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常规(试行)(模版)
温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一、备课常规
(一)制定教学计划 1.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1)通读《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对本学段英语教学提出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明确教材内容体系,作好教材分析和学期教学目标分析;(2)分析任教班级情况,了解学生差异,层次分布,学习态度、习惯等;
(3)规划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内容写出单元和a、b两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let’s spell、start to read(read and write)等重点内容的教学时数,包括recycle的教学时数及复习、检测等时间的安排,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将c部分的story time融合于复习教学过程中。
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上交并做到认真、提前按课时备课。2.制定英语活动计划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实际制定英语活动计划,内容包括①有计划地通过趣味活动将英语国家主要节日文化介绍给学生,如圣诞节制作圣诞贺卡、万圣节时举办万圣节南瓜灯展等,帮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②有选择地设置词汇考级、听力考级、口语考级、书写竞赛等项目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心智年龄差异细化项目的活动内容,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制定课时教学方案 1.确定教学目标
了解几种主要课型(let’s learn、let’s talk、let’s spell、start to read 或read and write)的知识目标,深入挖掘并运用教材蕴含的文本资源、图表资源、音像资源、情境资源等,在主题背景下提炼支架语言、通过情感目标的解读将相关歌曲、诗歌、童谣、绘本、游戏、tpr活动等辅助资源或方法予以链接,以符合学情的一定容量的语言输入优化学生的语言输出; 2.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课时英语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①教学层次分明,教学步骤自然流畅,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②教学设计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③强调在生动趣味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语言、理解语言并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主线分明,话题统一,有利于语言学习的顺利开展;
④倡导任务型教学,采用有效的活动途径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场景中习得语言,还应针对重难点进行细化的导学设计,让学生经历真实、交互的趣味化学习过程; ⑤板书设计生动、简洁,辅助教学全过程;
⑥精心选编题量适当、难度适中、体现差异的课外作业,采用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课内作业应充分运用教材、作业本资源,根据学情调整其难度并设计有效的课堂面批形式。5.编写教案(教学设计)
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能力水平,把课堂教学的程序及方法步骤等编写成文本(即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教龄在三年内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教学媒体准备;⑤教学过程(包括作业或课外活动设计);⑥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
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成败优劣并提出改进措施,反思字数不限。一学期上交一个详尽的教学反思。
(三)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丰富集体备课模式,健全集体备课管理制度,每单元至少集体备课一次。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研究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二、上课常规
1.基本原则
(1)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以快乐的情绪感染学生,营造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限制自己在教学中的话语权和表现欲,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时间和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还课堂与学生。
(2)突出英语学科特征。明确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指导学生在情境中积累语言并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鼓励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推进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2.教学准备(1)根据学情设计教学预案,具体要求见“备课常规”。
(2)梳理教学思路,准备好磁带、词卡、挂图、教具(自制)、课件、录音等各类教学媒体,熟知操作方法与操作过程。3.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指向明确。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师生活动要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服务,做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年级特征和课型特征(详见第二部分“课型说明”)。
(2)热身环节生动有效。教学初始阶段的热身环节不仅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以较兴奋的状态参与学习活动,更要成为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桥梁。
(3)过程设计科学智慧。教师要从真实性、效用性、趣味性、思维性这四个维度来创设教学情境,立足于学情与学生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快乐的语言情境中理解语言、感知语言并运用语言。力求以语段带动词与句的学习,以符合学情的语量输入、适当的语言支架辅助以及智慧的语言激活方式优化学生语言输出。
(4)语言活动促进学习。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设置语言学习活动,力求引发学生的全员参与并体现真实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在讨论交流、互助互学的过程中掌握语言并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完成各种形式的辅助练习,体现差异、注重分层。
(5)实施教案机动灵活。既要运用教案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恰当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处理好各类偶发事件,做到以学定教。4.专业素质
(1)主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语音语调清晰流畅,语速适中,语言准确规范,示范简洁明确,教学指令简单明了,纠错适时适度,板书规范整洁。教师站位得当,避免出现教学盲区。
(2)具备运用简笔画、歌曲、童谣、游戏、角色表演等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身体语言运用得当。
(3)注意挖掘、收集、梳理课内外教学资源,重视资源共享,交流资源运用心得,使教学资源在不断的应用与改进中逐渐完善。
(二)课型说明 1.词汇课
(1)词汇教学要关注单词、短语音、形、义的有效融合,注重在语境中学习词汇。(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单词、短语的循环复现,适时进行拼读、跟读、朗读和认读训练。(3)强调在交际运用的过程中学习词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4)结合一定的发音规则,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短语的方法。2.对话课
(1)利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语言知识的功能和意义并由模仿过度到逐句的应用操练。(2)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滚雪球式操练的基础上运用对话。
(3)关注原有语言知识和新语言知识的融合运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4)指导学生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适时渗透交际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3.读写课
(1)重视读写结合。“读”可理解为认读、阅读、仿读和朗读,“写”可理解为书写、拼写和写作。(2)运用发音规则,在朗读、拼读单词、短语的基础上拼写词汇。注重书写指导,保证书写时间。
(3)关注阅读技巧训练,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培养通过核心句、上下文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掌握猜测、推理等技能。
(4)高段在阅读语篇、掌握好词佳句的基础上开展仿写、缩写、扩写训练。4.语音课
(1)借助phonics教学法,以拆音、组合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单词的音节构成。
(2)结合视听资源,引导学生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逐步培养“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3)运用儿歌、绘本故事等视听阅读材料,在仿读、指读、诵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发音水平及流利度,扩大词汇量,培养长期阅读的习惯,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适时适量设计课内外作业并及时批改作业、反馈典型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一)基本原则 1.科学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作业布置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注意适度拓展;作业形式要多样,环节要简单,作业量要适度,避免过多机械抄写和题海苦练的作业。2.可选择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和兴趣设计不同层次、类别的作业,以供学生选择并给予不同的评价。3.可反馈性
作业可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教师均要同时设计好科学简易的检查方式并及时批改作业,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具体要求 1.作业设置(1)作业形式
作业形式要多样。从完成作业的时间考虑,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课内作业建议精选作业本或评价手册上的练习,尽量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建议以听力、口头作业为主,书面作业为辅,强调对标准语音、语调的模仿,重视规范的英语书写习惯培养。从作业任务指向考虑可以分为巩固类作业、整理类作业和拓展类作业:巩固类作业主要指单词、句式的记忆,朗读、仿读、诵读训练以及书写练习;整理类作业主要指一天或一段时间所学词汇、句型、语法知识等的梳理与复习;拓展类作业可以与语言实践活动相结合,譬如,制作话题类单词卡、角色扮演、绘制zig-zag小书、英语模仿秀等。从完成作业对象考虑,则可以安排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与班级群体作业等。(2)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听、说、读、写、玩、演、视、听综合技能的培养。日常作业应围绕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布置学生完成朗读、仿读、诵读、录音、书写、个人或合作表演、课外阅读、手工制作以及综合类语言练习等作业。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英语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渠道,将巩固类作业、整理类作业、拓展类作业有机结合,充分估量作业的难易度,做到适时适量,以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全面发展。
