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①清朝后期已经走向衰败,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②英国为了开辟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赚取中国白银毒害中国人民;③鸦片的输入带来巨大危害。
2、鸦片输入的危害: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
3、经过:①道光帝为维护清朝统治,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
②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历史意义: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谋取暴利。
2、爆发及结果
爆发:1840.6 英军封锁珠江口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3、中国战败的原因:
内因:封建制度的腐朽或清朝政治腐败(根本原因),闭关锁国,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外因:英国是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4、中英《南京条约》(1842)
(1)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主要内容:①(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最南端)、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最北端)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南京条约》的危害:①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香港人民沦为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②赔款—开创了列强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③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④协定关税—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6、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中国社会的巨变
1、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性的变化)
2、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主要任务:有反封变为反帝反封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1、原因(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过程:①1856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②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攻占北京。
3、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1860)
4、影响: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武装起义,1853年,起义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建立起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①1860年七八月间,在松江、青浦大败洋枪队;②1862年初,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1858—1881,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注:《瑷珲条约》是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2、复习:表格、地图《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外国势力侵入新疆
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并建立伪政权,与俄、英等国相勾结;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强调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左宗棠是“海防”“塞防”并重论者,力主收复新疆;
2、进军新疆:①战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②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1878年,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③经过艰难的外交和军事斗争1881年清政府收回伊犁;④1884年清政府建立新疆行省。
3、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挫败了外国侵略者分割中国领土的阴谋,而且对巩固边疆、开发西北都有重大意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甲午中日战争(爱国官兵英勇抗日)
1、日本的目的: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2、开始的标志:1894年,日舰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
3、主要战役:①黄海海战:邓世昌率致远舰全舰官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悼邓世昌)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日本暴行:旅顺大屠杀
5、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
地点:日本马关
人物: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2、内容: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④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 一、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不宣而战)
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2、过程:①1900年,英法美俄日、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②1900年慈禧太后带光绪帝西逃。
注意: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是近代史上首都第二次被外国侵略者攻陷,第一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②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二、《辛丑条约》
1、时间、地点:1901年 北京
2、签订双方:清政府与英法美俄日、德意奥、比西荷11国
3、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9.8亿两;(注:这是赔款最多的条约)②北京的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清政府向各国认错道歉,并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4、影响:是一个空前丧权辱国的条约。从此,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归纳:
1、外国列强的历次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封建制度落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
外因:西方资本主义力量强大,超过了陈旧落后的封建制度。☆归纳:
2、李鸿章签订的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6课 洋务运动(19C 60年代----9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的部分官员认识到“船坚炮利”的作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2、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3、开始的标志: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
4、口号:前期口号“自强”主要办军事工业;后期口号是“求富”;主要办民用工业。
5、洋务派的代表人物:①中央:奕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
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注:19世纪80年代创办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洋务派创办了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7、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8、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9、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和
民用工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创办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型的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10、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
第7课 戊戌变法(1898)
一、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2、时间:1895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6、为了给变法制造舆论,维新派在北京创办了《中外纪闻》,组织了强学会,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等。
二、百日维新
1、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内容:①经济方面: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②政治方面: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③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④军事方面: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
3、结果:①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为首发动了戊戌政变; ② 维新志士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害,称为“戊戌六君子”。
4、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5、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②采取改良的办法,脱离广大民众;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不足以同封建势力抗衡。
7、给我们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8课 辛亥革命(1911)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口号:振兴中华
2、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1)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同盟会以《民报》作为机关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二、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1、时间、地点:1911.10.10 湖北武昌
2、结果: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 注意:民国y年=公元x年-1912+1
3、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③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第9课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北洋军阀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标志: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3、两大口号/两面大旗:民主、科学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5、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6、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注意课本51页参与园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重要人物的主要贡献”
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化,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10.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说明:弱国无外交 2.五四运动过程:
3、结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曹、陆、章)职务;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第11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① 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② 出版了刊物:〈每周评论〉、〈湘江评论〉、〈觉悟〉;③ 成立了团体: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李大钊)、马克思这样研究会(陈独秀)、俄罗斯研究会(毛泽东)、觉悟社(周恩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3、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③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的召开:①时间:1922.7; ②地点:上海;③二大提出了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④“二大”的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2课 国民革命
一、黄埔军校 1、1924.6在广州黄埔创建“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2、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二、北伐战争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2、时间:1926年
3、革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先锋:叶挺独立团
5、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6、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7、北伐的结果:基本消灭吴、孙、军阀势力,不到半年,北伐军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革命失败标志事件:①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1927年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国民革命失败。
2、失败原因:主观:陈独秀犯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根本原因);党成立不久,力量弱小,斗争经验不足;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4.18,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南京国民政府)
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8.1 地点:南昌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3、经过: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随后南下广东转战江西、广东、湖南等地。
4、意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在中国人民面前树立了坚决斗争的旗帜。②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
5、“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 中共中央紧急会议
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注:会后,毛泽东受党的派遣,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8年,毛泽东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队伍向农村进军?(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答:① 城市敌强我弱,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在农村群众基础较好;
井冈山会师
1、时间:1928.4
2、会师双方: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
3、意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原因和开始时间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时间:1934.10
2、遵义会议:1935.1 贵州遵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内容:①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2)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经过(主要指红一方面军)(联系教材上的图片和长征路线图及71页参与园地第二题)
4、长征的胜利 1936.10,红军第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历时两年)
5、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6、红军长征精神: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②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③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1931.9.18 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
1、事情经过:1931.9.18,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接着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① 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② 共产党:坚决主张对日作战;③ 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④东北人民:组成抗日义勇军进行顽强抵抗。
3、事变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影响:是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背景: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救亡运动高涨,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
政策的感召。
2、概况: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派兵扣押蒋介石,囚禁了国民党军政要员,接着通电全国,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史称“西安事变”。
3、性质:逼蒋抗日的军事行动。(注:不是以推翻蒋介石统治为目的的兵变)
4、中共态度: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进行调停。
5、结果/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6、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项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议的决议案。
第15课 八年抗战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7.7 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1、背景: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企图占领华北;
2、标志: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标志;
3、国共合作抗日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
南京大屠杀(1937.12.13起 长达6个星期)1、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2、南京大屠杀日军用六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3、特点:规模大、受害人数多,持续时间长,杀人手段残酷;
4、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教训是:① 牢记历史 ② 时刻保持警惕;
5、给我们的启示:①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② 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复兴而奋斗;③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抬头,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第17课 抗战胜利与中共七大的召开
一、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击了60%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4 延安)
1、背景:日本失败已成定局,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内容/决议:①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全国抗战的最终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加速抗战胜利的事迹:① 美国对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③ 中国军民展开对日寇的大反攻。
2、结束的标志: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战胜利的原因:①国共合作基础上实现全民族抗战;②人民群众积极参战;③战争的正义性;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5、国际意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6、抗日精神: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②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③ 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945年10月25日,被日军侵占50年的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8课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一、重庆谈判
1、背景(原因):抗战胜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却阴谋发动内战。
2、时间:1945.10.10
3、谈判目的:①国民党:为内战作准备,也为欺骗人民,掩盖发动内战真相;②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也为揭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4、谈判结果:中共作出让步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5、谈判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的新中国。
6、意义:表明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影响,赢得了人民信任,也使国民党在发动内战时政治上陷入被动。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爆发的标志:1946年,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爆发。
2、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三、转战陕北(重点进攻): 1947年,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1947.3.国军占领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继续指导全国战场的解放战争。
四、千里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
1、时间:1947年6月30日
2、意义: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19课 战略决战
一、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1、三大战役表
经过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重要意义)。
3、解放战争能胜利的原因:①客观上: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②主观上: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军队的英勇作战,以及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二、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20日,发起渡江战役;
2、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长达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发起渡江战役。
3、结果: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垮台;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0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张謇和大生沙厂
1、背景: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商在中国内地设立工厂,开采矿山,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主张自办工厂发展本国商业。
2、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利益。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洋务运动的刺激
2、初步发展: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4、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因:①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②日本帝国主义入侵;③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5、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大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轮船、火车、电报的出现
