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武传》中苏武的人物形象分析
坚定的爱国者--苏武
《苏武传》记述了苏武在匈奴的艰苦处境和他卓绝的节操,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古代忠君爱国的典型人物,为后世所颂扬传唱,而苏武牧羊的故事也家喻户晓。
首先,我们可以从《苏武传》中看出苏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当单于使卫律劝降时,苏武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遂引刀自刺。苏武以他的举动表明他忠于汉朝绝不变节的决心。而又有谁会有他那份坚定的忠君爱国之心呢?连李陵这样的将领都劝他投降,苏武也不为所动,表明心志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在私底下,在无人处,苏武也一如既往的坚定他的爱国心。当他听李陵说汉武帝驾崩时,“南乡号哭,呕血。旦夕临,数月。”无论在何时何地,苏武的忠君爱国之心都得到体现。
反观那副中郎将张胜在卫律举剑威胁的时候,立刻请降。张胜这副贪生怕死的嘴脸,如何与苏武面对生命威胁时的巍然不动相比呢?到最后,连卫律都清楚地知道苏武的满腔爱国心,知道他绝不会投降。敌方单于对他的种种刁难也只是因为佩服他的气节而生出爱才之心。从敌方的表现中,更能看出苏武坚定高尚的爱国心和民族气节。
其次,苏武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在面对叛国者卫律的劝降之语时,苏武痛骂卫律“不顾恩义,叛主背亲”。然而,在他面对同僚李陵的劝降时,他知道李陵的投降是事出有因。虽然李陵因个人恩怨而不顾大义,苏武也只是说:“愿复勿再言。”对李陵充满理解和耐心。
最后,苏武还是一个坚韧不屈、意志坚定顽强、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人格高尚。天下大雪,单于不给苏武食物时,苏武“卧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都不死。单于没有办法,又不忍杀他,把他流放到北海无人处,对他提出种种刁难,并且连唯一的财务都被偷走时,苏武仍坚持下来。
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从壮年到满头白发,都没改变他的初心,至始至终都坚定他的爱国信念。这样难能可贵的爱国者,这样坚韧的人,值得被名流青史,为后世所颂扬。
第二篇:苏武传人物形象
《苏武传》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一、导入
十九年的艰难困苦,没有使他倒下,十九年的威逼利诱,没有使他屈服,十九年的孤独寂寞,没有使他忘却那远方的祖国。历史用丹青铁笔镌刻下他的名字----苏武。如此之人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瞻仰苏武的光辉形象。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苏武真挚的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学会描写人物
三、检查预习
1、总结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畅谈苏武给我的第一印象
四、人物形象分析
1、本文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对比反衬的方法。
2、那么我们来看语言描写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 语言描写主要体现在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部分。
3、请分别找出卫律与苏武、李陵与苏武对话的段落,分角色朗读,感受语言特点。
明确: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措施是软硬皆施、威逼利诱的方式。语气中透着嚣张
的气势、不可一世的傲慢。
李陵在劝降苏武时是以老朋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中动之
以情、晓之以理,语言推心置腹、委婉通情。
小结: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的悲痛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一位忠诚爱国的君子!(PPT)
4、在这几处语言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苏武形象。我们再看细节描写中又为我们展现了怎样一个苏武。先请大家找出文中细节描写的地方。
明确:武不动。武不应。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5、我们在归纳塑造苏武形象方法时除了语言、细节描写,还有对比反衬。文中有3处明显的对比,请大家找出来,并分析每组对比中突出了人物什么特点? 明确:苏武与张胜对比:
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
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苏武与卫律对比:
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苏武与李陵对比:
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6、合作探究
苏武曾两度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活下去,这是为什么?
明确:苏武在匈奴以维护国家没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当苏武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时,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民族气节,所以他欲自杀。卫律招降苏武时,他说完一番大义凌然的话后自杀是用行动表明坚决不投降的决心。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逼利诱无法征服苏武,便要以摧残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了求生,他要在各种艰苦的环境中坚强地活下去,他要维护汉朝的尊严与荣誉。
小结:想想看,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苏武一坚持就是十九年,这种支持他的绵延不绝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PPT展示)这正是苏武最最真实的写照。
7、了解了苏武这个形象,他一定有打动你的地方,请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五、能力迁移
我们学习了班固描绘人物的方法,现在请拿起手中的笔,描绘一个我们熟悉的人物(不要出现人名)。读出来,请同学们辨别你写的是谁。
六、总结
本文通过对比、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苏武形象,岁月无声,人却留痕,就让苏武这个光辉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七、作业布置
