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老湖镇中心小学 侯庆荣
10月21——22日我参加了三年级语文教材培训,通过听课、评课、聆听专家报告,深刻地体会到本次培训培训模式的新颖,交流互动频繁,反馈及时,体验深刻,成效显著。通过学习,听专家们的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
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捷径。我们教师在新的课改中任重而道远,即如何把信息知识同其他课程整合起来,教师首先要有课程整合的意识,在备课、上课、课余的辅导中要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其次,教师应教学生如何正确应用信息资源,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学科之间如何融合贯通,学以致用,如何与别人沟通与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来,这和老师的学习与引导是分不开的。
从四节语文阅读教学的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阅读教学要做到回归本位,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要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观——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和谐。
有的学者指出,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成为开放型的民主平等的主体间性的关系,其基本要求是:师生的相互尊重,师生的相互理解,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的角色也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变为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学习气氛的营造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学习信息的交流者和学习探究的协作者。
(2)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要做到:树立并体现“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使全体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程度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应是全程参与,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流向的调整、教学效果的评价;保证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教学,以充分的学生个体学习为参与的主要方式,辅之以小组学习、全体学习的方式;切实保证学生参与的程度、时间,避免形式主义的肤浅的参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力求做到: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学到什么呢?”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读了这篇课文,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解决,“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 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我想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我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我们小组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 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自学、质疑、探究、合作、汇报、品读、体验等都让学生来参与。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我读懂了这个问题。”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老师,我想汇报这个问题。”
(3)切实保证学生充分、自主、独立的语文实践。
实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将学生的语文实践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学生可以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2.阅读观——从“还原”到“建构”。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读者,对于他们,阅读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是学生要通过阅读,解释本文话语的结构方式,从词到句到篇章,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于恰当的解释。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要透过语言的结构方式探求本文的话语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过程观——从“传话”到“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二是对话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改变了儿童作为工具、手段、奴隶的处境,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一部分。三是对话教学顺应了开放教学的需要。开放教学实行的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其他学科以及校外生活的沟通。这样,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被消解了。“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通过“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其主要形式是“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教学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其主要形式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彼此接纳与分享,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4.方式观——从“肢解分析”到“整体感悟”、从“理性分析”到“情感体验”。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关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将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学生学完一篇课文,除了掌握若干字、词、句、段的意思以应付考试而外,对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思想和生动的形象缺乏整体的把握和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和感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就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和感悟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等等。
总之,这几天的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中,为我们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在教学中,作为一名实施者,我一定积极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脚踏实地,让我们的教育落到实处,为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题记:
《纯真的预示》
布莱克
一粒沙中的世界,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将无限紧握你的掌心,到“世界”“天堂”。将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际。每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总是会保持着这样的“纯真”的浪漫,从一个词中看
触摸小语世界放飞孩子梦想
----小学语文培训学习心得
姜影
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怀揣着无限的期盼与好奇。11月17日我们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这次研讨会上让我再一次零距离的接触了小学语文教育论坛——陆志平、支玉恒等语文教育界的前辈,他们为我们演绎了精彩的课堂,呈现了专业水准的学术讲座,让我惊叹,而他们总能走在语文教学的改革最前沿引领语文的前进方向,他们的孜孜不倦地钻研精神所致,更让我钦佩。王文丽与小语教育的新秀张龙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语文教师。那种儒雅的风度,深厚的素养,谦逊的态度,独特的语言气质,流畅清晰的语言风貌幽默风趣的教学,这一切都是不断在实践过程中锤炼出来的过硬的基本功。听了他们的课和讲座真是如沐春风,让我受益终生。虽然来去匆匆,但是此次合肥之行在聆听了大师们的课堂教学和讲座之后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也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有
自己的教学理论。
通过陆老师对《新课标》解读,使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才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教育。从课标上讲我们的语
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教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出“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学习了新课标的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那从四节语文阅读教学的公开课上,名师课堂的魅力和其个人的风采也让我至今意犹未尽。而提到观摩课不得不提到王文丽老师的那节高年级阅读课——《迎接绿色》。
一、“自然主义”的诠释。
王老师给人的感觉非常随和,褪去了老师那高高在上的形象,却在她亲切地举手投足间见到一种威严,那可能是知识的神圣与教师的人格魅力显现出来的一
种不可抗拒的尊重吧?总之,正如王老师自己所说的,自然就是美的。她的课如同她的人,带有她的品味和魅力。一切显得那么随意却又是那么严谨,那么轻松愉悦却又那么中规中矩。她自然的教态使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那么理所应当,丝毫不露雕琢的痕迹。也正如她所说,自然的就是合理的,这样的课堂学生不用费劲心思揣度“老师到底想要什么?”,不用附和老师的思想,真正甩开思想的束缚和教师无形权威的压迫,发表自己最真实也最真诚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大胆的创造,只有这样才是一节阅读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实现学习主体与文本本身的对话。教师不再是文本的传声筒,学生该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这样的课就是舒服的,自然而流畅,将“教师的教”不露声色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中去,顺着思想的交织和碰撞,不断前进。这样一节课,不光是学生,就是在后面的老师,又有几个敢说自己没有被这和谐而奇妙的气氛所吸引呢?
