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的事物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显示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取学习所需的材料,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播放了一些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海滩和海岛的美景,使他们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形态各异的贝壳,还有庞大有趣的海龟;海岛上绿树成林;一会儿仿佛又潜入海底,探索海底的秘密,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游来游去,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好像还听到了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

由此可见,电教媒体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难的变易了,把复杂艰巨的认识活动变得简易且轻松愉快,从而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商学习两种模式,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所以,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且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了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网搜索查寻有关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自学《秦兵马俑》一文;③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秦兵马俑。这一教学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任务,不仅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而且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进一步证实,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地听讲、机械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为个性化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充分表现的学习方式。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我们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尽快转变自身的教师角色才能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不再以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我通过分析,先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查找大量资料,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播音员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杨梅树和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杨梅的产地及生长情况、杨梅的营养价值、杨梅的食用和药用方法、当地围绕杨梅而形成的产业情况、果农收获杨梅时的欢快情景、杨梅产业为当地人创造的价值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真正融入人机交互的环节,必然就进入了主动的学习状态。而此时,教师的角色也较好地完成了从“前台”到“后台”的活动空间转变,完成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最好环境。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语文知识信息量

朱作仁教授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概括为两句话:大量读写,读写结合。那么,如何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在于如何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总量剧增,背诵课文增多,阅读速度加快,最终提高阅读效率,提高人文素养。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为以上几个方面的落实提供了条件。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以此证明人必须调动多种感官才能达到较好信息摄取。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一句话,也只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才能较好地保持记忆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因此,我每周至少抽出一节语文课带领学生到微机室进行网上阅读,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我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建立了“词语宝库”“精彩摘录”等文件,养成了“不动键盘不读书”的习惯。通过长期的网上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了。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积累,又弥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总之,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思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翻转过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这个“支点”。它威力无穷,充满生机;它给了语文教学以新的“奶酪”,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常汝吉

《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裴娣娜

《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发展性教学策略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陈至立

《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0年10月

4、沈凤佳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巧用》《教学月刊(小学版)》 2004年第4期

5、皮连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4第1版

6、于庆江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人教网信息技术栏

7、颜兰、冯娟《试论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昆明大学学报

2006年9月

第三篇: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XX县XXX中学

XXX

摘 要: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优化 数学

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重视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教学改革,就是数学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从而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使学生都得到全面的、积极主动的发展。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吸引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呢?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尤其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CAI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确保了课

堂教学的高效率。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呢?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华罗庚说:“就数学本身而言,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数学像一座绚丽多姿的百花园,而数学教师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游,就只有对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了如指掌,才能引导学生漫游在数学大花园中,才能使他们在愉悦中得到激励,赞叹中产生兴趣,达到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的境界,从而积极投入到数学课的学习中去。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来创设情景,使知识的导入显得生硬而又苍白。在多媒体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则是声情并茂、动感十足,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对所学知识产生巨大的兴趣,激发出本能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最佳时机,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变“静”为“动”,让抽象内容直观化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事物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能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另外,使用课件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接受。

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的《三视图》一节时,利用课件:

(1)、创设情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茶杯、笔筒、罐桶瓶、篮球、足球、长方体纸箱、吊线圆锥等等,让它们一一“飞”进,插入背景音乐,有助于轻松导入课题。

(2)、提问:同学们平时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立体图形,现在请你们从这些物品的“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把你看出的图形画在作业本上,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画图。

(3)、演示:利用光束去照物品,观察其影子是什么图形,可以验证他们的结果。

(4)、组体:用“动画”形式把小立方体组合不同的实体,让学生画出三视图,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

这堂课上下来,我感觉很轻松,学生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知识点容易理解,知识点直观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主动地去找、去学,学习效率也就相对提高。

2、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数学问题“简单化”,消除畏惧

多媒体技术能化抽象为形象,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还可以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之中。利用视频播放,使深奥、抽象的信息简单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如,上八年级上册的《变化的鱼》一节时,课件首先播放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在水族箱里自由游动(提起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其次,如何素描鱼(激发学生动手);接着,利用点、线的移动,使难懂的“图形的拉伸和压缩”直观化(直观,容易理解)

又如,上八年级下册《分式》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把12朵花看作 “1”(屏幕显示12朵花,再用圆圈圈起来)。(2)、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提问:每份有几朵花?