1、轮船: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开始;
2、火车:1881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3、电报: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有线电报。(19世纪末最便捷的联系方式)
二、《申报》和商务印书馆
1、《申报》是1872年4月,在上海创办的;
2、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堪称中国近代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3、商务印书馆: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近代最著名的出版机构;另一著名的出版机构是1912年出版的中华书局。
三、照相与电影事业
1、照相:1844年,西方摄影技术传人我国;
2、电影:①1896年,电影正式传人我国; ②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③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④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⑤第一部获奖电影《渔光曲》。
四、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发型(剪辨令)、服饰(男士<中山装、长衫、马褂、西服>、女士<旗袍>)、礼节(点头礼、握手礼)、称呼(先生、君)
第七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的进步
第22 课 科技与教育
一、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京张铁路的筑路工程。2、1909年9月,京张铁路全线完工。
二、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1、1926年,侯德榜主持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2、侯德榜研制出一种新的制碱方法——联合侯氏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三、京师大学堂
1、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创办的近代新式大学,也是当时最高学府。2、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
四、科举制度的废除 1、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著名的“癸卯学制”。2、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度,流传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走到了尽头。
第23课 思想与艺术
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1、魏源著作《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及风土人情的著作。
2、魏源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思想家、翻译家严复
1、主要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
2、主要观点: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
三、美术家徐悲鸿:代表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
四、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1、聂耳的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和《铁蹄下的歌女》等。
2、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标志事件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鸦片战争(1840—1842)2.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鸦片战争
3.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4.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5.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6.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1894年威海卫战役
7.标志中国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1901《辛丑条约》的签订
8.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9.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0.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1.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12.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1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14.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的事件是——光绪帝颁布改新诏书 15.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16.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7.清朝统治结束的标志——辛亥革命
18.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组阁成功,孙中山宣布解职 1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20.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 2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22.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4.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事件是——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25.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事件——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26.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的事件是——1927年,南昌起义 27.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事件——南昌起义
28.长征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29.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胜利结束。30.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3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2.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33.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34.日本投降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35.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36.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的事件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3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38.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9.国民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40.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作业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一课
鸦片战争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2.下列最能说明林则徐禁绝鸦片决心的是()A.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B.在广州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
C.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D.积极防御英军的侵略,使英军无隙可乘
3.1841年初,英国侵略军占领了()A.澳门
B.虎门
C.香港岛
D.香港 课堂作业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D.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__
二、填空题
1._______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多万斤。
2.鸦片战争爆发于年________6月,结束于_____年。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__________割给英国;赔款______万元;开发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4.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___的开端。课后作业
三、简答题
1.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1860年10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沙俄
D.英国、法国 2.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3.下面是19世纪60~80年代在新疆地区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时间最晚的是()A.沙俄侵占新疆
B.阿古柏侵略新疆
C.清政府收回伊犁
D.左宗棠收复新疆
4.19世纪60~70年代,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并率军进入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的是()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冯子材 5.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是在()A.1865年
B.1975年
C.1878年
D.1884年 课堂练习二
填空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我国领土________万平方公里。
2.________年,清政府根据的建议,在新疆设立________,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理。3._____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4.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_______,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同年,太平军进行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课后作业
三、材料说明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物,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回答: ①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分别是哪里?主凶分别
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②这两次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课
收复新疆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左宗棠打败阿古柏的原因包括①左宗棠的才能②清军的英勇奋战③新疆当地人民的支持④正确的策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对西边疆的管理
B.防止少数民族叛乱
C.抵抗沙俄入侵
D.扩张领土
3.在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主要是()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课堂练习二
填空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我国领土________万平方公里。2.________年,清政府根据的建议,在新疆设立________,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理。课后作业
简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意义。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甲午中日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于()A.黄海大战中
B.威海卫战役中
C.彰化战役
D.嘉义战役 2.1895年,代表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是()A.慈禧太后
B.伊藤博文
C.李鸿章
D.徐骧 3.和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马关条约》中新的、反映时代特征的内容是 A.赔款
B.割地
