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19-05-12 16:1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音乐新课标

通过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了解音乐新课标的总目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等主要内容,奠定对中学音乐新课程的基本认识,下面谈一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爱好和兴趣。

在乡镇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师生之间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过于泛化课堂缺少活跃气氛,自主学习性不够,学生兴趣泛泛。在修订的音乐课标中明确提出,对音乐的兴趣,是指在音乐课堂中对教学的一个引导问题。其实,关于“兴趣”,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作为目标,一是作为手段。从“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角度,就是音乐学科要靠什么去吸引学生、要求学生,没有考试的外在推动,就只能凭借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来形成学习这门课程的动力。而动力的发展,最后还应落实在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上来,所以对音乐的学习,不能只是兴趣的提高,还要看到学生在音乐方面实际能力的增长。通过音乐学习,让学生喜爱音乐,有音乐追求,有浓厚兴趣。而作为教师,也应该把课程理念体现在音乐课堂当中,当课程理念变为一种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累音乐能力,深化兴趣爱好,最终形成音乐实际能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才能真正实现。

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和注重音乐实践。

关于音乐创造,很多老师认为创造等同于创作、创编。创造这个学习领域是在音乐学习中贯穿始终的,它会包括每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创造是音乐学科本身的特性,所以老师不要把创造仅仅当成学习,虽然它确实是学习领域之一,但是对于基本音乐学习当中的基本理念,就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学习领域。音乐在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全面培养和发展,并且要把创造性的表现、欣赏和实践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始终,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的、不同的学习方法,这都属于创造性的学习。所以,新的课标理念中,更多强调了实践的特殊性。

三、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去享受,参与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四、提倡学科综合

教学的综合包括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舞蹈、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的综合;与“综合”相对应的是“单一”,而单一其实对人格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所以,综合其实最终解决的是人格方面的完整,就是不要使人格片断化。如果大家能够掌握好音乐学科内的综合、学习领域内的综合,以及音乐跟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社会生活的综合四个方面,我想综合就能够做的非常好。

五、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总之,通过学习,对新课标中的相关规定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渗透新理念,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2013年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俗语:“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扩大了自己的视野。

本次新课标培训学习既紧张又惊喜。通过观看视频专家精彩、详细的讲课,参与在线的研讨与交流,不仅使我个人思想觉悟提高了,知识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的目的更明确了,工作的信心更充足了。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领悟到教师责任重大。孩子是国家之栋梁,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喜欢与否,与老师的思想引导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教师要注重个人的品德和修养的提高,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这次新课标学习,注重学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这点我觉得非常好。很多学员大方的把自己的优秀的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工作总结、论文等学科资源上传上来供大家共享。大胆、积极的参与在线的研讨与交流,还介绍了很多课件资料网给大家。这充分达到了相互学习,不吝指教,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对于今后的音乐教育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百利而无一害。

通过学习,使我真正确立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在音乐教学中始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音乐兴趣的培养、改正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积极倡导、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独立创造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让我更加确定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通过观察、倾听、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灵活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表现,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此外,在教学进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本次新课标培训学习让我清楚知道: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在教育领域中大胆的实践和创新,以适应教学的要求。要尽可能的进行学科的整合教学,使学生得到一个完整的教育和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能力。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推动之下,“新课标”的指导之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远离偏、繁、难、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综合、运用等方面发展。

总之,这次学习,受益良多!

第三篇: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1

通过假期学习小学音乐新课标,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

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出丑丢人。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显得多么重要,我会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体会进步的快乐。

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边弹琴边倾听学生的歌声,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

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课程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我要努力培养自信的学生(如我行、我能等)。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艺术看成是舞台上的艺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学习,终身快乐”。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2

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视角。

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了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音乐场景,构建了丰富的教学形式,教材汇集了许多新信息、新设想。新教材还设计了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生动情景,如“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比如,“音的强弱”一课,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出现,先将动物的叫声引入,以自然界的声音引到生活直至音乐中,从生活开始、到生活结束。这样的课,寓音乐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鉴赏、表现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置身于具体情景之中。

二、转变学习方式。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三、转变教学重心。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比如,以唱歌为主的课,不光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唱歌曲,并有当众表演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以学生选唱为主。乐器演奏则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听赏课曲目的选择则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反复听、对比听的可能。还有,新教材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5

8月2号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音乐教师培训,首先解读了《音乐课程标准》观看了两节音乐教学展示课。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

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

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这也是我从教多年的亲身体验。

最后,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老师们,苦练本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教育事业。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3

通过学习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

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出丑丢人。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显得多么重要,我会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体会进步的快乐。

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应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边弹琴边倾听学生的歌声,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

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课程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我要努力培养自信的学生(如我行、我能等)。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艺术

看成是舞台上的艺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学习,终身快乐”。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4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新课程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课程繁、难、偏、旧的现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程降低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现实感受。传统的音乐教育以教师不停地教,学生不停地唱为方法,早已为学生所厌烦,更不可能感兴趣。而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又被止进课堂,使课堂更加无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把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快乐的课堂,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美育的课堂呢?下面是我的思考。

一、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音乐美育的目标

教育的全部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在于让儿童发现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使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就是解放,解放儿童的身心,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快乐,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才能唤起儿童对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的动力。也只有快乐,才能催发儿童对学习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创造。

二、我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一是指身体的运动,二是指思维的启动。要用各种方法把学生从旧的观念中根本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加上视觉、触觉上的活动去把握,去创造。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在孩子们眼中,音乐老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教师的言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倘若,他们的“欢乐天使”在心理上一旦出现不健康因素,并由此影响到教学行为中,这势必会对孩子们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伴随着情感的互动。让学生们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让他们每天都能健康地成长,应该是我们教师情感上的最大满足。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音乐“生活化”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上,可以让学生模拟马蹄、闹钟、火车、青蛙等等的节奏;给高年级的学生欣赏flash作品,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面的音乐音效,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