逝者如斯夫,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苏武的高大形象如夜空中的一颗星星永远闪耀在历史长河中。他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那么我在面对金钱、物质、地位的诱惑时会何去何从呢?请写一篇感想。
第三篇:水浒传中人物形象分析
浅析《水浒传》作者的妇女观
“马克思说过:‘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英雄传奇小说。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刀与剑的厮杀中,人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个英雄威猛、侠肝义胆的梁山好汉,而忽略了小说中千姿百态的妇女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中妇女形象的类化与解读,揭示作者矛盾而复杂的妇女观,以及这种妇女观形成的原因之所在。
一、《水浒传》女性形象的类化与解读
《水浒传》虽然是以梁山好汉的塑造闻名于世的,但依然刻画了众多妇女形象,“全书(百二十回本)写了七十六个妇女形象,其中略为提及,不做具体描写的有二十九人,而具体展开描写的有四十七人。” ②对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与评价,不可能人人具到。纵观这些妇女形象本文主要把她们分为四大类:一是作者热情歌颂、极力赞扬的女英雄形象:以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为代表;二是“坏女人”形象:这一类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一)“淫妇”类:以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为代表;
(二)“不守闺训”的少女形象:以段三娘、狄太公之女为代表;
(三)市井掮婆形象:主要有王婆、阎婆,还有一个忘恩负义、蛇蝎心肠的知寨夫人。三是妓女形象:这里既有帝王之妓——李师师;又有下层妓女——李瑞兰、白秀英、李巧奴之流,四是被神化的另类女性——九天玄女。
首先来看第一类,自然、最光彩、倾注作者更多情感与心血的还是三位女将。其中孙二娘是水浒传中一个让人不得不爱的角色,她做事有勇有谋,对朋友有情有义,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阳刚之气十足的可以媲美于真正男子汉如李逵、武松的女中豪杰。她在小说中出现于第二十七回,书中写道:“她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边插着些野花,下面系着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③正倚门迎接来酒店喝酒的客人。她的打扮与众不同,既不象“大家闺秀”,也不象“小家碧玉”,而且也绝非一个一般妇人。她应该是一个无视封建伦理束缚,自立自强的女性,事实上她也的确如此,她与丈夫张青在十字坡开了一个酒店,看似与丈夫一起经营,实则由她一人应付,丈夫张青只是“每日挑些去村里卖”。(《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如此一来自然没时间打理小店,孙二娘理 所当然是店主婆,直接经营和管理着酒店。孙二娘又是十分智慧的,且不说她在十字坡干着杀人的买卖,就说她助武松逃难一事,她首先是批评丈夫幼稚与粗率的做法,接下来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叔叔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相貌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水浒传》百回本第三十一回)依着孙二娘的建议,武松果然逃脱官府的追捕,顺利上了二龙山。并且,自此后武松便以这种面目出现在《水浒传》中,人称“行者武松”。由此,孙二娘的智慧可见一斑。孙二娘也是一个武艺出众的女中豪杰,在上了梁山以后,她同男子一样,横刀跃马,驰骋疆场,建立了不少功勋。
顾大嫂出现于第四十九回,书中写解珍、解宝兄弟二人因射的一个大虫(猛虎)被本乡财主毛太公赖去,又把二人强扭做贼送入监牢。毛太公又买通官府,要结果二人性命。为救二人性命,便引出了他们的叔伯姐姐顾大嫂。这位女性侠肝义胆,为救人而不顾自己身家性命。当得知自己的表兄弟解珍、解宝被冤入狱之后,心急如焚,当夜便要去劫牢救人。在丈夫孙新的建议下,找来了邹渊邹润叔侄,还把孙新的哥哥登州兵马提辖孙立“赚”来,说出自己的意图——同“去城中劫牢”。然后一发“投奔梁山入伙去”。(《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她非但自己下定决心,而且还要其它知情人也这样做,她说道:“有一个不去的我便乱枪戳死他!”(《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她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当孙立表现出犹豫的态度之时,她说:“为今天下有甚分晓!走了倒没事,见在得吃官司”。(《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这无疑是对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的强烈批判。她上梁山的意愿是十分坚定的,为此她甚至冲破亲戚情面,不惜以性命相抵,说道:“既是伯伯不肯,我们今日先和拼个你死我活,”(《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说完便从身边製出两把刀,逼使孙立最终同意,解救出兄弟并一块上了梁山。在这里顾大嫂所以表现出的那种敢做敢为,无一丝犹豫徘徊之意的言行,是十分令人敬佩的。顾大嫂的武艺也是很高的。解珍说过:“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姐夫孙新这等本事也输与她”。(《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在书中孙新的武艺“全学的他哥哥的本事,使得几路好鞕枪 ”。(《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孙新的武艺就已经很厉害了,可他还敌不过顾大嫂,顾大嫂的武艺之高可想而知了。上了梁山之后,她随梁山英雄们东征西讨,冲锋陷阵,巾帼不让须眉,立下了累累战功。由此可见,作者对她自然是十分喜爱的。
对于扈三娘这个女性形象,她不仅美貌,而且武艺更在孙二娘、顾大嫂之上。对于她的美,书中这样写道:“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八回)难怪王矮虎会看得:“手颤脚麻,枪法便都乱了”。(《水浒传》百回本 第四十八回)而她的武艺在二打祝家庄她一出场就令人刮目:先生擒王英,再斗下欧鹏,又力战马麟、紧追宋江!以后又活捉彭玘与郝思文,有意思的是,被她活捉的这三人都名列一百零八将。连名将呼延灼也不能占她半点便宜而不住赞叹。没有积极的思想意识,真难以下笔。