C.开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4.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军事力量落后
B.清政府的妥协退让
C.日本国力强盛
D.缺乏国际援助 课堂练习二
简答题
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课后作业
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
B.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中国清政府的腐朽
D.日本侵华刺激了列强
2.1900年,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的英国海军司令是 A.华尔
B.瓦德西
C.希摩尔
D.克林德 3.《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A.189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 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A.《马关条约》签订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课堂练习
1.1900年春,义和团发展到________地区。6月,英美俄日法等组成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在________被义和团围困,经过激烈战斗,狼狈逃回天津。
2.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外国侵略军曾两次侵入北京,分别是在________战争中和________战争中。课后作业
简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课 洋务运动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学校西方先进技术 B.维护清朝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实现中国近代化 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①奕訢②曾国藩③李鸿章④左宗棠⑤张之洞()A.①②③④⑤ .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洋务派的“师夷长技”指的是()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D.学习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 4.下列企业不属于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是()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轮船招商局 课堂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企业属于民用工业的是①轮船招商局②汉阳铁厂③湖北织布局④福州船政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没有向西方学习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C.没有建立强大的军队D.缺乏经济基础
3.系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封建统治者为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B.创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C.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D.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课后作业 材料说明题
1.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毕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鸿章)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李鸿章)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
②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③材料一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什么相同之处?
④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七课 戊戌变法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直接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是()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B.《马关条约》的签订C.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C.光复会的成立D.创办《万国公报》 课堂作业
二、单项选择题()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公车上书②创办《万国公报>③组织强学会④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 4.公车上书后又三次上书皇帝要求变法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孙中山
5.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包括①皇帝没有实权②顽固派的反对③康有为、梁启超的逃走④袁世凯出卖维新派()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后作业 材料说明题 材料一:自胶澳事后(德国占领胶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三: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 回答:
①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②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八课 辛亥革命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孙中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同盟会C.强学会D.光复会 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A.檀香山B.北京C.东京D.上海
3.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强学会B.保国会C.兴中会D.中国同盟会 课堂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4.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内容包括①推翻清朝统治②废除君主专制③建立民主共和国④改革土地制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A.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6.辛亥革命中第一个取得胜利的省份是()A.江苏B.上海C.湖北D.湖南
7.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成立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B.定都南京C.成立于1912年D.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 课后作业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简要分析这场革命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课前预习
一、单项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辛亥革命的失败C.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D.袁世凯掀起复古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不包括()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孙中山
3.新文化运动内容包括①提倡民主②提倡科学③提倡新道德④提倡新文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不包括()A.发表《庶民的胜利》B.发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C.创办《新青年》D.创办《每周评论》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A.没有学习西方民主制度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
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D.对东西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6.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A.李鸿章B.奕訢C.左宗棠D.曾国藩 7.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自强”“求富”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发展资本主义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8.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不包括()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光绪帝 9.维新变法的失败最能说明的是()A.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顽固派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因素D.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课后作业
单项选择题()10.下列不属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11.近代中国以中华民国纪年开始于()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
1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13.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发展B.西方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C.袁世凯掀起复古逆流D.辛亥革命的失败
14.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毛泽东
1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B.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16、简答题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界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课前预习
一、选择题
1.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A.五四爱国运动B.辛亥革命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增强B.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与取得的胜利成果基本一致的有()①“外争主权”②“内惩国贼”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A.宣传马克思主义B.组织学生示威游行 C.领导工人运动D.建立无产阶级的武装 课堂练习填空题 1._________年发生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爱国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在这次运动中_________起了巨大。
2._________年7月在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_________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_________的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课后作业 简答题
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课前预习
一、选择题
1.黄埔军校创办的时间是()
A.1924年5月B.1925年5月C.1925年7月D.1926年5月 2.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的目的是()
A.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民族独立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C.抢夺地盘和政权D.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3.北伐战争中下列战役的先后顺序是①贺胜桥战役②汀泗桥战役③南昌战役④武昌战役()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①③④②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对党的领导 C.共产党员惨遭屠杀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5.1927年4月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谁的利益?()A.民族资产阶级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D.汉奸、卖国贼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他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回答:①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什么?