(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根据歌词的意思让学生自编手语操,更能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新人教版音乐第九册中有一首歌曲《雨花石》,这首歌曲的音区比较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变声中的男同学。在唱歌之前先通过朗诵歌词让他们领悟歌词中所赞美的雨花石的精神所在,小声学会歌曲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按照歌词编手语操,选择学生自编动作中最优美最合适的作为大家的统一动作,在唱歌的过程中,并不强调学生的歌唱要多到位,但是在做手语操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理解雨花石那种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

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即一首乐曲,不需老师讲解分析,只听一遍或几遍就能把握它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能说出它是优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欢快跳跃的或是缓慢抒情的。低年级的小朋友词汇较贫乏,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其情感,可通过形体表演来表现其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如:弹奏一段节奏较快有跳跃感的乐曲,让学生听后表演,一位小朋友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向讲台走来。再弹一段进行曲,让学生表演,他也学着解放军的样子走起正步来了。

三、结论与启示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地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特长,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更深层的去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美,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记得刚毕业时学校组织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我觉得这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在书中,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理论依据。而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通过和组内老师的学习与探讨我觉得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一些好的创新和改变,更加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给予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更多的理论依据。

首先音乐课堂的音乐特点更加突出: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矗这区别于其他的艺术课,不是单一的舞蹈课,器乐课之类,通过聆听,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上体验音乐的内涵美与感染力。

再者音乐课的内容标准更加具体:新标准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表述上也更加明确和具体,操作性更强,体现在:内容标准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强,如:“感受与欣赏”替换了原标准中的“感受与鉴赏”,其中的音乐表现要素标准中关于对节拍的感受标准中具体指出了:1——2年级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年级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标准还对课堂乐器也做了明确的说明,课堂乐器主要是指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并在学习曲目的数量上也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就让不同学段的音乐教师在实际课堂实施中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什么学段该学什么节拍,乐器就学习什么节拍乐器,按照学生的接受特点进行教学,避免了在课堂中出现教师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也让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有了明确的方向。

新课标还在弘扬民族文化在内容标准中得到具体体现,如在“演唱”的内容标准中在各学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国民歌的数量要求,并且在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提出了学习京剧和地方戏曲唱腔的要求。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在音乐课堂中有相关的渗透式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新课标在识读乐谱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3—6年级原标准只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但新标准中提出“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而这个要求原标准中是在7—9年级中提出的。新标准在7—9年级中识读乐谱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五、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新课标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增设了一块内容——课程设计思路,其中包括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可以说这五个设计思路既解释了新标准框架如何构建也解答了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关系,对指导老师领会新课标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新课标新课改的探索还在不断继续,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而正是有挑战才会有提高。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相信我们会伴随着新课程一同成长,和学生一起感受美丽的音乐人生。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5

谈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诸如音乐素质、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音乐创新教育、音乐学习兴趣、音乐审美等都是高频词。然而,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对这些高频词及内涵熟视无睹、睹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无获,在工作中无的放矢、盲目施教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仅就音乐素质内涵等急待明晰的几个热点问题,做如下的浅释粗议。

一.音乐素质的内涵

学生音乐素质的内涵可概括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音乐知识素质:即有关读谱及音乐表现要素(音高、音色、建度、力度、节奏、节拍、放律、调式、调性、曲式、和声、体截、题材等),为保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及音乐实践活动所必须掌握的简单的基础知识。

2.音乐心理素质:即以音乐感受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

3.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听、唱、视、记、奏、创、动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

4.音乐文化素质:即音乐史、音乐常识、音乐作品的涉猎范围,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关系,音乐与艺术以外其它学科的关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综合音乐文化知识结构。音乐同其它基础课程一样,以其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才成为_种需要传函、研究与发展的学科。音乐教育如不突出它自身的特有属性也就不是音乐教育本身了。音乐教育所有价值,都必须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发展与提高为载体、为过程、为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囚此,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本位价值。

二.“会”是兴趣的根本。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其含义不讲自明。迁移到学生学习上来,那就是要先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及具体知识的兴趣,首先实现乐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再来思考这句古话,我认为反之亦然,即善其事,更能乐其道。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善长的专业和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往往是对学得好的学科再投入的更多。一个不懂球规的人不会成为球迷,一个不懂象棋的人,不会在一盘残局前观棋不语两小时。学习的“知难而退”,不正是学不懂、学不会而使兴趣丧失,弃“事”而逃吗?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兴趣逐渐降低的一个最本质的原因。所以,学生就是在“乐其道,善其事,更乐其道”的隐性而多次的反复中,其好强、好胜、自尊等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并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化、巩固、升华。因此,“会”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注意并做到让学生有一个我想学,我会学,我能学会,我能行的良好的学习心理感受,优化学生学习的“心境”。

三.走出域属的误区。音乐教育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域属于国民音乐教育。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这种隶属关系却偏偏走进误区,其表现就是忽左忽右,走向极端,要么是正规专业化,听“效果”谁高谁低;要么是谈虎色变,敬而远之避开“专业化”之嫌。凡此种种,都会使中小学音乐教育误入岐途,与真正的音乐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没能科学地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专业音乐教育也好,中小学音乐教育也罢,所教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本来就同出一脉,又都属于教育的范畴。因此,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但这种亲缘关系是客观的,这就是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两者的区别首先在于培养的对象和目标上,专业音乐教育是面向挑选出来了少数人,培养音乐专业人,中小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素质。其次是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的诸多要素上,就教学内容而言,专业音乐教育追求全面系统、高难深刻、熟练清湛、身怀绝技等。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更注重的是全体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实现美育功能的艺术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等等。相对专业音乐教育要浅显、容易、简单得多,但绝不是没有必须掌握的内容,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上,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相比,就不是那么机械、严格、枯燥、求精,而是激发兴趣,轻松愉快,自由解决,学乐交融。基于这种认识,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同视之,或将两者泾渭分明地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的。

