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案
第1讲 认识计算机
(不计入布置作业和小结的时间,共计70分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
2.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
3.能够用直观的语言描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4.理解组成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5.能够理解Internet的概念及其与WWW的关系,并能够实际访问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与检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基本工作过程,图形用户界面与操作以及访问Internet,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
难点:对计算机文化与道德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课程简介(10分钟)通过上一次实验课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如何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那么在这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视频观看,由此导出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提示:此处对教学平台相关操作演示一次,并对学生学期情况进行简单展示】,随之让同学们观看三分钟的小视频,关于翻转课堂的视频,加深他们对本课程教学方式的一个理解与吸收。然后,开始进行第一章课程认识计算机的一个学习。
2.正课讲解
(1)认识计算机(15分钟)
① 从常用的桌面台式机图片,展示其各个部件
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② 计算机的表现形式不唯一,由此通过相关图片演示几类超级计算机,进行演示,并介绍超级计算机的构成,各个机柜及其内置的CPU内存等。③ 从体积上引导学生,桌面台式机朝上是超级计算机,那体积越来越小,由此引出笔记本平板手机等形势微型计算机。④ 随着提出,那什么是计算机?抛出问题进行提出
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的抽象模型
⑤ 从抽象模型引导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以及各部件间相互关系及如何工作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设备 控制器 运算设备 ⑥ 从计算机五大主要部件结合台式机展示计算机基本组成,并介绍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系统,让同学们正确区分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并认识到两者是缺一不可,缺一则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2)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10分钟)①
提问计算机的问世时间
引出计算机发展仅六七十年,发展速度如此迅猛,从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进行讲解,介绍其发展历程及各代计算机特点;简单介绍第五代计算机,并指出第五代计算机并未达到。由此提出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
再针对各种各类计算机,提出计算机如何分类,根据体积或用途等,导出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分类两个问题。
(3)计算机应用(10分钟)传统上将其应用分为以下几类: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 生活中应用(4)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10分钟)
①
用户界面是计算机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例如,打开电脑中某一个文档。那么一直站在电脑前文档是否能够打开? 不能,因此需要操作计算机,这个提供给我们操作计算机的图形化界面就叫做用户界面。由此引出用户界面的用途,是进行用户与计算机中信息转化与交互。
②
用户与计算机之间交互有硬件和软件两种
硬件:鼠标键盘麦克风等 ; 软件:命令行和图形化用户界面 ③ 图形化用户界面的介绍与演示
桌面、窗口、菜单、图标 【教学提示:此处使用多媒体电脑进行展示】(5)访问Internet(10分钟)
指出无论是交友聊天购物还是视频都需要网络,那么什么是网络? 1.Internet介绍 2.WWW介绍,以及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等。3.电子邮件介绍与使用,邮件正确的格式,发送邮件时应注意的五大点。(6)计算机文化与道德(5分钟)
提出计算机文化与道德概念,并进行相关介绍枚举和分析。3.教学小结(2分钟)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认识,即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计算机的应用和图形化用户界面与操作,最后是访问Internet以及对计算机文化与道德和计算思维的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个核心部件的功能,软件的概念及其与硬件的关系。
四、作业与实验
第二篇: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一周讲课教案
)图灵机和图灵理论 3)冯·诺伊曼思想
2、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3、计算机的分代:四代时期、物理器件
4、计算机的分类:微型计算机
5、计算机的新技术
第二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1、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信息与数据 2)信息技术
2、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1)信息基础技术
2)信息系统技术:3C技术 3)信息应用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第三节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1、应用领域
2、应用分类
补充图片:电子数字计算机图片、计算机各代物理器件图片等 第三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第一节 进位计数制及相互转换
1、进位计数制(二、八、十、十六进制数)
2、不同数制间的转换
1)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2)十进制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数(整数部分的转换、小数部分转换、混小数的转换)
3)非十进制数间的转换
第二节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数值数据
2、字符
1)西文字符 2)汉字编码 补充图片:计算机中常用的各种进制数的表示图、二、八、十六进制关系图、数的编码表示图等
三、总结
本次课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特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计算机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常用数制及其之间的转换,数值和字符在计算机中表示。为今后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和各软件操作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四、实验练习和作业
实验1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指法练习
第三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心得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心得