作业内容的设置要考虑课标及教材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所提出的不同要求。譬如,书写与写作要求:中段(三、四年级)学生应在四线格上进行书写练习,高段(五、六)年级学生应在一线格或空白纸上进行书写练习;中段学生应该设置句子的仿写练习,高段学生则应在一定信息的辅助之下逐步开展小语段或短文写作训练。听力与阅读要求:关注视听读结合、读说写结合,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语言水平有选择地推荐学生阅读电子绘本,观看“迪士尼神奇英语”光盘、“三齐儿童网”等优秀网站的相关动画栏目等,帮助学生扩大听读范围,提升词汇量与阅读量,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作业内容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要做到分层设计,要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同一份作业可以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完成。2.作业批改与辅导
(1)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评价与反馈。
(2)作业批改方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和作业类型采用个别面批、学生互批、分类批改等方式。(3)提倡对个别学困生展开适量的课外辅导,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法指导。3.作业讲评
(1)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2)对学生作业中有创意的见解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做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3)有计划地开展优秀作业及英语课外实践成果的展评、展示活动(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
质量测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载体。它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指导改进教学方法。
(一)质量测评的原则 1.多样性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语言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2.实用性
评价的操作应该简单易行,容易被教师和学生运用,方式简明,具有实效。3.科学性
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基于学生个体能力的纵向评价,评价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评价一旦开始实施,就应有头有尾,贯穿始末。4.灵活性
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持续观察,合理调整评价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和评价方式,并要注意评价的及时、适时、适度。
(二)质量测评的内容
质量测评要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提倡以“能力项目”的过程评价设置推进学生的语言学习。pep教材为三年级起点教材,三年级不提倡进行期末试题式测验评价,以学校平时进行英语学习的项目过程评价为主,如选择歌曲童谣吟诵、角色扮演、英语歌曲演唱、词汇考级、听力考级、作业展评等进行等级评定。四到六年级可以分阶段、有选择地设置英语书写、美文诵读、配音、模拟表演、情景描述、词汇考级、听力考级、作业展评等学习项目展开过程等级评定;期末测试以听力、语音、书写、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书面表达等书面测试项目为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质量测评的形式
要以多元的形式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口试与笔试结合、项目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生评与师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语言学习应强调过程的体验与生活的运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日常学习表现进行考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纳入学期总评。特别是表现性任务,如手工制作英语作品、模仿秀、用英语完成调查活动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某些日常问题(列出一份购物清单)等都值得采纳。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有代表性的事实进行客观描述。
(四)命题与分析的要求
一学期只举行一次期末测试,平时考查属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重在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命制试题时要强调科学性、做到能力立意,既突出重点又覆盖全面,要注意试题的题量、效度、信度和区分度,总体难度值控制在0.90——0.85之间,其中易、中、难题分布比例三年级为9 :0.5 :0.5;
四、五年级为8 :1.5 :0.5;六年级为8 :1 :1。测评后要认真做好试卷的评阅工作,及时对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每学期写出一份期末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对教与学作出恰当评价,总结经验,反思改进;对学生的考查情况要进行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不能用校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评析。
第二篇: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
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备课常规——
一、制订教学计划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 用书,了解本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树立“大语文”课程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包括:①班级情况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习惯等;②本 册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③提高本班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④后 20% 学生的学业帮扶措施;⑤安排教学进度,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教学具 体安排,包括课外阅读、语文活动、习作安排等内容。学期教学计 划开学后两周内上交。
2.制定习作教学专题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习作水平制定学期习作教学专题计划,内容有:①本学期习作教学的总体要求、习作重点和教学措施;②以表格形式列出学期课内外习作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习作教学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3.制定课外阅读、语文活动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实际制定学期语文活动计划,内容有:① 本学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要求和交流形式;②本学期开展的语文活动,以表格形式呈现具体内容。课外阅读、语文活动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具体课文的备课,要先做好以下工作:一读教材,了解单元学习目标,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觉,理清思路,品读语言并理解 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二做练习,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和课堂作业的要求,理解编者的意图,并先做一做;三查资料,关于课文的有关参考资料,如作者、写作背景、拓展材料等;四想 过程,了解各层次学生学习本课的学情基础,关键学习活动等。在 此基础上,编写课时教学方案。
1.确定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 明确具体,1 关注语文学科核心能力培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渗透。
(2)突出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能力,突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2.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逻 辑,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学语文。具体要求:
(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突出年段学习目标,以学习语 言文字运用为重点,根据年段目标与教材特点,联系学情,落实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不同层级的目标。
(2)根据学情确定重点指导内容。预测学生学习课文的的兴趣点或情感触发点,选准教学的切入点,突出重点,注重主问题与关键 学习活动设计,有对难点突破的设计,预设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引导方案。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不同课 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 技能训练,突出语文实践活动,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型。有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尝试在第三学段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改革。
(5)具体课型备课要求参见上课常规。
3.设计作业和板书根据学习活动的过程和需要,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板书设计 体现本课教与学的思路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可操作性。板书设计可以 参考《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精选》(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编)。
三、其他
1.提前备课,认真写好教学方案,教龄五年内(含五年)教师 和第一次使用本册教材的教师必须写详案。精品教案还要包括课文解读、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等,每学期至少一篇,逐步积累自己的优秀教案作品(教学设计格式参考附件 1)。
2.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至少集体备课两次。集体备课采 取个人备课2 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3.教学反思篇数不少于备课数的20%,一学期上交一个详细的 教学反思课例。备课情况具体检查方式由各县(市、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上课常规——
一、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合理。目标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中高年级教学培养学生 掌握语言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应用的实际效果,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小学 1-2 年级重点关注学 生掌握拼音、识字、朗读等基础内容;3-4 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 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 年级重点 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增加优秀传统 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调 控有序,反馈评价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4.教学思路清晰。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 点,精心预设问题。环节简化,板块清晰。教学方法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与基本方法,体现启发性、灵活性与操作性。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5.教学过程体现“以学为主”。让学生有较充裕的学的过程,突出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一学段要保证每节课的写 字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其他年段每天的语文课至少安排 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阅读课上每位学生每节课读书时间总量不少 10 分钟,读书方式多样。根据学情合理安排学生自主研读探究或合作交流。能根据年段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练习。