四.实现审美体验价值1.音乐的美是以音乐为载体的:音乐的美,就是音乐唱(奏)的形式的美,使音乐现实化的声乐的美,这些声乐所表述的音乐内容的美,这些内容所包含的情感的美。音乐的美是以音乐本身为载体的,离开了音乐,音乐的美就不存在了。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强调音乐性,即在音乐中进行教育,音乐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地感受、感知、理解、探索、表现及创造音乐的过程。而语文课式的大段讲解与诠释,美术课式的以“画”代“音”,剥夺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和权力,就无从谈到音乐的美。2.音乐素质是基础:再好的佳肴,对于一个正在严重伤风感冒的人来说,也难以吃出什么味道来,原因是味觉功能出了问题。音乐的审美也是如此,是以人们对音乐的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诸音乐要素等表现手段的感受为基础,再对这些感受到的音乐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品尝到音乐的美。而这种感受,必须凭借一定的音乐素质基础,只有赖以不断提高的音乐素质,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神秘音乐殿堂。有了这样的素质,音乐审美才有了通道,有了桥梁,有了可能。否则,就审美而空洞地谈审美,将永远是浅层次而外在的。3.情感参与是关键: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强调的审美体验,情感体验是主体。在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在美妙的音乐音响形式作用下,学生的情感与音乐旋律共起伏,与节奏同张弛,与音乐同悲、同喜、同欢、同乐。在这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中,学生获得一个新的真善美的世界,感受理解了崇高与伟大,和谐与美好等多种情感,触及到了音乐创作者的美好心灵,为之吸引,为之陶醉,为之同化。在这样的过程中,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解放学生情感,并调动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

五.科学理解音乐创新教育就实现创新的条件而言,已有的知识信息和能力是基础,现实的问题启发是前提,创造性思维品质是保障,主动积极的研究探索是过程,首创的结果是标志。创新教育是偏正词组,创新是偏,教育为正。因此,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还应该是解决创新的第一个条件,即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形成。然后才有可能谈到创新。否则,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内容意义上的知识和能力,对教师来说是已知的,而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把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变为一个由学生自我研究、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音乐学科的创新教育也是如此。音乐自身内容的不确定性,理解空间的广延性,个体理解的差异性,都为音乐学科的创新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在实施音乐创新教育过程中,万万不可把创新狭隘地理解为创作一条节奏或一条旋律,认为只有这样才体现了音乐创新教育,才实现了音乐创新教育。如笔者曾见到一位教师上的一堂音乐课,开始便是一首七言古诗展示给学生,读讲几遍之后,便是一整堂课的让学生为之作曲,可见气势之“宏大”,创新体现之“充分”,且不说这些小学五年级学生,就是专业的大一学生又如何?可见对音乐创新教育理解之机械,操作之荒唐。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6

一、困惑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我们的学生却这么说:“一提到音乐课,我就头疼。老师总是把音乐书上的内容一成不变地“传输”给我们,而且有的歌曲与我们的距离太遥远了,而我们想听想学的往往被排斥在课堂之外,只能私下学唱,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我们需要有震撼力的音乐作品。”

“每堂音乐课都是先基本练习(节奏或练声),接着教唱新歌,老师范唱后,就是学唱歌谱,朗读歌词,最后填唱歌词,这种老套、枯燥的方法使音乐课变得无聊至极、死气沉沉……” “有时候,老师在欣赏一首歌之前,也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或作者生平,但经常比较笼统,我们很想深入地了解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这首歌(乐)曲时的意图……”

“中国刚刚申奥成功、男子足球还冲出了亚洲、世博会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可老师从来没有把这些信息与音乐课堂联系起来,依然教我们学唱书上的歌曲、欣赏书本上的乐曲……”

二、思考

面对这样的感受,任何一位具有爱心与责任感的教师心中都不会平静,我们的好心难道不能被学生所理解吗?音乐课堂里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走近了新课程……《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主动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对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予以高度重视。”

反思传统的教学,是把音乐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老师和学生成了被动的使用者和接受者,这种“唯教材而教”的思想观念逐渐形成了封闭、狭隘、孤立的音乐教学格局。大大降低了学生审美的积极性,削弱了美育的功能。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想以“开放型专题课”的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希望通过课改来带动教改,通过教改来开创音乐教育的新局面。

三、设想

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为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标准中非常详尽地阐述了音乐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本课题是想通过“开放型专题课”教学的研究,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找到一条“老教材,新教法”的最佳途径。

1.依据

系统论认为:课堂教学与其他系统一样既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又是处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之中,并与其他系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网络型知识结构实现开放式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既要侧重本学科,又要兼顾其他相关学科,以网络型的知识结构教育学生。

信息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学习和实践等途径,无限量、无止境地吸收现代社会中一切与教学有关联和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学科特有的方式融进课堂。

2.概念

开放型专题课是指:在开放性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学生音乐经验和基础,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动态地设计教学专题,并鼓励师生从校内外音乐资源中收集与本主题相关的音乐素材,经过合理、创新的“基因重组”,从而组织有效的音乐学习活动的新课型。

3.目标

通过“开放型专题课”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动态化的设计教学主题,提高教师重组教材的能力和筛选音乐素材的能力,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通过教材资源开发、再造,创造性地展开教学,使学生学习更轻松、更主动、更有兴趣,培养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实现音乐课堂的生活化、专题化。

4.思路

依照以上的理论以及开放型专题课教学的目标,我们将音乐学习划分为以下六个版块,既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音乐与人、音乐与名家名曲、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他艺术。我们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特点,设置相关的教学专题。

四、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学生在自身的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他人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开放型专题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内容的选择应以教材为基础,方法的运用应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这是教学的关键。通过链接学生生活,整合学科资源,挖掘地方素材,让教学回归自然,让音乐融入活动,让音乐走出课堂。教师在确立专题后要考虑把内容与方法这两方面作为实施的依托。

