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效率——让信息技术走进学生心灵
以学定教 构建智慧课堂
——也谈信息技术的轻负高质
浙江省丽水黎明初级中学 朱金艳 邮编:323000 【内容摘要】: 新课改要求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我也积极探索与尝试,就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做好以学定教,构建智慧课堂,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从四问自己,了解学生;分层教学,智慧课堂;多元评价,赏识教育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以学定教 分层教学 智慧课堂 赏识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信息技术能力的重任。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如何把信息技术真正地带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成为我一直思考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新课程的要求也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以学定教,分层教学,构建智慧课堂,是不错的教学策略,接下来我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所谓“以学定教”,这里的“学”,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名词,解释为“学生”的意思,也就是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二是作为动词,解释为“自学”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来确定自己的教学。简单的说“以学定教”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教给什么。前人的名言:“因材施教”,“教是为了不教”,无不证明了它的正确性。而构建智慧课堂则与我们“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注重个性化发展,让教育飞进寻常百姓家”的 仁爱赏识教育息息相关。
一、四问自己,了解学生
记得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也会布置预习的作业,我每次做了预习,而且感觉自己也能看得懂,但是第二天老师并没有检查我们预习的情况,还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来上课,但我上课还是很认真的听,所以我的基础比较好,稍难一些的题目就不会了,因为当时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养成了我思维的惰性。预习没有反馈形同虚设,这种做法无法了解学生的实情,教学失去了针对性。充分了解学生是以学定教的前提基础。那怎么才能充分了解学生呢,我认为可以采用“四问法”即:
一问:学生是否已具备了这些知识和技能?这要求我们初中老师对初一新生进行一次大调查,哪些知识技能在小学里已掌握做好衔接。我常听到初中老师抱怨小学老师这没教,那没教。可静心一想,学生现在到了初中阶段,那就是我们的学生了,再有怨气也没有用。
二问:没有掌握的是哪些同学?掌握的是哪些同学?这样可让每个学生觉得你在关注他,从而使他更努力学习,也更好地体现 “仁爱赏识教育”的特点。
三问: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和指导? 四问:学生是否感觉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校的学生来自各个县市,也有农村的,由于教育资源、家庭条件的差异,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并拥有电脑,或曾经学过电脑知识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没有条件接触电脑的学生,则连开关机都不会,还有一些在小学时有上过信息课,但多数以玩游戏类为主的。这些差异给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若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上课,就会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进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每年对刚进入我校的初一新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了全面调查,主要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A组):小学没有学过,家里也没有电脑,没有任何基础,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学生,约占30%。
第二层次(B组):在小学学过电脑,有一点点信息处理能力和操作能力,约占50%。
第三层次(C组):在小学认真学习过电脑,自己又比较爱好,家中有电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具有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处理信息能力,约占20%。
二、分层教学,智慧课堂
“分层教学,智慧课堂”是“以学定教”落到实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正是我们现阶段所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内涵所在。新课程主张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差异,注重个性化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分层教学才能做到真正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分层教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扩展为: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这个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群体“乐”起来。要求老师学会“闭着嘴巴教书”,学生学会当“小老师”,创造出适合学生“脑、眼、手、口”都动起来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在自主课堂中发挥优势,尝试成功,享受快乐。
我校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每一堂课我都要进行“四问”。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充分利用书本,在学生充分自学尝试操作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那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A组学生计算机知识欠缺多,计算机基础薄弱。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A组学生做到三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演示、优先辅导。【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十三课《开心一课》自选图形设计,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用的杯子,问:我们是否能用word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杯子。“用word也能设计杯子啊”,同学们兴奋极了纷纷议论了起来,引起学生创作的兴趣,问:如果让你来设计这个杯子,你觉得哪些地方很难,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制作的?学生边看书本边讨论,“这个杯柄用什么图形设计啊?”。同学们已迫不急待地操作起来了。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三个挑战。
挑战一,利用自选图形绘制,并进行设当的旋转。要求组合成一个整体。挑战二,如何在自选图形框中填充入颜色。挑战三,如何给自选图形填充入图案、图片,并让图片能够“朦胧”的显示(即透明)。要求在审美,创造设计更有新意。
这里的三个挑战,C组的学生,基础好可以按顺序逐个完成挑战。挑战一、二,在书本上能找到操作的方法,通过自学基本能解决问题,通过自学后让学生理解Shift键和Ctrl键的区别,而且发现了原来杯柄可以用的自选图形,稍加旋转就可以了。首先请A组的同学来回答,或是上台演示操作,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挑战三稍有点难度,非常具有挑战性,刚才填充的是颜色,这个图案和图片倒是没有碰到过,而且书上没有讲到,不知有没有联系呢?学生的疑惑在自己探索操作的过程当中就会发现,在刚才填充颜色时有个下拉菜单有个“填充效果”,在这里对话框中就都能找到答案了。B、C两组学生通过讨论探索也基本能操作成功。同学们通过自己探索完成的操作表现的异常的兴奋,真正的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群体“乐”起来。C组基础好的同学设计的杯子要求在颜色搭配,想象、审美创造设计得更有新意。A组的学生可以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一起完成。通过他人的帮助结合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感受到
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求知的欲望。
左边就是学生在课堂自己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杯子。你看有创意吧。在这个创作设计过程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心理,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实施“分层教学,智慧课堂”其本意也就是赏识教育,唤起学生激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我是好学生”的自信。
三、多元化评价,赏识教育
(一)开展口头评价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予以肯定和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提升的意识,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或是一部分的操作正确,我们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老师可以在课堂巡视时,单独地提醒学生,指导和督促他改正。
初一(8)班的周诚同学,他是属于那种其他老师眼中的“学困生”,平时其他作业都不怎么完成,有点自由散漫,然而这次杯子的设计,我看他的也在操作,而且有点创意,就是自选图形大小有点不搭,没有组合在一起,我就走到他身边坐下来跟他说:“嗯,不错啊,想象力很丰富,太有创意了……”。我还没说完,他就马上转过头来对着我笑着说:“真的,真的啊。”看出他那被肯定后喜悦的心情,我再指出他要修改的地方和上课要注意的地方。上面那个“熊猫”的杯子就是他的作品,我把他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就倍增了许多。我的鼓励让一个学困生完成了一份作品的设计,而且他越来越喜欢我的课,这时我也充满了信心和力量。这就是“赏识”教育,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点燃了自己。