②黄埔军校建立于何时、何地? ③黄埔军校的建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课后作业
列举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
第21课和第22课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一、填空题 1、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 铁路,任命 为总工程师。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然后同筑路员工一起,克服、、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
2、为了,詹天佑设计出,以减缓坡度。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 和 的第一条铁路。
3、“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是 说的。4、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他还撰写 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碱业的垄断。他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5、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先后有 和。
6、魏源生活在 时期,参加过,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他主张设立,制造、,兴办 ;学习西方,用 装备军队。
7、魏源强烈批判 政策,对 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 ” 的愚昧言论,加以猛烈抨击。他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为此,他编成了 一书,系统介绍了、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8、严复是 时期的 家。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他以很大的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推行。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 影响最大。书中 和 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严复还在书的按语里,激励人们“ ”,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9、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填空题
1、南昌起义的时间是。
2、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
3、革命军占领南昌后,准备南下,起义失败后,、领导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
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
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6、秋收起义的时间是,地点在。领导人是。起义的部队的名称是。
7、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建立者。
8、江泽民总书记曾亲笔书写“红旗升起的地方”这几个大字,这里的地方是指。
9、毛泽东决定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在 后。
10、井冈山会师的时间是,会师的队伍是、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和 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11、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1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的开始。
1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而进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发生在。
14、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没有取得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原因是。
15、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的是。
16、秋收起义时,起义军公开打出的旗号是。
17、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吸取的最深刻的教训(或宝贵经验、或启示)是。
一、填空题
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2、平型关大捷的时间是,地点在,与日军交战的军队是。歼灭日军 人。3、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阻止在山东,另一路阻止在山东。
4、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歼敌 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
5、中国共产党领导、,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打击日本侵略者。
6、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
7、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8、在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9、百团大战的目的是。
10、百团大战的时间,领导人。共组织 个团,在 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11、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12、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 日军的 的战役。
13、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是。
14、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15、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16、中共七大提出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17、中共七大做出的重大决定是。第13课 工农红军的长征
一、填空题
1、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5、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6、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7、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 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 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15、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二、列举题
1、列举长征历经了哪些省?
2、列举在长征途中的两次会师。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一、填空题
1、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地点在。
3、九一八事变后,只有 个多月,东北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4、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5、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是。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
6、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 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中国人民的 抗战开始了。
7、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 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
8、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 和十七路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9、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督促、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0、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11、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12、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又叫做,发动者、。
13、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 出发,主张 解决。党中央 派 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14、西安事变的结果是,从此,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
1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填空题
1、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经历了 年。
2、日本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3、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实现的主要背景是。
4、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它引发了。
5、揭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6、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7、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间是,又被称为。
8、日本全国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9、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10、中华民族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11、在卢沟桥事变中,进行抵抗的中国军队是国民党的。12、1937年7月底,沦陷的城市有、。
13、在 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开始领导 抗战。
1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后,工农红军改编为、。
15、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进攻上海,接着,又在,日军占领南京,在那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日军在占领南京后 之内,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人以上。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16、国民党的战时陪都在。
二、列举题
1、列举历史上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变迁。第17课 内战烽火
一、填空题
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 和。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 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是。
3、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4、重庆谈判的时间,中共代表有、、。
5、重庆谈判的结果是达成 的“ ”。
6、“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这句话是 说的。