1.教学内容的开放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音乐传播工具和手段更加多样,面对各种媒体不断冲击学校音乐教学的现实,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已成为教学发展的趋势。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链接学生生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应该成为课程内容的范围。《音乐课程标准》曾指出:“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要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的联系。”教师在重组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精选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来补充教学,在学习音乐中感悟生活、体验音乐的美。

①关注音乐动态,紧跟时代步伐

在快节奏的当今时代,音乐生活丰富多彩、不断更新,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很强烈的兴趣,教学只有更多地关注当前的音乐动态,引入一些动画片中的歌曲或乐曲,以及适合学生欣赏和学习的影视金曲、电脑音乐等内容,才能为学生走入社会、走进健康的音乐生活奠定基础。

②关注重大事件,增强人文内涵

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自然事实、社会事务和人的生活行为事件,将一些重大的事件紧密地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例如当中国申奥成功后,教学中可安排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相逢在奥运旗帜下》《五环旗下交朋友》《手拉手》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通过这类课的教学,拉近音乐课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增强教学的人文内涵。

(2)整合学科资源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他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在诠释各种音乐作品时,教师要有一种开放的多学科教学意识,应把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相关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融于一堂,形成一个“大艺术”的概念,然后,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①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贯穿各类艺术的主线,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动作表现音乐内容等。通过内容向其他艺术门类拓展延伸,以期开阔视野,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

②音乐与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综合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开放型专题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社会等综合课例,同样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

例如在课例《黄河的故事》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抗战的历史背景,以及有关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创作的风格特征。在《贝多芬与华彦均》的专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命运与人生、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哲学思想。通过相关文化的拓展与延伸,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挖掘地方资源

地方资源是指在本地区范围内的音乐文化资源和人才人力资源。学校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体现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①音乐文化资源

在曲艺专题教学中,开辟本地方特色的曲艺“莲花落”的学唱与欣赏,同时,邀请曲艺专家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增强学生对曲艺的进一步了解,加深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如在欣赏民乐作品的同时,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区楼塔镇农民乐队,听他们演奏的民乐作品《细十番》,感受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热爱。

②社会文化资源

教师可以结合地方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利用这些素材让课堂更具魅力。例如在《湘湖的春天》教学中,通过学唱和欣赏以春天为主题的歌(乐)曲后,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湘湖文化创编成歌词,这时的学生异常积极,而成果令教师始料不及。又如在欣赏抗战时期作品时,向学生介绍革命烈士葛云飞、李成虎等事迹,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总之,教师要善于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学校音乐教学之中,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音乐文化熏陶。

2.教学方法的开放

系统的动态性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处在一个封闭的坚固象牙塔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也不应是封闭的和僵化的体系,课堂教学方法也不是某几种固定的模式,他们都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中。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教学方法强调各方法之间的相互开放,要善于因时、因生、因情地运用各种教法之长,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1)让音乐回归自然

音乐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它是人们生活的情感体现。而孩子们最自然的学习是从生活中、自然环境中获得的,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东西是从他们所熟悉的环境、生活中获得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联系,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如在小学三年级课例《雨》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呈示一组自然界的音响(细雨声、大雨声、雨滴声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界中,通过一段表现小朋友在雨中嬉戏、玩耍音乐的欣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构架起学生音乐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再通过听一段富有雨中情趣的音乐(节奏)片段,让学生听着音乐和着节奏自由表演,通过身体的运动、表现,使得音乐成为看得见的身体活动,同时在即兴创作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雨中“玩耍”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与生活经验建立了联系,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已与音乐融为一体,在主动地探寻、领悟、体验音乐作品的美的同时,也学习了音乐的基本知识与音乐技能。

(2)让音乐融入活动

台湾儿童音乐教育家陈惠龄说过:要“活”的教学,像中国人说的“行以求知”,西洋人的“做中学”,儿童要亲自参与活动,要在各项活动中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优化音乐活动的设计,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供学生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参与,自主活动。

如设计让学生根据诗歌《春晓》的意境探索音乐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身边的乐器或其他物品探索音响,诠释了诗歌《春晓》的意境,同时,通过分组表现特定的音乐情景再现诗歌内容,理解了音乐与诗词的关系,课堂气氛活跃而充满艺术性。通过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又发展了他们的个性。通过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全方位感受、整合艺术,体现音乐教学特有的审美愉悦性。

(3)让音乐走出课堂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不断地发展,学习音乐不再是学校课堂的“垄断行为”。要把封闭式课堂变成开放式课堂,课内外衔接,校内外互补。课堂内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多渠道地学习音乐,交流每人所摄取的音乐信息。通过互动式的音乐交流学习,大大释放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在能量。同时,学校音乐教育要主动地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音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一切可学习资源,提供学生广阔的学习途径。

如在戏曲的专题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越剧有更深刻地了解,我们与实验学校联系后特意安排了系列活动:越剧常识音乐板报赛;邀请区文化馆老师讲座;越剧名段学唱;越剧特长学生的“专场”演出;观看著名的越剧影片;谈自己对越剧艺术的感受等。通过系列活动使越剧真正深入人心,不仅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音乐活动。

开放式课堂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有效地调动校园、家庭、社区课程资源,主动地将音乐教学纳入大课堂教学环境。

五、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实践,教师能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一堂堂富有特色的音乐课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构课堂结构,焕发生命活力

教师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构建音乐教学的新课堂,创建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颖的音乐教学课例,例如:“民族花”、“爱”、“童年的旋律”、“诗词与音乐”、“走进内蒙”等等,通过开放型专题课这样一种有效的载体,不仅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活了音乐课,同时让师生感受到课堂不仅是享受音乐美的场所,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经历。

2.重塑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携同全体音乐教师一起学习了许多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音乐教育发展展望》、《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教育走向生本》、《开放性教学模式研究》、《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等,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影响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广大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认识到“教材只是范本,教学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音乐教学是培养生活中使用音乐的人,而不是舞台上使用音乐的人”,教师们在教学中能注重学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的激发,注重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探寻音乐奥秘,弘扬音乐中的人文精神等崭新的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水平。