一堂好课的标准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否渗透了“仁爱赏识”教育,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口头评价教师操作比较方便,而且学生也乐意接受,效果通常都能立竿见影,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过程性评价
1.自评,了解自我,培养兴趣
在每一次上课过程当中,从学习态度,应变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情感态度,基础知识等方面,学生通过自评,能真正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了解自我,知道自己在哪一方面掌握得较好、较满意,哪方面还需努力,进一步优化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能。2.互评,激励自我,取长补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客观地存在着个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对学生相互间的学习有激励作用。学生学会对他人进行恰当的评价,是一种知识、能力掌握程度的表现,也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让学生能在群体中认识自我,激发自己的竞争意识。反思学习过程,取长补短。3.师评,张扬个性,提高素养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心中是最有权威性的,应努力从多个角度去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作出恰当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文件夹评价
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的“文件夹”,收集学生信息技术成果、上信息技术课时对学生的观察所作的记录、学生的评价等,反映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文件夹”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有目的地、系统地逐渐将有关作品放入“文件夹”中。而且,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制作有个人独特风格的文件夹。学生在创建文件夹的过程中,成为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积极地思考、评价他们自身的学习历史,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原则,以学定教,构建仁爱、赏识的氛围,让我们的课堂 “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群体“乐”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成长;让我们每位信息技术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尝试把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我想,这样我们的新课改才能更有生机和活力,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付晓文 《以学定教 构建仁爱课堂》
[2] 陈茂华 动力优势组织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丽水教育2011,5 [3] 刘向永 解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A]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A]2002,3 [4] 苗逢春 《评价与实践》 信息技术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
第二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摘要】初中政治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如今的初中政治教学实际状况并不乐观,其中存在着种种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仍以传统为主,缺乏创新,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等,因此,在如今新课改之风深入盛行的大背景下,身为初中政治教师的我们,必须依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使政治教学效率获得大幅度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策略 教学效率 导入 教学情境 课外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0-01
那么,面对如今初中政治教学的种种窘境,我们究竟该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才能促使政治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呢?下面,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教学实际,尝试从这三方面,对此论题进行详细说明与论述。
一、进行设疑式课堂导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所以,作为课堂学习的引领着,我们绝不能忽视此环节,或者对此环节敷衍了事,而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做到高效导入,从而将学生学习思维引入一片新天地,启迪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思考、去探究。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若我们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极为迫切和渴望的心理,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所以,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我们就可进行设疑式课堂导入,以此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我爱我家》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们小时候都发生过哪些趣事?2)在你的家庭中,是否发生过让你感动的事?你有什么感受?3)你觉得你父母的优点是什么?能否说说父母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4)你能说说对母爱和父爱的认识吗?5)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如何做的?6)若你们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下岗怎么办?为了使你的家庭更加美满,你应该做些什么?然后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回答,因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极为接近,所以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学生也都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着思考与探究。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设计课堂疑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正式学习本节知识时,学生自然会水到渠成地投入其中,从而获得较高的政治学习质量。
二、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增强政治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实践性”的教学原则,即要求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所以,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单纯的理论式说教,我们还应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政治知识后,为学生创设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从而增强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礼貌显魅力》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和礼貌的意义之后,我为学生创设了以下几种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1)甲乙两名同学去买书,因为甲乙两人的态度不同,而受到了售货员的不同对待;2)客人去饭店吃饭,态度一直蛮横、无礼,但服务员始终带着微笑服务,于是客人感觉到了惭愧;3)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差,两位老师分别和他进行了沟通与交流,一位教师使用指责、训斥的语气,另一位教师则使用亲和、顾及对方自尊的方式,于是,这位学生面对两位老师的不用教育方法,具有不同的学习态度。这样,我通过让学生对这些情景进行合作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增强了政治课堂趣味性,也使学生深刻体验到了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与感知,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运用技能
封闭式的学习环境、枯燥乏味的语言说教,早已使学生产生了厌恶和抵抗心理,而且这样的教学后果是只能让学生掌握表面的政治理论知识,并不能将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所以,我们除了每周固定于课堂上的政治教学,还应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的乐趣与价值,并以此强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运用技能。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维护消费者权益》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消费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后,我就要求学生5人为一组,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学校附近各大消费场所中,对一些消费者进行调查,主要调查问题为:认为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合格、科学?在消费过程中,是否有过权益被侵犯的经历?如果有,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的?然后,将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对于消费权益受到侵害而没有维权的,要求学生对他们介绍维护权益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我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生活经历,锻炼了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也帮助学生强化了对政治知识的运用技能,从而在以后生活中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我们一定要依据中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科教学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策略,使初中政治教学效率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获得最大幅度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晓莉《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措施探析》[J]求知导刊2014-04-15