6.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方法的习得。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关注全员参与。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指 导,调动全3 体学生全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8.注重教学生成。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
9.灵活运用教学技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速度恰当,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能根据教 学实际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
10.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能力、方法与语言积累,情 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二、具体课型要求 1.拼音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讲求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
(2)充分用好课文情景图和语境歌,在拼读和读准上下功夫。读 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常用音节,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不听写,不默写,不给汉字注音。一年级下 册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不默写。采取多种方 法化解拼音教学的难点,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自豪感。
(3)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时间确保一个半月,倡导在识字、阅读、生活中不断巩固汉语拼音。不提倡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就进 行“拼音过关”测试,建议在学期中期进行。把学习拼音和读儿歌、读韵文、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结合起来,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巩固形式要多样。
(4)对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写法的掌握应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 认读,能写的可以鼓励。不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抄写。
(5)拼音部分出现的汉字只要求认识,能认读,了解词的大概意思即可。通过多种形式,多次出现,让学生整体认记,一般不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抄写或默写。
2.识字、写字教学
(1)准确把握现行教材中“生字表一”“生字表二”的不同要求,对只要求认的字词不提出写的要求。(2)识字教学要注重让学生在游戏、表演、比赛等活动中,在语境和情境中识字。不过早要求单个生字认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阅读和查字典等来认识生字,多采用趣味活动等方式来复现生字。
(3)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感受汉字之美,培 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组词一般要求写常用词,避免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脱离、一味求多的现象。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主动识字的愿望。
(4)注重写字指导,要写的字应注意音、形、义的联系,引导学 生读田字格中的字,不必过细分析字形,难写的字教师要范写,加 强对汉字的审美指导。保证写字时间,对难写的字要做针对性的范写指导,有展示和讲评的环节。
(5)充分利用田字格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来帮助书写。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字写 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良好的写 字习惯。注重面批指导,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和成功感。指导学 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书写中增强 练字意识,提高书写质量。
3.阅读教学
(1)教学目标恰当,教学内容简洁。教材处理能根据语文教育特 点和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取舍恰当。
(2)教学过程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学的活动。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上作精要点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阅 读感受。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以模式化的解 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3)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凸现语文本体。注重朗读、积累、诵读、静心默读、圈点批注、品词品句、背诵、复述等方式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和内化语言。
(4)关注学情,注重课堂有效生成。掌握学情,激励全体学生积 极思维,踊跃发言,全程参与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5)结合学段特点进行阅读策略、学习方法等指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获5 得一定的语文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4.习作(写话)教学
(1)根据各学段习作目标,把握目标序列,明确指导重点。1-2 年级训练学生文字表达意思清楚、通顺规范。3-4 年级引导学生尝试 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注重写作的条理性。5-6 年级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构建文章框架,做到较为熟练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2)习作内容要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减少学生习作束缚。加强随文练笔,强化有序表达,灵活进行模仿训练。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激发写作兴趣,丰富习作形式。
(3)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唤醒生活体验,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动笔,有充裕的习作时间,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
(4)丰富习作讲评形式,注重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交流和评,在讲评中突出对习作的具体指导。一学期至少有一次对学生的作文面批。
(5)多鼓励,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多用宽容、激励的态度评价 学生的写话,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敢于交流、自行修改的习作习惯 和能力。
5.口语交际教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符合学生实际,明确、合理、可操作性强。(2)口语交际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可交流性,使学生有话说。(3)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想说、敢说,培养学生的交际礼仪和习惯。(4)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
(5)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
6.语文综合性学习
(1)体现活动性。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2)体现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3)体现开放性。开放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评价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实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内容
(1)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体。课后习题和课堂作业本上的大部分 内容应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完成,课外练习可以由教师精选或师生共同选择合适的内容,不随意使用教辅资料。书面作业力求少而精。课外作业要紧扣学段要求和教材内容做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性、实践性、情趣性、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有基本型作业、拓 展型作业、创造型作业、准备型作业等不同类型。不布置机械抄写、枯燥乏味和题海苦练的作业。要配合教学开展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参观、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作 业内容可参考《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设计精选》一书(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编)。
(2)让课外阅读成为最重要的作业。要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最重 要的作业,根据年段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爱阅读”活动。小学 1-2 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重点阅读 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阅读量不少于 5 万字;3-4 年级推荐不 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 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阅读量不少于 40 万字;5-6 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在阅读的基础上强化习作、语文活动等综合性作业,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阅读量不少于 100 万字。各校要 逐步建立本校“爱阅读”阶梯书目。
2.作业的形式
作业形式要多样,从作业的时间角度考虑,可以安排即时作业 和长时性专题作业相结合;从作业承担者角度考虑,可以安排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等不同的作业;从作业兴趣角度分 析,可以考虑把传统的单一性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样化作业相结合等。
二作业批改与辅导
1.作业指导。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 书写整洁、独立思考、及时检查、订正错误的习惯。对学生作业的 书写应有明确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书写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养成少用或尽量不用橡皮的习惯。2.作业批改。教师应对学生语文作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作必要 的监控,培养按时保质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批改要认真、及时。批改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重点作业精批细改。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到面批和针对性的辅导。所有作业均需进行 书写与作业质量的等级评价。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作业有困难的学 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分别给以教育帮助和指导。(见附件 2:作业内 容及批改参考要求)