3.重开智慧大门,促进个性发展

《音乐课标》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开放型专题课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重新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有学生这样说:“音乐课让我们融入了生活,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让我难忘的是上次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时,大家共同朗诵《乡愁》体会诗的意境,再为这首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在这样的情景中引出了课题……最后老师要求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我们有的朗诵、有的绘画、有的演唱相关的歌曲,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我们学习最振奋的时候,我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六、感想

本课题的研究只是取得一定的阶段性的成果,在开放型专题课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深化研究:

1.开放型专题课是一种实践新理念的载体,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在课堂中实施开放性教学,也不可能超越这个出发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重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防止出现难度过大、牵强附会的现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是有“度”的,要突出以音乐为本体的教学方法的选用,而不是为形式而形式;

2.“课标”倡导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课程内容的综合,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养还有许多培训工作要做;

3.教学评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对这种创新的课型如何制定教学评价细则和评价标准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4.开放型专题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课型,但教学中也要避免“模式化”的倾向,提倡音乐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四篇:2022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2022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7篇

2022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x月x号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音乐教师培训,首先解读了《音乐课程标准》观看了两节音乐教学展示课。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这也是我从教多年的亲身体验。

最后,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老师们,苦练本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教育事业。

2022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针对新教材谈几点心得。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2022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故事激趣:

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如我在讲《保护小羊》一课时,出示大象、熊、刺猬团结一心战恶狼的图画,配乐讲道:一个夏天的早晨,天气分外情朗,一群小羊唱着歌上了山岗,吃着又嫩又香的鲜草。突然,山坡上跑来了三只恶狼,眼睛里闪着可怕的绿光,吐着血红的长舌头,一步步向小羊逼近。小羊看见恶狼来了,吓得拼命地大喊起来:“大象爷爷救命啊!”“熊崑哥哥,救命啊!”正在远处做游戏的动物听见叫喊声,飞快地跑过来……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律动导趣: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崑但可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崑,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获得了本课具有舞蹈性的节奏。

三、击乐促趣:

教完歌曲的词曲后,我一边让孩子们演唱,一边用打击乐器伴奏多声部节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但能主动地去参与音乐实践,去直接感受音乐,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了音乐课以唱为主的枯燥乏味,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同时也巩固了节奏概念,增进了学生对音色的了解,掌握了乐器的使用方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另外,学生要在唱、跳、奏、听、看中做到整体的协调和谐,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游戏引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崑听音训练时,做打电话游戏:我在琴上弹出三度音程do、mi问:“喂,你是谁?”

学生回答:“我是do,mi”就这样将抽象、枯燥的听音练习在游戏中愉快地完成了。为了崑让学生牢记某种音乐符号,我采用了学生们喜问乐见的猜谜形式教学。我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站在队伍最后面,曲终歌尾它站岗。”学生猜谜回答:“它是终止线‖”。我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两双小眼来对望,他们俩个告诉你,回头再来唱一唱。”学生猜谜回答:“它是反复记号:‖”。类似游戏活动妙趣横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表演激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如在教授《理发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讨论,自编礼貌待客的各种舞蹈动作:请的动作;面带微笑向顾客问好;剪发的动作由右向左剪动,身体随之运动;照境子的动作;伸出拇指夸奖……,最后让学生戴上头饰,将这些模拟理发的动作与节奏、体态律动结合起来,在优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唱跳,既使学生情绪欢欣饱满,又培养了他们即兴创造能力。

六、图画拓趣:

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形象的艺术。它们都属形象教育的范畴,都反印一定社会生活,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授《粗心的小画家》时,当出示“小画家”画的四条腿的螃蟹,小尖嘴的鸭子,圆耳朵的兔子,没尾巴的大马四幅图后,学生常会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致使学唱时陶醉在音乐情境之中,边唱边即兴表演,将整个音乐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崑达到境中感知,境中悟性的目的。

七、欣赏孕趣:

音乐欣赏不仅可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还可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如在教授《小海螺》一课后,让学生反复听录音,引导学生捕捉每一跳动的音符,掌握旋律流动的美,同时我带领学生随着音乐摇摆身体,拍手等动作,用之体验音乐所表达出的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真情实感及风格崑特点,在他们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从而逐步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方面来。

八、电教渗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讲《保护小羊》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指导学生看屏幕上小羊吃草,恶狼跑来,大象用鼻子摔狼,熊用巴掌打狼,刺猥用刺戳狼等灯片,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之成为联结儿童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2022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最近又一次认真地研读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音乐课堂。

解读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上好音乐课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下面我就针对新课标提出的音乐实践性这一点谈一点我的心得体会。

新课标中提出“强调音乐实践”,而在旧课标中是“重视音乐实践”。这个修改,一方面是针对我国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出来的,另一方面则是借鉴和吸纳了当今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结果。

音乐课程是最具有创造性特征的学科,这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鼓励音乐创造”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在音乐教学中不存在标准答案,不存在一个整齐划一的体验、表达与理解音乐的方式。

这一理念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是,音乐教学是否应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就教学规律来说,尽管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说,音乐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充满了创造性地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要具有教学应变意识,善于教学生成。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2022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视角。

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了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音乐场景,构建了丰富的教学形式,教材汇集了许多新信息、新设想。新教材还设计了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生动情景,如“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比如,“音的强弱”一课,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出现,先将动物的叫声引入,以自然界的声音引到生活直至音乐中,从生活开始、到生活结束。这样的课,寓音乐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鉴赏、表现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置身于具体情景之中。

二、转变学习方式。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三、转变教学重心。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比如,以唱歌为主的课,不光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唱歌曲,并有当众表演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以学生选唱为主。乐器演奏则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听赏课曲目的选择则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反复听、对比听的可能。还有,新教材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

