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

时间:2019-05-12 16:4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

第一篇: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

教育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教育活动预期获得的某种效果。有了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才有了一个基本的依据;有了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方法运用、效果评价也有了原则和范围。可以这样说,教育目标越明确,教育活动过程就越科学,效果就越理想,也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教育目标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目标是指国家以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法令等形式规定的各类目标。幼儿园每次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都是向幼儿园教育总目标迈进的一步。幼儿园教师要具有把宏观目标落实到每一项教育活动中、落实到幼儿的具体行为上去的能力。教育活动的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效果,应该是通过对幼儿行为的检验而得到体现的。我们常常见到的教师这样来表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使幼儿掌握.......知识”、“培养幼儿的......能力”、“养成幼儿......好习惯”、“培养幼儿......品质”等等。这些提法多是指人的基本素质的, 因而也是较为含糊笼统的。这样的目标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乃至教育活动结束后是很难检验的。这样的目标不足以对教育活动起导向、控制作用,也会使教育活动的评价失去可靠的依据。

那么,怎样的教育活动目标才真正具有指导作用呢?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育目标或教学目的”,“阐述教育目标,就要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产生)些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这就是说,要以儿童外在行动的形式来表述教育目标(这种目标我们可以称为行为目标),要以幼儿“能够......”来表述教育活动结果。例如,“一切都在变”的教育活动,它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能够积极参加操作活动并发现其变化;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操作和探索的结果;表现出对身边发生的各种变化的兴趣。”这些行为目标具体规定了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涉及到幼儿参加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幼儿的表现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样的目标才是具体明确的,它能使整个教育目标处于可控、可视的状态之中。布卢姆还把教育过程希望引起与实现的学生行为分成认知、情意、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并对每个领域的目标进行了较细致的划分。以研究行为着称的美国学者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构成的三要素,一是操作性动词,如“说出”“、分解”、“比较”等等;二是完成行为的有关条件,如,是用语言表达,还是用绘画、泥塑等表达;三是行为表现标准,即对学习结果的叙述。他认为,行为目标可成为教师评价教育效果的主要依据。

幼儿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确定明确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对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全面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明确教育目标有利于教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结果进行比较科学的评价。离开目标,就不能科学地评价一次活动的优劣。明确的教育活动目标在目标的设定阶段就已经考虑到评价问题,这就使教师组织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在对已有活动的正确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在引导幼儿一步步迈向总目标。这样的目标,既是评定幼儿学习与发展是否达到标准的客观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育的客观尺度。明确的目标可避免教育评价的主观性、片面性。例如,在观摩活动中,如果将其中的一项教育活动目标表述为“发展幼儿的观察力”,那么非常可能带来评价中的分歧,有人会认为重点应该是教幼儿有顺序地观察,有人会认为还应进行比较观察,也有人会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幼儿有没有观察中动脑思考,等等。如果以“幼儿能有顺序地观察事物”来表述目标,那么就不会有某些无所谓的争论,也不致产生诸

如“知识教得太多”或“幼儿根本没学知识”等偏离目标的争论。

其次,明确教育目标,可以增强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主动性。设定明确的教育活动目标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整个教育活动过程进行理智思考、精选内容、优化方法的过程。要使教育活动目标明确化,教师要花费时间动脑思考。而现在为数不少的幼儿园教师没有认真考虑目标如何明确,是否可行,没有考虑幼儿原有的水平,幼儿可以达到的水平等问题,甚至有的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按老套路把知识教给幼儿。这样做的结果是,幼儿不能很好地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目标不能有效实现;同一个教育目标,如“发展观察力”、“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等,在小、中、大班不断重复出现。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使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是对前一次活动目标的巩固与延伸,都是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认识与了解过程,这样可增强教师的教育目标意识,提高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使教师通过多样的教育 活动引导幼儿一步步迈向总目标。

第三,明确教育活动目标,也有利于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由于教育活动目标是以幼儿外显的行为来表述的,教师就要从本班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来选择内容,运用方法时也会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还会在活动中考虑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表现出教育活动目标所描述的行为。总之,从活动设计到组织,教师关心的都将是幼儿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设定明确的教育活动目标,教师还会逐渐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会考虑到幼儿能力的提高,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这样也就不会使幼儿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目标流于形式。

第二篇:谈幼儿园教育

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

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家长的关注。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儿童在幼儿阶段,如果过多地学习了一些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急躁,甚至厌学等情况。

总之,这样一种以断送以后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提前发展是不值得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家长所追求的片面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贯彻《纲要》精神所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孩子来说终身受益。

希望我们的家长可以积极改变自己陈旧的观念,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而断送了孩子一生的幸福与快乐。

孩子快乐,我们才会快乐!孩子进步,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和发展!

