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6:3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 要:《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实践性较强,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根据自已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以机械基础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素质来探讨中职学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融入职业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机械基础 教学 实效性

一、引言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培养学生机械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将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但其课程内容抽象,实践性强,分布面广,且各章之间内容各异,相互连接不很密切。由于中职生缺乏机械加工及传动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习时难度很大。因此,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需要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二、营造愉快的教学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它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又是反复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学习《机械基础》这门内容多、实际操作性强的专业基础课时,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时,首先给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像公交车上车门的自动启闭机构,缝纫机的脚踏板机构,汽车窗的雨刷机构,还有电风扇的摇头机构等,都是一些随处可见的例子。这样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想弄明白的兴趣。接下来,带领他们去一探究竟,在学生掌握了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和运动特性后,回过来再分析缝纫机的脚踏板机构,为什么缝纫机工作时有时会出现脚踏不动的现象呢?这时就会有好多同学表示遇到过这种现象,接下来就分析曲柄摇杆机构“死点”位置的原理,并指出“死点”在其他的地方是可以被利用的,像夹紧工件的夹具,我们就可以利用曲柄摇杆机构或双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来夹紧工件,以便对其进行加工。接着让学生画出夹具的结构示意草图,再让学生分析其原理,并指出:一个机器有其缺点也必然有其优点,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机构的优点和克服机构的缺点,讲到这里还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到前面学过的带传动的打滑现象,也是优点和缺点共存,这样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本节内容就这样在既轻松又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

三、加强实训课的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实训课是不可替代的实践环节,通过它可以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动手能力,是体现中职学校教学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训前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多动脑,对实训步骤说明清楚,让学生心中有数。在实训过程中加强指导,根据实训进程不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实训报告。讲授课堂理论知识时,要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或教具进行教学。因为,直观鲜明的实物或教具,能唤起学生注意,达到清楚地表现或者论证理论知识的目的。如讲圆轴的扭转,可通过教具让学生形象地看到它的变形特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事实证明,适宜有趣的教具演示能把抽象的内容赋予直观、明了的形式,学生不但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而且印象十分深刻,学习效果比单纯听课要好得多。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液压传动、气压传动。主要研究机器的运动、受力、动态性能等问题,尤其是课程中复杂的结构、抽象的概念、还有原理和定律等内容,采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以多媒体教学的实施给机械基础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图、文、声、像、动画、视频的有机结合,它着力表现一般教学手段不易表达的内容,展示现场观察不清楚的细节,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画面,使课堂教学直观易懂,易于接受和理解。

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讲究教学方法以及娴熟地运用各种教学法。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都要精心设计,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机械基础的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具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随着课程的深入,大量的抽象概念和复杂公式相继出现,一部分学生就会感到力不从心,难于招架,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因此一落千丈。这时,教师应改变原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降低知识难度,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如教学生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各种变化和复杂公式中找到内在联系,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降低听课难度。对于难记的公式,采取多写多记,多做练习等手段,加强学生记忆。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可采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比喻加深理解,化难为易。教师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总之,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走出低谷,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当学生在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后,就会兴趣倍增,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理解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往往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如能有机地与日常生活和实践相结合,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机构和机器的概念时,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结果是一知半解。如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自行车是一种机构,摩托车、电瓶车都是一种机器。摩托车、电瓶车能实现能量转换,摩托车能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电瓶车能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在学习导杆机构时,可以结合农村家庭用的压水井,来讲解移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2.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在学完铰链四杆机构以后,在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基本了解后,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中开展自制铰链四杆机构的小制作比赛。小制作完成以后,请同学们拿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然后进行评比。通过小制作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理论知识,对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的存在条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3.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

五、结束语

现今的社会由于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诞生,使得全球的时空缩短了,知识的传递速度更快了,有利于我们教师接收新知识新思想,作为教师,要多关注国内和国外的科技信息及科技动态,并应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接受传统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一些世界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

总之,在讲授《机械基础》这门课时,只要教师把握好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和专业资源、课程内容和目标、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面向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就一定能把这门课程教出特色、教出成效。

