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6:4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篇: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论文摘要:语文,我们母语教育的支柱学科。其教学现状不理想的状态却让人无法释怀,究其根源,语文课堂教学大而空问题不容忽视。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手段时髦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等问题,其实都是与教师未能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关。因此,把握准教学目标,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重要保证。强调树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学目标的概念、功能及制定的原则入手,强化目标意识,谈了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方法等问题,强调了树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 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状态的预先设定,是引领教师推进教学的行灯,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仍常常被忽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首先和有些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明、不简、不适等有关。更有甚者,有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根本没有目标可言,天马行空,任其发挥。由于失去了教学目标的约束,一部分教师的公开课上得自由而散漫,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背后彰显出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既与部分教师错误的思想观念有关,更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误解有关。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语文教学瓶颈的基点在于准确把握并制定有效地教学目标。

一、强化目标意识,理性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因为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改革,不管怎么改,怎么创新,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个目标和方向就是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各方面。

(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具体地说,它有以下五大功能:

1、导向功能

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所以,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2、控制功能

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作为一种约束力量,把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共同奋斗。

3.激励作用

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4、中介功能

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还表现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各个因素发生关系,主要通过教学目标。这是因为,正是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功能系统,并使各个因素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发挥各自的作用;某种教材之所以可用,某种技术手段之所以可用,是因为他们能够为实现已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可以说,正是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行。

5.评价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既是师生双方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依据、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评定学生学习结果是否达到特定标准的客观依据,还是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的客观尺度。评价语文教学质量的测评体系以教学目标体系为客观依据,就能避免语文考核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教学评价科学化。

(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五条原则:

1、科学化原则

编制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要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还要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总目标、不同学段的阶段目标的要求,并使其在每一个具体目标中得到体现。

2、系统化原则

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按照单元、分阶段、分学期、分年级的语文知识内容和能力训练的体系,使每篇课文、每次作文、每个单元、每册教材的教学目标都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使众多的课时教学目标有层次地实现语文学科的总目标。

3、具体化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具体化、细节化,对教学内容覆盖面要大。应把语文目标体系中规定的每一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分解化为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4、行为化原则

制定语文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到目标描述的行为化。在语文学科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来体现的,是可用语言来表现的,一般应是

5、动态化原则

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教学中师生双方都不能静止地束缚在教学目标的模式中,使个性得不到施展。教学中,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特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对预设的教学目标作必要补充、调整,使教学目标得以完善,所以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应留有余地,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为好。可观察到的。运用行为描述形式来编制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表现。

二、研读新课标,理清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

1.整合“三个维度”,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标尺

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三个方面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新课标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就应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一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作出安排,做好引导;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2.协调“三个关系”,关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特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师要正确地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首先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隐性与外显性。由语文学科性质所决定,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内隐性和外显性。当然,教学目标的内隐与外显都是相对的,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不能为了使教学目标便于交流、测量与观测,而过分强调行为化目标的价值,也不能为了强调情感体验等内隐目标的重要,而排斥行为目标的价值。其次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越是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越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达成;越是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和情感发展目标,达成周期越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要具体、明确,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些目标允许在较长的时间内达成。再次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期性与非预期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预期性目标与非预期性目标的关系,不失时机地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任何教育机遇。

三、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设置课堂教学目标

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为我们准确把握和设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新思路。教学目标的确立,至少包括两个问题:一是解读教材,二是目标的具体设置。

第一,教材解读是设置目标和整合内容的基础,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完成与编者的对话,备课(教学设计)首先应在这方面花大力气。

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是“多维对话”(与文本、与学生、与同伴、与编者、与自我等)这些对话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限于篇幅,本文只对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作简单阐述。,1、与文本对话,就是我们常说的“研读教材”(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参、相关资源等),主要是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相关特色等。在多方收集教材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到透彻理解课文,才能获得对课文的深层次感受。而深刻与否,则在很大程度上与对价值取向的把握有关。用当代的哲学观念、时代精神重新诠释课文的价值取向是有效操作的基本要求。以国标本苏教版教材《金子》一课为例,如果我们对教材的解读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勤劳能致富”的 价值取向,在当代的视野中似乎说服力不强。自古以来,例如中国千百万农民不可谓不勤劳,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致富。看来,勤劳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光有勤劳还是不够的。课文中主人公彼得之所以能致富(终于找到“金子”),在于其冒险精神、创业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这些精神品质恰恰是当代中国崛起所必需的。因此,如果我们对该篇课文作这样的挖掘,就是符合当代哲学观念、时代精神的。

2、与编者对话是准确把握课文宗旨的重要方法,这是我们过去常常忽视的环节。

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在被创作出来之初,并不是为学生阅读而写的。而这些文章一旦进入“教科书系统“,就会多多少少的被加以改造,以适应学生阅读需要在小学语文中更是如此。并且,供学生阅读的”文本“在教科书的某一生态中(同一篇课文可以放入不同的单元)与在其他生态有不同的定位。而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无形之手”在操控,这就是教科书的编者。因此,与编者对话揣摩编者意图就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虽然采用了循环往复的结构,有一定的情节,读起来十分顺口,因而学生学起来很感兴趣。但如果我们只重视情节而忽视其他,那么,我们的教学只会停留在“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 巴”“小壁虎问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妈妈怎样教育它 ”这一层面上,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从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看,是要通过这样一则趣味童话,告诉读者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形状、特点和作用。所以,我们除了教给学生这些知识外,还应有机的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善于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从学生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认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不同个体对文本的解读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跟文本对话,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新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一方面去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我们的课时目标考虑较多的是教参,是考试的内容,是课文的内容,对教学对象考虑得少,对教学的导向性考虑得少,对教学方式考虑得少。过分的依赖教参限制了老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朝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

4.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强调可操作性。

就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看,目标的可实施性存在着问题,教学目标或流于肤浅,或过于繁杂,或目标与内容脱节。每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中,要做到有效教学,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明确集中,防止目标过于分散,要善于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解决好一两个问题。这样才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可实施性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可检验性和可操作性上,否则教学只能是空对空,谈不上效果。

第二,有效地教学目标的具体设置至少有两点要求。

1、要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更要突出语文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了解小学阶段课程的总目标,熟悉本学段教学目标。在制定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应依据本年段教学目标,想着上个年段教学目标,以便逐渐落实本年段目标,朝着更高年段目标前进,这样才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小学语文要唱好“八字经”:识(识字)、书(写字)、读(阅读)、记(积累)、说(口语交际)、写(习作)、法(学习方法)、习(学习习惯)。要强化语言学习,落实能力、方法、习惯的培养。

就一节课而言,我们比较赞同“简单语文”的观点,即简化头绪,目标单纯,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写。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2、要提出“三维”整合的、简而明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期中课时目标是最基础的教学目标。实践中,课文目标的设定常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三维割裂,机械地把教学目标分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未把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二是目标泛化,以诸如“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之类缺乏针对性的目标来代替具体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应全面观照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先根据特定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把握教学中“应该教学些什么”,进而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兴趣确定实际教学“需要教些什么”,是特定的教学目标只适应于特定的课题、特定的学生。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整体思考。既要考虑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达成度,又要着重思考在语文训练上让学生得到什么,还要想好实现目标的方法、策略。有位老师就《荷花》一课,提出以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美的情境,用朗读表达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对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上述教学目标,重视了识字学词——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学词是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找准了语言训练点——有感情的朗读,读中悟写、学写,既有明确的“三维”目标,又有对学习行为的描述——“在读中感受美的情境,用朗读表达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感悟作家笔下对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比较适当,切实可行。

又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考虑到这是一篇韵文,教学方式应以诵读为主;学生处于第一学段,应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学生即将进入第二学段,且学生语文能力较强,在字词的理解上课渗透一些“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要求;课文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应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探究和生活实践,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基于以上考虑,制定出三个具体的目标:(1)认识“植、粗”等14个生字,会写“已、准”等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植物妈妈、孩子、降落伞、铠甲、挂住、观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用词的准确性。(2)借助图像、实物进行阅读,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丰富语言积累。

著名的语文教师冯起德说:“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是检验教师素质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成为一堂课的指针和精髓,而不是出于一般应付的虚设,整个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应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诚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目标存在着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体现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艺术。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多少年来,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其间涌现了许多名家和流派。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特别是近年来语文新大纲、课程标准的相继出台,人们的期待更加迫切,而现实是否如人所愿?

在这里不妨先列举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教师行为:一味地放任自流与恪守“应试”;过于依赖课件与电教文盲;过于迷信模式与读写分家;过早地写与“轻负担”地读;重文轻感与生搬硬“道”(套)。分析以上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从教者没有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给每一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照葫芦画瓢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改革首先要从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开始,只有努力做一个主动学习型、勇于实践型、善于反思型、勤于积累型、敢于创新型教师,才会少些迷茫,多些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地走进新一轮课改,并使语文素质教育这面旗帜,在新一轮课改浪潮的探航中更鲜明与飞扬!

新世纪的人才,既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又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为适应新时期知识经济教育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符合课改新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路子。通过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创新教学的策略主要有:

一、要把握好“四个关系”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该如何体现新理念呢?这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尤其是还在使用老教材的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1.主体和主导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把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真正建构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敢于探究、勤于实践,在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中学会学习,以求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决不能削弱。削弱教师的作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形式就会流于形式或放任自流。因此,教师应牢牢掌握启发、点拨、调控的主动权,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2.继承和创新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强调教学创新。随着课改学习的深入,研究报告、小记者、小画家、小演员、电台主持人等纷纷在课堂舞台闪亮登场。这固然跳出了传统的教学框架,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放教学。这种新颖的语文课堂,开放的教学形式调控得好,的确会产生无与伦比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注意,保持最佳的求知状态;另一方面在感悟新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但我们也发现有的课堂只是形式上的创新。教学创新,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中的精髓。传统教学中,烦琐分析、满堂讲解、全堂听讲、机械抄写、政治说教,我们要摒弃;落实双基、品读感悟、培养能力、情感熏陶、德育渗透,我们要继承。在课程改革面前,既要吸收国外最先进的课程改革经验,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创造出一条适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的路子。

3.知识和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不能够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而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落实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因此,新课程新理念的课堂教学应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更新上,更加注重基础性学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即通过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来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4.求同和求异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就用进行求异训练。注重求异,并不否定求同。求同和求异是思维的两个翅,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求同,就是发展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就是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有所创造。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在关注学生求异思维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求同能力的培养。求同存异,方能丰满学生思维的双翼。

二、要构建学习化环境

“学习化环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手段,并具有“真实世界”的特征和能力的系统。它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上不是只专注于目标知识的呈现和传递,而是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学习化的环境,是指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具有更多的主动和自由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探索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和Internet的资源),综合各学科的知识,与同伴相互协作,或者在教师的支持与帮助下,完成意义建构,发展学生语言,提高语文的素养。

良好的语文学习化环境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共同营造的,在这样的一个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自由自主,积极主动,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提高,可持续学习的动力得到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型;(2)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有利于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构建学习化环境的基本策略:

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对学习化的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学习化环境的完整系列。1.教师——学习化环境的创设者。

(1)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化的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师主要应在两个方面下工夫。第一是营造一个安宁的、和谐的、物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感觉到心情舒畅,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情愫被放飞。第二是要营造一个具有“心理安全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两点在学习化环境的营造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两个方面都不能忽视。

(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是关键。语文课上,教师要突破“教教材”的局限,要将教材看成一个学习的载体,教师要想法设法提供与教学目标达成相关联的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具有三大特征:丰富性——培养学生汲取学习信息的能力和空间;关联性——以便学习方便地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生成性——以便学生从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不能光局限在课内,我们可以将课堂看成一个支点,从这个支点向校园、向课外发散,向儿童的经验回归。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带着继续学习的动力走向社会生活,走向大自然。

(3)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富有竞争性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班集体的学习功能才能充分被利用。同时要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长处,相互之间构建;第二、教师努力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强烈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第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欢乐。

2.学生——学习化环境的实现者。

在这一维度上,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学生乐学、能学、会学。

“乐学”就是指学生要喜欢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要让学生在学习本身中感觉到快乐,这样才有继续学习的动力,才会给终身学习展开一个前提。

“能学” 就是指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勇于实践,不怕失败,追求成功。

“会学” 就是指形成反思性的学习策略,不断提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水平。

三、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理念,应该树立起教师是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自主学习—发现质疑—讨论辨析—总结升华—发展探究”五步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比较适应新课程理念。

自主学习

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预习,是下面学习环节的准备,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尝试。自主学习能力不可能自然生成。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每一节有限的课时内自觉地、有意识地为促进学生走向独立自主、形成自主性学习而努力。

发现质疑

发现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讨论辨析

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过程。讨论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又是体现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组织好讨论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矛盾的展开和适时地结束,让学生留有余地回去思考。

总结升华

总结升华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系统。通过总结,让学生是在新形式中的升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探究

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通过发现探索就真正实现了学生能力的迁移。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上面所提到的“自主学习—发现质疑—讨论辨析—总结升华—发展探究”五步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只是各种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式,或者说是主导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下,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

四、要在研读中发展个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而研读正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的阅读、获取和运用,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研读是一种探索,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它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这就使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研读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使自己的个性获得最优发展。

那么,如何在研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1.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

研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当学生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的过程就愈是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师就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而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2.着力提倡感悟的独立性

研读是学生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必然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在研读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老师要珍视、尊重并大加鼓励的,正是这种个性差异的阅读感悟,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

在研读这种课堂模式中,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4.真诚尊重学习的选择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真诚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机会。由于学生长期按教师的指令学习,只会用划一的方式去学习,这必然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限制。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我们在进行研读时,就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目标、新理念、新内容、新教法最终将落实在课堂上。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观,让学生生命潜能爆放出熠熠生辉的火花。这应是我们当今小学语文教师所追求的。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朱媚 集龙学校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教学,更是对艺术的欣赏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目的变成了追求音乐的本色,它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寻求新的突破。作者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音乐新课程理念和音乐教学目标,并对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了介绍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做出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程理念,音乐课堂教学。

引言:

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正伴随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与实施,音乐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国家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的启动和使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音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小学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 学生是活动主体,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有效、自由的参与教学,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 只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利用学习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初次深入学习,对学生将来的音乐素养甚至是对艺术的理解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爱好是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兴趣是学生主动接触音乐的动力,是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唱几首歌,分辨几种乐器,更要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音乐,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接触音乐,这就需要教师致力于激起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低,但是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一方面让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在欢乐中提升,另一方面多种感官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 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让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更加深刻和深入。作为教师,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抓住学生这些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进行交融,实现与音乐的时时互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升华。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现快乐学习

音乐课程改革对我们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开教学思路,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来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成功的改革者。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兴趣高涨,教师要想尽办法打造快乐课堂,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音乐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二是每一个人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要求我们必须很好地掌握其中的技能、技巧;音乐作为一种本能,那就是不需要经过刻苦学习就能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情绪的一种方式,从这个含义上说,音乐就不一定是具有高超的演唱或演奏的技巧,主要是只要学生具有这种表现的欲望,并且愿意、乐意展现出来。因而,在音乐教学中,要十分强调自然的教学风格。每一堂音乐课下来,如果学生能自然地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不管学生采用哪种方式均可,无论是唱歌、跳舞、话剧表演、绘画展示、朗诵会等形式,只要是学生愿意的就可以教学生放手去做。我觉得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新知,从知识和技能上都得到提高,实现在快乐中成长,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地快乐起来,最终实现教育目标。比如,我在教学歌曲《春天在哪里》时,歌曲学会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有的学生演唱,有的跳舞,还有个别学生写诗朗诵等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受到了教育。

教学实践证明,快乐教学法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最有效方法。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成了学生自主进取的殿堂,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学生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真正主体。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欣赏音乐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以及教会学生分辨几种乐器作为教学的目标,教学方式自然也就是简单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看谱学习。学生所学到的也仅仅是简单地将歌曲唱出来,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音乐的韵律,也没有将音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真正地理解。教师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去理解音乐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主动了解节奏中蕴含的道理,只有让学生有了思考音乐的思维能

力,才能说实现了有效的音乐教学目标。

现在很多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都偏爱流行音乐,对于各种古典音乐等等蕴含更加深刻的情感的音乐反而不能很好地欣赏,这与在启蒙阶段没能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有很大的关系。音乐的欣赏能力只能在对一首首音乐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老师在教会学生一首歌曲,或者让学生听一首歌曲之后,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音乐可以通过反复的播放情感表现最激烈的部分,以介绍音乐的背景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则可以加入对节奏相似但是情感却有差别的音乐的辨析,让学生在对比中产生对音乐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有着欣赏艺术的水平,能够对音乐有不一样的见解。

四、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音乐是表演艺术, 富有充分的表现力, 它不仅仅能激励、鼓舞孩子们向上, 又能陶冶、锻炼孩子们的情操。因此音乐教师要时时抓住机会, 让孩子们大胆展示。创作乐句的展示:当一名小作曲家是多么了不起啊!孩子根据提示, 有吹、有唱, 把自己小创作公布于众。教师可把小作品串起来, 成为一个乐段表演一下, 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为学提供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 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示范时的展示:一首新曲子, 不一定是听录音, 教师范唱, 让孩子们试一试范唱肯定也别有兴趣, 不少孩子音乐视谱能力很强应给他们展示特长的机会。也可分组示范, 一组唱前半段, 另一组唱后半段, 因为这个过程中每一组会集中注意力, 担心自己表现不好, 而另一组会集中精神听前一组唱的是不是有错误, 这样即使唱了局部旋律也会对整体有很好的掌握。当歌曲学唱进行到一定程度后, 还可以分组进行巩固练习, 这样的巩固练习引入了竞争机制,使每个小组充分调动积极性, 使自己演唱更完善。师生共同展示:二声部歌曲师生配合完成, 或一奏一唱完成表演, 都能起到很好展示效果。师生共同展示:面对学生自我创作的角色, 他们敢于表现, 大胆尝试新奇的设想, 在开放式 的课堂上常有体现, 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孩子们体验到成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吴跃跃著。实用音乐教学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入教学行动策略[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黄晓。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学周刊,2013。[4]康颖。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学周刊,2012。

第四篇: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罗寒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求,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教师要注重多学科的交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感悟文本深层涵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要捕捉课堂生成,珍视学生独特感受;教师要强化语言积累,凸显课堂教学语文味。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多学科的交融

“语文教学不仅只是单学科的教学,更是多科学的融合。”孩子对于艺术的感受力就比较强烈、比较敏感。所以,我以音乐导入,配以“欢庆”的图画,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融情入画,融乐入文,在朗读感悟中配动作,使语文不单单是语文,更是人文、文化。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实是融音乐、美术、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孩子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使他们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我教学“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时,当学生看到课件播放的累累硕果的画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好想吃啊!”“真美!”“真想尝一个!”„„更如,让学生表达“献上”、“举起”、“飞着”、“奏起”等动作词时,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在这种多形式的教学中非常积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孩子的各项潜能,让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互动,交叉相融,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活泼,学得有效。

二、要感悟文本深层涵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这首诗歌言简意赅,它所描写的是表现国庆的热烈场面。学生读起本文来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读成诵。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忽略文本内在的意义,文本的这种极具隐蔽性的生命意义,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显现出来,而且也只有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案例中读悟课文前四局诗句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在跃跃欲试中配上动作自由读,这就使学生带着对阅读的理解,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还原语言的形象,感受语言的情感。在阅读中我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来深刻感悟语言,如“田野献上金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时,让生仅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看到什么?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这样读起来才会读中有感;而且学生在读中边读边质疑,解惑再读,这样反反复复,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们在“读”这一感性的学习方式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内在的蕴意。

三、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珍视学生独特感受

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明的生命个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将其带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心智活动也是各不相同,在课堂中由此产生的独特的感受既无法预设也很难预知,全凭学生的自然生成。本课堂中,学生就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本文,在分析前四句诗时,我就质疑“四句你们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解决问题,当时学生提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说果实是金黄的?”“旗帜是什么?”“枫林跟旗帜有什么关系?”“鸽子有很多种的,为什么要说是洁白的,而不说灰色的呢?”“大海会唱歌吗”„„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但被打开,语言思维就如泉水喷涌而出;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生成例子。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此时,我只当充当质疑中的一个引导者,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如果当时我怕“乱”、怕“错”,怕学生“节外生枝”而制止他们跳跃的思维,那必将抹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主地读、说,让学生自己诠释问题,将课堂真正还给他们。当然,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们急于表现,急于交流,而随机生成的问题有许多也是我们备课时无法预知的。本课堂我惭愧的是,我把孩子们估计得太低,孩子们的学生真的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他们是创造者;在学生课堂质疑的一个环节中,正当我为学生的精彩问题与回答而满意时,打算继续下个天上的鸽子为什么是洁白的,而不是其它颜色的呢?”当时,我因学生的质疑诠释已用去了半节课的时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就只是敷衍一下。后来,课后想想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如果当时我能抓住这个课堂生成点,由它点出祖国和平祥和的景象。洁白的鸽子代表着纯洁,美好的生活,那必将成为欢庆的亮点之一。而我却放弃了这一契机。所以,我真切的感受到面对孩子们的想法和体验,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四、要强化语言积累,凸显课堂语文味

语文教学不是不要知识的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更应重点应用语言教学,重在言语能力的培养。但实验新课程以来,从形式上看,课程改革后的书谈化了语文训练这一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的训练也是一线老师一直探讨的问题。比如在《欢庆》中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在理解课文时,我就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开头导入,让生观看了录像理解了欢庆一词的意义后,让生学以致用,除了说“欢庆国庆”之外,还能说欢庆什么?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础,“欢庆XX”这样的说话训练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还做课堂词语的搭配练习,在让学生把打乱的词语拼成完整的句子时,学生就从中发现了怎样搭配词语,组织语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胆畅谈自己是如何把这些打乱的词语找到自己的“家”:有学生说“我觉得旗帜就只能举起,就像我们升国旗一样慢慢上升。”“鸽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飞着!”“田野要跟金黄的果实对,因为只有田野里才有各式各样的果实。”„„学生用稚嫩的想法说着自己的发现,让我设计这一环节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适时的强化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语文课就应当如此,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总之,在课堂中,抓住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给他们创造一片展现想象的天地,使他们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数学成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有些教师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并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遭到了失败,于是这些教师宁可对这种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我们常常听到有些教师无奈地说:“我又何尝不想放开课堂、放开学生,让学生能顺心地学,可是课堂千变万化,一旦放开,学生的兴趣是有了,可是把课堂的有限时间占用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完不成,这样还能叫成功的教学吗?”对于课堂教学的这种尴尬处境和疑问还有很多。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多少年来,课堂纪律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尺度。然而,这一做法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冲撞。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上过这样一堂公开课,课题是《有几棵树》,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试教,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确实很守纪律,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如举手发言、拿书、写字外,其余动作都是多余的,甚至连教师让他们讨论问题或提出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甚少。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但跳着、喊着、抢着回答,还提出不同的看法,请看学生是如何算“8+6”的。

生1: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2: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3:把8分成5和3,把6分成5和1,5+5=10,3+1=4,10+4=14。

生4: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4。

生5:摆学具。先摆8个,再摆6个,一共14个。

生6:我早知道6+8=14,所以8+6=14。

生7:我会算9+6=15,所以8+6=14。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学习效果也不会高,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愉快,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切实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七嘴八舌”也不是个性发展。可是,守纪律是否就要两手背后,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外,不做其他动作呢?这显然不是课堂教学所需的必要条件,而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影响教学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手段。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作是防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学生可以两手自由摆放,两脚随便活动,而且可以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还可以找教师请教,没有喧闹声,但有激烈的讨论声,有时还伴随着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的动作和声音。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在上《观察物体》一课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我在反思中发现没有一个问题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我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上《可能性》一课时,我让学生做摸球游戏,并填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白球 5 0 3 9 黄球 4 9 6 0 然后让学生看表格提出问题。如:①为什么第二组摸的全是黄球?②为什么第四组摸的全是白球?③为什么第一组摸的白球比黄球只多了1个,而第三组摸的白球却比黄球少3个?并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这样一节课的难点就不攻自破了。我觉得这样教学,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质的变化。

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觉得首先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认真对待学生的“两极分化”

过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接受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着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迫使这些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完成任务。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减少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减轻了学习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另外,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发生了变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是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可能面临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辅导和帮助,这些都促使个别学生向差的一极分化。所以,对于两极分化,应当具体分析。原来是齐步走,现在拉开了距离,好的更好了、更活跃了,一般能达到基本要求,就不能叫“两极分化”。有这样一道题:3盒彩色笔,每盒12支,求一共有多少支?你会用什么方法算?学生反馈时有:算法一,(摆学具);算法二,(口算法)12×3=36。算法三,(连加法)12+12+12=36。算法四,(折数法)8×3=24,4×3=12,24+12=36。算法五,(数的分解组成法)10×3=30,2×3=6,30+6=36。这样教学,一部分学生只会用

一、两种算法,而一部分学生每一种算法都能理解。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本身是有差距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关键是要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使用分层教学,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四、注重课堂机智的运用

课堂教育机智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敏而灵活地教育学生,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有一次,在上《时、分、秒》一课时,突然听到“啪”的一声,一个闹钟掉到水泥地面上,玻璃碎了。“刷——”,所有的目光倏地聚在这个学生的身上。接着许多学生叫了起来:“赔!要赔给阳阳同学!”于是,我接过学生的话茬,说:“赔?当然要赔!不过应该由老师来赔,因为这个闹钟是我要求带来的。”说完,我微笑着对她说:“现在,老师把班级的这个挂钟借给你。”然后转身对大家说:“事先申明,如果这个打碎,还是老师赔!”闻听此言,大家安静下来了,自信回到了女孩的脸上。这个片断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在那一瞬间,那个学生的神情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知道,学生无心打破闹钟,自责已经让她心情不安,如果再加以批评,那么这个学生探究的天性和热情,也许就这样会被压抑、被泯灭,她将无法继续安心上完这节课,甚至会影响她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所以当时我最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让这个学生从惧怕中走出来。

也许许多教师会这样认为,课堂出现意外就意味着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设计不到位。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的把课“做”得圆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知道,“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新理念下的课堂是鲜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娇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实实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不失为一个小插曲儿。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总之,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祛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

下载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 会龙中学 代明绍 通过校本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特别是本期4月份教学活动周交流学习,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课程、新课程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就是学科的总和。2、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统称 。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学习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学习体会马兰庄初级中学吴建杰听了王教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这一报告,使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新的认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教学中更深刻的体会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专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要很好地领悟教改的主旨,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进行课堂......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孙早利 (辽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辽宁 辽阳市111000)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施的关键与最终实现的途径则是......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团队研修教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年月日 地点:十一中学生物实验室 参加人员:付静 孙艳萍 杨慧 傅卓 马丽珊 主讲人:付静 团队活动记录 在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有趣的课堂、一个对话 、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探究的课堂。探究和把握这些基本的评价标 准,有助于我......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延丽琴 通过阅读山东教育和培训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教育理论和技能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把这些好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