[2]朱青《新课标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25
第三篇:优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课堂时间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灵仙乡九义校 冯青平
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及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在最短时间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成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本文结合目前课堂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课堂时间管理策略。
一、课堂时间管理的有关研究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早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认为时间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卡罗尔认为就某一特定学习任务而言,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之间的比例函数。所用时间是指学生定向于学习任务并积极专注于学习的时间,由所许可时间与毅力两个因素构成,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三个因素。能力倾向指在最优教学条件下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
布卢姆继承了卡罗尔的这一思想,提出了掌握学习模式,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一方面可依照学习者不同需要提供相应足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减少学习者所需的学习时间。而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学生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认知准备状态是指学生掌握已学过的、完成新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的程度,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教学质量指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
此后,哈尼施费格和威利尝试性的提出了教学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以时间为中介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积极的学习时间的概念即积极学习时间是专注时间与分配时间的比值。伯利纳等人提出了学术学习时间的概念。所谓学术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专注于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活动并达到较高掌握程度所用的时间。
二、目前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前述研究表明,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程度,换言之,取决于教师课堂时间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观察,目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应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课堂上依然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没有以学生为本,分配给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①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而自己独立学习、探究、思考的时间太少。②课堂作秀活动安排过多,一节课中有观察、演示,有看录像、做实验,有个人自学,有集体讨论。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教学效率低下。③滥用、误用多媒体技术及直观教具,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生活性,课堂上重复罗列直观教具——挂图板绘、实物标本、立体模型,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课堂被过多的无用信息充斥,干扰了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模糊了教学重点,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把握最佳教学时域。
课堂时间管理中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生的准备状态,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最佳时域,把重点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就是做不到这一点而导致教学效益不高,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和确定主次、把握宗旨,结果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最佳时域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或高清重点内容。二是教学设计不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导言设计过长或上课后长时间的组织教学,挤占了一节课最佳的学习时域。三是教学思想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情感,不能专注学习,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准备不足,无谓时间消耗过多,学生学术学习时间相对缩短。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因素在一定的课堂环境中多边互动的活动,而影响课堂活动效率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教师课堂准备不足,无效教学用时过多,学生学术时间得不得保证,课堂效益低下, 主要表现为:①教师对课标、教材研修不够,教学抓不住重点,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教学设计不合理,环节松散,转换不流畅,空耗时间多。②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或教师课堂强化水平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组织教学费时多。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教学内容的难度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浪费时间。④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或学生的问题行为用时过多,缩短了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三、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课堂时间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以缩短学生学习所需时间,同时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专注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为本,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即学术学习时间越多,学习程度越高。因此,教师应保证分配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学术学习时间。第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率。第二,重组教学内容、设臵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最佳时域,实现教学时间价值的最大化。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据此,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一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的专注状态。
(三)充分的课堂准备,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必须减少教学时间的无谓消耗。
第一、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减少教学活动的过渡时间。教师应恰当地安排不同教学环节,整堂课既有教师的讲解、总结,又有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使教学紧凑有序,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第三,巧妙运用教育机智,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避免课堂教学中断。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或教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育机智,及时、果断地对问题行为做出处理。第四,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并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难度过易,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因不能吸收消化而丧失学习信心,教学效益低下。