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是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的三员女将,作者在赞叹她们武艺出众、有胆有识的同时,笔端总是下意识地,无形之中贬低着她们,比如给予她们的绰号:“母夜叉”、“母大虫”之类的称呼,另外她们在梁山英雄的坐次中都在其丈夫的名次之下。由此可见,作者妇女观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第二类:“坏女人”形象。这其中首推第一类:“淫妇”类。对于这类女性,既是作者憎恶与批判的对象,也是水浒世界中塑造最成功、性格最鲜明,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女性形象。此类形象以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卢俊义之妻贾氏为代表。潘金莲原是清河县一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四回)因为不肯依从主人的纠缠,而被记恨于心,将她惩罚性地嫁给武大郎,一个“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的“三寸丁谷树皮”。(《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四回)书中说:“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好偷汉子”。(《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四回)潘金莲首先是看上了生得“一貌堂堂”的打虎英雄武松,更为不巧的是这位英雄竟是武大郎的同母兄弟,几番挑逗、引诱武松,遭到武松拒绝、呵斥后,她的情感倍受压抑,顿时心生怨恨,反诬武松调戏她,并说些污言秽语,俨然一个泼妇。结果在王婆的精心设计下了投入了猎艳老手西门庆的怀抱,最后事发毒死了忠厚老实的武大郎,被“为兄报仇”的武松结果了性命。其实,潘金莲在书中一出场就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她敢于反抗大户的欺辱,却无权安排自己的命运,无法摆脱张大户魔爪的控制,只能接受大户报复性的安排——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三分象人,七分象鬼”的武大郎。正是“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四回)应该说她不屈从于大户的淫威,是有个性的,她不贪图钱财,追求个人幸福的婚姻与爱情是无可厚非的,她的错就在于她毒死了武大郎,从而将自己导向了不归路。
同潘金莲一样的被小说描写为“淫妇”的潘巧云,背着丈夫杨雄与和尚私通,发觉石秀有所察觉,就诬告石秀调戏她,破坏了杨雄与石秀的兄弟情,使得两位好汉之间发生了不快。石秀为了昭示自己的清白智联杨雄杀死和尚,并激发杨雄剖心挂肠杀死潘巧云,之后二人一同投奔了梁山。潘巧云的死除了淫乱,还在于她挑拨了杨雄与石秀的结拜之义,兄弟之情,打破了二位好汉平静的正常人的生活,只有落草梁山,所以潘巧云的死是罪有应得。每每被读者与“二潘”相提并论的阎婆惜,见于小说的第二十一回。她本是东京人,跟随母亲自东京“来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此郓城县”。(《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不想,其父病死后,她母女二人无力发丧。宋江知道后仗义疏财,出一具棺材,十两银子,帮着了理了阎公的后事。阎婆固心存感激、又见宋江没有妻室、也恐自己老来无依无靠,便把阎婆惜嫁给宋江做外宅。但宋江“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由此,二人关系出现裂痕,再加上宋江生的“不中那婆娘意”。(《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婆惜看上了宋江的同房押司张文远,此人“生的眉清目秀,齿白唇红,”“一生风流俊俏,更兼品竹弹丝,无有不会”。(《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阎婆惜“眉来眼去,十分有情”,不久便和他“搭识上了,打的火块一般热”,而且“自从和那小张三两个搭上了,她并无半点情分在宋江身上,宋江但若来时,只把言语伤他”。(《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在抓住宋江私通梁山的把柄时,她一口一个“老娘”地羞辱、要挟宋江,全不念宋江对她母女的救命之恩,极其刁蛮,争执之下,宋江怒起杀了阎婆惜。可以说,阎婆惜得寸进尺、欺人太甚、自取其祸、死得活该。至于卢俊义之妻贾氏则全不把这位河北名将放在眼里,背着丈夫和管家私通,为了和管家相好,竟然向官府告发自己的丈夫私通梁山,蓄意谋反,使卢俊义险些命丧刑场。结果自己落得个被“割腹剜心”、“凌迟处死,抛尸弃首”的下场。
纵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为代表的“淫妇”们的生命历程,小说有意将一个个“淫妇”的丑行曝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严厉批判和道德谴责,否则,不会将她们塑造成为为英雄祭刀的女性,给以“惨死”的结局。作者在关照女性的命运时,虽然不自觉地流露出人情意味,如对潘金莲有一定的同情,但是,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深刻的理性思考,笔端迸射出的仍是对这类女性的厌恶与批判。由此可见,作者妇女观的复杂矛盾。
除了以上几个所谓的“淫妇”,《水浒传》还写了几个不守“闺训”的姑娘,如段三娘,她与王庆交手失败后,“毫无羞怒之色”,倒把王庆赞道:“啧啧,好拳腿!”并主动托媒人向王庆求亲,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大胆的,“更兼段三娘自己看中意了对头儿,平日一家都怕她的,虽然段太公也不敢拗她,所以这件事一说就成”。(《水浒传》百二十回本第一百零四回)应该说段三娘的举动是正当的,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水浒传》却批判段三娘“从小不循闺训”,自家择配,做下弥天大罪,如今身首异处,又连累若干眷属,认为自家择配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再如四柳村狄太公的女儿与情人王小二私自结合,两人都被李逵杀死,李逵还骂狄太公:“打脊老牛!女儿偷汉子,兀自留他”。(《水浒传》百回本第七十三回)在李逵的逻辑中,一个姑娘如果自找情人,就该碎尸万段,这实在是荒唐的。
市井掮婆是作者为我们塑造的另一类“坏女人”形象。这类女人的典型是王婆、阎婆,还有一个忘恩负义的知寨夫人。王婆是《水浒传》女性的第一恶人,是为众多读者所痛恨的角色。王婆在作者笔下是潘金莲和西门庆两人奸情事件的总导演,她是个“异样蹊跷作怪的事都猜得着”(《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四回)的人,再加上西门庆有财有貌,潘金莲又是白日守空房,何乐而不为。王婆贪贿说情,用白凌、蓝绸、白绢,好锦成就一桩流传千古的淫事,“两意相交似蜜脾,王婆撮合更稀奇”。但纸里包不住火,终于事情败漏,王婆又心生毒计,唆使西门庆毒害武大郎,又帮助潘金莲安排武大郎的尸首,她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一个“钱”字,为了钱,她彻底失去了自己的良知;为了钱,终落得个被判剐刑的下场,确实恶有恶报,大块人心。而阎婆则把女儿当作摇钱树,为了报答宋江的施舍之恩,也为自己的一己之利,就把女儿嫁与宋江,全然不顾女儿是否愿意。当女儿与宋江关系破裂之后,她仍然要女儿维持与宋江的关系,因为“我娘儿两个,下半世的过活,都靠着押司”。(《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一回)刘高夫人则是书中一位地位较高的妇女,但她却“极不贤,只是挑拨她丈夫行不仁的事,残害良民,贪图贿赂”,(《水浒传》百回本第三十三回)而且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将自己被抓上清风山,险些被辱之恨全诬加在宋江身上,还将宋江抓去,要将他置于死地。她的心地之狠毒由此可见,最终被燕顺“拔出腰刀,一刀挥为两段”。她的死正是“自作孽,不可活”。
作者通过对恶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并不单一的女性世界,恶与善、丑与美的对立,使人对恶者深恶痛绝,对善者赞扬歌颂。