作者单位:辽宁锦西工业学校

第二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思考

摘 要:传统的机械课程教学以口授为主,辅以黑板挂图,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感到单调、枯燥,没有学习兴趣。本文探讨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感性认识,化静为动,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图文并茂,声情融汇,为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

关键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 能力培养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第十四章液压传动是技校高级工专业学生的必修的章节,这一章节实用性、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由于技校学生文化底子薄、知识结构差、动态机械思维能力不足,如果在教学上仅靠传统的几支粉笔、几张挂图,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得到的是“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满堂睡觉”的结果。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自主地学习,笔者探讨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调整。

一、教学目标的调整

教学目标主要是能力目标的培养,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的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独立思考、合作探索,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注重教师的帮助、指导和促进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思考

以“任务驱动法”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将过去提出的“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 的教学方法,改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创设相关有具体意义的情况,将信息化技术与完成任务有机地结合。

案例一 在§14-2液压传动系统的压力与流量中,讲授压力的形成与传递课之前,笔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学校网络查找液压传动的资料,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视频。然后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从收集资料中发现,基本每个组都收集了千斤顶的工作图片,这时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小千斤顶能顶起汽车几吨重的重物。做了这个铺垫后,为教师在讲授“静压传递原理在液压传动中的运用”这一节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让学生自主搜索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并研究形成初步的解决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二 以小组的形式做小球注水试验,对照静止油液压力的三个特性。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现象的观察,在头脑中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这就是他们进行思考和学习的动力。

项目完成后的评价分为组内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老师点评三个环节,通过组内自评,以评促学;通过小组互评,以促进团队意识。最后,老师从巩固知识和规范操作技能方面进行点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案例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讲授“液压系统压力的建立”时采用Flash动画课件,课件一,负载阻力为零时;课件二,负载阻力为F时;课件三,负载阻力为无穷大时。动画课件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在密封容器内油液的压力取决于负载,负载越大,压力越大的道理。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促教、兴学双丰收

1.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在充满信息社会的今天,采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下的一种辅助教学,教师要用好多媒体技术,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一,教师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能运用职业教育教学原则收集、组织、编辑教学内容,合理选用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平时要不断地关注行业的发展,自觉学习新技术,大量收集新技术的文本、图片、视频及相关网站等资料,储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制件课件素材,制作出教学内容丰富的优秀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提供有力的教学工具。

第三,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又促进本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新的教学思路。

2.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校园内建立教学资源库,将教师的电子教案、课程图片、课件、视频及课程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传到网上,供学生查阅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总之,采用信息化教学为机械专业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作为专业课教师,把专业知识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展示出来,把新知识、新理念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迅速、准确地表达出来,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要求(一)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要求

(一)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要求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对于量具要求掌握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正确使用,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机械识图》

第一章 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 1、制图基本规定、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简介

3、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和线段分析 重点与难点:

(1)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内容。

(2)会画常见的几何图形,掌握长仿宋体字、数字和字母的写法。

(3)掌握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会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和步骤。

第二章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1、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2、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 重点与难点:

(1)种视图名称、配置及主视图的选择。(2)

正确理解投影规律。第三章 几何体的投影

1、平面体的投影

2、回转体的投影

3、简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的三视图

4、尺寸基准、定型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的含义 重点与难点:(1)面立体(棱柱、棱锥);(2)曲面立体(圆柱、圆锥);

(3)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要求尺寸标注,所注尺寸能满足正确、完整、清晰的要求)(4)

读组合体的视图。第四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1、视

2、剖

3、断

面 重点与难点:

(1)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规定的各种视图、剖视、剖面的画法。

(2)了解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达到投影正确、尺寸完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第五章 常用件的表达方法

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2、键和销

3、滚动轴承 重点与难点:

(1)用螺纹紧固件(螺栓、双头螺柱、螺母等)的连接画法和规定标记及螺纹紧固件的装配画法。(2)销和键连接的画法。第六章 零件图

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2、读零件图

3、公差与配合

4、粗糙度

5、形状和位置公差

6、零件测绘概述

重点与难点:零件图是机械图中的重点,除讲授课程内容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之外,对零件测绘要有一定训练,能正确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零件测绘至少要有两个基本视图和两个其它视图(辅助视图),尺寸数量约20个左右,视图选择与配置恰当,尺寸标注要完全、清晰符合标准,掌握常见工艺结构(如退刀槽、沉孔)的尺寸标注,能根椐已知条件注写表面粗糙度符号,确定技术要求。

《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

1、概述

2、金属材料的性能

3、常用金属材料

4、热处理

5、非金属工程材料 重点与难点:

(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 掌握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

(2)、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碳素钢、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硬质合金)的主要性能和具体应用。

(3)、了解热处理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热处理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4)、了解各种非金属工程材料(工程塑料、橡胶、陶瓷材料、复合材料)

《量具的使用》

1、游标卡尺

2、千分尺

3、其它常用量具 重点与难点:

(1)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读书原理、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来测量零件以及正确维护保养。

(2)了解其它常用量具的种类和特点。

三、考核要求与形式

1、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及其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在较短、较集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能对后续课程有所帮助,并对今后的考工打下一定的基础。

2、笔试。

3、试卷由学校提供。

第四篇: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摘 要:教师既是教授方法的实施者,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要合理分配教学任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为例,谈谈机械基础课教学单元设计。

关键词:机械基础 单元设计 教学方法

课 题: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机械基础课程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起到桥梁的作用。笔者以“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教学单元为例,谈谈机械基础课教学单元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过本次课90分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以机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为教学项目载体,从观察机构运动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分析和掌握平面连杆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且会判定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并进行处理,从而总结出判定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方法,为分析机械运动功能和设计机械结构打下基础,概括起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2)会判定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并进行处理。

(3)掌握判定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判定机构中是否存在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如果有,则会处理后再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

(2)会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运动,并且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够通过所学过的知识解决机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思维目标

(1)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机构能够运动的条件。

(2)要学会通过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得是否合理。

(3)从已有知识出发,善于分析和自主学习,扩大知识范围,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二是平面机构中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及其处理办法;

三是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

三、教学学情的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理解方式上更偏重于实例的体会。他们喜欢从实际的案例中体会理论,学习知识,得到结论。本教学单元以机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自己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机构为教学项目载体,引入教学内容,分析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而不是直接进行理论分析,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单元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以实际案例让学生观察机构的运动,引出新的知识――平面机构的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及其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获取新知识。

从零件静止时的分析转变到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要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来启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要从具体的构件抽象出简图来研究运动特点。这是利用以往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思路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处理借助图形的直观含义和严密的数学推理之间的关系。既要引导学生从直观上发现问题的实质,也要注意对某些关键的结论进行缜密的逻辑推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决办法

任何一个机构都是若干个构件由运动副连接起来的。为了按一定要求进行运动的传递和转换,当机构的原动件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时,该机构其余构件的运动也都应是完全确定的。为了使所设计的构件能产生相对运动并具有运动确定性,有必要研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及授课时限,决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三种特殊情况(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处理。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会判断平面机构中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这三种特殊情况,并进行处理,目的是能够正确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在进行机构的设计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平面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平面机构中要求每个构件相对于机架的运动都是确定的,以使执行构件能够按要求执行相应的运动。本单元的重点是用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判断机构设计是否合理,目的是在进行机构设计时考虑机械结构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解决对策:重点讲解;启发主动思考;让学生随堂练习;提供学生参与机会。

例如,机构的复合铰链部分,首先让学生判定抛光机机构的运动确定性,学生得出结论:原动件W=1,自由度F=3,机构运动不确定。而让学生观察抛光机机构的运动动画,发现机构的运动是确定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观察机构中构件连接比较特殊的地方,从而发现有3个构件在同一处用转动副连接,引出了对复合铰链的解释和处理办法的学习。最后用正确的方法计算机构的自由度F=W=1>0,得到正确的结论: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这样利用真实案例、动画演示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印象深刻,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及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学生情况以及以往经验,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是计算平面自由度时虚约束的判断及处理。