第三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小班)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并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

(2)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个别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初步了结它们与人和环境的关系。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个别人造物品的特征及其用途。

(4)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学会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归入一类,学会通过观察,知道物体数量的差别,经过以词汇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成人或同伴交流。

(5)是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喜爱动、植物,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2)学习按物体的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的物体的排序,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学习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一样多。

(4)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5)学习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比例和指定的数目点数相应数量的物体。

(6)指导幼儿比较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和宽窄。

(7)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8)引导幼儿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正确的使用表示时间概念的词。(9)引导幼儿认识空间方位“上”和“下”,正确使用标示防伪概念的词。

(10)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身体主要部分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初步学会自我保护。

(2)是幼儿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

(3)引导幼儿逐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认识幼儿园中的同伴和成人,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使幼儿初步适应幼儿园生活。

(4)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和他人交往,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生活。

(5)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是幼儿初步学会有礼貌的同他人交往,见了老师和长辈会鞠躬问好。

(6)是幼儿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卫生要求,养成初步的卫生习惯。

(7)使幼儿初步懂得最主要的交通安全常识。(8)引导幼儿遵守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激发幼儿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父母和老师的劳动。

(10)使幼儿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的道理。

(11)教育幼儿与同伴共同活动时不要争夺或独占玩具。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

一、小班谈话活动的阶段活动。

(1)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2)喜欢与同伴交流,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3)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5)初步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二、小班将是活动的阶段目标。

(1)能有兴趣的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

(2)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3)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

(4)能正确的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

(5)能安静地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着。

三、小班听说游戏活动的阶段目标。

(1)乐于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的说话。(2)发准某些难发的音,初步掌握方位词及人称代词,学习正确运用动词。

(3)在游戏中尝试按照规则运用简单句说话(4)养成在集体活动中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听懂并理解较简单的语言游戏规则。

四、小班早期阅读活动的阶段目标。

(1)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单页单幅儿童图画书中的主要内容。(2)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受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3)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的启发下认读最简单的字。

(4)在活动中以描画图形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

1、观看大班幼儿的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是兴趣和学习音乐的愿望。

2、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一句一句地歌唱,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

3、基本上能随着音乐节奏做上肢或下肢的简单的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学会一些简单的集体舞、邀请舞和歌表演。学做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

4、能感受性质鲜明单纯、结构短小的歌曲和有标题的器乐曲的形象、内容情感,并能在感受的过程中产生较积极的外部反应,初步了解舞曲、劳动音乐的特点。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

——小班

1、在老师启发下,引起对周围美好事物的兴趣,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并愿意向别人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

2、学习用棉签,纸团,印章,蜡笔,水彩笔,泥,纸,固体胶水等工具和材料,大胆地涂涂画画,粘粘折折,搓搓团团。

3、学习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势,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学习用点、线来表现熟悉的物体,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紫、黑、绿、棕、橙瞪6―8种颜色,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初步学会自由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4、学习撕纸的方法,学习用固体胶水粘贴材料。

5、学习用搓、团圆、压、粘合等方法,组合简单的图形。

第四篇: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动的方向,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确立教育活动的评价依据等,因此,在数学教育中,目标的确立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个层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操作技能目标三类。在制定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目标时,幼儿发展的已有基础、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与特点都是目标制定者需要把握的因素。

1、总目标(一级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学习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培养幼儿爱思考的习惯。

(3)操作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材料,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习惯。

2、各年龄阶段目标(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是根据一级目标提出的,它是从认知能力、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范畴,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确立的,操作性较强(详见下页表格)。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三级目标)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必须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即分解成可以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实现的目标或需要通过若干数学活动实现的目标。这一级目标应与一、二级目标相一致,使之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着预期的某种活动效果。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内容选择、方法运用及效果评价的依据。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仍存在着只有内容没有目标的盲目的数学教育以及“程式化”、空泛无物的目标设定倾向,因此,教师在制定与表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的发展性