妓女是水浒世界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书中所描写的妓女有帝王之妓——李师师;又有市井之妓——李瑞兰、白秀英、李巧奴。在《水浒传》中,李师师是一个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且相当有见识的年轻女子,当她得知自己接待的是令朝廷“梦里也怕”的梁山好汉时,她并不像一般人那样认为他们是“草寇”、“强盗”,从而表现出害怕、恐惧之态,她说:“你这一般义士,久闻大名。只是奈缘中间无有好人与你们众位作成,因此上屈沉水泊”。(《水浒传》百回本第八十一回)称梁山诸将为“义士”,将他们在梁山落草视为“屈沉水泊”,真可谓是梁山好汉的知音。《水浒传》的作者肯定了李师师的慧眼识英雄,又不忘往她身上泼脏水,说她是“水性的人”,对燕青有“邪心”。其实即使李师师爱慕燕青,又何罪之有?作为女人,李师师也有追求爱的权利,也希望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生活伴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矛盾的 妇女观。另外几个妓女在《水浒传》中更是每况愈下。白秀英虽然“色艺双绝”但是作为知县的“婊子”,她对知县“撒娇撒痴”,不仅要求知县责打了雷横,还把他号令在构栏门首对其进行侮辱。雷母前来探望儿子,因气愤便骂了白秀英,白秀英因此出手打了雷母。雷横一怒之下一枷捎打死了白秀英,真是死的活该。李巧奴虽和安道全打得火热,却又抽空与截江鬼张旺勾勾搭搭,后被张顺杀死。李瑞兰与史进相好,却又一边接过史进的银子,一边又向官府告发了他。后来致使全家都死在史进的刀下。
这三个女人看起来都该杀,杀了让人心里舒畅。《水浒传》着力揭露她们水性无定、见利忘义等丑恶品质,而不是努力发掘她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方面作者在利用她们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却流露出对她们的厌恶之情,由此作者复杂矛盾的妇女观可见一斑。
另外,书中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女性形象——九天玄女。这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性,她是中国古代女神,具有超凡入胜的本领。她的出现给梁山事业的正义性抹上了浓重的“神助”色彩。宋江若不是玄女娘娘护佑,早已被官兵擒拿。她又赐予宋江三卷天书,要宋江“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二回)后来在宋江征辽失利时,她又教宋江如何破混天阵法。在中国古代作品中,虚构神仙的做法是很普遍的,但起决定作用的以男性神仙居多,九天玄女也是虚构的神仙,但却是一位女神仙,让她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居于如此崇高的地位,足以说明作者对女性的尊重与爱戴。
上述女性,在书中作者是花了大力气写的。而对这些形象的类化、解读,可以看出作者的妇女观。
二、《水浒传》妇女形象折射出的作者的妇女观
在《水浒传》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丰富的女性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既有巾帼英雄,又有恶毒女性,还有烟花女子,更有仙化的另类形象。这些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女性与众多的英雄好汉一起充实着《水浒传》的人物画廊,二者相映成辉,相得益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妇女观是十分矛盾、复杂的。
首先,他大胆地把三位女英雄列入七十二地煞,让她们一起与众多男性“好汉”“替天行道”。与此同时,作者还将女性神话,将九天玄女塑造成为神仙,在这里作者把她们尊为天上星宿,地下神祗。让三位女英雄同其他的男英雄一起闯荡江湖,铲奸除暴,建功立业;让她们和其他好汉一样平起平坐,在梁山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不再是花木兰式的“女扮男装”,乔装改扮,也不再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黄花”的回归家 庭。在作者笔下,这些女性真正走出了家庭,走上了社会,而且参与到男性的政治活动中来。在乱世中,她们或为生活所迫,干起了“剪径”杀人的“强盗”买卖;或不满世道的污浊、官府的黑暗,见义勇为、劫牢反狱;或武艺高强、冲锋陷阵,巾帼不让须眉。这是由衷的礼赞,但是作者又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对她们的贬义:有意将她们的外貌丑化,如孙二娘和顾大嫂分别是:“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水浒传》百回本第二十七回)“眉粗眼大胖面肥腰,生来不会拈针线”。(《水浒传》百回本第四十九回)同时又给予她们诸如“母夜叉”(孙二娘的绰号)之类的绰号,而夜叉在佛经中是一种形象凶恶的鬼,后人称丑恶凶狠的人为夜叉。由此作者复杂矛盾的妇女观表露无遗。
其次,作者对他笔下的所谓“淫妇”、掮婆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批判与道德谴责,将她们塑造成为为梁山英雄祭刀的女性。但是作者却又如实地写出这几个女性的生活环境、坎坷遭遇、堕落原因和过程,既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生活的痛苦,也使我们深刻地了解作者对女性命运寄予的同情。可以说作者的妇女观是十分矛盾复杂的。对那些言行可憎,淫荡恶毒者,作家在凸现其性格特征的同时,也流露出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例如对潘金莲的塑造:首先她是可爱的, 她的可爱从二十四回出场开始。潘金莲的身份是使女, 地位低下。但她面对主人的淫威敢于反抗,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她不贪恋钱财,选择了“宁做小贩妻, 不做主人妾”的贫民生活, 其骨气和婚姻自主的追求,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这里作者表现出的是对她的肯定。潘金莲的可爱的褪化是从与西门庆勾结成奸开始的。至此形象由可爱变为可憎,最后落到可杀的地步。作者对于潘金莲的生命历程表现出的不是“从一而终”的态度,而是前后不一。从中折射出的是作者矛盾复杂的妇女观。
第三,作者对他笔下的那些不按妇女或其父母意愿强迫促成的婚姻加以否定,对自主择偶予以批判,但对受害妇女则给予同情、“解救”。段三娘自己择配给家人带来了灾难。而周通逼迫刘太公女儿成亲,被鲁智深一顿好打,又在智深“他心里怕不情愿”的劝说下,被迫退了婚。宋江等见王英抢了妇女上山做压寨夫人,忙去劝说放人。李逵听到宋江抢了刘太公女儿,心中大怒,扯下“替天行道”大旗。这些描写固然与作家远色禁欲思想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妇女的某种尊重。可见,在批判的同时作者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尊重意识,其妇女观是十分复杂矛盾的。
综上可知,《水浒传》有关妇女的篇幅及女性活动的艺术空间不算太小,但妇女观却是复杂矛盾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作者形成这种妇女观的呢?
三、作者复杂矛盾妇女观形成的原因