二、无处不见的“语文”特色
王老师的课上得很“语文”,即使是枯燥的“读词”环节都充满了语文的韵味。王老师巧夺天工地将描写丝瓜与表现作者感情的词汇分别提炼出来,使生活的平淡灰暗与这株绿色所带来的惊喜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词语使人窒息压抑,而另一组词语则使人愉悦,温暖,从词汇开始,课堂就开始有了生命的色彩和情感的基调,为学生理解文本做语言和情感的双重铺垫。这使“读词语”这个原本枯燥乏味的环节变得鲜活而充满语言的魅力与教育的力量。
三、文本思想的深度剖析
我原来一直认为,一节语文课不可能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体现。但听了王老师的课后,却改变了之前的看法。一节《迎接绿色》,王老师不仅使学生从语言文字本身感受到文本的美,而且更深刻地挖掘了其内在的含义,给学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的充实。《迎接绿色》,讲述的是在嘈杂的都市生活中,邻里之间各自忙于生计,少有来往,而一株丝瓜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他们不期而遇,这株象征生命的绿色渐渐成为纽带,成为打开“心锁”的钥匙,将这些走在平行线上的人们牵连到一起。从对这样情节的这之中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这株绿色的顽强生命力,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心与心碰撞的需要,甚至是对别人命运的关怀等等。当学生的思想被激活,无数的火花闪现,无数的感悟流淌,学生的这种状态有时常常会让我激动不已,因为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借助文本与自己心灵对话。这也是让给无数教育者燃起希望,充满力量的精神源泉。
总之,这几天的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中,为我们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在教学中,作为一名实施者,我一定积极寻求适应现代教学
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脚踏实地,让我们的教育落到实处,为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我想仿写《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的几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学习交流。此次合肥之行,名师们的话语依然在我的耳畔回响,我的内心充满着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也让我触摸到了语文教学的脉搏。我想谁都有创造的权利,只要我们用好教材,发展学生,完善自己,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缤纷的小语世界,让我们一同走在行知路上!放飞自己的梦想,也放飞了孩子的梦想!谢谢!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今天,我参加了小学语文教材培训,通过听贾敏老师对这次培训的学习,给我们做了,深刻的讲解,成效显著。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
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捷径。我们教师在新的课改中任重而道远,即如何把信息知识同其他课程整合起来,教师首先要有课程整合的意识,在备课、上课、课余的辅导中要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其次,教师应教学生如何正确应用信息资源,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学科之间如何融合贯通,学以致用,如何与别人沟通与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来,这和老师的学习与引导是分不开的。
从四节语文阅读教学的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阅读教学要做到回归本位,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要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观——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主体”。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和谐。
有的学者指出,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成为开放型的民主平等的主体间性的关系,其基本要求是:师生的相互尊重,师生的相互理解,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的角色也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变为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学习气氛的营造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学习信息的交流者和学习探究的协作者。
(2)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要做到:树立并体现“差异参与”的教学观念,使全体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和程度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应是全程参与,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流向的调整、教学效果的评价;保证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教学,以充分的学生个体学习为参与的主要方式,辅之以小组学习、全体学习的方式;切实保证学生参与的程度、时间,避免形式主义的肤浅的参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力求做到: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学到什么呢?”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读了这篇课文,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解决,“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呢?” 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我想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我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我们小组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 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自学、质疑、探究、合作、汇报、品读、体验等都让学生来参与。
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我读懂了这个问题。”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老师,我想汇报这个问题。”
(3)切实保证学生充分、自主、独立的语文实践。实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将学生的语文实践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学生可以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2.阅读观——从“还原”到“建构”。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读者,对于他们,阅读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是学生要通过阅读,解释本文话语的结构方式,从词到句到篇章,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于恰当的解释。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要透过语言的结构方式探求本文的话语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过程观——从“传话”到“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二是对话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改变了儿童作为工具、手段、奴隶的处境,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一部分。三是对话教学顺应了开放教学的需要。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其主要形式是“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教学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
间的对话过程,其主要形式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彼此接纳与分享,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4.方式观——从“肢解分析”到“整体感悟”、从“理性分析”到“情感体验”。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关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将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学生学完一篇课文,除了掌握若干字、词、句、段的意思以应付考试而外,对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思想和生动的形象缺乏整体的把握和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和感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就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和感悟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等等。
总之,为我们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在教学中,作为一名实施者,我一定积极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让我们的教学工作脚踏实地,让我们的教育落到实处,为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小学语文新编教材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新编教材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回来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翻阅教材,认真思考了如何利用好教材有效的教学。
一、新教材的新特色
