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片段与反思
《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片段与反思
黎惠萍
2018年5月25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法解释相邻面积单 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操作、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 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 1平方分米的正方 形。
教学片段:
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和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说一说: 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摆一摆: 用边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里摆一摆,看可以摆 多少个? 学生尝试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可能有学生会说自己的小正方形不 够,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想法解决。)学生可能会采取小组合作或者只摆两个边,再算一算有多少个的方法。说一说:这个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比较概括: 师:我们知道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平方分米,刚才我们通 过摆一摆知道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 100平方厘米,由此你可以得 出什么结论?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 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 之间的进率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学习的好处,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也为学生以 后的学习打下方法上的基础。】
2、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说一说,汇报讨论的结果。(边长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平方米。也可以这样想: 1 米=10 分米,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 10 乘 10 等于 100平方分米,可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看一看,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平方米等 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设计意图: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明白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 系,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 关系,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填一填: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200平方厘()平方分米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自己填一填,说说是怎么想的。总结换算方法: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确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再看 是把较小的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还是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从而确定是该添上几个 0 还是去掉几个 0。
4、再出示开始时的问题: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 30 分米,宽是 27 分米,用面积是 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解决。板书: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 30×27÷9 =810÷9 =90(块)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建立在长度单位基础之上的,通过前面学到的1平方分米、1平方米定义的得来,借助图形卡片,再次重现这些较大面积单位的得出过程。如边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1分米乘1分米=1平方分米,同时还可以写成10厘米乘10厘米=100平方厘米,从而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学中,尽量借助较直观的物体与课件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得来过程。有些学生在面积第一节课给出的“面积格子卡片”学具中,早已有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发现,他们有的是通过数的办法看出来的,有的通过数后自己结合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将“为什么?”化解开来。
所以,我们的教学仍旧需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上,这样的教学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与理解。在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三个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后,我们对面积与长度单位间不同的进率进行了小结,让学生由直观上升到理性的知识体系,形成总结与经验,明确各级单位进率的化解办法。
但有些同学仍然很容易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弄混淆,更有很多学生在学了面积单位的进率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也有了负面迁移,自觉地将长度的进率也都变成了百进制。同此我得出这样一个感觉:光说不练的数学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只练在当下的数学教学更是空洞的,数学知识有仅像盖楼房走阶梯,更应该是一个链条,紧密地联系,长期地转动,知识才能持久地被掌握与拥有。
第二篇:面积单位换算练习题
面积单位换算练习题一
8平方米=()平方分米
120000平方米=()公顷 7平方米=()平方分米
78公顷=()平方米 5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4平方米=()平方分米 360000平方米=()公顷
3公顷=()平方米 4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4平方米=()平方分米 10平方千米=()公顷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0000平方米=()公顷
120公顷=()平方米 9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平方厘米 900平方分米=()平方米
500000平方米=()公顷 1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
21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00000平方米=()公顷
600公顷=()平方千米 1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500公顷=()平方千米
三、13平方千米=()平方米
60公顷=()平方米 3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9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0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100000平方米=()公顷
8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0平方米=()平方分米
56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6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平方米=()平方厘米
90000平方米=()公顷 9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3公顷=()平方米
8公顷=()平方米 40000平方米=()公顷
300公顷=()平方千米 2平方千米=()公顷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4平方米=()平方分米
8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50000平方米=()公顷
1公顷=()平方 3平方千米=()公顷 =()平方米
15公倾=()平方米
3000平方厘米=(512平方千米=()公倾
4公倾=(4900平方米 =()公顷
3平方千米=(3000公倾 =()平方千米
60000平方厘米=(6平方米=()平方分米
15平方米=(15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平方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1平方千米=()平方米
1平方千米=()1公顷=()平方米
3平方米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平方米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0平方分米=(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00平方厘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600平方厘米=(7平方米=()平方厘米