教学难点解决对策:根据学生的反映,把握讲解速度;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利用提问和练习方式,随堂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例如,平面机构中的虚约束常出现在以下情况中:转动副连接两构件运动轨迹重合;两构件组成多个转动副、且各转动副轴线重合;两构件组成多个移动副、且各转动副导路平行或者重合;两构件组成多个平面高副、且各高副接触点处公法线重合;对机构运动不起作用的对称部分,如行星轮。每一种情况都配以图片分析讲解,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五、教学方法的设计

1.任务驱动法

本次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在讲解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其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时,将采用“任务驱动法”。实施过程为:设置任务――观察机械创新设计小组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的运动;布置任务――机构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如何判定机构运动的确定性;在对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讲解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和三种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判定机构运动确定性条件的使用,将教、学、做一体化,按照“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分析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的模式开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同时还利用知识点完成了实际的任务,增强了成就感,激发了求知欲望,培养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机构的创新设计提供条件。

2.案例演示法

本单元课程以机械创新设计小组学生设计的“摇摆显示屏架”作为教学案例载体,通过观察机构的运动过程,分析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方法。

该教学方法不是单纯的传授教学知识,而是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际应用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具备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以往案例教学的经验,采用案例演示法教授知识,更容易让学生集中精力,有效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加快知识和能力的获取速度。

3.T-P-S法(思考―讨论―分享)

在做综合练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资料思考和学习相关知识,两个人一起讨论完成习题,最后以两人组合给大家讲解分析思路及解题过程。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等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T-P-S法实施步骤为:独立工作(自己独立学习思考),交流(2个人或更多人讨论交流),成果展示(有多种方式,如展板、汇报等)。

4.分组讨论法

在学习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定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按四种不同的情况讨论机构运动的确定性。学生前面已经学过了有关机构自由度计算的内容,可以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学习,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组讨论法的实施流程为:教师布置讨论内容,进行临时小组讨论,现场展示讨论结果,学生总结,教师评价。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绍文.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入门――大学施教学初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方华灿.论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第五篇:《机械基础》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初探(推荐)

《机械基础》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机械基础》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职校生来说,无疑是大难度的课程。首先,他们对机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他们还未曾掌握应有的读图知识;再加上课程本身繁杂的特点,都给学生学好这门课带来较大困难。如果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习惯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滔滔不绝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中充当配角,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形成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力,就会造成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如何应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提高《机械基础》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供同行参考。

一、尊重主体,“放”中寓新

“放”即开放。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严格地按课题教,学生小心地跟着课题学。这样的作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善于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灌输的“被动人”,转变为通过引导,获得发展的“主动人”。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充分的展开,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例如轴的结构设计,笔者首先提出设计思想,再强调三个基本要求,即轴上零件能牢固可靠地相对固定;便于加工和减少应力集中;轴上零件装拆方便。之后,由学生自行设计,凡根据设计思想,满足以上三个基本要求者,均属合格,然后再评讲哪种结构更合理。接下来估算轴径,如各级低速轴的轴径d可按同级齿轮的中心距a来估算,其经验公式为d=(0.3~0.4)a。面对取值范围内的几个标准值,许多学生不敢自己决定,要求老师定答案。我的答案是:这是经验公式,是实践中产生的公式。这几个标准值都是答案,取小值经济些,取大值更安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一个答案。在实际设计中,还要考虑诸如工作条件,使用材料以及设计人员的思路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最后确定设计方案。

二、拓展平台,“玩”中创新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共同游戏,气氛融洽,学生在“玩”中得到启发,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玩”中创新,不仅能调节学生精神,而且能寓教于“玩”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玩”,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拓展一个“玩”的平台,引起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为学生继续去创新的一种动力。