3.作业讲评。作业本有发必收,有收必改。认真做好作业讲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 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
——评价常规——
一、评价内容与形式 1.评价内容
质量测评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体现语文课程目标 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 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1-2 年级不进行期末试题式纸笔测验,以学校进行语文学习项目的过程评价为主,对拼音、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外阅读、作业展评等学习项目进行等级评定(参考附件 3《温州市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学业质量项目评价方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6 年级对书写、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业展评等项目进行过程性考查评定,期 末测试以基础积累、阅读理解、习作表达等书面测试项目为主,也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年级教材重点进行专题项目测试。
2.评价形式质量测评要加强针对性,采取口试与笔试结合、单项评价与综评价结合、生评与师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 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考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并纳入学期总评。根据需要,也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测8 评结果进行分 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成果。
二、命题要求
质量测评的笔试命题要注意试题的科学性,试题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试卷题量和难度适宜,要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不出现怪题、偏题,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控制在 0.85~0.9。校内阶段性检测应由本校教师命题,期末测试可采用上级有关教研部门提供的抽测试题。
三分析与反馈
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改 进教学。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不能用对答 案的方法代替讲评。每学期写出一份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对教 与学作出恰当评价,并提出学习改进的意见。
第三篇: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
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试行)
一、备课常规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过程是教师充分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搜集信息,弄清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样学,创造性地设计目标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备课不仅仅是备好一节课,不等于只写教案,还包括有效实施学期语文课程的谋划过程。
(一)制订教学计划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学习课标、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了解本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包括:①班级情况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习惯等;②本册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③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提高本班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措施;④安排教学进度,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教学具体安排,包括课外阅读、语文活动、习作安排等内容。学期教学计划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上交。
2.制定习作专题教学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习作水平制定学期习作教学专题计划,内容有:①本学期习作教学的总体要求、习作重点和教学措施;②以表格形式列出学期课内外习作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习作教学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3.制定课外阅读、语文活动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实际制定学期语文活动计划,内容有:①本学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要求和交流形式;②本学期开展的语文活动。中低年级如看图编故事、词语接龙、一字开花、表演猜词、故事会、朗诵会等;高年级如成语接龙、即兴演讲、诗词诵读、对对子、课本剧表演、习作专辑展览等,以表格形式呈现具体内容。课外阅读、语文活动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具体课文的备课,要先做好以下工作:一读教材,了解单元学习目标,读懂课文,理清思路,品读语言并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二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出自己的感觉;三做练习,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和课堂作业的要求,理解编者的意图,并先做一做;四查资料,关于课文的有关参考资料,如作者、写作背景、拓展材料等。五备教法,包括备学生(了解本班各层次学生学习本课的学情基础),备学法,课时的分配,主问题的设计,学习难点的突破等。在此基础上,编写教案。
1.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具体要求:
①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实际和本课教学要求,体现三维目标,落实学生的识字、写字、朗读、积累、背诵等要求。
②学习重点突出,突破难点。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能力,突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2.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具体要求:
①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板块,化教为学。年段学习目标突出,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根据年段目标与教材特点,联系学情,体现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不同层级的目标。
②根据学情确定重点指导内容。预测学生学习课文的的兴趣点或情感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选准教学的切入点,注重主问题与关键学习活动设计,突出重点,有对难点突破的设计,预设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引导方案。③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重视读写结合,突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
(三)其他
1.提倡提前一周备课,认真写好教学方案,教龄五年内教师和第一次使用本册教材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②课时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教学过程;⑤作业或活动设计;⑥板书设计。精品教案还要包括教材解读、设计理念和重要环节的设计意图等,每学期至少一篇,积极积累自己的优秀教案作品。
2.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至少集体备课两次。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具体检查方式由各县(市、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二、上课常规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充分做好上课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相关教具等,提前到达教室候课,指导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按时上下课。在上课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做到以下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合理。让学生有较充裕的学的时间和过程,如读书时间、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第一学段要保证每节课的写字时间不少于10分钟,其他年段每天的语文课至少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材料,组织听说读写语言实践活动,所选的语言材料与活动形式,跟学习目标一致,突出重难点。
3.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调控有序,反馈评价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4.教学思路清晰。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预设问题。环节简化,板块清晰。教学方法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与基本方法,体现启发性、灵活性与操作性。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5.教学过程遵循语文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体现“以学为主”。突出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每位学生每节课读书时间总量不少于10分钟,读书方式多样。根据学情合理安排学生自主研读探究或合作交流。
6.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方法的习得。重视写字教学和课堂练笔。能根据年段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练习时间。
7.关注全员参与。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指导,调动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8.注重教学生成。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
9.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速度恰当,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能根据教学实际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
10.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能力、方法与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二)具体课型要求 1.拼音教学(1)汉语拼音教学讲求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
(2)充分用好课文情景图和语境歌,在拼读和读准上下功夫。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常用音节,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不听写,不默写,不给汉字注音。一年级下册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不默写。采取多种方法化解拼音教学的难点,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自豪感。
(3)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时间确保一个半月,倡导在识字、阅读、生活中不断巩固汉语拼音。不提倡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就进行“拼音过关”测试,建议在学期中期进行。把学习拼音和读儿歌、读韵文、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结合起来,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巩固形式要多样。