(3)、把其中的一份(3朵花)闪动一下,提问:每份是单位“1”的几

分之几?

(4)、引导学生思考:这12朵花还可能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平均分成2份、3份、6份、12份,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有几朵花?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12朵花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

应用这种教学不仅可以化难为易,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

3、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优化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练习及教师提供的有限的课外练习,形式单一,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题型,配之以图案。在设计题目时,配之以笑脸及鼓励性的话语“试一试”、“你可以”、“你能做出”等语言;学生解答出来,附上一句“你真棒”!使学生在快乐之中完成了练习,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充信息,课时容量增大,优化课堂 每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怎样向这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过去经常采用 “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了!只有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高密度知识的传播,对信息进行条理化处理,通过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等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上毕业班的复习课《相似三角形》一节时,先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放在一张幻灯片上,再列举近年的考点及试题,进行针对性训练。这

样一来,学生省去了抄题的时间,教学容量也就可以加大,教学进度也就加快,为紧张的初三复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设立师生对话、人机对话,优化反馈 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提问”、“举手”和“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反馈,这些方法形式单一,弊端很多。往往只能照顾到活跃而又胆大的学生,不能照顾全面,也起不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性,设立师生对话框、人机对话框,使性格内向的学生能在非面对面的形式下向老师请教,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优生而言,又可以有更多的质疑,促使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从而使教学更注重个性化,因材施教,让差者能赶上,优者更优!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学生板算没有了,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强化出错的地方。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辅助”不能成为“替代”

多媒体教学有自己的优点,能完成教师的部分工作。但它仅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多媒体可以将讲课内容中不易直观形象地表现、很难解释的一些知识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呈现给学生,收到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但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的活动,只有在师生互动下才能实现。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授课时才能做到对 5

症下药。目前计算机缺少这种灵活性,它无法处理教学中的特殊问题或偶发事件,充其量只能在师生交互的某些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比较普遍了,大多数都取得了好的效果,但有的教师往往过于依赖计算机,让计算机代替自己,教师只充当起操作员,学生跟着计算机被动地学习,听课变成了看课。很显然,这种做法师生双方缺少沟通,教与学脱节,使得计算机成了教学的累赘。例如,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了课件,画面精美,讲解很详细,但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只是操作鼠标,不停的点击下一步、下一步,学生也就只能看着教师从课本上搬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各种概念定义,计算机“辅助”的功能就已经体现不出来,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不能抛开传统教学

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学更深的数学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开拓了广阔空间。但是,它不能代替基本的数学活动如熟练的基本运算、基本的代数变换、解方程、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不能丢掉最基本的东西。

虽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它的优点,但这并不是要抛弃传统教学。一方面,传统教学也有它自身的优势,它能以较快速度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还是一个新课题,在教学改革道路上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才能攻克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堡垒,它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就要抛开传统教学,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三、课件不宜过于花哨

使用多媒体教学,它和使用其它教学媒体一样,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学到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效果应该很明显,但有些老师在使用时却过于追求精美的画面和逼真动态效果,在小处大做文章,反而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如:某教师在利用计算机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中,课件的每一页都要有不同的图片背景,而且在背景中还插入了一些Flash图片,这样不仅过于花哨,更重要的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我们要多用、大量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发挥它的优势;同时传统教学也不可丢,不要为走形式、走过场而滥用多媒体。现实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数学课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爱学、乐学数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 叶青、陈永宝.《现代教育技术与CAI课件大全》.1996,6 [3]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4]李海东.《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中学数学课程》.数学教育论坛