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首先应当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既包括数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学习态度、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只有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发展水平,才能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目标的发展性意味着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基础,以此确定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对幼儿是否具有发展价值。

小班中班大班

认知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以内的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并能正确区分

4、学习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两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6、按数(5以内)取物

7、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说出其名称

8、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

9、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并学会基本的运用

1、认识10以内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学习顺数和倒数

2、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特征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即学习数量守恒

3、认识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4、认识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5、学习按粗细、高矮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物体的正逆排序

6、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

7、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

8、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9、学会比较粗细、厚薄、轻重等量的差异

10、学习不受图形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即学习图形守恒

11、初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简单关系

12、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

13、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14、学习向上、下、前、后等指定方向运动

15、认识并学会运用“今天、明天、昨天”等时间概念

16、理解“=”和“≠”等符号

1、学习10以内序数、单数、双数、相邻数等概念

2、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理解其包含、互换、互补关系

3、学习10以内加减计算,并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理解“+”“-”“<”“>”“→”等符号的意义

5、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6、学习按两个以上特征将物体分类

7、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了解序列排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

8、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9、学习自然测量

10、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右、向左方向运动

11、学习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12、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数学经验

感与态度

1、在数学活动中大胆回答问题

2、产生对数学幼儿的兴趣以及操作数学活动材料的兴趣

1、在数学活动中能安静地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

2、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活动

3、主动、专注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1、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

2、在数学活动中能安静地蜻蜓教师和同伴的讲话

3、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活动

4、学习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调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操作技能目标

1、听懂教师的要求,学习按游戏规则活动

2、学习用语言讲述同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和操作活动材料

1、学习听清楚教师的要求,按要求进行活动并检查自己的活动结果

2、学习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3、基本学会数学操作活动技能

1、倾听清楚操作活动的规则,按规则进行活动并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能清楚的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2、目标的全面性

目标的全面性是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思考在本活动内容和情境条件下“幼儿学会了什么”(知识目标)、“幼儿能学吗”(能力目标)、“幼儿学得有兴趣吗”(情感目标)。一般说来,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教师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偏重知识的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二是错误理解“全面性”,表现为脱离活动内容和具体情境的形式上的面面俱到,即凡是数学活动就必定有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个方面的目标,从而使某些目标成为装饰或点缀,对幼儿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并无价值。

3、目标的针对性

由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作为检验活动效果的依据之一,因此目标应当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也就是说,目标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而不是空泛、笼统的。如某中班数学活动“家里的数字”的目标设定为:

(1)感受数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对家的美好情感。显然,这样的目标是空洞而无针对性的,无法作为评价活动效果的依据。

这一活动的目标可以调整为:

(1)寻找和搜集家里带有数字的照片或图片,通过交流与分享活动感受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愿意与同伴交流,尝试大胆表述;

(3)在集体参与的观察和交流活动中进一步萌发对家的美好情感。这样的三条目标就比较有针对性。

4、目标的统一性

美国课程专家布鲁姆认为,“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阐述教学目标,就是要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产生)些什么,或者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特征。”也就是说,教师既可以以幼儿为主体表述教育活动目标(行为目标),如幼儿“说出”“会用”等,也可以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和具体教学行为为主体表述教育活动目标,如“使幼儿……”“启发幼儿……”“引导幼儿……”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教育活动目标中,主体必须统一。一般来说,为了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上,我们提倡以幼儿为主体进行表述。这种表述方式可使教师从幼儿行为的变化中观察他们的发展状况。

例如,某大班教育活动“我和影子捉迷藏”的目标为: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比较与测量影子的一般方法;

(2)在观察和比较中初步学会思考和探究问题,尝试大胆地提出问题。以上目标在表述上缺乏统一性,而且目标定位比较空泛,不够具体,过分突出认知目标。

这一活动目标可以调整为:

(1)尝试用同一种材料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比较影子的长短,解决在比较与测量影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在画影子与比较、测量影子的活动中对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学会提出问题。调整后的目标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较为统一。

