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学生差异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学生差异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推
荐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间存在各种差异:入前概念差异、接受新知能力差异、动手能力差异、学习主动性差异和美学鉴赏能力差异等等。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差异,采用正确的策略去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具体可采用的策略有:学生学情的分析、分层教学的实施、教学梯度的搭建、多样化教学形式的营造以及同伴互助的推广。关键词:关注;学生差异;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指出: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1】实践也表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关注差异、正视差异、理解差异、突破差异。无独有偶,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出版的教学管理指南及学科教学建议中又明确提出: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根据教学实际落实多级学习目标,提倡学习目标的自主选择。【2】由此可见,关注学生差异,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这要求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针对学生差异提出有效措施,采取合理策略,推动学生整体得到相应的进步,实现人人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生差异分类
1、前概念差异
每位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学科前都有不同程度地接触计算机,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参差不齐。这会充分影响学生对信息课程的学习,有些知识点部分学生一点就通,甚至无师自通,而有些学生就算教师多次提点还是一窍不通。这是先前概念对他们的影响。倘若一个环节把握不好,后面学习就会出现障碍,从一节课到一单元到一册,最终导致厌弃信息学科。要相信孩子的天性如此,很难喜欢越学越吃力,还缕缕让自己碰钉子的学科。但是学生间的前概念差异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有效地控制和缩小差距是非常有必要的。
2、接受新知能力差异
课堂应该是公平的,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每堂课的设计都应该尽量让每个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要尽量有效的减少先前知识经验的影响,避免造成新知接受的障碍和缺憾。有些学生接受新知快,有些学生则比较费劲。对新知的渴求度不同,对新知的感冒度不一,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就存在。
3、动手能力差异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就充分说明:学习效果是暴露的完全呈现的,每个过程和环节就是环环相扣,诺米骨牌效应般。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在创设条件弱化学生间的差距,那么才会不断强化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可以跟上教师的思路,在教师的提示下一步步完成操作过程,而有些学生尽管仔细倾听认真记忆还是落下一拍。等自己练习时脑子又开始混乱,难以记清步骤,或者忘记简单的小步骤而导致后续操作完全无法进行。
4、学习主动性差异 有些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学习主动性强,自发自主自动,动机强烈。而有些学生则反之。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度不同,对知识和技能的感冒度也不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的强烈对比势必造成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明显分化。
5、美学鉴赏能力差异
信息技术课堂中常常要求学生完成作品,也少不了作品评价的环节。从画图工具的绘画作品,word的电子小报、幻灯片的演示作品等这些无一不需要良好美学的鉴赏能力。从颜色的搭配、版块的设计、图片的选择等等对学生都是一个考验。有些同学欠缺的并不是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美学鉴赏能力的欠缺会最终影响呈现的作品。
二、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
1、学生学情的分析
教师授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前概念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差异和自身学习主动性的差异都要面面俱到,不可忽略。只有教师在课前做足准备,才能有效弱化学生的差异。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九课《花香满园》中有一个环节:播下“种子”。作为一线教师在上这堂课时,我时常有种种困惑。“花种子”怎么播?什么时候播?谁来播?播怎样的“花种子”?第一年,我在实施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花种子”,但实际呈现的课堂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作为一个以新海宁人子女为主体的学校,同学们整体的信息技术素养还有待提高,学生间的差距明显。不要让一个细节牵拌了整个课堂过程的走向,如果能利用它,反而来更好地服务教学目标的达成,何乐而不为呢?