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8、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 万多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9、、率领 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军的进攻。10、1947年夏,、率领 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 发动大规模进攻。
1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12、刘邓大军开辟,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 和湖北重镇。
13、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1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应对时局的政策是。
二、列举题
1、列举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解放区或根据地的名称。第18课 战略决战
一、填空题
1、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 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进行的时间是。
3、辽沈战役的指挥员有、。参战的部队是 解放军。时间是。
4、辽沈战役的战况是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 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解放 全境。
5、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在、、、、等统一指挥下,又发起了淮海战役。和 解放军,在以 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
6、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 的基础。
7、在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解放军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 解放军合力进行 战役。
8、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把敌军分割包围在、、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南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 ”。人民解放军行后攻克、等地。
9、由于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 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解放。
10、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人,国民党军队的 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 在全国的胜利。
11、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1949年4月,、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填空题
1、张謇是 人,清末。著名的 家和 家。
2、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了“ ”的口号,并毅然回乡创办了 等一系列企业。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于。
4、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的民族工业处于 状态。原因是这些民族工业受到了 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5、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 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 者,今也其时矣。”
6、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华民族工业进了了“ ”。
7、一战后,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 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 和,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8、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 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 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9、“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这是 在 中说的。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区上主要集中在。
11、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时”指的是。
二、列举题
1、列举你知道的在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出现的著名实业家及所创办的实业。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填空题
1、和 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 大大加快了。还极大地促进了 的流通。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驾设,商人可以用它来,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老百姓与 也用上了电报。
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 和 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4、后,外国人在 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 年在 创办的。它刊载、等内容,还有。报纸成为人们、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 有用的信息。
5、年在 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 和 都很多是它出版的。
6、后,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和 等法令,强令 剪掉辫子,停止缠足,用 代替过去的。
二、列举题
1、列举在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几个”第一或“之最”。
2、列举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记住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记住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制造者和中国被害同胞的人数
3、记住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地位。抗战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4、归纳总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南京大屠杀。
4、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1、七七事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
2、南京大屠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中共七大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设计
1、自编游戏导入 游戏内容展示
你拍一,我拍一,局部抗日931 你拍二,我拍二,逼蒋抗日双十二 你拍三,我拍三,南京屠杀真是惨 你拍四,我拍四,开创抗日新局势 你拍五,我拍五,中共七大945 你拍六,我拍六,台百战役真是牛 你拍七,我拍七,七七事变937 你拍八,我拍八,局部抗日九一八 你拍九,我拍九,高呼抗日一二九 你拍十,我拍十,大家请勿忘国耻
注释:945时间1945,937是时间1937,大写数字是事件。
游戏导入目的: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把握,主要目的是加强记忆,不理解的,记不牢的进行针对性复习。
2、游戏规则:每两个同学一组,看哪组能快,准的将游戏做完。
3、总结:每小组出错的数字,针对学生没有把握的内容进行复习。
4、巩固与实战练习
1、单元内容框架梳理 {
提出 中华民族 的抵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七大
{ { {
时间 地点 内容
局部抗日
全面抗日
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正式建立
{
时间 目的 人物 结果
2、将游戏内容用于实战练习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A、台儿庄战役 B、松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2、1938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歼敌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A、林彪 B、彭德怀 C、李宗仁 D、杨虎城
3、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松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会战
4、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A、朱德 B、彭德怀 C、刘伯承 D、贺龙
5、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抗日战争的胜利
{
时间
标志
5、板书设计
提出 中华民族 的抵抗
中华抗日民族统{ { 局部抗日
全面抗日
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时间 目的 { 民族一战线
正式建立 的抗日战中共七大争 {
时间
地点 内容
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间
标志
6、单元小结
用板书做课堂小结,让学生来补充为完整的内容。
3、作业布置
复习巩固,做同步练习。
人物 结果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4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年代尺、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时:1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
复习上节所学内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它的建立有什么意义?(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夏朝的兴衰
★请同学看地图册上P7《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阅读教材和后自由阅读卡,、指出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和都城的地理位置。
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建都阳城。
2、夏朝建立的国家机构有哪些?
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
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同时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中国朝代歌: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后汉新汉,三国西东晋,对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辽宋与夏金,元明清三朝,统一疆域定。)我国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春秋,从战国开始进入漫长的封建社会。夏朝建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4、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是谁?
大禹的儿子──启,历史上将这种把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称世袭制。
动脑筋:夏朝到辛亥革命前都是。、夏朝经历了约多少年,最后一个国王是谁?