《水浒传》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将女性引入了刀光剑影与侠肝义胆的世界中,开拓了她们的人生新境界。但从中折射出的妇女观却是复杂矛盾的,我认为造成如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摆脱“男尊女卑”“从一而终”的封建迂腐观念。尽管在书中他将三位女性列入着力表现与赞美的一百零八将之中,让她们与男子一道“替天行道”,平起平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但是却将她们置于各自丈夫的名次之后,可见作者头脑里仍有等级尊卑的落后观念,而对于小说中的“淫妇”们则给予惨不忍睹结局,来惩罚她们的“不忠”,表现出以男性为“中心”的夫权主义思想意识。
第二,《水浒传》的妇女观与新兴市民文化有一定关联。从宋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商人、市民阶层不断兴起,他们注重世俗享乐,其文艺审美趣味与传统文人并不相同。《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且属章回小说。而章回小说又脱胎于说话艺术,市民阶层往往喜爱听说书人的精彩表演,如果故事说的是英雄们缠绵悱恻的婚恋内容,是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其吸引力就会大大低于将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故事。所以,在小说里妇女们便成了陪衬英雄们的绿叶。因此,《水浒传》的作者也难免说受此影响。
第三,作家自身思想复杂矛盾的影响。假定最后加工完成者是施耐庵一人,作品仍然可能思想龌龊前后不一。因为作者的思想不是纯粹的简单化一的,而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而这些矛盾又必然会反映到他的作品中来,《水浒传》中的复杂矛盾思想的出现,或许是多作者造成,或许是作家自身矛盾造成,都是可能的。
第四,与明小说家受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有关。《水浒传》中不反对妇女改嫁,却极为仇视女性红杏出墙,最可恨淫妇奸夫,所以《水浒传》中的淫妇都死得令人目不忍睹。这表明封建传统道德在世俗社会的根深蒂固,作为明代的小说家也必然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第五,与小说的成书背景有关。“《水浒传》乃是从南宋初年到明朝中叶四百年的‘梁山泊故事’的结晶”。④从南宋《宣知逸事》的宋汉故事,到嘉靖,万历年间的《水浒传》一百回、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的成书经历了从民间到文人改编、创造的漫长过程,期间跨越了南宋、元、明三个朝代。南宋时程朱理学兴盛,理学把封建伦理道德提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理学宣扬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对妇女的要求尤其苛刻,“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特别强调女性的“贞节”。一些大家如周敦颐、朱熹,都把妇女看作是一切家庭纠纷及至天下不平的祸根,由此封建礼教进一步加强了对女 性的禁锢。元朝统治者依然尊崇理学,明朝初期,朱元璋更是大力提倡理学,所以《水浒传》在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理学思想的严重影响,从而形成小说复杂的女性观。
总之,《水浒传》在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草莽英雄的同时,也通过大量笔墨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我们通过仔细阅读、深入分析,认为作者对他笔下的英雄女性是极力赞扬的。在水浒世界中,她们无视“男尊女卑”观念的束缚,敢于同男性平起平坐,像男性一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敢于同男性对阵杀场,不怕流血,不怕死亡;敢于冒险救人,将义气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巾帼的本色,看到的是女性的英雄美。但与此同时,作者也给予了她们丑陋的外貌,凶悍的形象。对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这三个所谓的“淫妇”,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绘了她们真实的感情生活。但却给她们安排了血淋淋的结局,让人目不忍睹。对恶妇丑陋嘴脸的揭露以及烟花女子的水性不定的批判,使我们看到了女性中也是有恶者存在的,并由此展现出一个丰富的女性世界。同时,作者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耗费了不少心血的,他在她们身上是寄予深厚感情的,然而这种感情在文本中表现的却显得十分复杂矛盾。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是梁山这个世界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有通过对女性的描写,全书对男性世界的刻画才更加多样与丰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注 释:
①② 汪远平.漫说〈水浒传〉里妇女形象的塑造[J].东北师大学报,1984(1):54 ③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86 注:以下所有引用原文之处均出于此书。
④ 李希凡.名家解读〈水浒传〉第一版.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8
参考文献:
[1]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王基.诸家汴梁论水浒[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3] 刘咏涛.〈水浒传〉妇女观的矛盾及其原因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6)[4] 刘相雨.刘富伟.<水浒传>的女性景观[J].济宁师专学报,2000(1)[5] 臧国书.〈水浒传〉女性群像的类化与解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1)[6] 郭健敏.男性视脚下的偏离——试论〈水浒传〉的女性描[J].写语文学刊,2004(3)[7] 孙姗珍.试论〈水浒传〉中的妇女观[J].安徽文学,2006(12)
[8] 吴
璇.从〈水浒传〉女性人物形象看作者的女性观[J].惠州学院学报,2008(1)
第四篇:苏武牧羊(本站推荐)