2、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3】 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取得进步。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削弱学生间的差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里的分层教学不指分班教学,而是更小范围的分组分个人的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设置学习小组,分组合作,小组探究。
3、教学梯度的搭建
在教学中,教师要搭建合理的教学梯度,要因材施教,有易入难,层层推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取得进步。在教材内容上可以由易入难,在教学环节上可以由易入难合理安排,在作业布置中可以由易入难,选择性完成。
《花香满园》采用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在《春天在哪里》音乐伴奏中出示春天美景图片,揭示课题《花香满园》。接着出示本课教学的三个任务。教学片段再现:
片段一:
教学任务一:百花盛开——利用“花种子”开出一大片漂亮的花
师:大家想不想在自己的画布上开满美丽的花朵。可是要画这么多花朵,时间可能很紧张。现在啊,老师给大家一颗神奇的“花种子”,用它我们能变成许许多多花朵。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小组中讨论一下,怎样让这颗“花种子”发挥魔力。(1)各个小组内讨论
(2)有没有同学知道?请一位学生上台操作演示。重点要让学生理解先用“选定”工具选中“花种子”。使用透明工具(如果学生对于连续粘贴不太明白的,可以用生活中敲印章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3)学生进行练习。这是我提供的花种子
第一环节处我是这样处理的。教师来播花种子,播的是如上图显示的花种子,在任务一直接播花种子。为什么没有让学生自己设计花种子,这个环节对部分学生而言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是先前知识经验对他的消极影响。但后续的教学又必须让他有花种子,不能因为设计花种子的障碍而阻碍他学习后续的知识。正如我开头所说,课堂应该是公平的,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每堂课的设计都应该尽量让每个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做,就是再尽量有效的减少先前知识经验的影响。至于为什么我提供了这样的花种子,请看下面描述的教学片段。片段二:
教学任务三:解密“花种子”
猜想:它是怎么画出来的?联系刚才所学的知识。请学生示范怎么画出来的。请同学们试一试。
仔细观察这个花种子,不难发现这里的花芯是一个圆形,四朵花瓣是形状、大小一模一样的椭圆形。这个花种子的设计就是应用了复制粘贴和旋转的功能。安排这个环节是对前面两个任务的实践练习和巩固提高,便于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也许有人会置疑这样由教师提供花种子,是保守派的做法,这大大限制了学生创作设计和想象能力的发挥。这样的质疑是合理的,但当备课时充分进行了学生的学情分析,我想我会做出适宜的选择,到底怎样才是最合适本班的学生的。对基础好的可以鼓励在后面的环节创造小花。而如果一开始就由学生画花种子,学生速度有快慢,要满足每个学生都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后面的时间只会更紧张,反而导致重难点知识的一笔带过,没讲到点上。教学时间要用在刀刃上,为更好地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4、多样化教学形式的营造
教学中营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好地吸引学生眼球,贴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程度。新知操作时可以由教师示范操作,也可以边说边示范,复习旧知时可以由学生示范,或者教师说学生操作同步进行示范,也可以由学生组合操作示范。摒弃灌输式、单一传授制教学,可灵活采用对话、谈话、合作、小活动、小游戏等多样化的形式,一切朝着学生适应和喜欢的方向努力,一切朝着突破学生差异,让人人掌握技能,得到提升而努力。
5、同伴互助的推广
同伴互助(peer tutoring),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轮流辅导或相互操练等。它既可以指同学之间在学业上相互帮助,相互借鉴,也可指同学之间在情感上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沟通。【4】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操作问题,而本身缺乏信息素养或者动手能力有欠缺的同学很难自己发现问题,这时需要旁人的引导和帮助。教师个人可能很难兼顾全体学生。这时寻求周围同学的帮助,通过同伴间的相互指导发现问题就显得非常有效,且更切合教学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平衡了他们之间的实际差距。在《花香满园》出示的三个任务中都可以寻求小组同学的帮助,从对象的选中、移动等的操作,复制、粘贴、清除等功能的应用,整体作品的创作设计、颜色搭配、布局安排等环节都离不开同伴互助。
综上所述,面对学生的不同差异,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对待,有效引导,采取不同的策略,克服学生差异对课程开展的羁绊和影响,从而推动课堂朝着高效率发展。让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相应的进步,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操作技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文教资料》2010年第07期 新课程理念
[2]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2009.10 教学管理指南及学科教学建议 [3]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83689.htm [4]英国的托平(Topping,K)教授、美国的尔利(Ehly,S)博士 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Peer--assisted Learning)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河北省三河市赵河沟中学 于芳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教学方法 评价
中学计算机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教学中只有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内容,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在安排课堂内容时应尽量运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作品和身边的生活事例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讲到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时,我选取他们所了解的月考成绩作为例子,让他们知道如此庞大的计算量,如果凭手工计算又费力又费时,而我用Excel软件几分钟就完成所有数据的编辑工作,学生对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尝试制作作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在创作计算机作品时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为学习、生活服务,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如果只讲理论不上机,学生会觉得枯燥,缺乏形象性和可操作性。一般一节课最多1/4的时间用来讲解,其余3/4的时间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教师也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夹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予以解决。比如在开机之前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在文字训练时,输入一段介绍信息技术的文章,把理论知识分成若干小块,逐渐消化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学生在上机实践时,教师应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注意聆听,其次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此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分层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
