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垃圾入桶开始教案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从垃圾入桶开始》(教科版)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就这么简单”这一主题的一个活动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为第二个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的主题活动“我的绿色记事本”的开展作好了铺垫。这些教学活动内容真正凸显《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合理而巧妙的活动设计对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一些处理垃圾的方法。
2.形成环保意识,维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形成环保意识,维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教学准备:课件,自制垃圾桶图片、写有垃圾名称的小纸片、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了解家里有什么垃圾,每天产生多少垃圾。
2.查查资料,了解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3.垃圾回收有什么好处。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师:同学们,你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坐好了吗?(音乐)郯子公园到了,我们一起进去逛逛吧吧,(出示公园美景)说说你的感受,可是老师却看到了这些,看完后说说感想。为什么会这样?(随手乱扔垃圾)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生自由交流。
你说的真好。垃圾桶才是垃圾的家,只要我们弯弯腰,伸伸手,美,就这么简单,那就让我们从垃圾入桶开始吧。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做了个调查,还记得吗?调查表拿出来了吗?请把你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个别汇报)师:同学们调查的真仔细,三口之家一年能产生多少垃圾呢?(看视频)我们全班呢?全学校呢?全郯城呢?这
么多的垃圾堆放在一起会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美从新回到我们身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看看小古力和妈妈的故事(视频)。同学们,你们看的可真认真啊!那么谁来说一说,小古力是怎么处理垃圾的呢?(垃圾分类)垃圾可以分为几类呢?(生汇报)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都归为不可回收垃圾,所以我们在大街上岛的垃圾桶,通常都是可分类和不可分类的,你们明白了吗?
活动二:我给垃圾找找家
同学们,既然对垃圾分类有了了解,那你能正确的给垃圾分类吗?拿出你的调查表,你来说说调查表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你看到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有趣的游戏吧。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两个垃圾桶,一个是盛放可以回收的物品,另一个是盛放不可以回收的物品,你们手里拿出准备好的物品卡了吗?听好老师的游戏规则:
1、放之前,要说一说你手里的卡片名称,应该放在哪一个桶内,二、如果有同学放错了,那么请其他同学举手帮忙,好吗?
小资料
师:看来垃圾分类不但能为我们节约占地,还能减少污染,其中最重要的是变废为宝(看图片)我们的同学非常聪明,学会了垃圾分类,保护环境,那么请看下面的现象,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乱扔现象)环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性的问题,你们看,每年的4.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是6.5日,我们自己的国家也有保护环境的标志---中国环境保护徽,(简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回想到我们课堂开始的那一幕,同学们想不想给人们出个电子保护环境呢?请把你的好点子告诉树叶,然后贴在卡纸上,呼吁更多的人保护环境。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师:同学们,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就要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现在老师要布置一个小任务,有没有信心做好?回家后准备两个垃圾桶,一个可回收垃圾桶,一个不可回收垃圾桶,与爸爸妈妈一起给你们家的垃圾找一找家吧。
第二篇:从垃圾入桶开始 教案
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从垃圾入桶开始》教学设计与反思
《从垃圾入桶开始》(教科版)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就这么简单”这一主题的一个活动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为第二个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的主题活动“我的绿色记事本”的开展作好了铺垫。这些教学活动内容真正凸显《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合理而巧妙的活动设计对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案例:
活动一:实物展示,引入话题
1.讲桌上摆放着用各种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如玻璃制品小花猫、铁器花架、塑料文具盒、布娃娃、笔记本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垃圾经过回收加工生产还能再利用。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讲桌上摆放的这些工艺品和学习用品漂亮不漂亮?想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它们是用各种回收的垃圾生产制作出来的。
(通过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实物展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出示食品袋和饮料罐,引导学生认识食品袋、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
依椐《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内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师:大家再看看,我们用过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都印有一个明显的图案,知道它是什么标志吗?
(引导学生观察平时生活中忽视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学会关注生活细节。)
3.认识“环保标志”和设立“世界环境日”的意义。
师:对了,你们知道食品袋和饮料罐上印的是“环保标志”,为什么要印“环保标志”呢?