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保证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
Power by YOZOSOFT
第四篇: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 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新课改以来,课时大幅度减少,但内容并没有减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动
脑、动口、动手操作,体现了课堂改革的精神。要想优化课堂教学 提
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关键词】课堂效率 兴趣-、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的人格品
德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重要作用,其人格力量是“挡不住的诱惑”。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应关爱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尊重。
2、教师的自身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
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
等。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达到博大精深的程度,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真正做到把握重点,分散难点,解决疑点,抓住特点,落
实知识点,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所以教师
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经常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二、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教师应着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
理环境。良好的学习心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才思敏捷,可以提
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积极的情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抓住课堂,创设诙谐、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中切记“画地为牢”,“以我为准”“唯我独尊”,教师是学生
学习的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
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
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但是不论采
取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一言堂,灌输
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摒弃。要创造新的教学思路,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为课改的首要任务,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
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不
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
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够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
率。
3、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为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直观性,改善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
技术等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语言场景。在这种声情并茂的情境下,学生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模仿、交际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率
1、要认真备课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
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
(1)、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顾及他们的阅读心理和学习水
平,激发兴趣点设计适合可行的方案。
(2)、备大纲 :全面贯彻大纲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把其转化为
具体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灵活使用大纲,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教
学行为都可算做正常的教学行为。
(3)、备教材:教师吃透教材,掌握本科重点,弄清自己该做什么并
且把其设计到教学过程中。
2、设计好课堂环节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对话、交流的过程,因而会出现一些与
预设不一致的的情况。教师备课是必须精心设置教学环节,创设弹性的、可供选择的教学路径和教学方案,目标要有弹性,环节要有选择
性,过程要有可变性,互动状态要有不确定性,方式要有灵活性,既
充分预设,又为课堂的生成提供可能性,使教学现场活而而不乱,使
课堂丰实有效。
3、课前要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
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
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
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
4、课堂上找准知识点反复训练,既要培养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能
力。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
要是学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个“学习共同体”;二要把教师由教学
中的主角变成“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大量多边活
动;三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语言实践;四要鼓励学生采取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只有让学生
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英语教学要提高效率
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变“要
我学”“为我要学”。
1、提高发展创新。教师要借助教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和引导学
生创新。不同的课不同的教法,永远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这样才能激
活学生的大脑,开启思维之门。
2、开展兴趣活动。课堂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
实践中学习,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良好的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才至关重要。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
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
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长期坚持,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高效的。
4、教给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
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合理的学习方法,学起
来必然轻松愉快,也乐于学习,成绩自然会进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培养其自学能力。这样
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才是有效的,也必将是高效的。学法指导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的智力开发,二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发学生智力包括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技能的培养;培
养非智力因素包括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和指
导应试心理等。
总之,教师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能力,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的优
化,使我们的一线教师面临许多挑战。我坚信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加
强学习并勇于探索和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如何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高青云单位:荥阳市贾峪一中时间:2011.10
第五篇:让信息技术走进体育课堂
让信息技术走进体育课堂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体育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锻炼习惯必须依靠教科书,而信息技术蕴含着教科书的广泛内容。信息技术给我们体育课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新课程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师生的互动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并指出了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实现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体育教学;