首先在设置课堂教学任务上,应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首先从任务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能“吃的饱”。其次从作业难度上设计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例如在教学八年级Flash动画中的《补间动画》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做到:能够完成“补间动画”中形状补间和动作补间动画的设置方法;能够把两种补间动画同时运用到一个动画中去,调整动画对象的属性;能够主动地引领小组成员进行动画的制作;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小组内有困难的同学完成任务,共同协作,共同提高。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只要求学生能完成的“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简单设置和制作、能根据需要调整动画对象的属性;能够在“小老师”帮助下,结合书本,或通过求助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己所选取的不同素材、对象设置合适的动画效果。通过对任务的分层设置,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相应层次操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其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可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和合作意识。但使用任务驱动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任务要明确:一般不要太小,太琐碎,可以能分成几个子任务,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如用Word软件完成一张板报的输入、排版、设置格式等任务。因为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当,太易和太难都会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如一个含有新知识的子任务,新知识点一般不要太多。虽然每一个操作都不难,但在很短时间内要同时掌握这么多的新知识,是不太可能的。例如,有的教材在讲Excel时,第一个任务是制作一张工作表,短短两页就涉及了20个左右的新名词,这样的例子就不适合做教学中的任务。只有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指导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才是合适的任务。还有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任务驱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建立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仅仅只要让学生忙于操作训练,而是要从所完成的任务中得到更多的收获,以取得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也是信息技术课教学极其关键而必要的一步。学生完成任务之后,非常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肯定,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也适当地引导了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接纳别人的观点,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本着“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评价思想,首先让学生进行自评,小组出示作品成果,说明成果的特色或自己满意之处,重点提出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小组成员合作情况做出评价,给全体学生一些经验;引导学生实是求事地、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对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反思。其次进行他评,全体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作品的特色和需要进一步优化之处,并阐述他人自评后自己获得的经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在几个小组进行评价后,学生基本上能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出自己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总结归纳学生评价情况,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还要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对我们学习、生活能够带来的帮助。评价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并展示优秀作品。
学生通过对任务的操作和作品的评价,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学习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应及时对任务完成得好的同学进行当场表扬,并将其作品展示给所有的学生欣赏,再让学生给其他同学讲解他是如何完成这幅作品的,通过这样的评价和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做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立足课堂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玉顺,课堂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1(3)[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第三篇:差异教学策略
《差异教学策略》学习要点
本书介绍了与教师教学紧密联系的15个教学策略。通过学习,提高教师践行教学策略的能力。
第一章 差异教学的概述
1、差异教学的含义:是指在班级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也就是说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将共性与个性辨证地统一起来,使教学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大限度的匹配。差异教学在当前提倡教育公平,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更显重要。差异教学也是实现优质教学的重要途径。P1-2 2差异教学的主要观点p3-4
3、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的区别:p4
4、差异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区别:(个别化教学要强调为每个学生制订个别化教学方案)p4-5
5、全纳教育是以教育公平和平等作为伦理哲学的基础。它的价值取向从社会侧面来说,是推进教育的民主化,强调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不被排斥。P6
6、差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差异教学促进教育公平的机制体现)p6-7
7、差异教学策略实施要领p10 第二章 全面、动态测查学生差异的策略
1、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对学生的差异的测查主要是心理和教育两方面的测查。P27
2、测查的目的p28
3、差异教学测查一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p29
4、差异测查的方法:可以分阶段测查,如入学测查、测查、学期测查、单元测查、课前测查、课中测查等,既系统连贯又各有侧重p30