第四篇:浅析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浅析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能够达到数学素质教育的创新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积极性,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极大地充实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段和方式。

关键词 多媒体 信息技术 形象化 辅助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结合时,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机整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关环节,相关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恰当的课件,创设与之对应的学习环境,实施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数学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而枯燥,教师仅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教师累得够呛,学生也不轻松。常被大量的重复性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

现在,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应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没有太多激情。利用多媒体就大不一样了,教师可将课程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潜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当触及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或小组形 式讨论,若有困难,则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化,生动有趣化,真正为教师解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最佳手段。同时创设出了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进而形成了对知识的热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教学环境;创设出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不拘一格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和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形式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那么,如何活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以达到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本人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创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这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情境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于学生眼前,它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网络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

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首先,要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 例如在学习概率这个知识点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学生极为熟悉的一个街头现象,并适时提出了问题:“哎,走过路过,不可错过。奉献爱心,真情助学!摇般中奖,全凭手气!”街边小摊贩响亮的吃喝声将两个中学生吸引了过去,有人问道:“怎么个摇法?”矮个子青年说:“每个参与者先付2元钱,并摇动装有三枚般子的器皿,然后你可以任意选一个点数(譬如6),如果三枚般子中出现一个6,那么得到‘奖学金’4元;如果三枚般子中出现两个6,那么得到‘奖学金’6元;如果三枚散子中出现三个6,那么可得到‘奖学金’8元”。矮个子青年还颇具“专业知识”他向人们吹嘘道:“一枚骸子出现6的机会是1/6,那么三枚殷子中有一枚出现6的机会是1/6+1/6+1/6=1/2,所以参与者中有一半的人能得到双倍奖。”这套“理论”一时间蒙蔽了不少中学生,在局部地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你能运用数学知识拆穿这伙骗子的谎言吗?顿时,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有预习较好的同学更想一抒见解。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着,我们水到渠成地进人了新课的学习,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在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展开教学过程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当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正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而言,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景、不平常的现象、奇异的事物、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等等。因此,教学时,首先就应设法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思考欲望,从而展开教学过程。

学生天性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多迎合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觉得学习有趣,从而愿学、乐学,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多媒体计算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中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例如:八年级几何的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问题,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折叠、旋转得出有关的性质。这样,利用计算机形象的动态演示功能,具体地呈现事物的现象,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讲解,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父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三、深化课堂训练,巩固新知识,加大课堂密度,发展能力 多媒体网络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教师在课前周密设计,精心制作课件,充分体现“大容量,快节奏,速变化”的特点。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网络学习能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随时及时调出所需的内容,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旧知识能随时重现,为解决新内容服务,且可以节省教师大量的讲述和板书时间,加快教学节奏;在复习课中,也可以从课内知识中归纳、提炼解题方法,并延伸拓展到课外,以提高解题能力;又由于网络本身的超文本功能,它还可以融进许多精要的知识,如教师教案、各种梯度的练习等。这样就控制了学习节奏,增大了课堂容量,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信心、潜力,减少无效 劳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网络学习是获取信息量最多的最可取的方法。

四、精心归类整理,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数学教学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掌握知识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现状。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用来展示知识脉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

例如:八年级几何《四边形》中,根据各种特殊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包含关系,我设计了一套投影片,用来表现各种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菱形和矩形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既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在这里,我运用投影媒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并且要注意调节、完善学生的思维。从展现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结构的转移,即实现了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

我们正处在创新时代和科技时代的交汇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活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来辅助教学,以达到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认识研究和大胆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搞好数学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五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聋校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聋校课堂教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样,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也成为聋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出一些崭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优化聋校课堂教学。关键词:聋校 语文教学 多媒体 信息技术

诸多的特殊教育改革者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特殊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高新技术的应用给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深远而又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影响。正如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加拉赫所指出:“在接受和使用教育技术上,特殊教育居于领先地位。„„因为多媒体在特殊教育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所以它在特殊教育中显得特别重要。”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逐渐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每一个从事聋校语文教育的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课题。笔者认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聋生的主体性,创设教学情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语文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可以说,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聋校语文教学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更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聋儿语言训练的整合

对聋幼儿进行语言训练,是聋校1-3年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教学任务。聋校的教育对象全都是听力残疾儿童少年。他们不会说话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听觉器官从小就对外界的语言没有感知的反应,不知道话是怎样说的,也就无法学说话。但是,从他们的生理特点来看,不管是先天或后天的聋哑,他们的发音器官都是完整无缺的,能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他们的视觉、运动觉和残余听力、让他们慢慢地模仿老师的发音方法,持久地刻苦练习是可以达到增强他们的口语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以语言的发展带动身心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的。过去,囿于硬件设备的限制,教师在对聋童进行发声训练时,用得最多的是一些土办法,如对着镜子训练口型,让聋童吹口笛练气息等,费时多,成效差,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不愿意练习。而经过训练的聋童多数也就只能完成正确的口型,发出的声音还是不能清晰地与人进行交流。而现在语训课发声训练时采用信息技术,运用相应的训练软件,可以使得聋儿语训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效果与以往的土方法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如训练聋童发声的软件“启音博士”,能提供七十多个声控的动画游戏,帮助聋儿进行多方面的实时发声训练。聋儿通过麦克风输入自己的声音,立刻获得动画形式的参数反馈,得出发音存在的偏差,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纠正。由于它采用的是色彩丰富、交互的游戏形式,因而能使聋儿特别感兴趣,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了“我要学”。这时的计算机兼任了教师与训练工具的双重角色,它成了聋校教师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得力助手,给聋儿的语训工作以极大的帮助。

从事聋校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拼音教学相当困难,特别是舌根音、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等的发音,聋儿感到非常难,教者花了很大气力,他们也无法区别和理解。原因是教者很难直观地教出发音部位及气流运动的具体过程。但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将发音器官做生理解剖,并直观地演示出发音的全部动态过程,学生就很快找到了发音部位和技巧,掌握了发音要领、正确地发出了这些读音,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以具体的形象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直观动作思维痕迹,聋儿对事物的理解更是如此。由于聋儿的语言障碍,他们通过语言认识形象的能力大大低于正常儿童,从而造成他们理解能力与正常儿童的差距。在聋儿康复训练教材中有些内容对聋儿来说比较抽象,难以借助声音语言和身体语言加以表达,这就为教学增添了困难。因此,必须借助形象演示或实物操作形成表象,才能帮助聋儿正确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直观性优势,可以化解教学中的此类棘手问题,起到变难为易效果。

例如在语言训练第一册12课《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教学时,我制作了一组体现大街上交通场景的图片,学生们依次看到了斑马线、红绿灯、人行道、人行横道等交通标志。聋儿看到这些常见的场景出现在屏幕上异常兴奋,纷纷提问这是什么,于是显示屏上反复出现这些标志的名称,并以特写镜头显示出拼音。这样使他们对拼读和说话产生极大兴趣,很自然的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在不长时间的模仿中,他们很快认识了这些标志,而且还能较准确地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随着主人公小红行走路线的推移,学生亲自观察到小红“红灯亮时停下来,绿灯亮时再向前走” 启迪了他们的思维,并引发他们的注意力从事物表象特征转移到事物的内在特征,从而顺利理解并会说“红灯停、绿灯行”这句交通规则,发展了聋生语言。