5、目标的适宜性

目标的适宜性是指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目标是否适宜。首先,判断该活动目标是否与幼儿的发展基础相适应,是否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判断该活动目标是否与上一层级的目标保持一致,是否已将上一层级目标具体化,从而使总目标、各年龄阶段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能在互相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教育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育目标

日常:

1喜欢上幼儿园,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了解自己,能感受周围成人的关心和爱护,爱父母、爱老师、喜爱自己的家和幼儿园。

3愿意和同伴交往,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4学习并尝试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5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6乐于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

7帮助幼儿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引导幼儿愿意吃各种食物。

8引导幼儿独自、按时入睡,会脱简单衣物,并放在固定位置。

9不害怕健康检查和各种健康接种。

10引导幼儿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不跟陌生人走。

语言:

1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理解谈话的基本内容,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引导幼儿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进行语言交流。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4能朗诵简短5—6首儿歌,复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散文。

5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一页一页地看书。

6会1—2个看图讲述。

7对识字感兴趣,能认识80个 左右的汉字。

数学:

1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按某个特征对物体分类。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两三个物体间量(大小、长短、高矮等)的显著差异,并按某个特征进行“5”以内物体的排序。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4引导幼儿感知白天、黑夜和早晨、晚上。

5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感受和发现。

6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正方形,了解图形间关系。

美术:

1支持、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造型简单、色彩鲜明的美术作品。

2引导幼儿学习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大些,鼓励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3引导幼儿体验泥土的可塑性,学习用搓、团圆、压扁、粘合等方法塑造简单的平面物及立体物。

4引导幼儿体验折纸的乐趣,学习用撕、贴等方法塑造简单的平面形象。

科学:

1引导幼儿喜欢观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并对它们感兴趣。

2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感官的作用。

3认识两种常见的花草、树木、野兽,知道其名称及特征。

4初步了解秋季最明显特征及人们的活动。

5认识1—2种生活用品,知道其特征及用途。

6引导幼儿大胆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感受和发现。

7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户外活动时能注意安全,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里。

音乐:

1引导幼儿在唱歌时学习听前奏,并逐步对歌曲的开始和结束作出正确的反应。

2用自然音唱歌,吐字清楚,学会唱5—6首歌曲。

3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演唱熟悉的歌曲。

4能随简单的音乐节拍做拍手动作。

5学会歌表演,提醒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自由选择空间,不与同伴相撞。

6引导幼儿认识曲谱中音符的唱名

7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每学期学会2个舞蹈。

体育:

1初步学习投、掷、钻爬、攀登、平衡等动作。

2引导幼儿学会上体直立、一个跟着一个走,能听信号走成圆圈。

3引导幼儿能根据简单的口令或音乐较合拍地做模仿操和徒手操。

4引导幼儿自然协调地跑,不与他人碰撞。

5引导幼儿在活动后知道合作收拾整理小型体育器械。

下载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

    官坝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 小班 段 :健康领域: 1学习入厕的基本方法,教育幼儿及时大、小便,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2学习洗手和进餐的基本方法。 3学习睡眠的基本常识。 4......

    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

    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 预期的教育目标,是通过目标结构及其整、分、合的运转过程而实现的。结构是功能的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是在国家幼儿教育总目标的宏观指导下,包......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类型与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类型与目标 无锡市南长区星星托幼中心杨琴 一、语言教育活动总目标: 1、知识技能的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结构的学习。2、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A、......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阶段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阶段目标、内容(一)谈话活动的阶段目标 1.小班 (1)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 (2)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 (3)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阶段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阶段目标、内容 (一)谈话活动的阶段目标 1.小班 (1)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 (2)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 (3)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

    幼儿园小班活动目标

    角色区 目标 (1) 愿意参加角色游戏,在游戏中情绪愉快。 (2) 愿意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喜欢应答,并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 (3) 在游戏中能够自由想象和模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周围生活......

    幼儿园中班十一月份教育目标[推荐]

    幼儿园中班十一月份教育目标 十一月份是一个紧张忙碌且充实的一月,经过这个月的磨练,让我切身体会到作好一名幼师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幼师的快乐和满足.......

    幼儿园礼仪教育目标(5篇模版)

    幼儿园礼仪教育目标 总目标 传承中华礼仪,帮助幼儿建立健全人格,培养幼儿尊重、真诚、谦让、友善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领域目标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