(了解食品袋和饮料罐上印有“环保标志”的作用,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就应该管住手,不乱扔;管住嘴,不乱吐!在日常生活中,记住要随手把用过的食品袋、饮料罐以及各种生活垃圾扔入垃圾桶,保护环境卫生,便于回收利用。)
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环保工作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来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哪位同学知道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世界各地和我国开展一些环保活动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回忆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各地开展的环保活动,增强对“世界环境日”意义的认识,并记住环境日。)
4.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处理与环保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做好环保工作,就应该从垃圾入桶开始。
活动二:情境感知,认识垃圾
1.说一说——让学生说说家里需要处理的垃圾。师:同学们,你们家里平常扔掉的有哪些垃圾呢?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要处理的生活垃圾——茶渣、煤渣、废纸、香蕉皮、塑料瓶、啤酒瓶、易拉罐、旧衣服、牙膏皮„„)
2.看一看——观看废品回收站的阿姨收购废品的实况录像,认识垃圾分类。
师:平时家里要扔掉的垃圾可真不少,你们知道吗,这些垃圾有的可以回收利用,有的却没有回收的价值,必须直接处理掉。那怎样来分类处理呢?
(播放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的实况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垃圾要收购,哪些不收购。)师:刚才同学们观看了录像,看到了她都收购了哪些废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查资料,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同学们看了录像又作了调查,下面来说说有哪几类垃圾可回收。
(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课件分别展示五大类可回收垃圾: 废纸类:旧报纸、纸盒、旧练习本„„
塑料类:矿泉水瓶、塑料玩具、塑料脸盆、塑料桶„„ 玻璃类:啤酒瓶、玻璃杯„„ 金属类:锅、易拉罐、盖子„„
布料类:旧书包、旧毛巾、旧衣服„„
让学生认识五大类可回收垃圾,初步学会分类,并了解哪些垃圾不可回收。)
3.展一展——课件展示一些废品回收再生产利用的片断资料,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
师:垃圾回收后究竟有什么用处呢?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展示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①1000千克废塑料回收后,可炼600千克的汽油和柴油。②回收1000千克废纸可以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③玻璃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玻璃瓶、玻璃杯等。④金属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易拉罐、锅等。⑤布料回收后可以生产出好的布匹。)
4.师小结: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知道垃圾回收后有什么用处了吧!看来,垃圾并不都是废品,请不要随便乱扔!要变废为宝,重要的是将垃圾分类处理。
活动三:游戏体验,学会分类
1.游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的游戏,你们说好不好?请看游戏规则。
2.多媒体出示游戏规则:首先请同学们在各组小组长的带领下给垃圾分类,然后派出代表来介绍小组分类的结果。哪一个小组能帮垃圾找对家就获胜,每人获得一张小贴图;如果找错了家,其他组的同学能帮垃圾找到合适的家,也可获得一张小贴图。
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每组都有两个桶:一个桶装可回收的垃圾,另一个装不可回收的垃圾。)
4.师生共同评议。
(对获胜的小组每人送一张“中国环境保护标志”的小贴图。)5.师生齐读儿歌《垃圾也能变成宝》: “我是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并不难,碎玻璃、烂金属,废纸、塑料和布块,可回收,再利用,垃圾也能变成宝。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6.师总结: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做起,建议班委会负责组织、督促,坚持把这项活动开展下去,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学,一方面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的课程更要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所以,应以学生自身生活和整体生活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的探究欲,让儿童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和肯动脑筋的生活,从而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为此,本堂课的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情境教学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气氛,以拉近生活中的人和事,回忆生活经历,激发参与欲望。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如用照片、挂图、投影、录像等渲染情境,用故事、实验、实物演示、小品表演等再现情境。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实物展示和观察平时生活中容易忽视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借助实物展示和生活细节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借此引入话题。还通过让学生观看生活中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过程中的录像,初步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知道垃圾并不都是废品,有好多可以回收利用而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贴近生活,又回归生活。
2.围绕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采撷信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和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儿童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进行整理、利用与交流。本节课,按照提示语“查查资料,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让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垃圾处理问题的资料。学生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就要走访相关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在采访、搜集、记录与分析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学会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与利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分享,懂得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根本上减少垃圾。所以,要将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
3.结合游戏活动,促使学生体验感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本课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怎样给垃圾分类,组织小组间开展“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的游戏活动,人人参与,动手合作,给垃圾分类。游戏对儿童而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活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亲手实践,学会思考,分类体验,感受给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快乐,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一旦学生感悟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来处理垃圾,为保护周围环境和节省生活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共同提高社会大家庭的生活质量。
第三篇:《从垃圾入桶开始》教学设计
《从垃圾入桶开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品德与生活》(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维护家庭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景观对比――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家乡美景。
提问:观看了“我们的家乡”后,你们想说什么?