计算机,即电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着更新发展。伴随着计算机走入人类生活,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当下许多人工作生活依赖的工具,并衍生了一些与计算机有关的职业,如电脑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人们不再为了科学地研究大规模的数据运算而发展计算机,计算机已经不再只是用于科学计算,而逐渐推广到聊天、冲浪、游戏等。计算机与人类社会的其他产业也产生密切相关的影响,计算机也实现了工业的标准化、批量化、低能耗。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与软件组成。随着新材料的开发使用,人们开发出了更高性能的芯片、处理器,储存空间更大而体积却更加小巧,显示器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官也越来越真实,应人们的新需求,扫描仪、印刷机、投影仪等产品也随之诞生。集成电路的更新换代,带动了整个计算机系统硬件的高速升级。而软件部分,随着研发人员对系统软件的不断完善改进,操作系统变得愈发人性化,应用软件更加多样化,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以及生活娱乐需要。
我们大学生作为电脑的重要使用人群,应该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在暑假期间我自学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学习了电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了关于计算机系统,Excel,Word,PowerPoint,Access软件和动画制作、压缩工具等知识。在自学了这些内容后,对我的计算机技能有了显著提升作用,使我对PPT,文档,表格制作有了深层次的掌握。对于我们这些未来从事教师行业的大学生来说,掌握这些当代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必备技能是我们适应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对于我们这些才渡过大一的大学生来说,没有真正专业的系统的学习过计算机的知识,基础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每个人都只能从新开始。我个人觉得计算机并不难学,首先需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明确了目标,对今后的学习才有促进作用。自学能力也很重要。要学会自己看书,自己找资料,不会时请教同学。计算机作为前沿科学,它一直在进步和发展,如果只是局限自己,就永远跟不上它前进的步伐。计算机就是我们学好计算机这门课的第二个老师。我们一般是用电脑聊QQ、打游戏、看电影。虽然说不抵制这些功能,但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脑互联网,在百度文库等网站上查找最新的资料来帮助我们学习。除此之外,这门课也需要我们在电脑上实践,练习,对于有条件的同学来说,这样可以促进技能的掌握。就像我之前一样,没做过PPT就不知道书本上的知识如何运用,不了解软件的具体操作。同时我还发现,现如今,软件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书本上所介绍的2003版的软件虽然简单易懂,但在一些方面,更高版本的软件可能可以做出更好的效果。所以,在我看来单单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以期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
第四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心得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心得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的大学生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毕竟,不管将来是要从事什么样的相关行业,都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基于这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让我积极、认真地对于学习计算机课程有了较为良好的心理基础。而我在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就觉得很新鲜,觉得很奇妙,上网、玩游戏什么的操作都很是简单,但随着需求的变化,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专业要求进行电脑利用数据画图、学习了各种操作并不简单的办公软件等等之类。
更令人恼火的是,当在制图、办公过程中,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令人恼火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但大一并没有相关计算机课程,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学,在第一个学年结束后,为了自己知识的充实,也为了响应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的号召,我带着课程相关的两本教科书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同时,也开始了一段并不一昧玩乐的大学第一个暑假。
翻开主教材的第一节,我不禁有点傻眼,和我想象中的第一节不一样,它不是什么我们会、却不精通的软件的相关学习(受大一专业课教材的影响),而是在我的观念世界里地球人都能做到的----电脑开机,虽很意外可我还是认认真真的看了相关内容,也完成了实验要求。在做着这项在我看来在简单不过的电脑操作时,我想了很多以前都不会想到的东西,简简单单一个开机键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其实深思一下就能想到,在电脑发明的最开始的最开始,想要启动电脑绝对不是像现在轻轻松松地按一个开机键就能做到的。那一个简简单单的启动电脑的过程简化尚且如此,那其他由复杂而又浩瀚如星海的程序代码及函数所构成的程序应用及电脑操作又将会是怎样的神秘呢?我不禁对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探索之心······
其实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经过多日的计算机自学,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在学习中,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对网络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当然不仅是学会了如何下载各种软件、如何运用它进行下载一些网上资料的技巧、如何搜索和浏览信息、怎样打开IE浏览器、输入搜索引擎地址、输入关键词、进入网站、浏览相关网页、文字信息的保存等等大量实用的知识。还学会了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管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frontpage(网页制作)、access(数据库管理)、outlook(邮件管理)、publisher(广告设计,新闻稿,海报制作)、infopath(表单管理,动态表单填写)等等办公软件的较为深入的应用。还借此学习契机,根据课程中的实验要求建立了自己以前没有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电子邮箱。但这次学习更多的是让我更新了全新的观念和想法,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特性的重要性,懂得了一些计算机工作原理,领悟到电脑是人人必会、事事必备的机器。
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内容自学好,认真完成每一节的学习任务。但是,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学习、操作,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大学生都应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我在努力的做到,你呢?
计算机假期自主实验和学习心得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
姓名:洪晶晶
年级:
22201***011级
第五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层次不分,教学模式单一,评价方法传统等问题。
我们应该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能力标准,采用有效的数字话学习手段,因材施教,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方法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已经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数量的多少,质量如何,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前途和国家的安危。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是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计算机教育普及和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计算机教育是我国计算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国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作为新世纪的必备工具,在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各个领域起重大作用。计算机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计算机技术也成为了当今社会上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做课因材施教,改革教育方法等大量工作,使得大学计算机教育有了很的提升。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教学内容混杂。随着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个大学加大了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视程度。然而,在诸多计算机基础教学教改课题的研究中,很少有专门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这一群体本身的研究内容,也很少有针对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与大学生自身专业的相关性问题以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师本身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和在高校的工作状况的研究。现在的计算机教育不分难以程度,所教授的课程知识混杂。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冗余度太大;计算机高级语言多杂,没有一个国标来作为参考标准。同时也没有中国各地均有计算机培训,很多的所教知识不系统,没有一个总体的模式。在很多的大学教育教学内容太浅或太深,活着乎浅乎深,没有递变的过程。学生教育也是混杂不堪,所有学生都是同一进度,同一评判标准,扼杀很多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专业基础。
其次,教育模式单一。高等教育就是放幻灯片,看看视屏,简单的上级操作。师生讨论的时间基本没有,这个重要的环节被忽略。采取单一的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种种原因,课后实践不能更好的完成,课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大的突破,学生的很多学习受到了限制。教育模式急需改变。
最后是教学评价传统。教学评价只是期末考试,简单的课程考核。学生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这样,致使好多学生毕业了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严重不足。课外学习意识低,所考核的教学规定的范围在教学的狭小范围内,在这方面已经扼杀了学生课外学习意识。
总而言之,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层次不分,教学模式单一,评价方法传统等问题。二 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种探究方法: 1.因材施教,教学分高低层次,分高中低教学班,适用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针对不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比如:文科生注重学习microsoft的办公软件,以便今后的运用;理科的学习复杂,应该根据专业的需要学习重要的软件应用,像学习机械制图的专业可以学习CAD、CAM、SOLID WORK、PROG等二维,三维制图的应用。让学习分层次,分阶段的有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结合实际情况,尽量避免理论学习和实际脱节。理论教学必不可少,操作过程也是必须的阶段。理论的教学模式应该趋向多元化,而不是单纯的幻灯片,视频语音多元话教学。操作过程是重要的实习过程,练习内容应该给予发展的空间,开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创新意识,把创新意思作为一个学习评价的标准。把“要学”变成“学会”,转变思维方式,从根本生改变学生的学习动力。重视师生交流讨论,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的帮助学生及时的解决疑难。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是单纯课本知识,保证学习与实际不脱节。
3.改革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很重要的,平时的评价总拿考试分数来取代一切,导致产生了很多的作弊方法和单纯课本复习。计算机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最重要的是应用能力。考核学生的应用情况才是完成对有一个学生学的好坏的真正考核。比如:在计算机基础中计算机的组装,主频和外频的选择,以及组装计算机可以作为实际的考核点;而网络基础上可以考察学生设置路由器,连接网线(正接、反接),网络IP的设定,怎样设置网络映射,联机共享等实际操作。所以在考核过程之中平时成绩必须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之一。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也是可以考核内容的参考文献之一,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自主评价的空间。最终的成绩要结合平时分数,考试成绩,操作成绩来综合打分。
结束语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改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是当前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热门课题,产生的研究成果对推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高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计算机在大学教育中是一门必修课程,在当今这个这个时代,计算机飞速发展,我们应该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能力标准,采用有效的数字话学习手段,因材施教,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是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确保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