(4)对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写法的掌握应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认读,能写的可以鼓励。不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抄写。
(5)拼音部分出现的汉字只要求认识,能认读,了解词的大概意思即可。通过多种形式,多次出现,让学生整体认记,一般不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抄写或默写。
2.识字、写字教学
(1)准确把握现行教材中“生字表一”“生字表二”的不同要求,对只要求认的字词不提出写的要求。
(2)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注重让学生在游戏、表演、比赛等活动中,在语境和情境中识字。不过早要求单个生字认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阅读和查字典等来认识生字,多采用趣味活动等方式来复现生字。
(3)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感受汉字之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组词一般要求写常用词,避免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脱离、一味求多的现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主动识字的愿望。
(4)注重写字指导,要写的字应注意音、形、义的联系,引导学生读田字格中的字,不必过细分析字形,难写的字教师要范写,加强对汉字的审美指导。保证写字时间,对难写的字要做针对性的范写指导,有展示和讲评的环节。
(5)充分利用田字格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来帮助书写。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字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注重面批指导,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和成功感。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质量。
3.阅读教学
(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简洁。教材处理能根据语文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重视朗读背诵等基本训练,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逐步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低段以学习朗读、积累语言、识字为主,中段以感受语言形象,丰富语言积累,掌握阅读方法为主,高段以领悟语言规律,体会表达效果,从读学写为主。
(2)教学过程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学的活动。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上作精要点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3)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凸现语文本体。注重朗读、积累、诵读、静心默读、圈点批注、品词品句、背诵、复述等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和内化语言。第一学段保证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第二学段注意默读静思和发表见解的引导,第三学段保证学生阅读批注和课堂练笔的时间。
(4)关注学情,注重课堂有效生成。掌握学情,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全程参与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5)结合学段特点进行阅读策略、学习方法等指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4.习作(写话)教学
(1)根据各学段习作目标,把握目标序列,明确指导重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方法的实践。
(2)习作内容要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减少学生习作束缚。加强随文练笔,强化有序表达,灵活进行模仿训练。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激发写作兴趣,丰富习作形式。
(3)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唤醒生活体验,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动笔,有充裕的习作时间,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
(4)丰富习作讲评形式,注重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交流和评价,在讲评中突出对习作的具体指导。
(5)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习作,多鼓励,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敢于交流、自行修改的习作习惯和能力。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5.口语交际教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符合学生实际,明确、合理、可操作性强。
(2)口语交际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可交流性,使学生有话说。(3)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想说、敢说,培养学生的交际礼仪和习惯。(4)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
(5)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
6.语文综合性学习
(1)体现活动性。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2)体现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3)体现开放性。开放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评价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实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是反馈有效教学和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参照,是引导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
(一)作业布置 1.作业的内容
①内容紧扣“四个方面”。作业内容包括常规作业与语文实践活动。常规作业是每个孩子每天或每周要做的语文作业,如朗读、练字、课外阅读、写日记、作读书笔记、听新闻、与教材学习配套的作业等。语文作业要体现语文本体,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根据听说读写练习的不同特点和难易程度作出科学安排。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要考虑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书面作业力求少而精,内容新颖,题型灵活,难度有针对性,能力有系统,避免重复单调的机械抄写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要配合教学经常开展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办小报、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作业内容可参考《温州市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设计》(上、下册)一书。②设计体现“六个性”。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体,课文后的习题大部分内容应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完成,课外练习可以由教师精选或师生共同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业要紧扣学段要求和教材内容做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性、实践性、情趣性、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有基本型作业、拓展型作业、创造型作业、准备型作业等不同类型。不布置机械抄写、枯燥乏味和题海苦练的作业。
③重点突出学段目标。要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最重要的作业。第一学段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重点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可以适当增加阅读感悟类作业,提高阅读能力,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可在阅读的基础上强化习作、语文活动等综合性作业,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2.作业的形式
作业形式要多样,从作业的时间角度考虑,可以安排即时作业和长时性专题作业相结合;从作业承担者角度考虑,可以安排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等不同的作业;从作业兴趣角度分析,可以考虑把传统的单一性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样化作业相结合等。
3.作业的时间
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不同的分层和弹性作业。课内作业力争在课堂完成。课外作业要严格控制时间: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
(二)作业辅导
1.作业书写。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及时检查、订正错误的习惯。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应有明确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书写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养成少用或尽量不用橡皮的习惯。
2.作业收发。作业本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优秀个案,并给予展示和分析。
3.作业批改。教师应对学生语文作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作必要的监控,培养按时保质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批改要认真、及时。批改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重点作业精批细改,部分高年级作业允许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到面批和针对性的辅导。所有作业均需进行书写与作业质量的等级评价。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分别给以教育帮助和指导。
4.作业讲评。认真做好作业讲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
附件:作业内容及批改要求(供参考)■抄写本
1.一至二年级:用hb的铅笔写;三至六年级:用蓝黑钢笔书写。2.及时批改,做书写和质量的等级评定。■课堂作业本
1.书写。一到三年级学生可用铅笔完成,四至六年级学生用蓝黑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完成。2.批改。作业本要及时批改,教师批改时,正确的打“√”,错的可划横线,待学生作业订正后,再在该处打“√”,针对学生的书写情况和正确率分别打等级。对于学生的错题,教师要及时反馈,对于一些共性的错误,教师应作重点讲解。
■练习本
1.学生的练习本可统一,簿面保持整洁美观。
2.练习本要分好类别,专类专用,如:听写本、课堂练习本、读书笔记等。■习作 1.数量。
一、二年级写话训练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三至六年级除完成单元习作外,从教学实际出发,可多进行片段练笔。
2.作文誊写要求。作文本的第一页是目录,写每一次的作文题目及所得的成绩。三年级学生可以用铅笔,四至六年级学生一律用蓝黑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
3.批阅要求。凡大作文,教师必须认真批阅,每篇做到有总批,四分之一的文章有眉批,修改符号要规范。作文批改要发现学生的优点,以鼓励为主,阅后要给予书写情况和质量等第的评价,做好作文讲评。
四、质量测评
质量测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实施,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发展。
(一)质量测评的内容。
质量测评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一、二年级不进行期末试题式纸笔测验,以学校平时进行语文学习项目的过程评价为主,对拼音过关、汉字书写、识字、朗读背诵、课外阅读、讲故事、作业展评等学习项目进行等级评定(参考《温州市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学业质量项目评价方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三至六年级平时对汉字书写、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业展评等项目进行等级考查评定,期末测试以汉字书写、基础积累、阅读理解、习作表达等书面测试项目为主,也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年级教材重点进行专题项目测试,命题体现“能力为重”。