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像、视频等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引入体育课堂,改变了传统教育过程模式及分析问题的思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的运用改变不了体育课是“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实质。因此,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是师生互动性充分发挥的最佳操作平台
体育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课堂,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这些仅靠教材和教学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网络知识,接受远程教育和通信交流。作为独立个体的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在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会讲解精练,动作示范规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则出现不尽如意的现象,体育教师会因为自身专业的限制,有些示范动作的处理或许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在这个时候,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其次,教师年龄、身体等各方面的因素,也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教学细节的实施,这也同样要求有相应的教学手段的补充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比如:因专业所限,我对篮球运动的了解、掌握都有限,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然后对网上所收集到的文字、声像素材,请求校信息技术课老师帮助,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处理,在三步上篮教学中,我通过网络搜索了一些NBA运动员三步上篮的精彩视频,处理后组织学生观看,当他们看到有节奏的上步、自然优美上篮动作、漂亮地打板入网,产生一种强烈的愉悦感和美感,激发了学生对三步上篮技术学习的欲望,精彩的视频剪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篮球运动给他们带来的美感,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更多的起到“导”的作用,这样以来,就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其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体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是水到渠成,甚至说已经迫在眉睫了。
二、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间接兴趣
新课程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对力与美都有一种心理上的崇拜,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心灵的震撼,感受到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作风。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电脑动画演示蹲距式跳远的慢动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学生观看后,学生觉得跳远的动作好像是在空中飞跃,课堂气氛活跃、激情高涨。全面领会了跳远的全过程。例:在进行跳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腾空和落地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身体前倾的问题。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其正确做法,但效果不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了解身体前倾产生的原因及正确的解决方法,产生的原因一种是在助跑时,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当起跳时,起跳脚着板后产生的制动使得下肢向前移动的速度相对慢于上体,如果摆动腿和两臂的摆动不积极,就容易造成上体的前倾。另一种是起跳蹬地时,低头含胸,腾空后使身体产生前倾,针对这些原因,一方面重复电脑动画演示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到起跳的连贯动作,另一方面采用一些针对性练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三.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界限,师生互动
可以说,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体育教学的特点应是课外学习的概念大于课内学习的概念。体育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局限在课堂这一极小的范围内,这样的体育教学无疑是一个桎梏,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本着“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大教育观念,树立“大体育”意识,破除那种把体育教学与体育课堂等同起来的观念,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与体验中去学习体育、发展“个性”。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越时空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校园网的开通这种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它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满足学生个性爱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老师适当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学生就可以从网上这一巨大的资源库中获取信息,从而改变了单纯依赖老师获取知识的传统做法。学生也有了一个独立的人格空间、独立思维的空间、独立活动的空间。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从而引发学生学习体育、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形成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互为补充的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体育学习过程中合作性学习
体育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如学习球类和游戏时,独自很难完成或者是没有在集体合作中有趣,学习一些体育动作时需要保护与帮助,学习爬山等研究性学习更需要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要比独自学习能取得更高的成绩和效率。此外,合作学习要比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更能促进学习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然而在体育实践中发现,常见的体育合作学习并没有如此大的功效,因为我们所说的合作多以教师的分工意志为转移,合作成员只是完成各自的角色职能而已。当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合作学习时,如观看接力项目,球类项目的教学比赛,教师在讲授技术战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观念,强调集体力量,互相配合,团结友爱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技术好的学生更要帮助技术较差的同伴。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一些学生的观点可以触发其他学习者的思考,并且不同的观点可以引发小组成员考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办法。许多研究也表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学习者相互的合作增加了观点的数量、质量,激发了学习者的参与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新奇。
五、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否能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对电脑接触的不多,在上课的时候都不太愿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因为多媒体授课与他们平时所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有一段距离,他们总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还是靠室外课来完成。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明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而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的整体协调,有机融合,使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以便实现教学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锻炼习惯必须依靠教科书,而信息技术蕴含着教科书的广泛内容。应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目标。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现代体育教师面临的挑战有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以及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变等。因此要求体育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与时俱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习,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好信息技术,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整合。
总之,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是,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时代。由此,运用信息技术改革体育课堂教学,也必将是素质教育大潮中的一条有效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