《苏武牧羊》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武牧羊》曲的歌词,内容选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单于又把他遣送到北海边牧羊,说要等公羊生子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难困苦,坚持十九年而终不屈服的感人故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有关苏武的资料,借助工具书、多媒体材料熟悉“苏武牧羊”的来龙去脉,了解这个典故的历史背景。并且,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音乐欣赏环节。授课主要分三步展开:第一、在“谈话导入”这一环节开篇以歌曲导入,在乐曲中体会人物当时的处境。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文章有初步的兴趣,同时营造气氛,又通过简洁的谈话烘托出苏武的高洁的一生,初步奠定情感基础。第二、在“学习诗歌”这一环节,我出示音乐,并亲自演唱这首歌。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唱这首北方民间歌曲,把握诗歌流畅的音调,进而体会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同学们更好的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奠定基础。第三、再次出示音乐,引导学生认真体味音乐中流露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英雄气节,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总之,教学本课的最大感受是让学生从历史故事中进入课文情境,在音乐中学习课文内容,在学唱课文中感情得到升华,不但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感受苏武高尚的气节,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更渲染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很好。课文学完了,歌曲会唱了,苏武的爱国主义形象也深深印在了脑海中。《诉衷情》 《诉衷情》是宋代词人陆游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通过认真思考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在目标的制定上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通过简单的朗读确定自己要读出的感情;第二通过具体的词句以及文中所用的写作手法进一步地了解诗作所表达的深情。
授课之后进行反思,发现这堂课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重点突出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哪些字词句最能打动你的内心”这一环节。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先是让他们小组讨论,然后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觅”字写出词人当年追求功名的急切,年轻时的自信和坚定执著;有的学生说“暗”“旧”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写出时光流逝,人事消磨报国之志难以实现的郁闷与惆怅;有的学生说“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南宋苟且偷安君臣的不满和愤慨。这其中老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拨,使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和品味,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贯穿其中
导入课文后,我先让学生散读一遍,然后请个别同学朗读全文,并提醒大家易读错的字音。接着又让他们结合课下注释初步感知后,小组讨论进行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感情。同学们在这个基础上大致知道这首词应该读出当年的豪迈和如今的悲愤。在琅琅的书声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词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品味了词作悲壮沉郁的意境。
四、知历史明词情
所谓文史不分加,课堂上我几次引地学生了解历史,汇报资料,如陆游的为官之史,南宋的败落等资料,通过这些交流,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陆游的心情,也使得学生更好地走进词人的内心,因此学生读得非常动情,也非常感人。这种感情也带动了我。
五、不足
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好,出现在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如果前面导入和处理字词时能够再精一点,就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还有本来打算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陆游的看法,也没来得及,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圆的基本特征、圆周长的探讨、应用后学习的,因为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公式探讨的时候已经明白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探讨圆的面积公式时,在这个基础上再渗透“数学的极限思想”,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圆的面积计算,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这样,也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一、从圆的周长到圆的面积体验其中不同
本课开始,先与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比较不同,接着结合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面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大胆猜测,激发探究 在凸现圆的面积的意义以后,我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让学生进行估测。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设计实验验证: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积,探索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这一内容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而这些,又正好为他们随后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作好了“预埋”。
三、演示操作,加深理解
当学生通过估测后,让学生来做个实验讨论。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个圆,现在平均分成16份,自己拼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并想想它与圆有怎样的关系。