例如:对于四杆机构中的“死点”位置,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感到比较抽象,而教材中列举了家用缝纫机和一个快速夹紧装置,笔者想到学校服装班的家用缝纫机和实习车间里利用“死点”位置的原理设计的一个夹具,于是就将他们带到服装班,当他们初次踩缝纫机时,感受到有时运转自如,又有时会碰到倒转及踩不动的死点现象。后到车间操作那个夹具,学生觉得这很形象、直观,通过自己操作很容易理解了这个概念和它的工作原理。

三、优化整合,“教”中育新

课堂教学要从过去的“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模式转换。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中职学生的依赖心理还比较重,总希望老师能给出“标准答案”。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内容的练习可鼓励学生“自作主张”。鉴于此,笔者采用了“实践——观察——

总结”的教学步骤,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自己去讨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实践的全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正确与否,以及改进的方法,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动手操作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并在小组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

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不多。这与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因此,要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地进行“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尝试。如对《机械基础》轴系零件一章的教学,笔者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就根据实际需要增添了一个学生动手拆装的练习,由学生分组拆装一个减速器模型,相互间可以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通过大家一番有争论的辨析,全班同学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四、树立信心,“疑”中出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求异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发展性教学模式认为,质疑大致包括“设疑自学、质疑讨论、破疑归纳”等环节,不但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且,实现了师生间、学生个体间、群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往,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一些质疑问难的教学内容,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液流连续原理”时,举了这样的例子:当你用皮管为花园里的花草浇水时,若你用手捏扁水管,这时水流速度加快冲得远,若将手放松,则水流速度减慢。为什么?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等方式得出从自来水龙头流的水量是同样的,但捏扁水管等于将管路截面积变小,这样水流平均速度必然变大。这个例子学生有亲身体会,将它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很快理解了关于液体在无分支管路中稳定流动时,流经管路不同截面时的平均流速与其截面面积大小成反比的公式A1v1= A2v2。

五、创设情景,“学”中求新

教学情境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设置情景交融、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则是激发他们动脑思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能使学生具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和意志倾向。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来创设情境,可活跃课堂气氛,兴奋学生的思维。

例如,“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作为一次课的内容,讲到制动器时已近“尾声”。为设计好这个“压轴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引进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尤里卡”博士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自行车赛冠军在平地上快速骑车,然后刹车。请大家选择自行车制动的最有效的办法:A 刹前闸;B刹后闸;C先刹前闸,后刹后闸;D先刹后闸,后刹前闸。课堂立即活跃起来,这个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大家立即发表意见。因为他们太熟悉自行车了,也有刹车“经验”。结果,选“D”的同学最多。“尤里卡”博士的答案是“C”,自行车的前闸制动,后闸减速。同学们所以选“D”,是注重了减速,而问题是“制动”。接着便可以进入“制动器”的教学。制动器的形式有锥形、带状、闸瓦式,等等,可请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制动实例。最后得出结论:各种形式的制动器都是依靠摩擦力作用而实现制动的。创设情景是教学艺术的再创造。它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大大增强了主体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以求得新的知识的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有效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真正将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使学生的主体参与得到充分发挥。

下载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负责人: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担任高......

    教学工作总结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杨秋丽 本学期,本人在学校和教学二处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56班秋机械班的《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将教学......

    机械基础 教学工作总结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09数模班、10春(二)班的《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机械基础 教学反思

    职业学校教学反思职业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

    机械基础教学总结

    《机械基础》教学总结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工种的技术基础课,其研究对象是机构和机器。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中职学生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和轴系零件,以及液压传动的基本......

    机械基础教学反思

    机械基础教学反思 篇一:机械基础>教学反思《机械基础》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学科包括工程材料、静力学、材料力学、平面机构、机械零件、机械......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劳动版陈海魁机械基础《轮齿加工方法》教学设计 机电组 陈章 09普专 机电专业2011年5月 一、设计思想 09普专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中专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已经在学校......

    机械基础教学论文

    机械基础教学方法 汽车学院:王军霞 论文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理论基础底子薄、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弱,自制自律性差,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对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