5、测查的内容:1)个体间差异的测查;2)个体内差异的测查;3)测查学生的优势潜能;4)测查不同的学习类型p30-34
6、差异测查的途径:几种常用的心理、教育测查方法与收集信息的途径:1)、观察与记录;2)测验;3)调查;4)测查结果分析p39-46 第三章 选择性课程与灵活安置的策略
1、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P52
2、怎样做到课程的灵活多样:1)必修课与选修课程结合;2)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结合;3)根据需要开设模块课程;4)提供课程资源中心;5)课程结果整体优化;6)编写不同难度水平的教科书。P52-55
3、怎样选择课程:1)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2)课程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均衡协调发展;3)从学生的潜能出发选学相关课程;4)培养学生兴趣,让他们主动选学有关课程;5)人人要学习创新、创造课程p60-63
4、以小班为基础,多种组织形式的学习策略:以小班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将大班、小班、小组、个别教学有机结合:1)小班化教学;2)小班、大班、个别和小组教学的有机结合;p64-66 第四章 并列式教学与个别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策略
1、什么式并列式教学计划:p71
2、并列式教学计划的制订:分三步:p71-72
3、个别教学计划的类型:1)个别治疗计划;
2、自我指导计划;3)个人计划;4)独立学习计划;p77-78
4、教学计划评估内容、学生未能现实教学计划中的学习目标可能的原因p83 第五章 提供认知前提的准备与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1、认知准备的不同水平及学习的影响:
1、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
2、不同的知识能力准备水平影响学习的迁移。课前帮助每个学生达到认知前提准备的要求,是保证大面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策略之一。P87-86
2、为保证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水平,可采取的方法措施:1)测查并掌握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技能;2)学生自主学习,收集相关资料;3)对新课进行预习;4)课初的反馈和补救。P86-87
3、学习情感动机的差异及对学习的影响:1)学生学习情感情绪的差异;2)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P93-94
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艺术:教师走进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只有当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时,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2)挖掘教学内容本身蕴涵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学习内容对学生有挑战性;4)提供教师自身魅力和教育水平。决定教师在学生中形象的是教师的师德,特别是教师能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以及教师的学识水平等。P95-96 第六章 预设与生成挑战性学习目标的策略
1、影响学生为自己设立目标的因素。1)家长的要求;2)学习成绩的影响;3)与人对比的感应。学习目标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认知水平上,还表现在情感意志水平和操作水平等方面。P103-104
2、挑战性学习目标的意义。P104
3、教学目标有长、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如目标、学期目标,短期目标如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等。P105
4、挑战性目标的三个特征:P105
5、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容:p106第3-4段
6、课堂教学目标的调整与生成p110-112 第七章 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织的策略
1、什么是开放课选择的学习内容:p117
2、照顾学生学习差异的基本途径:一是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二是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三是异教材,异进度,异要求。p117
3、调整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P117-118
4、科学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注意几方面:1)保证关键知识点的突破;2)调整教学内容有利于构建知识的体系;3)调整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P124-126
1、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安排围绕几方面进行:既内容的数量和范围,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内容的顺序和进度以及内容调整安排的步骤。P127-130
2、教学进度的确定,要明确三个问题:谁决定进度,为谁决定进度,决定进度的依据是什么。P129
3、教学内容调整组织的步骤:p130 第八章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而灵活:1)每种教学方法手段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2)不同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适应程度不一样。为适应不同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上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必须是多样而又灵活的,反过来多样化的方法与手段又能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P135-136
2、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无定法就是强调教学方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1)课前的精心设计;2)课上的随机应变;3)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机结合。P139-141
3、教学中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一是在课上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二是如何指导学生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三是让学生学会调控兹的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P140-141
4、促进学生个体学习方法的优化:1)帮助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向优势转化;3)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水平。P146-148 第九章 隐形动态分层与互补合作结合的策略
1、分层学习的做法(三种方式):一是校际分层;二是校内分层;三是班内分层。P156-157 2合作学习的优点:p161
3、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建立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房租原则是小组间水平接近、组内成员虽各有差异,却有互补作用。组长的挑选,要考虑到其学业成绩、同学关系、能否以身作则和组织才能等方面。组长课采用轮换制。基本做法:1)小组讨论式;2)切块拚接式;3)任务分工式;
4、作业互助式;
5、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式。p161-164