(二)质量测评的形式。
质量测评要切实加强针对性,可以采取口试与笔试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生评与师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结合。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考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纳入学期总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成果。
(三)命题问卷与分析的要求。
质量测评的笔试一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测试。命题要注意试题的科学性,试题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试卷题量和难度适宜,要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不出现怪题、偏题,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85~0.9。校内阶段性检测应由本校教师命题,期末测试可采用上级有关教研部门提供的抽测试题。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改进教学。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讲评。每学期写出一份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对教与学作出恰当评价,并提出学习改进的意见。
第四篇:温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温州市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试行)
一、备课常规
备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两项内容。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特制订本细则。
(一)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要认真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拓宽教材研读视野,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合理划分课时,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情况。
2.教学具体措施。依据教学内容及学情,结合上学期教学对象的质量分析,提出全面提升质量的教学具体措施。
3.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各单元、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数、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课时方案
设计课时方案前要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材脉络,研究学生,科学的分析学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技术手段。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能力状况等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2.关于教材处理
教师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改变、拓展和补充,使数学课堂丰盈而充满活力 3.关于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的拟订必须建立在教材研读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课时目标设置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及达成,同时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4.关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选择 教师要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灵活、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要特别注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准确把握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5.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优秀的教学过程设计应是一种框架,一种指向,能够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撰写时,关于流程设计方面可以简略,但对有些学习内容的引用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则要详细备案。(1)课前导学设计。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作必要的课堂前测。
(2)关键问题设计。数学问题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源泉,关键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教学指导策略。
(3)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重点突出学习的过程,体现学法的指导。
(4)课堂练习设计。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精心设计练习,体现练习的趣味性、针对性、开放性和应用性,使其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6.关于教学反思的撰写
反思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状况,从学的角度反思老师的教,并对教案进行适当的修改与完善。
二、上课常规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和反思,自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在上课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教学氛围要和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采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或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力求做到全程、全员参与。
2.教学语言要规范。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准确、简练,要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激励性。
3.学生主体要突出。倡导先试后讲,顺学而导,反对满堂灌以及满堂问。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中要指导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4.关键活动要实效。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动静搭配,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提出问题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讨论等环节的安排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实效。
5.习惯培养要注重。从“听、说、想、练”等方面入手,培养认真勤奋、学会倾听、善于从多角度独立思考、有根有据的说理、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等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同时,能力和习惯都得到相应地发展。
6.辅助手段要适宜。板书要准确无误,力求有条理,突出重点。作图要规范、科学,图像清晰。课堂要充分有效地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具、学具,增加直观性,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用活用好多媒体课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具体课型要求 1.新授课
(1)引入新知要简洁明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要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已知探究未知,揭示矛盾。
(2)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究价值和思维含量的探究问题,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空,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自主建构新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重点教学内容和关键部分进行“精讲点拨”,做到“到位而不越位”。(3)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切入重点要快,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去突破教学重难点。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学生做课堂作业时,应注意巡视,适当进行个别辅导。2.练习课
(1)练习课应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但要防止无重点的满堂练,教师要适当启发指导、设置疑问、分析讲解,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练习和交流时间,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
(2)教师要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对每一道习题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发挥习题的价值。练习形式要多样,可采用书面练习、口头练习与实践操作练习等相结合的练习形式,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
(3)练习课要注重解题后的反思与小结,鼓励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3.复习课
(1)复习课应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促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重视查漏补缺,教师应鼓励与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注重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和谐发展。
(2)复习课要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的错例资源开展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自主反思错例,再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与比较,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作业布置和批改常规
作业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改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平台。为促进教师加强对作业布置、批改、辅导的研究,特制订本常规。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布置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作业习题可以从作业本、课本练习中精选或自行设计,要体现“适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除书面作业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
2.注重减负提质,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课堂作业:要保证不少于10分钟时间;课外作业:1-2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一般不留书面作业,3-4年级课外书面作业时间以30分钟内为宜,5-6年级课外书面作业以40分钟内为宜。
3.要注意作业分层,不能长期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完成同样分量和难度要求的作业,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作业要格式规范,字迹工整,整洁美观。一至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作业,三年级逐步过渡到用圆珠笔或水笔书写,四至六年级要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二)作业批改
