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米桶和老鼠》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音的高低、强弱、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
2、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编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捣米棍一条(卡纸制作),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请四五个幼儿到圈中搭肩围成米桶。一幼儿拿着捣米棍蹲在米桶中做睡觉姿势,其余幼儿在米桶周围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扮成“小老鼠”。
听到乐曲一,老师带领“小老鼠”边轻声唱个边根据歌词自编动作,表现出偷偷摸摸的样子,唱到“吱吱吱吱钻出洞”的第二句时,跑近米桶,唱“偷呀偷粮食”时两手轮流作抓粮食状,唱“偷粮食”时一跳,两手搭在米桶上。
听到乐曲二,小老鼠马上跑回自己的“洞里”(座位前)蹲下,不能动,拿捣米棍的幼儿出来听着音乐按节拍一下一下往米桶里捣米,捣米桶的幼儿半蹲按音乐节拍跺脚,慢慢转圈,到9-14小节时捣米的幼儿四处巡视,抓身体动了的老鼠,被抓的老鼠站到一边,游戏结束。游戏可反复进行。
规则:
1、老鼠必须听到乐曲二后才能跑回洞里。
2、捣米的幼儿到1765#6
提示:着重教幼儿感受音的高低、强弱,并用动作表达出来。
第二篇:老鼠和大象教案
《老鼠和大象》教案
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许琼
教学目标:
1、学生在会唱歌曲《老鼠和大象》的同时,能够根据歌曲的意义,无论是动作还是演唱都要达到模仿式的形象表演。
2、学生能够完成《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并在游戏中加入表演。
3、通过歌曲中的朗读,学生不断领会歌曲的意义,进一步感悟动物之间的生物链与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用流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歌曲的后半拍起唱及一字多音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进教室跟音乐做律动(课件:《一只小老鼠》音乐)
导语: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歌曲里唱了些什么?(老鼠)那老鼠是我们的朋友吗?你能说说原因吗?
师:同学们说的有可爱的小老鼠,还有专做坏事的小老鼠,而今天它却出现在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课件:出示第二段词)
二、教学第二段歌词
1、读歌词。
你们读一读。谁来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
2、师范读。
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下。老师读得怎么样啊?掌声鼓励一下。那么我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是的,我是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读的,你们也跟老师来学一学。
3教读歌词第二段。(1)教读前两句
师:我们来看前两句,注意看老师的手势,我是在下去的时候开始的,还是在抬起的时候开始的。看着老师的手势,你们来试一下。
像这样的,我们叫它弱起节奏,也叫弱起拍。在这段词中还有几处也是这种弱起拍,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标弱起的词)
(2)教最后四句
师:听老师读一次。“这时老鼠遇见了大象,它嘲笑大象的笨样,夸耀自己的灵巧,要跨到大象背上吃糖„„”
你们看着老师的手势来读一次。
★我们在“笨样”后面加一个“空”,老师读一次。你来读一次。我们一起来读一次,注意最后一句,先跟老师来读一次。(3)完整地读
我们完整地来读一次。
(4)听范读,老师加上示范表演。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接下来请你听听录音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读的,老师又做了些什么?(课件播放第二段)
她读得非常有感情,那么我们怎样读也就能像她那样好听了呢?(分析强弱对比)那么老师又做了些什么呢?那你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跟录音里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一次。
4、教唱“啊”部分旋律。
小老鼠呀吃饱了肚皮,此时的心情实在是高兴,它忍不住哼起了歌(课件:“啊”的音乐、歌谱),你们一起来学一下。注意要唱出连线连贯的感觉。
5、学生有感情地读歌词第二段。
我们把这段唱的部分带到词中完整地来一次。
三、《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得真不错,那这段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呀?生:老鼠,大象。
1、模仿大象
师:大象拖着长长的鼻子,走起路来是快还是慢呀?还会发出笨重的声音—— “咚、咚„„”,一起来学一学。(模仿大象走路)
2、模仿老鼠 小老鼠看见了,它嘲笑大象:“哈哈大象你那个笨样„„”跟老师来学一学。注意也是弱起。这是用我们人类的语言表达的,那么换成用小老鼠的语言你会吗?(课件出示歌谱)
听老师读一次。跟老师学一下。(模仿老鼠叫声)
3、两声部合:
师:我请这边的同学来学一下大象,这边的同学来学一下老鼠。注意看老师指挥。
四、学习歌曲《老鼠和大象》
师:刚才大家配合得非常默契,可是在我们的歌曲中,小老鼠和大象可没有这么默契。好,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大象在干什么?
