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2011年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十四 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19世纪末—— 20世纪前期)
十四、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19世纪末—— 20世纪前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 ②改革情况: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即“二一九法令”,或称为“解放法令”)。
③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a.改革的性质是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c.改革的客观作用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为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工业资金和国内市场,加快了俄国工业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推动了俄国农业经营方式上的资本主义化;农奴制的废除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d.改革的局限:改革后的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赎买份地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制度、贵族地主的经济和政治特权等),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依然存在,由此俄国加快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④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 a.近代化的发展: 经济方面: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份;19世纪后期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机器生产占了统治地位;新工业部门(石油、机器制造等)和新交通工具(火车、轮船等)发展迅速。但存在对外国资本(法国资本)依赖严重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
政治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废除了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和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文教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引进西方书籍。
b.革命运动的发展:民粹派的形成和暗杀亚历山大二世。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普列汉诺夫成立劳动解放社会;列宁成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创办《火星报》;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列宁主义诞生。4.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a.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天皇没有实权,各藩的大名实际上形成割据局面,农工商和“贱民”受到沉重压迫和歧视,加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日本社会和经济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世界;b.19世纪以来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起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手工工场和大商人形成了新的政治力量,中下级武士也开始分化,他们对幕府统治不满,要求变革。这一切,加上农民起义不断,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c.1853年的“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国门,随着日本与美、英、俄、荷、法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内容),日本成为半殖民地。欧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套购黄金,导致日本经济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了新兴地主、工场主和商人的经济实力,并推动了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这为日后日本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总之,19世纪以来,日本的阶级矛盾(封建领主和农民、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将军与天皇、将军与大名,将军与中下级武士)和民族矛盾的交织与发展,导致了幕府严重的统治危机。②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1860—1868年中下级武士的“尊王攘夷”运动:以“尊王攘夷”为口号,进行暗杀幕府当权者(井田直弼)和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的斗争,其主要力量是高彬晋作在长州藩组织的“奇兵队”,1863年幕府在京都发动政变,尊攘派被捕杀,运动失败。
倒幕运动:1865—1868年。1865年倒幕派掌握西南四强藩的藩政。1866年西南强藩实现联合,开始武装倒幕。年底,新天皇睦仁登基,倒幕派获得京都朝廷(岩仓具视)的支持。1867年京都朝廷以天皇名义颁布讨伐幕府密诏,倒幕派发兵东进,幕府被迫“大政奉还”。1868年初倒幕派以天皇名义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1月,西乡隆盛指挥新政府军取得伏见、鸟羽战役胜利,4月德川庆喜投降。1868年的倒幕战争被称为“戊辰战争”。同年,江户改名东京,新政府改元“明治”,日本历史进入明治时期。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③明治维新:1868—1873。主要内容有:
政治方面:a.废除封建领主制度: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统治权;1871年“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等级制度:社会成员划分为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废除武士特权,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了更多的自由。
经济方面:a.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按地价3%征收土地税。b.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和近代交通通信事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c.改革币制,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文化方面:a.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推行生活习俗“西化”。b.成立文部省,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系。
军事方面:a.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军队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预。b.建立近代军工企业和军事院校。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a.明治维新是日本明治天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明治维新的措施全面而有效,它使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日本近代化的开端;它结束了日本半殖民地的状况,成为亚洲 1.出现的背景:①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通过商品输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统治。
③19世纪以来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许多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
2.主要内容:①电力的广泛使用。包括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70年代比利时格拉姆发明电动机和电气产品的涌现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包括柴油机的研制,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的发明。
③新通信手段的发明。包括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和使用。
④化工技术的发展,包括从煤、石油中提炼化学物质,制成多种化工合成原料 ⑤炼钢技术的改进和钢产量大幅提高。3.