2022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篇六】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新课程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课程繁、难、偏、旧的现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程降低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现实感受。传统的音乐教育以教师不停地教,学生不停地唱为方法,早已为学生所厌烦,更不可能感兴趣。而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又被止进课堂,使课堂更加无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把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快乐的课堂,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美育的课堂呢?下面是我的思考。

一、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音乐美育的目标

教育的全部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在于让儿童发现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使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就是解放,解放儿童的身心,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快乐,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才能唤起儿童对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的动力。也只有快乐,才能催发儿童对学习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创造。

二、我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一是指身体的运动,二是指思维的启动。要用各种方法把学生从旧的观念中根本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加上视觉、触觉上的活动去把握,去创造。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在孩子们眼中,音乐老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教师的言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倘若,他们的“欢乐天使“在心理上一旦出现不健康因素,并由此影响到教学行为中,这势必会对孩子们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伴随着情感的互动。让学生们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让他们每天都能健康地成长,应该是我们教师情感上的最大满足。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音乐“生活化“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上,可以让学生模拟马蹄、闹钟、火车、青蛙等等的节奏;给高年级的学生欣赏flash作品,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面的音乐音效,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

(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根据歌词的意思让学生自编手语操,更能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新人教版音乐第九册中有一首歌曲《雨花石》,这首歌曲的音区比较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变声中的男同学。在唱歌之前先通过朗诵歌词让他们领悟歌词中所赞美的雨花石的精神所在,小声学会歌曲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按照歌词编手语操,选择学生自编动作中最优美最合适的作为大家的统一动作,在唱歌的过程中,并不强调学生的歌唱要多到位,但是在做手语操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理解雨花石那种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

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即一首乐曲,不需老师讲解分析,只听一遍或几遍就能把握它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能说出它是优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欢快跳跃的或是缓慢抒情的。低年级的小朋友词汇较贫乏,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其情感,可通过形体表演来表现其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如:弹奏一段节奏较快有跳跃感的乐曲,让学生听后表演,一位小朋友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向讲台走来。再弹一段进行曲,让学生表演,他也学着解放军的样子走起正步来了。

三、结论与启示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地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特长,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更深层的去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美,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记得刚毕业时学校组织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我觉得这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在书中,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理论依据。而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是在总结近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和广泛听取一线音乐老师和一批专家意见后的创新与改革。通过和组内老师的学习与探讨我觉得新标准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一些好的创新和改变,更加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给予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更多的理论依据。

首先音乐课堂的音乐特点更加突出: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矗这区别于其他的艺术课,不是单一的舞蹈课,器乐课之类,通过聆听,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上体验音乐的内涵美与感染力。

再者音乐课的内容标准更加具体:新标准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表述上也更加明确和具体,操作性更强,体现在:内容标准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强,如:“感受与欣赏“替换了原标准中的“感受与鉴赏“,其中的音乐表现要素标准中关于对节拍的感受标准中具体指出了:1——2年级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年级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标准还对课堂乐器也做了明确的说明,课堂乐器主要是指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并在学习曲目的数量上也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就让不同学段的音乐教师在实际课堂实施中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什么学段该学什么节拍,乐器就学习什么节拍乐器,按照学生的接受特点进行教学,避免了在课堂中出现教师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也让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有了明确的方向。

新课标还在弘扬民族文化在内容标准中得到具体体现,如在“演唱“的内容标准中在各学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国民歌的数量要求,并且在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提出了学习京剧和地方戏曲唱腔的要求。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在音乐课堂中有相关的渗透式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新课标在识读乐谱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3—6年级原标准只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但新标准中提出“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而这个要求原标准中是在7—9年级中提出的。新标准在7—9年级中识读乐谱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四、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新课标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增设了一块内容——课程设计思路,其中包括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可以说这五个设计思路既解释了新标准框架如何构建也解答了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关系,对指导老师领会新课标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新课标新课改的探索还在不断继续,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而正是有挑战才会有提高。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相信我们会伴随着新课程一同成长,和学生一起感受美丽的音乐人生。

2022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篇七】

通过学习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

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出丑丢人。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显得多么重要,我会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体会进步的快乐。

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应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边弹琴边倾听学生的歌声,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

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课程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我要努力培养自信的学生(如我行、我能等)。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艺术看成是舞台上的艺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学习,终身快乐”。

第五篇:音乐教师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教师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暨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暨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红星中心学校

石砧

我有幸学习观摩了今年8月12-14日的小学音乐新教材培训。这次的培训为了让一线音乐教师更好的实施和使用新课标、新教材,主要讲了三大内容:

一、新教材课程性质: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新教材课程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三、新教材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一、新教材教学的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知识与技能: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

二、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三、新教材的课程评价:建立综合的评价机制。不仅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四、新教材的主要突破点:课程性质和价值观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音乐教育作用于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丰富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教师授课内容,全部是《走进新课程》里的《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老师讲得细致、透彻,深入浅出,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强调了新课标中的变化要点,针对新教材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解答,并就新教材的几个教学案例与参加培训的教师们交流互动。

通过此次培训让教师们快速、直观的学习并解了新课标和新教材,及时跟上课改前进的步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整合与实践,更好的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服务。让大家感觉到新课程标准和以前的差别和优点,让大家明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紧紧地抓住新课标进行教学。

2014-10-20 篇二:2013年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俗语:“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扩大了自己的视野。

本次新课标培训学习既紧张又惊喜。通过观看视频专家精彩、详细的讲课,参与在线的研讨与交流,不仅使我个人思想觉悟提高了,知识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的目的更明确了,工作的信心更充足了。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领悟到教师责任重大。孩子是国家之栋梁,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喜欢与否,与老师的思想引导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教师要注重个人的品德和修养的提高,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