这样,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存在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没有积极思考,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的计算有待加强,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速度比较慢,学生还没有达到要求,特别是当半径等于一个小数时,学生很多就犯错了!如:r=0.3厘米,求圆的面积,有部分学生会把0.3的平方算成是0.9,结果就出错,这在以后的计算练习中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语法、词汇与现代文均有所差异,因此,在课前布置了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资料弄懂字、词的基本意思,为课上学习清楚障碍,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如,“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句,学生大概知道“山里没有日期,冬天过去了还不知道一年已经过了”这个意思就行了。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只要在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出现时,可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解决,有的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避免占用课堂大量时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用题
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但没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将教材进行了整合。讲完例题1后,将例1问题变为求达标率,后面例2采用自学的方法,加深对百分率的理解。但我认为也有许多的不足。在教学中,我应该意识到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等.还有与我们城市生活有关的绿化率,人口出生率,青少年犯罪率,等.还有国外的海啸死亡率,还有学生说食品带上有净含率等,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关心时事,对周围事物观察仔细,有一份社会责任心,教师应该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口算正确率、错误率作基础,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学生也就很容易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百分率的例子,如在教学时学生就由他们背古诗这一事实,想到了合格率、优秀率,由体育课上的集队、检查人数想到了出勤率、缺勤率,由体育运动中的投篮想到了命中率等等。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率这一新知识之前,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三、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电脑,算一算有电脑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独生子女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另外,我的课件还可以作适当的改进,教学的环节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还要加强语言的艺术,加大学习新课标,新的教学思想的力度.
第五篇:苏武颁奖词(范文)
苏武颁奖词
你是不畏艰险远使异国的使臣,你是不慕名利宁死不屈的勇者,你是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的牧人,你是忠贞不渝正义凛然的民族魂。
君无意,臣有心,十九年的坚守,十九年的赤子之情,你铸就了一部历史,创造了一个传奇,传承了一个民族千年不绝的浩然正气。
330班
姚欣
你是雪域高原上一支雪莲,你是寒冬中悄然恕放的梅花。莽苍苍的乌拉尔山,阻挡不了你前进的步伐;冰棱棱的贝加尔湖,冰结不了你坚定的信念。你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情感,令中华儿女敬仰。你,苏武,中华民族的魂。
330班
牟远征
幽幽的寒风,潺潺的流水,凄凄的箫音,无际的草原,孤独的身影。他归心似箭,坚强不屈;他忍辱负重,铁骨铮铮。
他草原上的足迹,是我们的前行的航标;他掷地有声的话语,是我们心灵的强音。他无畏的精神,爱国的激情,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330班
屠一凡
他是孟子“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能屈”的最好的诠释者,他是古老的中华民族气节的坚持者。扣留匈奴十九年,黑发出使银丝归,掘野鼠,卧啮雪,起操持,持旄节,他所坚持的是对国家的忠心,是一个使臣的职责。
他死,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他生,是为了保住国家的尊严。
330班
周泳宏
他是独居边塞十九年的牧羊人,他是行走在生死边缘的和平大使,他更是危急关头一切美好品质的化身。面对敌人冷冰冰的刀剑,他不低头;面对眼前成山的财富,他不弯腰;面对曾经战友真挚的劝告,他不动摇。十九载的冰天雪地,孤苦伶仃,换来的却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可他从未反悔。他用满头的白发诠释了国家的尊严。他,就是屹立千年的苏武!
330班
朱佳成
扶一阵驼铃,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他游荡于寒沙衰草;擎一支旄节,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他奔走在茫茫大漠。
寒剑的无情,却终被贞义的节操所感化; 地窖的冰冷,却终为浑身的热血所沸腾; 挥着羊鞭,荣华富贵,扔进了浩潮的北海; 杖着节旄,精忠报国,装入了英雄的心间; 他,就是苏武。
330班
蔡一格
勇气,传递忠贞的信念;睿智,定格不朽的历史。擎一支旄节,他为汉匈和睦奔走于茫茫大漠;挥一只羊鞭,他独守北海寒冷的冬天。留胡不辱节,十九年穷厄,他的心如磐石坚定。人生有限,精神长存。苏武之魂已镌入中华精神的骨髓。
330班
郑丁芊
茫茫草原上,你的身影在地平线上的时隐时现; 如海苍山,如血残阳,你的心系着故乡。手中残破的旄节,是你不变的信念; 十九年的春秋冬夏,是你圣洁的守望; 铮铮铁骨,宁死不屈,是融化寒冰的力量。身处异地,你的心似闲庭信步; 仰天长啸,泪水流过历史。你却,无怨无悔。
330班
胡剑桥
在他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忠义为大,生死为微。流落异邦十九载,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冰封千尺冻不了他满腔爱国的热血;荒原万里,挡不住他那似箭的归心。他用铮铮傲骨,诠释了一个民族的气节,成为了炎黄子孙当之无愧的精神楷模。
330班
孙靖雯
为守节,荣华富贵而不受;为守节,饮雪食毡而不悔;为守节,刀剑逼身而不动。十九度春秋,熬成白发终不移。你是“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汉子。你举起的不只是那节旄尽落的大汉旗帜,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丰碑!