1.教师对规定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原则上当天批改完毕。
2.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准确、细致,应明确错误,留有批改痕迹,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题。重视作业的二次批改。对学困生应坚持多些面批。
3.作业评价宜采用等级制度,以激励为主,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写上激励性评语。
4.在批改作业时要重视对典型错误地摘录、归类和整理,建立学生错题册,分析原因,改进教学。对作业中有共性的错误,应在全班讲评,指导纠正。
(三)作业辅导与讲评
1.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课后。要重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2.教师要重视个别辅导,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及时辅导与讲评。重视对后20%学生的个别辅导。
四、质量测评常规
质量测评既是小学阶段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课堂变革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1.测评项目。测评项目包括平时作业情况、学习习惯、课堂学力和阶段性测评等内容的评价。在小学低年级倡导项目式学业评价,如口算过关、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等项目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可采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老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2.测评命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调整意见》的要求以及新教材的内容确定检测范围,注重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关注对学生学习六大核心问题的考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命题难易适度,题量适当,注重层次性、开放性,要紧扣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防止产生歧义,杜绝偏题、怪题。设计调查问卷,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
3.测评分析。科学分析测评数据,既注重学业成绩的分析,更要关注学业负担、师生关系、学习动机、高层次认知等方面分析,力求以测促教。备好和上好试卷讲评课,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讲评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测评反馈。测评后要及时反馈。使用在省学籍管理平台后台中的“学生综合学业素质评价报告单模板”全面反馈学生综合情况,让学校、老师、家长科学的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严禁按成绩给学生排名。
5.测评管理。课堂变革试点学校可结合本校课改实际开展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在质量测评中可以自行设计评价项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但需报县级教研部门备案。
第五篇:温州市小学语文教学常规
——备课常规——
一、制订教学计划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了解本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树立“大语文”课程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包括:①班级情况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习惯等;②本册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③提高本班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④后20%学生的学业帮扶措施;⑤安排教学进度,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教学具体安排,包括课外阅读、语文活动、习作安排等内容。学期教学计划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上交。
2.制定习作教学专题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习作水平制定学期习作教学专题计划,内容有:①本学期习作教学的总体要求、习作重点和教学措施;②以表格形式列出学期课内外习作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习作教学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3.制定课外阅读、语文活动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实际制定学期语文活动计划,内容有:①本学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要求和交流形式;②本学期开展的语文活动,以表格形式呈现具体内容。课外阅读、语文活动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具体课文的备课,要先做好以下工作:一读教材,了解单元学习目标,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觉,理清思路,品读语言并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二做练习,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和课堂作业的要求,理解编者的意图,并先做一做;三查资料,关于课文的有关参考资料,如作者、写作背景、拓展材料等;四想过程,了解各层次学生学习本课的学情基础,关键学习活动等。在此基础上,编写课时教学方案。
1.确定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明确具体,关注语文学科核心能力培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渗透。
(2)突出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能力,突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2.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学习学习的心理逻辑,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学语文。具体要求:
(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突出年段学习目标,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重点,根据年段目标与教材特点,联系学情,落实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不同层级的目标。
(2)根据学情确定重点指导内容。预测学生学习课文的的兴趣点或情感触发点,选准教学的切入点,突出重点,注重主问题与关键学习活动设计,有对难点突破的设计,预设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引导方案。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突出语文实践活动,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型。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尝试在第三学段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改革。(5)具体课型备课要求参见上课常规。
3.设计作业和板书。根据学习活动的过程和需要,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板书设计体现本课教与学的思路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可操作性。板书设计可以参考《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精选》(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编)。
三、其他
1.提前备课,认真写好教学方案,教龄五年内(含五年)教师和第一次使用本册教材的教师必须写详案。精品教案还要包括课文解读、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等,每学期至少一篇,逐步积累自己的优秀教案作品(教学设计格式参考附件1)。
2.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至少集体备课两次。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3.教学反思篇数不少于备课数的20%,一学期上交一个详细的教学反思课例。备课情况具体检查方式由各县(市、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上课常规——
一、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合理。目标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中高年级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应用的实际效果,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小学1-2年级重点关注学生正确掌握拼音、笔顺、握笔姿势等基础内容;3-4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调控有序,反馈评价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4.教学思路清晰。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预设问题。环节简化,板块清晰。教学方法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与基本方法,体现启发性、灵活性与操作性。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5.教学过程体现“以学为主”。让学生有较充裕的学的过程,突出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一学段要保证每节课的写字时间不少于10分钟,其他年段每天的语文课至少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阅读课上每位学生每节课读书时间总量不少10分钟,读书方式多样。根据学情合理安排学生自主研读探究或合作交流。能根据年段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练习。
6.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方法的习得。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关注全员参与。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指导,调动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8.注重教学生成。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
9.灵活运用教学技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速度恰当,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能根据教学实际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
10.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能力、方法与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二、具体课型要求 1.拼音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讲求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
(2)充分用好课文情景图和语境歌,在拼读和读准上下功夫。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常用音节,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不听写,不默写,不给汉字注音。一年级下册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不默写。采取多种方法化解拼音教学的难点,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自豪感。
(3)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时间确保一个半月,倡导在识字、阅读、生活中不断巩固汉语拼音。不提倡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就进行“拼音过关”测试,建议在学期中期进行。把学习拼音和读儿歌、读韵文、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结合起来,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巩固形式要多样。
(4)对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写法的掌握应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认读,能写的可以鼓励。不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抄写。
(5)拼音部分出现的汉字只要求认识,能认读,了解词的大概意思即可。通过多种形式,多次出现,让学生整体认记,一般不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抄写或默写。
2.识字、写字教学
(1)准确把握现行教材中“生字表一”“生字表二”的不同要求,对只要求认的字词不提出写的要求。
(2)识字教学要注重让学生在游戏、表演、比赛等活动中,在语境和情境中识字。不过早要求单个生字认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阅读和查字典等来认识生字,多采用趣味活动等方式来复现生字。
(3)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感受汉字之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组词一般要求写常用词,避免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脱离、一味求多的现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主动识字的愿望。
(4)注重写字指导,要写的字应注意音、形、义的联系,引导学生读田字格中的字,不必过细分析字形,难写的字教师要范写,加强对汉字的审美指导。保证写字时间,对难写的字要做针对性的范写指导,有展示和讲评的环节。
(5)充分利用田字格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来帮助书写。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字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注重面批指导,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和成功感。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质量。
3.阅读教学
(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简洁。教材处理能根据语文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重视朗读背诵等基本训练,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逐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1-2年级以学习朗读、识字、积累语言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3-4年级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内容,丰富语言积累,掌握阅读方法为主,5-6年级注意篇章整体阅读,品读重点段落,基本理解作品内涵。
(2)教学过程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学的活动。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上作精要点拨,鼓励学生大胆 6
提出不懂的问题,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3)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凸现语文本体。注重朗读、积累、诵读、静心默读、圈点批注、品词品句、背诵、复述等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和内化语言。第一学段保证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第二学段注意默读静思和发表见解的引导,第三学段保证学生阅读批注和课堂练笔的时间。
(4)关注学情,注重课堂有效生成。掌握学情,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全程参与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5)结合学段特点进行阅读策略、学习方法等指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4.习作(写话)教学
(1)根据各学段习作目标,把握目标序列,明确指导重点。1-2年级训练学生文字表达意思清楚、通顺规范。3-4年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注重写作的条理性。5-6年级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构建文章框架,做到较为熟练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2)习作内容要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减少学生习作束缚。加强随文练笔,强化有序表达,灵活进行模仿训练。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激发写作兴趣,丰富习作形式。
(3)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唤醒生活体验,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动笔,有充裕的习作时间,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
(4)丰富习作讲评形式,注重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交流和评价,在讲评中突出对习作的具体指导。一学期至少有一次对学生的作文面批。
(5)多鼓励,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多用宽容、激励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写话,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敢于交流、自行修改的习作习惯和能力。
5.口语交际教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符合学生实际,明确、合理、可操作性强。(2)口语交际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可交流性,使学生有话说。(3)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想说、敢说,培养学生的交际礼仪和习惯。(4)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
(5)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
6.语文综合性学习
(1)体现活动性。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2)体现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3)体现开放性。开放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评价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实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内容
(1)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体。课后习题和课堂作业本上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完成,课外练习可以由教师精选或师生共同选择合适的内容,不随
意使用教辅资料。书面作业力求少而精。课外作业要紧扣学段要求和教材内容做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性、实践性、情趣性、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有基本型作业、拓展型作业、创造型作业、准备型作业等不同类型。不布置机械抄写、枯燥乏味和题海苦练的作业。要配合教学开展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参
观、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作业内容可参考《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设计精选》一书(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编)。
(2)让课外阅读成为最重要的作业。要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最重要的作业,根据年段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爱阅读”活动。小学1-2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重点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推荐不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在阅读的基础上强化习作、语文活动等综合性作业,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各校要逐步建立本校课外阅读阶梯书目。
2.作业的形式
作业形式要多样,从作业的时间角度考虑,可以安排即时作业和长时性专题作业相结合;从作业承担者角度考虑,可以安排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等不同的作业;从作业兴趣角度分析,可以考虑把传统的单一性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样化作业相结合等。
二、作业批改与辅导
1.作业指导。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及时检查、订正错误的习惯。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应有明确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书写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养成少用或尽量不用橡皮的习惯。
2.作业批改。教师应对学生语文作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作必要的监控,培养按时保质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批改要认真、及时。批改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重点作业精批细改。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到面批和针对性的辅导。所有作业均需进行书写与作业质量的等级评价。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分别给以教育帮助和指导。(见附件2:作业内容及批改参考要求)
3.作业讲评。作业本有发必收,有收必改。认真做好作业讲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
——评价常规——
一、评价内容与形式 1.评价内容
质量测评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1-2年级不进行期末试题式纸笔测验,以学校进行语文学习项目的过程评价为主,对拼音、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外阅读、作业展评等学习项目进行等级评定(参考附件3《温州市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学业质量项目评价方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6年级对书写、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业展评等
项目进行过程性考查评定,期末测试以基础积累、阅读理解、习作表达等书面测试项目为主,也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年级教材重点进行专题项目测试。
2.评价形式
质量测评要加强针对性,采取口试与笔试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生评与师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考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并纳入学期总评。根据需要,也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成果。
二、命题要求
质量测评的笔试命题要注意试题的科学性,试题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试卷题量和难度适宜,要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不出现怪题、偏题,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85~0.9。校内阶段性检测应由本校教师命题,期末测试可采用上级有关教研部门提供的抽测试题。
三、分析与反馈
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改进教学。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讲评。每学期写出一份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对教与学作出恰当评价,并提出学习改进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