二、信息技术与寓言教学整合,让寓言故事“动”起来。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讽喻意义的简短的故事,其讽喻的意义,便是寓言给人的教训。通俗的说,寓言是借助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聋校的语文教材中也选编了一些寓言故事。我在我们学校教学节时上过一节公开课《亡羊补牢》,就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在上课之前我先问学生:“你们听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吗?能说说讲了什么吗?”同学们都摇头。那我们先来看《亡羊补牢》的动画片,你们喜欢吗?学生一听到要看动画片都很兴奋,眼睛齐刷刷的盯着电视。我播放了事先从网上下载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看。(动画片配有字幕)学生全神贯注看着,完成被吸引了。看完了,我再请大家说说:“现在你们能讲一讲是什么故事?”这次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发言,为下面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在寓言教学时,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导入,播放和寓言相关的动画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有在概括理解寓意的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也会化难为易。《亡羊补牢》的寓意是:一个人做了错事,但能接受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不算迟。聋生通过学习都能懂得,但不能很好的概括出寓意。我就又播放了一段视频给学生看,是我课前拍摄的本班学生的例子:班上有一位学生很多天都不写作业,学习退步比较大,后来老师找这位同学谈心,劝他改正。这位同学接受了老师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认真写作业。学生看到是自己身边熟悉的同学都很兴奋,很认真的看。看完后我问大家:“这个同学怎么了?”同学手舞足蹈的打手语说:“他原来不写作业,后来老师跟他谈话,他知道错了改正了,又写作业了。”我看了很高兴,学生说的很好,及时转到寓意上来,这个寓言故事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多媒体可以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搬到电视上,这样使教学变的更加直观,准确。

三、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改善学生写作难的现状。现在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为改善聋校作文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计算机有色彩鲜艳的动态画面,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提供素材,激活思维,丰富作文材料。写作文的首要问题是题材,题材来源于生活。聋生因为听力缺陷,和外界打交道较困难,生活范围小,写作题材必然受到限制,常常觉得没东西可写。聋生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激活、拓宽聋生的思维,挖掘出广阔的写作题材。运用多媒体将图、文、声并茂的写作素材直观展现在聋生面前,给他们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参与活动,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想起更多的作文材料。例如,在学习课文《海底世界》后,学生没有条件去海底世界玩,我就运用计算机,播放南京海底世界、上海海洋公园的视频给学生看,学生兴趣盎然,指手画脚,讨论热烈。我抓住时机,布置一篇作文题《我去海底世界玩》,学生写上来的作文明显长的多,而且写得各不一样,感觉有话可写了。

还有聋生认识周围事物以视觉感知为主,听觉和语言受到限制,因此,往往认识得很不充分。聋生观察事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分析、想像等能力比较弱。计算机能展示事实,再现情境,教师可以指导聋生从内容到顺序、从整体认知到局部细致了解、从动作到神态全方位地观察。聋生在教师恰到好处的指点下,不仅会对观察的内容记忆深刻,而且可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丰富作文内容,理清作文条理。例如,在学习课文《我们的学校》后,正值学校举行活动,学校的整个面貌焕然一新。我抓住时机出了一个作文题《学校变了》,指导学生抓住“变了”二字来观察、描写,教学中我利用计算机放映了反映校园面貌变化的图片和录像片,重点和精彩的内容通过定格和慢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再按照从校门口到宿舍的顺序,通过计算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序的观察。通过装修前学校的照片和装修后学校的照片对比,从多方面展示出了校园风貌的变化。聋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快乐地写作文,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犀利武器,也成为聋生学习的兴趣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作为课本内容的演示工具,而是用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以最适合的手段、最美观的形式、最富于创造力的思维揭示课文特定内容,共同的、更好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习特征,通过学生作为主体广泛参与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希望广大的教师都能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融合,让信息技术更好为聋生学习服务。

下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利用电子白板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秀范文五篇)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利用电子白板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广东省南雄市全安中学 黄雄海 内容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主要表现为优化教学环境,激......

    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高速的发展变化,决定了教育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落后的现状,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

    201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合集5篇]

    电教论文 多媒体与音乐教学 ——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作 者: 黄 宁 工作单位:长沙县黄龙学校 联系号码:*** 【摘要】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物理教学的促进 摘要:在新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物理教学过程也相应的有了改变,由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本书,一支粉笔,发展至今——较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如幻灯、投......

    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的内容更直观。高中的体育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现代教育的技术和手段,改革传统......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已确定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具有指导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起着......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长庆周娜 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