70平方米=(2平方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平方米=(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平方米=(2)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公顷)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四、)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560平方分米=()平方米 48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80平方分米=()平方米 49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60平方分米=()平方米 2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40平方分米=()平方米 12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平方米28平方分米=(7平方分米5平方厘米=(6平方米31平方分米 =(9平方分米47平方厘米=(9平方米2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6平方厘米 =(8平方米34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56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21平方分米=(3平方厘米+29平方厘米=(79平方厘米-43平方厘米=(3平方米-8平方分米=(6平方米-82平方分米 =(4平方米+64平方分米=(2平方米+35平方分米=(8平方分米-93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86平方分米—52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64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98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4平方米+56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2平方厘米=()平方厘米
800平方厘米=(6平方米=(1平方米=(7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4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厘米=78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80
第三篇:面积单位换算练习题
8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80元=()元()角 120000平方米=()公顷 78公顷=()平方米 14平方米=()平方分米 3公顷=()平方米
10平方千米=()公顷 4平方米=()平方分米 20000平方米=()公顷 120公顷=()平方米 1平方米=()平方厘米 500000平方米=()公顷
400000平方米=()公顷 600公顷=()平方千米 21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0平方分米=()平方 米 500公顷=()平方千米 13平方千米=()平方米 60公顷=()平方米 3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9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0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100000平方米=()公顷 8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0平方米=()平方分米 56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5平方米=()平方厘米 90000平方米=()公顷 9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3公顷=()平方米 8公顷=()平方米 40000平方米=()公顷 300公顷=()平方千米 2平方千米=()公顷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4平方米=()平方分米 8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50000平方米=()公顷
3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15公倾=()平方米 3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12千米=()公倾
4公倾=()平方分米 4900平方米 =()公顷 3平方千米=()平方米 3000公倾 =()平方千米 6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6平方米=()平方分米 15平方米=(150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公顷=())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平方米 公顷平方米
第四篇: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系。
2、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初步培养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
2、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小研究,准备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和1平方分米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小明家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首先要解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面积单位的换算(出示课题)“面积单位的换算”(板书)
二、复习旧知 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平方米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生: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
师:那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吗?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探究面积单位的换算
师: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要用多少个?
生:我这才有十来个小正方形肯定不够用 师:我们先来看看用十个小正方形够不够?、生:不够
师:不够,就说明1平方分米不等于10平方厘米
师:1分米等于10厘米,摆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排需要摆10个,总共需要摆满几排?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呢?
生:用面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摆一摆,1排摆10个,摆满10排,10×10=100个。
师:需要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说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师:你能利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吗?
四、单位化聚
(一)、填一填
1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平方米=()平方分米 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转化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若用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水泥砖铺地,需要砖多少块?
五、总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第五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与设计意图
一、初步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走进我们的校园,发现我们的运动场好大啊(板书:大)。我一迈进教室就觉得教室的地面比运动场小多了(板书:小)。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大小,那生活中都什么东西有大小呢?你能不能用“谁比谁大”或者“谁比谁小”的方式说一说?
生1:大象比老鼠大。
生2:黑板比电脑屏幕大。
生3:西瓜比苹果大。
生4:我们家客厅比教室小。
生5:数学书封面比课桌面小。
生6:我们家新房子比原来的房子大。
师: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你刚才提到的这些“大小”中,哪些与老师提到的“运动场比教室大”是一个意思?同桌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交流。
师:正如大家所说的,像运动场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黑板面的大小、课桌面的大小,以及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大小,都是一个意思。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意义上的“大小”叫做面积。(边说边对应出示课件并板书:面积)。现在,请你用“面积”这个词说说生活中的大和小。
生1:黑板面的面积比电脑屏幕的面积大。
生2:我们家客厅的面积比教室面积小。
生3: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小。
设计意图:面积是对客观世界某种意义上的大小的刻画。因此,教学一开始即从“大小”说起,通过对生活中的“大小”的分类比较,初步揭示面积的意义。郑毓信先在《民俗数学与数学教育》一文中,引用巴西学者的话说:“在上学以前和学校以外,世界上几乎所有儿童都发展了一定的应用数和量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推理能力,然而,所有这些‘自发的数学能力’在进入学校以后都被‘所学到的数学能力’完全取代了。”“尽管儿童所面临的是同样的事物和需要,他们却被要求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从而,这事实上就在这些儿童的心中造成了一种心理障碍,后者直接阻碍了他们对于学校数学的学习。更有甚者,这种早期的数学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会对其一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不能不说成一种真正的失败。”若考虑到这样的因素,在数学教学中,与其颠覆学生原有的朴素的数学观念,不如从学生这种朴素的数学观念开始,不断完善之,使之转化为学校数学。从“大小”的日常生活意义开始讨论面积的意义,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二、初步揭示面积基本属性
师:很多时候面积的大小我们很容易判断。比如黑板面的面积比电脑屏幕的面积大。这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有些就不那么容易啦。(出示红绿两种颜色的长方形卡片,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现在你还能直接看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吗?