1、学唱第一段词。(课件出示歌词)(1)聆听音乐
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知道大象在干什么?(2)找歌曲中相同旋律。并教唱。
师:那你再听一听,思考一下有哪两个地方的歌词是一样的? 那么他们的旋律一样吗?听老师唱一下。★跟琴唱。带入歌曲中唱一唱。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让我们完整地跟着音乐唱一次,注意要做到轻声歌唱。
2、学习第三段。(1)分析歌词。
唱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歌谱,这首歌一共就是三段歌词,除了第一段和第二段是说唱形式,一三两段都是唱的。第一段同学们已经会了,那么第三段也没什么问题了,同学们只要注意这里几处一字多音的现象就可以了。我们还是把歌曲整体地来听一听吧。
(2)整曲听赏。(课件播放音乐《老鼠和大象》)
3、完整地演唱《老鼠和大象》
我们把歌曲完整地来唱一遍,注意在表现大象的时候要显得很笨重,表现老鼠的时候要显得很得意。
五、为音乐加入两声部节奏
1、复习巩固声部
同学们真是学什么像什么?你们还记得刚才我们学老鼠和大象的样子吗? 我们能不能把它带到歌曲中呢?比如大象,(师边唱边做动作),可以吗?
小老鼠的声音呢,这边同学来念一下第二段的词,这边同学来学一下老鼠的叫声。注意看老师的手势,弱拍起。哎,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的节奏好像(一样的)。
2、给音乐加声部及动作。
这样吧,我们为每一段的前两句加上老鼠和大象的动作及声音,后面部分请同学想一想加上些什么动作,让我们的歌曲更丰富一些。(学生示范动作,老师把好的动作带着学生集体做一次)
3、集体展示
好,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一次。将二声部节奏加到歌曲第一乐句中。
六、拓展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老鼠和大象》之后,你觉得在这两个动物中你更喜欢谁呀?那你能说说原因吗?
是啊,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谦虚,千万不能像小老鼠那样骄傲自大,自不量力。当然,小老鼠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头饰,谁愿意到前面来学一学它们。没有的同学今天回家之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你喜爱的角色的头饰。
最后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跟着音乐走出教室。
第三篇:老虎和老鼠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小老鼠和大老虎
一、设计意图
早期阅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这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带领孩子阅读时,除了深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外,还应引导孩子通过图画阅读,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孩子透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与形象生动的图画听懂故事,引导孩子感悟朋友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宽容、体谅、分享彼此快乐的纯真友情。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彼此由潜在矛盾、爆发矛盾到友好相处的全过程。
2、能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体验角色间的心理变化过程。
3、懂得要与朋友平等相处,同甘共苦。
三、活动准备
相关课件,故事录音。
四、说活动过程
1、出示角色进行对比,引发认知兴趣。
师:“今天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大老虎长得怎么样?小老鼠呢?”(丰富词汇:又高又壮、又瘦又小)
“它们俩可是好朋友,你想到了吗?你也有好朋友,想想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猜想)
2、猜想引出故事前段,体验角色心理。
(1)“看看小老鼠和大老虎在一起做什么?”(出示3幅图:好人、坏人游戏、分蛋糕、采野花)
“做游戏时谁会做好人,谁会做坏人,为什么?(鼓励幼儿分角色体验表演)怎么分蛋糕?谁去采野花?”
(2)“我们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可要听仔细了,听听它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听A段故事)
“它们的问题在哪里?”
师小结:“对呀,好事都让大老虎做了,吃亏的事总让小老鼠做。想想小老鼠的心情会怎样?”
“小老鼠不开心的时候总要说一句什么话?一起来学一学。”
(提醒幼儿说时把小老鼠的神态表演出来)
3、讲述第二段,引发幼儿讨论,迁移经验。
(1)“虽然两个朋友之间有点小问题,但它们还是很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大老虎踢翻城堡画面)
(2)“是什么事情?”(鼓励幼儿看着画面说一说)
(3)“好朋友把小老鼠精心搭的城堡踢飞了,小老鼠的心情怎么样?猜猜它会怎么做?”