4、合作学习的不足:p164 第十章 面上兼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1、“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要努力适应学生的差异和满足他们不同的教育需要:1)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教育机会;2)全面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3)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方法与手段。P177-178
2、教师应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所有学生:1)每个教学环节力争关注全体学生;2)确保关键环节每个学生的掌握学习水平。P180-181
3、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处理好“面”与“个别”的关系。1)精心设计教学,兼顾不同需要(课前了解学生、设计教学环节;要在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考虑个别学生的需要,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还要进行必要的个别教学);2)提高个别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P183-184 第十一章 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教学的策略
1、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的意义:1)教学是师生互动,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学会因教学过程而发生变化,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学做相应的评价调节,学生也要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的学习评价信息,并将自己的需要反馈给教师。2)及时反馈才能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要。只有通过不断反馈和评价才能了解学生的差异所在,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有什么特殊需要。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信息后,及时评价学习效果,虽学生的学习作必要的补救和指导矫正。3)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调节。P189-190
2、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1)及时性;2)大面性;3)真实性。P193-194
3、教学反馈的机制:1)多向反馈机制;2)不断深入反馈机制。P194
4、教学效果评价与调节改进:1)客观评价,不断激励;2)调节教学,针对指导;3)自我反思,提升学习能力。P198-199 第十二章 创设民主和谐学习环境的策略
1、尊重差异,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1)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师生、生生关系,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2)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间若能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则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3)建立和谐的班集体。P207-209
2、物理、物质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1)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2)创设优越的物质环境和先进的信息环境;3)座位的编排要兼顾学生的差异;4)学校要尽量满足特殊学生的需要。P212-215
3、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1)教师发挥表率作用并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2)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3)存进积极的自我概念;p218-221 第十三章 弹性作业的策略
1、学生作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学生作业的意义和客观存在的差异;2)作业体现共同的基本要求;3)作业的适度弹性;4加强课堂作业。P224-226
2、鼓励学生用自主创新方式作业:1)自主作业;2)作业的创新。P231-232
3、作业的多样化从哪些方面表现:p237 第十四章 扬优补缺的辅导与训练的策略
1、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1)每个学生都有优势,也存在不足;2)给学生提供展现才能的平台;
3、全面分析,突出主要矛盾。P245-248
2、四种学习辅导:1)课前铺垫辅导;2)课中及时辅导;3)课后强化辅导;4)小单元针对辅导。P252-253
3、学习辅导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有针对性;2)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3)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要多运用直观手段,多采用趣味的方法,在游戏中或者实践中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缺陷,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4)辅导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p253-254
4、教育训练的原则:1)早期干预原则;2)个别化原则;3)科学性原则;4)循序渐进于原则;5)全面和转向训练相结合的原则;p263-265
5、心智技能的训练;动作技能的训练;不良行为的矫正。P265-270
6、行为矫正的常用方法:1)依据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方法;2)依据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的系统脱敏法;3)依据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认知行为疗法;4)依据社会学习理论的模仿法等。P270
7、行为矫正的基本步骤:1)确定要改变的行为目标;2)确定行为的路线;3)实验处理;4)行为评估。P270 第十五章 差异教学管理策略
1、实施差异教学的要求:1)教师应树立差异教学的观念;2)教师应成为差异教学的组织者、操作者和管理监控者。P290-292
2、对涓埃哦杀实施差异教学的评价。差异教学的评价对教师工作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这种评价不只是管理者评价教师,更需要教师自我反思和评价、教师间互相评价和师生互动评价,以及社会的评价。可以从一下几点对差异教学进行评价:1)了解学生的程度;2)制订并列式教学计划和个别教学计划的能力;3)灵活运用差异教学策略的水平;4)全体学生的质量提升。P292
3、差异考试的特点:1)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2)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提供更多教育信息;3)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4)在保证共同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P295