1、拿到新教材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生动活泼的图画,这也是新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新教材中添加了很多的插图,图片的类型丰富,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幼小衔接,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美感的陶冶。
2、新教材的课程调整为先识字再学拼音,这也是幼小衔接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识字的重要,在第一单元的识字课中还有效的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例如第一课《天地人》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3、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充分的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大量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4、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
二、如何利用好教材实现有效教学的思考
1、利用好图片,增加教学趣味性
编者针对每一课的内容都精心挑选了插图,而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利用好这些插图。例如《日月水火》的插图,通过实物以及象形文字这些直观的表象来识字,既符合现阶段孩子的思维方式又可以通过图片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拼音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给孩子们讲故事,引导高能力的学生自己编故事。这部分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备课,将本课所学的拼音有效的融入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发现。在课文教学方面,插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将每个动物的脚印直观的呈现出来,有助于孩子们的理解。课中的插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语文有效的教学,更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情操的陶冶。
2、明确教学的目标,有的放矢
对于每一板块的教学,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做无用功,不给孩子增加负担。拼音板块,要明确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增加拼音的难度,学生只要能正确的拼读拼音,标准的发音,能通过拼音识字,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标。对于写字要重视汉字的占格、笔画、笔顺的教学。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好的作品展示、学生练习等环节逐步的提高他们的兴趣,有效的利用课上练习时间。减少学生的写字负担,引导他们发现汉字的美。而不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写,机械的识字、写字。对于课外阅读这一部分应尽量减少占用课堂时间,可以学习实验区的教师编制适合我们实际的读书卡,做好家庭读书记录,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的方式。
3、以学生为主,将内容贴近生活
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将我们的内容回归儿童的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例如口语交际一《我说你做》,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真实的游戏环节孩子明白发指令的人要大声说,被别人听到,其他人要认真听。课堂就是我们现实的情景,启发孩子们思考课堂中要怎么做,引用到他们明白课堂中教师讲话要大声,同学发言要大声,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源自生活也要回归生活,真正的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和大人一起读也是贴近生活的表现,这部分内容我们课堂中涉及较少,但是要让学生分享他们和大人一起读的成果,在分享中回味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
4、关注整体,培养语文素养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所具备的知识较少,这也正是搭建知识高楼的基础时期,只有打好基础才会盖好楼。部编版教材新增加了字词句的应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更要注重学生字词句的实际应用,我们的现实生活离不开交际说话,而语文最基础的作用就是教我们更好的表达。在教学中要有整体的意识,把字融于词中融于句子中,引导学生多表达,多积累词语。教材中的每一个板块都是有机的整体,拼音用来识字,识字用来阅读,阅读用来发展思维,学习表达,积累知识,从而更好地生活。在逐步的积累中提高素养。
5、认真备课,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备课是教学的前提,无论教材怎样变,只有认真的钻研教材备好课,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今年的教材编排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我们老师们爱不释手。首先在备课中我会认真研究课文的每副图,利用好图片。其次认真备课确保我所讲出来的知识的正确性,不能应为是低段的教学而忽视了教学的准确性。最后每词备课都要认真思考课堂的引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表达,丰富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学语文的快乐,爱学语文。
三、总结
新教材的内容有所删减,但我们课堂教学的容量却更加的丰富。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我们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的渗透。例如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写入教材却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少的部分。对于初次接一年级语文的我,今年的工作充满了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像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阅读语文教育的期刊,对于教学多思考多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学素养,认认真真对待每一节课。
第五篇:2017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在7月17、18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培训。这两天的培训学习,所给我的启发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张老师、杨老师、蒋老师等各位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对统编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讲解,让我耳目一新。杨主要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等方面对教材进行了详细剖析。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杨老师强调:从隐形知识发现显性知识,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必须要深度的解读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更多知识点,从而在教学中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点,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2.张老师的《解读统编教材课后练习设计》让我受益匪浅,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提倡学以致用。张老师在对课后练习的解读,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感到汗颜,一个简单的练习,如“读一读,在图中找一找” 第一组词语是:小鱼、小鸡、小虫,第二组词语是:一座山,四朵云,七朵花,九只鸟,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字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我们平时的教学,能带着学生进行三至四个步骤的学习活动,但是张老师领着我们,结合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这几个方面,去发掘很多的隐性知识,带领学生可以进行六到七步教学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决定着我们能带学生走多远。所以,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会尽最大力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带着学生有多远走多远。
3.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蒋老师在《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中讲到: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联系生活识字写字,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指导学生书写生活等。蒋老师把学习生活话,同时也让学生的生活里也充斥着学习。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蒋老师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蒋老师还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时,蒋老师做得最多的就是“示范”,自然而然的示范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及生活情景中进行口语交际,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一句简单的话,都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都是再简单不过而我又在平时教学做得不够的。这些经验之谈,让我在迷雾中得到了正确指引,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总之,这次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会认真把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起来,把以后的教育教学开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