330班
罗颜卿
千百年来的腊腊西风,吹尽了边塞的凄苦,却吹不走那老人的孤独身影;沉甸甸的财宝美人,收买了从属的心,却收不了老人的忠诚。一根竹杖,一片风沙,一群牲畜,一片寂凉,是守候十九年的忠贞,他穿越了千年的汗青史册,留下了精神的烙印。
330班
向
桐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他以生命维护国家尊严,他以艰难的生存张显民族气节。手握旄节,在胡笳声中独为异客,在荒凉孤岛上遥望南方祖国。十九年,归来的是白发苍苍的老者,留下的是千古流芳的传奇,立起的是民族不倒的丰碑。
319班
杨
稶
他是一位孤独的守望者。守望十九年,当年的风采少年郎变成了白发老者;守望十九年,归家的心愿却坚定依然。十九年的凄风苦雨,十九年的冰刀霜剑,可以改变他的容颜,但磨不灭他盼归的意念。我要回来,这是这位牧羊老者坚定深沉的呐喊!
319班
汤淑平
听,牧笛声声,是谁在夕阳下赶着羊群?看,茫茫蛮夷之地,又是谁在忍受穷厄与孤单?北海牧羊十九年,掘野鼠、寻草食,其间多少辛与悲!单于劝降终不愿,妻离子散终不悔。是他给予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最好诠释。苏武,你让天地动容。
319班
龚郭丹
穿越沧桑两千年,一个生命如此厚重;历经磨难十九载,一段传奇如此辉煌。多少年前,他被人们景仰;多少年后,他的精神依然传唱。他牧羊结网,他啮雪吞旃,为的是使命不辱,气节不移。苏武,手持旄节,挺直脊梁,在高高的乌拉尔山上风化成我们民族的影像。
319班
邓寒昱
一身傲骨,屹立天际不倒;二行热泪,化成思念无尽;三灾八难,却无法撼动忠贞的气节;四面楚歌,仍坚定地踏上归途。苏武,后人对您,五体投地。
你站在高山之颠,望北海涛涛,汹涌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你坐在大窖之内,听北风呼呼,飕啸疾驰,卷落满堆枯叶。你爱国之情不灭,背叛之心泯除,视利益如粪土。你忠贞坚强,像一个巨人屹立大汉史册之上,你用英雄的体魄,砌成大汉民族最坚实的屏障。
319班
喻心琬
似一块顽石,在荒芜的草原上,历经风霜; 像一颗细沙,在苍凉的北海边,忍受惊浪; 是一块丰碑,在广褒的中华大地彰显气节。他,啮雪吞旃,杖节牧羊,一切都只为中华魂殇。他用青春,擦净华表; 用丹心,点燃民族的希望!
319班
田
蓉
他,峥峥铁骨; 他,坚守不移;
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十九载春秋,空对皓月星辰; 七千个日夜,守望国土故人; 他用忠心传递信念; 他用傲骨演绎传奇; 苏武,你是永远的巨人。
319班
谭
薇
塞北的荒野埋葬不了坚贞的忠魂,呼啸的寒风带不来故乡的三月。满目苍凉,满目苍凉,何时能归还? 持节伫立,挺起的是民族的脊梁,踽踽独行,决不放下的是心中的信念,苏武牧羊,苏武牧羊,动容天地间。
319班
朱
茜
身居胡地无人处,魂系中华民族魂。一身傲骨天地造,会战群魔鬼神惊。男儿趁年少,豪情比天高。手握残阳旄节杖,心系大汉定如山。
319 丁章杰
五千年的漫漫长卷,总有一种品格,能够引起内心的激荡。他是一节任尔风的傲竹,朔漠的黄沙卷不动他的意志;冰冷的贝尔加湖,冲不走他思乡的容颜;孤寂的地窖中,写下的是他“以为神”的毅力。“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沧海横流,方显苏武本色。
319 刘
贇
渴饮雪,饥吞毡,他在窟囚中梦系家园;一群羝羊,一根汉节,他在北海边遥望河山。他羁留匈奴十九年,黑发已染霜。他,不要任何人为他喝彩,却赢得所有人的膜拜。他,便是苏武,他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气节,什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319 吴昌视
风萧萧兮,试问还有谁能杖汉节而牧羊?被扣胡地,卧啮雪,咽旄毛,匈奴以为神,因为有一种信念叫坚持;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他人劝降不为所动,因为有一种气节叫爱国。悠悠十九载,去时壮年归白发,大好年华早在大漠寒风中逝去,但拳拳爱国情已在书旄尽落的汉节上,刻下永恒的记忆。
319班
徐
彬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送走多少岁月; 时代画卷波澜壮阔,记载多少英杰; 历史没有将苏武遗忘!因为…… 用十九年的青春换来了民族的尊严; 他,受尽磨难,饱尝艰苦,却 激活了一个时代,激活了一个民族!苏武,我们永远的英雄!
319班
彭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