4、差异考试的类型:依据时间来划分,可分为诊断性考试、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差异考试的形式:改变笔试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要根据评估的内容和学生差异采用多样的考试形式和工具。P295-296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逐步加快,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电脑普及教育,给学生创造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良好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讲,刚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又是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很高。但信息技术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它既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很难让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整堂课都静下心来主动去学习。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其从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探究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学生欲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小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泼、新奇、新颖的刺激情境,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看、感觉表象,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如我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这课时,我先播放《新年快乐》flash动画,引入:“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为我们身在远方的父母、师长、朋友们献上我们最真挚的祝福,你们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最好?”接着让学生讨论并提供各种各样解决的方法,然后老师指出他们所提供方法的弊端,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所说的各种途径显得耗时费力费钱。那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他们那一双双眼眸中流露着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提出任务:通过发电子邮件既能够方便快捷地传输文件,而且花费低廉,容量不限,又可以延时交互,与书信、电话、传真等相比,具有其无比的优越性。同学们好奇地瞪起了小眼珠,急切地说:“老师,电子邮件怎么发送?快点教给我们吧!”此时,老师趁热打铁可进入正题,让学生在炽热的求知欲中进入学习过程。这时学生满怀兴趣地、轻松地进入了“角色”,教师的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游戏贯穿,激发兴趣,学生爱学。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变“牢笼”为乐园。
比如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演示,然后让学生玩一些小游戏:玩填色游戏,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鼠标的单击操作;玩拼图游戏,可以掌握鼠标的拖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鼠标的用法,而且体会到了学习计算机所带来的乐趣。
再如,在进行指法练习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意学。在教学中就可以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打字速度快的同学很快就能抓到小偷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而对指法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组织竞赛,体验成功,学生乐学。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竞赛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要竞赛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对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学习键盘基本键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字母录入竞赛,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进行竞赛,看谁的速度快。通过这样一设计,学生的学习劲来了,在竞赛过程中你追我赶,比谁输入的速度快。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及字母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又如在学习完Word后,我举行了一次用Word制作一张电子贺卡的比赛。上课时我要求学生使用已学过的Word的编辑技巧知识,用Word制作一张电子贺卡。竞赛前我设定了竞赛规则,同学们根据规则进行创作,然后小组评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评比,最后评出最佳创作能手。在竞赛的方式下,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去收集资料图片,插入自己喜欢的背景,进行文字的编辑,制作立体字、艺术字等等。学生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主动进行创作,独立地解决了问题。小组评选时,同学们除了在浏览自己作品的同时互相吸取长处,又互相“切磋”经验。得到奖的学生欢心鼓舞,干劲更足了;没得到奖的学生,内心深处也会暗暗使劲,争取下次完成得更好。通过采取竞赛的形式,我感到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竞赛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起的课程永远是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创新,充分挖掘他们内在潜藏的无限创造力,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这样,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就会长久不衰,持之以恒的。
第五篇:基于学生差异的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学生差异的数学教学策略
李水龙
[内容摘要]为了贯彻执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差异教学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服务者。本文从实际出发,寻找产生差异的根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供各位同行参考。例如:分层教学、“信心”教学等。
[关键词]学生差异 数学学习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
1个体差异的缘由
1.1 学习者素质方面的因素
学生生理心理上客观存在差异,他们的智力水平及智力发展不一样。学习者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学习者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努力,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少,造成学习困难。学习不认真,不讲究方法和策略,不仅不主动学习,也不善于学习,从而造成学习困难。有的学生知识技能缺漏很多,客观上他们在学习上不和其他同学在一条起跑线上,同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1.2 教学方面的因素
传统的教学强调学生适应老师,老师们常说,我对每一个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其他学生都能学好,为什么他们学不好,这种方法是不对的,现在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要适应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根源,如果我们的教学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困难自然会减少。1.3 社会环境的因素
不良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不良的家庭学习环境,如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值过高和过低,家庭教育方法、态度失当、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条件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导致学习的困难。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小李,家长望子成龙过早的强迫他学习这学习那,使他对学习产生厌内恶,上课睡觉,无精打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让他在学校完成作业,他哭着对我说:我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家妈妈就会让我弹钢琴,做奥数,练书法,我把作业带回家做,并要慢慢做,在十点完成,我就可以不做这些家庭作业了。2 教学策略 2.1 分层教学