2.展示家乡局部环境脏乱差现象。
提问:看了以后,你们心里感觉怎样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提示课题:从垃圾入桶开始。
4.认识中国环保标志和世界环境日。
提问:你在哪儿见过这些环保标志,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立这些标志、节日吗?
【设计意图】情境教学法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气氛,可促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上课伊始,通过屏幕展现学校和家乡的美景与局部环境脏乱现象的极大反差,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引发学习欲望,唤起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活动二:情境感知――认识垃圾
看一看:播放一个收废品的阿姨收购废品的情景录像。
议一议: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学生汇报交流课前调查垃圾问题的情况)
展一展:课件展示一些废品回收再生利用的片断资料,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益处。
【设计意图】品德源于儿童的生活。通过观看生活中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过程的录像,让学生贴近生活中的人和事;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有关垃圾处理的信息,资源分享,整合利用;借助课件对垃圾分类的系统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知道垃圾并不都是废物,有好多可以回收利用,垃圾再利用可以变废为宝,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根本上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活动三:游戏体验――垃圾分类
1.游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2.明确游戏规则。
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议。
5.师生齐读儿歌《我是环保小卫士》。
【设计意图】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为了让学生学会怎样给垃圾分类,组织小组间开展“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游戏活动,人人参与,给垃圾分类,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感受给垃圾分类带来的快乐,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一旦学生体验感悟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从环保的角度对待垃圾。
活动四:课后延伸――培养习惯
1.要求学生回家后了解一下,一周里,家里每天扔掉的垃圾都有些什么?记下数量填好课本第77页的表格,并帮助家长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2.通过写信的形式,向学校和有关部门建议在居民小区设置垃圾分类箱。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课后给家里的垃圾分类,强化了垃圾处理的意识,进而又让学生通过集体商议,以写信的形式向学校和有关部门建议在居民小区设置垃圾分类箱,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社会责任心。(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责任编辑 黄安福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品德教案:美,就这么简单:从垃圾入桶开始
美,就这么简单:从垃圾入桶开始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活动准备:做游戏所用的卡片、分类垃圾桶等。活动过程:
一、调查 1. 2. 家里或班级一天能产生多少垃圾?
查查资料,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以回收的? 3. 垃圾分类有什么益处吗?
二、学习垃圾分类
可请环保局的专业人士,现场指导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三、游戏: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将写有各种垃圾名称的卡片,分类投放到模拟的分类垃圾桶中。
四、开展垃圾分类和回收活动 1. 向学校和居委会建议:在学校和居民小区设置垃圾分类箱,在家里帮助家长作好垃圾分类工作,并将分好类的垃圾投置到各垃圾分类箱内。2. 为社区内的机关、商店、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减少垃圾献计献策。
五、延伸:
开展分类回收标兵竞赛。
第五篇:社区:创建卫生城市工作从清洗垃圾收集桶做起
社区:创卫工作从清洗垃圾收集桶做起 随着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加大对所辖片区卫生的检查与治理工作,而小区垃圾桶是居民平常生活垃圾的主要投放处,有效管理好垃圾桶的清洁,对于整个社区的环境至关重要。为此,7月31日,物业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对小区内垃圾桶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处理。
上午8时许,物业工作人员将分布在各个楼道单元口的垃圾桶运至清洗场,采用清水冲洗,用棕把沾着洗衣粉洗刷等方法,将每一个垃圾桶里里外外彻底清洗干净,并洒上消毒液消毒。虽然天气炎热,臭味刺鼻,为了不影响居民生活垃圾的投放,物业保洁人员加班至下午1点半,完成了全部垃圾桶的清洗工作,使得社区环境更为整洁清爽。据了解,此次集中擦洗行动涉及社区所有垃圾容器,有效提升了社区卫生形象。
经过一番清洗,社区各个角落的垃圾箱焕然一新,为社区平添了一分干净整洁。此次清洗垃圾桶行动,物业保洁组工作人员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累的精神,个个干得汗流浃背,热火朝天,物业员工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的阵阵好评。在物业员工的感召下,一些小区居民也行动起来,参与到打扫活动中来,现场一片火热。活动过程中,社区广大居民他们纷纷表示:义务劳动很光荣,希望多组织此类活动,实实在在为社区、做实事、做好事,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社区建
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引导身边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行动起来,为构建和谐社区,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为改善居住环境和创建社区美好新环境一起展做出努力。(图为环卫工人擦洗垃圾容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