生4: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5:绿色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6:我猜是一样大。
师:现在答案不统一了,有没有好办法帮帮老师呢?
生7:把它们放在一起,叠起来。
师(演示重叠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样大。
师:两个完全重合的图形的面积一样大或者相等。
教师用剪刀在红色长方形上剪掉一块,得到图形如图1所示,提问:这下谁的面积大?
生8:很显然绿色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
师:为什么说显然?
生8:这一块只是原来图形的一部分。
师:说得没错,图形的一部分的面积显然比原来整个图形的面积小。那我还是补上吧。
教师将剪下来的一小块补在别的位置上,如图2所示。
师:你认为这个图形的面积和绿色长方形面积相比,谁大?
生9:肯定是一样大。
师:谁理解他说的“肯定”?
生10:其实还是原来那个长方形。师:那如果这样拼(如图3)呢?
生11:还是一样大。
师:大家觉得呢?
生:是一样大的。
师:原来,把一个图形进行割补,并不改变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张奠宙先生认为,小学教材中大都这样表述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只是对面积的描述,不是严格的定义。因为总是先有面积、体积的定义,才能谈大小。在严格的定义里不能出现“大小”的词汇。面积的严格定义是“一些集合类上定义的有限可加、运动不变、单位正方形面积为1的集合函数”。这是大学里研究的问题。但是在小学课堂上,要让小学生体会面积的一些特征:例如可以演示,不相交的两图形合并后的面积是两图形面积之和;图形搬来搬去,其面积不变,进而可以用单位正方形的割补、拼接去度量复杂图形的面积,等等。因此,与其反复强调“物体表面或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不如想办法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基本属性。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一个图形的面积比它的一部分的面积大,将一个图形进行割补,面积不变(实质是面积可加),这些都是面积的基本属性,以上教学片段就是揭示这种属性。
三、面积的测量与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积累了那么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经验,我们看看下面的三个图形(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图形)。
师:你能说说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生12:小正方形面积最小,长方形面积最大。
生13:大正方形面积最大。
师:小正方形面积最小,这个没有任何问题。长方形和大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呢?
生14:重叠一下看看。
师拿出纸片,重叠,还是不能得到正确答案。
师:看来还是没有什么好办法。这样吧,大家从老师发的信封里面拿出这三个图形,同桌一起想办法研究一下,长方形和大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
师:想到了好办法吗?
生15:我们是用小正方形量的。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是用小正方形量的?
很多同学表示也是用的这个方法。
师:量出的结果如何?
生16:长方形有15个小正方形那么大,大正方形有16个小正方形那么大。所以,大正方形面积大。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的确,16比15大嘛!想一想,我们开始没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后来又很方便地比较出来了。谁帮了我们的忙?
生17:小正方形。
师:谁具体说说?
生18:我们用小正方形去量这两个图形,可以量出它们的面积。
师:其实,就跟我们学习长度时有度量长度的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习重量(质量)时有单位克、千克一样,面积也有单位。用单位去量,就可以量出具体的面积。刚才大家使用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一个单位。那面积到底有哪些单位呢?请大家打开书,自学。
设计意图:面积是可度量的,度量面积要使用面积单位。本段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关于长度度量等方面的经验,把学生对面积的研究从定性引向定量。在这里,需要用到单位来度量面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至于到底用什么样的单位度量,相比之下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如果说前者是战略问题的话,后者就是战术问题了。因此,具体面积单位的教学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