2.1.1 异质分层,合作学习
教学分层最明显、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学生在施教过程中,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合为教师直接辅导学习小组,其余学生(优等生与中等生)组合为若干自主学习小组。对自 1 主学习小组和教师直接辅导学习小组进行分层要求,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在课堂上由教师对直接辅导学习小组直接辅导的时间多,改变了他们以往在课堂上的“陪读”角色,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体。自主学习小组学生,由于教师的放手,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了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的内驱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1.2 隐形分层、潜移默化
有时虽然在课堂形式上没有进行明显的分层分组,但是教师已悄然在心中为学生做好各层分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策。
教学过程中,对优等生,我们应时刻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对普通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这样能满足各层次学生评价的需要,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提问也要根据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可通过他们的自学、思考以及经老师点拔引导等来回答问题。再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回答问题的不完整,把问题展开,进行讨论,由浅入深,来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及时进行反馈。
比如,对概念性较强的或难点较多的教材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
2.1.3 分层练习,不同发展
在实施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操作的是练习分层。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说来,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习题。第一层次的练习,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目的是过好“课本关”,要求人人都要会做,做到了就先得个100分,使每个同学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二层次的练习题,是指变式题或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一层次习题自主学习组学生必做,教师指导组学生可以选择做。第三层次的练习题,着重反映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可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开放性习题,让优等生进行思考、练习。
二、三层次的题做了之后可以进行加分,甚至让有些学生可以得到“几千分”,这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将是一个莫大的鼓舞。2.2 “信心”教学
2.2.1 “促”中求欲,自寻目标
目标是行动之母,有了目标就等于向成功迈出第一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成功的驱动力有三部分,一是认识内驱动力,即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二是自我提高内驱力,即自己提高信心、自尊心的内驱力;三是附属内驱力,即长者或集体赞许的 内驱力。要激发学生这三方面的内驱力,不能仅对着学生讲述抽象而笼统的数学目的,而必须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只有让其子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进行目标清晰的成就活动,享受达到目标的乐趣以及成功感。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学生差异的实际,充分体现不同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三方面目标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
2.2.2“探”中求异,各自发展
成功增强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最佳心理体验,是人们强烈学习知识的最大诱因。学生既然有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就必然产生极大的学习激情,推动学习不断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遇。例如鼓励学生多想方法解题,但有的学生想出的办法比较烦琐,中等以上的学生想出的办法就简便一点。这时,不应一味强调中等以上学生的办法好,后进生的办法不好。而应肯定各种正确方法,只强调学生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解题思路,并鼓励学生们掌握解题的多种思路。这既可以保住后进生的面子,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可以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另外,抓住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答对者对其加分,并把这些作为日常学习考核的一部分。
2.2.3 “练”中求变,各显所长
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地方,提高自信,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根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的差异特点,精心设计生动、有趣、富有魅力的变式习题训练,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的机会,也满足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后进生“吃得消”之余,优等生要“吃得饱”,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此外,还应注意练习的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愉快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2.2.4 “测”中求活,各尽所能
小测试是对学生在该课堂学习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常用评价手法,学生都十分重视小测试的结果。例如,笔者的一个同行在小测中准备A、B、C三套题,在题目后标上“难”“中”“易”来指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选做深浅不同的题目,但分值是一样的。原本我认为全部学生会选“易”的题目,但事实上,由于好强、好胜的心理,“优等生”或“中等生”没有选“易”做的题目,而是选“中”或“难”的题。尽管是要冒答错的风险,他们还是会觉得有意思。利用这种伸缩性大、灵活性强的测试形式,同样给每个学学生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3 结论
身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真真正正地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美]Carol Ann Tomlinson.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4] 程向阳.差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