(4)“看看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它会对大老虎说什么?(一起来学学小老鼠勇敢反抗的话,并为小老鼠的勇敢鼓掌)
(5)“看到小老鼠这样,大老虎会怎么做?”
师提示:大老虎也不想失去小老鼠这个朋友。
(6)引发讨论:“如果你是大老虎,会想什么办法来挽回小老鼠这个朋友?”
进行角色表演,迁移经验(鼓励幼儿把想到的办法表演出来,请1——2名幼儿上来示范表演)
4、讲述第三段,让幼儿体验角色的心理转换。
(1)“看看大老虎是怎么做的。”(出示4幅画面,进行排图对比,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2)“小老鼠看到大老虎改变了,心情怎么样?会原谅大老虎吗?为什么?”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欣赏B段故事)
(4)“两个好朋友终于和好了,但是大老虎如果经常要迁就小老鼠,它的心情也会怎样?那么,好朋友应该怎么相处?”(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炼)
5、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
“这真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边看边讲一讲。”(师幼共同讲述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活动延伸:
(出示新画面)“小老鼠和大老虎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可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是什么呢?(犀牛)3个或者更多的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相处呢,大家回去可以讨论一下,将你的好方法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第四篇:教案——厘米、分米和米
《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厘米、分米、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整米数)。根据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
1、知道“厘米、分米和米”的大概长度。
2、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把尺子。
3、学习如何准确的测量身边的物体。四:教学重难点点
掌握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十: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测量物体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厘米、分米和米)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5、师:如果我们测量稍微长一点的物体时,一般用“分米、米”做单位进行测。(本节课主要讲“厘米”,“分米和米”会粗略的讲一下)
(二)学习新课(在最后将引出“分米”)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师:大家都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现在大家动起手来自己制作一把尺子吧。(做一把尺子的过程,不仅帮学生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具有可加性。)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回答)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多媒体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3、认识长度单位“米”(再巧妙的引出“米”)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5厘米的刻度尺,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米”。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4、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5、教学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在此引出“分米”)(1)初步质疑.
师:好,我们之前讲了两个测量单位——厘米、和米,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5)教师指着黑板1米长线段中一份说,这一份是10厘米,我们也可以表示成1分米。(分米可以用“dm”表示)又说:这是告诉我们1分米=10厘米。问:既然1米可以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那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10厘米,1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多媒体出示 “磨损的尺子” 的图片),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小结
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后,分别以厘米和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和米做单位的。
十一:板书设计
厘米 —— cm 画出1厘米长的线段 米—— m 画出米长的线段
分米——dm 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多媒体展示,并展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第五篇:教案——厘米、分米和米
教案
学校:XXXXX 班级:XX 科目:数学 教师:XXX 时间:XX
一:课题名称 厘米、分米、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整米数)。根据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知道“厘米、分米和米”的大概长度。
2、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把尺子。
3、学习如何准确的测量身边的物体。
四: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 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六:课的类型 综合课
七: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实践法……
八:教材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卷尺、小纸条、钉子、小棒、细绳、图钉、两支削尖的铅笔……
九:教学时间 45分钟
十: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测量物体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厘米、分米和米)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5、师:如果我们测量稍微长一点的物体时,一般用“分米、米”做单位进行测。(本节课主要讲“厘米”,“分米和米”会粗略的讲一下)
(二)学习新课(在最后将引出“分米”)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师:大家都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现在大家动起手来自己制作一把尺子吧。(做一把尺子的过程,不仅帮学生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具有可加性。)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回答)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多媒体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3、认识长度单位“米”(再巧妙的引出“米”)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5厘米的刻度尺,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米”。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4、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5、教学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在此引出“分米”)
(1)初步质疑.
师:好,我们之前讲了两个测量单位——厘米、和米,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指着黑板1米长线段中一份说,这一份是10厘米,我们也可以表示成1分米。(分米可以用“dm”表示)又说:这是告诉我们1分米=10厘米。问:既然1米可以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那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10厘米,1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多媒体出示 “磨损的尺子” 的图片),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小结
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后,分别以厘米和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和米做单位的。
十一:板书设计 厘米 —— cm 画出1厘米长的线段
米—— m 画出米长的线段 分米——dm 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多媒体展示,并展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09小学教育(2)班 孔鑫鑫 学号:0904010208 邮箱:11377153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