四百多年。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
6、看文中“夏桀把人当坐骑”插图及教材,说说夏桀统治期间的表现。
建造豪华宫殿,征发百姓。饮酒作乐等
7、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夏桀的暴政使桀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与夏朝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河下游商国的强大。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学生阅读P21页有关文,然后回答:
、找出夏灭亡的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2、后世为什么把商朝又称为殷朝?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3、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
水患和政治**。
★看地图册P8《商朝形势》图,请学生指出曾作过商都城的地点和商朝的统治区域。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那么这样的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看书本P21-23。
4、讨论商纣王的暴行和周文王的求贤若渴重用人才。
奢侈享受,酷刑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商灭亡的时间?事?
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6、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任用贤臣;(汤-伊尹,周武王-姜太公)
2)暴政引起民愤,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过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称为西周。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西周的分封制
★学生阅读P24页有关文,讨论后回答:、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分封制
2、对被分封的诸侯采取什么办法控制?
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镇守疆土,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在西周等级示意图上标出每层人的身份)
3、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周初形势图)
4、西周又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同之处,国王的暴政预示着这个朝代即将结束。“道路以目”“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同学们并不陌生,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爆发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结束了西周的历史。
堂小结
重要年代
重要事
重要人物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发)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作业:
、完成同步探究和填充图册
2、预习下一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作者: 赵政超(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
广西崇左龙州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一班)评论数/浏览数: 2 / 14 发表日期: 2010-12-07 22:06:10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迅速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西安事变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方法:讲述法,探究式讨论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唱的“我的家”是指哪里?是什么事情使东北发生了变化?是谁使得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学生回答)
一首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渴望。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历史,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学习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教师:1931年9月18日,一个炎黄子孙不能忘记的时间,一个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时间。每到“九一八”,中国人就会产生无比的愤恨和铭心的耻辱。那么,在这个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看一段纪录片。(播放《九一八事变》纪录片)
教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有两个步骤,首先制造什么事件?然后怎么样?
学生回答
教师: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面对日本的侵略,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
学生回答。(大屏幕展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教师: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了沈阳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4个多月后,结果怎么样?
学生回答(大屏幕展示东三省沦亡)
教师:东三省沦亡后日本侵略者在长春建立什么政权?有什么企图?
学生回答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大屏幕展示)
二、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教师: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很快掀起了一个全国性的抗日高潮。在沦陷的东北大地上出现了哪两支主要的抗日队伍?
学生回答。
教师:抗日义勇军是由哪些人组成的?抗日游击队是中共派谁组织的?
学生回答。
教师:抗日义勇军是自发起来的抗日队伍,抗日游击队时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为险恶的环境里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涌现了赵一曼和杨靖宇等抗日英雄。(大屏幕展示)
三、西安事变
教师: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侵占东北是日本的唯一目的吗?接着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哪里?崇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国人民甘心坐以待毙吗?要不要起来抗日?(大屏幕展示“华北危急”)
学生回答。教师: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抗日吼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歌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自那时起,在中华大地上抗日救亡的呼声不绝于耳。
中共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军,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是,蒋介石却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一心只想剿灭红军。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学良和杨虎城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的境地。张学良和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作出了选择。接下来发生的西安事变震惊了中外。(播放纪录片西安事变捉蒋片段)
教师:西安事变是在什麽背景下发生的?发生于什么时候?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
学生回答。
教师:蒋介石被扣押了,但如何处置蒋介石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同学们能想出一个好的主意吗?
结合当时形势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共对此提出什么主张?为什么?(大屏幕展示)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党中央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谈判。我们来看看模拟周恩来在西安谈判的表演。
学生表演(模拟周恩来在西安和平谈判)
教师:从刚才的表演我们可以了解到,周恩来等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意义?(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发生的。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确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它的发生,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强烈愿望,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立场,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1927—1936)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课堂小结(大屏幕展示)
教师: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亡。而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英勇抗敌,涌现了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两支主要的抗日队伍。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向华北进攻,华北危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