这次新课标学习,注重学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这点我觉得非常好。很多学员大方的把自己的优秀的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工作总结、论文等学科资源上传上来供大家共享。大胆、积极的参与在线的研讨与交流,还介绍了很多课件资料网给大家。这充分达到了相互学习,不吝指教,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对于今后的音乐教育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百利而无一害。通过学习,使我真正确立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在音乐教学中始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音乐兴趣的培养、改正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积极倡导、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独立创造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让我更加确定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通过观察、倾听、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灵活调控教学,照顾差 异,发现“火花”。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表现,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此外,在教学进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本次新课标培训学习让我清楚知道: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在教育领域中大胆的实践和创新,以适应教学的要求。要尽可能的进行学科的整合教学,使学生得到一个完整的教育和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能力。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推动之下,“新课标”的指导之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远离偏、繁、难、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综合、运用等方面发展。总之,这次学习,受益良多!篇三:新声乐教师心得体会

音乐教师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

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 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另外,不论

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不然的话你就会在同学

们面前出丑丢人。老师们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显得多么重要,我会本着学习提高的目

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体会进步的快乐。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

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唱、写、做。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

本技能,主要指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我觉得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

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课堂表达、讲解,如果教师课堂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 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唱,我觉得除了听,说之外,更重要的应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唱,在学

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边弹琴边倾听学生的歌声,对于发声不准的乐句和节奏不对的乐

句单独加以练习,要力争使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学会。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

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基本的乐理知识以及唱歌技巧掌握好以后,同学们会在

老师悠扬琴声的伴奏下尽情的歌唱,课堂气氛也会空前的高涨。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

的发展。

课程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我要努

力培养自信的学生(如我行、我能等)。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艺术看成是舞台上的艺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

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学习,终身快乐”。篇二:新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新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金风送爽的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因为

2009年9月1日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一转眼我在教师这个岗位工作了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并快乐着”,因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处处都充满着陌生,身心都要受到洗礼,但是看到我可爱的学生又使我充满着愉悦。我慢慢的喜欢上了这种感觉,这里有我可爱的学生,有关心我的同事,对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关心,我是深深的受

到了感动,我真心的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们了”。下面就是我工作以来的感受和心得体会。首先,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备课,注重积累。一是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

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

寻找备课的思路。因为第一年教学,没有任何经验,那这一学期该怎么安排授课内容?成了

我思考的问题。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自己

定的单元进行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此外,在备课的过程

中,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游戏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上

课的兴趣。

二是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

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上课 过程中,应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变更教学的方法,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

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我次次都有不

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其次,学习上——活到老,学到老。

我认为,学习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

高。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育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

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

学能力。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

学过程中实践。还有就是我们每周都要写读书笔记,这对我们提高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一个新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快速的成长。在09 年的11月份和寒假,教育局组织我们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我十分感谢教育局和学校给我提

供了这次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教师理论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

解,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思想方面——积极进步,有责任心。

作为教师,责任心是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干不好工作的,所以时刻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鞭策

自己,紧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做到既教书又

育人。

在工作的这一年中我在学校担任音乐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使我对怎样上好音乐课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根据自己在音乐教学上的实践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强调:“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无论是直接的音乐表现、歌唱、演奏及游戏,还是间接的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及音乐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

练,都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有的教学内容无一不是通过实践活动来体现的。”在音乐

教学中有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尤其是技巧技能的训练,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领悟。音乐教师要设计出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问,调动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活动中。学生对音

乐的感受、理解、鉴赏、创作、评价只是从兴趣、情感入手,没有感性的实践,音乐教学活 动就不存在,乐谱、音乐知识将是一堆无意义的符号与抽象的概念。学生在歌唱、演奏、欣

赏一首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愉悦,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象。只有通过对音乐

作品的分析、指导,学生才能知道正是这些密集的节奏、变幻的速度和力度及多种音乐手段

的运用,才使人获得了愉悦的感受。

二、以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情感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动力。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

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

参与程度,因此,教师应注意倾注丰富的情感,以此引起学生的情绪波澜,唤起学生的情感

和美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欲望,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应注

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对学

生倾注全身心的爱。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赖感。正所谓“亲其师,信

其道”,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学习音乐上,逐渐地对学习音乐产生良好的情绪和强烈

的愿望。其次,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牵动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动作、范唱、指挥和神

态等,无不传递出情感的信息。当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信息重叠在一起时,大家的喜怒哀乐之

情便自然、和谐地融汇成一体了。

三、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参与学习

人的情感的诱发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唤起人们相应

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利用录像、幻灯、录音、画面

等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诱人的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导他们在理

解的基础上进入作品的艺术和意境之中,去获得情感的共鸣。

(一)利用画面的创设情境。在教一年级歌曲《柳树姑娘》时,上课前,我先画了一张

画,贴在教室的黑板上。画上有绿柳、青草、桃花,柳树的枝头上有两只小黄鹂鸟在唱歌。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了春天的气息,被画面上浓浓的春意

所吸引,情感得到激发。在上课时启发学生谈谈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这样便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加深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很快就记住了歌词。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学生很

快就能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在愉快的气氛中很快的学会歌曲。但现在很多学校里没有多媒体

设备,我所在的学校也没有,我相信在以后的学校建设中都会配备,那么我们的课堂效率也 会有所提高。

四、唱歌教学的多样性在小学唱歌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是由老师进行范唱,学生进行模唱的学习

歌曲的方法,即“听唱法”。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地、简便地学习歌曲,同时可以把主

要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的体验及表达上面,比较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较多

地练唱歌曲。但是,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觉得很枯燥,造成“鹦

鹉学舌”,虽然歌曲很快会唱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阻滞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才能,并且难以适应比较长、比较复杂的歌曲学习,尤其是合唱歌曲。在一次听县级音乐优质课评选时,有一位教师在教唱六年级歌曲《阳关三叠》时,采用

了画旋律线、用图示比较、难点突破、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先模唱歌曲的旋

律,进而要求学生自己把旋律换成歌词。这就在“听唱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老师逐句歌唱的

过程,增加了学生动脑思考的活动及学生与旋律的接触,对培养学生识谱及乐曲感受能力都

有帮助。然后采用“图示比较”法,将曲谱中旋律的高低变化用线条表示出来,使视觉形象

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练唱,对歌曲中各乐句间出现的重复、模进和内在联系进行辩唱,以加

深记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感、创造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再用“难

点突破法”,将歌曲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先重点练会,再练唱全曲。最后通过“综合能力训练

法”,将歌曲的主题、节奏型难点及歌唱声音的要求编成短小的辅助练习,分别通过唱、听、记、看等练习方式,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来领悟歌曲旋律,歌词的内

涵,这对于歌曲整体的把握及情感体验有很大帮助,既完成了会唱歌曲又提高音乐知识技能

的教学任务。这位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新老师学习和借鉴。

五、通过表演和自编舞蹈体会音乐作品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发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让孩

子去实实在在地感受音乐,应该有一种良好的载体。于是,我让学生将学过的歌曲通过小组

的合作自编成舞蹈。这样既激发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又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深刻

内涵的魅力。我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具有强烈表现自我的心理,按照音乐

审美教育的目标和音乐教学的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边唱歌边表演,或将歌曲集

体创编为舞蹈。这一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距离一名合

格教师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和很多不足的地方,为逐步的向一名合格教师靠拢,我要力争做到:热爱学生,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献身教

育事业。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一位平凡的教师,要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学

生喜欢的教师,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取在最短的工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

己的教学经验。

以上是我一个音乐教师通过这次新教师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时刻

准备着,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用愉快的心情应对每一天的工作。篇三:音乐教师培训心得

体会

且行且思且期盼

——参加“萤光支教陇上行”音乐教师培训体会秦许中心小学 王俊霞三天的培训生活已经结束。太多不舍、太多感动、太多收获、也给了我太多思考。现将

个人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培训我受益非浅。在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使我明白了自身的不足。

一、先自育,后育人

二、扬长避短,学以致用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今后在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用心去研读一些名人名

家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看点、分析及

论文。向身边的每位同事学习,每个人都有教学亮点,虚心去学习、细心去发现就能学

为我用。要提高教学水平,平时的“积累”是必须的,教学经验宜积不宜丢。俗话说:“积沙

成塔,滴水成河”“留心就是经验,经验在于积累”。在教学实践中,留心收集、积累点滴的

经验、体会、做法、事例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反思为教师开辟了一条专业发展

的新路。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的经验是教学的宝库,开启的钥

匙就是反思。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经验不会自动成为自我的财富,没有反思的经验毫无价值。因此,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必能扬长避短,学以致用

三、定位目标,永不止步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今后我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三个字

“新”“活”“实”。

“新”是指在教学上的创新,教学上我将不拘泥于课本内容,不局限与某一教学模式。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上创新、教学内容形式上创新,旧的内容设法上出新

意来,只有推陈出新,教学才会有生命力。创新是一种智慧,也许还需要灵感,更需要我们

有深厚的功底,但这是我努力的方向,我想只有我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了,才会与这个目标越

来越近。

“活”是指灵活运用教法,在教学上我会几种教法配合 运用。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以至于让课堂活起来。

教无定法,只要有效就行。“实”是指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教学是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非

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课堂我将会更加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

续发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音乐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

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教学上我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我相信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三天的培训将是我为师路上得到的又一笔宝贵财富,我会以此为契机向前再向前。“高山

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2014年8月8日篇四:2013年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013年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俗语:“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

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

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扩大了自己

的视野。

本次新课标培训学习既紧张又惊喜。通过观看视频专家精彩、详细的讲课,参与在线的研讨与交流,不仅使我个人思想觉悟提高了,知识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的目的更明确

了,工作的信心更充足了。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领悟到教师责任重大。

孩子是国家之栋梁,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喜欢与否,与老师的思想引

导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教师要注重个人的品德和修养的提高,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次新课标学习,注重学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这点我觉得非常好。很多学员大方的把自己的优秀的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工作总结、论文等学科资源上传上来供大家共

享。大胆、积极的参与在线的研讨与交流,还介绍了很多课件资料网给大家。这充分达到了

相互学习,不吝指教,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对于今后的音乐教育发展是一个很好

的开始。百利而无一害。通过学习,使我真正确立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在音乐教学中始终要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音乐兴趣的培养、改正过分追求学科知识

系统的错误倾向。积极倡导、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

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独立创造音乐、欣赏音乐、理解

音乐的能力。让我更加确定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通过观察、倾听、交流,观察学

生的学习状态,从而灵活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表现,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在教学进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

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

和研究的过程。

本次新课标培训学习让我清楚知道: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在教育领

域中大胆的实践和创新,以适应教学的要求。要尽可能的进行学科的整合教学,使学生得到

一个完整的教育和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能力。以学生为本、师

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

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

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推动之下,“新课标”的指导之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远离偏、繁、难、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综合、运用等方面发展。总之,这次学习,受益良多!篇

五:声乐演唱之心得体会 目录

摘要???ⅱ 关键词??ⅱ

引言???1

一、掌握歌唱气息的正确方法1

二、声乐训练中的咬字吐字?1

三、演唱风格???2

(一)、不同的国家及作品背景,音乐风格表现必然不同?3

(二)、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作品??3

(三)、因材施教??3

四、临场心理???4 小结???4 参考文献?5 致谢???5 声乐演唱之心得体会

下载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 谈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诸如音乐素质、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音乐创新教育、音乐学习兴趣、音乐审美等都是高频词。然而,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

    音乐新课标学习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已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新课标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创造、交流和传承......

    学习音乐新课标后心得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 上周末,我们一行17人赴安康第一小学学习新课标,在这次活动中,我再次研读了新课标,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课标,我还自学了《新课程标准解读》,使我对音乐......

    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小学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己走过几年的历程。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在教学中扎实实践新课程......

    初中音乐课程改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孟州市赵和镇中心学校冯其艳 初中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对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有了更深、更充分的认识。为了便于今后更好的......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5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贯彻新课标,转变教学方式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里港小学教师余华来 现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代,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反映语文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课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