新政的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导致美国严重的社会危机,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全国上下要求改革。新政目的是复兴危机中的美国经济,指导思想是救济、复兴和改革。自1933年起到1939年止,1935年前重点在复兴经济,1935年后在改革和完善经济制度。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和金融业,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②调整农业政策,成立农业调整局。
③复兴工业,制定《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的管制。④推行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成立相应的政府机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推行“以工代赈”。
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新政的意义:①恢复了社会生产力,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②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社会弱势群体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同时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和观念。③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通过法律形式扩大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形成了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体制对以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教学反思】
第二篇:【历史】2011年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四 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
四、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文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政治上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尖锐,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最终元朝实现中国古代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设专门学校和惟才用人。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上升,水利工程和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装备有所改进。
(4)结果:变法遭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王安石两次被迫辞职,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5)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政治改革。其目的是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包括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安石在改革中的“三不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精神和改革措施的全面而有效,使王安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和改革派内部的分裂,根本原因则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改革不可能触及封建制度的基础。
(三)宋元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表现在:
①北方使用中耕农具耧锄;②江南推广稻麦复种制;③南北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指粟麦在江南的大量种植,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④江浙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稻米生产地位重要(“苏湖熟,天下足”); ⑤元世祖设管理农业的机构,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2.制瓷业是宋元主要手工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以产青花瓷器闻名。
3.宋元商业空前繁荣。表现在:①商铺可随处开设,买卖早晚都可经营;②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商业品种增加;③“交子”出现;④商业城市的涌现(元朝的大都、杭州、泉州等)和商路的畅通(漕运、海运、驿站等);⑤民族贸易和海外贸易的发展;⑥商税和海外贸易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四)两宋的程朱理学
(1)理学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是儒学与佛道融合,从佛道吸取有益内容,进一步理论化、思辨化而形成的。
(2)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他们还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同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3)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著《四书章句集注》,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而后有气,他还主张“心性论”,即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的影响除中国外还远及日、朝和欧洲,甚至形成朱子学派。(4)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主张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的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五)宋元时期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1.重要科技成果:①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展和外传;②元朝郭守敬制成简仪,编《授时历》;
2.文学艺术成就:①宋词的兴盛,卓越词人有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②散曲和杂剧产生于宋代,元代散曲和杂剧臻于成熟,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③两宋时期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和文人画成就突出,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清
页 共 3 页 明上河图》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教学反思】
第三篇:【历史】2011年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十七 世界近现代史附录
十七、世界近现代史附录1
民族解放发展史
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
(一)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年,情况略。
(二)拉美独立战争:1791-1826年,情况略。☆
(三)埃及默罕默德-阿里的改革:1805年至40年代
1.改革的背景:
①16世纪初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18世纪末马木路克已经实际统治了埃及。马木路克首领拥有自己的军队、掌握各地政权和包税权,可以废除帕夏,并经常相互攻伐,导致埃及经济凋零、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②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和英国先后入侵埃及,加剧了埃及的民族矛盾,导致了开罗的三次起义。
③1805年埃及立法会议用默罕默德-阿里为埃及帕夏,面对马木路克的暴虐、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埃及人民强烈要求独立自主和进行改革。2.主要内容:
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征收单一的土地税;取消宗教地产的免税权;没收马木路克的土地和违规宗教地产;确立土地私有制。
②发展社会经济:兴修水利、改造农具、发展棉花的经济作物;创办官办工厂,建立民族工业,严格管理手工业生产。
③建立高度的中央集权:设立国务会议;建立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中央任免部长和省长。
④发展近代教育:学习西方文化、开办各类学校、兴办留学教育;发展出版、翻译和新闻事业。
⑤加强军事:废除雇用兵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陆军和海军。
3.改革的作用
①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况,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②发展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进程。③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增强了埃及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护了埃及的独立和自主权,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4.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自1811年后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了近30年的对外扩张战争消耗了国家财力,影响了经济发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深了阶级矛盾和统治危机。
②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列强与奥斯曼帝国相勾结,奉行敌视和打击埃及的政策。③遭到阿里侵略和统治的叙利亚等地区人民的反抗斗争动摇了阿里帝国基础。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
(一)中国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详见中国史部分。
(二)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甘地受《圣经》和托尔斯泰著作等的影响,形成了以“仁爱”精神和坚持真理为主旨、以非暴力为形式进行政治斗争的理论。在南非时,他创建凤凰新村作为非暴力训练基地。1914年甘地回到印度后成为国大党领袖。领导国大党开展非暴力抵抗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2.主要斗争史实有:
①1915年甘地在印度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从、非暴力、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②1919年为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的罗拉特法案和阿姆利则惨案,甘地首次在全国范围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的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
③之后,甘地在狱中完成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1924年甘地当选为国大党主席。④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独立的决议,继续开展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的“食盐进军”使这次运动达到高潮。
⑤二战期间,甘地在与丘吉尔使节谈判中明确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并 3.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主要任务。1973年
(二)美术:
1.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前期)的代表作品: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2.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的代表作品:法国米勒的《播种者》和《拾穗者》,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派美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的代表作品: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荷兰凡高的《向日葵》。法国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4.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上半期以后)的代表作品:西班牙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此外,《旋转的木马》也属现代主义作品。
页 共 4 页
第四篇:【历史】2011年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九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迄今)
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迄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政治上 “文革”的发动。外交成就。1971年 提高”的八字方针。
6.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7.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以纠正“左”倾错误。8.打开外交新局面:
①1971年联合国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
③ 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③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是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地对经济进行调节,推动经济合理发展。缺点是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和破坏性。解决办法是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五)实行对外开放
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2.内容:引进来,即引进外资、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走出去,即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①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设置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和浦东新区、开放内地省会和沿江、沿边市镇。②在开放地区实行一定的特殊优惠政策。
③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和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
(六)努力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1979年祖国大陆改变对台湾政策: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 ②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
③邓小平访美期间宣称“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2.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3.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意义:洗刷了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4.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5.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发展:
①大陆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倡议“三通”,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探亲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②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著名的“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达成了推动两岸交流的多项协议。
③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④2000年台湾当局发生变化,中共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持反对分裂国家的图谋。
(七)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1.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①调整的依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②调整的内容:
a.改变了对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b.邓小平指出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全球化,实现共同繁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即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①积极参与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性热点问题的公正合理解决,如两伊战争问题、柬埔寨问题
等;②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③促进联合国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①1991年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为重要成员。
②1997年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缓解东盟经济危机,并与东盟确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③发展与欧盟各国关系,1998年与欧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④2001年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并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上海公约》,全面发展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形成 1.形成过程:
①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②之后,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阐述。③1982年中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④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五篇:【历史】2011年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
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中共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了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从对比中体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振兴。
【教学重点和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1923(一五四运动
1.背景:(1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加之军阀之间不断混战,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给中国人民指明解放道路。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斗争情况: